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周安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12章 弃子的复仇(一)
    周安这次穿的是一个举人之子。原主的父亲叫周正海,多年苦读,也算是天道酬勤吧,在周安十岁那年,周正海终于中了举。本来这是合家欢庆的大好事儿,只是,没想到,人家周正海中举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人家还带回了当年的青梅竹马,后来另嫁他人的刘梅。周正海回来后直接说要跟老婆和离,无论周安他娘怎么哭求,人家是郎心似铁,就是要和离。周安的外家肯定不干了,我们家姑娘自从嫁到你周家,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对上孝敬公婆,对下照顾孩子,中间还要伺候你周正海。就连你能继续读书,也是拿我们家姑娘的嫁妆读的,这些年来,笔墨纸砚,束脩,还有赶考的路费食宿费,哪一样不要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你供出来就闹这个,这不是过河拆桥嘛?
    还有,他们家姑娘是守过公婆的孝的,这属于三不去啊。结果,人家周正海直接说了,周安他娘出轨,周安不是他亲生的。他就是要和离!他肯和离,已经是看在这么多年情份上,不然,就是休妻了。周安的舅舅听完这话当时就一个拳头砸过去了,太他妈无耻了!
    当年要做亲,是你周家再三主动求娶,姿态放得特别低,我们吴家看你诚意拳拳,再加上你也有点文采,才勉强同意的。不然,我们家的姑娘为什么非要嫁给你?就凭你家道中落家里穷吗?
    再说了,俗话说,捉奸捉双,你现在什么证据也拿不出来,空口白牙的就诬人,是不是太不要脸了点?
    还有,要真是觉得周安不是你亲儿子,当初孩子生下来你早闹了!怎么可能等到现在!
    不就是看着现在举人考中了,自有乡绅们主动送钱财上来,不需要靠着妻子的嫁妆了,才故意说这种恶心人的话。你周正海为了青梅,还真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只吴中汉生气,就是好多周家的族人听了这话都有些不忍。这些年周安他娘什么样,大家也都看在眼里,这周正海一朝发达了,就翻眼不认人就罢了,还往人身上扣屎盆子。一个女子,被扣上这样的名声,就是回去找下家都不好找。只是,现在周正海已经是举人老爷了,地位非同以往,也不是他们能得罪得起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都没吱声。吴中汉再气,也就是平民百姓一个,对上新出炉的举人老爷,总是不占优势,反正不管吴家乐意不乐意的,周正海还是和离了。这年月,女子的日子本来就难,何况周正海还成了举人,风头正盛,人们落在周安他娘身上的话就不好听了,什么偷人啊之类的,没两年,周安他娘就抑郁而终了。刘梅和周正海倒是挺恩爱,两人成婚后又生了个儿子。哪里还管周安如何。周安舅家的生意,也受了周正海和刘梅两口子不少的打压,大不如前。好在周家的舅舅还不错,倒底心疼外甥,好歹是把周安养大了。只是看着周正海一家和睦,倒底意难平。可惜他没什么文彩,科举上没什么成就,最后到死也没报了那个仇,含恨而终。原主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让周正海和刘梅这对狗男女得到报应。希望自己母亲这一世能平安喜乐,舅舅一家的生意能一帆风顺。周安穿过来的时候,周正海已经去省城参加秋闱了,而且,秋闱明天就要开始了。从村里到省城,坐马车也要两天。周安想去省城搞个破坏,也来不及了。想到这里,周安非常遗憾。要周安说,这样的人,参加不了科举才好呢。省得带坏社会风气。既然来不及了,遗憾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想其他的法子了。周安搜了搜原主的记忆,他娘嫁到周家的时候,陪嫁了三十亩地,不过地里的出息都供了周正海读书了,也没什么剩余。周安这些年攒的私房钱也就五百文。不行啊,没钱,想干什么都不方便。