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啥时候交入党申请书啊?俩人手牵着手在大院里转悠,姜明光问他。
下周或者下下周,国庆节之前。
入党是不是还要有考察期?
对,一般最少一年,考察个两年也正常,反正基本上能在毕业之前正式宣誓。我忘了给你写入党申请书了,今晚回去就写。
哎,我不是想侧面提醒你。她假惺惺的说。
宗齐光笑着用力捏了一下她的手。
部委大院其实看起来跟其他大院也没啥不一样,噢,可能就是公务配车比较多。关于买辆淘汰下来的二手车的问题,宗暾辉说会让人问问。这事不难办,别说部委级别的领导了,就是下面市局,想换车也不难,打个报告,将还能继续用的公车报废,换更好的车。
私家车现在也有,但还没有到满大街都是的地步,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经买了私家车。但在大学里,一个普通学生有私家车,其实还是挺惹眼的。
国庆节之前,俩人都向大学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宗齐光的写作水平不错,根本看不出来两份入党申请书是一个人写的。
国庆节照例回了宗家过节,晚上,地质部大院里放了烟花庆祝。
宗齐樾也回家了,听说弟弟和弟媳妇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给他们传授了经验。他是在下乡的时候就申请入党了,考回首都后,很快就正式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想要进政府部门工作并不需要一定得是党员,但如果想要往上升职,则一定得是党员。
我党是执政党,进入行政序列必须得是党员。
宗家人口简单,亲戚是不少,但平时他俩也见不着亲戚,用不着应酬。宗齐光不喜欢应酬,除了大姨家的表哥表姐,其他亲戚他都感情淡淡。
特殊时期76年才正式结束,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中央51号文件宣布要给特殊时期及之前的右|派平反,其中光是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数千名右|派。这些右|派有些是老师,有些是职工,更多的是当年的大学生,据说第一次划分右|派,全校不到8000名学生,就有800名右|派一所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居然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是右|派,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呀!
各个院系都安排学生进行档案的查找工作,因为特殊时期什么都很乱,档案工作做的也不是很好,在院系的档案室里找旧档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姜明光没有竞选学生会职务,被党支部安排了查找档案的工作。当然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想要找的档案,也不可能不吃不喝不上课全情投入。
她精确的将查找旧档案的工作安排为每天1小时,周日休息。
宗齐樾不太喜欢她的兼职,没错,查找旧档案有利于当年被错判的那些人的平反,但这种事情是吃力不讨好,因为当年做出决定的人还没死绝呢,有些人甚至还待在领导岗位上,要是有什么重大错误不能见光,无辜的人(此处特指姜明光)很可能会受牵连。
姜明光还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想了半天,但不能因为这项工作有可能遭到报复或打击而不做,再说了我也不是专职做这个的。
宗齐樾摇头,所以你们系很坑人啊,这种事情就不应该要你们学生来做。档案室没有档案员吗?他们拿工资就该做事,而不是让学生分担责任和危险。小光,你想办法给她另外安排别的事,把她调出来。
姜明光不太高兴,笑着说:大哥,这样不好吧?这也算是组织上给我的锻炼,不能因为任务艰难而推脱不做。
宗齐樾不客气的说:你要真信了那一套才是傻瓜。
大哥还没有当领导,已经学会了耍滑头。宗齐光说。
就你能耐!宗齐樾瞪他一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懂不懂?明光要是分管这事,那没得说的,领导分配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们现在都还是学生,院系就是拿你们当白工,不给钱。
姜明光觉得他有点危言耸听,现在不都发红头文件说要平反吗?大哥你太小心了吧。
