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好劝道:娘,当初我大姑姐总是回娘家拿东西,我心里也是讨厌的,我占了娘家的便宜,弟媳说两句也正常。
而且之前您给东西给我,我接着是因着没分家,自己没有私产,娘家的东西算是媳妇自己的,才没拒绝,可如今分了家,我跟如松都是有手有脚能挣钱话的人,怎么还能总拿爹娘的东西呢。
杨母不领情,别以为这样说我就不知道你在帮你弟媳说话,说实话,这次我跟你爹看走了眼,本想着找个长女,日后当家做主好跟你大弟撑起这个家。
当时看着你弟媳也不是这个样子,她嫁过来,一样陪嫁也没有我跟你爹也认了,不刻薄她,只要她人不错就行。
可她就像个贼,家里有什么好的都想法子偷去,送给娘家,要不是你婶娘跟她一个村,听那村里人说了,告诉了我,我将家里值钱的,能拿得动的东西都收好锁好,还不知道少多少东西。
听着这些话,杨稔皱起了眉头,怎么是这样的人,您跟爹要好好教教。还以为只是有点小气,可这样看来,不是小气,分明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教也没用,人家不知道多亲娘家,我们说的,她也就嘴上答应,要是什么东西没收好,还是会不见,前些日子,家里的石榴树少了十几个大的,我去打听了,果然,她娘家那几日吃了石榴,她娘家可没种石榴树!
说到这个,杨母就气愤不已,她每日都会看看树上这些个好果子,就等着熟透了好摘下来给几个孩子尝尝,没成想最好的被摘了到别人嘴里去了。
第24章 准备
那......杨稔想问爹娘怎么惩戒弟媳的。
知女莫若母,杨母自然知道女儿要问什么,发现这事,我先把家里的熟了的石榴都摘了,还有枣子,枣子不明显,但定也被偷了,都摘了,除了你大弟和他媳妇,家里的人都分着吃,再送些给你,你大弟要怨就怨他挑的好媳妇吧。
至于怎么罚,你爹还没想好,只是,这样的妇人,我觉着怕是改不好。想到家里出了个贼,她真是日日都不踏实,觉都睡不安稳。
大弟挑的媳妇?杨稔还从未听说大弟媳是大弟自己要娶的。
杨母点头确认,是啊,你大弟从小就觉得我更疼你,喜欢跟你比,当初你要自己看中男方才同意,你大弟知道了,给他定亲的时候就闹着也要过他的眼才行。
原来是这样。杨稔明白了。
当初明明另一家的女娃更好,各个方面都更好,我更钟意,只是你弟瞧着你现在这个大弟媳长得好,那家女娃只是清秀,就不同意,要定这个,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弟执意,我跟你爹也就同意了。
本来这个儿媳也是纳入备选,只是不是她跟当家的最后选中的,以为不会太差,他们当爹娘的就同意了,到底以后是跟儿子过一辈子的。
要是知道是这么个德行,我跟你爹当初是怎么也不会同意的。杨母悔不当初。
弟妹娘家是个什么样?她已经出嫁,这边的风俗是出嫁的女儿不能太管娘家事,之后弟弟定亲这事她也就没太关注,毕竟她爹娘都是明白人,哪想,竟然出了错。
就是普通的农户,她爹娘当家,有两个弟弟,你婶娘还特地打听过,都说一家子和睦,女儿孝顺懂事,帮衬家里,是个好儿媳的人选。杨母语气不太好,想到当时孝顺这两个字,她头都疼了。
她爹娘就不疼女儿吗?杨稔疑惑了。
你啊,也就咱家这么疼你,村里少有的,大多数都是疼儿子的,你弟媳带好的回去,是给她两个弟弟的,她爹娘巴不得拿得多些,哪管女儿在婆家过得好不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他们不会管的,只会加倍索要。活了这么些年,这个亲家对女儿的态度,她已经看出来了,也不指望亲家会教女儿了。
杨稔沉默了,她不是不知道大家对女子的看低,只是觉得别人不管如何,当爹娘的,对自己的骨肉怎么也会顾忌一二,却不想,大多数当爹娘的也是一样看低自己的女儿的。
算了,别想这些不好的,只是让大弟和弟媳不吃两颗果树结的果,杨稔觉得太轻了,之前家里的东西可是实实在在少了不少的,看她娘这气愤的样子,恐怕少了不少东西。
询问道:娘,难道就这样算了?
