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柏鹤有些麻木,这待遇真好,他来沈家,沈黎还没有请他去看戏,听书呢,呵。
    沈黎觉得二十亩肯定不够了,这是育儿堂,我招工不问男女,不管男女,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带过来,年龄限制在三三岁到六岁。我的庄子种了许多紫花苜蓿,喂牛喂羊,养猪都可以。养许多母羊,可以给育儿堂提供杀菌羊奶,玩具,水果,饭食。这些花费在员工的工钱里扣,但是不必扣太多,一个月交十文钱就好了。另外每个月交五文钱的学费,这是我用来请妇人照顾孩子的钱。
    当然,这个钱肯定还需要沈黎自己贴一点,沈黎也无所谓,真要把育儿堂开起来,说不准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做工,这样人数多了,后面他想亏也亏不了。想想现代的幼儿园,大多都是赚钱的。
    育儿堂?您这不是做生意,是在做慈善啊!闻柏鹤真的没见过这么做生意的人。
    沈黎觉得这就跟幼儿园一样,顺带就建一个也无妨,他现在也是个有钱人了,等工厂盈利了,以后在县城里建幼儿园也没什么不好的。教育嘛,就要从娃娃抓起。
    他的肥皂,香皂,牙刷,牙膏,都在这个日用品工厂生产,将生产过程变成流水线,多找工人,肯定可以扩大生产,将这些东西买到别处,让商品流通起来,给更多的人带来生计。
    工资需要有基本工资,每个人一个月要有二十文基本工资,其他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活做得多了,工资就会高些。定期去医馆体检,节假日礼物,休息日时间,年假,都被沈黎一条条制定好。没有养老金,但是有生育保障金,规定女工人在工厂工作满两年,在生产以及月子时间,不工作也有平时工作的百分之四十的工资,跟现代不一样,不需要从平时工资里扣走。但是生完后,产假结束,再做两年工生育,才能再次享用此项福利。
    这也是沈黎为了女工生命着想,古人只知道多子多福,大多数情况不会考虑女性到底能不能承受这样高强度的生育,三年抱俩,对身体也不好啊。
    闻柏鹤一边看,一边思索,看到沈黎一系列规定,都是有很好的章程和可实现性的。对清河县的人口增长也有好处,奖励妇人生产,那就是对生育的鼓励啊。而且育儿堂又能让妇人早日解脱,能进沈黎的厂里成为一个劳力。而且,这么好的福利,所有人都是心甘情愿为沈黎工作的。
    可能一个百姓不算什么,那么一百个呢?这一百个百姓因为沈黎获利,就代表这一百个百姓的家庭因为沈黎获利。那么他们会对沈黎产生什么样的感情?那必须是衣食父母啊。沈黎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日子,更舒服的活法,他们也为沈黎树立起一个屏障。这个屏障是看不见的,但是目光所及的地方,沈黎的所到之处,百姓都是愿意尽着自己的力量保住沈黎。
    沈黎就不仅仅是沈黎这个人,而是代表着民意。
    闻柏鹤暗叹,生不逢时啊,沈黎这样的人,在乱世,说不定能称王。不过想想,沈黎兴许还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吧。他扶额无奈笑了,看着灯下的少年人用单薄的肩膀,撑起清河县的一片天,能让这一片的百姓,再也不用挨饿。
    说不定假以时日,清河县能比府城还要繁华,商客云集,车水马龙。
    沈黎其实很想修路,只是资金不够,凭着一己之力一定是不可能完成的。水泥地他不是不会做,就是直觉告诉他,如今搞些小事情还好说,大事还是等几年吧,朝廷对自己的容忍度应该是有限的。
    闻柏鹤看了看他写的东西,忍不住道:光是这些,还不够。军令里,奖惩分明,你这里光是奖励还是不全面的。譬如若是支付基础工钱,你请的工人不愿意好好做工,那又如何处理?有人瞒报自己的劳作成果,如何处置?还有专门负责销售的工人,若是没有将货品销售出去,又当如何?寻衅滋事者如何?最重要的是,泄露秘方者如何处置?
