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32)
随着报道的宣扬开来,柳暄红的名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农机厂,宋老四看到报纸上的大夸特夸阴沉了脸。
虽说现在他在钱家的帮助下去了另一个车间工作,成了正式工。
但是当初柳暄红在县里买房子,让他的对手凑够了钱,间接祸害了他的职位,这个仇,他一直记得。
看她过的好,宋老四不喜。
他媳妇钱桂英凑过来,看到报纸,微微惊讶。
咱们松山县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厉害人物?
她已经不认得柳暄红了。
明儿咱们也去那儿下顿馆子吧。
去仇人处吃饭,给人送钱?
宋老四脸黑了:不去!
钱桂英遗憾地放下报纸。
小宋村,大队长抓着报纸去宋家告诉这个好消息。
老太太和宋家其他人一边看着大队长和干部们唾沫横飞地说着柳暄红的小饭馆多厉害,上了报纸,耳朵里,村里大喇叭宣传柳暄红是当代小宋村先进个人,觉得不可置信。
这是他们认识的那个老三媳妇?
远在他乡的宋渊,也得到了消息,看着报纸上从容微笑的女人,他缓缓勾起唇角。
第41章 蚕豆肉片汤
贾家饭店, 周艳艳和贾根民费劲心机寻来记者和电视台,却为柳记作嫁衣, 俩人心里不舒坦。
贾根民的目光落在报纸上, 看到笑意盈盈的女人,只觉碍眼,皱眉:柳记的柳老板?你知道多少。
周艳艳心底恨的牙痒痒, 当即把现在的贾家饭店就是抢了柳暄红的事儿说了,俩家算是结下梁子,后来家具厂下绊子,宋致远领着一群小子捣乱报复,听得贾根民黑了脸,眉头紧锁。
抢门面这事儿, 他是有这么个印象。
但是这事儿办的是工商所,工商所不肯得罪他, 不是给柳家赔钱了。
他浑不在意。
随即又想起件事儿, 他找陆杰那小子寻大厨的时候, 听他提起过柳记。
柳记的厨子好像也是陆杰帮忙寻的?
贾根民有些记不清了, 喊手底下的人来问, 那人想了想,道, 他们贾家饭店的大厨是陆家的正经传人, 陆爷爷的徒弟。
柳记的大厨也是陆家人,不过是同族, 父辈到陆家学过些手艺, 流传下来能过日子。
贾根民一听, 摆摆手让人退下了。
一个是正经传人, 一个是族兄, 柳记的大厨和他们贾家饭店没得比。
等手底下的人分析,柳记生意火爆其实就是薄利多销,走的便宜实惠路线,和他们高大上的贾家饭店就不是一个路子。
贾根民暗笑自己魔怔了。
手底下的人说得好,贾家饭店卖的是高档食货,招待往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外头的那些普通食客贾家也不稀罕,横竖他们也没那个钱和脸面进来。
贾家饭店非要和柳记小饭馆比,是自降身价!
至于利润,贾根民觉得他们开业当天也不差的。
琢磨开了,贾根民心情舒畅了些,还能开导下周艳艳:贾家和柳记就不是一个路子,周经理啊,你的眼睛得往上瞅,甭管柳记多红火,咱们伺候好那些贵人就得了。
周艳艳明白他的意思,笑着应了:贾老板您说的对。
不过心底还是恨地牙痒痒。
贾根民和柳暄红没什么仇,但是她可看柳暄红不顺眼。
从宋渊到戴志清,从串串香到贾家饭店。
柳暄红就克着她!
贾根民瞅出她的言不由衷,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提点一句就行了,至于周艳艳心底怎么想,随她。
不过瞥见桌上那份宣传报纸,心里到底不舒坦,贾根民让周艳艳拿走。
自己则琢磨着怎么把服装厂的王厂长拉来饭店吃饭。
听说服装厂要和港城的客商做生意,这是松山县改革开放来的第一笔外商订单,县里的头等大事,几家厂子和县政府公社高度重视,不容有失,要是在他家饭店谈成了,能大大地露一把脸。
到时候上报纸,上电视!
