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沈黎道:这么说来,就算是公主, 也难免有身不由己的时候,那我就更坦然了。如果以后我被这里的体制压得喘不过气来,想想你和公主,顿时就能心平气和。
闻柏鹤笑骂:你这小鬼, 还能这么比?
沈黎微笑,那可不,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当然得找比自己过得还惨一些的同龄人对比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幸福。
闻蔚的遭遇沈黎已经知道了,在他眼里,闻蔚不过是一个高三或者刚上大学的女生。这个年纪的女生,搞得跟小老太太一样真的不合理,那太灭绝人性了。
这个年纪,化妆,游玩,聚会,一样都不能少,吃喝玩乐和学习样样都需要参与。他当初念书的时候,班里的女生课外生活特别丰富,看电影,逛街,和闺蜜出省出国旅游都是家常便饭。到了古代,他发现许多女子把绣花当成了难得可以让她们休息的轻巧活计,这也太惨了。
公主平时都做什么活动?沈黎决定当一回东道主,好好招待公主。
骑马,打猎,琴棋书画,闻柏鹤对沈黎总是问公主的事情表示非常不满,怎么老是过问公主,你想尚公主吗?
他心里不太舒服,大约是觉得沈黎尚公主,可能会阻碍他以后的仕途。这样的人才,一旦尚了公主,就再也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了。对,沈黎绝对不该有这样的心思。他莫名松了口气,自己总觉得不高兴原来是因为这个。
沈黎喝了一口豆汁,听到这话差点把豆汁喷出来了。
世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我对皇族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天地良心,因为性向问题,他都打算一辈子不婚了,怎么可能去招惹公主?看来他需要和公主保持距离,必要的时候,世子可以帮自己安排带公主玩乐的一应事宜。
闻柏鹤放心道:那就好,公主可不是好尚的,你是清醒人,知道其中利弊。
沈黎无奈地对直男朋友点头,还好不打算曝光性向,不然估计他和世子连朋友都没得做。
不过,世子这样的舒阔性子,大约也不会在意这样的事情吧。沈黎看人的眼光很准,世子不是那种流于世俗的人。
闻蔚洗漱后,换了一身男装,而且换上了燕回县做出来的秋衣秋裤,还有女人穿的内衣内裤
她觉得甚是不好意思,如果这也是沈黎想出来的,那么沈黎绝对不是什么好人。才十三岁,竟然会做这样的东西出来
公主,您穿着真合适,也不知道这里的人怎么想的,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真是又方便,又好看。
贴身侍女看着公主穿着这样新奇的衣物,将身体曲线勾勒得极为曼妙,不由得也想出门买几件,带回宫里穿,羡慕死那些小蹄子。
外边的绣娘说了,若是公主觉得不合适,可以重新拿其他的尺码穿。
闻蔚涨红了脸:不必换,这些都很合适。你替我问问,这是谁想出来的?
侍女出门一会儿,立马回道:是沈黎的母亲做出来的。怪道沈黎能做新奇东西出来,原来他爹他娘,都是厉害人物。
闻蔚心想,也不一定,说不定都是沈黎一个人想出来的。可是看着被称为胸衣的小衣服,她又不确定了。毕竟是十三岁的小弟弟,他能懂那么多?
沈黎若是听到公主对他的猜疑,一定不会放在心上。当然,他绝对不承认这是他发明的。
其一是因为确实不是他第一个发明出来的女性胸衣。其二是因为,如果告诉女子们,这是他发明的,说不定她们就会因为羞恼不愿意穿这样的东西了。
对于沈黎来说,做出这些东西,不过是为了给广大女性减轻不必要的尴尬和负担罢了,这样能让妇人更加轻松地参与到劳动中去。夏天天气很热,衣服都穿得单薄,若是没有这些小衣服,可能许多女子会觉得尴尬。所以将名头放在他娘身上最合理,不会让别人感到不适。
如今这种小衣服,受到了燕回县妇人的喜爱,也受到去他地区妇人们的欢迎。长安已经有寻常人家穿了,再过不久,这样的衣服就会被大众接受。
沈黎做出这些,其实他自己也很尴尬。只是大夏天的能透过布料看到不该看的更尴尬,他就不得不做出来这些了。
今年燕回县所用的棉花,都是商贩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燕回县种的棉花不够用,如今家家户户都能有余钱买布做衣服穿,棉花在燕回县卖得很好。
棉布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有商贩来卖,必然是一尺不剩地全卖完了。于是很多商贩都挑着棉布过来卖,在他们的印象中,燕回县的人都穷酸得不行,现在居然花钱能大手大脚的了,不免高看燕回县的百姓一眼。
燕回县的男人们只能体验这样的感觉,以前一些比其他燕回人勤快的汉子,一到别的地方就会有人问他:你们那里,是不是男人都靠着女人养活?你们那儿的男人这么懒,还有女人愿意跟你们?
