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悦行:没了。
奚衡:真没了?
高悦行:真的。
奚衡略微可惜道:也行,足够了,你已经帮了我的大忙,谢了。
丁文甫:照这样说,我们按五皇子伤口时间推断,他可能伤在大殿下上山的途中?可是
可是,五皇子身边的仆从可是早一个半时辰就下山报信了。
奚衡:有人在说谎呗。他传了一个属下进帐,下令把五皇子身边的仆从抓来拷问,不必请圣旨,直接拿人。他伸了个懒腰,站起来:劳烦丁副统领护送小殿下,我可不得闲,还得上山抓狗去。
丁文甫:狗还没抓着?
奚衡:可不,现场那只豺狗留下的痕迹乱七八糟,追着痕迹,像是往后山林里跑了,到现在没见着踪影。五皇子的伤不敢耽搁,我还是亲自上山看看吧。
两个孩子已经站起身准备跟着丁文甫离开了。
高悦行忽然感到有人在揪自己的头发,手劲虽然不大,但是只揪一小绺,拽得她头皮发疼,而且还拉散了她扎的小包子。
若是换了别人,怕是要挨捶,可对面是李弗襄,高悦行就一百个纵容:你拽我头发干嘛啊?
李弗襄在她耳边小声说了一句:没有痕迹。
他本意只是说给高悦行一个人听。
可这句话却不止高悦行一个人听到了。
帐内两个习武的人耳力何其敏锐。
奚衡当即回头:没有痕迹?什么没有痕迹?
李弗襄一脸无辜地看着他,又哑巴了。
奚衡下意识上前,他暴力执法已成了本能,当下要把人捉过来问个明白。
只有高悦行第一时间懂了他的意思,她倏地张开手臂,白雪红梅的琵琶袖垂下,把奚衡挡在面前,不许他靠近,仰着脸道:我们小殿下的意思是说,那晚我们经过时,现场没有豺狗留下的痕迹。
作者有话说:
此为加更,晚上老时间见
①出自《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金疮第五十九:金疮乃刀刃所伤,或有磁锋割损,浅者皮破血流而已,深者筋断血飞不住。
第36章
高悦行摘下绑头发的彩色细绳, 两个小包子瞬间散了下来,乌黑的长发带着卷儿洒在了肩上。
李弗襄坐在榻上看了一会儿,便忍不住爬过来伸手抓。
高悦行从妆镜中看到他的动作, 头也不回道:不许揪我头发。
李弗襄已经抬起的爪子在半空中拐了个弯,又放回到自己腿上。
礼仪、是非,他还没有完全学明白,柳太傅已经尝试着一点一点教给他, 但是孩子已经过了最可塑的年纪, 皇帝又舍不得让他受苦, 寻常勋贵子孙三更灯火五更鸡, 到了他这日落便休,睡到餍足才自然而醒, 确实, 大家也不指望他能成什么材了。
但是高悦行有所指望, 她吓唬道:你这样出去容易被人当成登徒子, 会挨打的。
李弗襄可太怕挨打了,当即瞪圆了眼睛。
高悦行感觉得怪心疼的,拍拍他的后背,又一顿哄。纳闷极了,瞧他现在这性子又胆小,又怕死, 还懒, 以后是怎么成为少年将军、国之利器的呢?
高悦行转念一想, 不消片刻, 自己给自己想明白了。
胆小, 才会心细。
怕死, 才会绝处求生。
懒, 还能成材,那证明他是天才啊!
甭管现在的李弗襄在他人眼里是什么德行,反正高悦行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还要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简直不世出的英才,龙章凤姿,惊才绝艳。
高悦行心里还牵挂着正事:你说现场没有豺狗出没的痕迹?你当时故意观察啦?
李弗襄指了指自己的双眼,说:用眼睛看。
高悦行明白他的意思了,并没有刻意观察,只是看见了,便记住了。高悦行撑着下巴,眉目间流出若有若无的愁绪:五殿下是被人害了的,会是谁呢?