哪还能有柳记什么事儿。
贾根民的想法,柳暄红不晓得。
自从上了省报和电视台,柳记的生意愈发火爆,她忙活个不停,倒是有些违背她休闲挣钱的初衷了。
请高婶子帮忙,到底是临时举措。
柳暄红又发布了招工信息。
不过这回,柳记招人不再备受冷落,而是大街小巷的闲暇姑娘妇女都乐意来柳记当服务员了。
大家都看过柳记登报的文章,听说还上了电视台,在那黑乎乎的电视机瞧见过几个年轻姑娘和杜婶子的脸,俱认为柳记是厉害的,在里面当服务员有出息。
现在柳记的小姑娘们和杜婶子回家都是抬头挺胸,神采飞扬。
其中高婶子侄女当初进柳记,还被人嘲笑过,因为别人当售货员服务员进的是百货大楼,国营饭店,她去的是私人经营的小饭馆,兴许明儿就倒闭了。
去相亲,别人都认为她工作不靠谱,不稳定,相中了另一个在供销社干活的姑娘。
现在,别人要还拿私营的事儿笑话她,高婶子侄女当场就能撅回去。
我在柳记当服务员能上电视,上报纸,你们家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的姑娘能吗?
邻居神色讪讪,闭嘴不吭声了。
自打国营饭店迁址,点心铺子和饭铺倒闭,公家的饭也不好吃了。
原先在供销社当个售货员就是拿了铁饭碗,一辈子吃喝不愁。
可铺子经营不善,要倒闭,他们看着那些原来在里面做活的售货员一个个像无助的小羔羊被抛弃。
有门路的调去别的地方。
没门路的就让回家等待,说什么时候有空缺了再分配工作。
说是等待分配,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没工作没工资,不就是失业了。
往日觉着自己是拿了铁饭碗的人都没那么肯定了。
不过还是背地里嘀嘀咕咕,这售货员也是有区别的,你能上电视又怎么样,咱们给公家干活有福利呢,过年过节发油粮,能给自家添点实惠。
上电视剧又不能吃。
柳暄红面试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在周末前定下了位姑娘,回来和孩子们一说,宋致远眉头微动:是姓言吗?
柳暄红:你认识?
宋致远有些不确定:卖我西瓜的那条村子里大部分人就姓言,有好几户人家说干农活不挣钱,问我县里能干什么,能不能给儿女介绍份工作。
宋致远便说了自己家准备开饭馆招人,有个姑娘上心了,追着他详细问,还要了地址。
后来他看饭馆里没她的人影儿,还以为她没被娘看上。
柳暄红轻笑:可能真是同一人。
那姑娘扎着俩黑亮辫子,皮肤有些黑糙,笑容大大的,行为举止却有些怯懦放不开,柳暄红当时猜测她来自乡下,后来一说,果然也是小宋村附近的孩子,从别人处知晓饭馆招工,不过来晚了,这回在村里看到饭馆上了报纸,便想着来看一眼。
结果运气好碰上招人,干脆留下应聘了。
柳暄红瞧她笑容灿烂,手脚粗糙是个能干吃苦的,就把她招了。
我给她放了一天假让她回家收拾东西,周末你去店里瞧瞧,看看是不是认得。
说到这个,柳暄红就想到她还要去找李大娘或高婶子问问,她们家有没有空闲住处。
柳暄红店里的几个员工,陆师傅领着俩小子投奔陆家,平日就在店里吃,晚上回陆家住。
另外俩小姑娘,都是本县人,也不愁地方住,新来的小言,家在乡下,柳暄红得帮她解决住宿问题。
想着先让她在高婶子或李大娘家凑合一段时间,她得空了去租个房子当员工宿舍。
说到员工宿舍,柳暄红又想买房。
她的事业规划里,可不止开一家小饭馆,往后招人多,需要的门面也多,得多屯点房子,看好地段投资。
不过现在不急。
现在土地资源还没开放,县里的房子基本上是单位分配或是从前的老房子,买起来困难,等到明年情况会好很多了。
宋致远看她陷入沉思,没打搅她,进了厨房帮忙端菜盛饭。
这段日子柳暄红没空做饭,晌午他们在学校吃,中午吃的是白菜窝窝头,没滋没味还硬邦邦,宋秋受不了,一下课就往家赶,煮了个蚕豆肉片汤,又做了清炒南瓜苗和茄子烧排骨。
南瓜苗脆生生,鲜嫩嫩,吃起来是清爽甜口。
茄子软绵,和排骨下重料一块烧,弥补了清炒南瓜苗的清淡,口感醇厚味道浓郁。
