贺长风随后说出了厂里目前面临的问题:咱们的干菜很好卖,就是新一茬的菜接不上。
    他们这个干菜厂主要依赖于蔬菜,要是没有蔬菜可挺麻烦的。
    之前就是抱着试试的想法,种菜也是见缝插针的找空地种。
    他们村里住的密集,几乎没有啥空地。
    在场的村民都分到了钱,积极的给出谋划策。
    还有人提议把所有人的院子都给清出来都种上公家的菜,反正大家过的都是大集体。
    贺长风拒绝了想了想道:牛棚那边靠近后山,那面有一些地是平整的。正好让牛棚那几个劳改过去开垦!村里倒是有好农家把式,但给国家种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不能本末倒置。
    贺建国道:可以,牛棚那边你抓一下这个事儿。
    贺长风立刻去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牛棚那仨人,以前都是关着的,现在出来劳动劳动也挺好。种点菜村里也能用上,一举两得。
    贺建国也有些犯愁,瞅着干菜厂不错,但是村里没有多余的田地给他们弄,就好像拖了厂里的后腿似得。
    但困的时候就有人给递枕头。
    两天之后大牛村的村长过来了。
    看着贺建国道:老哥哥,我可太喜欢你们家长风了,要不咱俩换孩子吧,我那一窝都给你了,就换这一个!
    大牛村的村长徐建设是打心眼里服气陈家湾的这个小村长,年前在县里办了两个大案,在高层领导那里打响了名声,现在做了个干菜厂,居然又火到省里去。
    贺建国一听夸奖他儿子,脸上多了点笑容,道:净说胡话,我怕你舍不得!
    徐建设一听顿时眉毛一立,道:要是把我们家那几个兔崽子换长风,我乐不得的!老哥啊就咱家贺长风这样的小伙子一百里也挑不出一个。
    看看人家陈家湾这几年干的多好,县里给他们修路,还送他们大肥猪。这次他是刚从县里回来的。说这次贺长风他们把干菜带到了省里,供不应求的,还被省里领导表扬了,县里的郭局长正写报告呢,冯书记听到这事儿也高兴。
    跟徐建设相熟的那个领导没多说,但一听人家透出来那个意思,就知道这陈家湾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
    徐建设没成想贺长风还真把干菜卖的跟猪肉一个价,关键是有钱人还真买。
    徐建设环顾了一下四周,道:长风呢?
    贺建国道:去牛棚那边开荒去了。眼瞅着干菜厂有起色了,种的菜的一茬接一茬的。趁着天好多种。干菜不怕放,冬天的时候肯定能卖的更好。
    徐建设知道他们牛棚那边,就那么一点点的田地,道:哎,老哥哥,我跟你说个内部的消息。还没订下来呢,但我估计八九不离十了。
    贺建国知道他在县里的人脉强,好多消息都是从他这边最先传出来的,心里一动,道:什么消息。
    长风这次弄的干菜省里的人都买来吃,县里人也想买来尝尝。县里说要让干菜进三商店里卖。徐建设说着。
    贺建国听完呼吸一凛,道:真有这事儿?县里的三商店现在每天都可多人了。东西样式也全,哪怕贵个五分一毛的,老百姓也愿意去三商店里买,把供销社顶的都不行了。
    村里的东西要是能进三商店就太好了。
    但贺建国道:实不相瞒,这个主意就是贺长风弄的,长风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村里的人也惯着他由着他折腾。真没想过能这么好,现在干菜卖光了,菜接不上啊
    菜虽然长得比粮食快,但从种在田里到收获也是需要一两个月的。
    现在从天而降这么好的机会,贺建国却不知道怎么跟长风说,怕他上火。
    徐建设一听这话,眼睛一亮,道: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你们村不就是没地方种么。我有个主意,要是行就行,不行的话就当我没说,也不伤咱老哥俩的感情。
    贺建国道:你说。
    徐建设道:我们村大,还有一些没开的地方,拾捯出来差不多能有两三亩。那地方种庄稼不行,但是种菜没啥问题!反正你们村也没地方,要不我们村这地方给你们种菜吧。
    贺建国道:可是也不太方便。两个村距离虽然近,但是田地位置远啊。这一来一回的都得仨小时,而且陈家湾每年交粮食的任务也挺多的,没办法抽出那么多种田的好手过去。
    徐建设道:看看你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我们村会种地的一点不比你们村少。这菜地我们开垦出来。你们要啥我们种啥,一年到头给个十块八块的辛苦费就行。反正种菜对他们而言不是啥大活儿,看着陈家湾现在发展的好有些眼热,两个村挨着本来就互相比较。如今陈家湾好了,他们也想做这个!