杨母摇头,自然不会,只是暂时还想不出什么好法子让她长教训,不过要是你弟媳还是这样不改,以后照顾我们两个老的的事,也不敢交在你大弟手上了。
不养老,自然就分不到六成家产,虽然这片村落都是长子得六成家产,可也不是没有例外,要是长子不孝顺,老人觉得他不能为自己养老送终,分家时是可以半点家产也不分的。
杨母这话,算是很重了,杨稔不确定是气话还是认真想过的。
但,只要不是息事宁人就好,这样的人越忍让越变本加厉。
你跟爹心里有数就好,当初家里的东西被偷,就该好好罚的。
杨母叹息,当初你弟才成亲没多久,就传出我们家刻薄儿媳的名声不好,且你二弟又到定亲的年纪了,我跟你爹难免有些束手束脚,既惩罚了人又不会让人觉得咱们家刻薄的法子不容易。
闻言,杨稔也有些理解,名声确实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说她了,这石榴你尝尝,还挺甜的,以后东西拿给你你就接着,总比便宜了外人强。杨母接着劝说。
好,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女儿就多谢爹娘的疼爱了,还有,娘你叫弟弟妹妹们多看着点家里的东西。杨稔不免也跟着担心,总觉得下次回娘家,会看到一个空落落的宅子。
你放心,不会再让她得逞的。
母女俩再聊聊,杨母就离去,杨稔接着缝制衣裳,只是脑海里总是闪过弟媳偷家里东西的画面,着实不明白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婆家的东西接二连三的偷,她当初嫁过来,即便跟自家男人处的好,也是小心翼翼了好长一段时日的。
之后的日子,杨母没再过来,杨稔一直忙着缝制衣裳。
等衣裳缝制好了,就开始精心制作荷包。
东西都做好,其实也就不到三日。
接下来的日子,杨稔又接着绣帕子和荷包。
很快就到了陈如松的生辰,杨稔早起给他做了荷包蛋,跟她生辰一样的数量。
吃完早饭,杨稔吩咐自家男人去买菜,买一斤排骨,半斤五花肉,再看看有没有想吃的菜,买回来给你做。
听到排骨,陈如松就知道媳妇很关心他,爱吃排骨这事,他娘都不一定知道,毕竟家里一年都不会煮一次,看不出他爱不爱吃。
也就分家后,他买了一次排骨,媳妇就记得了。
哎。语气欢快的应下,陈如松拿上银钱就往镇上去。
陈如松走了没多久,田氏过来了。
进了门,笑着朝杨稔道:小稔,今日是老三生辰,这是我跟你爹给他买的肉,你们煮了夕食吃。
多谢爹和娘。杨稔笑着接过来,想起之前陈二哥生辰,好像也是送了一块肉,有些久了,要不是婆婆过来,她都不会想起。
儿子不在,田氏逗了逗孙子就走了。
这时还早,杨稔招待完婆婆,在院子里的菜地摘了几片菜叶子,去了后院喂兔子。
这两只兔子虽然受了点伤,但愈合力还挺强,没几日就好了,每日喂几片菜叶就能活蹦乱跳的,十分好养活。
这几日的饭量变大了,杨稔特地摘了几片大一些的菜叶。
到了后院,笼子里的兔子已经叫了起来,这是饿了,杨稔感觉将叶子丢进去,只见其中一只兔子火急火燎地开始进食,另一只兔子虽然也饿,可看起来就不如这只急切。