柳暄红回过神来,小孩们已经把饭菜端好了,宋小果殷勤地替她盛了饭,在往她手里递筷子。
娘,您什么时候忙完呀。
宋小果想念他娘做的好吃的了。
柳暄红揉揉他胖乎乎的脸蛋,笑道:快了。
人手齐全后,陆师傅和服务员们磨合好,柳记就走上正轨,她再挑个精明能干的当管事,就能抽身了。
管事人选,柳暄红在宋暖英和杜婶子之间徘徊不定。
宋暖英是亲戚,年轻上进有活力,她自然觉得好。
杜婶子是老人,虽然年纪有些大,可干劲十足,不输年轻小姑娘,在店里有点资历也能压住小姑娘们,并且和大厨房对上也不怵。
柳暄红纠结,打算给她们一个月时间看看。
吃过一顿有滋有味的晚饭,柳暄红在院里陪俩小家伙散着步,寻思等会儿小孩们去写作业,她就去找高婶子问问小言的住处,院子大门被推开,高婶子挂着笑脸进来了。
不过她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家属院的妇女,看样子是来找她唠嗑。
正好不用出去,柳暄红笑着招呼她们坐下,让老大老二搬凳子倒水。
女人们连连摆手客气说不用,凳子来了也不含糊,一屁股坐下,大家亲亲热热地挨着,说起邻里趣事。
高婶子问她侄女还算能干吗?
柳暄红夸她勤快活好。
高婶子放心了,一旁的卢香梅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不过被大家岔了过去。
时间过的快,孩子们上学快一月了,过了教师节,要放中秋假了。
女人们纠结要回乡下过节,还是就在县里。
有些手巧的,拉着柳暄红询问她会不会做月饼。
一谈到月饼,大家眼睛一亮。
柳暄红的手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卤味煮的好,开的饭馆也好吃又美味,若是做月饼,一定也是好吃的。
纷纷向她取起了月饼经。
有些懒惰没空的,直接说:暄红,你做的好吃,不妨多做些,放店里卖,咱们也能吃上你家的月饼。
柳暄红沉思了会儿,觉得可以,关于月饼,祖上菜谱也记着,她回去就研究。
中秋卖月饼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等到月上柳梢,大家拉完闲话,各回各家,柳暄红瞅着卢香梅不肯走,高婶子凑到她身边和她咬耳朵。
你还记得卢香梅的侄女吗?就是原来点心铺子的售货员,铺子不是租你们了吗,她侄女失业,后来想进厂子没进着,就进了国营饭店,现在饭店迁址,听说经营也不好,要裁员呢,卢香梅就想让她侄女进你家饭馆,你别管她。
卢香梅的侄女在进点心铺子前,曾是电影放映员,这是份吃香工作,既清闲又能看电影,然而她搞坏了放映机,她侄女不能干下去了,这才进了点心铺子。
点心铺子倒了,国营饭店里她顶了人服务员进去,卢香梅在家属院里兴高采烈地吹嘘过。
结果人家服务员就是因为国营饭店不好才匆忙出来的,卢香梅侄女进去后就面临迁址加裁员,她这下傻眼了。
进国营饭店是花了大价钱的,家里给了她一百块,卢香梅补贴了二十,她是顶了人的身份的,裁员后分配工作也分配不到她身上,一百二十块全打水漂。
家里没钱为她谋一份好工作了,卢香梅高傲的眼睛不得不低头,看上了柳暄红的小饭馆。
柳记招服务员,她家侄女干过两次服务员了,这不正好专业对口。
还是在从前地方工作,上班也方便。
然而卢香梅想的美,高婶子却不看好。
她侄女一连换三份工作都干不长,别人都觉着,这姑娘约莫是个倒霉的,克主家,你别发善心收留。
要不,一直吃公家饭的卢香梅侄女怎么屈尊就卑看上柳记小饭馆。
果然,下一刻,卢香梅就上来向她介绍她侄女,话里话外都是她侄女以前是国营饭店的人,吃的公家饭,能看上你家小饭馆是你的福气。
柳暄红不在乎卢香梅侄女身上的克主家传闻,她不信这个,但是卢香梅这求职态度让她不爽。
她冷淡地说:不好意思,我家今天招够人了。
卢香梅瞪大眼睛。
我就是要找高婶子问问,她那儿有没有空房间,我新招的姑娘是乡下的,在县里没亲戚投奔,打算让她暂时住你那儿,会给房租。
说到后几句话,柳暄红看向高婶子。
高婶子拔高嗓子:当然有!
