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晓得自己传的话不一定准,但孩子不来,这么大了娘还能把她拖着来么?
这其实就算鱼姐儿截走了闵大夫的病人,闵大夫的徒弟小天在旁边听了就有些不乐意,但闵大夫没恼,思索片刻道:你知道保和堂的规矩,出外诊得加十文钱,小张大夫人小,你也不能欺负了她去。
今儿我先回去跟鲍娘商量下,成了我再来。这点钱还不够渠老娘消磨一下午,得了准信儿就连连点头,恨不得立刻就撵到女婿家去跟女儿好生说说。
张知鱼知道给病人看诊大夫有谢银,穷家人就不说了,渠老娘这样也算得上有铺有宅的门户肯定是要给的,但他们也没肥到给双份地步,自己得了钱那闵大夫估计就没有了,等渠老娘出了门就道:钱该闵大夫收着,我不要这钱,赵掌柜一天给了我十五文我已经拿过了。
更重要的是闵大夫并不排斥她接触病人,有病人就有病例,有病例才能进步,这比那十文钱重要得多。
闵大夫听了这话儿神色就温柔起来,有分寸的孩子谁都会多喜欢几分,但没鱼姐儿在这十文外诊费他也拿不到,便道:你去记了脉案,还送到我这儿来瞧,你年纪小还不到开方的时候,这份银子安心拿着,她家开了药还有谢银,我拿这个就足够了,难道你学医这么久还不配拿这十文钱吗?
他还不知道张知鱼学医还不到半年,只当她从会走路就开始学医了,药铺的孩子的打小都这样过,他自己也这样,张知鱼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加上上辈子确实挺久了,想想也点头答应下来,只给闵大夫添茶倒水更勤快起来。
小天看得心里吃味,觉得鱼姐儿抢了他的活儿,脸色就有些不好,只是他也才十二三岁,张知鱼从心里把他当成个小侄儿,不仅不生气,只觉得这孩子表情丰富,以后一定不会得面瘫呐。
但闵大夫琢磨着也不能这么不知底细地给人送了去,还得探探鱼姐儿的底。
闵大夫年纪不算轻了,眼睛不大行,平时写脉案都是小天代笔,只要不是急症的病人,闵大夫都先让小徒弟摸一遍脉,他再补充写下来看有没有遗漏,各个大夫对自己亲传弟子都这样,常来保和堂的病人对这套流程也熟,鱼姐儿一来,她们就不肯让小天看,都是孩子和大夫,女人天然更放心自己人。
闵大夫正愁着怎么探,心里一下就笑开了花,怕小天吃醋,还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才让鱼姐儿接手。
张知鱼给来的妇人摸了脉,就跟病人叽叽咕咕说起来:你脉相看着也虚,也是血气不足,要多休息不能干重活儿,多吃补血补气的东西。
妇人听得连连点头,脸上也有了笑模样:我家附近还有女娘生病,你明儿可还在,我让她们得空来瞧,也不用在家熬日头了。
我要在这待半旬,但明儿说不准我得出去一趟,你后日再带她们来。
小天见她一坐下就跟个老大夫似的嘚吧嘚吧说,一点不怯场,就有些出神,他在保和堂待了五六年看着病人还有些怵,不敢下嘴断症,就怕错了被师父骂。
闵大夫想起这茬,恨铁不成钢地看徒弟一眼,转头对鱼姐儿就满意起来,让她接着写脉案。
张知鱼提笔写了一个字,闵大夫笑容凝固了,沉默地把笔墨收了回来,交给小天道:她摸脉,你写。
张知鱼看看手上的毛笔眨眨眼,困惑地看着闵大夫。
这狗爬的字儿,还不如我呢!
小天看了一眼险些笑破肚皮,得意洋洋地挥手写了一张出来拍在鱼姐儿跟前。
张知鱼凑过去瞧了一下就懂了。
闵大夫和小天写字用是正儿八经的毛笔,不像她家那个色彩斑斓的鸡毛笔,又硬又不上色,她习惯了鸡毛笔这会儿写出来的字就有些不成形,又大又丑又费纸。小天和闵大夫的字虽然龙飞凤舞自成章法,但谁让人家写得很连贯,就算看不懂也给人一种大书法家的气势。
张知鱼沉默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就买新毛笔下苦功,被写脉案的大夫嫌字丑,跟被夏姐儿说笨有什么区别?