那些勤快人不免憋闷,真是一锅老鼠屎煮在锅里,确实不能怪别人看不到他们这样的好米。
现在不一样了,不用解释,大家一看燕回县大街小巷做生意的,做活计的,男女老少都有,那些说燕回县男人靠不住,好吃懒做的消息慢慢就消失了。
有时候经济发展起来了,真的不是靠一个两个发明。而是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路子,去赚更多的钱。
沈黎只需要给一条路,去他人就会走通许多条路。比如不愿意做肥皂,做豆腐的,认识的人多,能说会道的人可以去做中人,帮别人找工作,找商铺,找房子租住。每成交一笔,就能收到不菲的介绍费。
会说本地方言,也会胡语和官话的人,去做译人,帮助外来的人谈生意,若是遇到固定的客户,以后这样的活计不愁赚不到钱。
还有去外地买织布机回家自己织布的,因为织布又快又好,每天都能靠帮别人织布赚取劳务费。
可以说,只要不懒,愿意动脑子,怎么都可以养活家庭。
当每个人口袋都有钱,他们就会发现,赚钱比原先容易多了。一旦钱流通起来,税收,百姓的收入,还有生活水平都在提高。
沈黎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就会出现无数个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的人。
闻蔚看到整个燕回县都显得有些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样子,不由得感叹沈黎确实有神器之处。要知道,她来之前还看过户部给她看的户籍资料,她翻到了燕回县,发现这么大的一个县,加上周边村落的人口,才不过三万人。
长安城一个城,不算治下村庄和镇子,就有八万人口了,整个燕回县,人口比不上一个城,这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情。
但是现在她走在路上,明显感受到人流量的巨大。
她好奇地问沈黎道:你们县现在有多少人口?
沈黎道:不算多,如今不过四万人。
闻蔚好奇道:怎么突然多了一万多?
沈黎心想,确实人多,不知道为何,总有隔壁县,还有关外的牧民要来燕回县,入赘给燕回县的姑娘们。
其他地方的姑娘,也不和以前一样,视燕回县的汉子为蛇蝎,把燕回县当成狼窝防备。
久而久之,人数就越来越多了
新到的外来人口,占了现在增长的人口的百分之五。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如果其他县城不采取措施,可能年轻的劳动力,都会源源不断通过入赘的方式进入燕回县。
殷州周边的县令,谈到沈黎,都气得牙齿痒痒。百姓可不管县令不县令的,南方人可能会更在意宗族和家乡,不愿意迁到别的地方去。
可是在北方,一些家庭饭都吃不了,就不会很讲究了。
沈黎面对去他地方官写的谴责信,他也很无奈啊,燕回县发展得好,那是他沈黎下了功夫,而且若不是对比太过分明,百姓也不至于往燕回县涌过去。
不服?不服可以憋着,不然他们也阻止不了那些青年人追求富婆的幸福道路。
闻蔚这些天,逛遍了燕回县的大街小巷。也成了那些外乡人争先讨好的对象。没办法,这样的姑娘有钱又美丽,这谁不喜欢?北方人求爱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直接拉着自己所有的家当,对自己喜欢的姑娘大声唱情歌,然后姑娘同意,就把他带回家。
闻蔚第一次被人当面告白,心里觉得刺激又新鲜,还有一种特别新奇的感觉在心里升腾。不过她身边的护卫队可不是吃素的,直接拎着这些胆大包天的外乡人离开闻蔚,给丢得远远的。
她不是喜欢这里的人,告白见多了,也就不新鲜了。但是她真的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觉得身上的枷锁都松快许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恢复日更三千的状态。感谢订阅和收藏鸭!感谢在20200326 23:07:31~20200327 23:35: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tcrie、俞夏未满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林点白云、书虫一只 10瓶;emmm、乘风而归、美朵 5瓶;琑:逍遥公子、依依然然 2瓶;以恶作剧、沫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沈黎不得不佩服一些匠人的毅力, 当他把打谷机的图纸画出来, 叫那些匠人想办法将合格的打谷机做出来后, 这些匠人被沈黎画的大饼吸引了, 没日没夜地研究。