    但又怕人家刚弄完,他们就跟着弄,会恶了两个村的关系。
    正所谓时也命也运也,别人能干的好,他们未必能干好。到时候两个村子互相顶起来反倒是不美。
    既然他们缺地,缺菜,倒不如卖他们个人情。
    他经常跟陈家湾的人接触,知道贺建国一家最是厚道的,肯定不能让他们白忙活。
    贺建国一听觉得还行,但也没有立刻答应下来,道:像这些事情我都不管,回头跟长风说一下,让他去找你。
    徐建设道:应该的,咱们两个村一直关系都是最好,以后等这条路修好了,村里的生活还能好呢。
    恩。
    徐建设走后,贺建国把这事儿跟贺长风说了,贺长风一听道:行。
    贺建国道:他说的让咱们雇他们村的人种菜,地方他们也出。
    贺长风道:三亩地的话给多少钱合适?他虽然能力强,但有些事情还得仰仗他爸的经验。
    贺建国道:一年给他们五十块钱的地钱再加上三十块钱的工钱就成。
    贺长风道:成,那我现在就去跟他们这说。
    过了俩小时贺长风回来了,还拿了一张文书回来。贺建国道:办好了。
    大牛村不愧是每年的种田大村,地方的确不小。
    贺建国瞧着贺长风道:怎么了?徐建设那老狐狸给你下套了?
    贺长风道:也不算,到那发现一共十二亩,按照之前的价一年两百八。但是种子都不用咱拿了他们村都有,他说明儿就组织人开始种菜。这十二亩田的加入极大的缓解了他们蔬菜上的缺口。
    贺建国听了忍不住道:这老小子真是一点不吃亏,用点闲田一年就换回两百八十块钱。
    贺长风道:爸,你放心能赚回来。他出去一趟就拿回来八百多,相比之下二百多也不算什么了。而且也不用现在给钱,签了文书之后等秋后一起给就成。
    这次的事儿越发让他感觉乡下赚钱难!田地不值钱,人力更不值钱。所以他才要做干菜厂,把东西一加工之后卖到县里省里甚至更远的地方,带领乡亲们致富。
    村里风风火火搞起了干菜的事业,没多久贺建国就被叫到县里开会。当天晚上没回来住在县里的招待所里。
    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贺长风正在牛棚附近的田地上开荒呢。
    朱老师和石老师俩人把地里的石头块给摞起来。张华拿一个扁担给挑到荒地给扔过去。几次下来已经把地给拢出点模样了,发了小苗就可以移栽到地里去了。
    几个牛棚里的人累的一身汗,过了一会儿白孟举就过来给他们送饭,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他做菜的手艺也上来了一点,大伙儿就蹲在菜田旁边开始吃。
    石老师跟朱老师他们对贺长风道:现在吃饭都更香了!
    每天出来劳动劳动,晚上睡觉也得劲儿。两个老师自从过年那会儿跟家里恢复了通信之后,生活就有了盼头。
    贺长风道:你们这还缺啥少啥不,要是少啥跟我说。
    石老师道:要是能给我拿点纸就行。现在管束的宽松了,不像之前那样了。他们闲着无事的时候想写点东西。
    贺长风道:好。他记住了,下次给他们带。
    瞅着白孟举送完饭就回去了,贺长风道:我回去看看猪。白孟举一个人要养五头猪,外加给这边送饭活儿其实挺重的。贺长风回来的时候还好一点,可以帮他干点。
    猪圈里那五头小猪仔已经逐渐长大了,贺长风看了一会儿,随后对白孟举道:白叔,你有啥活儿就叫我干。
    不用。白孟举道:我这老胳膊老腿要是不用就生锈了,多动动挺好的。
    现在是春天院子里的菜长得挺好的,一些老帮和泔水都可以来喂猪。眼瞅着这猪胖乎乎的,瞧着至少七八十斤了。看着白孟举要开始煮猪食,贺长风忙帮着倒粮食加水搅拌。这可是个力气活儿,往日他不在也就罢了,既然回来了不能看着。白孟举是个做学问的,干农活儿不如本乡本地的人利落。
    白孟举见贺长风抢着干,在旁边道:累了就歇会儿。
    不累。贺长风说着。
    白孟举道:小白在县里学习怎么样?
