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26)
李大娘瞧了,笑了笑:说来这腊肉和你们也有些渊源呢,送腊肉的是我一个老姐妹,你们家买了她家房子,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她孙子近日终于谋得了个农机厂的好位置,她也感谢你呢。
柳暄红摆手:这算不了什么,我才要谢谢她老人家把房子卖给我呢。
要的,要的,这找买家哪那么容易
这腊肉,最后还是拎回了小院。
宋小果闻着喷香腊肉欢喜地问:娘,这腊肉今天吃吗?怎么吃?放来蒸饭吗?
小孩昂着脑袋一脸期待,问题一叠叠地,宋致远大掌盖住他的小脑袋,语气冷酷:烦。
宋小果也不伤心,干脆一把抱住哥哥的腰,缠了上去,嘻嘻闹闹地把在李大娘家的事儿说了,重点讲他和二丫的跳绳称霸一街,末尾说了腊肉的缘分。
宋小果说着说着,语调慢了下来,迷惑问:娘,四叔是不是也在农机厂干活儿?
柳暄红瞬间回忆起上回在家门口被宋老四撞了一下,还反被瞪眼的一事儿,她咂咂嘴:不会这么巧吧?
宋致远冷笑,依他四叔的小心眼,八成有可能,这事儿不难,他回头打听一下就知。
柳暄红无语地扯了扯嘴角,也不再想这事儿了,思虑起宋小果的头等大事儿如何料理这条腊肉。
若说腊肉的经典家常做法,非属蒜薹炒腊肉无疑。
她当即去了趟副食店,买了把蒜薹,又看到副食店里新进了些鲫鱼,刚从养殖场里捞出来的,正新鲜,她想着家里也很久没喝鱼汤,又买了一条大鲫鱼,卖鲫鱼的水盆里还摆了一盆毛蛤蜊,吐着水泡泡看着喜人得很,不要票,但没什么人吃,她又买了些毛蛤蜊,再去豆腐摊子隔了几块老豆腐,就踩着自行车出了供销社。
回家的路上经过筒子楼的小巷,卢香梅领着闺女在收拾菜叶子,瞧见柳暄红依旧不顺眼,勒令小云不许和小月儿耍。
柳暄红没在意,大人的事儿影响到小孩子的关系就没意思了,而且小孩子叛逆有想法,玩上头的时候谁管妈妈是不是叮嘱过呢。
她压根不操心俩小姑娘的关系。
果然进了院子,小月儿在和宋小果玩跳绳。
绳子一头绑在院墙突出的砖头,一头绑在椅子上。
俩小孩玩得不尽兴,嘟囔抱怨哥哥们不肯当人柱子陪玩,过会儿他们要喊小云姐和富贵来玩才好。
柳暄红噗嗤一笑,摸着俩小家伙肉呼呼的小脸蛋道:哥哥们不陪你们也不要紧,娘给你们在院子种两颗树,以后小树陪你们玩,咱不稀罕哥哥。
小家伙们眼睛一亮,颇觉这样有趣多了。
宋小果大声嚷嚷:那我要桃子树!