尽管鱼姐儿字上有瑕疵,闵大夫见她摸脉准,心里也高兴。
一上午过去,闵大夫渐渐不笑了,抽出几张脉案纳闷道:这几张都是肝阴亏损的虚症之相,脉相这么明显,你都摸出来了怎么不说病症?
我看的书上就写到这。张知鱼顿了顿,张阿公拿手的是外科,这方面教得不精,她学得也不久,所以能摸出变化却不知道为什么。
闵大夫想起张家如今的情况也好了许多,真要供一个大夫出来不可能一点不花钱,便认真道:往后你还想在这条道儿走下去,不是只做给人扎针的大夫,那天开出来的单子,一定要全部看完,而且没看完之前不许给人断症,不然容易出事。
要不是张年是保和堂的人,鱼姐儿因这层关系天然就是半个自己人,他还懒得废这心思,这会儿权当照顾了一回后辈,这孩子只待半个月能拿走多少就看她的本事了。
张知鱼点点头,她知道自己的水平,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本来自己中医学得就还不久,只是有些担心:那我还能去给鲍娘看病吗?
闵大夫想了想,觉得她的水平只记录不成问题,便点头道:能去,只到时候他们问起究竟如何,你都得说先回了我。
张知鱼还以为得等两三天渠老娘才能再来保和堂,不想第二天一早渠老娘上门要带了鱼姐儿过去。她人小张阿公不放心,还让长生给她赶了保和堂的车和渠老娘一块儿走。
鲍娘夫家在纱帽街,姓韩,几代人都吃龙王饭,有一艘小货船来往金陵苏州两地,赚得盆满钵满,在东街也算有名姓的人家,鲍娘若非生得好被韩大郎吃茶的时候瞧上,还嫁不了这样的人家。
纱帽街往后再走几刻钟就是县衙,地段金贵,张家除了张大郎谁也没来过,那宅院从外边看着比顾家还漂亮些,进去也只比顾家小一点儿,连脚门的门槛都修得老高,张知鱼人小腿短,不看着点还跨不过去,她仔细数了数光大门就有三道,还转了几个月洞门才走到鲍娘房里。
鲍娘的丫鬟莲儿端了个铜盆站在屋门口正要往外走,张知鱼鼻子很敏感,虽然只是淡淡的一点,她还是闻到了腥甜的味道,便驻了脚问,这是来了红?
莲儿看了眼渠老娘支支吾吾地不敢替主子搭话儿,渠老娘家里有个婆子,也算是用惯了下人的,一看她这样儿就知问不出什么,还转身进去捉住女儿盘问。
鲍娘昨儿被娘一说心里就软了下来,见鱼姐儿也不大,就说了实话:这些天一直淅淅沥沥地有一些。
渠老娘脸色刷一下就变了,盯着门口捧着盆子的莲儿沉声问:你娘子还有什么不舒服,上次问你你也不说,下红不止是要死人的,她有个三长两短你可想好了怎么跟我家交代?
莲儿冷汗出了一脑门子,抬眼看着鲍娘点了头才颤巍巍道:娘子这些天睡也睡不好,每天都叫疼。
渠老娘看着她的脸色又问:真没有了?