许多匠人, 卖得不止是收益,还有招牌。沈黎提出,谁做出好用的打谷机或者其他有利于农事的东西, 谁就能命名这些东西。
作为社会底层的工匠,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荣耀更吸引人?只要有了命名的机会, 就能让这个匠人在族谱上写上这件大事,百年之后, 他就能成为后代子孙供奉和感激的先祖。想想鲁班一族,他的后代就因为鲁班受到百姓礼遇, 哪怕他的后人成就不比鲁班, 也跟寻常匠人大有不同。
沈黎是在给一些厉害的工匠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很容易得到的, 毕竟沈黎连图纸都给了, 只需要解决一部分问题,就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就可以遗泽后代。
除了玉米的剥皮神器和手摇脱粒机, 闻蔚也想知道她的玩具鸭是怎么做的,因为她想要一个这样的船, 在自己的公主府的汤泉内,摆上一个更好看的。
这是橡胶做的,但是本地种的杜仲还不足以收割橡胶给您做橡胶船, 等过两年,杜仲树张成了,就能给您做了。上次做的橡皮鸭,是从商人那里买的原材料,经过处理做成的,燕回县的杜仲树现在不能收集杜仲胶。
闻蔚豪气道:我给你买杜仲树,大棵的那种,只要你帮我做这个,什么都好说。
沈黎想了想,杜仲树太大不好运输,而且杜仲胶怎么提取他也暂时不愿意公布于众,因此由公主出面,派人过来给他运树是最合适的。
靠着这些橡胶树,他又能赚不少钱。或许能比京城为官的大多数官员,都要有钱。这个时代,官不能与民争利,因此当官的同时,还做生意,是要被□□的。因此,公主掺和进来,皇帝就得站在他这边。到时候有人弹劾他,等于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他目前所有的产业,大部分明面上算是他父亲的,只要上面不追究,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生意做下去,等沈来秋老了,沈言就是明面上的继承生意的人。当然,文书上确实是沈黎的产业。在大昭,官员做生意的人大有人在,牵一发动全身,对言官来说,不划算。只要别太过分,不要伤了民利的根本,就不会有人专门阻止。
沈黎刚好踩在线上,与民争利对于沈黎来说是个伪命题,他是抢了一部分人的生意,却也给大部分人提供了生计。但是他获利太多,若是有人弹劾他与民争利,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沈黎无所谓会不会被弹劾,作为一个手握金手指的人,如果不搞事情,人生将毫无意义。再说,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把柄露出来,反而会让皇帝对他更加放心。他若是毫不出错,心智近妖,第一个想除掉他的人,估计就是皇帝。
闻柏鹤知道沈黎种了一大片杜仲树,却不明白这些树能做什么。不过沈黎要种的东西,几乎都有独到的用处。他寻思着再多进些这样的树,在他京城的庄园和汴京的庄园多种几个山头,想必到时候沈黎会需要。
答应了公主给她做橡胶船,他就不会食言。甚至他还打算拉公主入伙,让公主给他投资,帮他拉生意,他会给公主百分之三的分成。
闻蔚看着沈黎不由得好笑,京城遍地都是想要花钱讨好她的人,沈黎却朝她要钱。要钱不说,还给她一张口头票据,玩具能赚多少钱,她心里是有数的。不过看沈黎这么清纯不做作,和京城里的那些纨绔子弟完全不一样,不知为何,她反而觉得有趣。
好啊,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想和你交个朋友。闻蔚作为长公主,田产无数,在江南还有自己的封邑,皇帝和皇后还会私下补贴公主府库,因此金银财宝无数,根本不在乎沈黎给他的分红。不过既然打算和沈黎做朋友,就要陪着朋友一起胡闹。
闻柏鹤也参与到杜仲生意中,公主若是有什么事,他也好方便出面。
不止这两位,燕回的商贩虽然不知沈县令有何打算,就和当初他们不懂沈黎收集人畜粪便有何用一样,但是经历过那么多回,还是得到了教训不管沈县令有何打算,跟着做就对了!沈黎种橡胶树,他们也种!
