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a(152)
兄妹俩都不傻,一合计,就知道这庄子也是人早早就为他们安排好的。
这个人,除了轩辕景瑞又可能是谁!
第377章 风起
转眼之间就进入了十月,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树木发黄的叶子一片片坠落,满川秋色。
裴家一家已经庄中住了大半个月了。
一家人现今团聚,都能平平安安的,胡娘子没有比这个更满足的了。
从知道裴家父子在京中的经历后,她就吓的连连合什,念叨着,这可真是菩萨保佑,要是你们出了事,剩下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办
她说着就连连抹泪,心头对轩辕景瑞感激无比,甚至还想在家中给瑞王立个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杏儿吓了一跳,她和轩辕景瑞关系复杂,哪里能让母亲供奉!
她忙找了个借口阻止,娘,瑞王身份敏感,若是让旁人看到家中供着他,恐会给家中招祸
胡娘子一愣,被她说的也有些怕了,但转念一想,又道,那娘就不写他的名字,光写恩人两个字!他是咱家的大恩人,娘早晚在菩萨面前念诵他的名,给他积些功德
杏儿阻止不了,眼睁睁看着她娘写了个恩人的牌子,和菩萨的牌位放在一起,日夜拜诵,心头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只但愿将来母亲听到她和轩辕景瑞的关系时,不会打死她!
十月初二,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整个庄子披红挂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这沉寂的秋色带来一丝喜意。
今日是裴娇和孟子谦成亲的日子。
他们早在城里时就订了亲,前段时日,裴家父子遭了大难,胡娘子和裴娇打听到消息后,一时间天都快塌了。
带出来的仆从也跑了不少,好在还有齐家的几个家仆,胡娘子日日以泪洗面,裴娇惶惑无依,是孟家母子不离不弃,一直照顾着她们。
这些时日家里都是孟子谦撑着,他也从来没怕过若裴家真的出事,会不会连累自己,宽慰胡娘子,照顾裴娇,日夜相处间,两个小儿女的感情突飞猛进。
如今丈夫和儿女都平安归来,一家人团聚,胡娘子也不拖了,征得孟母的同意后,干脆就在庄子里给两人办了亲事。
虽然时间仓促,又是在外,一切从简,但一对新人满脸幸福,几个长辈也喜笑颜开,无比满足。
还有什么比历经大难后,一家人还能在一起更重要?
杏儿看着穿着一身火红新娘服饰,笑的一脸娇羞灿烂的裴娇也有些恍惚。
谁能想到,从小到大和她一直不对付,性格娇蛮任性的裴娇竟然就这么嫁了,而且还找到了孟子谦这么一个好丈夫!
她来替裴娇梳妆,看到镜子里裴娇一张幸福的脸,杏儿将一枚琉金衔珠翠羽孔雀七彩钗插在了她的头上。
这枚孔雀造型的金钗十分华贵流彩,七彩的尾羽铺陈在她鸦黑的发髻上,尾端都镶嵌了一颗指肚大的莹白珍珠。
流光溢彩的尾羽像洒了一层金粉,耀人眼目,前面的凤嘴衔了一串细小金珠,颤颤微微垂在裴娇额头,衬的她一张脸华贵逼人,整个人艳丽夺目到极点。
裴娇吃了一惊,激动之下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是什么?
杏儿道,给你的添妆!
裴娇惊讶道,这也太贵重了她晃晃脖子,看着金珠在额前颤动道,你从哪儿得来的?
这般华贵精美的头饰,她在京中的万宝阁都没见过!
杏儿淡淡道,怎么,不要?不要就还我!
她伸手就去够她头上的钗子,裴娇忙抬手护住,蹭的一下就跳开嚷道,谁说不要了,难得你这么大方一回,当然要了!
