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不缺粮食,让邓家人愧疚,可比让人觉得贪得无厌划算。
    所以她再次拒绝邓林胜推过来的粮票,告诉他农村除了冬天外,想找点吃的比城里方便,有了邓林胜每月寄来的十块钱,她也可以买点高价粮。
    琳琅,邓林胜听她提起高价粮,有些担心的说:爹让我告诉你,可不敢再去黑市。要是让人抓住了,他想给你办招工或病退就难了。
    邓琳琅:我暂时不会回城。
    邓林胜咋劝也没用,邓琳琅有现成的借口:她现在等于有两个孩子要带,她走了这两个孩子只有上福利院一途,因为知青返城是不能带孩子户口的。
    想想亲眼看到福利院的环境,邓林胜劝说的话都咽到肚子里,更觉得对不起妹子了。
    本想安静帮妹子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袁劲松却忍不住来找邓林胜,他得跟邓林胜说说邓琳琅做的好事。不料邓林胜见面后的头一句就问:袁劲松,这两年你真跟自己信里写的那样,用心照顾琳琅了吗?
    林胜,你不知道,邓琳琅她袁劲松想过邓琳琅会对亲哥说自己两年来的遭遇,也打好了如何辩解的腹稿,想对邓林胜好好说说自己的苦衷。
    不料邓林胜直接打断了他的话:琳琅要真跟你信里说的那么不懂事儿,你们大队长也不会带头帮她建房子,各生产队也不会给她派义务工,生产队的婶子们也不会无偿替她做针线带孩子吧?
    袁劲松脸胀成了紫茄子:那是因为邓琳琅帮着大队买了两趟农具,我就担心这个。你想她一个小姑娘,在永安县是咋认识的人,她那农具是找谁帮着买的,人家又为啥帮她。
    邓林胜冷笑起来:所以你到知青办污蔑她一次不够,现在又想给她扣帽子?袁劲松,以后我们还是不要通信了,你家里有啥事儿的话也别来找我了。
    没错,邓林胜相信袁劲松会照顾邓琳琅,就是因为两人间有交换条件袁劲松的爹虽然是轧钢厂副厂长,但工作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家,他娘身体不好不说,一个姐姐也因身体不好留城,这两年家里买煤买粮之类的重活,都是邓林胜帮忙。
    原文里邓家不知道邓琳琅是如何被照顾的,邓林胜给袁家干活真心实意。现在知道自己全家都受了骗,直性子的邓林胜选择当面取消交换协议。
    从小被人捧到大的袁劲松愣了一下,也怒了:你真拿自己当个人物了,还我家有啥事儿都别找你了。你别忘了,我爹可是副厂长,想替我家干活的人多着呢,不缺你这一个。
    作者有话说:
    谢谢天使们的支持,爱你们。
    ◎最新评论:
    【大大加油】
    【好看 大大加油】
    【1月18日追更瘾发作最严重的一次,躺在床上,拼命念大悲咒,难受的一直点刷新,以为刷评论区没事,看到评论区都在讨论剧情,满头是虚汗,坐了起来,拼命扇自己耳光,越扇越用力,扇到自己眼泪流出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是二妞了。二妞出来了,三妞还会远吗?】
    【嗯,姓袁的一直以为邓林胜是在捧着他?!】
    【这哥有点憨,但不是爹味男就还能要】
    【
    【邓大哥还是拎得清的,刚好让姓袁的吸取够教训。孩子这也没办法,简介中写着呢】
    【袁劲松这个自私精,让邓大哥回去宣传一下剥削朋友妹妹的食物和劳动力,他更回不去城市了。】
    完
    ◇ 第 38 章
    ◎来把大的◎
    对于袁劲松的叫嚣, 邓林胜不在意的说:你说得对,你爹是副厂长,想巴结他的人多我一个不多, 少我一个别人更有机会,就把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的人吧。
    如果你觉得吃亏, 那我只能让大家给评评理,把咱们两边照顾人干的事儿对比一下, 看谁吃亏谁占便宜。
    袁劲松被噎得快翻白眼了,想巴结他爹的人跟邓林胜能一样吗,巴结他爹的人最想在帮忙的时候被他爹看到,他爹不在家干活十分敷衍。邓林胜正相反,不想让人知道两人之间的交换, 帮忙干活都默默进行。