那股欢喜劲儿迫不及待露了出来,卢香梅黑了脸。
高婶子才不管她,卢香梅为她侄女谋工作,又不是为她!
若是请了她侄女,小柳不用租房,那才是耽误她挣钱呢。
高婶子拉着柳暄红回家去了。
她家房子是早年分的,地方大,有三个房间,她和丈夫住一间,小儿子富贵住一间,大儿子和儿媳妇住一间正好。
我家老大其实也分了房,平日他们就在对面住,吃饭来我家躺躺。我这就把屋子收拾了,给小言住!
老大家是一整个卧室,地方大,不会憋屈了小言。
乡下房子盖得敞亮,和狭窄的筒子楼里住着感觉是真不一样。
高婶子怕小言住不惯。
柳暄红估摸着这个房间约莫是高家除了高婶子俩口子外最大的房间了,也很满意,还问需不需要和富贵对换一下。
高婶子摆摆手:富贵就是小孩,他平时和我睡呢,委屈不了他。
就这么定了,柳暄红付高婶子两块钱当一月房租,小言明儿就搬到高家住,吃饭就在店里。
解决好员工的住宿问题,柳暄红眉眼放松。
高婶子觑着她的神色,有些不好意思问:暄红,你卖卤味能干,又开了饭馆,对咱们县里生意熟悉,你觉着,我开个铺子怎么样?
高婶子退休后成了家里的老妈子,手里没钱没底气,一直想下海,不过犹豫不决,这回是真下定决心了。
六月的时候她就想找柳暄红参详参详,不过当时柳暄红回乡下避暑,她就等着。
等到柳暄红回来,又忙着租门面,搞装潢,开饭馆,高婶子一直没寻到机会。
挺好。柳暄红摸不清她的意思,顺着心里想法肯定。
高婶子心里热腾腾。
你说我租个铺子,做甚好呢?说句害臊的,我没什么能耐,做吃食也没你的本事,年纪也大了
高婶子越说越没信心,说到最后,头埋得低低的,怀疑自己是痴心妄想了。
柳暄红握住她的手,手掌温暖干燥,让她不禁抬头。
柳暄红笑了:您谦虚了,你做衣裳可是一流手艺,小果他们都喜欢你做的衣裳呢。
高婶子觉得眼窝里热辣辣的,做衣裳,不过是谁家媳妇都会的活计,她没想到,柳暄红竟然夸她夸的这么好。
柳暄红回忆起上辈子街头小巷的裁缝店,沉吟道:您有这个手艺,不妨利用起来,先也不用开铺子,只在家里劈个小窗,对着街边挂个牌子。或是替人做衣裳,或是帮忙缝扣子,改裤子
高婶子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这个好!我看你们年轻的小姑娘,都爱俏,缝衣服,改裤子的活儿我能干的来。
恋耽美
农机厂,宋老四看到报纸上的大夸特夸阴沉了脸。
虽说现在他在钱家的帮助下去了另一个车间工作,成了正式工。
但是当初柳暄红在县里买房子,让他的对手凑够了钱,间接祸害了他的职位,这个仇,他一直记得。
看她过的好,宋老四不喜。
他媳妇钱桂英凑过来,看到报纸,微微惊讶。
咱们松山县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厉害人物?