莲儿吓得人都要跪下去了,鲍娘有些不忍赶忙直起身拦住渠老娘:是我不让她说的,说了你不是连觉也睡不好?真的只有这些,再没有了。说完又把莲儿打发出去免得挨渠老娘的眼。
这才三道门槛儿而已,张知鱼听了一耳朵戏,侧脸看着雕花大床,一下没了先前兴冲冲出门的劲,只想着快点儿回家和姑姑小妹一起喂鸡耍。
作者有话说:
这两章写得不是很满意,有点卡文。晚上十二不一定能写完,明早九点前放上来,大家别等。
感谢在20220330 00:21:28~20220330 10:31: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圆滚滚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978854 108瓶;圆滚滚、飘 10瓶;么么儿老干妈、晓燕姐、雨革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7章 、重任在儿身
母女两个说了一会子话, 渠老娘就笑着朝鱼姐儿招手,跟鲍娘道:这孩子就是保和堂的小大夫。
我还没出师,不能叫大夫, 阿婆叫我鱼姐儿就行,我家都是这么叫我的。张知鱼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被允许断症了才能算大夫, 这会儿还差得远不能太招摇。
渠老娘听了直笑:这么大的人就会省着说话儿,跟个小大人似的。
大哥见着二弟的闺女就眼馋, 要是我的没落, 生下来不知有没有这么好看。鲍娘看鱼姐儿生的好又口齿伶俐也眼馋,感慨两声又道:这次不知是不是伤了底子,恐怕得二三年才能再要。
你既然知道利害怎么不去看大夫?张知鱼不喜欢这种有能力治病但还是把自己往死里耗的病人,让她把手伸出来, 看了看舌苔眼球,道:还好底子看起来不错, 这次拖得久也不算严重, 我给你扎两次针,好好睡一觉,明儿让闵大夫开了药你按时吃听他的话儿。
鲍娘就叹:之前也好好的,吃了几包药下去觉得没事了,虽然小肚子痛,但刚好遇上小日子我就没当回事,几天夜里都没睡好,要不是莲儿说已经过了日子还有红, 我还反应不过来。
张知鱼让她翻身躺到床上去,解开衣裳掏出针道:你亏了气血, 身体虚又睡不好, 等我给你扎了止血针, 过半时辰再扎一次温补针,不用吃药也能好好睡一觉。
渠老娘没听过这样的针法,心里只喊奇,也觉得这孩子终究太小嘴上没毛,夸了两句就开始说大话儿。
等鲍娘躺在床上打起轻鼾,渠老娘看着女儿眼底的黛色真有些惊了,轻轻给女儿盖上被子,领了鱼姐儿出来才直嘀咕道:这安眠针这么好使?
安眠针?这是温补针,只对体虚的病人有用。张知鱼纠正渠老娘。
哦哦。渠老娘正闷头想自己的事儿。随口敷衍张知鱼,管它什么针,有用的就是好针!
张知鱼瞅着渠老娘逐渐古怪的眼神,叹口气放弃了挣扎。
要说万金油也不能错,南水县湿气重,家家户户的墙角都有水渍,住在水乡的人多少身上都有些寒气,扎了这套针多少都会舒服些,若放到中原去,效果就得大打折扣了。
渠老娘主要是看闺女睡得香,就想起自己几个老姐妹,大家早年从乡里上来就开始在石榴巷靠河做点小生意,自通了运河靠水的人家都肥了一圈儿,不用再操心银子的事,老了也就专心享起子孙福,手里捏着钱就胡吃海造,让她们停了享受那是万万不能,她们心里自有一笔账在:辛苦一辈子老了为多活几日还得接着苦,这一生这样算下来竟没有一点甜太不划算。
于是年纪越大就越睡得不好,常靠着开药才睡得一宿好觉,见鱼姐儿不用药就能把人扎睡了,渠老娘就打起主意来,回家跟几个老姐妹一说,第二天就跟着渠老娘来了三五个,想亲眼见识见识。
张知鱼给人扎针一次得收五文钱,来的婆子还是出得起的,她们如今的家境都不算差,正经营生交给了子孙,自己还经营个茶水摊、早食摊消磨日子,过得悠哉悠哉,过了午食收了摊儿就一起打花牌赌些淡酒耍,旁人来叫生意倒还甩了脸子呸人。
早是混惯了的人,好些婆子丈夫坟头草都一寸深,对外间那眼神儿只做滋味儿享受,再不放在心上一星半点。
渠老娘亲眼见着鱼姐儿把鲍娘扎睡了,自然得打头阵,拉了帘子往空床上一躺就跟鱼姐儿道:来,扎扎看。
这一套针下来,鼾声震天。鱼姐儿慌了,就算是桂花也没有这样的!