    最重要的是,袁劲松根本不敢让邓林胜把他的所作所为说给轧钢厂的人听, 不说别人, 就是他亲爹听他一直占邓琳琅的便宜,都能用鞋底子乎他。
    可大话已经说出去了, 哪怕经历了知青离心与工农兵大学生名额竞争失败,袁劲松还拉不下脸来当场向邓林胜道歉, 为保颜面还得装出愤怒又失望的样子离开。
    邓林胜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竟把妹子托给这么一个人照顾,真是猪油蒙了心,愧疚的对邓琳琅说:琳琅, 都是哥眼神不好
    往别人心上扎刀啥的, 最是恶毒女配的拿手好戏, 邓琳琅十分不善解人意的说:哥你的眼神确实有问题, 袁劲松也就算了, 最多以后我躲远点。可二妮的娘
    年轻人,觉得谁都是好人,谁都可以相信的思想要不得。
    邓林胜:
    送走邓林胜已经是四天之后,邓琳琅却还是无法到大队部上工:被暂时取名二妮的孩子,现在穿的是大妮的换洗衣裳,又肥又大不说,再不添置新的,大妮都没换洗衣裳了。
    于是邓琳琅将大妮再次托付给孙桂英后,把二妮往篓子里一背,骑上许茂林家的自行车又跑了一次县派出所,即为知会派出所邓林胜离开的消息,也有催派出所快点给二妮找到家人的意思。更主要的是,当初派出所答应民政会出一部分粮食给她,到现在还没到手呢。
    有过杨金环的条子,派出所的态度倒不错,专门派了个人跟邓琳琅去了一趟民政局,把二妮的情况备案后,给了邓琳琅一张盖了红章的小条子,注明在接到取消通知之前,邓琳琅可以凭借这张条子,每月到公社民政所领取十五斤粮食。
    邓琳琅拉着二妮的袖子给民政的同志看:同志,大冬天的,总得给孩子做件棉衣吧。
    民政的同志十分为难:咱们福利院的情况你也看到了,那里的孩子冬天最冷的时候,还没这个孩子现在穿得多呢。
    邓琳琅适里表达不满:可她穿的是我家大妮的。
    小邓同志啊,民政同志语重心长:突然让你代养一个孩子,的确难为你了。可咱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为集体排忧解难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对不对?派出所的同志也在,他们一定会尽快找到孩子的家人,不会让你为难太久的。
    娘。二妮跟小猫叫一样。
    邓琳琅再心软,在民政面前也得硬下心肠装听不见:同志,我觉得你说反了吧。集体是我们每个人的强大靠山,我们有了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依靠集体。我也愿意把集体建设得更强大,可有个孩子拖累着,我上不了工,咋为集体建设做贡献。
    二妮不是跟大妮一样拉衣角,而是名符其实的抱紧邓琳琅的大腿,黑黑的大眼睛湿潞潞盯着民政同志,如同知道自己将被遗弃的小兽一样,可怜又无助。
    民政同志叹一口气,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斤棉花票,递给邓琳琅说:集体财力有限
    真说不下去了,他只能执着的举着那斤棉花票。
    邓琳琅即诉了苦,自然不客气的接过棉花票说:那就请民政同志督促派出所的同志们,早些找到二妮的家人吧。
    话是这么说,在场的人都知道能找到的话,当天就该找到了。过去四五天找不到,以后再找到的机会微乎其微。
    民政同志再叹一口气,拿起电话给黄土梁公社革委会打起电话来,中心思想是请他们多关照一下为集体分忧的优秀知青邓琳琅同志。
    等民政同志放下电话,邓琳琅适度的为自己刚才的话进行了一点自我批评,就带着二妮去看杨金环。
    这是杨金环头一次见邓琳琅代养的孩子,掏出一块钱要做孩子的见面礼,被邓琳琅拒绝了:小孩子家家花不着多少钱。
    杨金环看着她笑:养几天确实是添双碗筷的事儿,可我看这孩子又得上到你户口上了。
    邓琳琅学着民政同志叹气:那也没办法,总不能真把孩子送福利院去。
    杨金环更笑:别人可能会送,你肯定不会。
    邓琳琅装不下去了,展颜跟着杨金环笑了起来:姐,你这么聪明,咱们没法做朋友了。
    不做就不做吧。杨金环不在意的说:只要你还认我这个姐就行。说吧,今天又有啥事儿?