小心没大错。政治啊,有时候脏得很!你以为我不知道那些人可怜吗?人大也有右|派,很多好教授都去了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那你们想想大学里还能有什么好教授吗?都只敢老老实实照本宣科,一句跟课本无关的话都不敢说。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师,工农兵大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比以前大大不如,搞得现在学校里一些教师水平还没有我高。
这倒是实情。特殊时期彻底搞坏了全国的教育系统,现在也只是勉强恢复之前的水平,还是偏低的水平。
所以现在基础学科很热门,国家也大力鼓励学生填报基础学科志愿,这样便可以从学生中选择有水平的学生留校任教,加快教育建设的步伐。
平心而论,留校还真是许多学生的梦想,教师是教育体系里至关重要的一环,能考上大学的人,心里也对教师充满尊敬,不会认为知识分子只不过是臭老九。
宗齐樾的职业规划是进政府部门当领导,对小弟的要求不高,能留校当教师最稳定,还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他要是当官的话,肯定不能在本地,要去外地工作。
姜明光不太高兴宗齐樾问都不问,就让弟弟把她摘出来,这人太习惯自说自话自作主张啦!她是不惯着他,但谈话嘛,是要讲方式方法的,于是比较委婉的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劳他费心。
宗齐樾也是个聪明人,听出来她不乐意,也就没有逮着一直叨叨,很快换了话题。
今年中秋节在国庆节之后,中秋节首都土著会准备一些瓜果点心作为供品,拜过月后,供品会分给全家吃掉。普遍供奉月饼,月饼品种不少,南北风味的都有;有条件的家庭还要吃螃蟹,吃的是北方醉蟹,比较咸,所以要配着酒喝。
所谓供奉也挺社会主义的,只是用一张长条桌,摆放上瓜果和兔儿爷,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聊聊天,吃吃瓜果,孩子们则玩着兔儿爷,一家人和乐融融。
姜明光是南方人,从没看过兔儿爷,很是好奇。宗齐光给她买了好几个兔儿爷,摆在桌上,很有意思。
兔儿爷是传统玩具,代表月宫中的玉兔,泥塑玩偶,兔首人身,多做武士形象,身披甲胄,背插背旗,有点像京剧里的形象。
兄弟俩回忆了一番童年,说到幼时每年中秋母亲必定要给他们买兔儿爷,只是特殊时期,街头售卖的兔儿爷越来越少了;现在孩子玩的东西越来越多,兔儿爷不再是稀罕物是。
这就是消逝的时代吧,也可以称为时代的眼泪。姜明光说。
确实。宗齐樾叹气。
别说这么奇奇怪怪的话,宗齐光不爱听这种调调,一样东西消逝了,只能说明不再是潮流了,习俗敌不过潮流,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嗳,说的也没错呢。
宗齐樾接着又说起兄弟俩的童年趣事。男孩子嘛,总是皮得上房揭瓦,现在看着动不动就脸红的小光,小时候也是个皮孩子呢,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皮得很,就是不知道哪一年开始变得越来越文静,宁愿待在屋里看书,也不想出去玩了。
张兰莛记得到底为什么,别说了,小光不想记起来。
嗯?会是什么事啊?姜明光更好奇了。
作者有话说:
啊,为什么右|派、左|派居然是屏蔽词?TG为什么也是屏蔽词?天哪太奇怪了!这到底有什么敏感的啊???!!!为什么晋江居然连我党的正式名字都屏蔽?别说什么会被人玷污的问题,那是应该加强人工审核的问题,而不应该简单一刀切全部屏蔽。
第40章 、二更
不过宗齐光显然不愿意提,张兰莛也不会主动说,她只能把这份好奇憋在心里。
回了阜成门小院,宗齐光才说:哥哥考虑的是对的,你要小心一点。
这不就是明哲保身的那一套吗?
这叫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懂不懂?
太小心了吧?我就是做一点最基本的工作,稍微高深一点的也轮不到我们学生参与啊。
嗯,我会注意的,你要是不想继续待在档案室了,我给你找点别的事做。
到时候再说吧,我先把手里这个案子做完。
同寝但没有同住过的室友吴婧是中文系的,她也是个积极分子,也刚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所在的中文系也给她安排了找档案的活儿。
这天下午,吃过晚饭,宗齐光去打篮球了,姜明光回寝室看看。不能说大学四年连室友的脸都对不上吧。
吴婧来开了门,姜明光惊讶的问:你怎么哭了?
再一看,吴婧和其他几个女孩都眼圈红红的,她更奇怪了,出什么事了吗?