她伸手护着钗子,似乎谁想来抢都不依,对着镜子左晃右晃照着臭美。
杏儿看到,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
她们小时关系不好,但长大后,尤其是从益州来京里这段路上,两人竟奇异般的变好。
究根到底是裴娇本性并不坏,尤其是在家中接二连三的遭难后,她帮着照顾母亲,管束幼弟,已经渐渐有了一个姐姐的样子。
裴娇从镜子里看到杏儿脸上的笑容。
她今日只穿着一身素衫,黑鸦鸦的发髻上也只插了一枚玉簪,看着整个人孤寂沉静了不少。
她撇了撇嘴,说了一句,你啊你,也赶紧找个人嫁了吧!咱们可差不多大,你可别变成个老姑娘还没人要
杏儿伸手过来拧她,两人闹成一团。
是夜,院中都是红通通的灯火。
杏儿立在窗子前,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山色,即使不想承认,心头也沉甸甸压着一丝牵挂。
他们离开这么久了,也不知京中形势怎样了
红鸢过来,手中捧着一个匣子,递给她道,小姐,王爷让把这个送过来
杏儿心头一跳,打开,一抹灿然如火的红色差点点燃她的眼眸。
盒子里放着个七彩凤羽冠,流光溢彩,上面的红宝石灼灼如朝霞。
杏儿猛地把盒子扣上,急切问道,谁送来的?他来了吗?
红鸢摇摇头道,主子并没过来,是派暗卫送过来的
杏儿怔怔半晌,心头到底忍不住涌起一丝失落。
分开这么久,她并不觉得有多想他,可那抹身影总是出现在她脑海中,还在临别那天,他那双漆黑又满是不舍的眸子,每当夜深人静就会在她眼前晃,挥之不去!
这个凤冠比起白日她送给裴娇那个,华贵了不知多少倍,难不成是知道她把他送的东西送出去,又补上一件?
这么说来,她做什么他岂不是都知道?
她忍不住问道,王爷最近在做什么?
红鸢摇头道,不知
杏儿突然觉得意兴阑珊,把盒子扔给红鸢,径自回屋睡觉。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一日凉过一日,在落叶渐渐铺满整个山道,京城起了一股不小的骚乱。
起因是景昭帝在一次大朝会上,突然当众吐血,整个人当时就人事不知。
这件事立即震动了整个朝堂,要知道景昭帝这些年已渐渐不参于政事,只是大朝会每三月举行一次,乃是祖制,皇帝必须参加。
可没想到,皇帝当场吐血昏迷,这也就罢了,此后十数日,皇帝一直昏迷着,御医使尽手段也没能让皇帝醒过来。
这个消息传出来,群臣大哗。
第378章 窃国
清澜宫。
连绵朱红的宫墙中,一座九层白塔矗立在皇城中央,其后是一座巍峨华贵的道观。
皇城中出现道观本来就是奇怪的事,可此时,白塔周围香火袅袅,数百个青袍道士跪坐于地,闭目诵念药王真经。
观中烟气缭绕,大殿后是景昭帝日常居住的寝室,金色的帐幔垂下,隐隐绰绰能看到不少太医的身影。
一群大臣跪在殿前俱都正心急如焚,不时伴随着问询。
皇上好些了吗?
还没有,唉,经文念了这么久,皇上一点醒来的迹像都没有,这群道士到底顶不顶事
嘘,噤声,这可是皇上最信重的窦天师亲自主持的
轩辕景肃和轩辕景庆都跪在最前面,两人看似担忧,眼底却都是掩不住的亮色,甚至时不时对视一眼,眼底充满挑衅。
他们身后就是分属于各自阵营的大臣,也充满着一股暗流涌动的气息。
帐帘撩起,轩辕景瑞坐在轮椅上被人推了出来,跪在最前方的丞相李如海忙上前,焦急问道,瑞王殿下,皇上怎么样了?