    邓琳琅今天还真没啥事,只因进县城后看看杨金环这个朋友成了习惯,不知不觉便带着二妮到了这里。她有些担心的对杨金环说:姐,你去医院检查,医生是咋说的,怎么老得在家里养着?除了头一次是在革委会门前见到的,剩下的几次总在家里歇着。
    这胎已经五个多月了,按说正是最稳固的时候,杨金环却几乎都在家里保胎,邓琳琅不能不担心她这一胎是不是有啥问题。
    杨金环神情就有些黯然:说是我头一次流产损伤比较厉害,所以流产之后好几年没怀孕。这一胎要是保不住的话,恐怕以后
    邓琳琅知道杨金环如何重视这个孩子,看杨金环的神情便知所谓的流产又是故事,便说:你不早说。你等着,我这就去给家里打电话,让他们到平山的医院问问,有啥好保胎的办法没有。
    说完只嘱咐二妮好好听话,跟踩着风似的跑了。杨金环叫了两声没叫住人,嘴角微微翘了一下,眼角有晶莹的水滴落下。
    没用一个小时,邓琳琅就回来了,手里提着五个纸包,正碰见回家给杨金环做饭的石爱党,看着她手里的纸包很不解的问:谁病了,咋买这么些中药?现在的人信西医的人比较多,已经很少有人抓中药。
    给我姐保胎用的。邓琳琅大大咧咧的说。
    石爱党脸色都变了:医生说她静养别累着就行了,不让瞎吃药。再说就算要吃药,还是到医院开些成药吧,中药汤子咋往下咽呀。
    听到声音的杨金环从屋里出来,见邓琳琅竟然把药抓回来,也有些惊奇:这么快就打听出来了?
    当然没那么快,邓琳琅这是又威胁了一番系统,还被要求再去废品收购站淘宝,才换回的方子,里面自然加了邓琳琅用一千积分换的特效药。
    邓琳琅一笑,自己关上院门小声忽悠夫妻两个说:我娘是跟平山以前一个老大夫找的方子。那个老大夫以前是给大官看病的,一辈子不知道救过多少人。按说打倒后得全家下放,他救的也不都是丧良心的人,家里岁数大的都被人悄悄保下来了。可年轻的都下放了,老人家过得也不好,到底寒了心,轻易不给人开方子了。
    好在我娘帮过老人家点忙,人家才说了这个方子。人家也怕惹麻烦,说是信呢就吃,不信他也不会承认这方子是他给的。
    越是这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反而更容易让人相信。石爱党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是听说以前平山有个老大夫,那是有大本事的人,我还以为早被下放到哪个旮旯去了呢。
    杨金环已经宝贝似的把纸包接到手里说:吃,别说是找老大夫开的,就凭琳琅对我的心意,我也要吃。
    邓琳琅连连向她摆手,把一张字迹有些潦的纸递给她:这是方子,姐你要是能找到信得过的中医,最好还是让人看看对不对你的症。要不吃出点啥事儿来,我不成了罪人了。
    听她如此慎重,石爱生的疑心反而没有了,跟杨金环笑得一样灿烂:一会儿我们就回金环家一趟。
    既然主人有事要做,邓琳琅自然带着二妮告辞。杨金环留不住她吃饭,只好告诉她已经喂二妮吃过鸡蛋羹,邓琳琅就直接杀到废品收购站。
    门卫老魏一见邓琳琅便笑了:又来找啥东西?
