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28)
没事,不能热坏了我娘,哥!你力气大,你快来。
柳暄红啧啧两声,狠狠揉搓了一把小屁孩的头发,软乎乎的,手感贼好。
宋致远瞪他,让宋秋不要给他西瓜。
既然是自己卖瓜,家里就不能没西瓜吃。宋致远特意留了五个瓜没卖,全带回了家,饭后就劈了一个,纳凉吃正好。
柳暄红觉着吃了一个,也还有四个,便道:剩下的几个,一个送二丫家,一个放店里和杜婶子一块吃。留下的俩都放井底吊着。
没冰箱的时代,大多数吃食需要冰镇的,都是搁水井或地窖保存。
冰箱呀。
柳暄红喃喃自语。
她真的很想要。
不过这玩意儿,太难买了。
柳暄红估摸着一个冰箱至少需要一千块,还需要稀罕的票!
但于她来说,钱不是问题,票的话,托人问问花些时间也能买。
最大的困难是,松山县压根就没有冰箱。
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听她问询,都用讶异的眼光看着她。
不明白这位普通老百姓,从哪儿知道这种稀罕物。
不过即便她有这种需求,百货大楼也不能满足。
这玩意儿,有权有钱的都不一定能买到的。
上辈子她耳熟能详的冰箱牌子,不提海尔和格力,就是辉煌于八十年代的美菱和双鹿,这时候连厂子都没呢。
柳暄红就死心了。
要给二丫家送瓜。
作为二丫的小伙伴宋小果蠢蠢欲动,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转,一看就想主动请缨去二丫家。
不过小孩一边想去,一边又顾念着明儿的果树。
期期艾艾地偷瞧柳暄红。
柳暄红没理他,给小月儿穿上一件薄衫,让宋秋领着去,告诉她要是和二丫玩的晚了,也不用急着回,在二丫家睡一觉就成。
小月儿哼着小曲儿,高高兴兴地走了。
宋小果重重地叹了口气,拿眼幽怨地瞅着他娘。
柳暄红一巴掌呼向他的小脑袋:吃了瓜就洗漱去。
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问一声也不敢,只等着她发话。
嘿,就他机灵能耐了,没得惯他的臭毛病。
小孩已经习惯自家亲人不吃他这套了,低头吃瓜,不一会儿就眉开眼笑了。
宋致远从屋内端出一罐糖水,宋家兄妹带来的番薯削了俩个,放了些薏米,绿豆,并一半木瓜,搁锅里煮的,当夏天夜宵吃。
柳暄红也不知道宋秋竟然还煮了糖水,不过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她家老大老二本身处于少年发育期,宋万水和宋暖英也是快二十岁的小年青,都是吃粮食厉害的年纪,一天三顿饭自然是满足不了自身能量需求的,吃完不一会儿就要饿了。
给老二和老四留了吗?
不耐烦喊名字的时候,柳暄红就按年纪喊。
小月儿最小,就成了她嘴里的老四。
她方才好像没瞧见宋秋或小月儿抱搪瓷杯,估摸着是要回来吃糖水的。
宋致远:没。
他是按宋秋的嘱咐,看火苗熄了后直接端出来的。
一家人不禁放缓了速度,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
果然,不一会儿,屋外响起宋秋温醇的嗓音和小月儿的叽叽喳喳。
兄妹俩送瓜回来了,小月儿怀里还抱着一个搪瓷缸子。
小腿走的稳稳当当。
柳暄红忙接过,奖励似的地摸摸她的小脸,夸她:我家月儿真能干!