吴婧勉强一笑,没有。小心的关好门。我们正在正在看一份档案。
谁的?吴婧一说她就明白了,别说,那些右|派里真的很多下场极惨,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死后怎么处理的遗体。
你看看吧。吴婧塞给她一个作业本。
档案肯定不能随便带出来,吴婧便用作业本手抄出来。
这位学长是个女生,出生于1932年,亲舅舅参加革命很早,曾任江省的我党负责人,牺牲的也很早,1927年死于四一二事变,尸首沉在长江,再也找寻不到;母亲在解放前是少有的女性企业家,暗中帮助地下党,捐钱捐物捐药;父亲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过一些国民党政府的职务,也曾经帮助过一些我党地下工作者;学长也能算是个富二代,白富美,接受过极好的教育,15岁就瞒着父母为组织工作,可以说觉悟很高。
手抄档案中有不少同学师长对其的评价,称其娴静似娇花流水,行动似弱柳迎风,又称其为燕园林妹妹。学长原本随父姓彭,解放后毅然跟不够进步的父亲决裂,去掉父姓,改彭令昭为林昭。
同学的描述可能也说明林昭的身体并不好,并且素有才华,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跟林黛玉碰瓷的。
林昭1954年以江省文科第一考进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填报志愿中国语言文学系,成了中文系才女。她的志向是成为当代最优秀的记者,选择了新闻专业(当时新闻跟中文还没有分开)。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7年5月底的一天。
有人贴出了本校第一张大字报,因而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东大门外的马路上成了一个群情激昂的场所,林昭跳上桌子,问出来: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现场群众记下林昭的一言一行,当时有人质问: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林昭问: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接着她又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
人们为了她的敢说而静默。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这位勇敢说出刀在口上之日的学长,在这天晚上写下了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的日记。
之后,更说出了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咬人!这样的真话。
在特殊年代,说真话的反而成了阶级敌人,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怕的事儿啊!
档案很厚,以至于吴婧抄了整整一本作业本。其中收录林昭的罪状,很多日记,群众的检举信和划清界限的公开信等等。
客观的说,学长很天真,换个人很可能就认罪了,但她从不曾认罪,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对呀,说真话怎么成了错误呢?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
1960年,林昭因某事被捕,她的父亲当时是历史fan革命,已经跟她母亲离婚,在街道接受群众监督改造,靠糊火柴盒为生,听闻爱女入狱,几天后自杀身亡。
数年后,林昭死后,其母精神崩溃,流浪街头,最后死在沪城街头。
平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时代的悲剧。以林昭的文化素养和见识,做新闻记者会是一个敢说真话的记者,成为学者也会是个认真的学者,一定会在新闻界或历史、文学界有姓名。
女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为学长感到惋惜和不平。
但斯人已逝,我们能做什么呢?
吴婧说:学长是榜样,过去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只希望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好!
姜明光深表赞同,错误是很可惜,但正因为错过,现在才更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我相信国家是会越来越好的,人民会越来越富裕,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这一点一滴需要人去做,不做,就永远不会改变和改善。
你说的很对。另一个女孩说。
我觉着一个人的力量太少也太小了。又一个女孩说。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但无数个你我、无数个林昭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来我们不管做什么职业,都是在为这个力量做出贡献。吴婧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轻视自己,女孩子一样能够做出大事业!
吴婧跟学长很像,也很理想主义。但理想主义并不是贬义词,相反,理想主义才是人类的灵魂之光。
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宗齐光说:吴婧可比你进步多了。
哎呀!怎么地?捶他一下,我还不够有觉悟呀?
有有有,有觉悟的很!哎,你要不要进校刊编辑部?
校刊?哪一本?有好几本校刊呢,有学校党支部主办的,有学校共青团委主办的,也有院系自己主办的院刊,但一般都叫校刊。
《燕园》。
你可以啊,进了学生会,变成有权阶级了。本科生不到8000人,是因为正常招生这才是第三年。
宗齐光嘿嘿一笑,没有没有,我刚进去,说话不响,不过你要进校刊还是没问题的。
我才大一,现在去校刊是不是太资浅了?
你笨了吧?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恢复高考后的这一批学生,大多数都志向高远。进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是生存需要,跟远大志向并没有冲突,媒体上、大学中,热烈讨论的也都是我们要往哪里去的宏大论题。
恋耽美
下周或者下下周,国庆节之前。
入党是不是还要有考察期?