月儿要木瓜树。
柳暄红晓得她是想念在小宋村吃的香香软软的木瓜了,连连应好,转头就和两位哥哥说:听见了吧,展现家庭友爱氛围的时候到了,我就把帮弟弟妹妹们种树的机会交给你们俩了。
宋致远和宋秋一个黑脸,一个无奈。
柳暄红大力拍了拍俩人的肩膀,讪讪道:你们也可以为自己种一棵,想想有棵小树陪自己长大,不挺浪漫的。
宋致远:并不。
然而他的拒绝被宋小果和小月儿热情的出谋策划淹没了。
哥哥们可以种苹果树,我哥哥爱吃苹果。
种葡萄,娘说的葡萄酒可好喝啦。
傻小果,葡萄不是树。
柳暄红好笑地看着兄弟俩被缠住脱不开身,没良心的躲进了厨房。
蒜薹很好打理清洗,洗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就可以了,腊肉也要洗干净,这块腊肉算不得上好,但也能看出是主人家精心腌制后烟熏过的,透着点特殊的烟火味儿。
柳暄红切了一半放蒸柜里蒸上,过一会儿再取出切成细细薄薄的片状,搭上蒜薹在锅里炒。
毛蛤蜊需要盐水泡一泡,吐出泥沙,把豆腐切成小方块,先在锅里下油煎了煎,油滋滋地声响冒着浓郁香气,把老豆腐煎成两面金黄并定了型稳当不易散了,再放火红的毛蛤蜊肉进锅,滋啦一声,大火炒了起来。
宋秋闻着味儿进厨房,看了一眼后,自觉去把鲫鱼杀了去鳞掏内脏,洗净后准备葱花姜片。
鲫鱼是要在锅里煎一会儿加水炖的,柳暄红做完蛤蜊炒豆腐后,把锅洗了接着炖鱼汤。
奶白乳稠的鱼汤慢慢地在锅里熬出了颜色,咕噜噜冒着泡儿,柳暄红特意炖久了点,把鲫鱼的肉都差点炖烂了,撒上葱花端上桌,一屋子孩子看的不撒眼,迫不及待端着小碗排队舀鱼汤。
娘,您炖的好像牛奶啊。
宋小果捧着小碗大喝一口,美滋滋地舔着嘴巴夸赞。
这鱼汤不仅奶白奶白的,好看得紧,喝起来还没有一点腥味,鱼肉松软,鱼骨都熬脱了,鲜美软滑,受得家人一致好评。
而蒜薹炒腊肉也没被放过,四个孩子没吃过这种特殊的腌熏肉,直呼好吃他们也要腌些过年吃。
柳暄红答应了,她不仅有了腌肉熏肉的想法,还琢磨着哪天灌腊肠,美味的腊肠蒸煲仔饭,多好吃啊。
腊肠还容易携带保存,寄给远方的宋渊也不错。
说干就干。
等煮好卤味店一天的卤水后,柳暄红去农贸市场买了十斤猪肉和一些肠衣,花了些功夫灌好,挂廊下风干七八天,在宋小果和小月儿天天与腊肠深情对望后,先切了一根做煲仔饭,在孩子们吃的喷香后,摘了一半下来,连着一封信寄给了宋渊。
柳暄红的信上没写什么,不过是纠结她是租隔壁点心铺子,还是租国营饭店。
因着差不多一年的通信,她在某些事儿上也有了改变,意识到自己有了可商量的人,寄给宋渊的信不再是直接下达通知,而是尝试询问他的看法了。
不过便宜丈夫的回信爽快果断多了,直接寄了一千,让她都租!
柳暄红:
不愧是我的好战友,好伙伴,深得我心。
把宋渊寄回来的一千块放好,她不再犹豫,拿着卤味店盈利的钱,踩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去工商所。
作者有话说:
抱歉,本来该昨晚发表新章的,但是晋江崩了发不出去,干脆放存稿箱设置时间到早上了。
负债三千字
第34章 烤红薯
柳暄红也不是第一次来工商所租铺子了, 工作人员还记得她,热切地招呼, 听闻她要承包国营饭店的门面, 欣喜不已。
柳暄红的卤味店在全县都有名气,他们也常去光顾,还曾幻想过若是柳暄红的铺子和国营饭店对换他们就好了, 现在真的梦想成功。
工作人员笑眯眯:以后咱们也能吃到柳同志做的美食,有口福了。
柳暄红眉眼弯了弯,看来她预料不错,这县政府各部门苦国营饭店的吃食久矣,她对接手国营饭店更有信心了。
一回生,二回熟, 柳暄红是他们的老租客,实力有目共睹, 而且正如李大娘所说的, 国营饭店位置好, 惹不少人心动, 但都处于观望踌躇阶段, 柳暄红雷厉风行,顺利拿到了点心铺子和国营饭店的租赁合同。
白纸黑字定下后, 柳暄红开始琢磨国营饭店和卤味店的事情。
她原本只是打算开个饭馆, 但是现在手里头有三间铺子,需得细细斟酌。
国营饭店位置好, 旁边是县政府, 后面有几家工厂, 客流量大, 她想, 倒是可以开个中式快餐餐厅,为这些职工和干部服务。