闵大夫家也住在石榴巷附近,对渠老娘这一群石榴巷老霸王还是有些知道的,跑过来一看,听了这声儿就笑:渠老娘这是昨儿打牌又没个数困得狠了,待会儿有人扎还让她起来,没人就让她睡着,醒了多要这老婆子几个钱,这把年纪了还天跟十四五的年轻人似的没个数。
来看病的妇人本来就不多,年轻些的提了药就快步走了,剩下的都是渠老娘来开安神方的老姐妹,又哪里会有人打扰,她一觉睡醒,太阳都落了,要不是想着祭五脏庙还不肯醒呐。
这一觉之后,保和堂有个小女大夫的事儿就逐渐被渠老娘几个老喇叭传了出去,一连几天都有好些妇人来看病,还有约着鱼姐儿出外诊的,难以对男大夫说的,对个小女孩还能舍了面皮吐几句真话,即便是传声筒,有医学底子在的鱼姐儿总好过不相干的人传那些九曲十八弯的话儿,因为大多数病人还是要吃药,就得闵大夫开方子,保和堂这几日进的账都比以前多一小截。
乐得赵掌柜都合不拢嘴,这点钱还不够赵家烧道好菜,但这是一个极大的彩头!概因这些年保和堂走的一直是下坡路,简直都要被城东的仁安堂都要踩到脚底下去了,赵掌柜回回一想起这事儿就得给祖宗跪着上三柱香。
看着鱼姐儿的模样就越发顺眼下来,只盼着鱼姐儿要是不走就好了。
跟赵掌柜一起吃茶的秦大夫听了面色就古怪起来:这可是个女孩儿,以后在家相夫教子才是正途,哪能跑到保和堂来做大夫?
赵掌柜想起鱼姐儿那日学止血针的速度和闵大夫赞不绝口的话儿,深吸了几口气才缓缓道:做大夫的只要能把病人治好,是男是女有什么关系?我就问你,如果有一天你病得快死了,只有女大夫能救你你去不去看?
当然要去,这还用想?谁不想活着?只是张家丫头怎么看也不像这种神医吧?
赵掌柜喝了口酒道:对咱们来说当然不是,我们没了鱼姐儿还有孙大夫王大夫,对那些在家苦熬的女病患,在南水县现在就只有一个张知鱼,她现在还小,再过三五年呢?
他也不是发善心,适当的善意带来的好处远远比付出得到的多,女病人难道会比男病人少吗?以赵掌柜的认知,只会更多,他老娘媳妇儿成日将药丸子当糖吃,她们还不用下地做活儿身上就有许多不舒坦,那些需要日日飘在田间地头,水中来去的女娘妇人难道没有病吗?
但整个南水县的药铺都不见她们的踪影,她们深深地藏在家宅后院,一日一日求神拜佛盼着身子见好,但凡只要有一个靠谱的女大夫把她们从跳大神的仙姑手里拉出来,这些源源不断的病例都会逐渐向这个女大夫所在的保和堂涌来,那得是多壮观的场面?
想到保和堂买下半条街的样子,赵掌柜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嘴都要笑烂了。
秦大夫看着东家这张灿烂菊花脸没再说话儿,他心里还是不赞同。赵掌柜只是找个人说说话儿,也不是想听谁的意见,他这会儿恨不得鱼姐儿立刻就签了卖身契,免得到时候仁安堂的老吊客上门挖人。
一个大夫得养十来年,他们到时再培养,这口饭早被保和堂吃了。
张知鱼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赵掌柜重振家业桌上的一盘菜,她只觉得保和堂的气氛越来越不对劲。
首先秦大夫看她越来越不舒坦,但凡她在场写脉案都恨不得用屏风把桌子挡起来就怕她偷师,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这么做,整个保和堂她现在能认出来的字只有张阿公和闵大夫的!
