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九尾君上(204)
一桌早饭下肚,王大丫和龚招娣正常食量,两个包子馒头加一碗豆浆;严国峰两碗豆浆五个包子,严如山差不多的食量。全场是钟毓秀、顾令国跟方国忠的主场,三分之二的早饭都落进他们的肚子里了。
吃饱了吗?要不要再喊一些?严如山侧目问媳妇。
钟毓秀:......虽然吃得多,但我不是猪。
谢谢,不用了。
没吃饱就说,吃不完还能打包的。依他对媳妇的了解,她的肯定是没吃饱的。
不了,差不多了;倒是可以打包几个包子馒头,饿了再吃。
严如山笑了笑,媳妇还不好意思了,行,咱们打包豆浆和包子馒头,面条不经放;包子馒头用衣裳裹上,温度能保留的久一点。
说办就办,视线一转,落在望着他们满目震惊的中年男人,之前就是他来招待的。
同志,过来一下。
啊,哦,来了。中年男人走到他跟前,这位同志还有什么想要的?长见识长见识了。
严如山道:打包两份豆浆,十个包子,馒头就不要了;打包好后,用厚一些的布料包裹一下,包裹的钱我们照价给。
没问题,您放心,我们有专门打包用的食盒;里面铺了棉花做的小被,一个食盒五块钱。
这样的食盒单卖吗?。这家店的人脑子灵活啊!一个食盒五块钱,比卖的吃食还贵;但,人都是这样,为了方便,多花点钱又咋样,这样的食盒又不是只能用一次,他们出门在外,正需要。
中年男人回道:卖的,单卖也是一样的价格。
那就拿五个食盒,包子装二十个。
好的,您稍等,等会儿一起结账。中年男人转身往内厨走,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回转,五个食盒放桌上;每一个都有手臂高,里面可以装许多吃食,同志,您看看满意吗?要是不满意可以去后厨挑选。
严如山将每一个食盒翻看一遍,满意点头,很满意,结账吧,一共多少钱。
早饭是三十块,食盒五个,二十五块;加上后面点的五块钱,一共是六十。
严如山数了六十交给中年男人,而后他提着装了吃食的盒子,牵着媳妇起身,剩下的食盒拿回去,一路上用得着。
好。王大丫和龚招娣抱着孩子,也接了一个食盒过去;老爷子一人拿了两个,冯正拿一个。
走出饭店,一行人分道扬镳,严如山夫妻俩带着顾令国二人去拜访朋友,顺便借车;严国峰领人回到旅馆,放了东西出门去了。
严如山带路,来到一处小别墅外,面积约三百多平,不是很大;但里面还规划了小花园,池塘,花草树木都不少,房屋占地偏小罢了。
哈哈哈,严老大,你可算来了。
一个光头,约莫三十岁出头,身高挺拔魁梧的男人走了过来;到了近前,他的笑声小了些,从他的眼里可以看见恭敬的神色。
严如山点头,杨同志,让你久等了,今天过来,我想借你的车用几天。
好说好说,车在里面,严老大和嫂子进去坐坐?程四哥给我打电话说您和嫂子第一站是c省的时候,我还高兴了好就呢。杨同志笑眯眯的,姿态却放的极低。
钟毓秀看在眼里,虽不明白其中道道,却知道,这时候只要笑就行。
顾令国跟方国忠跟在身后,只淡淡扫了他一眼;确定他没有危害性便收回了目光,注意力放到了四周。
严如山彬彬有礼含笑道:不了,车开来吧,我们有急事,不能多停留。
没问题,没问题;那老大,嫂子,您们稍等一下,我这就去开出来。
去吧。严如山开了口,杨同志笑眯眯的回身往里面走,越过小花园,开出来一辆黑色小车;上面没有牌子,看造型应是国产的。
第492章 有心人
车停在严如山跟前不远处,杨同志从车上下来,严老大,嫂子,车开过来;这辆车是淘汰下来的,外面不好买到,我还是求了程四哥才拿到一辆,您二位别嫌弃。
言重了。严如山淡笑一声,麻烦你了,之后有什么事尽管打电话找程四,不是违法犯罪的事儿,他都能给你办下来。