快餐在普通人的眼里有方便便宜的特点,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快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首要问题就是餐品生产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要出餐迅速,量多,菜品味道一致,现代快餐品牌有的选择蒸品并用高科技的蒸汽设备实现无厨师的方法解决。
柳暄红看了眼自己手里的存款,把研究电脑程控设备的想法抛出去,寻思着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那她只能尽量往这方面靠拢,找多几个厨师和员工,提前把菜炒好,买套好点的蒸汽设备在底下温热,走便宜实惠路线。
而国营饭店的二楼,则分隔开可以做普通餐厅,装修高档点,现炒现卖,价格比楼下贵,领导们想吃好的贵的就去二楼。
规划好国营饭店的路线后,柳暄红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可行。
一楼的快餐满足平民大众的需求,二楼的餐厅可以让那么爱面子自诩地位高的人显摆花钱。
就是柳暄红说的保温设备不知道有没有,实在不行,她就只能先定做几个架子,底下放热水,用煤炉烧着温热饭菜了。
为了这事儿,柳暄红打算跑几个机械厂看看。
不过没等她和人家厂子预约,第三天去工商所拿铺子钥匙,工作人员满脸歉意地说国营饭店的门面她租暂时租不了了!
负责和柳暄红接触的工作人员姓裴,他是之前期待过柳暄红承包国营饭店的其中一人,实在没想过铁板钉钉的事儿还能出变故!
原来正如柳暄红所猜的,对国营反町虎视眈眈的人不少,然而他们都因各种理由在观望着,退缩着,不过等柳暄红出手租下,有人后悔了。
抢饭店的人就是公社书记的小儿子,不能接老子的班,看不上其他单位的微薄工资,要下海试水。
人家是书记的儿子,直接走上头主任的路子,咱们能有什么办法?老裴叹了口气。
柳暄红没有愤怒,平静接受了。
这世道,走人情有关系的人不少,遇上这样的人,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她没有门路。
若是硬犟下去,人家装傻不认合同,或者在你装修开店后搞破坏,你照样没办法。
小人是防不了的,何况现在人家有权有势,你只能退一步。
柳暄红拿了合同的赔偿金和点心铺子的钥匙走了。
回家后和孩子们说起,四个孩子义愤填膺,柳暄红劝了孩子们几句。
俗话说不争馒头争口气,然而上辈子她经历过类似事情,啥都没有就去挣是挣不过的,馒头有可能会噎死自己。
不开国营饭店也只是回归原来计划,没什么损失的。
柳暄红没那个功夫去气愤和自怨自艾。
对付那些抢你东西的人,或者看你不顺眼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按自己的节奏舒服地活下去。
去享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柳暄红很快为铺子的装修和重新开张忙碌起来。
第一件要紧的事儿就是和杜婶子商量关店的事儿。
杜婶子没咋听明白,她唯一明白的是老板以后不开卤味店,改开饭馆了,生怕自己也跟着卤味店被炒鱿鱼,神色紧张地问:那我以后还能来上工吗?
杜婶子是柳暄红在卤味店新开的时候招的,干活勤勤恳恳,为人谨慎小心,柳暄红挺喜欢她。
握住她粗糙干枯的手掌,柳暄红语气略带安抚:当然,这一个月装修您的工资照发,还得来盯着装修进度,防着人偷奸耍滑。
杜婶子没想到老板这么好,不干活还能发工资,至于盯装修,她在乡下盖自家房子时也干过,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有经验,保准一天待到晚,一刻也错不了。
安排好杜婶子,柳暄红开始在铺子门口挂通告。
于是,松山县的人们发现,那家方开没几天的卤味店,又又又要休息了。
食客们怨念不休,围着铺子摇头叹气,或满脸愤懑。
县里就这口好吃的,老板还常常任性关门,不干人事啊!
而筒子楼的食客们则发挥地址相近的优势,利落地追杀到柳暄红家院门。
看看她这回又要说什么借口!