哦,这两天高大夫也要算半个了,不知谷二郎做了什么,高大夫这两天一扫颓废之态,每天都笑眯眯地问她有没有哪里不懂,不会可以问问自己,他跟张阿公面对面十几年两家人也算个远亲戚,教教自家小孩不废什么事,还拿了自己的医书给她回去看,每次开的方子还都让她亲自抓药,方便记下药材的气味形状。
秦大夫路过看到都要阴阳怪气两句,但赵掌柜居然视而不见。
恋耽美
这其实就算鱼姐儿截走了闵大夫的病人,闵大夫的徒弟小天在旁边听了就有些不乐意,但闵大夫没恼,思索片刻道:你知道保和堂的规矩,出外诊得加十文钱,小张大夫人小,你也不能欺负了她去。
今儿我先回去跟鲍娘商量下,成了我再来。这点钱还不够渠老娘消磨一下午,得了准信儿就连连点头,恨不得立刻就撵到女婿家去跟女儿好生说说。
张知鱼知道给病人看诊大夫有谢银,穷家人就不说了,渠老娘这样也算得上有铺有宅的门户肯定是要给的,但他们也没肥到给双份地步,自己得了钱那闵大夫估计就没有了,等渠老娘出了门就道:钱该闵大夫收着,我不要这钱,赵掌柜一天给了我十五文我已经拿过了。
更重要的是闵大夫并不排斥她接触病人,有病人就有病例,有病例才能进步,这比那十文钱重要得多。
闵大夫听了这话儿神色就温柔起来,有分寸的孩子谁都会多喜欢几分,但没鱼姐儿在这十文外诊费他也拿不到,便道:你去记了脉案,还送到我这儿来瞧,你年纪小还不到开方的时候,这份银子安心拿着,她家开了药还有谢银,我拿这个就足够了,难道你学医这么久还不配拿这十文钱吗?
他还不知道张知鱼学医还不到半年,只当她从会走路就开始学医了,药铺的孩子的打小都这样过,他自己也这样,张知鱼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加上上辈子确实挺久了,想想也点头答应下来,只给闵大夫添茶倒水更勤快起来。
小天看得心里吃味,觉得鱼姐儿抢了他的活儿,脸色就有些不好,只是他也才十二三岁,张知鱼从心里把他当成个小侄儿,不仅不生气,只觉得这孩子表情丰富,以后一定不会得面瘫呐。
但闵大夫琢磨着也不能这么不知底细地给人送了去,还得探探鱼姐儿的底。
闵大夫年纪不算轻了,眼睛不大行,平时写脉案都是小天代笔,只要不是急症的病人,闵大夫都先让小徒弟摸一遍脉,他再补充写下来看有没有遗漏,各个大夫对自己亲传弟子都这样,常来保和堂的病人对这套流程也熟,鱼姐儿一来,她们就不肯让小天看,都是孩子和大夫,女人天然更放心自己人。
闵大夫正愁着怎么探,心里一下就笑开了花,怕小天吃醋,还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才让鱼姐儿接手。
张知鱼给来的妇人摸了脉,就跟病人叽叽咕咕说起来:你脉相看着也虚,也是血气不足,要多休息不能干重活儿,多吃补血补气的东西。
妇人听得连连点头,脸上也有了笑模样:我家附近还有女娘生病,你明儿可还在,我让她们得空来瞧,也不用在家熬日头了。
我要在这待半旬,但明儿说不准我得出去一趟,你后日再带她们来。
小天见她一坐下就跟个老大夫似的嘚吧嘚吧说,一点不怯场,就有些出神,他在保和堂待了五六年看着病人还有些怵,不敢下嘴断症,就怕错了被师父骂。
闵大夫想起这茬,恨铁不成钢地看徒弟一眼,转头对鱼姐儿就满意起来,让她接着写脉案。
张知鱼提笔写了一个字,闵大夫笑容凝固了,沉默地把笔墨收了回来,交给小天道:她摸脉,你写。
张知鱼看看手上的毛笔眨眨眼,困惑地看着闵大夫。
这狗爬的字儿,还不如我呢!
小天看了一眼险些笑破肚皮,得意洋洋地挥手写了一张出来拍在鱼姐儿跟前。
张知鱼凑过去瞧了一下就懂了。
闵大夫和小天写字用是正儿八经的毛笔,不像她家那个色彩斑斓的鸡毛笔,又硬又不上色,她习惯了鸡毛笔这会儿写出来的字就有些不成形,又大又丑又费纸。小天和闵大夫的字虽然龙飞凤舞自成章法,但谁让人家写得很连贯,就算看不懂也给人一种大书法家的气势。
张知鱼沉默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就买新毛笔下苦功,被写脉案的大夫嫌字丑,跟被夏姐儿说笨有什么区别?