月儿小脸红扑扑。
宋小果迫不及待地打开:娘,二丫家今晚也吃糖水。
不过是最寻常的绿豆海带汤。
夏日消暑解渴必备良品。
柳暄红便把它和宋秋煮的木瓜番薯薏米糖水一块搁桌子上放着,大家想吃哪个就舀哪个。
夏天了,宋秋和李大娘都煮了消暑糖水,提醒了柳暄红,她也该煮一份了。
不过要煮什么,她没想好。
翌日,柳暄红早早起床,宋致远也没出去,他卖完了西瓜,暂时不用早出晚归。
宋秋煮了清粥,炒了两道小菜,等小果和小月儿睡眼惺忪吃过早饭,一家人难得整整齐齐地出门,出发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里吵闹喧杂,有卖瓜条干果的,卖鱼汤骨头汤的,也有卖鸡鸭鱼蔬菜等农副产品的。
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挤的水泄不通。
柳暄红一边拽住了小月儿和小果的小手,严肃道:不准松开娘的手知道不?
俩小孩眉眼灵活,眼睛滴溜溜地落在琳琅满目的小摊上,漫不经心地点头,心思早就飞了。
柳暄红无奈地攥紧了他们。
好在她家老大老二懂事靠谱,一人呼了一巴掌屁股,俩小孩老实了。
就是禁不住小眼乱瞟。
柳暄红也不知农贸市场有没有卖果树的,但农贸市场是松山县最大的交易市场了,鱼龙混杂,什么都有,若是这儿找不到,唯有回公社的大集上寻摸。
好在她们运气不错,在一处小疙瘩边角看到有人卖花,旁边就是卖苹果树的,柳暄红上去攀谈。
卖苹果树的小贩家里有葡萄藤,也有木瓜树,可没有宋小果想要的桃子树,小孩垮下脸,垂头丧气。
小贩露出憨厚笑脸:不过俺们隔壁村有人种,您想要,我替您问问。
柳暄红:麻烦您了。
这年头买卖就这样,物资匮乏,谁家种了稀罕物,就去谁家问,问到了种子自家就种。
反过来,买家买东西也差不多是这样。
比如宋致远卖西瓜,就是一路问过去收到瓜的。
这卖果树的也差不多,他家没有,兴许认识的别家有。
柳暄红也不怕他们骗人,留下地址,等他们带了果苗再给钱。
没有货,一分钱也挣不了。
什么定金啊辛苦费啊合同什么的,这年头还不太普及。
虽是办完了事儿,但是果苗没在手里,小孩们兴致不高,柳暄红摸摸下巴,瞧见有卖冰棍汽水的,让小孩们去买冰棍吃。
冰棍,夏天小孩最喜欢的吃食。
没有之一。
宋小果和小月儿又欢呼雀跃起来。
就连宋致远和宋秋的眉目也松散了些。
娘,您在这歇歇,我去。
宋致远迈着大长腿,一眨眼就消失在人海里。
柳暄红微愣。
少顷,少年抓着五根冰棍回来了。
裹着白色塑料包装的冰棍滴着水,冒着寒气,染湿了宋致远的一抹衣角。
有盐水的,酒甜和绿豆味的。
宋致远先让柳暄红挑。
柳暄红没吃过,绿豆味的冰棒她熟悉,但是盐水和酒甜的她就没吃过了。
她饶有兴致地选了个盐水的,别看名字齁咸,但是吃起来也是甜丝丝的,她听着宋小果和小月儿嘀咕,他们把盐水老冰棍喊作盐糖冰棒。
一路举着吃,不费事,路过斜挎着冰棒箱卖力吆喝的小年轻,宋致远忽然问:娘,您会做冰棒吗?
柳暄红扭头:会。
宋致远得了她的回答,就不吭声了。
柳暄红正想着他要问怎么做呢。
没忍住,瞅了他好几眼,然而少年老神在在,时不时拉下乱跑的小孩。
她叹了口气。
其实不用问,她也知道,宋致远是瞧见别人卖冰棍,自己也起了同样的心思。
虽然她们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是宋致远和几个孩子,依旧没忘记他们活在老家的日子。
宋致远满脑子依然是干活挣钱养家。
不过,挣钱总好过去瞎混,柳暄红等着他问自己冰棍的做法。
夏日里卖冰棒最挣钱,县里的小年轻爱利用暑假,去批发冰棒,挎着冰棒箱在大街小巷和乡里村落叫卖。
批发的冰棒一个五分,在县里能卖上一角钱。
宋致远这是不打算让供销社挣那五分钱,打算自产自销了?