奇怪,杨稔起了观察的心思。
没有离开,打算看看这兔子怎么回事。
之前她都是喂了叶子,看一下两只兔子吃得香就走了,只是这几日有些不太寻常,她还是多看看的好。
看着两只兔子吃完叶子,杨稔发现,刚刚最急切的那只兔子吃得要比另外一只多,吃完后就直接懒懒的睡下了。
另一只并没有睡。
不太寻常了,等自家男人回来,跟他说一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出去一个时辰不到,陈如松就回来了,除了杨稔说的排骨和五花肉,又买了六块豆腐,还买了媳妇爱吃的米糕和烧饼。
就这个豆腐?还有没有别的菜想吃?家里还有一些食材,蘑菇竹笋蕨菜都有。杨稔询问道。
泡点蕨菜干吧,炒酸辣味的,好吃下饭。
行,家里有冬瓜,就冬瓜炖排骨,然后是红烧肉、清蒸草鱼、酸辣蕨菜,再来个白菜,五个菜了,还要别的吗?杨稔算着菜色。
够了够了,就咱们两个人吃,尽够了。他们年轻人的生辰,不兴大过,都是不请人来吃的。
好,刚刚娘拿了块肉来,说是庆祝你的生辰。
看来今日吃肉能吃个尽兴了。陈如松高兴道。
你想都煮了?杨稔还以为自家男人会想留到明日呢。
陈如松点头,都煮了吧,红烧肉多好吃,我刚还想着半斤肉少了呢。
觉着少了你就多买一些,难道我是那恶婆娘,叮嘱你买的,一丁点多的都不能有吗?杨稔好笑道。
嘿,我也是刚觉着的,媳妇你温柔体贴,怎么会是恶婆娘。陈如松赶紧接话。
婆婆可是带了一斤半的肉,都煮的话还是有点多的,娘切了一斤半的肉,算上这可就两斤的,真的都煮?杨稔再次向男人确认。
那就切一半吧,我原以为不到一斤呢,二哥生辰那时都没给块肉给我尝尝。陈如松有些失落。
他们四口人呢,二哥又是节省的人,都馋肉呢,自家吃都不够。杨稔吐槽道,他们做饭也没给隔壁啊。
那咱们就自己吃吧,再盛一些给爹娘,原本我还想着给二哥他们家送碗肉的。
你想送就送,别想那么多。杨稔接话,对于二房的两个女孩,她是有些怜惜的,陈二哥如今有了盼头,对两个女儿也和颜悦色一些,这肉送去,应当能吃上两块。
等会再说吧。陈如松心里还是有点在意。
好,你带着小景,我去准备了。好几个菜呢,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
不,媳妇,你带着儿子,天冷,我来洗菜切菜,你等会直接炒就行了。水可冷了,别把媳妇的手给冻着。
第25章 山药
要不是自己炒菜不好吃,媳妇嫌弃,陈如松都想把这所有的活都全包了,不过他已经在学了,希望厨艺能有所提高。
接下准备的活,陈如松就拿着镰刀去院子里的菜地里砍了一棵白菜,扯了几根蒜,几颗葱就提着篮子去水源处洗菜。
中饭准备的很丰盛,冬瓜排骨汤、红烧肉、清蒸草鱼、酸辣蕨菜、清炒白菜,在乡下人家,这样的菜色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看到,不过陈如松的生辰,也算是一个节日了。
饭也是香喷喷的白米饭,煮的够多,两个人吃是很够的。
给老宅盛了一碗红烧肉和一碗排骨汤,杨稔想着刚刚自家男人的话,便问道:二哥那还要不要送碗肉?