不过等柳暄红解释她是准备把店铺扩张开小饭馆后,大伙眼睛一亮,纷纷期待了起来。
柳暄红手艺好,在院子做饭常常香飘小巷,住在筒子楼的住户早就嘴馋眼红了,不用柳暄红宣传,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去捧场。
就是这个卤味,还是不能断!
柳记卤味早已是大家餐桌上的一员,这些日子没吃到已经心痒难耐,吃了几天后珍惜着呢,谁还想再乐意回到月前咸菜帮子水煮白菜送馒头的时候。
用妇人们的话,家里小孩吃馒头没个鸡胗鸭胗夹着,都吃不香了。
柳暄红:
宋秋:娘,大家喜欢咱们的卤味是好事,您要是没空的话,我和哥哥们每日去买回食材,洗净放卤水里煮好,再去铺子对面摆个小摊吧。
卤味的做法关键是卤汁,卤汁柳暄红都是精心伺候的,怎么卤和烧火的火候宋秋都学习过,平时也帮忙,没出过错。
柳暄红:会不会太累了?
她这些天忙碌铺子的事儿,没咋关注这些孩子,但是她隐约察觉,四个小孩也常常不见人影,不知在偷偷忙什么事儿。
宋秋:没事,我们大不了少煮一点。
摆摊的事儿就算定下了。
柳暄红本也没打算不再卖卤味,她其实是想把俩铺子打通后,在西门开一个窗口,打个货柜专卖卤味,行人在路边买,方便又不占空间。
现在几个小的打算去摆摊,她干脆去了趟家具厂,要求他们先把卤菜小货柜先打了。
接着,她又回小宋村请工人买材料装修。
路过公社时,她看到了大热天站在公社边摆摊的宋暖英。
小姑娘旁边也还有俩摊子,柳暄红闻着,一家像是卖豆腐的,一家是卖肉馍,三个摊子占据着好位置,另外俩家生意都挺好,唯有宋暖英的小摊,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光顾。
柳暄红观察了一会儿,没多久,就被小姑娘发现了,也不管摊子了,热情地奔向她,凑近时,柳暄红注意到她干裂翘皮的嘴唇和晒得通红的脸蛋,垂下眼,掏出她揣包里的一瓶水递给她。
婶,我不渴。
宋暖英其实蛮渴的,但是她瞥见水瓶子装的不是白开水,而是橙色的,顿时明白这是所谓的饮料,不太舍得喝。
柳暄红直接把桔子汽水贴她脸上,微凉的瓶身带给宋暖英一丝凉爽,没等她开口,柳暄红已经放手了,她慌忙接住,听到三婶问:喝,干活也不能把自己身体耽误了,小心中暑,对了,你卖的是什么?烤红薯?
宋暖英心下稍暖,也不矫情了,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一边舔着嘴巴边沿的酸甜味儿,一边点头。
小摊上的红薯烤的皮焦里嫩,泛着香气,宋暖英剥了个请她吃,红瓤的地瓜甜滋滋,软糯糯,很香很好吃。
但是,大夏天的卖烤红薯,有点过于热乎,难怪生意不太好。
柳暄红没说什么,只称赞红薯烤的不错,小姑娘高兴地眯起眼睛。
三婶婶,您是要回家吧,我和你一起。
这生意?
嗐,反正也没啥人过来,我早点回家吃饭。宋暖英愁了愁,又恢复笑脸。
俩人走在田边小道时,又撞见宋万水,一阵招呼后,干脆一块回了。
宋万水还是每天下地,不忙时会去公社看摊子。
卖烤红薯是兄妹俩自己琢磨的,原因是俩人头一次去县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乡下里不值钱的烤红薯,在城里竟然有人抢着要。
兄妹俩当即决定在公社试试卖。
反正红薯都是自家地里的,不费什么钱,失败了,顶多浪费几日柴火,宋万水再跑一趟山里就砍回来了。
不过兄妹俩没想到,当时她们去县里的时节是冬日,而现在是夏天,自然卖不出去。
看着柳暄红沉静的脸,宋万水犹豫了几下,到底没开口讨教,转而询问她回来是有什么事儿。
柳暄红便说自己打算请人去县里装修铺子。
恋耽美
柳暄红摆手:这算不了什么,我才要谢谢她老人家把房子卖给我呢。
要的,要的,这找买家哪那么容易
这腊肉,最后还是拎回了小院。
宋小果闻着喷香腊肉欢喜地问:娘,这腊肉今天吃吗?怎么吃?放来蒸饭吗?