对,一般最少一年,考察个两年也正常,反正基本上能在毕业之前正式宣誓。我忘了给你写入党申请书了,今晚回去就写。
哎,我不是想侧面提醒你。她假惺惺的说。
宗齐光笑着用力捏了一下她的手。
部委大院其实看起来跟其他大院也没啥不一样,噢,可能就是公务配车比较多。关于买辆淘汰下来的二手车的问题,宗暾辉说会让人问问。这事不难办,别说部委级别的领导了,就是下面市局,想换车也不难,打个报告,将还能继续用的公车报废,换更好的车。
私家车现在也有,但还没有到满大街都是的地步,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已经买了私家车。但在大学里,一个普通学生有私家车,其实还是挺惹眼的。
国庆节之前,俩人都向大学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宗齐光的写作水平不错,根本看不出来两份入党申请书是一个人写的。
国庆节照例回了宗家过节,晚上,地质部大院里放了烟花庆祝。
宗齐樾也回家了,听说弟弟和弟媳妇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给他们传授了经验。他是在下乡的时候就申请入党了,考回首都后,很快就正式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想要进政府部门工作并不需要一定得是党员,但如果想要往上升职,则一定得是党员。
我党是执政党,进入行政序列必须得是党员。
宗家人口简单,亲戚是不少,但平时他俩也见不着亲戚,用不着应酬。宗齐光不喜欢应酬,除了大姨家的表哥表姐,其他亲戚他都感情淡淡。
特殊时期76年才正式结束,但还有很多后续工作,中央51号文件宣布要给特殊时期及之前的右|派平反,其中光是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数千名右|派。这些右|派有些是老师,有些是职工,更多的是当年的大学生,据说第一次划分右|派,全校不到8000名学生,就有800名右|派一所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居然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是右|派,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呀!
各个院系都安排学生进行档案的查找工作,因为特殊时期什么都很乱,档案工作做的也不是很好,在院系的档案室里找旧档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姜明光没有竞选学生会职务,被党支部安排了查找档案的工作。当然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想要找的档案,也不可能不吃不喝不上课全情投入。
她精确的将查找旧档案的工作安排为每天1小时,周日休息。
宗齐樾不太喜欢她的兼职,没错,查找旧档案有利于当年被错判的那些人的平反,但这种事情是吃力不讨好,因为当年做出决定的人还没死绝呢,有些人甚至还待在领导岗位上,要是有什么重大错误不能见光,无辜的人(此处特指姜明光)很可能会受牵连。
姜明光还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想了半天,但不能因为这项工作有可能遭到报复或打击而不做,再说了我也不是专职做这个的。
宗齐樾摇头,所以你们系很坑人啊,这种事情就不应该要你们学生来做。档案室没有档案员吗?他们拿工资就该做事,而不是让学生分担责任和危险。小光,你想办法给她另外安排别的事,把她调出来。
姜明光不太高兴,笑着说:大哥,这样不好吧?这也算是组织上给我的锻炼,不能因为任务艰难而推脱不做。
宗齐樾不客气的说:你要真信了那一套才是傻瓜。
大哥还没有当领导,已经学会了耍滑头。宗齐光说。
就你能耐!宗齐樾瞪他一眼,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懂不懂?明光要是分管这事,那没得说的,领导分配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们现在都还是学生,院系就是拿你们当白工,不给钱。
姜明光觉得他有点危言耸听,现在不都发红头文件说要平反吗?大哥你太小心了吧。