不用了,他都没给,咱们给了算什么。在洗菜时陈如松就已经想好了,今日给一碗肉不算什么,可这次生辰给了,日后不给还得闹矛盾。
他现在还有媳妇儿子要养,并且日后儿子还要念书,这次生辰能过这样好,日后可不一定能这样过,读书多费银子啊。
给不给杨稔都无所谓,自家男人都这么说了,她也就没说什么,把盛好的两个菜递给他:行,给爹娘的菜盛好了,你送去吧。
送过去,回来家里就能开饭了,陈如松心里激动,点头后接过两个碗快步走去老宅。
杨稔则给儿子准备了一点辅食,快满周岁了,好消化的食物能吃一些。
分了家之后,虽然顾忌着儿子日后要读书,总是琢磨攒钱,可也比分家前过得好一些,隔几日就能吃上一次肉,每月五六次,杨稔现在对于肉已经没那么馋了,不过还是喜欢吃的。
喂完了儿子,陈如松也没回来,应当是二老留着说话了。
杨稔拿了四个碗将菜盖上,天冷,不盖等会就冷了,幸好汤还在砂锅里没盛出来。
早知道炒蕨菜时就将肉菜盛好让他送去的,等会菜都凉了。杨稔叹气,也是刚刚惦记着炒菜没想到。
不过还好,盖上碗不久,陈如松就回来了。
杨稔松了口气,嗔道:怎么这么久?再晚些饭菜都不热了。
就是知道家里的饭菜都好了我才这么快回来的,爹娘今日刚好都在家,拉着我说了好多话。
他们没出去?二老可是闲不住的人,今日天气还好,便是没活也要去田地上找找活的两人竟然在家?
陈如松只会比媳妇更了解自己爹娘,知道媳妇为什么会这样问,解释道:姐又有身孕了,爹娘打算等会去瞧瞧。本来还想跟他说他那好姐姐的事,他可懒得听,放着家里的好菜不吃去听那些没用的话。
原来如此。难怪了,公公婆婆对于唯一的女儿是很疼爱的,知道了肯定要去看看的。
只是,他们现在分家了,杨稔对于自家要不要去看看姑子,拿不定主意,咱们要去看望吗?
不用,刚刚回来的时候问了二哥,二哥也没打算去看,等她生了咱们拿些鸡蛋过去看看便好。陈如松也不想跟这个姐姐走得太近。
好,吃饭吧,难得菜色这样好。
陈如松迫不及待,第一筷夹了白菜。
五个菜里,白菜陈如松不太爱吃,因为每年冬季的菜不是白菜便是萝卜,偶尔吃个新菜,早就腻了,他只打算夹这一次,因为另外四个菜都是他喜爱的,吃了喜爱的菜,不喜的菜就吃不下了,所以这不喜欢的要先吃,一口不吃对不住媳妇辛辛苦苦的炒菜。
这一顿饭陈如松吃得十分满足,尤其是排骨,便是炖汤,较为清淡,也很合他的胃口,他连吃了三大碗饭。
看着自己做的菜受喜爱,杨稔是很高兴的,看到排骨最受自家男人青睐,自己挺喜欢吃排骨的,于是开口道:等今年过年,排骨就多留一些。
陈如松很乐意,这样好,我记得夏季在山上看到山药了,等过段时日我就去挖了来,跟排骨一起炖,这个炖汤补。
山药?别等了,明日咱们就去挖了回来吧,这个东西挖出来能放的,再等怕是被挖走了。当初家里缺粮食,她爹山上找食物,就找到了这个山药,味道还行,现在听说还是补的,杨稔迫不及待想要了。
也好,冬季不长,这时也可以挖了。既然媳妇想先挖回来,也可以。
第二日夫妻俩吃过早饭就出门,山药不会很多,陈如松一个人拿就够了,杨稔打算背着儿子去,就不让婆婆帮忙带了。
毕竟分了家,要是大嫂不在意,她让婆婆看下孩子没什么,平时给些孝敬,可大嫂明显是在意的,拿了东西也介意,她还是自己带着吧。
初冬,山上能看到几个人,都是来砍柴的,冬季冷,要的柴火可不少,有些人秋季就开始准备柴火了。
恋耽美
而且之前您给东西给我,我接着是因着没分家,自己没有私产,娘家的东西算是媳妇自己的,才没拒绝,可如今分了家,我跟如松都是有手有脚能挣钱话的人,怎么还能总拿爹娘的东西呢。