小孩昂着脑袋一脸期待,问题一叠叠地,宋致远大掌盖住他的小脑袋,语气冷酷:烦。
宋小果也不伤心,干脆一把抱住哥哥的腰,缠了上去,嘻嘻闹闹地把在李大娘家的事儿说了,重点讲他和二丫的跳绳称霸一街,末尾说了腊肉的缘分。
宋小果说着说着,语调慢了下来,迷惑问:娘,四叔是不是也在农机厂干活儿?
柳暄红瞬间回忆起上回在家门口被宋老四撞了一下,还反被瞪眼的一事儿,她咂咂嘴:不会这么巧吧?
宋致远冷笑,依他四叔的小心眼,八成有可能,这事儿不难,他回头打听一下就知。
柳暄红无语地扯了扯嘴角,也不再想这事儿了,思虑起宋小果的头等大事儿如何料理这条腊肉。
若说腊肉的经典家常做法,非属蒜薹炒腊肉无疑。
她当即去了趟副食店,买了把蒜薹,又看到副食店里新进了些鲫鱼,刚从养殖场里捞出来的,正新鲜,她想着家里也很久没喝鱼汤,又买了一条大鲫鱼,卖鲫鱼的水盆里还摆了一盆毛蛤蜊,吐着水泡泡看着喜人得很,不要票,但没什么人吃,她又买了些毛蛤蜊,再去豆腐摊子隔了几块老豆腐,就踩着自行车出了供销社。
回家的路上经过筒子楼的小巷,卢香梅领着闺女在收拾菜叶子,瞧见柳暄红依旧不顺眼,勒令小云不许和小月儿耍。
柳暄红没在意,大人的事儿影响到小孩子的关系就没意思了,而且小孩子叛逆有想法,玩上头的时候谁管妈妈是不是叮嘱过呢。
她压根不操心俩小姑娘的关系。
果然进了院子,小月儿在和宋小果玩跳绳。
绳子一头绑在院墙突出的砖头,一头绑在椅子上。
俩小孩玩得不尽兴,嘟囔抱怨哥哥们不肯当人柱子陪玩,过会儿他们要喊小云姐和富贵来玩才好。
柳暄红噗嗤一笑,摸着俩小家伙肉呼呼的小脸蛋道:哥哥们不陪你们也不要紧,娘给你们在院子种两颗树,以后小树陪你们玩,咱不稀罕哥哥。
小家伙们眼睛一亮,颇觉这样有趣多了。
宋小果大声嚷嚷:那我要桃子树!