尽管鱼姐儿字上有瑕疵,闵大夫见她摸脉准,心里也高兴。
一上午过去,闵大夫渐渐不笑了,抽出几张脉案纳闷道:这几张都是肝阴亏损的虚症之相,脉相这么明显,你都摸出来了怎么不说病症?
我看的书上就写到这。张知鱼顿了顿,张阿公拿手的是外科,这方面教得不精,她学得也不久,所以能摸出变化却不知道为什么。
闵大夫想起张家如今的情况也好了许多,真要供一个大夫出来不可能一点不花钱,便认真道:往后你还想在这条道儿走下去,不是只做给人扎针的大夫,那天开出来的单子,一定要全部看完,而且没看完之前不许给人断症,不然容易出事。
要不是张年是保和堂的人,鱼姐儿因这层关系天然就是半个自己人,他还懒得废这心思,这会儿权当照顾了一回后辈,这孩子只待半个月能拿走多少就看她的本事了。
张知鱼点点头,她知道自己的水平,也没觉得不好意思,本来自己中医学得就还不久,只是有些担心:那我还能去给鲍娘看病吗?
闵大夫想了想,觉得她的水平只记录不成问题,便点头道:能去,只到时候他们问起究竟如何,你都得说先回了我。
张知鱼还以为得等两三天渠老娘才能再来保和堂,不想第二天一早渠老娘上门要带了鱼姐儿过去。她人小张阿公不放心,还让长生给她赶了保和堂的车和渠老娘一块儿走。
鲍娘夫家在纱帽街,姓韩,几代人都吃龙王饭,有一艘小货船来往金陵苏州两地,赚得盆满钵满,在东街也算有名姓的人家,鲍娘若非生得好被韩大郎吃茶的时候瞧上,还嫁不了这样的人家。
纱帽街往后再走几刻钟就是县衙,地段金贵,张家除了张大郎谁也没来过,那宅院从外边看着比顾家还漂亮些,进去也只比顾家小一点儿,连脚门的门槛都修得老高,张知鱼人小腿短,不看着点还跨不过去,她仔细数了数光大门就有三道,还转了几个月洞门才走到鲍娘房里。
鲍娘的丫鬟莲儿端了个铜盆站在屋门口正要往外走,张知鱼鼻子很敏感,虽然只是淡淡的一点,她还是闻到了腥甜的味道,便驻了脚问,这是来了红?
莲儿看了眼渠老娘支支吾吾地不敢替主子搭话儿,渠老娘家里有个婆子,也算是用惯了下人的,一看她这样儿就知问不出什么,还转身进去捉住女儿盘问。
鲍娘昨儿被娘一说心里就软了下来,见鱼姐儿也不大,就说了实话:这些天一直淅淅沥沥地有一些。
渠老娘脸色刷一下就变了,盯着门口捧着盆子的莲儿沉声问:你娘子还有什么不舒服,上次问你你也不说,下红不止是要死人的,她有个三长两短你可想好了怎么跟我家交代?
莲儿冷汗出了一脑门子,抬眼看着鲍娘点了头才颤巍巍道:娘子这些天睡也睡不好,每天都叫疼。
渠老娘看着她的脸色又问:真没有了?