那就多谢严老大了,程四哥说您和嫂子是来游玩的;不知需不需要向导,我是土生土长的c省人,对c省很熟悉,周围的几个村镇我都知道。杨同志高兴的见牙不见眼,力求能做更多。
以前的严如山虽然是下放,可人家有背景,有好几个兄弟关照;日子并不难过,他们还是在黑市上认识的,后来程四好几次来c省出差,找严如山,杨同志跟他们遇到才彼此认识了。
到现在,他都不知道程四哥的真正名字,只喊着程四哥;这个称呼亲近又不亲近,若是知道程四哥名字,关系好,喊一声四哥,那才是亲近呢。像他们这样,不过是人家应付他的一个称呼罢了。
暂时不用,若是有需要,再来找你;车子谢了。严如山把食盒交给方国忠,给顾令国使了个眼色。
顾令国点头应了,朝杨同志走去;杨同志识趣的给了车钥匙,又掏出一把不知是哪儿的钥匙亲自送到了严如山手里。
严老大,这是您让我在c省城外买下房子的钥匙;自从买下来修正了一次,之后半年打扫一回,您来了c省肯定是要去看看的。
有劳。严如山接过钥匙交给毓秀,顾令国打开车门坐进驾驶座。
严如山再次道谢,带着媳妇上,而后方国忠上了副驾;顾令国驱车离开,杨同志目送人远去,他的嘴角还止不住的上扬。
混迹过黑市的人都知道,有背景靠山是多重要的事情;前些年,在黑市上有能力的,哪一个没靠山?他那时候还只是个混口饭吃的小喽喽,自从认识了严老大和程四哥,钱途坦荡。
从他现在都住上小洋楼能看出来,日子过的很不错;在黑市上的混出了名堂的人,就没几个蠢人,他跟人合伙生意做的不大不小,在c省大小也算是个企业家了。
当然,少不得背靠程四的缘故,有靠山好办事;人家卡也卡不住,在c省这边是完全够用的。
车上。
钟毓秀从后视镜看了一眼站在门口送他们的杨同志,笑了笑,他倒是脑子灵活。
脑子不灵活点,也混不出来。是做小混混,还是做成就非凡的大混混,明白人都知道该怎么走。
这话,钟毓秀颇为赞同,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生存规则;适应的快,自然能做出成就,适应不快,只能落后一步。
就跟国与国之间,落后就得挨打一样。
前面的顾令国一边开车一边问道:严同志,咱们这是去哪儿?
先出城。
好。
开了十来分钟,车辆顺利出城,在严如山指路下,十分钟都没到车辆停在一栋青砖大瓦房外;这栋青砖大瓦房围着高墙,看不清内部风景。
严同志,是这里吗?顾令国打开车窗,伸头往外看。
这位置有点偏,旁边是村子,而房子在村子边儿上;清静是清静,占地也是真占地,就算没丈量过也能大约猜到占地面积,少不得一亩。
一亩地的青砖大瓦房,里面不知有多少住房。
墙体有淡淡的青苔,与村里其他房子比还算新。
严如山推开车门走下去,伸手牵着媳妇下车;两人并肩而立,打量这栋属于他们的房产,房子挺大的。
比不上中关村的,但与大院的房子比,又绰绰有余。
听说以前是地主老财的宅子。
地主老财?那人家不要了?不可能吧,这么大的宅子不管是住还是卖都很好啊!距离省城不远,想来不少人愿意买。钟毓秀摇头,若是她,肯定舍不得丢了。
平反之后,地主老财们的家财没了,房子还是能要回去的。
关键在于,能不能平反。
严如山道:杨同志特意打听过,这家地主原来姓米,家有万亩良田;在省城也有不少产业,打地主的时候,他们家的人基本都搬走了,留下来的人不过是些佣人,还有不受宠的姨娘庶出子女。
那些留下的姨娘带着子女嫁人后,谁也没再关注他们;而原本的米家嫡系不知去向,不过,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偷渡去了国外。那段时间去国外避难的人太多了。
这样啊!那人家要是回来,按着地契房契.......就怕扯皮,贼烦。