案件今晚经过奚衡和丁文甫的分析,看似明朗了很多,实则是陷入了更深不见底的迷雾中。
高悦行无条件相信李弗襄的话。
他说看见了,那必然是看见了。
他们的车经过现场时,并没有豺狗出没的痕迹。
可第一批上山捕豺狼的人当天晚上就出发了。
如此,就是说,事后伪造痕迹的那个人,必然是在他们离开之后,到禁卫上山之前的一小段时间。
会是谁呢?
李弗宥自己会不会知情呢?
高悦行思量着明天去探望他的时候问一问,哪怕是只言片语的信息也好。
夜深人静,高悦行和李弗襄虽住在同一帐里,但却是分了内外的。
高悦行晚上睡得不甚安稳,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水声潺潺,是一片春日阳光盛处的山野。
高悦行循着水声,似乎在焦急地找什么。
终于,他看到一个背影,是一个孩子,高悦行看他的穿着,像是五皇子李弗宥,于是,她便开口唤了一声五殿下。
李弗宥没有回头,他蹲在水边,不知在捣鼓什么。
高悦行试探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弗宥终于回头了,就在他回头的那一瞬间,那张脸无限地拉长变形,忽得变成了豺狗的凶残样子,长大了嘴冲她扑来,尖利的犬牙上还沾着细碎的血肉。
高悦行有种错觉,几乎能闻到那股腥臭作呕的气味。
她原地蹲下护住头。
梦中可怕的事情却没有进行下去,高悦行慢慢挪开捂眼的手指,发现小溪对岸,李弗襄骑在马上,缓缓放下手里的弓。
中箭的猛兽在她面前倒下,落地砸起尘土飞扬的瞬间,它竟然又变回了五皇子的模样,一只羽箭贯穿他的前胸后背,血泅出了衣物。
高悦行眼睁睁地看着他倒在面前,抽动了片刻,失去了生息,死不瞑目。
而小溪对面的李弗襄,目光冷冷的,没有丝毫温度,令高悦行怕极了,那根本不是她的夫君!
她颤抖着问:你是谁?
李弗襄没有回答,而是勒马转头离开。
高悦行想也不想就要追,她刺骨的溪水,追着他离去的方向,忽然景色扭转,周遭一瞬间变得空茫茫,她眼前看到了巍峨的宫城。
梦里的宫城没有那么森严的守卫,宫门大开,似乎早就等着她一般。
高悦行按照自己的记忆,走过狭长的宫道,踏上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金殿,她在那高高的宝座上,看到了龙袍加身的李弗襄。
他依旧年幼,依旧懵懂,像个没有灵魂的娃娃一样,被摆放在那个位置上,而皇位旁那金色的珠帘后,如破墨画般,晕染出了一副野兽狰狞的嘴脸。
营地天不亮就传来了各路人马奔走的声音。
高悦行在梦里挣扎起落,终于惊醒,摸了一头的冷汗。
一睁眼,才发觉,外面的吵闹声不是一般的乱,她缓了口气,心里仍怦怦乱跳,披上衣服,到里面看,李弗襄似乎也睡得不安稳,他眉头紧皱,额上一层细小的的汗珠,怕也是做噩梦了。
高悦行赶紧把人摇醒,唤了宫人进帐伺候,她自己则跑去了外面,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晨间的风一吹,高悦行清醒了不少,她刚站定,远远便瞧见许昭仪的营帐外围了很多人。
高悦行心里顿时一沉。
原本白色的帐,被蒙上了不透光的黑纱,密密实实,不见一丝缝隙。她看到皇帝贴身的内侍和禁卫也都焦急地守在外面,皇帝人必然在里面。
高悦行正打算过去看个究竟。
丁文甫神出鬼没,从后面按住了她的肩膀,说:别靠近了。
高悦行怔怔问:怎么了?