轩辕景瑞摇摇头,目光沉沉,他这两日一直守在这里,看起来神色疲倦憔悴。
看到他的神色,群臣顿时骚动,有担忧的,有松一口气的,还有恭王端王身后的臣子,各自打着眉眼官司。
轩辕景瑞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眼里凝起一片冷色。
轩辕景肃和轩辕景庆站了起来,过来宽慰他道,小五,你也不用太过担心,皇上是九五之尊,自有真神护佑,窦真人不是说最迟七天,皇上肯定能醒过来
对着两位兄长假惺惺的脸色,轩辕景瑞只装出一副黯然的模样道,是,但愿皇兄吉人天相
轩辕景庆关切的道,小五,你在这里守了几天了,身子也吃不消,太后那边还忧心着,你还是去陪着太后吧,皇上这边有我们守着
轩辕景肃也忙道,对啊,太后她老人家身子不好,小五你还是多陪陪太后,这边有我们就行
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积极赶他离开,轩辕景瑞也并不多说,被人推着回了太后寝宫。
只是一出道观,轩辕景瑞的脸色就沉了下来,脸上带着嘲讽。
他这两个哥哥现在已经是明晃晃毫不遮掩自己的野望了,皇帝只是昏迷,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控制朝堂,连陆太后的慈安宫,他们也派了人把守,这是已经把皇位当成他们的囊中之物了吗?
而他们这么急切的守着皇兄,无非是想知道皇兄把继位诏书藏在了哪里!
景昭帝身子早已垮掉,自然为自己的身后事早做了安排,传位诏书也早已写下,只是目前没人知道他藏在了哪里。
恭端二王早就把华清观和整个皇宫都翻了个遍,也没有拿到传位诏书。
他们现在只怕皇帝会一睡不醒,彻底撒手人寰,那这皇位就没那么容易落在手里了!
轩辕景瑞边走,脑中想着皇兄之前的安排,眼底像凝着一层浮冰,寒意刻骨。
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景昭帝的身子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年,景昭帝大量服食丹药,身子早已被丹毒腐蚀的千疮百孔,哪怕后来他用尽了手段,甚至请来了药神谷有医神之称的薛神医,也只是给皇兄开了些养身药丸。
凭着这些药丸,景昭帝又拖延了半年多,可他早已到了极限,被丹药腐蚀的骨头酥软,筋脉早断,他知道皇兄每一时每一刻,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以想象的痛苦。
想到害皇兄如此的罪魁祸首,轩辕景瑞眼底露出一抹猩红。
端王和恭王,二人早已狼子野心,大皇子轩辕景肃在当年先帝刚刚逝世时,就通过御膳房安插的暗桩,日日在景昭帝的饮食中下一味毒,被称为福仙散。
此物无色无味,甚至消溶于水都没有异味,根本无法测出,而且对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伤害,只是极易让人上瘾,吃完后浑身轻飘飘,如坠进神仙美梦,是以被人称为福仙散。
此物从海外得来,大胤朝无人识得,当时先帝刚刚过世,景昭帝初登大位,又要忙着替先皇办丧事,又初初接手政事,一时手忙脚乱,每日只睡三二个时辰,疲惫之极。
福仙散就这样无声无息混入了景昭帝每日的饭菜中。
御厨极小心,每日下的分量极少,景昭帝吃完后感觉精神旺盛,对做饭食的御厨有了好感,连连打赏于他。
就这样,御厨一步步得到了重视,可很快,景昭帝就发现了自己的不对劲,他似乎离不开这个御厨做的饭食了,只要一日不吃,就头昏脑涨,浑身没劲。
景昭帝并不傻,很快就让人捉拿御厨,可等御龙卫过去,那御厨竟畏罪自尽了!
景昭帝知道自己着了道,当即震怒,将整个宫墙都翻出来彻查。
可随着御厨一死,所有的线索都断了,就算天子一怒,伏尸无数,宫墙里的人几乎都换了个遍,也没有查出此毒来源。
最糟糕的是,景昭帝已经离不了这种特殊物质了,一日不服用,浑身就如无数虫噬,百爪挠心,最剧烈的时候浑身抽搐,涕泪横流,根本无法再做正常事。
御医来看,查出了福仙散的来源,却俱都摇头,说此物根本无法戒掉。
这成了皇宫中的第一桩丑闻,皇帝居然身染毒瘾!