沈黎叹息,这群人还好遇到他,不然耗费人力物力,跟风种杜仲树,可能本都回不来。燕回县并不适合种植杜仲,沈黎已经将大部分杜仲种在了清河县,只是为了方便他做杜仲产品的实验,才种了这些杜仲在这里。而且荒山弃之不用太亏,沈黎暂时想不出该种什么,干脆就种杜仲了。
好在他不会压原材料的价格,种就种吧,自行车和三轮车价格不会便宜,板车可以不用橡胶做的轮子,现在沈黎就已经叫人做板车出来了。
板车叫公主也十分新奇,沈黎带着好奇宝宝一样的长公主试着拉一下板车。
公主皱着眉头道:还是很重,为何不用马车拉货?
沈黎哭笑不得,这问题问的,就好像有人问:既然吃不起米,为何不吃肉?一样,不过公主没有恶意,也不是蠢,就是被皇帝保护得太好了,看不到悲惨的农人,在这个古代世界到底怎么活的。
公主,你可知,一匹马,一只驴,要比人珍贵?
闻蔚瞪大眼睛:怎么会?畜牲就是畜牲,再怎么样,都不会比人珍贵啊?
闻柏鹤苦笑:皇姐有所不知,我去过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百姓穷到要卖儿卖女为生。卖了儿子女儿,也买不回一匹马,一头驴。还有人终身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好饭,野菜被当成主食吃,荒年吃树皮,吃草,甚至吃泥土。你说,这样的人家,如何能用得起几吊钱才能买回来的马车?
恋耽美
闻柏鹤笑骂:你这小鬼, 还能这么比?
沈黎微笑,那可不,生活已经很艰难了,当然得找比自己过得还惨一些的同龄人对比一下,这样才能让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幸福。
闻蔚的遭遇沈黎已经知道了,在他眼里,闻蔚不过是一个高三或者刚上大学的女生。这个年纪的女生,搞得跟小老太太一样真的不合理,那太灭绝人性了。
这个年纪,化妆,游玩,聚会,一样都不能少,吃喝玩乐和学习样样都需要参与。他当初念书的时候,班里的女生课外生活特别丰富,看电影,逛街,和闺蜜出省出国旅游都是家常便饭。到了古代,他发现许多女子把绣花当成了难得可以让她们休息的轻巧活计,这也太惨了。
公主平时都做什么活动?沈黎决定当一回东道主,好好招待公主。
骑马,打猎,琴棋书画,闻柏鹤对沈黎总是问公主的事情表示非常不满,怎么老是过问公主,你想尚公主吗?
他心里不太舒服,大约是觉得沈黎尚公主,可能会阻碍他以后的仕途。这样的人才,一旦尚了公主,就再也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了。对,沈黎绝对不该有这样的心思。他莫名松了口气,自己总觉得不高兴原来是因为这个。
沈黎喝了一口豆汁,听到这话差点把豆汁喷出来了。
世子,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我对皇族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天地良心,因为性向问题,他都打算一辈子不婚了,怎么可能去招惹公主?看来他需要和公主保持距离,必要的时候,世子可以帮自己安排带公主玩乐的一应事宜。
闻柏鹤放心道:那就好,公主可不是好尚的,你是清醒人,知道其中利弊。
沈黎无奈地对直男朋友点头,还好不打算曝光性向,不然估计他和世子连朋友都没得做。
不过,世子这样的舒阔性子,大约也不会在意这样的事情吧。沈黎看人的眼光很准,世子不是那种流于世俗的人。
闻蔚洗漱后,换了一身男装,而且换上了燕回县做出来的秋衣秋裤,还有女人穿的内衣内裤
她觉得甚是不好意思,如果这也是沈黎想出来的,那么沈黎绝对不是什么好人。才十三岁,竟然会做这样的东西出来
公主,您穿着真合适,也不知道这里的人怎么想的,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真是又方便,又好看。
贴身侍女看着公主穿着这样新奇的衣物,将身体曲线勾勒得极为曼妙,不由得也想出门买几件,带回宫里穿,羡慕死那些小蹄子。
外边的绣娘说了,若是公主觉得不合适,可以重新拿其他的尺码穿。
闻蔚涨红了脸:不必换,这些都很合适。你替我问问,这是谁想出来的?