丁文甫:五殿下现在见不了光,也碰不得水,整个人如狂如癫,口中如狗吠,太医说疯犬病传染,若是让他发疯咬到便无药可救,陛下让我看好你们两个,千万不能靠近。
高悦行双唇颤抖着,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根本稳不住声音:他做错了什么?
无人回答她。
高悦行便自问自答:他那么小,能做错什么,老天何故如此残忍非要夺他的命!
李弗襄也意识到了什么,来不及梳洗便要往许昭仪的营帐里去。
丁文甫不敢拿他的安危当儿戏,强行将人扛了回去,说什么也不放人。
高悦行冲出来,还没跑到跟前,横冲出来的郑彦和郑绎把她拦下了。
郑彦说:很危险。
高悦行:我知道。
郑彦:陛下和许昭仪都在,太医都没有办法了,你去看一眼,又图什么呢?
高悦行喃喃道:是啊,图什么呢 不是早就知道结局了吗?
郑彦皱眉:你说什么?什么早知道?
高悦行摇了摇头,失魂落魄地转身。
她独自一人坐着,想了很多。
一会儿想,五皇子那么小,犯病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意识,他知不知道自己要死了,他该有多痛苦绝望啊?
一会儿又想,皇帝从前总是漠视他,真正的疼爱才没几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受尽折磨撕掉,心里会做感想呢?
一会儿又想到许昭仪,她养的儿子那么乖巧可爱,她在深宫里只有这么一个倚仗了,身为母亲,她又该有多痛?
清凉寺的住持说,她的命格贯古通今。
未来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她所已知的轨迹一成不变么?
那么,她这一场际遇的意义何在?
难道只是为了眼睁睁看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损毁在眼前,却无能为力?
第一步棋已落定。
以后呢?
待到十年后的冬天,她是否依然会受到刺杀?
是否依然像曾经经历过的那样,不明不白地当个冤死鬼?
黑色的纱在许昭仪的帐上罩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正午的时候,黑纱终于撤了。
仆从端了水进去。
熬了一天一宿的皇帝略微狼狈地走了出来,终于没人限制他们的行动了,高悦行靠近营帐外,听到了许昭仪断续的低泣。
五皇子李弗宥薨了。
他刚取的新名字,甚至还没来得及填在皇室玉牒上。
奚衡查案有了进展,他抓了在李弗宥身边伺候的仆从,带到大皇子的面前,大皇子却指认说,这个仆从不是他那天在山脚遇见的那个。
根据仆从的回忆,那日,李弗宥先来无聊,听说李弗襄去山上行宫看书了,于是便想上去找他一起玩,但是进出藏书阁需要皇帝的许可,李弗宥为人向来闷闷的,从小知道皇帝不待见自己,也知趣的不往皇帝跟前凑,打算隔着窗把李弗襄喊出来就是了。
可惜半路的时候,他不知被什么东西一绊,叽里咕噜滚在路旁摔了一跤,再起身时,便找不着五皇子的身影了,他死心眼的以为五皇子已经走在了前面,于是继续向前追,直至追到行宫都不见主子的人影,这才知道不妙,慌忙回来报信喊人。
而大皇子李弗迁在山脚下遇见的那人,像是凭空消失了一半,到处寻不到踪迹。
奚衡发了狠,从营地到行宫,一个一个的排查,只要是喘气儿的,坚决不放过一个。
高悦行陪着李弗襄去看许昭仪。
才几个日夜,许昭仪已经瘦脱了相,她不吃不喝,守在灵前,抱着自己儿子的棺椁,恨不能随之一起去了,皇帝亲自来劝都没什么用。
李弗襄担忧地拉拉她的手,然后亲手捧了汤药,递到她的嘴边。
许昭仪也只有面对她的时候,才能打起一点精神,疼爱地抱一抱他,强撑着拿起药,一饮而尽。
李弗襄在她身边绕了七天。
停灵的第七天,许昭仪主动走出灵堂,去见了皇帝。
皇帝正欲伸手扶她。
许昭仪却叩倒在地,说:陛下,我儿的丧事,请陛下暂且秘而不发。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37章
秘而不发?