    贺长风一听他老丈人提起白秋,立刻笑道:学的可好了,越来越有老师的样子。每天放学还要看书写字。贺长风敬重学问,夸起自家小知青来满脸都是骄傲。
    白孟举看着他这个样子也忍不住轻笑道:白秋长大了,知道学习了。
    贺长风一听心里就痒痒,想知道自家小知青小时候什么样。
    刚想问问,就听见栓子过来找,栓子直接进来了道:小村长,建国叔回来了,满村子找你呢。他凑过来道:估计是好事儿,我看建国叔挺高兴的。
    贺长风干完手里的活儿,在院子里的盆里洗了洗手,对这白孟举道:白叔,那我回去了
    快去吧。白孟举说着。
    贺长风这才跟着栓子一块回来。
    到了村委会,发现不少人都站在这边。
    好多村民已经知道什么事儿了,看见贺长风道:咱村上省报纸了。脸上都有兴奋之色,村里是大集体,一听说上报纸都挺荣幸的。
    贺长风道:那挺好的。他之前就知道拍照的事儿,虽然惊喜但是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喜形于色。
    村里的老人又开始夸了起来,说贺长风是办大事儿的人。他们村里能有这么好的后生,以后肯定是越过越好。
    贺长风一进去发现陈通和冯守义早就到了。俩人也是一脸高兴道:长风,咱上报纸了,是省里的报纸。这可真是一件祖坟冒青烟的好事儿啊!
    贺长风看了一眼,他们的报道上了副版的头条,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呢。上面的照片是省副局讲话时的样子,黑白的照片上能看见贺长风英俊的侧脸,白秋就只有个背影,贺长风摩挲了照片一下。这次回村里快四天没跟白秋在一块,实在是忙的走不开,哪怕看见他的一个背影都很高兴。
    冯守义在旁边指着一个特别不起眼的一个衣角,道:这是我!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就这,陈通还在旁边遗憾呢,冯守义好歹出镜了,他没被照上,真是一个大的损失。
    贺建国道:县里告诉我两个事儿,第一就是咱们被省里点名表扬了,县领导很高兴要给咱们村委会安一个电话。这个消息他可一直憋着呢,看着贺长风才说,实实在在的给在场的村干部都惊了一跳。
    贺建国都合不上嘴:给咱按的是摇把子的电话,这次是沾了长风他们厂的光。他们在省里出了名之后,很多人写信给报社问怎么买,还有人把电话打到县里去了,县里这才下定决心。十里八村也就他们有这面子可以按电话。
    电话不贵但要铺设很多的线路,就跟往村里送电似得,说起来不难,但实际上需要好几个部门过来测量拉线。
    那以后就能打电话了!
    村长,我看抗战老电影里都有个专门的接线员,咱也设立一个呗。电话隔着个手柄听筒在不同地方的人就能说话,可真神奇。
    贺建国脸上也带着笑意,道: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他都能想到大牛村的徐建设村长听到这个消息的表情。
    现在陈家湾发展的处处都比别的地方快。
    跟他最熟的徐主任都感慨说他们村这运气可太好了,一年加起来的好消息都赶上别人三五年了。
    贺建国平常不夸奖贺长风,但这会儿看着他的时候也带着一些骄傲。
    贺建国道:第二件就是县里批文了,咱村子的干菜特供三商店,让你们拢出价格和货,送过去就直接能上架了。这个消息刚才已经分享给村子里了。
    村里的人以前他们去县里是买东西,没想到他们村里的东西现在也能卖过去,而且是县领导亲自安排,这面子可太大了。
    贺长风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贺建国只觉得样样都舒心,之前还觉得大牛村村长徐建设不厚道,说好的三亩地最后又多出来那么多,花了好几倍的钱!现在得了这个消息就觉得那钱花的真值:我听县里领导的话说,咱们上了省里报纸之后很多人想买呢,可惜啊,咱这量跟不上。
    以前村里没有赚钱的路子,现在好不容易摸索出来一个,人家也愿意买,但是他们却没有货,真的心痛。
    贺长风道:爸,咱们马上又快要晾好一批了,先供给三商店,外头的咱们一点点的来。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卖货的地方,把这个做好了再往外头拓展,去过一次省里他的野心更大了,县里只是第一步。
    但这话贺长风没跟他爸说,怕贺建国会批评他不够脚踏实地。
    村里除了这么大的喜事,没多长时间一个村里的人都知道了,嘴里念叨的都是这个干菜厂。
    听长风说,下次还能分钱呢!
    就跟天上掉下来的似得。
    咱们村的地不多,让大牛村的村长坑了一笔钱,说他们给咱们种菜,种菜谁不会啊。真是一分钱都不想让他捞着。要不咱们把村口那块地方开垦出来。分了一次钱,村里的人都憋着劲儿想要给干菜厂做贡献呢。
    贺长风他们在屋里说话,村里的人在外头说话。
    咱们村是宝地啊。一直也没啥灾害,现在又是办厂子又是分猪肉,还能分钱。这要是说出去外头的人都得羡慕咱呢。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穿成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萝卜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萝卜精并收藏穿成年代文里的绿茶知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