严如山轻笑,捏捏媳妇细白脸庞,放心,这里已经收归公家,我们是直接从公家手里买的房产;他们就算回来要也没用,再说了,人家是地主老财,家缠万贯。谁知道他们出国之后是不是发展的更好了呢,要是这样,人家还不稀罕回国,更别说这点产业了。
公家的就好,走,进去看看。
钟毓秀微微一笑,眸光明亮,拿出钥匙打开大院门;入眼便是一片春意盎然,杨同志给宅子里种下的都是易成活的树木花草,生长极好,中间留下了一辆车能过的路,路上铺的是青灰色大理石。
杨同志有心了。不能时常来看看,就给种上这些好养活的花草树木;不用打理,让它们自由生长也是一种野趣。半年带人来清理一回,到他们到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茂盛是茂盛了些,却并不妨碍生活。
严如山同样如此觉得,等回去买点东西谢谢他。
是该这样。两人手牵手走进院子,顾令国和方国忠下车跟了进去。
走过宽敞的小道,几人看到了在门口留了一个停车位;车开进来,应该不是问题。
严同志,钟同志,你们先进去看看院子;我把车开进来放院子里,在外头不安全。
对的,车也是不安全的,一个不小心划伤了,不仅让借车的人心里不快;他们谁又能心里好过,出来游玩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这车人家说了是托关系才买的,肯定不好休息,上漆更是麻烦。
第493章 新住户
顾令国开车进院子,顺利将车放进车位,他推开车门下来;去里面院子找严如山等人,走过两进院,在第三进院子也是最后一进才找到他们。
车停好了?
严如山回首见到人,顺口问道。
顾令国点头,是的,严同志,钟同志,屋子还算干净啊!一路走过来,只看见路上有零星的落叶,一二进院子的正厅没什么灰尘。
有人定期打扫。钟毓秀接下话茬。
严如山赞同颔首,杨家有心了,事事想在前面;走吧,分工合作,把屋子打扫干净。
青砖大瓦房,还是修的三进,旁人一看就知道是以前地主老财的房子。
好。顾令国跟方国忠在院子里各处找了找,在一个小院子类似厨房的地方找到一口井;井水干净清透,想来买下房子,修整时一并修整过这口水井。
水井找到,两人把无前屋后,前前后后找遍了都没找到一个水桶。
就很.......
迷!
严同志,钟同志,这边没水桶;我们去村里借,看能不能借来。顾令国无奈找上二人,说明来意。
严如山了然,杨同志再细心,也没细心到什么都准备齐全的地步。
去也好,要是没法借就开车去省城买;这里距离省城不远,一来一回要不了多长时间。
好的,严同志,您和钟同志找个地方先歇会儿。顾令国说完,拉上方国忠快步离开。
两人走出院子,面对对面就是村子的情况下;方国忠问道,咱们去哪儿借?村里人都不认识。
先找就近的人家。
二人一道出门去了进村第一户人家,这家是个石头瓦房,墙体是石头,上面用的瓦片修房子;村里还有好几户这样的,更多的是茅草屋。
这个村子虽然距离省城近,经济发展不强;离得近也只是方便一些,做不到经济改善。
我去敲门。
方国忠走大院门前,抬手敲响了房门,叩叩叩,有人在家?
谁啊?一道粗犷的嗓音传来,一听便知是个男人的声音。
我们是村里新来的人家,遇到了点儿麻烦,想和你家借水桶一用。方国忠如实回答。
不过片刻,里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继而便是吱呀一声开门的声音,一身高七尺,身板子结实的男子站在门口望着他们。
我们村没听说有新来的人,你们是什么人?
顾令国道:同志,你好,我们是刚刚过来的;家里还没打扫好,所以还没去拜访村长。
这样啊!男子打量他们几息,陡然道:你们是后面那户大宅院的买主?