刚吃过早饭,应该是去上私塾的时间,周安逃了个课,决定去县里看看,卖菜谱去。安哥儿,你怎么没去学堂啊?村头赶马车的王老六正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等客。他的马车每天往返县城一趟,每人每次两文钱。看到周安掏了两文钱出来,王老六伸手接过,好奇地问道。六爷爷,我爹这不是去府城考试了吗,我听人说,家人身上缠点红布条,能旺一旺。我就想着,用我从小攒的压岁钱,扯一块红布回来,也算是我对我爹的一片孝心。周安笑呵呵地答道。这孩子,就是孝顺。王老六一听,也顺势夸道。是啊,你爹好福气,生了这么个贴心的儿子。周围几个等车的村里人也附和道。大家对周家的印象还不错,周安也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周正海是村里唯二的秀才之一,又是刚去府里考试,万一要中了举人呢?反正说好话又不花钱,都顺势夸了几句。周安腼腆地笑了笑,心说,俺还会更贴心滴!呵呵。一路上,周安强忍着恶心,高兴得和大家分享了他刚刚杜撰的他们父子情深的二三事。这叫铺垫啦。、
    多铺垫一些,到时候周正海回来,诬蔑他非亲生的时候,对比才更明显不是。我爹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我不对你好对谁好?说到这里,周安配上了一脸幸福的表情。我爹说,他还指着我传宗接代呐
    众人听了,都有点不赞成,互相望望,心说,这周正海疼儿子也疼得太让人牙酸了点。这年头,当爹的面对儿子的时候更多的是讲究含蓄,在儿子面前要有威严。像周正海这样的,真的没见过。我跟我爹说,爹,你这样,不怕到时候别人说我被宠坏了哇?你们猜,我爹怎么说?周安的眼神一一扫进车上的众人。大家摇了摇头。我爹说,会这么说的,多半都是没儿子。等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明白了。周安再次昧着良心把刚杜撰的故事做了进一步引申。对着自己的亲骨肉,再怎么疼爱都不为做!当爹妈的,不就是盼着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嘛。周安得意洋洋地道。去往县城的这一路上,周安对他们的父子情深算是做了一次大推广。到了县城,周安下了车,跟王老六告别,找了个生意不太好的酒楼,观察了一下酒楼的菜色,心里有数了。小二哥,贵店的掌柜在吗?午饭时间过后,周安忽闪着大眼睛,努力卖萌。有事吗?正在擦桌子的小二看到一个十岁的小盆友打听掌柜,当下有点楞住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啊,一个屁大点儿的小孩儿,找掌柜做什么?要不是看小孩子通身有些气派,他就要说去去去了。小二哥,我是来卖菜谱的。周安道。看来小二的样子,倒不像难说话的人,不过他的年纪,确实是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他努力争取吧,不过要是小二特别不配合,大不了换一家。这个也看双方的缘份了,反正他菜谱在手,不愁卖。天呐,少爷,少爷。小二当下眼冒金光,扯着嗓子冲着后堂喊道。他这一喊,周安都吓了不由自主得后退了一步,这是几个意思?怎么他还没展示一手呢,对方就要热烈欢迎了?
    我就说,少东家吉人自有天相。你不知道,我们店里啊,前些日子,大厨被对面的酒楼挖走了。生意就差了些。
    小三喊完看到周安的表情,也楞了一下,突然回过味儿来,笑着跟周安解释道。周安心说,你这叫差了点儿?明明就快没生意了啊。大中午的,一共也没六个人。这不,我们东家就想着把酒楼卖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小二说到这里,还停顿了一下,卖了个关子。不过他没等周安思考,就说出了答案。少东家前天晚上做梦啊,梦到他祖宗托梦,说吉人自有天相。这两天吧,事情自有转机。这不,就来一个上门卖菜谱的。
    上门卖菜谱和上门卖菜可不一样,这卖菜谱这事儿吧,不常见啊。好多家族都把菜谱当成家族的不传之秘,会上门卖这个的,少之又少,有时候多少年也不一定能遇上。结果,少东家祖宗刚托完梦,他们家就来了这么一位!