杨母不领情,别以为这样说我就不知道你在帮你弟媳说话,说实话,这次我跟你爹看走了眼,本想着找个长女,日后当家做主好跟你大弟撑起这个家。
当时看着你弟媳也不是这个样子,她嫁过来,一样陪嫁也没有我跟你爹也认了,不刻薄她,只要她人不错就行。
可她就像个贼,家里有什么好的都想法子偷去,送给娘家,要不是你婶娘跟她一个村,听那村里人说了,告诉了我,我将家里值钱的,能拿得动的东西都收好锁好,还不知道少多少东西。
听着这些话,杨稔皱起了眉头,怎么是这样的人,您跟爹要好好教教。还以为只是有点小气,可这样看来,不是小气,分明是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教也没用,人家不知道多亲娘家,我们说的,她也就嘴上答应,要是什么东西没收好,还是会不见,前些日子,家里的石榴树少了十几个大的,我去打听了,果然,她娘家那几日吃了石榴,她娘家可没种石榴树!
说到这个,杨母就气愤不已,她每日都会看看树上这些个好果子,就等着熟透了好摘下来给几个孩子尝尝,没成想最好的被摘了到别人嘴里去了。
第24章 准备
那......杨稔想问爹娘怎么惩戒弟媳的。
知女莫若母,杨母自然知道女儿要问什么,发现这事,我先把家里的熟了的石榴都摘了,还有枣子,枣子不明显,但定也被偷了,都摘了,除了你大弟和他媳妇,家里的人都分着吃,再送些给你,你大弟要怨就怨他挑的好媳妇吧。
至于怎么罚,你爹还没想好,只是,这样的妇人,我觉着怕是改不好。想到家里出了个贼,她真是日日都不踏实,觉都睡不安稳。
大弟挑的媳妇?杨稔还从未听说大弟媳是大弟自己要娶的。
杨母点头确认,是啊,你大弟从小就觉得我更疼你,喜欢跟你比,当初你要自己看中男方才同意,你大弟知道了,给他定亲的时候就闹着也要过他的眼才行。
原来是这样。杨稔明白了。
当初明明另一家的女娃更好,各个方面都更好,我更钟意,只是你弟瞧着你现在这个大弟媳长得好,那家女娃只是清秀,就不同意,要定这个,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弟执意,我跟你爹也就同意了。
本来这个儿媳也是纳入备选,只是不是她跟当家的最后选中的,以为不会太差,他们当爹娘的就同意了,到底以后是跟儿子过一辈子的。
要是知道是这么个德行,我跟你爹当初是怎么也不会同意的。杨母悔不当初。
弟妹娘家是个什么样?她已经出嫁,这边的风俗是出嫁的女儿不能太管娘家事,之后弟弟定亲这事她也就没太关注,毕竟她爹娘都是明白人,哪想,竟然出了错。
就是普通的农户,她爹娘当家,有两个弟弟,你婶娘还特地打听过,都说一家子和睦,女儿孝顺懂事,帮衬家里,是个好儿媳的人选。杨母语气不太好,想到当时孝顺这两个字,她头都疼了。
她爹娘就不疼女儿吗?杨稔疑惑了。
你啊,也就咱家这么疼你,村里少有的,大多数都是疼儿子的,你弟媳带好的回去,是给她两个弟弟的,她爹娘巴不得拿得多些,哪管女儿在婆家过得好不好,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他们不会管的,只会加倍索要。活了这么些年,这个亲家对女儿的态度,她已经看出来了,也不指望亲家会教女儿了。
杨稔沉默了,她不是不知道大家对女子的看低,只是觉得别人不管如何,当爹娘的,对自己的骨肉怎么也会顾忌一二,却不想,大多数当爹娘的也是一样看低自己的女儿的。
算了,别想这些不好的,只是让大弟和弟媳不吃两颗果树结的果,杨稔觉得太轻了,之前家里的东西可是实实在在少了不少的,看她娘这气愤的样子,恐怕少了不少东西。
询问道:娘,难道就这样算了?