侍女出门一会儿,立马回道:是沈黎的母亲做出来的。怪道沈黎能做新奇东西出来,原来他爹他娘,都是厉害人物。
闻蔚心想,也不一定,说不定都是沈黎一个人想出来的。可是看着被称为胸衣的小衣服,她又不确定了。毕竟是十三岁的小弟弟,他能懂那么多?
沈黎若是听到公主对他的猜疑,一定不会放在心上。当然,他绝对不承认这是他发明的。
其一是因为确实不是他第一个发明出来的女性胸衣。其二是因为,如果告诉女子们,这是他发明的,说不定她们就会因为羞恼不愿意穿这样的东西了。
对于沈黎来说,做出这些东西,不过是为了给广大女性减轻不必要的尴尬和负担罢了,这样能让妇人更加轻松地参与到劳动中去。夏天天气很热,衣服都穿得单薄,若是没有这些小衣服,可能许多女子会觉得尴尬。所以将名头放在他娘身上最合理,不会让别人感到不适。
如今这种小衣服,受到了燕回县妇人的喜爱,也受到去他地区妇人们的欢迎。长安已经有寻常人家穿了,再过不久,这样的衣服就会被大众接受。
沈黎做出这些,其实他自己也很尴尬。只是大夏天的能透过布料看到不该看的更尴尬,他就不得不做出来这些了。
今年燕回县所用的棉花,都是商贩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燕回县种的棉花不够用,如今家家户户都能有余钱买布做衣服穿,棉花在燕回县卖得很好。
棉布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有商贩来卖,必然是一尺不剩地全卖完了。于是很多商贩都挑着棉布过来卖,在他们的印象中,燕回县的人都穷酸得不行,现在居然花钱能大手大脚的了,不免高看燕回县的百姓一眼。
燕回县的男人们只能体验这样的感觉,以前一些比其他燕回人勤快的汉子,一到别的地方就会有人问他:你们那里,是不是男人都靠着女人养活?你们那儿的男人这么懒,还有女人愿意跟你们?
那些勤快人不免憋闷,真是一锅老鼠屎煮在锅里,确实不能怪别人看不到他们这样的好米。
现在不一样了,不用解释,大家一看燕回县大街小巷做生意的,做活计的,男女老少都有,那些说燕回县男人靠不住,好吃懒做的消息慢慢就消失了。
有时候经济发展起来了,真的不是靠一个两个发明。而是大家都通过自己的路子,去赚更多的钱。
沈黎只需要给一条路,去他人就会走通许多条路。比如不愿意做肥皂,做豆腐的,认识的人多,能说会道的人可以去做中人,帮别人找工作,找商铺,找房子租住。每成交一笔,就能收到不菲的介绍费。
会说本地方言,也会胡语和官话的人,去做译人,帮助外来的人谈生意,若是遇到固定的客户,以后这样的活计不愁赚不到钱。
还有去外地买织布机回家自己织布的,因为织布又快又好,每天都能靠帮别人织布赚取劳务费。
可以说,只要不懒,愿意动脑子,怎么都可以养活家庭。
当每个人口袋都有钱,他们就会发现,赚钱比原先容易多了。一旦钱流通起来,税收,百姓的收入,还有生活水平都在提高。
沈黎只需要给他们一个出路,就会出现无数个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的人。
闻蔚看到整个燕回县都显得有些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样子,不由得感叹沈黎确实有神器之处。要知道,她来之前还看过户部给她看的户籍资料,她翻到了燕回县,发现这么大的一个县,加上周边村落的人口,才不过三万人。
长安城一个城,不算治下村庄和镇子,就有八万人口了,整个燕回县,人口比不上一个城,这是一件很夸张的事情。
但是现在她走在路上,明显感受到人流量的巨大。
她好奇地问沈黎道:你们县现在有多少人口?