皇帝不知许昭仪是何意, 以为她尚不忍面对丧子之痛,于是亲自将她好好扶起,温言好语地劝道:朕知道你心里难受, 可孩子的灵不能长久地停在外面,早日入土为安才是正理。
许昭仪抬起头,面容不施粉黛,通红的眼睛里除了难过, 更有明显流露出的决绝之意。
皇帝有被她的目光慑住, 说话更温吞了:可是心里还想不开?你放心, 咱们的儿子死的蹊跷, 朕已经查到了些许眉目
许昭仪缓缓摇头:真相要查,臣妾相信陛下。但臣妾今日来不是为了此事。
皇帝见她穿得单薄, 扶她走向帐里:坐下说。
许昭仪手里被塞了手炉, 却固执地放到一边, 她说:我儿的名字虽已让礼部拟好, 但还没有玉牒。
皇帝:等回宫之后,朕便立即
不。
循规蹈矩了一辈子的许昭仪首次不不敬,打断了皇帝的话:陛下,臣妾的五皇子仍然在世,他得陛下亲笔赐名李弗襄,请陛下择良辰吉日, 开宗庙, 赐玉牒, 上族谱, 名正言顺地还他应有的尊荣。
许昭仪的一番陈词并不激昂。
皇帝默然片刻, 他费了些时候, 才琢磨明白许昭仪的意思。
尽管五皇子出生之时未起名字, 但玉牒上始终为他留了一个位置,所以,给他上玉牒是名正言顺理所应当,只要皇帝想,随时都可以。
可李弗襄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存在,他以混淆皇家血脉的孽种身份出生,自出生起,便被李氏皇族除名。除名容易正名难。皇帝上有祖宗规矩压着,下有朝臣的眼睛盯着,他可以说一不二,一意孤行,可是,李氏皇族的脸面要不要了?李弗襄名不正言不顺的身份能不能真正立足于世?
那些问题至今无解,皇帝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为此事心烦。
李弗宥死在春猎的营地里,丧事尚未公布于天下。
玉牒上唯一预留给他的那个位置
皇帝此前竟未想过这一层,他心里沉了沉:可若是那样,咱们小五至死都是个没名没分的孩子。
许昭仪何尝不知,她怔怔地望着自己的双手,说:请陛下成全臣妾的一份心吧。
李弗宥的灵位在萧山停了七日,第八日清晨,皇帝拔营回京。宫中丧钟敲响,皇帝朱笔一道讣闻公诸于天下皇二子,薨。
江湖之远,庙堂之高,百姓虽好糊弄,朝廷百官可不肯善罢甘休。
明明死去的是皇五子,当日春猎,多少文武百官都亲身祭拜过,怎么皇帝一抹脸,就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呢。
他们其实心里门清,不过就是为了李弗襄的身份能见光而已,折子雪片似的飞到皇帝的桌案上,皇帝当即在乾清殿前命人摆上火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多少老臣气得仰倒。
次日,百官罢朝,再次日,皇帝罢朝。
君臣已互相把彼此都逼到了绝路上。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
朝臣陆续归朝,皇帝依然罢朝。
第六日。
许昭仪蓬头跣足,提剑冲上了金殿,厉声呵道:今日我倒要看,我儿堂堂皇五子李弗襄,你们谁敢说他死了?!
朝臣们顿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倒是有个年轻大胆的,站出来,激奋道:你这疯妇,莫不是悲痛过度得了失心疯了吧,皇五子薨逝在萧山,大家亲眼得见,莫非是你抱了个不明血脉的孽种,欺君罔上!
恋耽美
奚衡:真没了?