    沈黎扭了扭自己的脖子,闻柏鹤不由自主上前给他捏捏肩膀和后颈,闻柏鹤的手看起来跟白玉一样光洁,可是沈黎的脖子还是感受到了一层薄茧,世子的手掌有些烫,按摩的力度非常合适,沈黎舒服地眯起眼睛。
    世子大人,真是想得太周全了,我不如远矣!世子,不如你入股吧,我给你分红啊?
    闻柏鹤呵呵:请我给你撑腰?我这几天就等着你开口呢,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件事。
    沈黎睁开眼睛:要是问我的来历,那可是说来话长了......
    闻柏鹤有些紧张,薄唇微抿:你是什么来历?这你都愿意跟我说?不用了吧,到时候差距太大,仙凡或者妖凡有别,连好友都做不成了,该如何是好。
    只听沈黎道:这还要从盘古开天辟地开始说起......
    滚!恼怒的世子拂袖而去,叫沈黎想起一个小鸡的走路背影表情包生气地走了,一时忍不住笑出了声,外面传来一声有点响的关门声,叫沈黎从疲乏中挣脱。
    灯影玲珑,沈黎继续完成自己的设想,闻柏鹤在窗户站立半晌,似乎在想着什么,似乎什么都没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沈黎伏在案上睡着了,闻柏鹤推门进来,叹了口气,把沈黎抱到了榻上,盖上被子。
    你这样一个人,真是奇怪。
    赚钱又不是单纯赚钱,为声名也并非单纯为了声名。而且处事也与别人不同,闻柏鹤打赌,在沈黎的眼里,自己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没有身份的差别。这让他心里有些奇怪,但是一点都不反感,甚至现在在慢慢习惯。他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是好是坏。
    沉默片刻,他转身离开,留下一室安稳。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支持,试图写多一点,但是我肝不动了。感谢在20200302 00:31:09~20200303 00:39: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tcrie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坚果 5瓶;付青衍 2瓶;周予雨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5章
    叨扰多日, 也该走了。闻柏鹤坐在马上, 手里扯着缰绳, 跟沈黎一家人告别。他最后看了眼日渐繁华的沈家村, 络绎不绝地前来找活计做的百姓,再看冲着他笑的沈黎, 觉得自己突然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路。
    等我有空了, 就去长安找你, 到时候你还要请我看遍长安繁华。沈黎有些不舍, 毕竟这时候不像现代,交通便利。古代车马很慢,写信也慢。
    闻柏鹤笑道:等你入京为官, 我日日设宴款待你!
    沈黎真诚道:那还是算了。
    闻柏鹤一噎,驾马转身, 红色披风在风中逐渐消失不见。沈黎咂咂嘴, 这十天来跟世子拌嘴, 也很有意思。如果时间再多一点,还可以跟他讲讲马克思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就他俩闲聊的时候,偶尔沈黎吐露出人人平等的意愿, 世子都一副不太现实的表情。但是沈黎知道,他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感触的,毕竟大昭皇帝们本身也就只比平民高上一阶嘛。
    五月份种玉米很合适, 他打算把玉米种出来,秋后收获了就给皇帝送过去。毕竟口说无凭,直接把成果亮出来给皇帝看, 皇帝就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了。
    厂房还没有建好,沈黎每天都会去看进度,直到六月间,三十亩地的日用品加工厂正式完工。匠人没想到沈黎居然会造这么大的房子,一问用来做什么的,沈黎也特别好说话的跟他们解释这个厂房以后用来做什么,那个态度,简直比在家子侄还要有耐心。这大热天的,只要是匠人做工期间,沈黎每到了中午就叫匠人去歇一会儿,在客栈安排了饭食,还给他们上了加上薄荷的酸梅汤,喝上一口真是说不出的舒爽和清凉,还开胃,简直能把一身躁意去除得一干二净。