这件事当然不会传出去,参与诊治的御医尽数被杀,皇帝的贴身内侍也被打死好几个,为了克制毒瘾发作,景昭帝想了无数办法,可都没有用。
为了掩盖毒瘾,从那个时候景昭帝就不敢再上朝了。
毒瘾一犯,他生不如死,派出去的暗卫找到了一个老道,自称是龙虎山真人,会神仙手段。
景昭帝这时已经被折磨的苦不堪言,病急乱投医,也不管老道是不是骗子,将他召到宫里来。
老道展示了一些神仙技法,例如在地中抛一粒种子,眨眼间就会生根发芽,长成等人高的大藤,开花结果。
又比如抛出一根绳子,有灵猴顺着绳子爬上去,眨眼不见。
第379章 诏书
这些种种,在轩辕景瑞看来不过就是江湖遮人眼的下三流技法而已,可在景昭帝当时,被惊为天人。
老道当场为景昭帝炼了一颗金丹,景昭帝服下,果然压制了他深入骨髓的毒瘾。
景昭帝犹如重生,对老道感激不已,当场封他为国师,此后,更将他当成活神仙供奉,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开辟了无数龙虎山的道观。
这老道就是现在皇帝最信重的窦真人。
只可惜,窦老道进献的金丹也只能压制毒瘾,无法根除,皇帝此后再也离不开金丹,从一日一服到一日两颗,再到三颗
经年累月下来,皇帝的身子就垮了,他却不知道,这窦老道却是恭王的人。
那金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能压制他的毒瘾,但里面有一味药,和本没什么杀伤力的福仙散配合,立时变成一味剧毒。
只是金丹中药的分量也少,日常察觉不出,只有经年累月服用,皇帝的身子一点点被毒塌,等症状显示出来的时候,已经神仙难救了。
这些都是后来轩辕景瑞查出来的,那时他年纪太小,哪里懂得这些朝堂之事,只是看着正当壮年的兄长,却被病症折磨的死去活来。
轩辕景昭二十四岁接手皇位,正当壮年,他胸有抱负,在当皇子时,就为人谦和,是几个皇子中才学最出众的。
他登基之后也善待兄弟,所以从来没想过端王和恭王会对他下手。
尽管被毒瘾折磨,他却励精图治,拖着虚弱的身子,常常折子都批到三更半夜。
他这般拼命,身子却损耗的愈快,到轩辕景瑞从清水镇回来,差点被害的废了一条腿,开始查这些事时,景昭帝已经开始吐血,再没精力维持朝堂平稳了。
轩辕景瑞察觉到暗流汹涌,开始顺着自己被害的线索一路暗中调查,才查出这桩惊天秘闻!
原来皇兄身体变成这样,居然是恭王和端王联手所害!
御厨是端王的人,受他所指将福仙散下在帝王饭食中,端王此举只为将景昭帝捏在手里,而这一切,都被恭王暗中所知。
恭王并没有举报端王,反而将错就错,找来窦老道炼制丹药,两下相加变成剧毒,只待景昭帝被毒死,这罪名就能扣在端王头上。
两人可谓是精心算计,毒蛇在前,豺狼在后,两人狼子野心,为了窃国,竟将他那么好的皇兄害到这般境地!
轩辕景瑞查出这一切,气的恨不得将端恭二王挫骨扬灰,只是彼时他太年少,朝中大权又被二王把持了不少,他根本无力对抗。
甚至为了他的安危,景昭帝才选择将他远送寺中。
想到这桩桩件件,早已酿成了血海深仇,轩辕景瑞眼底只剩下了血色。
皇兄撑不住了也好,这么多年,他早已受够了折磨,他只盼皇兄能再撑一段时间,能看到他把那两个狗东西扒皮挖心,把他们的人头挂在皇兄的床头!
侍从推着轩辕景瑞往慈安宫走去,风吹起他的袍角,侍从缩了缩脖子,莫名觉得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不愧是快入冬了
恋耽美
这个人,除了轩辕景瑞又可能是谁!