高悦行:真的。
奚衡略微可惜道:也行,足够了,你已经帮了我的大忙,谢了。
丁文甫:照这样说,我们按五皇子伤口时间推断,他可能伤在大殿下上山的途中?可是
可是,五皇子身边的仆从可是早一个半时辰就下山报信了。
奚衡:有人在说谎呗。他传了一个属下进帐,下令把五皇子身边的仆从抓来拷问,不必请圣旨,直接拿人。他伸了个懒腰,站起来:劳烦丁副统领护送小殿下,我可不得闲,还得上山抓狗去。
丁文甫:狗还没抓着?
奚衡:可不,现场那只豺狗留下的痕迹乱七八糟,追着痕迹,像是往后山林里跑了,到现在没见着踪影。五皇子的伤不敢耽搁,我还是亲自上山看看吧。
两个孩子已经站起身准备跟着丁文甫离开了。
高悦行忽然感到有人在揪自己的头发,手劲虽然不大,但是只揪一小绺,拽得她头皮发疼,而且还拉散了她扎的小包子。
若是换了别人,怕是要挨捶,可对面是李弗襄,高悦行就一百个纵容:你拽我头发干嘛啊?
李弗襄在她耳边小声说了一句:没有痕迹。
他本意只是说给高悦行一个人听。
可这句话却不止高悦行一个人听到了。
帐内两个习武的人耳力何其敏锐。
奚衡当即回头:没有痕迹?什么没有痕迹?
李弗襄一脸无辜地看着他,又哑巴了。
奚衡下意识上前,他暴力执法已成了本能,当下要把人捉过来问个明白。
只有高悦行第一时间懂了他的意思,她倏地张开手臂,白雪红梅的琵琶袖垂下,把奚衡挡在面前,不许他靠近,仰着脸道:我们小殿下的意思是说,那晚我们经过时,现场没有豺狗留下的痕迹。
作者有话说:
此为加更,晚上老时间见
①出自《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金疮第五十九:金疮乃刀刃所伤,或有磁锋割损,浅者皮破血流而已,深者筋断血飞不住。
第36章
高悦行摘下绑头发的彩色细绳, 两个小包子瞬间散了下来,乌黑的长发带着卷儿洒在了肩上。
李弗襄坐在榻上看了一会儿,便忍不住爬过来伸手抓。
高悦行从妆镜中看到他的动作, 头也不回道:不许揪我头发。
李弗襄已经抬起的爪子在半空中拐了个弯,又放回到自己腿上。
礼仪、是非,他还没有完全学明白,柳太傅已经尝试着一点一点教给他, 但是孩子已经过了最可塑的年纪, 皇帝又舍不得让他受苦, 寻常勋贵子孙三更灯火五更鸡, 到了他这日落便休,睡到餍足才自然而醒, 确实, 大家也不指望他能成什么材了。
但是高悦行有所指望, 她吓唬道:你这样出去容易被人当成登徒子, 会挨打的。
李弗襄可太怕挨打了,当即瞪圆了眼睛。
高悦行感觉得怪心疼的,拍拍他的后背,又一顿哄。纳闷极了,瞧他现在这性子又胆小,又怕死, 还懒, 以后是怎么成为少年将军、国之利器的呢?
高悦行转念一想, 不消片刻, 自己给自己想明白了。
胆小, 才会心细。
怕死, 才会绝处求生。
懒, 还能成材,那证明他是天才啊!
甭管现在的李弗襄在他人眼里是什么德行,反正高悦行是怎么看怎么喜欢,还要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简直不世出的英才,龙章凤姿,惊才绝艳。
高悦行心里还牵挂着正事:你说现场没有豺狗出没的痕迹?你当时故意观察啦?
李弗襄指了指自己的双眼,说:用眼睛看。
高悦行明白他的意思了,并没有刻意观察,只是看见了,便记住了。高悦行撑着下巴,眉目间流出若有若无的愁绪:五殿下是被人害了的,会是谁呢?