没几天,宋致远又问了柳暄红冰棒需要冰块吗?
她能不能做冰块。
柳暄红说不能。
她看过小说,硝石制冰,但是她不会。
柳暄红没看出他失望,少年面无表情出去了。
柳暄红以为他放弃了。
但瞧他依旧早出晚归。
问起宋秋。
我哥说要买冰箱。
柳暄红瞪大眼睛。
她是不信,冰箱多难得,宋致远能行?
但她心里隐隐有股期待。
然而就这么过了七月份,时间来到了八月中,她的饭馆都快装修好了,夏天都快完了,宋致远也没倒腾出冰箱来,柳暄红也没功夫询问他。
饭馆的装修快成了,柳暄红看好了日子,等摆上家具,散散味儿,就能开店,没成想家具厂放了她的鸽子。
第37章 韭菜篓子
平南家具厂在松山县众多厂子里平平无奇。
它规模不大不小, 前身是一个木头厂,后来被石楠公社和八久公社整合成社办工厂, 在松山县农业社办的春风木工厂和其他公社办的家具厂里夹缝生存。
柳暄红之所以选中它, 就是因为它规模小,厂子收益低迷,但活儿干的不错。
私人定制的家具, 大木头厂看不上这点利润,安排了订单,工期也压在那些大订单上,遥遥无期。
平南家具厂则不同,大厂子吞并市场,私人小作坊又如雨后春笋, 平南家具厂的日子不好过,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小厂子吃不了大鱼, 平日就靠这些散户订单撑着, 柳暄红装修卤味店时就找的平南家具厂, 厂子主任亲自接待, 对柳暄红的繁琐要求没有半点不快, 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家具制造。
甚至还贴心地送了她卤味店的招牌,柳记二字邀请一位老书法家亲自书写, 足以看出他们的重视。
柳暄红和他们合作愉快, 这次饭馆装修,照旧找他们定制桌椅板凳和柜子。
不过没想到, 约好这几天组装完毕的家具, 竟然还没做好!
柳暄红拧眉, 当即让宋暖英看饭馆, 她领着宋万水去平南家具厂。
婶,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宋万水百思不得其解。
柳暄红把装修的事儿交付予他,桌椅的事儿他也去平南那边跑过几趟,厂子人员待他极好,积极地领他去看家具制造,估摸了工期。
按宋万水上回的巡视来看,饭馆的柜子桌凳理应快做好了,耽误不了开店的日子。
柳暄红:去去就知道了。
宋万水感受到她平静的气息,内心也逐渐安稳下来。
他想,他三婶这么沉稳,应该有法子。
平南家具厂,厂子刘主任涨红了脸,脸颊肌肉紧紧拉着眉毛皱缩,呼吸急促,瞪着铜铃大眼,早年干木匠活练就的大蒲手一巴掌拍向张厂长的实木红桌,桌子被拍的震天响。
老张!柳记的订单咱们明明快完成了,为什么要搁置掉?
张厂长端着白底绿纹的搪瓷缸子,慢悠悠地揭开盖子,喝了一口水,对他的怒火不为所动。
老张!
刘主任不满地怒吼。
办公室外,张厂长的二儿子张春晖笑眯眯地走进来,用那种尊敬老主任的语气解释:刘主任,您歇歇气,我爸不是说过嘛,咱们厂子接了好几家的家具单子,这不是挪不开人手嘛。
挪不开人手和柳记有个屁关系!刘主任语气不屑,他是厂子的老人了,从小木匠到现在的主任位置,哪会不晓得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看也不看张春晖,只猛拍老厂长的桌子,要他给个准话。
咱们一向是一个单子一个单子来的,你们中途插队,还不止插一个,插三四个,这不是活生生耽误人家柳记的单子,柳老板说过,她这几日就来拉货,我们交不出货怎么办?