杨母摇头,自然不会,只是暂时还想不出什么好法子让她长教训,不过要是你弟媳还是这样不改,以后照顾我们两个老的的事,也不敢交在你大弟手上了。
不养老,自然就分不到六成家产,虽然这片村落都是长子得六成家产,可也不是没有例外,要是长子不孝顺,老人觉得他不能为自己养老送终,分家时是可以半点家产也不分的。
杨母这话,算是很重了,杨稔不确定是气话还是认真想过的。
但,只要不是息事宁人就好,这样的人越忍让越变本加厉。
你跟爹心里有数就好,当初家里的东西被偷,就该好好罚的。
杨母叹息,当初你弟才成亲没多久,就传出我们家刻薄儿媳的名声不好,且你二弟又到定亲的年纪了,我跟你爹难免有些束手束脚,既惩罚了人又不会让人觉得咱们家刻薄的法子不容易。
闻言,杨稔也有些理解,名声确实重要。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说她了,这石榴你尝尝,还挺甜的,以后东西拿给你你就接着,总比便宜了外人强。杨母接着劝说。
好,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女儿就多谢爹娘的疼爱了,还有,娘你叫弟弟妹妹们多看着点家里的东西。杨稔不免也跟着担心,总觉得下次回娘家,会看到一个空落落的宅子。
你放心,不会再让她得逞的。
母女俩再聊聊,杨母就离去,杨稔接着缝制衣裳,只是脑海里总是闪过弟媳偷家里东西的画面,着实不明白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婆家的东西接二连三的偷,她当初嫁过来,即便跟自家男人处的好,也是小心翼翼了好长一段时日的。
之后的日子,杨母没再过来,杨稔一直忙着缝制衣裳。
等衣裳缝制好了,就开始精心制作荷包。
东西都做好,其实也就不到三日。
接下来的日子,杨稔又接着绣帕子和荷包。
很快就到了陈如松的生辰,杨稔早起给他做了荷包蛋,跟她生辰一样的数量。
吃完早饭,杨稔吩咐自家男人去买菜,买一斤排骨,半斤五花肉,再看看有没有想吃的菜,买回来给你做。
听到排骨,陈如松就知道媳妇很关心他,爱吃排骨这事,他娘都不一定知道,毕竟家里一年都不会煮一次,看不出他爱不爱吃。
也就分家后,他买了一次排骨,媳妇就记得了。
哎。语气欢快的应下,陈如松拿上银钱就往镇上去。
陈如松走了没多久,田氏过来了。
进了门,笑着朝杨稔道:小稔,今日是老三生辰,这是我跟你爹给他买的肉,你们煮了夕食吃。
多谢爹和娘。杨稔笑着接过来,想起之前陈二哥生辰,好像也是送了一块肉,有些久了,要不是婆婆过来,她都不会想起。
儿子不在,田氏逗了逗孙子就走了。
这时还早,杨稔招待完婆婆,在院子里的菜地摘了几片菜叶子,去了后院喂兔子。
这两只兔子虽然受了点伤,但愈合力还挺强,没几日就好了,每日喂几片菜叶就能活蹦乱跳的,十分好养活。
这几日的饭量变大了,杨稔特地摘了几片大一些的菜叶。
到了后院,笼子里的兔子已经叫了起来,这是饿了,杨稔感觉将叶子丢进去,只见其中一只兔子火急火燎地开始进食,另一只兔子虽然也饿,可看起来就不如这只急切。