案件今晚经过奚衡和丁文甫的分析,看似明朗了很多,实则是陷入了更深不见底的迷雾中。
高悦行无条件相信李弗襄的话。
他说看见了,那必然是看见了。
他们的车经过现场时,并没有豺狗出没的痕迹。
可第一批上山捕豺狼的人当天晚上就出发了。
如此,就是说,事后伪造痕迹的那个人,必然是在他们离开之后,到禁卫上山之前的一小段时间。
会是谁呢?
李弗宥自己会不会知情呢?
高悦行思量着明天去探望他的时候问一问,哪怕是只言片语的信息也好。
夜深人静,高悦行和李弗襄虽住在同一帐里,但却是分了内外的。
高悦行晚上睡得不甚安稳,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有水声潺潺,是一片春日阳光盛处的山野。
高悦行循着水声,似乎在焦急地找什么。
终于,他看到一个背影,是一个孩子,高悦行看他的穿着,像是五皇子李弗宥,于是,她便开口唤了一声五殿下。
李弗宥没有回头,他蹲在水边,不知在捣鼓什么。
高悦行试探着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弗宥终于回头了,就在他回头的那一瞬间,那张脸无限地拉长变形,忽得变成了豺狗的凶残样子,长大了嘴冲她扑来,尖利的犬牙上还沾着细碎的血肉。
高悦行有种错觉,几乎能闻到那股腥臭作呕的气味。
她原地蹲下护住头。
梦中可怕的事情却没有进行下去,高悦行慢慢挪开捂眼的手指,发现小溪对岸,李弗襄骑在马上,缓缓放下手里的弓。
中箭的猛兽在她面前倒下,落地砸起尘土飞扬的瞬间,它竟然又变回了五皇子的模样,一只羽箭贯穿他的前胸后背,血泅出了衣物。
高悦行眼睁睁地看着他倒在面前,抽动了片刻,失去了生息,死不瞑目。
而小溪对面的李弗襄,目光冷冷的,没有丝毫温度,令高悦行怕极了,那根本不是她的夫君!
她颤抖着问:你是谁?
李弗襄没有回答,而是勒马转头离开。
高悦行想也不想就要追,她刺骨的溪水,追着他离去的方向,忽然景色扭转,周遭一瞬间变得空茫茫,她眼前看到了巍峨的宫城。
梦里的宫城没有那么森严的守卫,宫门大开,似乎早就等着她一般。
高悦行按照自己的记忆,走过狭长的宫道,踏上那象征着九五至尊的金殿,她在那高高的宝座上,看到了龙袍加身的李弗襄。
他依旧年幼,依旧懵懂,像个没有灵魂的娃娃一样,被摆放在那个位置上,而皇位旁那金色的珠帘后,如破墨画般,晕染出了一副野兽狰狞的嘴脸。
营地天不亮就传来了各路人马奔走的声音。
高悦行在梦里挣扎起落,终于惊醒,摸了一头的冷汗。
一睁眼,才发觉,外面的吵闹声不是一般的乱,她缓了口气,心里仍怦怦乱跳,披上衣服,到里面看,李弗襄似乎也睡得不安稳,他眉头紧皱,额上一层细小的的汗珠,怕也是做噩梦了。
高悦行赶紧把人摇醒,唤了宫人进帐伺候,她自己则跑去了外面,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晨间的风一吹,高悦行清醒了不少,她刚站定,远远便瞧见许昭仪的营帐外围了很多人。
高悦行心里顿时一沉。
原本白色的帐,被蒙上了不透光的黑纱,密密实实,不见一丝缝隙。她看到皇帝贴身的内侍和禁卫也都焦急地守在外面,皇帝人必然在里面。
高悦行正打算过去看个究竟。
丁文甫神出鬼没,从后面按住了她的肩膀,说:别靠近了。
高悦行怔怔问:怎么了?