大不了赔钱呗。
张春晖浑不在意。
他攀上了书记的小儿子,书记小儿子介绍了六笔订单,代价不过是把柳记的单子压一压,和书记家的人情相比,这点小钱算什么。
他随便在书记儿子手指缝里捡几笔单子,就能让他成为家具厂里最辉煌的销售员,往后厂子就靠他吃饭,风风光光地接自己老子的班。
商人最重信誉,刘主任被他这副散漫态度气倒,指着他手指颤抖。
老厂长怕老主任真被自家儿子气出个好歹,放下搪瓷缸子,拉着刘主任的手硬要他坐下,语重心长:老刘啊,你这可就冤枉我了。厂子接了好几个订单,要的急,咱们人手少,没办法,只能抽些人嘛。柳记的货快做好了,可不紧着那面抽人,何况我也没停了,这不是留了俩小年轻在嘛。
留俩生瓜蛋子顶屁用!
诶,可不能那么说,小王和小林都是好同志,辛苦你多带带。
刘主任习惯性要发脾气拍桌,可是抬头一看,老厂长和儿子一副随他撒野的笑眯眯模样,摆明了任他把这张桌子拍碎了也不会改,他心里顿时像塞了一把火,烧得他心头发慌,张嘴就要破口大骂。
这时,小王跑了进来,大喊:主任,柳记的人来了。
刘主任硬生生憋了回去。
老刘啊,你看客户来了,好好招待去吧,和人谈谈咱们的难处,争取原谅。
老厂长慢悠悠地,一边赶人,一边不忘往他胸口插刀。
刘主任脸色难看。
张春晖强硬地送走刘主任,远远瞥见厂子大院里的柳暄红和宋万水,摇头嗤笑。
说来平南家具厂这次能起死回生,还要多亏柳记呢。
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得罪书记小儿子的。
张春晖漫不经心地收回视线。
柳记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厂子的头等大事,是干好书记小儿子的那几笔订单。
柳暄红被平南家具厂的人接引,看到了一向负责接待她的刘主任。
老主任满脸涨红,羞愧难安,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无论如何,都会尽快赶工完成订单。
柳暄红瞧出他是真心的,顿时明白事儿没出在他身上,没为难他。
一行人又看了遍生产线,部分家具已经打磨好,剩下两张桌子板凳还处于精加工状态,看样子,停滞有好几天了,刘主任原先没撒谎,如果按原来的工期,今天大概能组装好。
然而现在就差几步工序却停工了,这不故意吊着人嘛。
柳暄红神色淡淡:刘主任,希望你不会辜负我的一番信任。
老主任老脸一红。
他们和柳记合作两次了,结果在快完工的时候闹出这种事儿,他实在没脸。
只能拍着胸脯一遍遍承诺,心里琢磨着要是厂子再推脱,他就趁夜里领着徒弟干!
出了厂子,宋万水犹不解。
我信刘主任,可是咱们的货又是咋回事?
柳暄红想着一路路过的生产线和工位,往日冷清清的厂子,机器轰隆隆作响,应该是有大订单。
她琢磨着可能事儿就这身上。
你打听打听,平南家具厂近日接了什么单?
宋万水点头。
从家具厂出来,已是黄昏,柳暄红没去饭馆,直接回家。
院子里,宋暖英和俩小家伙在挑水,小孩子咯咯笑着,大老远儿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那股子开怀劲。
宋秋踩着自行车飞过巷子,篮子上挎着蔬菜,瞧见柳暄红,少年麦色的脸庞露出一抹憨厚之色,下车让她上去。
就这几步路,她骑自行车还嫌折腾呢,柳暄红摆摆手,沿着小巷慢慢踱步。
不一会儿,小果和小月儿蹬蹬蹬飞奔出来,笑嘻嘻地闹着,缠着她说自己今天有多乖,干了多少活儿,英姐姐方还夸奖他们哩。
柳暄红每人各摸了摸小脑袋,软乎乎毛茸茸的触感,驱散了一天的低愁,柳暄红也有力气做晚饭了。
忙碌的日子都是凑合着吃,难得早早回来,她决定亲手做俩菜。
一盘是质嫩色艳,鲜香味醇的东坡豆腐。
恋耽美
柳暄红啧啧两声,狠狠揉搓了一把小屁孩的头发,软乎乎的,手感贼好。
宋致远瞪他,让宋秋不要给他西瓜。
既然是自己卖瓜,家里就不能没西瓜吃。宋致远特意留了五个瓜没卖,全带回了家,饭后就劈了一个,纳凉吃正好。
柳暄红觉着吃了一个,也还有四个,便道:剩下的几个,一个送二丫家,一个放店里和杜婶子一块吃。留下的俩都放井底吊着。
没冰箱的时代,大多数吃食需要冰镇的,都是搁水井或地窖保存。
冰箱呀。
柳暄红喃喃自语。
她真的很想要。
不过这玩意儿,太难买了。
柳暄红估摸着一个冰箱至少需要一千块,还需要稀罕的票!