.......是也不是。是在后面大宅院住,但不是买主。
临摹两可的回答,男子并不满意,不过他也没再追问,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拿水桶。
好,谢谢了。顾令国话音刚落,男子转身进了院子,过了一会儿提出来两个水桶,你们先用着,我家只有两个水桶。
非常感谢,家里卫生打扫完就送回来,我姓顾,他姓方;你要是急着用水桶,可以来后面宅院找我们,
男子点点头,目送他们远去,他没再进屋;而是转头往村长中央去,到了村中央的一户同样是石头瓦房的人家敲了敲门,来开门的是个中年胖女人,皮肤黝黑,两眼明亮有神。
林嫂子,村长在家吗?
在的,你进来吧。胖女人让开道,脸上无波无澜。
男子走进院中,这家的男主人也出来了;是个约莫有一八零的汉子,皮肤同样黝黑,五官倒是很端正。
熊二,你怎么过来了?快秋收了,你家老娘好点儿没有?可别耽误了秋收。
我娘好多了,还得谢谢村长借钱给我;不然我娘可就没了,欠您的钱我会尽快还的,今年秋收过后能卖一些粮食,先还给您一部分。熊二笑了。
村长无可无不可,倒是无妨,我家不急着用钱;你先紧着你娘吧,你这会儿过来是有什么事?
村长,刚才有两个生人脸来我家借水桶,听说是新来村里的;我记得咱们村没人搬过来吧?熊二来就是为了这事儿,他们身上穿的还不错,瞧着料子都是八成新的;他们住的地方是我家后面靠山的那处大宅院。
靠山的宅院来人了?
对,他们是这么说的,借了水桶就走了。
村长若有所思,几息后道:你先回去,我去宅院那边瞧瞧;要真是宅院的主人来了,我再召集村里人一起过来,到时候大家还能认认人,咱们村儿不富裕,但是,也不是欺负生人的村子。
他们村包容性强,不会轻易排斥他人;前些年好些人过来插队,他们村子也没亏待人家,人家之后还有人特意回来感谢的。
我和您一起去吧?
也行。村长略思索片刻就应了,现在就走,媳妇,你在家看着点大孙子和小孙子别去河边,等我回来。
恋耽美
吃饱了吗?要不要再喊一些?严如山侧目问媳妇。
钟毓秀:......虽然吃得多,但我不是猪。
谢谢,不用了。
没吃饱就说,吃不完还能打包的。依他对媳妇的了解,她的肯定是没吃饱的。
不了,差不多了;倒是可以打包几个包子馒头,饿了再吃。
严如山笑了笑,媳妇还不好意思了,行,咱们打包豆浆和包子馒头,面条不经放;包子馒头用衣裳裹上,温度能保留的久一点。
说办就办,视线一转,落在望着他们满目震惊的中年男人,之前就是他来招待的。
同志,过来一下。
啊,哦,来了。中年男人走到他跟前,这位同志还有什么想要的?长见识长见识了。
严如山道:打包两份豆浆,十个包子,馒头就不要了;打包好后,用厚一些的布料包裹一下,包裹的钱我们照价给。
没问题,您放心,我们有专门打包用的食盒;里面铺了棉花做的小被,一个食盒五块钱。
这样的食盒单卖吗?。这家店的人脑子灵活啊!一个食盒五块钱,比卖的吃食还贵;但,人都是这样,为了方便,多花点钱又咋样,这样的食盒又不是只能用一次,他们出门在外,正需要。
中年男人回道:卖的,单卖也是一样的价格。
那就拿五个食盒,包子装二十个。
好的,您稍等,等会儿一起结账。中年男人转身往内厨走,不过几分钟时间就回转,五个食盒放桌上;每一个都有手臂高,里面可以装许多吃食,同志,您看看满意吗?要是不满意可以去后厨挑选。
严如山将每一个食盒翻看一遍,满意点头,很满意,结账吧,一共多少钱。
早饭是三十块,食盒五个,二十五块;加上后面点的五块钱,一共是六十。
严如山数了六十交给中年男人,而后他提着装了吃食的盒子,牵着媳妇起身,剩下的食盒拿回去,一路上用得着。
好。王大丫和龚招娣抱着孩子,也接了一个食盒过去;老爷子一人拿了两个,冯正拿一个。