奇怪,杨稔起了观察的心思。
没有离开,打算看看这兔子怎么回事。
之前她都是喂了叶子,看一下两只兔子吃得香就走了,只是这几日有些不太寻常,她还是多看看的好。
看着两只兔子吃完叶子,杨稔发现,刚刚最急切的那只兔子吃得要比另外一只多,吃完后就直接懒懒的睡下了。
另一只并没有睡。
不太寻常了,等自家男人回来,跟他说一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出去一个时辰不到,陈如松就回来了,除了杨稔说的排骨和五花肉,又买了六块豆腐,还买了媳妇爱吃的米糕和烧饼。
就这个豆腐?还有没有别的菜想吃?家里还有一些食材,蘑菇竹笋蕨菜都有。杨稔询问道。
泡点蕨菜干吧,炒酸辣味的,好吃下饭。
行,家里有冬瓜,就冬瓜炖排骨,然后是红烧肉、清蒸草鱼、酸辣蕨菜,再来个白菜,五个菜了,还要别的吗?杨稔算着菜色。
够了够了,就咱们两个人吃,尽够了。他们年轻人的生辰,不兴大过,都是不请人来吃的。
好,刚刚娘拿了块肉来,说是庆祝你的生辰。
看来今日吃肉能吃个尽兴了。陈如松高兴道。
你想都煮了?杨稔还以为自家男人会想留到明日呢。
陈如松点头,都煮了吧,红烧肉多好吃,我刚还想着半斤肉少了呢。
觉着少了你就多买一些,难道我是那恶婆娘,叮嘱你买的,一丁点多的都不能有吗?杨稔好笑道。
嘿,我也是刚觉着的,媳妇你温柔体贴,怎么会是恶婆娘。陈如松赶紧接话。
婆婆可是带了一斤半的肉,都煮的话还是有点多的,娘切了一斤半的肉,算上这可就两斤的,真的都煮?杨稔再次向男人确认。
那就切一半吧,我原以为不到一斤呢,二哥生辰那时都没给块肉给我尝尝。陈如松有些失落。
他们四口人呢,二哥又是节省的人,都馋肉呢,自家吃都不够。杨稔吐槽道,他们做饭也没给隔壁啊。
那咱们就自己吃吧,再盛一些给爹娘,原本我还想着给二哥他们家送碗肉的。
你想送就送,别想那么多。杨稔接话,对于二房的两个女孩,她是有些怜惜的,陈二哥如今有了盼头,对两个女儿也和颜悦色一些,这肉送去,应当能吃上两块。
等会再说吧。陈如松心里还是有点在意。
好,你带着小景,我去准备了。好几个菜呢,现在就得开始准备了。
不,媳妇,你带着儿子,天冷,我来洗菜切菜,你等会直接炒就行了。水可冷了,别把媳妇的手给冻着。
第25章 山药
要不是自己炒菜不好吃,媳妇嫌弃,陈如松都想把这所有的活都全包了,不过他已经在学了,希望厨艺能有所提高。
接下准备的活,陈如松就拿着镰刀去院子里的菜地里砍了一棵白菜,扯了几根蒜,几颗葱就提着篮子去水源处洗菜。
中饭准备的很丰盛,冬瓜排骨汤、红烧肉、清蒸草鱼、酸辣蕨菜、清炒白菜,在乡下人家,这样的菜色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看到,不过陈如松的生辰,也算是一个节日了。
饭也是香喷喷的白米饭,煮的够多,两个人吃是很够的。
给老宅盛了一碗红烧肉和一碗排骨汤,杨稔想着刚刚自家男人的话,便问道:二哥那还要不要送碗肉?