    一到夏天,肥皂耗费得更快了,市面上因为只有沈黎有肥皂方子,所以想要大量进货只有去沈家村。本来肥皂产量就一直跟不上需求,如今更是非常紧张的时候。
    沈来秋不得不佩服他儿子的先见之明,厂房完工还需要晾晒一段时间,这月落雨很少,想必五六天房子就能晾晒好。沈黎看着建好的两层厂房,简直不能更高兴了。湖边上取水也方便,不用另外凿井,沈黎设计了一整套利用竹子做成的水管,引水,排水,污水给排到粪池子里,沈黎需要沤肥,不至于浪费。
    因为技术不到位,材料也很短缺,只能做出简易水龙头和地下道。就只是这个,已经让所有的工匠震惊了。这东西叫自来水真的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按一下那个叫水龙头的东西,水就会自动出来!不过只有第一层的使用正常,第二层的厂房肯定出不了水,即使是这样也很好了。
    这是这个时代独一份的自来水了吧,沈黎是按照苏轼曾经做出来的石槽自来水系统结合现代的理论,弄出来的一套供水系统,总共花了两贯钱,如果全清河县做出一整套供水网,只需百来贯钱。只是大约不会有县令愿意这么搞吧,上面也不一定会答应。
    匠人只是按照沈黎的设计将这些古怪的管子放进去的,因此不太懂原理,沈黎知道他们想问,只是这种需要依靠一定的自然条件,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出来这个。
    匠人们做工这段时间一直非常不好意思,因为在沈家吃得好,哪怕工钱按照天算,沈来秋也不会催他们快点做工,加大每天的工作量。黎小郎君还叫他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哩,沈来秋一家,都是心肠极善的人家。这时代的人大多纯朴,用十分的态度对他们,他们就会以二十分的态度回报回来。
    哦,黎小郎君啊,你们这是缺牛吧?棚乡那边,今年下了许多小牛犊子,他们村日子过不下去了,粮食快吃完了,想要来这里拿牛换粮食,去官府过契都不用您忙活,他们都能办好。我侄子昨天才从棚乡那边路过,这消息如今还没有传远,你们这里缺牛就得赶紧下单子了。
    沈黎听到这个消息,赶紧去找族长商量,给沈家村买些牛犊子。如今不缺牛吃的粮食,养得起,多买点,再培育出大批耕牛出来,卖掉也是进项,不卖也不吃亏,反正沈家村地多,用得到牛。
    沈黎道:族长爷爷,他们棚乡,专门靠着养牛为生,我们不妨和他们商量,给他们大批粮食,好预订来年的牛。我们沈家村,不缺水,不缺粮,养牛也是好进项。
    沈黎想着私底下再整理一本科学养牛的书出来,叫愿意养牛的人家听一听。沈黎还想养肉牛,但是官府一定不会同意的,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棚乡处于清河的下游,去年庄稼要水的时候,缺水严重,种出来的粮食许多是干瘪的,根本不能吃。他们中有些人愿意跑远一些找活计,为了不饿死,差点把腿跑断了。棚乡离沈家村太远了,隔了许多座山,不好来这里找活计做,至于做豆腐,市场就那么多,他们不愿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就为了这样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卖得掉的东西花时间。
    这年头牛比人贵,他们宁愿自己饿死,也不能叫牛饿死,自己养的老牛要耕地,小牛原本舍不得卖,可是也不能真的让村子里饿死人吧,刚好新的小牛犊子出生,有的虚弱些,有的强壮些,沈家村的人愿意来买,他们都打算昧着良心卖出去了,谁知道沈家村的人这么仁义,居然扛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除开本来需要的价钱,他们加了不少,说是帮扶棚乡。都是清河县的人,不能见死不救。一番漂亮话一说,棚乡的赶紧把看着就活不成的牛犊子撤下来。人家都这样仁义,牛犊子按照市场最高价给了,他们也不好为了口吃的做不道义的事情。
    这件事情传出去,他们棚乡还有什么脸面卖牛?