走出饭店,一行人分道扬镳,严如山夫妻俩带着顾令国二人去拜访朋友,顺便借车;严国峰领人回到旅馆,放了东西出门去了。
严如山带路,来到一处小别墅外,面积约三百多平,不是很大;但里面还规划了小花园,池塘,花草树木都不少,房屋占地偏小罢了。
哈哈哈,严老大,你可算来了。
一个光头,约莫三十岁出头,身高挺拔魁梧的男人走了过来;到了近前,他的笑声小了些,从他的眼里可以看见恭敬的神色。
严如山点头,杨同志,让你久等了,今天过来,我想借你的车用几天。
好说好说,车在里面,严老大和嫂子进去坐坐?程四哥给我打电话说您和嫂子第一站是c省的时候,我还高兴了好就呢。杨同志笑眯眯的,姿态却放的极低。
钟毓秀看在眼里,虽不明白其中道道,却知道,这时候只要笑就行。
顾令国跟方国忠跟在身后,只淡淡扫了他一眼;确定他没有危害性便收回了目光,注意力放到了四周。
严如山彬彬有礼含笑道:不了,车开来吧,我们有急事,不能多停留。
没问题,没问题;那老大,嫂子,您们稍等一下,我这就去开出来。
去吧。严如山开了口,杨同志笑眯眯的回身往里面走,越过小花园,开出来一辆黑色小车;上面没有牌子,看造型应是国产的。
第492章 有心人
车停在严如山跟前不远处,杨同志从车上下来,严老大,嫂子,车开过来;这辆车是淘汰下来的,外面不好买到,我还是求了程四哥才拿到一辆,您二位别嫌弃。
言重了。严如山淡笑一声,麻烦你了,之后有什么事尽管打电话找程四,不是违法犯罪的事儿,他都能给你办下来。
那就多谢严老大了,程四哥说您和嫂子是来游玩的;不知需不需要向导,我是土生土长的c省人,对c省很熟悉,周围的几个村镇我都知道。杨同志高兴的见牙不见眼,力求能做更多。
以前的严如山虽然是下放,可人家有背景,有好几个兄弟关照;日子并不难过,他们还是在黑市上认识的,后来程四好几次来c省出差,找严如山,杨同志跟他们遇到才彼此认识了。
到现在,他都不知道程四哥的真正名字,只喊着程四哥;这个称呼亲近又不亲近,若是知道程四哥名字,关系好,喊一声四哥,那才是亲近呢。像他们这样,不过是人家应付他的一个称呼罢了。
暂时不用,若是有需要,再来找你;车子谢了。严如山把食盒交给方国忠,给顾令国使了个眼色。
顾令国点头应了,朝杨同志走去;杨同志识趣的给了车钥匙,又掏出一把不知是哪儿的钥匙亲自送到了严如山手里。
严老大,这是您让我在c省城外买下房子的钥匙;自从买下来修正了一次,之后半年打扫一回,您来了c省肯定是要去看看的。
有劳。严如山接过钥匙交给毓秀,顾令国打开车门坐进驾驶座。
严如山再次道谢,带着媳妇上,而后方国忠上了副驾;顾令国驱车离开,杨同志目送人远去,他的嘴角还止不住的上扬。
混迹过黑市的人都知道,有背景靠山是多重要的事情;前些年,在黑市上有能力的,哪一个没靠山?他那时候还只是个混口饭吃的小喽喽,自从认识了严老大和程四哥,钱途坦荡。
从他现在都住上小洋楼能看出来,日子过的很不错;在黑市上的混出了名堂的人,就没几个蠢人,他跟人合伙生意做的不大不小,在c省大小也算是个企业家了。
当然,少不得背靠程四的缘故,有靠山好办事;人家卡也卡不住,在c省这边是完全够用的。
车上。
钟毓秀从后视镜看了一眼站在门口送他们的杨同志,笑了笑,他倒是脑子灵活。
脑子不灵活点,也混不出来。是做小混混,还是做成就非凡的大混混,明白人都知道该怎么走。
这话,钟毓秀颇为赞同,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生存规则;适应的快,自然能做出成就,适应不快,只能落后一步。
就跟国与国之间,落后就得挨打一样。
前面的顾令国一边开车一边问道:严同志,咱们这是去哪儿?