第377章 风起
转眼之间就进入了十月,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树木发黄的叶子一片片坠落,满川秋色。
裴家一家已经庄中住了大半个月了。
一家人现今团聚,都能平平安安的,胡娘子没有比这个更满足的了。
从知道裴家父子在京中的经历后,她就吓的连连合什,念叨着,这可真是菩萨保佑,要是你们出了事,剩下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办
她说着就连连抹泪,心头对轩辕景瑞感激无比,甚至还想在家中给瑞王立个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杏儿吓了一跳,她和轩辕景瑞关系复杂,哪里能让母亲供奉!
她忙找了个借口阻止,娘,瑞王身份敏感,若是让旁人看到家中供着他,恐会给家中招祸
胡娘子一愣,被她说的也有些怕了,但转念一想,又道,那娘就不写他的名字,光写恩人两个字!他是咱家的大恩人,娘早晚在菩萨面前念诵他的名,给他积些功德
杏儿阻止不了,眼睁睁看着她娘写了个恩人的牌子,和菩萨的牌位放在一起,日夜拜诵,心头也不知是什么滋味。
只但愿将来母亲听到她和轩辕景瑞的关系时,不会打死她!
十月初二,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整个庄子披红挂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这沉寂的秋色带来一丝喜意。
今日是裴娇和孟子谦成亲的日子。
他们早在城里时就订了亲,前段时日,裴家父子遭了大难,胡娘子和裴娇打听到消息后,一时间天都快塌了。
带出来的仆从也跑了不少,好在还有齐家的几个家仆,胡娘子日日以泪洗面,裴娇惶惑无依,是孟家母子不离不弃,一直照顾着她们。
这些时日家里都是孟子谦撑着,他也从来没怕过若裴家真的出事,会不会连累自己,宽慰胡娘子,照顾裴娇,日夜相处间,两个小儿女的感情突飞猛进。
如今丈夫和儿女都平安归来,一家人团聚,胡娘子也不拖了,征得孟母的同意后,干脆就在庄子里给两人办了亲事。
虽然时间仓促,又是在外,一切从简,但一对新人满脸幸福,几个长辈也喜笑颜开,无比满足。
还有什么比历经大难后,一家人还能在一起更重要?
杏儿看着穿着一身火红新娘服饰,笑的一脸娇羞灿烂的裴娇也有些恍惚。
谁能想到,从小到大和她一直不对付,性格娇蛮任性的裴娇竟然就这么嫁了,而且还找到了孟子谦这么一个好丈夫!
她来替裴娇梳妆,看到镜子里裴娇一张幸福的脸,杏儿将一枚琉金衔珠翠羽孔雀七彩钗插在了她的头上。
这枚孔雀造型的金钗十分华贵流彩,七彩的尾羽铺陈在她鸦黑的发髻上,尾端都镶嵌了一颗指肚大的莹白珍珠。
流光溢彩的尾羽像洒了一层金粉,耀人眼目,前面的凤嘴衔了一串细小金珠,颤颤微微垂在裴娇额头,衬的她一张脸华贵逼人,整个人艳丽夺目到极点。
裴娇吃了一惊,激动之下连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是什么?
杏儿道,给你的添妆!
裴娇惊讶道,这也太贵重了她晃晃脖子,看着金珠在额前颤动道,你从哪儿得来的?
这般华贵精美的头饰,她在京中的万宝阁都没见过!
杏儿淡淡道,怎么,不要?不要就还我!
她伸手就去够她头上的钗子,裴娇忙抬手护住,蹭的一下就跳开嚷道,谁说不要了,难得你这么大方一回,当然要了!