但于她来说,钱不是问题,票的话,托人问问花些时间也能买。
最大的困难是,松山县压根就没有冰箱。
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听她问询,都用讶异的眼光看着她。
不明白这位普通老百姓,从哪儿知道这种稀罕物。
不过即便她有这种需求,百货大楼也不能满足。
这玩意儿,有权有钱的都不一定能买到的。
上辈子她耳熟能详的冰箱牌子,不提海尔和格力,就是辉煌于八十年代的美菱和双鹿,这时候连厂子都没呢。
柳暄红就死心了。
要给二丫家送瓜。
作为二丫的小伙伴宋小果蠢蠢欲动,乌黑的大眼睛滴溜溜转,一看就想主动请缨去二丫家。
不过小孩一边想去,一边又顾念着明儿的果树。
期期艾艾地偷瞧柳暄红。
柳暄红没理他,给小月儿穿上一件薄衫,让宋秋领着去,告诉她要是和二丫玩的晚了,也不用急着回,在二丫家睡一觉就成。
小月儿哼着小曲儿,高高兴兴地走了。
宋小果重重地叹了口气,拿眼幽怨地瞅着他娘。
柳暄红一巴掌呼向他的小脑袋:吃了瓜就洗漱去。
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问一声也不敢,只等着她发话。
嘿,就他机灵能耐了,没得惯他的臭毛病。
小孩已经习惯自家亲人不吃他这套了,低头吃瓜,不一会儿就眉开眼笑了。
宋致远从屋内端出一罐糖水,宋家兄妹带来的番薯削了俩个,放了些薏米,绿豆,并一半木瓜,搁锅里煮的,当夏天夜宵吃。
柳暄红也不知道宋秋竟然还煮了糖水,不过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她家老大老二本身处于少年发育期,宋万水和宋暖英也是快二十岁的小年青,都是吃粮食厉害的年纪,一天三顿饭自然是满足不了自身能量需求的,吃完不一会儿就要饿了。
给老二和老四留了吗?
不耐烦喊名字的时候,柳暄红就按年纪喊。
小月儿最小,就成了她嘴里的老四。
她方才好像没瞧见宋秋或小月儿抱搪瓷杯,估摸着是要回来吃糖水的。
宋致远:没。
他是按宋秋的嘱咐,看火苗熄了后直接端出来的。
一家人不禁放缓了速度,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
果然,不一会儿,屋外响起宋秋温醇的嗓音和小月儿的叽叽喳喳。
兄妹俩送瓜回来了,小月儿怀里还抱着一个搪瓷缸子。
小腿走的稳稳当当。
柳暄红忙接过,奖励似的地摸摸她的小脸,夸她:我家月儿真能干!
月儿小脸红扑扑。
宋小果迫不及待地打开:娘,二丫家今晚也吃糖水。
不过是最寻常的绿豆海带汤。
夏日消暑解渴必备良品。
柳暄红便把它和宋秋煮的木瓜番薯薏米糖水一块搁桌子上放着,大家想吃哪个就舀哪个。
夏天了,宋秋和李大娘都煮了消暑糖水,提醒了柳暄红,她也该煮一份了。
不过要煮什么,她没想好。
翌日,柳暄红早早起床,宋致远也没出去,他卖完了西瓜,暂时不用早出晚归。
宋秋煮了清粥,炒了两道小菜,等小果和小月儿睡眼惺忪吃过早饭,一家人难得整整齐齐地出门,出发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里吵闹喧杂,有卖瓜条干果的,卖鱼汤骨头汤的,也有卖鸡鸭鱼蔬菜等农副产品的。
吵吵嚷嚷,人声鼎沸,挤的水泄不通。
柳暄红一边拽住了小月儿和小果的小手,严肃道:不准松开娘的手知道不?