月儿要木瓜树。
柳暄红晓得她是想念在小宋村吃的香香软软的木瓜了,连连应好,转头就和两位哥哥说:听见了吧,展现家庭友爱氛围的时候到了,我就把帮弟弟妹妹们种树的机会交给你们俩了。
宋致远和宋秋一个黑脸,一个无奈。
柳暄红大力拍了拍俩人的肩膀,讪讪道:你们也可以为自己种一棵,想想有棵小树陪自己长大,不挺浪漫的。
宋致远:并不。
然而他的拒绝被宋小果和小月儿热情的出谋策划淹没了。
哥哥们可以种苹果树,我哥哥爱吃苹果。
种葡萄,娘说的葡萄酒可好喝啦。
傻小果,葡萄不是树。
柳暄红好笑地看着兄弟俩被缠住脱不开身,没良心的躲进了厨房。
蒜薹很好打理清洗,洗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就可以了,腊肉也要洗干净,这块腊肉算不得上好,但也能看出是主人家精心腌制后烟熏过的,透着点特殊的烟火味儿。
柳暄红切了一半放蒸柜里蒸上,过一会儿再取出切成细细薄薄的片状,搭上蒜薹在锅里炒。
毛蛤蜊需要盐水泡一泡,吐出泥沙,把豆腐切成小方块,先在锅里下油煎了煎,油滋滋地声响冒着浓郁香气,把老豆腐煎成两面金黄并定了型稳当不易散了,再放火红的毛蛤蜊肉进锅,滋啦一声,大火炒了起来。
宋秋闻着味儿进厨房,看了一眼后,自觉去把鲫鱼杀了去鳞掏内脏,洗净后准备葱花姜片。
鲫鱼是要在锅里煎一会儿加水炖的,柳暄红做完蛤蜊炒豆腐后,把锅洗了接着炖鱼汤。
奶白乳稠的鱼汤慢慢地在锅里熬出了颜色,咕噜噜冒着泡儿,柳暄红特意炖久了点,把鲫鱼的肉都差点炖烂了,撒上葱花端上桌,一屋子孩子看的不撒眼,迫不及待端着小碗排队舀鱼汤。
娘,您炖的好像牛奶啊。
宋小果捧着小碗大喝一口,美滋滋地舔着嘴巴夸赞。
这鱼汤不仅奶白奶白的,好看得紧,喝起来还没有一点腥味,鱼肉松软,鱼骨都熬脱了,鲜美软滑,受得家人一致好评。
而蒜薹炒腊肉也没被放过,四个孩子没吃过这种特殊的腌熏肉,直呼好吃他们也要腌些过年吃。
柳暄红答应了,她不仅有了腌肉熏肉的想法,还琢磨着哪天灌腊肠,美味的腊肠蒸煲仔饭,多好吃啊。
腊肠还容易携带保存,寄给远方的宋渊也不错。
说干就干。
等煮好卤味店一天的卤水后,柳暄红去农贸市场买了十斤猪肉和一些肠衣,花了些功夫灌好,挂廊下风干七八天,在宋小果和小月儿天天与腊肠深情对望后,先切了一根做煲仔饭,在孩子们吃的喷香后,摘了一半下来,连着一封信寄给了宋渊。
柳暄红的信上没写什么,不过是纠结她是租隔壁点心铺子,还是租国营饭店。
因着差不多一年的通信,她在某些事儿上也有了改变,意识到自己有了可商量的人,寄给宋渊的信不再是直接下达通知,而是尝试询问他的看法了。
不过便宜丈夫的回信爽快果断多了,直接寄了一千,让她都租!
柳暄红:
不愧是我的好战友,好伙伴,深得我心。
把宋渊寄回来的一千块放好,她不再犹豫,拿着卤味店盈利的钱,踩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去工商所。
作者有话说:
抱歉,本来该昨晚发表新章的,但是晋江崩了发不出去,干脆放存稿箱设置时间到早上了。
负债三千字
第34章 烤红薯
柳暄红也不是第一次来工商所租铺子了, 工作人员还记得她,热切地招呼, 听闻她要承包国营饭店的门面, 欣喜不已。
柳暄红的卤味店在全县都有名气,他们也常去光顾,还曾幻想过若是柳暄红的铺子和国营饭店对换他们就好了, 现在真的梦想成功。
工作人员笑眯眯:以后咱们也能吃到柳同志做的美食,有口福了。
柳暄红眉眼弯了弯,看来她预料不错,这县政府各部门苦国营饭店的吃食久矣,她对接手国营饭店更有信心了。
一回生,二回熟, 柳暄红是他们的老租客,实力有目共睹, 而且正如李大娘所说的, 国营饭店位置好, 惹不少人心动, 但都处于观望踌躇阶段, 柳暄红雷厉风行,顺利拿到了点心铺子和国营饭店的租赁合同。
白纸黑字定下后, 柳暄红开始琢磨国营饭店和卤味店的事情。
她原本只是打算开个饭馆, 但是现在手里头有三间铺子,需得细细斟酌。
国营饭店位置好, 旁边是县政府, 后面有几家工厂, 客流量大, 她想, 倒是可以开个中式快餐餐厅,为这些职工和干部服务。
快餐在普通人的眼里有方便便宜的特点,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快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首要问题就是餐品生产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要出餐迅速,量多,菜品味道一致,现代快餐品牌有的选择蒸品并用高科技的蒸汽设备实现无厨师的方法解决。
柳暄红看了眼自己手里的存款,把研究电脑程控设备的想法抛出去,寻思着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那她只能尽量往这方面靠拢,找多几个厨师和员工,提前把菜炒好,买套好点的蒸汽设备在底下温热,走便宜实惠路线。
而国营饭店的二楼,则分隔开可以做普通餐厅,装修高档点,现炒现卖,价格比楼下贵,领导们想吃好的贵的就去二楼。
规划好国营饭店的路线后,柳暄红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可行。
一楼的快餐满足平民大众的需求,二楼的餐厅可以让那么爱面子自诩地位高的人显摆花钱。
就是柳暄红说的保温设备不知道有没有,实在不行,她就只能先定做几个架子,底下放热水,用煤炉烧着温热饭菜了。
为了这事儿,柳暄红打算跑几个机械厂看看。
不过没等她和人家厂子预约,第三天去工商所拿铺子钥匙,工作人员满脸歉意地说国营饭店的门面她租暂时租不了了!