    借口是早想好的:眼看着要过年了,想来找点报纸把屋子糊糊。放坛坛罐罐的地方和旧家具的地方都看过了,今天邓琳琅想试试看能不能淘点旧书。
    很多孤本字画的价值,比瓷器还要高,保存起来相对更容易。
    老魏拐着腿带邓琳琅到了地方,下巴点了点说:五分钱一斤,你随便挑。
    自然是系统扫描邓琳琅扒拉,总共找到七本系统定价五百积分的旧书,还有三张定价一百积分的字画。另有一套系统看不上眼、邓琳琅顺手扒拉出来的小学课本,正好闲着没事儿给大妮启蒙用。
    加上掩人耳目的报纸,老魏称过重之后,向邓琳琅要了四毛钱,往院子外看了一眼小声问:小邓,你有没有整包的红糖,要是有的话有两件能用的旧家具,你可以直接拉走。
    能用的旧家具?邓琳琅想起上次自己扒拉碎木头山的艰难,似笑非笑的看着老魏:送到你们这儿的还有能用的家具?
    老魏有些尴尬的笑了一下:回去多少也得找人修补一下,修补一下。
    邓琳琅家里还剩着清漆,便跟着老魏来到另一个小棚子,没等推门系统已经提醒邓琳琅:宿主,前方两米处的柜子,可以兑换两千积分。
    自己辛辛苦苦扒拉半天才换三千三百积分,这棚子里竟然放着值两千积分的东西?邓琳琅强忍着冲进棚子的冲动,问老魏:这里的东西都能换吗?
    当然能换。老魏又往院外方向看了一眼,小声说:站长开会去了,我可以做得了主。等站长回来我就说是熟人拉走了,大家都是一手交东西一手拉货,谁也不找后帐。
    难怪上次不带自己来这个棚子,原来是给熟人留的。熟人熟到什么程度,如何打动站长给他留能用的家具,邓琳琅一句不问,进门先把系统看重的柜子指给老魏:这个咋换?
    这棚子里都是好木头的东西,用上几十年没问题,咋也得三袋红糖。老魏咬牙要了自己认为的高价。
    邓琳琅脑子里系统快唠叨疯了,只好对老魏说:得再加上那四把椅子。
    老魏头直摇:那可不行,站长那人
    我再加一袋红糖,除了那四把椅子外再加那个炕桌。邓琳琅一副爱换不换的架势:这么些东西,我又得找人拉回去,哪儿来那么些红糖。
    老魏听了脸上一喜:我儿子今天正休班,一会儿我让他送你一趟。
    邓琳琅这才点点头,佯装从篓子里掏出来一样,把五袋红糖都递给老魏:有一袋是运费,你儿子知道我住哪儿,直接给我送去就行了。
    你不看着装货了?老魏有些纳闷的问。
    邓琳琅握着二妮的小手说:孩子坐大梁坐不住,我去日杂店看看,有没有小车座买一个。再说咱们也不是只打这一回交道,要是这次缺点啥,下次我再不来不就好了。
    一路坐在篓子里的二妮:好吧,她小,除了叫娘啥事儿也记不住。
    现在邓琳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进县城一次不容易,所以要把该见的人都见一遍了。可盖房子的欠帐摆在那里,不借着邓林胜来看她,家里给了补贴的名头把欠帐还上,又不是邓琳琅的性格。
    加之天气越来越冷,来回近六十多里的路程确实让人肝颤,邓琳琅这一次准备来把大的:她早注意日杂店旁边的一个小胡同平时不大走人,是个暂时藏东西的好地方,鼓捣出一百斤大米和一匹蓝布、一匹黑布,扣到两个看起来脏兮兮的破筐里,背着二妮就去找李卫东。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朱大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朱大概并收藏七零躺不平的女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