丁文甫:五殿下现在见不了光,也碰不得水,整个人如狂如癫,口中如狗吠,太医说疯犬病传染,若是让他发疯咬到便无药可救,陛下让我看好你们两个,千万不能靠近。
高悦行双唇颤抖着,张了又合,合了又张,根本稳不住声音:他做错了什么?
无人回答她。
高悦行便自问自答:他那么小,能做错什么,老天何故如此残忍非要夺他的命!
李弗襄也意识到了什么,来不及梳洗便要往许昭仪的营帐里去。
丁文甫不敢拿他的安危当儿戏,强行将人扛了回去,说什么也不放人。
高悦行冲出来,还没跑到跟前,横冲出来的郑彦和郑绎把她拦下了。
郑彦说:很危险。
高悦行:我知道。
郑彦:陛下和许昭仪都在,太医都没有办法了,你去看一眼,又图什么呢?
高悦行喃喃道:是啊,图什么呢 不是早就知道结局了吗?
郑彦皱眉:你说什么?什么早知道?
高悦行摇了摇头,失魂落魄地转身。
她独自一人坐着,想了很多。
一会儿想,五皇子那么小,犯病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意识,他知不知道自己要死了,他该有多痛苦绝望啊?
一会儿又想,皇帝从前总是漠视他,真正的疼爱才没几天,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受尽折磨撕掉,心里会做感想呢?
一会儿又想到许昭仪,她养的儿子那么乖巧可爱,她在深宫里只有这么一个倚仗了,身为母亲,她又该有多痛?
清凉寺的住持说,她的命格贯古通今。
未来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她所已知的轨迹一成不变么?
那么,她这一场际遇的意义何在?
难道只是为了眼睁睁看着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损毁在眼前,却无能为力?
第一步棋已落定。
以后呢?
待到十年后的冬天,她是否依然会受到刺杀?
是否依然像曾经经历过的那样,不明不白地当个冤死鬼?
黑色的纱在许昭仪的帐上罩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正午的时候,黑纱终于撤了。
仆从端了水进去。
熬了一天一宿的皇帝略微狼狈地走了出来,终于没人限制他们的行动了,高悦行靠近营帐外,听到了许昭仪断续的低泣。
五皇子李弗宥薨了。
他刚取的新名字,甚至还没来得及填在皇室玉牒上。
奚衡查案有了进展,他抓了在李弗宥身边伺候的仆从,带到大皇子的面前,大皇子却指认说,这个仆从不是他那天在山脚遇见的那个。
根据仆从的回忆,那日,李弗宥先来无聊,听说李弗襄去山上行宫看书了,于是便想上去找他一起玩,但是进出藏书阁需要皇帝的许可,李弗宥为人向来闷闷的,从小知道皇帝不待见自己,也知趣的不往皇帝跟前凑,打算隔着窗把李弗襄喊出来就是了。
可惜半路的时候,他不知被什么东西一绊,叽里咕噜滚在路旁摔了一跤,再起身时,便找不着五皇子的身影了,他死心眼的以为五皇子已经走在了前面,于是继续向前追,直至追到行宫都不见主子的人影,这才知道不妙,慌忙回来报信喊人。
而大皇子李弗迁在山脚下遇见的那人,像是凭空消失了一半,到处寻不到踪迹。
奚衡发了狠,从营地到行宫,一个一个的排查,只要是喘气儿的,坚决不放过一个。
高悦行陪着李弗襄去看许昭仪。
才几个日夜,许昭仪已经瘦脱了相,她不吃不喝,守在灵前,抱着自己儿子的棺椁,恨不能随之一起去了,皇帝亲自来劝都没什么用。
李弗襄担忧地拉拉她的手,然后亲手捧了汤药,递到她的嘴边。
许昭仪也只有面对她的时候,才能打起一点精神,疼爱地抱一抱他,强撑着拿起药,一饮而尽。
李弗襄在她身边绕了七天。
停灵的第七天,许昭仪主动走出灵堂,去见了皇帝。
皇帝正欲伸手扶她。
许昭仪却叩倒在地,说:陛下,我儿的丧事,请陛下暂且秘而不发。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37章
秘而不发?