小心没大错。政治啊,有时候脏得很!你以为我不知道那些人可怜吗?人大也有右|派,很多好教授都去了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那你们想想大学里还能有什么好教授吗?都只敢老老实实照本宣科,一句跟课本无关的话都不敢说。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师,工农兵大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比以前大大不如,搞得现在学校里一些教师水平还没有我高。
这倒是实情。特殊时期彻底搞坏了全国的教育系统,现在也只是勉强恢复之前的水平,还是偏低的水平。
所以现在基础学科很热门,国家也大力鼓励学生填报基础学科志愿,这样便可以从学生中选择有水平的学生留校任教,加快教育建设的步伐。
平心而论,留校还真是许多学生的梦想,教师是教育体系里至关重要的一环,能考上大学的人,心里也对教师充满尊敬,不会认为知识分子只不过是臭老九。
宗齐樾的职业规划是进政府部门当领导,对小弟的要求不高,能留校当教师最稳定,还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他要是当官的话,肯定不能在本地,要去外地工作。
姜明光不太高兴宗齐樾问都不问,就让弟弟把她摘出来,这人太习惯自说自话自作主张啦!她是不惯着他,但谈话嘛,是要讲方式方法的,于是比较委婉的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劳他费心。
宗齐樾也是个聪明人,听出来她不乐意,也就没有逮着一直叨叨,很快换了话题。
今年中秋节在国庆节之后,中秋节首都土著会准备一些瓜果点心作为供品,拜过月后,供品会分给全家吃掉。普遍供奉月饼,月饼品种不少,南北风味的都有;有条件的家庭还要吃螃蟹,吃的是北方醉蟹,比较咸,所以要配着酒喝。
所谓供奉也挺社会主义的,只是用一张长条桌,摆放上瓜果和兔儿爷,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聊聊天,吃吃瓜果,孩子们则玩着兔儿爷,一家人和乐融融。
姜明光是南方人,从没看过兔儿爷,很是好奇。宗齐光给她买了好几个兔儿爷,摆在桌上,很有意思。
兔儿爷是传统玩具,代表月宫中的玉兔,泥塑玩偶,兔首人身,多做武士形象,身披甲胄,背插背旗,有点像京剧里的形象。
兄弟俩回忆了一番童年,说到幼时每年中秋母亲必定要给他们买兔儿爷,只是特殊时期,街头售卖的兔儿爷越来越少了;现在孩子玩的东西越来越多,兔儿爷不再是稀罕物是。
这就是消逝的时代吧,也可以称为时代的眼泪。姜明光说。
确实。宗齐樾叹气。
别说这么奇奇怪怪的话,宗齐光不爱听这种调调,一样东西消逝了,只能说明不再是潮流了,习俗敌不过潮流,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
嗳,说的也没错呢。
宗齐樾接着又说起兄弟俩的童年趣事。男孩子嘛,总是皮得上房揭瓦,现在看着动不动就脸红的小光,小时候也是个皮孩子呢,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皮得很,就是不知道哪一年开始变得越来越文静,宁愿待在屋里看书,也不想出去玩了。
张兰莛记得到底为什么,别说了,小光不想记起来。
嗯?会是什么事啊?姜明光更好奇了。
作者有话说:
啊,为什么右|派、左|派居然是屏蔽词?TG为什么也是屏蔽词?天哪太奇怪了!这到底有什么敏感的啊???!!!为什么晋江居然连我党的正式名字都屏蔽?别说什么会被人玷污的问题,那是应该加强人工审核的问题,而不应该简单一刀切全部屏蔽。
第40章 、二更
不过宗齐光显然不愿意提,张兰莛也不会主动说,她只能把这份好奇憋在心里。
回了阜成门小院,宗齐光才说:哥哥考虑的是对的,你要小心一点。
这不就是明哲保身的那一套吗?
这叫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懂不懂?
太小心了吧?我就是做一点最基本的工作,稍微高深一点的也轮不到我们学生参与啊。
嗯,我会注意的,你要是不想继续待在档案室了,我给你找点别的事做。
到时候再说吧,我先把手里这个案子做完。
同寝但没有同住过的室友吴婧是中文系的,她也是个积极分子,也刚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所在的中文系也给她安排了找档案的活儿。
这天下午,吃过晚饭,宗齐光去打篮球了,姜明光回寝室看看。不能说大学四年连室友的脸都对不上吧。
吴婧来开了门,姜明光惊讶的问:你怎么哭了?
再一看,吴婧和其他几个女孩都眼圈红红的,她更奇怪了,出什么事了吗?