俩小孩眉眼灵活,眼睛滴溜溜地落在琳琅满目的小摊上,漫不经心地点头,心思早就飞了。
柳暄红无奈地攥紧了他们。
好在她家老大老二懂事靠谱,一人呼了一巴掌屁股,俩小孩老实了。
就是禁不住小眼乱瞟。
柳暄红也不知农贸市场有没有卖果树的,但农贸市场是松山县最大的交易市场了,鱼龙混杂,什么都有,若是这儿找不到,唯有回公社的大集上寻摸。
好在她们运气不错,在一处小疙瘩边角看到有人卖花,旁边就是卖苹果树的,柳暄红上去攀谈。
卖苹果树的小贩家里有葡萄藤,也有木瓜树,可没有宋小果想要的桃子树,小孩垮下脸,垂头丧气。
小贩露出憨厚笑脸:不过俺们隔壁村有人种,您想要,我替您问问。
柳暄红:麻烦您了。
这年头买卖就这样,物资匮乏,谁家种了稀罕物,就去谁家问,问到了种子自家就种。
反过来,买家买东西也差不多是这样。
比如宋致远卖西瓜,就是一路问过去收到瓜的。
这卖果树的也差不多,他家没有,兴许认识的别家有。
柳暄红也不怕他们骗人,留下地址,等他们带了果苗再给钱。
没有货,一分钱也挣不了。
什么定金啊辛苦费啊合同什么的,这年头还不太普及。
虽是办完了事儿,但是果苗没在手里,小孩们兴致不高,柳暄红摸摸下巴,瞧见有卖冰棍汽水的,让小孩们去买冰棍吃。
冰棍,夏天小孩最喜欢的吃食。
没有之一。
宋小果和小月儿又欢呼雀跃起来。
就连宋致远和宋秋的眉目也松散了些。
娘,您在这歇歇,我去。
宋致远迈着大长腿,一眨眼就消失在人海里。
柳暄红微愣。
少顷,少年抓着五根冰棍回来了。
裹着白色塑料包装的冰棍滴着水,冒着寒气,染湿了宋致远的一抹衣角。
有盐水的,酒甜和绿豆味的。
宋致远先让柳暄红挑。
柳暄红没吃过,绿豆味的冰棒她熟悉,但是盐水和酒甜的她就没吃过了。
她饶有兴致地选了个盐水的,别看名字齁咸,但是吃起来也是甜丝丝的,她听着宋小果和小月儿嘀咕,他们把盐水老冰棍喊作盐糖冰棒。
一路举着吃,不费事,路过斜挎着冰棒箱卖力吆喝的小年轻,宋致远忽然问:娘,您会做冰棒吗?
柳暄红扭头:会。
宋致远得了她的回答,就不吭声了。
柳暄红正想着他要问怎么做呢。
没忍住,瞅了他好几眼,然而少年老神在在,时不时拉下乱跑的小孩。
她叹了口气。
其实不用问,她也知道,宋致远是瞧见别人卖冰棍,自己也起了同样的心思。
虽然她们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是宋致远和几个孩子,依旧没忘记他们活在老家的日子。
宋致远满脑子依然是干活挣钱养家。
不过,挣钱总好过去瞎混,柳暄红等着他问自己冰棍的做法。
夏日里卖冰棒最挣钱,县里的小年轻爱利用暑假,去批发冰棒,挎着冰棒箱在大街小巷和乡里村落叫卖。
批发的冰棒一个五分,在县里能卖上一角钱。
宋致远这是不打算让供销社挣那五分钱,打算自产自销了?