先出城。
好。
开了十来分钟,车辆顺利出城,在严如山指路下,十分钟都没到车辆停在一栋青砖大瓦房外;这栋青砖大瓦房围着高墙,看不清内部风景。
严同志,是这里吗?顾令国打开车窗,伸头往外看。
这位置有点偏,旁边是村子,而房子在村子边儿上;清静是清静,占地也是真占地,就算没丈量过也能大约猜到占地面积,少不得一亩。
一亩地的青砖大瓦房,里面不知有多少住房。
墙体有淡淡的青苔,与村里其他房子比还算新。
严如山推开车门走下去,伸手牵着媳妇下车;两人并肩而立,打量这栋属于他们的房产,房子挺大的。
比不上中关村的,但与大院的房子比,又绰绰有余。
听说以前是地主老财的宅子。
地主老财?那人家不要了?不可能吧,这么大的宅子不管是住还是卖都很好啊!距离省城不远,想来不少人愿意买。钟毓秀摇头,若是她,肯定舍不得丢了。
平反之后,地主老财们的家财没了,房子还是能要回去的。
关键在于,能不能平反。
严如山道:杨同志特意打听过,这家地主原来姓米,家有万亩良田;在省城也有不少产业,打地主的时候,他们家的人基本都搬走了,留下来的人不过是些佣人,还有不受宠的姨娘庶出子女。
那些留下的姨娘带着子女嫁人后,谁也没再关注他们;而原本的米家嫡系不知去向,不过,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偷渡去了国外。那段时间去国外避难的人太多了。
这样啊!那人家要是回来,按着地契房契.......就怕扯皮,贼烦。
严如山轻笑,捏捏媳妇细白脸庞,放心,这里已经收归公家,我们是直接从公家手里买的房产;他们就算回来要也没用,再说了,人家是地主老财,家缠万贯。谁知道他们出国之后是不是发展的更好了呢,要是这样,人家还不稀罕回国,更别说这点产业了。
公家的就好,走,进去看看。
钟毓秀微微一笑,眸光明亮,拿出钥匙打开大院门;入眼便是一片春意盎然,杨同志给宅子里种下的都是易成活的树木花草,生长极好,中间留下了一辆车能过的路,路上铺的是青灰色大理石。
杨同志有心了。不能时常来看看,就给种上这些好养活的花草树木;不用打理,让它们自由生长也是一种野趣。半年带人来清理一回,到他们到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茂盛是茂盛了些,却并不妨碍生活。
严如山同样如此觉得,等回去买点东西谢谢他。
是该这样。两人手牵手走进院子,顾令国和方国忠下车跟了进去。
走过宽敞的小道,几人看到了在门口留了一个停车位;车开进来,应该不是问题。
严同志,钟同志,你们先进去看看院子;我把车开进来放院子里,在外头不安全。
对的,车也是不安全的,一个不小心划伤了,不仅让借车的人心里不快;他们谁又能心里好过,出来游玩不能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这车人家说了是托关系才买的,肯定不好休息,上漆更是麻烦。
第493章 新住户
顾令国开车进院子,顺利将车放进车位,他推开车门下来;去里面院子找严如山等人,走过两进院,在第三进院子也是最后一进才找到他们。
车停好了?
严如山回首见到人,顺口问道。
顾令国点头,是的,严同志,钟同志,屋子还算干净啊!一路走过来,只看见路上有零星的落叶,一二进院子的正厅没什么灰尘。
有人定期打扫。钟毓秀接下话茬。
严如山赞同颔首,杨家有心了,事事想在前面;走吧,分工合作,把屋子打扫干净。
青砖大瓦房,还是修的三进,旁人一看就知道是以前地主老财的房子。
好。顾令国跟方国忠在院子里各处找了找,在一个小院子类似厨房的地方找到一口井;井水干净清透,想来买下房子,修整时一并修整过这口水井。
水井找到,两人把无前屋后,前前后后找遍了都没找到一个水桶。
就很.......