    管他年纪如何,菜谱怎么来的呢,只要确认菜谱顶用,反正他们店里出了钱就成。周安:真是好大的一朵猿粪呐。看来这是天意啊。不一会儿,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和一个四十多岁的掌柜打扮的人一起走了出来。方回,刚才大呼小叫的,做什么?掌柜开口道。王掌柜,他要卖菜谱。小二哥一指周安。掌柜和青年的眼睛齐刷刷地转向周安。这位小兄弟,你要卖菜谱?看到周安的年纪,掌柜也有些吃惊,确认道。周安没说话,背着手点了点头。能问下你的菜谱哪里来的吗?掌柜楞了一下,问道。路过此地,窄住了,拿几个菜谱换点钱花。周安答道。青年和掌柜对望了一眼。小兄弟,你手里都有什么菜啊?掌柜开口问道。管人家菜谱怎么来的呢,只要有用就成!
    鱼香肉丝,松鼠桂鱼,神仙鸭。葫芦鸡,扬州炒饭。差不多有这五样就成了,一样卖上几十两银子,怎么着也能凑一百两银子。听到周安报出来的菜名,青年和掌柜又是对望一眼。没听过哎、
    还请小兄弟移步厨房,做一下看看。
    周安到了厨房,掌柜命人准备好了各种原料,掌柜和青年退了出去,周安把这些菜都做了出来。两人进来尝过后,都赞不绝口。菜合心意,掌柜给钱也比较大方,最后商定,一个菜谱五十两银子,周安把五个菜谱卖给店家。为了保险起见,掌柜还和周安签了契书,双方画了押。周安花了些时间,教会了店里的厨师,然后要了二百四十两银票,还有十两银子。不管怎么着,既然拿周正海做了借口,红布条还是要买的。从酒楼出来,周安扯了一尺红布条,时间也就不早了,周安到了和王老六约定好的地方去等车。回来的路上,大家看到周安买的红布条,又夸了夸他的孝心。周安就趁热打铁,又讲了讲周正海和他娘的几个恩爱瞬间。
    第13章 弃子的复仇(二)
    因为有周正海去秋闱的东风,同车的人虽然觉得周安的话听着让人有点牙酸,倒也没说别的。没准人家周正海再回来就成举人老爷了呢,大家又是乡里乡亲的,现在给周安捧个人场也没什么。到了村子里头,周安付了车钱,下了车跟王老六挥手告别,拿着红布条回了家。一进家门,周安他妈吴氏手里拿着一把笤帚疙瘩非常有气势地站在门口:安哥儿,你今天是不是没去上学?
    娘,我听人说,要是家人能扯上一块红布条,带在身上,能旺一旺我爹呢。我想着,这不我爹明天就要考试了,就拿自己的压岁钱去县城买了块红布条回来。周安兴冲冲地晃着红布条答道。吴氏心里的气一下就没了。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望子成龙,自然不想儿子荒废了学业。没想到儿子这么有心,是为他爹科考的事儿才旷课的。希望孩儿他爹这次能考中吧。就这一次也就算了,明天可要去学堂,要好好读书。吴氏把笤帚疙瘩扔下,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儿子是她的命根子。她每天做梦都盼着儿子将来在科举上有收获。娘,今天我在路上,见到一个老爷子在路上摔倒了,你不知道啊,老爷子当时脸色发白,眼看着快不行了,周安拿手比划着,我把他扶了起来。送到了医馆,后来老爷子的儿子赶了过来,说要谢谢我,我说举手之劳,不用的,他就非要谢,这时候医馆一位小哥儿跟我说,老爷子他们家有份上届春闱时前三甲的答卷手抄本,不如去抄一遍。一天的时间就能抄完。我想着,这个东西我爹肯定用得上,就跟老爷子提了,他答应让我明天去抄的。