她已经不认得柳暄红了。
明儿咱们也去那儿下顿馆子吧。
去仇人处吃饭,给人送钱?
宋老四脸黑了:不去!
钱桂英遗憾地放下报纸。
小宋村,大队长抓着报纸去宋家告诉这个好消息。
老太太和宋家其他人一边看着大队长和干部们唾沫横飞地说着柳暄红的小饭馆多厉害,上了报纸,耳朵里,村里大喇叭宣传柳暄红是当代小宋村先进个人,觉得不可置信。
这是他们认识的那个老三媳妇?
远在他乡的宋渊,也得到了消息,看着报纸上从容微笑的女人,他缓缓勾起唇角。
第41章 蚕豆肉片汤
贾家饭店, 周艳艳和贾根民费劲心机寻来记者和电视台,却为柳记作嫁衣, 俩人心里不舒坦。
贾根民的目光落在报纸上, 看到笑意盈盈的女人,只觉碍眼,皱眉:柳记的柳老板?你知道多少。
周艳艳心底恨的牙痒痒, 当即把现在的贾家饭店就是抢了柳暄红的事儿说了,俩家算是结下梁子,后来家具厂下绊子,宋致远领着一群小子捣乱报复,听得贾根民黑了脸,眉头紧锁。
抢门面这事儿, 他是有这么个印象。
但是这事儿办的是工商所,工商所不肯得罪他, 不是给柳家赔钱了。
他浑不在意。
随即又想起件事儿, 他找陆杰那小子寻大厨的时候, 听他提起过柳记。
柳记的厨子好像也是陆杰帮忙寻的?
贾根民有些记不清了, 喊手底下的人来问, 那人想了想,道, 他们贾家饭店的大厨是陆家的正经传人, 陆爷爷的徒弟。
柳记的大厨也是陆家人,不过是同族, 父辈到陆家学过些手艺, 流传下来能过日子。
贾根民一听, 摆摆手让人退下了。
一个是正经传人, 一个是族兄, 柳记的大厨和他们贾家饭店没得比。
等手底下的人分析,柳记生意火爆其实就是薄利多销,走的便宜实惠路线,和他们高大上的贾家饭店就不是一个路子。
贾根民暗笑自己魔怔了。
手底下的人说得好,贾家饭店卖的是高档食货,招待往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外头的那些普通食客贾家也不稀罕,横竖他们也没那个钱和脸面进来。
贾家饭店非要和柳记小饭馆比,是自降身价!
至于利润,贾根民觉得他们开业当天也不差的。
琢磨开了,贾根民心情舒畅了些,还能开导下周艳艳:贾家和柳记就不是一个路子,周经理啊,你的眼睛得往上瞅,甭管柳记多红火,咱们伺候好那些贵人就得了。
周艳艳明白他的意思,笑着应了:贾老板您说的对。
不过心底还是恨地牙痒痒。
贾根民和柳暄红没什么仇,但是她可看柳暄红不顺眼。
从宋渊到戴志清,从串串香到贾家饭店。
柳暄红就克着她!
贾根民瞅出她的言不由衷,笑笑没再说什么。
他提点一句就行了,至于周艳艳心底怎么想,随她。
不过瞥见桌上那份宣传报纸,心里到底不舒坦,贾根民让周艳艳拿走。
自己则琢磨着怎么把服装厂的王厂长拉来饭店吃饭。
听说服装厂要和港城的客商做生意,这是松山县改革开放来的第一笔外商订单,县里的头等大事,几家厂子和县政府公社高度重视,不容有失,要是在他家饭店谈成了,能大大地露一把脸。
到时候上报纸,上电视!