不用了,他都没给,咱们给了算什么。在洗菜时陈如松就已经想好了,今日给一碗肉不算什么,可这次生辰给了,日后不给还得闹矛盾。
他现在还有媳妇儿子要养,并且日后儿子还要念书,这次生辰能过这样好,日后可不一定能这样过,读书多费银子啊。
给不给杨稔都无所谓,自家男人都这么说了,她也就没说什么,把盛好的两个菜递给他:行,给爹娘的菜盛好了,你送去吧。
送过去,回来家里就能开饭了,陈如松心里激动,点头后接过两个碗快步走去老宅。
杨稔则给儿子准备了一点辅食,快满周岁了,好消化的食物能吃一些。
分了家之后,虽然顾忌着儿子日后要读书,总是琢磨攒钱,可也比分家前过得好一些,隔几日就能吃上一次肉,每月五六次,杨稔现在对于肉已经没那么馋了,不过还是喜欢吃的。
喂完了儿子,陈如松也没回来,应当是二老留着说话了。
杨稔拿了四个碗将菜盖上,天冷,不盖等会就冷了,幸好汤还在砂锅里没盛出来。
早知道炒蕨菜时就将肉菜盛好让他送去的,等会菜都凉了。杨稔叹气,也是刚刚惦记着炒菜没想到。
不过还好,盖上碗不久,陈如松就回来了。
杨稔松了口气,嗔道:怎么这么久?再晚些饭菜都不热了。
就是知道家里的饭菜都好了我才这么快回来的,爹娘今日刚好都在家,拉着我说了好多话。
他们没出去?二老可是闲不住的人,今日天气还好,便是没活也要去田地上找找活的两人竟然在家?
陈如松只会比媳妇更了解自己爹娘,知道媳妇为什么会这样问,解释道:姐又有身孕了,爹娘打算等会去瞧瞧。本来还想跟他说他那好姐姐的事,他可懒得听,放着家里的好菜不吃去听那些没用的话。
原来如此。难怪了,公公婆婆对于唯一的女儿是很疼爱的,知道了肯定要去看看的。
只是,他们现在分家了,杨稔对于自家要不要去看看姑子,拿不定主意,咱们要去看望吗?
不用,刚刚回来的时候问了二哥,二哥也没打算去看,等她生了咱们拿些鸡蛋过去看看便好。陈如松也不想跟这个姐姐走得太近。
好,吃饭吧,难得菜色这样好。
陈如松迫不及待,第一筷夹了白菜。
五个菜里,白菜陈如松不太爱吃,因为每年冬季的菜不是白菜便是萝卜,偶尔吃个新菜,早就腻了,他只打算夹这一次,因为另外四个菜都是他喜爱的,吃了喜爱的菜,不喜的菜就吃不下了,所以这不喜欢的要先吃,一口不吃对不住媳妇辛辛苦苦的炒菜。
这一顿饭陈如松吃得十分满足,尤其是排骨,便是炖汤,较为清淡,也很合他的胃口,他连吃了三大碗饭。
看着自己做的菜受喜爱,杨稔是很高兴的,看到排骨最受自家男人青睐,自己挺喜欢吃排骨的,于是开口道:等今年过年,排骨就多留一些。
陈如松很乐意,这样好,我记得夏季在山上看到山药了,等过段时日我就去挖了来,跟排骨一起炖,这个炖汤补。
山药?别等了,明日咱们就去挖了回来吧,这个东西挖出来能放的,再等怕是被挖走了。当初家里缺粮食,她爹山上找食物,就找到了这个山药,味道还行,现在听说还是补的,杨稔迫不及待想要了。
也好,冬季不长,这时也可以挖了。既然媳妇想先挖回来,也可以。
第二日夫妻俩吃过早饭就出门,山药不会很多,陈如松一个人拿就够了,杨稔打算背着儿子去,就不让婆婆帮忙带了。
毕竟分了家,要是大嫂不在意,她让婆婆看下孩子没什么,平时给些孝敬,可大嫂明显是在意的,拿了东西也介意,她还是自己带着吧。
初冬,山上能看到几个人,都是来砍柴的,冬季冷,要的柴火可不少,有些人秋季就开始准备柴火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