负责和柳暄红接触的工作人员姓裴,他是之前期待过柳暄红承包国营饭店的其中一人,实在没想过铁板钉钉的事儿还能出变故!
原来正如柳暄红所猜的,对国营反町虎视眈眈的人不少,然而他们都因各种理由在观望着,退缩着,不过等柳暄红出手租下,有人后悔了。
抢饭店的人就是公社书记的小儿子,不能接老子的班,看不上其他单位的微薄工资,要下海试水。
人家是书记的儿子,直接走上头主任的路子,咱们能有什么办法?老裴叹了口气。
柳暄红没有愤怒,平静接受了。
这世道,走人情有关系的人不少,遇上这样的人,只能自认倒霉,毕竟她没有门路。
若是硬犟下去,人家装傻不认合同,或者在你装修开店后搞破坏,你照样没办法。
小人是防不了的,何况现在人家有权有势,你只能退一步。
柳暄红拿了合同的赔偿金和点心铺子的钥匙走了。
回家后和孩子们说起,四个孩子义愤填膺,柳暄红劝了孩子们几句。
俗话说不争馒头争口气,然而上辈子她经历过类似事情,啥都没有就去挣是挣不过的,馒头有可能会噎死自己。
不开国营饭店也只是回归原来计划,没什么损失的。
柳暄红没那个功夫去气愤和自怨自艾。
对付那些抢你东西的人,或者看你不顺眼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按自己的节奏舒服地活下去。
去享受生活,去热爱生活。
柳暄红很快为铺子的装修和重新开张忙碌起来。
第一件要紧的事儿就是和杜婶子商量关店的事儿。
杜婶子没咋听明白,她唯一明白的是老板以后不开卤味店,改开饭馆了,生怕自己也跟着卤味店被炒鱿鱼,神色紧张地问:那我以后还能来上工吗?
杜婶子是柳暄红在卤味店新开的时候招的,干活勤勤恳恳,为人谨慎小心,柳暄红挺喜欢她。
握住她粗糙干枯的手掌,柳暄红语气略带安抚:当然,这一个月装修您的工资照发,还得来盯着装修进度,防着人偷奸耍滑。
杜婶子没想到老板这么好,不干活还能发工资,至于盯装修,她在乡下盖自家房子时也干过,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我有经验,保准一天待到晚,一刻也错不了。
安排好杜婶子,柳暄红开始在铺子门口挂通告。
于是,松山县的人们发现,那家方开没几天的卤味店,又又又要休息了。
食客们怨念不休,围着铺子摇头叹气,或满脸愤懑。
县里就这口好吃的,老板还常常任性关门,不干人事啊!
而筒子楼的食客们则发挥地址相近的优势,利落地追杀到柳暄红家院门。
看看她这回又要说什么借口!