哪还能有柳记什么事儿。
贾根民的想法,柳暄红不晓得。
自从上了省报和电视台,柳记的生意愈发火爆,她忙活个不停,倒是有些违背她休闲挣钱的初衷了。
请高婶子帮忙,到底是临时举措。
柳暄红又发布了招工信息。
不过这回,柳记招人不再备受冷落,而是大街小巷的闲暇姑娘妇女都乐意来柳记当服务员了。
大家都看过柳记登报的文章,听说还上了电视台,在那黑乎乎的电视机瞧见过几个年轻姑娘和杜婶子的脸,俱认为柳记是厉害的,在里面当服务员有出息。
现在柳记的小姑娘们和杜婶子回家都是抬头挺胸,神采飞扬。
其中高婶子侄女当初进柳记,还被人嘲笑过,因为别人当售货员服务员进的是百货大楼,国营饭店,她去的是私人经营的小饭馆,兴许明儿就倒闭了。
去相亲,别人都认为她工作不靠谱,不稳定,相中了另一个在供销社干活的姑娘。
现在,别人要还拿私营的事儿笑话她,高婶子侄女当场就能撅回去。
我在柳记当服务员能上电视,上报纸,你们家在百货大楼当售货员的姑娘能吗?
邻居神色讪讪,闭嘴不吭声了。
自打国营饭店迁址,点心铺子和饭铺倒闭,公家的饭也不好吃了。
原先在供销社当个售货员就是拿了铁饭碗,一辈子吃喝不愁。
可铺子经营不善,要倒闭,他们看着那些原来在里面做活的售货员一个个像无助的小羔羊被抛弃。
有门路的调去别的地方。
没门路的就让回家等待,说什么时候有空缺了再分配工作。
说是等待分配,谁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没工作没工资,不就是失业了。
往日觉着自己是拿了铁饭碗的人都没那么肯定了。
不过还是背地里嘀嘀咕咕,这售货员也是有区别的,你能上电视又怎么样,咱们给公家干活有福利呢,过年过节发油粮,能给自家添点实惠。
上电视剧又不能吃。
柳暄红面试了一个又一个,终于在周末前定下了位姑娘,回来和孩子们一说,宋致远眉头微动:是姓言吗?
柳暄红:你认识?
宋致远有些不确定:卖我西瓜的那条村子里大部分人就姓言,有好几户人家说干农活不挣钱,问我县里能干什么,能不能给儿女介绍份工作。
宋致远便说了自己家准备开饭馆招人,有个姑娘上心了,追着他详细问,还要了地址。
后来他看饭馆里没她的人影儿,还以为她没被娘看上。
柳暄红轻笑:可能真是同一人。
那姑娘扎着俩黑亮辫子,皮肤有些黑糙,笑容大大的,行为举止却有些怯懦放不开,柳暄红当时猜测她来自乡下,后来一说,果然也是小宋村附近的孩子,从别人处知晓饭馆招工,不过来晚了,这回在村里看到饭馆上了报纸,便想着来看一眼。
结果运气好碰上招人,干脆留下应聘了。
柳暄红瞧她笑容灿烂,手脚粗糙是个能干吃苦的,就把她招了。
我给她放了一天假让她回家收拾东西,周末你去店里瞧瞧,看看是不是认得。
说到这个,柳暄红就想到她还要去找李大娘或高婶子问问,她们家有没有空闲住处。
柳暄红店里的几个员工,陆师傅领着俩小子投奔陆家,平日就在店里吃,晚上回陆家住。
另外俩小姑娘,都是本县人,也不愁地方住,新来的小言,家在乡下,柳暄红得帮她解决住宿问题。
想着先让她在高婶子或李大娘家凑合一段时间,她得空了去租个房子当员工宿舍。
说到员工宿舍,柳暄红又想买房。
她的事业规划里,可不止开一家小饭馆,往后招人多,需要的门面也多,得多屯点房子,看好地段投资。
不过现在不急。
现在土地资源还没开放,县里的房子基本上是单位分配或是从前的老房子,买起来困难,等到明年情况会好很多了。