她伸手护着钗子,似乎谁想来抢都不依,对着镜子左晃右晃照着臭美。
杏儿看到,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丝笑。
她们小时关系不好,但长大后,尤其是从益州来京里这段路上,两人竟奇异般的变好。
究根到底是裴娇本性并不坏,尤其是在家中接二连三的遭难后,她帮着照顾母亲,管束幼弟,已经渐渐有了一个姐姐的样子。
裴娇从镜子里看到杏儿脸上的笑容。
她今日只穿着一身素衫,黑鸦鸦的发髻上也只插了一枚玉簪,看着整个人孤寂沉静了不少。
她撇了撇嘴,说了一句,你啊你,也赶紧找个人嫁了吧!咱们可差不多大,你可别变成个老姑娘还没人要
杏儿伸手过来拧她,两人闹成一团。
是夜,院中都是红通通的灯火。
杏儿立在窗子前,望着远处黑漆漆的山色,即使不想承认,心头也沉甸甸压着一丝牵挂。
他们离开这么久了,也不知京中形势怎样了
红鸢过来,手中捧着一个匣子,递给她道,小姐,王爷让把这个送过来
杏儿心头一跳,打开,一抹灿然如火的红色差点点燃她的眼眸。
盒子里放着个七彩凤羽冠,流光溢彩,上面的红宝石灼灼如朝霞。
杏儿猛地把盒子扣上,急切问道,谁送来的?他来了吗?
红鸢摇摇头道,主子并没过来,是派暗卫送过来的
杏儿怔怔半晌,心头到底忍不住涌起一丝失落。
分开这么久,她并不觉得有多想他,可那抹身影总是出现在她脑海中,还在临别那天,他那双漆黑又满是不舍的眸子,每当夜深人静就会在她眼前晃,挥之不去!
这个凤冠比起白日她送给裴娇那个,华贵了不知多少倍,难不成是知道她把他送的东西送出去,又补上一件?
这么说来,她做什么他岂不是都知道?
她忍不住问道,王爷最近在做什么?
红鸢摇头道,不知
杏儿突然觉得意兴阑珊,把盒子扔给红鸢,径自回屋睡觉。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一日凉过一日,在落叶渐渐铺满整个山道,京城起了一股不小的骚乱。
起因是景昭帝在一次大朝会上,突然当众吐血,整个人当时就人事不知。
这件事立即震动了整个朝堂,要知道景昭帝这些年已渐渐不参于政事,只是大朝会每三月举行一次,乃是祖制,皇帝必须参加。
可没想到,皇帝当场吐血昏迷,这也就罢了,此后十数日,皇帝一直昏迷着,御医使尽手段也没能让皇帝醒过来。
这个消息传出来,群臣大哗。
第378章 窃国
清澜宫。
连绵朱红的宫墙中,一座九层白塔矗立在皇城中央,其后是一座巍峨华贵的道观。
皇城中出现道观本来就是奇怪的事,可此时,白塔周围香火袅袅,数百个青袍道士跪坐于地,闭目诵念药王真经。
观中烟气缭绕,大殿后是景昭帝日常居住的寝室,金色的帐幔垂下,隐隐绰绰能看到不少太医的身影。
一群大臣跪在殿前俱都正心急如焚,不时伴随着问询。
皇上好些了吗?
还没有,唉,经文念了这么久,皇上一点醒来的迹像都没有,这群道士到底顶不顶事
嘘,噤声,这可是皇上最信重的窦天师亲自主持的
轩辕景肃和轩辕景庆都跪在最前面,两人看似担忧,眼底却都是掩不住的亮色,甚至时不时对视一眼,眼底充满挑衅。
他们身后就是分属于各自阵营的大臣,也充满着一股暗流涌动的气息。
帐帘撩起,轩辕景瑞坐在轮椅上被人推了出来,跪在最前方的丞相李如海忙上前,焦急问道,瑞王殿下,皇上怎么样了?