    靠谱吗?那个老爷子姓什么,家住哪里?吴氏一听儿子居然去扶了一个眼瞅着快不行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万一要是被讹上可怎么办哟。后来一听结果还不错,总算放下心来。再一听,还有这种好事,不由有些怀疑。这春闱前三甲的卷子对一些权贵来说,应该不叫个事儿,可对他们这种平民之家来说,就是个难得之物了。她也听周正海说过,县城里的书铺子里,卖的多是四书五经什么的,还有就是一些话本,像这种往届答卷,还真没有。嗯!周安点了点头。就三份卷子,半天就能抄完。那个老爷子和医馆的人都认识的。都说老爷子家风清正,是那种知恩图报的。老爷子姓张,哦,对了,他们家就住来凤大街上。
    吴氏想了想,这光天化日的,也没什么事儿。就点头同意了。你到时候小心点。
    放心吧娘,没事的,到时候我抄回来拿给爹看,他一准儿高兴。周安乐呵呵地道。就盼着你爹这次能得中了。吴氏微微一笑,回屋开始烧火做饭。第二天,周安照旧坐了王老六的车,这次周安给的原因是去县城看望堂舅姥姥。周安他娘的一个堂舅舅家就是县城的,这么多年没来往过,但这并不妨碍周安拿对方的名头来用一用。虽然大家心里也有些嘀咕,周安他娘为什么成婚多年后会突然想起了久不联系的舅舅,还是个堂的,不过周安一个小孩子,可能也不了解,有人试着问了几句,周安一副懵懂的样子,也就没再细问。到了县城,周安到处转悠,在大街上找到了一个算命的。这位公子,我看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算命先生正举着算命幡,追在一位穿着富贵的青年后面。听到这熟悉的话,周安心里一乐,走了过去。能说出这种套话的,多半没什么真本事啊。要是对方上钩,估计下一步肯定是说对方有个小灾,渡过去将来一帆风顺,然后就是要卖平安符了。改天,改天,今天没时间。青年素养还是蛮不错的,对此表示婉拒。可能是怕算命先生纠缠,还急走了几步,和对方拉开了距离。算命先生看到对方走远,神色一黯。周安跟旁的人打听了下,这位算命先生老家哪里大家也说不清,不过不是本地人就是了。好像是去年冬天才来这里的。生意不好不坏。这位先生,有笔买卖,咱们巷子里谈。周安经过算命先生的时候,低声道。算命先生望着远去的周安,不禁风中凌乱,小孩儿没毛啊,办事不牢。当然,最主要的是穿着很普通,一个穿着普通年纪又不大的小孩儿,真不像是会在他这里花钱的人呐。不过现在不是没找到下手的嘛,瞧一瞧看一看,也费不着什么。犹豫了一下,算命先生还是跟着周安进了一个偏僻的小胡同。这位小友,有事吗?算命先生问道。听到对方的问话,周安心里更踏实了,这位确实是个半吊子!要真有本事,他的话应该是小友,我观你最近家有喜事啊,只可惜
    不过人家一个半吊子敢出来混这行,说明察颜观色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周安先试探了下,对方有没有留在本地的执念,几个回合下来,双方以五十两银子的价格成交,算命先生算上一卦,以后离开此地,再不回来。周安先付了五两银子定金,完事后付余下的四十五两。*
    这天,周家的族长周长生去镇子上吃酒,这天是他的一个把兄弟家的长孙满月。酒足饭饱后,刚从主家出来,和一个青衫的中年人撞了个满怀,对方一下就倒地上了,晕了过去。周长生顿时酒醒了大半,坏了,这是遇上碰瓷的了。这位小兄弟,你没事吧。还是先把人扶起来再说。周长生蹲下去,搀对方的胳膊。还好,搀起来了。周长生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倒在地上,肯起来的,多半就是个意外。不是断瓷的就好。不是碰瓷的就好。谢谢,谢谢。中年人慢慢睁开了眼睛。什么味道,好香啊。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对酒以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对酒以歌并收藏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