没几天,宋致远又问了柳暄红冰棒需要冰块吗?
她能不能做冰块。
柳暄红说不能。
她看过小说,硝石制冰,但是她不会。
柳暄红没看出他失望,少年面无表情出去了。
柳暄红以为他放弃了。
但瞧他依旧早出晚归。
问起宋秋。
我哥说要买冰箱。
柳暄红瞪大眼睛。
她是不信,冰箱多难得,宋致远能行?
但她心里隐隐有股期待。
然而就这么过了七月份,时间来到了八月中,她的饭馆都快装修好了,夏天都快完了,宋致远也没倒腾出冰箱来,柳暄红也没功夫询问他。
饭馆的装修快成了,柳暄红看好了日子,等摆上家具,散散味儿,就能开店,没成想家具厂放了她的鸽子。
第37章 韭菜篓子
平南家具厂在松山县众多厂子里平平无奇。
它规模不大不小, 前身是一个木头厂,后来被石楠公社和八久公社整合成社办工厂, 在松山县农业社办的春风木工厂和其他公社办的家具厂里夹缝生存。
柳暄红之所以选中它, 就是因为它规模小,厂子收益低迷,但活儿干的不错。
私人定制的家具, 大木头厂看不上这点利润,安排了订单,工期也压在那些大订单上,遥遥无期。
平南家具厂则不同,大厂子吞并市场,私人小作坊又如雨后春笋, 平南家具厂的日子不好过,在倒闭的边缘徘徊。
小厂子吃不了大鱼, 平日就靠这些散户订单撑着, 柳暄红装修卤味店时就找的平南家具厂, 厂子主任亲自接待, 对柳暄红的繁琐要求没有半点不快, 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家具制造。
甚至还贴心地送了她卤味店的招牌,柳记二字邀请一位老书法家亲自书写, 足以看出他们的重视。
柳暄红和他们合作愉快, 这次饭馆装修,照旧找他们定制桌椅板凳和柜子。
不过没想到, 约好这几天组装完毕的家具, 竟然还没做好!
柳暄红拧眉, 当即让宋暖英看饭馆, 她领着宋万水去平南家具厂。
婶,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
宋万水百思不得其解。
柳暄红把装修的事儿交付予他,桌椅的事儿他也去平南那边跑过几趟,厂子人员待他极好,积极地领他去看家具制造,估摸了工期。
按宋万水上回的巡视来看,饭馆的柜子桌凳理应快做好了,耽误不了开店的日子。
柳暄红:去去就知道了。
宋万水感受到她平静的气息,内心也逐渐安稳下来。
他想,他三婶这么沉稳,应该有法子。
平南家具厂,厂子刘主任涨红了脸,脸颊肌肉紧紧拉着眉毛皱缩,呼吸急促,瞪着铜铃大眼,早年干木匠活练就的大蒲手一巴掌拍向张厂长的实木红桌,桌子被拍的震天响。
老张!柳记的订单咱们明明快完成了,为什么要搁置掉?
张厂长端着白底绿纹的搪瓷缸子,慢悠悠地揭开盖子,喝了一口水,对他的怒火不为所动。
老张!
刘主任不满地怒吼。
办公室外,张厂长的二儿子张春晖笑眯眯地走进来,用那种尊敬老主任的语气解释:刘主任,您歇歇气,我爸不是说过嘛,咱们厂子接了好几家的家具单子,这不是挪不开人手嘛。
挪不开人手和柳记有个屁关系!刘主任语气不屑,他是厂子的老人了,从小木匠到现在的主任位置,哪会不晓得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看也不看张春晖,只猛拍老厂长的桌子,要他给个准话。
咱们一向是一个单子一个单子来的,你们中途插队,还不止插一个,插三四个,这不是活生生耽误人家柳记的单子,柳老板说过,她这几日就来拉货,我们交不出货怎么办?