轩辕景瑞摇摇头,目光沉沉,他这两日一直守在这里,看起来神色疲倦憔悴。
看到他的神色,群臣顿时骚动,有担忧的,有松一口气的,还有恭王端王身后的臣子,各自打着眉眼官司。
轩辕景瑞将这些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眼里凝起一片冷色。
轩辕景肃和轩辕景庆站了起来,过来宽慰他道,小五,你也不用太过担心,皇上是九五之尊,自有真神护佑,窦真人不是说最迟七天,皇上肯定能醒过来
对着两位兄长假惺惺的脸色,轩辕景瑞只装出一副黯然的模样道,是,但愿皇兄吉人天相
轩辕景庆关切的道,小五,你在这里守了几天了,身子也吃不消,太后那边还忧心着,你还是去陪着太后吧,皇上这边有我们守着
轩辕景肃也忙道,对啊,太后她老人家身子不好,小五你还是多陪陪太后,这边有我们就行
看到两个哥哥如此积极赶他离开,轩辕景瑞也并不多说,被人推着回了太后寝宫。
只是一出道观,轩辕景瑞的脸色就沉了下来,脸上带着嘲讽。
他这两个哥哥现在已经是明晃晃毫不遮掩自己的野望了,皇帝只是昏迷,他们就迫不及待的想控制朝堂,连陆太后的慈安宫,他们也派了人把守,这是已经把皇位当成他们的囊中之物了吗?
而他们这么急切的守着皇兄,无非是想知道皇兄把继位诏书藏在了哪里!
景昭帝身子早已垮掉,自然为自己的身后事早做了安排,传位诏书也早已写下,只是目前没人知道他藏在了哪里。
恭端二王早就把华清观和整个皇宫都翻了个遍,也没有拿到传位诏书。
他们现在只怕皇帝会一睡不醒,彻底撒手人寰,那这皇位就没那么容易落在手里了!
轩辕景瑞边走,脑中想着皇兄之前的安排,眼底像凝着一层浮冰,寒意刻骨。
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景昭帝的身子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这些年,景昭帝大量服食丹药,身子早已被丹毒腐蚀的千疮百孔,哪怕后来他用尽了手段,甚至请来了药神谷有医神之称的薛神医,也只是给皇兄开了些养身药丸。
凭着这些药丸,景昭帝又拖延了半年多,可他早已到了极限,被丹药腐蚀的骨头酥软,筋脉早断,他知道皇兄每一时每一刻,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以想象的痛苦。
想到害皇兄如此的罪魁祸首,轩辕景瑞眼底露出一抹猩红。
端王和恭王,二人早已狼子野心,大皇子轩辕景肃在当年先帝刚刚逝世时,就通过御膳房安插的暗桩,日日在景昭帝的饮食中下一味毒,被称为福仙散。
此物无色无味,甚至消溶于水都没有异味,根本无法测出,而且对人没有什么明显的伤害,只是极易让人上瘾,吃完后浑身轻飘飘,如坠进神仙美梦,是以被人称为福仙散。
此物从海外得来,大胤朝无人识得,当时先帝刚刚过世,景昭帝初登大位,又要忙着替先皇办丧事,又初初接手政事,一时手忙脚乱,每日只睡三二个时辰,疲惫之极。
福仙散就这样无声无息混入了景昭帝每日的饭菜中。
御厨极小心,每日下的分量极少,景昭帝吃完后感觉精神旺盛,对做饭食的御厨有了好感,连连打赏于他。
就这样,御厨一步步得到了重视,可很快,景昭帝就发现了自己的不对劲,他似乎离不开这个御厨做的饭食了,只要一日不吃,就头昏脑涨,浑身没劲。
景昭帝并不傻,很快就让人捉拿御厨,可等御龙卫过去,那御厨竟畏罪自尽了!
景昭帝知道自己着了道,当即震怒,将整个宫墙都翻出来彻查。
可随着御厨一死,所有的线索都断了,就算天子一怒,伏尸无数,宫墙里的人几乎都换了个遍,也没有查出此毒来源。
最糟糕的是,景昭帝已经离不了这种特殊物质了,一日不服用,浑身就如无数虫噬,百爪挠心,最剧烈的时候浑身抽搐,涕泪横流,根本无法再做正常事。
御医来看,查出了福仙散的来源,却俱都摇头,说此物根本无法戒掉。
这成了皇宫中的第一桩丑闻,皇帝居然身染毒瘾!