沈黎道:不算多,如今不过四万人。
闻蔚好奇道:怎么突然多了一万多?
沈黎心想,确实人多,不知道为何,总有隔壁县,还有关外的牧民要来燕回县,入赘给燕回县的姑娘们。
其他地方的姑娘,也不和以前一样,视燕回县的汉子为蛇蝎,把燕回县当成狼窝防备。
久而久之,人数就越来越多了
新到的外来人口,占了现在增长的人口的百分之五。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如果其他县城不采取措施,可能年轻的劳动力,都会源源不断通过入赘的方式进入燕回县。
殷州周边的县令,谈到沈黎,都气得牙齿痒痒。百姓可不管县令不县令的,南方人可能会更在意宗族和家乡,不愿意迁到别的地方去。
可是在北方,一些家庭饭都吃不了,就不会很讲究了。
沈黎面对去他地方官写的谴责信,他也很无奈啊,燕回县发展得好,那是他沈黎下了功夫,而且若不是对比太过分明,百姓也不至于往燕回县涌过去。
不服?不服可以憋着,不然他们也阻止不了那些青年人追求富婆的幸福道路。
闻蔚这些天,逛遍了燕回县的大街小巷。也成了那些外乡人争先讨好的对象。没办法,这样的姑娘有钱又美丽,这谁不喜欢?北方人求爱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直接拉着自己所有的家当,对自己喜欢的姑娘大声唱情歌,然后姑娘同意,就把他带回家。
闻蔚第一次被人当面告白,心里觉得刺激又新鲜,还有一种特别新奇的感觉在心里升腾。不过她身边的护卫队可不是吃素的,直接拎着这些胆大包天的外乡人离开闻蔚,给丢得远远的。
她不是喜欢这里的人,告白见多了,也就不新鲜了。但是她真的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觉得身上的枷锁都松快许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恢复日更三千的状态。感谢订阅和收藏鸭!感谢在20200326 23:07:31~20200327 23:35: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ztcrie、俞夏未满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林点白云、书虫一只 10瓶;emmm、乘风而归、美朵 5瓶;琑:逍遥公子、依依然然 2瓶;以恶作剧、沫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9章
沈黎不得不佩服一些匠人的毅力, 当他把打谷机的图纸画出来, 叫那些匠人想办法将合格的打谷机做出来后, 这些匠人被沈黎画的大饼吸引了, 没日没夜地研究。
许多匠人, 卖得不止是收益,还有招牌。沈黎提出,谁做出好用的打谷机或者其他有利于农事的东西, 谁就能命名这些东西。
作为社会底层的工匠,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荣耀更吸引人?只要有了命名的机会, 就能让这个匠人在族谱上写上这件大事,百年之后, 他就能成为后代子孙供奉和感激的先祖。想想鲁班一族,他的后代就因为鲁班受到百姓礼遇, 哪怕他的后人成就不比鲁班, 也跟寻常匠人大有不同。
沈黎是在给一些厉害的工匠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很容易得到的, 毕竟沈黎连图纸都给了, 只需要解决一部分问题,就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就可以遗泽后代。
除了玉米的剥皮神器和手摇脱粒机, 闻蔚也想知道她的玩具鸭是怎么做的,因为她想要一个这样的船, 在自己的公主府的汤泉内,摆上一个更好看的。
这是橡胶做的,但是本地种的杜仲还不足以收割橡胶给您做橡胶船, 等过两年,杜仲树张成了,就能给您做了。上次做的橡皮鸭,是从商人那里买的原材料,经过处理做成的,燕回县的杜仲树现在不能收集杜仲胶。
闻蔚豪气道:我给你买杜仲树,大棵的那种,只要你帮我做这个,什么都好说。