迷!
严同志,钟同志,这边没水桶;我们去村里借,看能不能借来。顾令国无奈找上二人,说明来意。
严如山了然,杨同志再细心,也没细心到什么都准备齐全的地步。
去也好,要是没法借就开车去省城买;这里距离省城不远,一来一回要不了多长时间。
好的,严同志,您和钟同志找个地方先歇会儿。顾令国说完,拉上方国忠快步离开。
两人走出院子,面对对面就是村子的情况下;方国忠问道,咱们去哪儿借?村里人都不认识。
先找就近的人家。
二人一道出门去了进村第一户人家,这家是个石头瓦房,墙体是石头,上面用的瓦片修房子;村里还有好几户这样的,更多的是茅草屋。
这个村子虽然距离省城近,经济发展不强;离得近也只是方便一些,做不到经济改善。
我去敲门。
方国忠走大院门前,抬手敲响了房门,叩叩叩,有人在家?
谁啊?一道粗犷的嗓音传来,一听便知是个男人的声音。
我们是村里新来的人家,遇到了点儿麻烦,想和你家借水桶一用。方国忠如实回答。
不过片刻,里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继而便是吱呀一声开门的声音,一身高七尺,身板子结实的男子站在门口望着他们。
我们村没听说有新来的人,你们是什么人?
顾令国道:同志,你好,我们是刚刚过来的;家里还没打扫好,所以还没去拜访村长。
这样啊!男子打量他们几息,陡然道:你们是后面那户大宅院的买主?
.......是也不是。是在后面大宅院住,但不是买主。
临摹两可的回答,男子并不满意,不过他也没再追问,你们等着,我去给你们拿水桶。
好,谢谢了。顾令国话音刚落,男子转身进了院子,过了一会儿提出来两个水桶,你们先用着,我家只有两个水桶。
非常感谢,家里卫生打扫完就送回来,我姓顾,他姓方;你要是急着用水桶,可以来后面宅院找我们,
男子点点头,目送他们远去,他没再进屋;而是转头往村长中央去,到了村中央的一户同样是石头瓦房的人家敲了敲门,来开门的是个中年胖女人,皮肤黝黑,两眼明亮有神。
林嫂子,村长在家吗?
在的,你进来吧。胖女人让开道,脸上无波无澜。
男子走进院中,这家的男主人也出来了;是个约莫有一八零的汉子,皮肤同样黝黑,五官倒是很端正。
熊二,你怎么过来了?快秋收了,你家老娘好点儿没有?可别耽误了秋收。
我娘好多了,还得谢谢村长借钱给我;不然我娘可就没了,欠您的钱我会尽快还的,今年秋收过后能卖一些粮食,先还给您一部分。熊二笑了。
村长无可无不可,倒是无妨,我家不急着用钱;你先紧着你娘吧,你这会儿过来是有什么事?
村长,刚才有两个生人脸来我家借水桶,听说是新来村里的;我记得咱们村没人搬过来吧?熊二来就是为了这事儿,他们身上穿的还不错,瞧着料子都是八成新的;他们住的地方是我家后面靠山的那处大宅院。
靠山的宅院来人了?
对,他们是这么说的,借了水桶就走了。
村长若有所思,几息后道:你先回去,我去宅院那边瞧瞧;要真是宅院的主人来了,我再召集村里人一起过来,到时候大家还能认认人,咱们村儿不富裕,但是,也不是欺负生人的村子。
他们村包容性强,不会轻易排斥他人;前些年好些人过来插队,他们村子也没亏待人家,人家之后还有人特意回来感谢的。
我和您一起去吧?
也行。村长略思索片刻就应了,现在就走,媳妇,你在家看着点大孙子和小孙子别去河边,等我回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