皇帝不知许昭仪是何意, 以为她尚不忍面对丧子之痛,于是亲自将她好好扶起,温言好语地劝道:朕知道你心里难受, 可孩子的灵不能长久地停在外面,早日入土为安才是正理。
许昭仪抬起头,面容不施粉黛,通红的眼睛里除了难过, 更有明显流露出的决绝之意。
皇帝有被她的目光慑住, 说话更温吞了:可是心里还想不开?你放心, 咱们的儿子死的蹊跷, 朕已经查到了些许眉目
许昭仪缓缓摇头:真相要查,臣妾相信陛下。但臣妾今日来不是为了此事。
皇帝见她穿得单薄, 扶她走向帐里:坐下说。
许昭仪手里被塞了手炉, 却固执地放到一边, 她说:我儿的名字虽已让礼部拟好, 但还没有玉牒。
皇帝:等回宫之后,朕便立即
不。
循规蹈矩了一辈子的许昭仪首次不不敬,打断了皇帝的话:陛下,臣妾的五皇子仍然在世,他得陛下亲笔赐名李弗襄,请陛下择良辰吉日, 开宗庙, 赐玉牒, 上族谱, 名正言顺地还他应有的尊荣。
许昭仪的一番陈词并不激昂。
皇帝默然片刻, 他费了些时候, 才琢磨明白许昭仪的意思。
尽管五皇子出生之时未起名字, 但玉牒上始终为他留了一个位置,所以,给他上玉牒是名正言顺理所应当,只要皇帝想,随时都可以。
可李弗襄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存在,他以混淆皇家血脉的孽种身份出生,自出生起,便被李氏皇族除名。除名容易正名难。皇帝上有祖宗规矩压着,下有朝臣的眼睛盯着,他可以说一不二,一意孤行,可是,李氏皇族的脸面要不要了?李弗襄名不正言不顺的身份能不能真正立足于世?
那些问题至今无解,皇帝几个月来无时无刻不在为此事心烦。
李弗宥死在春猎的营地里,丧事尚未公布于天下。
玉牒上唯一预留给他的那个位置
皇帝此前竟未想过这一层,他心里沉了沉:可若是那样,咱们小五至死都是个没名没分的孩子。
许昭仪何尝不知,她怔怔地望着自己的双手,说:请陛下成全臣妾的一份心吧。
李弗宥的灵位在萧山停了七日,第八日清晨,皇帝拔营回京。宫中丧钟敲响,皇帝朱笔一道讣闻公诸于天下皇二子,薨。
江湖之远,庙堂之高,百姓虽好糊弄,朝廷百官可不肯善罢甘休。
明明死去的是皇五子,当日春猎,多少文武百官都亲身祭拜过,怎么皇帝一抹脸,就要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呢。
他们其实心里门清,不过就是为了李弗襄的身份能见光而已,折子雪片似的飞到皇帝的桌案上,皇帝当即在乾清殿前命人摆上火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多少老臣气得仰倒。
次日,百官罢朝,再次日,皇帝罢朝。
君臣已互相把彼此都逼到了绝路上。
第三日,第四日,第五日
朝臣陆续归朝,皇帝依然罢朝。
第六日。
许昭仪蓬头跣足,提剑冲上了金殿,厉声呵道:今日我倒要看,我儿堂堂皇五子李弗襄,你们谁敢说他死了?!
朝臣们顿时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倒是有个年轻大胆的,站出来,激奋道:你这疯妇,莫不是悲痛过度得了失心疯了吧,皇五子薨逝在萧山,大家亲眼得见,莫非是你抱了个不明血脉的孽种,欺君罔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