大不了赔钱呗。
张春晖浑不在意。
他攀上了书记的小儿子,书记小儿子介绍了六笔订单,代价不过是把柳记的单子压一压,和书记家的人情相比,这点小钱算什么。
他随便在书记儿子手指缝里捡几笔单子,就能让他成为家具厂里最辉煌的销售员,往后厂子就靠他吃饭,风风光光地接自己老子的班。
商人最重信誉,刘主任被他这副散漫态度气倒,指着他手指颤抖。
老厂长怕老主任真被自家儿子气出个好歹,放下搪瓷缸子,拉着刘主任的手硬要他坐下,语重心长:老刘啊,你这可就冤枉我了。厂子接了好几个订单,要的急,咱们人手少,没办法,只能抽些人嘛。柳记的货快做好了,可不紧着那面抽人,何况我也没停了,这不是留了俩小年轻在嘛。
留俩生瓜蛋子顶屁用!
诶,可不能那么说,小王和小林都是好同志,辛苦你多带带。
刘主任习惯性要发脾气拍桌,可是抬头一看,老厂长和儿子一副随他撒野的笑眯眯模样,摆明了任他把这张桌子拍碎了也不会改,他心里顿时像塞了一把火,烧得他心头发慌,张嘴就要破口大骂。
这时,小王跑了进来,大喊:主任,柳记的人来了。
刘主任硬生生憋了回去。
老刘啊,你看客户来了,好好招待去吧,和人谈谈咱们的难处,争取原谅。
老厂长慢悠悠地,一边赶人,一边不忘往他胸口插刀。
刘主任脸色难看。
张春晖强硬地送走刘主任,远远瞥见厂子大院里的柳暄红和宋万水,摇头嗤笑。
说来平南家具厂这次能起死回生,还要多亏柳记呢。
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得罪书记小儿子的。
张春晖漫不经心地收回视线。
柳记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厂子的头等大事,是干好书记小儿子的那几笔订单。
柳暄红被平南家具厂的人接引,看到了一向负责接待她的刘主任。
老主任满脸涨红,羞愧难安,拍着胸脯保证自己无论如何,都会尽快赶工完成订单。
柳暄红瞧出他是真心的,顿时明白事儿没出在他身上,没为难他。
一行人又看了遍生产线,部分家具已经打磨好,剩下两张桌子板凳还处于精加工状态,看样子,停滞有好几天了,刘主任原先没撒谎,如果按原来的工期,今天大概能组装好。
然而现在就差几步工序却停工了,这不故意吊着人嘛。
柳暄红神色淡淡:刘主任,希望你不会辜负我的一番信任。
老主任老脸一红。
他们和柳记合作两次了,结果在快完工的时候闹出这种事儿,他实在没脸。
只能拍着胸脯一遍遍承诺,心里琢磨着要是厂子再推脱,他就趁夜里领着徒弟干!
出了厂子,宋万水犹不解。
我信刘主任,可是咱们的货又是咋回事?
柳暄红想着一路路过的生产线和工位,往日冷清清的厂子,机器轰隆隆作响,应该是有大订单。
她琢磨着可能事儿就这身上。
你打听打听,平南家具厂近日接了什么单?
宋万水点头。
从家具厂出来,已是黄昏,柳暄红没去饭馆,直接回家。
院子里,宋暖英和俩小家伙在挑水,小孩子咯咯笑着,大老远儿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那股子开怀劲。
宋秋踩着自行车飞过巷子,篮子上挎着蔬菜,瞧见柳暄红,少年麦色的脸庞露出一抹憨厚之色,下车让她上去。
就这几步路,她骑自行车还嫌折腾呢,柳暄红摆摆手,沿着小巷慢慢踱步。
不一会儿,小果和小月儿蹬蹬蹬飞奔出来,笑嘻嘻地闹着,缠着她说自己今天有多乖,干了多少活儿,英姐姐方还夸奖他们哩。
柳暄红每人各摸了摸小脑袋,软乎乎毛茸茸的触感,驱散了一天的低愁,柳暄红也有力气做晚饭了。
忙碌的日子都是凑合着吃,难得早早回来,她决定亲手做俩菜。
一盘是质嫩色艳,鲜香味醇的东坡豆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