宋致远看她陷入沉思,没打搅她,进了厨房帮忙端菜盛饭。
这段日子柳暄红没空做饭,晌午他们在学校吃,中午吃的是白菜窝窝头,没滋没味还硬邦邦,宋秋受不了,一下课就往家赶,煮了个蚕豆肉片汤,又做了清炒南瓜苗和茄子烧排骨。
南瓜苗脆生生,鲜嫩嫩,吃起来是清爽甜口。
茄子软绵,和排骨下重料一块烧,弥补了清炒南瓜苗的清淡,口感醇厚味道浓郁。
柳暄红回过神来,小孩们已经把饭菜端好了,宋小果殷勤地替她盛了饭,在往她手里递筷子。
娘,您什么时候忙完呀。
宋小果想念他娘做的好吃的了。
柳暄红揉揉他胖乎乎的脸蛋,笑道:快了。
人手齐全后,陆师傅和服务员们磨合好,柳记就走上正轨,她再挑个精明能干的当管事,就能抽身了。
管事人选,柳暄红在宋暖英和杜婶子之间徘徊不定。
宋暖英是亲戚,年轻上进有活力,她自然觉得好。
杜婶子是老人,虽然年纪有些大,可干劲十足,不输年轻小姑娘,在店里有点资历也能压住小姑娘们,并且和大厨房对上也不怵。
柳暄红纠结,打算给她们一个月时间看看。
吃过一顿有滋有味的晚饭,柳暄红在院里陪俩小家伙散着步,寻思等会儿小孩们去写作业,她就去找高婶子问问小言的住处,院子大门被推开,高婶子挂着笑脸进来了。
不过她不是一个人,身后还跟着几个家属院的妇女,看样子是来找她唠嗑。
正好不用出去,柳暄红笑着招呼她们坐下,让老大老二搬凳子倒水。
女人们连连摆手客气说不用,凳子来了也不含糊,一屁股坐下,大家亲亲热热地挨着,说起邻里趣事。
高婶子问她侄女还算能干吗?
柳暄红夸她勤快活好。
高婶子放心了,一旁的卢香梅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不过被大家岔了过去。
时间过的快,孩子们上学快一月了,过了教师节,要放中秋假了。
女人们纠结要回乡下过节,还是就在县里。
有些手巧的,拉着柳暄红询问她会不会做月饼。
一谈到月饼,大家眼睛一亮。
柳暄红的手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卤味煮的好,开的饭馆也好吃又美味,若是做月饼,一定也是好吃的。
纷纷向她取起了月饼经。
有些懒惰没空的,直接说:暄红,你做的好吃,不妨多做些,放店里卖,咱们也能吃上你家的月饼。
柳暄红沉思了会儿,觉得可以,关于月饼,祖上菜谱也记着,她回去就研究。
中秋卖月饼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等到月上柳梢,大家拉完闲话,各回各家,柳暄红瞅着卢香梅不肯走,高婶子凑到她身边和她咬耳朵。
你还记得卢香梅的侄女吗?就是原来点心铺子的售货员,铺子不是租你们了吗,她侄女失业,后来想进厂子没进着,就进了国营饭店,现在饭店迁址,听说经营也不好,要裁员呢,卢香梅就想让她侄女进你家饭馆,你别管她。
卢香梅的侄女在进点心铺子前,曾是电影放映员,这是份吃香工作,既清闲又能看电影,然而她搞坏了放映机,她侄女不能干下去了,这才进了点心铺子。
点心铺子倒了,国营饭店里她顶了人服务员进去,卢香梅在家属院里兴高采烈地吹嘘过。
结果人家服务员就是因为国营饭店不好才匆忙出来的,卢香梅侄女进去后就面临迁址加裁员,她这下傻眼了。
进国营饭店是花了大价钱的,家里给了她一百块,卢香梅补贴了二十,她是顶了人的身份的,裁员后分配工作也分配不到她身上,一百二十块全打水漂。