这件事当然不会传出去,参与诊治的御医尽数被杀,皇帝的贴身内侍也被打死好几个,为了克制毒瘾发作,景昭帝想了无数办法,可都没有用。
为了掩盖毒瘾,从那个时候景昭帝就不敢再上朝了。
毒瘾一犯,他生不如死,派出去的暗卫找到了一个老道,自称是龙虎山真人,会神仙手段。
景昭帝这时已经被折磨的苦不堪言,病急乱投医,也不管老道是不是骗子,将他召到宫里来。
老道展示了一些神仙技法,例如在地中抛一粒种子,眨眼间就会生根发芽,长成等人高的大藤,开花结果。
又比如抛出一根绳子,有灵猴顺着绳子爬上去,眨眼不见。
第379章 诏书
这些种种,在轩辕景瑞看来不过就是江湖遮人眼的下三流技法而已,可在景昭帝当时,被惊为天人。
老道当场为景昭帝炼了一颗金丹,景昭帝服下,果然压制了他深入骨髓的毒瘾。
景昭帝犹如重生,对老道感激不已,当场封他为国师,此后,更将他当成活神仙供奉,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开辟了无数龙虎山的道观。
这老道就是现在皇帝最信重的窦真人。
只可惜,窦老道进献的金丹也只能压制毒瘾,无法根除,皇帝此后再也离不开金丹,从一日一服到一日两颗,再到三颗
经年累月下来,皇帝的身子就垮了,他却不知道,这窦老道却是恭王的人。
那金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虽然能压制他的毒瘾,但里面有一味药,和本没什么杀伤力的福仙散配合,立时变成一味剧毒。
只是金丹中药的分量也少,日常察觉不出,只有经年累月服用,皇帝的身子一点点被毒塌,等症状显示出来的时候,已经神仙难救了。
这些都是后来轩辕景瑞查出来的,那时他年纪太小,哪里懂得这些朝堂之事,只是看着正当壮年的兄长,却被病症折磨的死去活来。
轩辕景昭二十四岁接手皇位,正当壮年,他胸有抱负,在当皇子时,就为人谦和,是几个皇子中才学最出众的。
他登基之后也善待兄弟,所以从来没想过端王和恭王会对他下手。
尽管被毒瘾折磨,他却励精图治,拖着虚弱的身子,常常折子都批到三更半夜。
他这般拼命,身子却损耗的愈快,到轩辕景瑞从清水镇回来,差点被害的废了一条腿,开始查这些事时,景昭帝已经开始吐血,再没精力维持朝堂平稳了。
轩辕景瑞察觉到暗流汹涌,开始顺着自己被害的线索一路暗中调查,才查出这桩惊天秘闻!
原来皇兄身体变成这样,居然是恭王和端王联手所害!
御厨是端王的人,受他所指将福仙散下在帝王饭食中,端王此举只为将景昭帝捏在手里,而这一切,都被恭王暗中所知。
恭王并没有举报端王,反而将错就错,找来窦老道炼制丹药,两下相加变成剧毒,只待景昭帝被毒死,这罪名就能扣在端王头上。
两人可谓是精心算计,毒蛇在前,豺狼在后,两人狼子野心,为了窃国,竟将他那么好的皇兄害到这般境地!
轩辕景瑞查出这一切,气的恨不得将端恭二王挫骨扬灰,只是彼时他太年少,朝中大权又被二王把持了不少,他根本无力对抗。
甚至为了他的安危,景昭帝才选择将他远送寺中。
想到这桩桩件件,早已酿成了血海深仇,轩辕景瑞眼底只剩下了血色。
皇兄撑不住了也好,这么多年,他早已受够了折磨,他只盼皇兄能再撑一段时间,能看到他把那两个狗东西扒皮挖心,把他们的人头挂在皇兄的床头!
侍从推着轩辕景瑞往慈安宫走去,风吹起他的袍角,侍从缩了缩脖子,莫名觉得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不愧是快入冬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