    小牛犊子不如成年牛赚钱,沈家村明白棚乡的难处,你这小牛犊子,还是卖给我们吧!
    棚乡人困惑:这恐怕活不成了。
    沈家村的后生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不知道,沈黎小郎君,什么都会!被陛下叫做神童呢!这世上还有沈黎小郎君解决不来的事情吗?上次我家阿婆的猪难产了,还是沈黎小郎君在旁边指导,给小猪接生的,这些牛想必也没有问题。
    既然都这么说了,再不卖就打了沈家村兄弟们的脸了,卖!
    你们村厚道,以后想要什么品相的牛,我们棚乡都给你们留着!
    两厢都满意了,沈家村的人带着一车车的小牛犊子回家去。本来棚乡附近的村落还想压压棚乡的价格,这下不但价格压不下去,甚至连今年的新牛都买不到了。
    一个叫桩村的地方,一群泼皮后生拿着棍子,堵在通往沈家村的葫芦路口,非不让来买牛的沈家村人走,你们这么做,我们明年的田地可如何是好?总不能靠着人来犁地吧?不若我拿钱买几头下来,你得钱,我得牛,你看如何?
    沈舟生也在买牛的队伍里面,他冷笑一声,就凭着你们也想抢牛?当初棚乡求着你们买,你们为了压价都不买,现在看着没牛了,还想用原价买牛?城墙都没有你的脸皮厚!
    桩村一行无赖见沈家村的人硬气,狰狞着就要上去拿棍子去揍人,突然,沈舟生就从车底下掏出一把大刀出来,那刀白森森的,看着就吓人。他暗叹,还是沈黎考虑得周全,他们带了刀和农具,好歹是个保障。其他人没有刀,就从车底掏出各种农具,看着也适合打人。一个胆子大的一镰刀差点挥向其中一个泼皮的□□,差点把人吓尿了。
    其他想要跟着趁火打劫的人,见沈家村确实不好惹,都退回去了。本来桩村正经百姓是不想抢的,这群泼皮是例外。穷地方,容易出恶徒,这是有道理的。
    沈舟生也松了一口气,没打起来就好,毕竟人跟狗打架,人还是吃亏的,哪怕把狗打死也一样。
    牛车在土路上缓缓走着,日头很大,沈舟生一行人带着自家做的草帽,多少能遮遮太阳,这帽子比牛还能吸引路人羡慕的目光。草帽先前卖得不多,那时候天气凉爽,不是很需要。这时候天热了,草帽子销量果然跟着上去了。斗笠戴着太重,不过能挡雨。至于用来遮阳的东西,一般人也想不到用草织出来这么齐整的帽子。沈舟生佩服沈黎什么都会,连这种编织的东西,他都能弄明白。
    如今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谁能想到我家还能养牛。江阿婆随着村人一起聚在族长家门口,等着村里按照合适的价格把牛卖给他们。
    江阿婆看着车上哞哞叫的小牛犊子,突然想起自己死去多年的老伴说要买一头牛回来养的事情。只是那时家里孩子多,养孩子都费劲了,哪里有牛可养?年轻的时候,力气是足的,可是力气再足也架不住饿着肚子去犁地。那时候还不太平,好不容易拼着一口气种完的地,全被匪军的铁蹄给践踏坏了。她老伴,忙活了大半辈子,累得瘦成枯骨,还是没养活大儿子。没过多久,也就跟着去了。
    好在太平日子来得及时,他们一家没被饿死。这时候沈家小郎君,给做了曲辕犁,还叫村子里买牛,这日子,真是不一样喽,要是老伴还活着,看着这么好的牛,一定高兴得睡不着觉。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古代发家实录(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梨花树下梨花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梨花树下梨花酒并收藏古代发家实录(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