沈黎想了想,杜仲树太大不好运输,而且杜仲胶怎么提取他也暂时不愿意公布于众,因此由公主出面,派人过来给他运树是最合适的。
靠着这些橡胶树,他又能赚不少钱。或许能比京城为官的大多数官员,都要有钱。这个时代,官不能与民争利,因此当官的同时,还做生意,是要被□□的。因此,公主掺和进来,皇帝就得站在他这边。到时候有人弹劾他,等于就是不给皇帝面子。
他目前所有的产业,大部分明面上算是他父亲的,只要上面不追究,就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生意做下去,等沈来秋老了,沈言就是明面上的继承生意的人。当然,文书上确实是沈黎的产业。在大昭,官员做生意的人大有人在,牵一发动全身,对言官来说,不划算。只要别太过分,不要伤了民利的根本,就不会有人专门阻止。
沈黎刚好踩在线上,与民争利对于沈黎来说是个伪命题,他是抢了一部分人的生意,却也给大部分人提供了生计。但是他获利太多,若是有人弹劾他与民争利,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沈黎无所谓会不会被弹劾,作为一个手握金手指的人,如果不搞事情,人生将毫无意义。再说,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把柄露出来,反而会让皇帝对他更加放心。他若是毫不出错,心智近妖,第一个想除掉他的人,估计就是皇帝。
闻柏鹤知道沈黎种了一大片杜仲树,却不明白这些树能做什么。不过沈黎要种的东西,几乎都有独到的用处。他寻思着再多进些这样的树,在他京城的庄园和汴京的庄园多种几个山头,想必到时候沈黎会需要。
答应了公主给她做橡胶船,他就不会食言。甚至他还打算拉公主入伙,让公主给他投资,帮他拉生意,他会给公主百分之三的分成。
闻蔚看着沈黎不由得好笑,京城遍地都是想要花钱讨好她的人,沈黎却朝她要钱。要钱不说,还给她一张口头票据,玩具能赚多少钱,她心里是有数的。不过看沈黎这么清纯不做作,和京城里的那些纨绔子弟完全不一样,不知为何,她反而觉得有趣。
好啊,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想和你交个朋友。闻蔚作为长公主,田产无数,在江南还有自己的封邑,皇帝和皇后还会私下补贴公主府库,因此金银财宝无数,根本不在乎沈黎给他的分红。不过既然打算和沈黎做朋友,就要陪着朋友一起胡闹。
闻柏鹤也参与到杜仲生意中,公主若是有什么事,他也好方便出面。
不止这两位,燕回的商贩虽然不知沈县令有何打算,就和当初他们不懂沈黎收集人畜粪便有何用一样,但是经历过那么多回,还是得到了教训不管沈县令有何打算,跟着做就对了!沈黎种橡胶树,他们也种!
沈黎叹息,这群人还好遇到他,不然耗费人力物力,跟风种杜仲树,可能本都回不来。燕回县并不适合种植杜仲,沈黎已经将大部分杜仲种在了清河县,只是为了方便他做杜仲产品的实验,才种了这些杜仲在这里。而且荒山弃之不用太亏,沈黎暂时想不出该种什么,干脆就种杜仲了。
好在他不会压原材料的价格,种就种吧,自行车和三轮车价格不会便宜,板车可以不用橡胶做的轮子,现在沈黎就已经叫人做板车出来了。
板车叫公主也十分新奇,沈黎带着好奇宝宝一样的长公主试着拉一下板车。
公主皱着眉头道:还是很重,为何不用马车拉货?
沈黎哭笑不得,这问题问的,就好像有人问:既然吃不起米,为何不吃肉?一样,不过公主没有恶意,也不是蠢,就是被皇帝保护得太好了,看不到悲惨的农人,在这个古代世界到底怎么活的。
公主,你可知,一匹马,一只驴,要比人珍贵?
闻蔚瞪大眼睛:怎么会?畜牲就是畜牲,再怎么样,都不会比人珍贵啊?
闻柏鹤苦笑:皇姐有所不知,我去过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百姓穷到要卖儿卖女为生。卖了儿子女儿,也买不回一匹马,一头驴。还有人终身都没有好好吃过一顿好饭,野菜被当成主食吃,荒年吃树皮,吃草,甚至吃泥土。你说,这样的人家,如何能用得起几吊钱才能买回来的马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