家里没钱为她谋一份好工作了,卢香梅高傲的眼睛不得不低头,看上了柳暄红的小饭馆。
柳记招服务员,她家侄女干过两次服务员了,这不正好专业对口。
还是在从前地方工作,上班也方便。
然而卢香梅想的美,高婶子却不看好。
她侄女一连换三份工作都干不长,别人都觉着,这姑娘约莫是个倒霉的,克主家,你别发善心收留。
要不,一直吃公家饭的卢香梅侄女怎么屈尊就卑看上柳记小饭馆。
果然,下一刻,卢香梅就上来向她介绍她侄女,话里话外都是她侄女以前是国营饭店的人,吃的公家饭,能看上你家小饭馆是你的福气。
柳暄红不在乎卢香梅侄女身上的克主家传闻,她不信这个,但是卢香梅这求职态度让她不爽。
她冷淡地说:不好意思,我家今天招够人了。
卢香梅瞪大眼睛。
我就是要找高婶子问问,她那儿有没有空房间,我新招的姑娘是乡下的,在县里没亲戚投奔,打算让她暂时住你那儿,会给房租。
说到后几句话,柳暄红看向高婶子。
高婶子拔高嗓子:当然有!
那股欢喜劲儿迫不及待露了出来,卢香梅黑了脸。
高婶子才不管她,卢香梅为她侄女谋工作,又不是为她!
若是请了她侄女,小柳不用租房,那才是耽误她挣钱呢。
高婶子拉着柳暄红回家去了。
她家房子是早年分的,地方大,有三个房间,她和丈夫住一间,小儿子富贵住一间,大儿子和儿媳妇住一间正好。
我家老大其实也分了房,平日他们就在对面住,吃饭来我家躺躺。我这就把屋子收拾了,给小言住!
老大家是一整个卧室,地方大,不会憋屈了小言。
乡下房子盖得敞亮,和狭窄的筒子楼里住着感觉是真不一样。
高婶子怕小言住不惯。
柳暄红估摸着这个房间约莫是高家除了高婶子俩口子外最大的房间了,也很满意,还问需不需要和富贵对换一下。
高婶子摆摆手:富贵就是小孩,他平时和我睡呢,委屈不了他。
就这么定了,柳暄红付高婶子两块钱当一月房租,小言明儿就搬到高家住,吃饭就在店里。
解决好员工的住宿问题,柳暄红眉眼放松。
高婶子觑着她的神色,有些不好意思问:暄红,你卖卤味能干,又开了饭馆,对咱们县里生意熟悉,你觉着,我开个铺子怎么样?
高婶子退休后成了家里的老妈子,手里没钱没底气,一直想下海,不过犹豫不决,这回是真下定决心了。
六月的时候她就想找柳暄红参详参详,不过当时柳暄红回乡下避暑,她就等着。
等到柳暄红回来,又忙着租门面,搞装潢,开饭馆,高婶子一直没寻到机会。
挺好。柳暄红摸不清她的意思,顺着心里想法肯定。
高婶子心里热腾腾。
你说我租个铺子,做甚好呢?说句害臊的,我没什么能耐,做吃食也没你的本事,年纪也大了
高婶子越说越没信心,说到最后,头埋得低低的,怀疑自己是痴心妄想了。
柳暄红握住她的手,手掌温暖干燥,让她不禁抬头。
柳暄红笑了:您谦虚了,你做衣裳可是一流手艺,小果他们都喜欢你做的衣裳呢。
高婶子觉得眼窝里热辣辣的,做衣裳,不过是谁家媳妇都会的活计,她没想到,柳暄红竟然夸她夸的这么好。
柳暄红回忆起上辈子街头小巷的裁缝店,沉吟道:您有这个手艺,不妨利用起来,先也不用开铺子,只在家里劈个小窗,对着街边挂个牌子。或是替人做衣裳,或是帮忙缝扣子,改裤子
高婶子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这个好!我看你们年轻的小姑娘,都爱俏,缝衣服,改裤子的活儿我能干的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