吴婧勉强一笑,没有。小心的关好门。我们正在正在看一份档案。
谁的?吴婧一说她就明白了,别说,那些右|派里真的很多下场极惨,不知道怎么死的,也不知道死后怎么处理的遗体。
你看看吧。吴婧塞给她一个作业本。
档案肯定不能随便带出来,吴婧便用作业本手抄出来。
这位学长是个女生,出生于1932年,亲舅舅参加革命很早,曾任江省的我党负责人,牺牲的也很早,1927年死于四一二事变,尸首沉在长江,再也找寻不到;母亲在解放前是少有的女性企业家,暗中帮助地下党,捐钱捐物捐药;父亲留学英国,回国后担任过一些国民党政府的职务,也曾经帮助过一些我党地下工作者;学长也能算是个富二代,白富美,接受过极好的教育,15岁就瞒着父母为组织工作,可以说觉悟很高。
手抄档案中有不少同学师长对其的评价,称其娴静似娇花流水,行动似弱柳迎风,又称其为燕园林妹妹。学长原本随父姓彭,解放后毅然跟不够进步的父亲决裂,去掉父姓,改彭令昭为林昭。
同学的描述可能也说明林昭的身体并不好,并且素有才华,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跟林黛玉碰瓷的。
林昭1954年以江省文科第一考进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填报志愿中国语言文学系,成了中文系才女。她的志向是成为当代最优秀的记者,选择了新闻专业(当时新闻跟中文还没有分开)。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7年5月底的一天。
有人贴出了本校第一张大字报,因而成为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东大门外的马路上成了一个群情激昂的场所,林昭跳上桌子,问出来:我们不是号召党外人提意见吗?人家不提,还要一次一次地动员人家提。人家提了,怎么又勃然大怒了呢?
现场群众记下林昭的一言一行,当时有人质问: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林昭问:你是谁?你有什么资格问我?接着她又说:我可以告诉你,没关系。武松杀了人还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何况我还没杀人。你记下来,我叫林昭。林,双木之林;昭,刀在口上之日!
人们为了她的敢说而静默。她稍停,又说:告诉你:今天刀在口上也好,刀在头上也好,既然来了,就不考虑了!
这位勇敢说出刀在口上之日的学长,在这天晚上写下了党啊,你是我们的母亲!母亲应该最知道孩子的心情!尽管孩子过于偏激,说错了话,怎么能说孩子怀有敌意呢?的日记。
之后,更说出了我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人要平等,自由,和睦,和蔼,不要这样咬人!这样的真话。
在特殊年代,说真话的反而成了阶级敌人,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怕的事儿啊!
档案很厚,以至于吴婧抄了整整一本作业本。其中收录林昭的罪状,很多日记,群众的检举信和划清界限的公开信等等。
客观的说,学长很天真,换个人很可能就认罪了,但她从不曾认罪,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对呀,说真话怎么成了错误呢?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啊!
1960年,林昭因某事被捕,她的父亲当时是历史fan革命,已经跟她母亲离婚,在街道接受群众监督改造,靠糊火柴盒为生,听闻爱女入狱,几天后自杀身亡。
数年后,林昭死后,其母精神崩溃,流浪街头,最后死在沪城街头。
平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是时代的悲剧。以林昭的文化素养和见识,做新闻记者会是一个敢说真话的记者,成为学者也会是个认真的学者,一定会在新闻界或历史、文学界有姓名。
女孩子们哭得稀里哗啦,为学长感到惋惜和不平。
但斯人已逝,我们能做什么呢?
吴婧说:学长是榜样,过去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只希望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好!
姜明光深表赞同,错误是很可惜,但正因为错过,现在才更应该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我相信国家是会越来越好的,人民会越来越富裕,国家会越来越强大。这一点一滴需要人去做,不做,就永远不会改变和改善。
你说的很对。另一个女孩说。
我觉着一个人的力量太少也太小了。又一个女孩说。
一个人的力量是小,但无数个你我、无数个林昭便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来我们不管做什么职业,都是在为这个力量做出贡献。吴婧说:勿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轻视自己,女孩子一样能够做出大事业!
吴婧跟学长很像,也很理想主义。但理想主义并不是贬义词,相反,理想主义才是人类的灵魂之光。
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宗齐光说:吴婧可比你进步多了。
哎呀!怎么地?捶他一下,我还不够有觉悟呀?
有有有,有觉悟的很!哎,你要不要进校刊编辑部?
校刊?哪一本?有好几本校刊呢,有学校党支部主办的,有学校共青团委主办的,也有院系自己主办的院刊,但一般都叫校刊。
《燕园》。
你可以啊,进了学生会,变成有权阶级了。本科生不到8000人,是因为正常招生这才是第三年。
宗齐光嘿嘿一笑,没有没有,我刚进去,说话不响,不过你要进校刊还是没问题的。
我才大一,现在去校刊是不是太资浅了?
你笨了吧?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恢复高考后的这一批学生,大多数都志向高远。进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是生存需要,跟远大志向并没有冲突,媒体上、大学中,热烈讨论的也都是我们要往哪里去的宏大论题。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