不过等柳暄红解释她是准备把店铺扩张开小饭馆后,大伙眼睛一亮,纷纷期待了起来。
柳暄红手艺好,在院子做饭常常香飘小巷,住在筒子楼的住户早就嘴馋眼红了,不用柳暄红宣传,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去捧场。
就是这个卤味,还是不能断!
柳记卤味早已是大家餐桌上的一员,这些日子没吃到已经心痒难耐,吃了几天后珍惜着呢,谁还想再乐意回到月前咸菜帮子水煮白菜送馒头的时候。
用妇人们的话,家里小孩吃馒头没个鸡胗鸭胗夹着,都吃不香了。
柳暄红:
宋秋:娘,大家喜欢咱们的卤味是好事,您要是没空的话,我和哥哥们每日去买回食材,洗净放卤水里煮好,再去铺子对面摆个小摊吧。
卤味的做法关键是卤汁,卤汁柳暄红都是精心伺候的,怎么卤和烧火的火候宋秋都学习过,平时也帮忙,没出过错。
柳暄红:会不会太累了?
她这些天忙碌铺子的事儿,没咋关注这些孩子,但是她隐约察觉,四个小孩也常常不见人影,不知在偷偷忙什么事儿。
宋秋:没事,我们大不了少煮一点。
摆摊的事儿就算定下了。
柳暄红本也没打算不再卖卤味,她其实是想把俩铺子打通后,在西门开一个窗口,打个货柜专卖卤味,行人在路边买,方便又不占空间。
现在几个小的打算去摆摊,她干脆去了趟家具厂,要求他们先把卤菜小货柜先打了。
接着,她又回小宋村请工人买材料装修。
路过公社时,她看到了大热天站在公社边摆摊的宋暖英。
小姑娘旁边也还有俩摊子,柳暄红闻着,一家像是卖豆腐的,一家是卖肉馍,三个摊子占据着好位置,另外俩家生意都挺好,唯有宋暖英的小摊,冷冷清清,没几个人光顾。
柳暄红观察了一会儿,没多久,就被小姑娘发现了,也不管摊子了,热情地奔向她,凑近时,柳暄红注意到她干裂翘皮的嘴唇和晒得通红的脸蛋,垂下眼,掏出她揣包里的一瓶水递给她。
婶,我不渴。
宋暖英其实蛮渴的,但是她瞥见水瓶子装的不是白开水,而是橙色的,顿时明白这是所谓的饮料,不太舍得喝。
柳暄红直接把桔子汽水贴她脸上,微凉的瓶身带给宋暖英一丝凉爽,没等她开口,柳暄红已经放手了,她慌忙接住,听到三婶问:喝,干活也不能把自己身体耽误了,小心中暑,对了,你卖的是什么?烤红薯?
宋暖英心下稍暖,也不矫情了,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一边舔着嘴巴边沿的酸甜味儿,一边点头。
小摊上的红薯烤的皮焦里嫩,泛着香气,宋暖英剥了个请她吃,红瓤的地瓜甜滋滋,软糯糯,很香很好吃。
但是,大夏天的卖烤红薯,有点过于热乎,难怪生意不太好。
柳暄红没说什么,只称赞红薯烤的不错,小姑娘高兴地眯起眼睛。
三婶婶,您是要回家吧,我和你一起。
这生意?
嗐,反正也没啥人过来,我早点回家吃饭。宋暖英愁了愁,又恢复笑脸。
俩人走在田边小道时,又撞见宋万水,一阵招呼后,干脆一块回了。
宋万水还是每天下地,不忙时会去公社看摊子。
卖烤红薯是兄妹俩自己琢磨的,原因是俩人头一次去县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乡下里不值钱的烤红薯,在城里竟然有人抢着要。
兄妹俩当即决定在公社试试卖。
反正红薯都是自家地里的,不费什么钱,失败了,顶多浪费几日柴火,宋万水再跑一趟山里就砍回来了。
不过兄妹俩没想到,当时她们去县里的时节是冬日,而现在是夏天,自然卖不出去。
看着柳暄红沉静的脸,宋万水犹豫了几下,到底没开口讨教,转而询问她回来是有什么事儿。
柳暄红便说自己打算请人去县里装修铺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