莲儿吓得人都要跪下去了,鲍娘有些不忍赶忙直起身拦住渠老娘:是我不让她说的,说了你不是连觉也睡不好?真的只有这些,再没有了。说完又把莲儿打发出去免得挨渠老娘的眼。
这才三道门槛儿而已,张知鱼听了一耳朵戏,侧脸看着雕花大床,一下没了先前兴冲冲出门的劲,只想着快点儿回家和姑姑小妹一起喂鸡耍。
作者有话说:
这两章写得不是很满意,有点卡文。晚上十二不一定能写完,明早九点前放上来,大家别等。
感谢在20220330 00:21:28~20220330 10:31: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圆滚滚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5978854 108瓶;圆滚滚、飘 10瓶;么么儿老干妈、晓燕姐、雨革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7章 、重任在儿身
母女两个说了一会子话, 渠老娘就笑着朝鱼姐儿招手,跟鲍娘道:这孩子就是保和堂的小大夫。
我还没出师,不能叫大夫, 阿婆叫我鱼姐儿就行,我家都是这么叫我的。张知鱼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被允许断症了才能算大夫, 这会儿还差得远不能太招摇。
渠老娘听了直笑:这么大的人就会省着说话儿,跟个小大人似的。
大哥见着二弟的闺女就眼馋, 要是我的没落, 生下来不知有没有这么好看。鲍娘看鱼姐儿生的好又口齿伶俐也眼馋,感慨两声又道:这次不知是不是伤了底子,恐怕得二三年才能再要。
你既然知道利害怎么不去看大夫?张知鱼不喜欢这种有能力治病但还是把自己往死里耗的病人,让她把手伸出来, 看了看舌苔眼球,道:还好底子看起来不错, 这次拖得久也不算严重, 我给你扎两次针,好好睡一觉,明儿让闵大夫开了药你按时吃听他的话儿。
鲍娘就叹:之前也好好的,吃了几包药下去觉得没事了,虽然小肚子痛,但刚好遇上小日子我就没当回事,几天夜里都没睡好,要不是莲儿说已经过了日子还有红, 我还反应不过来。
张知鱼让她翻身躺到床上去,解开衣裳掏出针道:你亏了气血, 身体虚又睡不好, 等我给你扎了止血针, 过半时辰再扎一次温补针,不用吃药也能好好睡一觉。
渠老娘没听过这样的针法,心里只喊奇,也觉得这孩子终究太小嘴上没毛,夸了两句就开始说大话儿。
等鲍娘躺在床上打起轻鼾,渠老娘看着女儿眼底的黛色真有些惊了,轻轻给女儿盖上被子,领了鱼姐儿出来才直嘀咕道:这安眠针这么好使?
安眠针?这是温补针,只对体虚的病人有用。张知鱼纠正渠老娘。
哦哦。渠老娘正闷头想自己的事儿。随口敷衍张知鱼,管它什么针,有用的就是好针!
张知鱼瞅着渠老娘逐渐古怪的眼神,叹口气放弃了挣扎。
要说万金油也不能错,南水县湿气重,家家户户的墙角都有水渍,住在水乡的人多少身上都有些寒气,扎了这套针多少都会舒服些,若放到中原去,效果就得大打折扣了。
渠老娘主要是看闺女睡得香,就想起自己几个老姐妹,大家早年从乡里上来就开始在石榴巷靠河做点小生意,自通了运河靠水的人家都肥了一圈儿,不用再操心银子的事,老了也就专心享起子孙福,手里捏着钱就胡吃海造,让她们停了享受那是万万不能,她们心里自有一笔账在:辛苦一辈子老了为多活几日还得接着苦,这一生这样算下来竟没有一点甜太不划算。
于是年纪越大就越睡得不好,常靠着开药才睡得一宿好觉,见鱼姐儿不用药就能把人扎睡了,渠老娘就打起主意来,回家跟几个老姐妹一说,第二天就跟着渠老娘来了三五个,想亲眼见识见识。
张知鱼给人扎针一次得收五文钱,来的婆子还是出得起的,她们如今的家境都不算差,正经营生交给了子孙,自己还经营个茶水摊、早食摊消磨日子,过得悠哉悠哉,过了午食收了摊儿就一起打花牌赌些淡酒耍,旁人来叫生意倒还甩了脸子呸人。
早是混惯了的人,好些婆子丈夫坟头草都一寸深,对外间那眼神儿只做滋味儿享受,再不放在心上一星半点。
渠老娘亲眼见着鱼姐儿把鲍娘扎睡了,自然得打头阵,拉了帘子往空床上一躺就跟鱼姐儿道:来,扎扎看。
这一套针下来,鼾声震天。鱼姐儿慌了,就算是桂花也没有这样的!
闵大夫家也住在石榴巷附近,对渠老娘这一群石榴巷老霸王还是有些知道的,跑过来一看,听了这声儿就笑:渠老娘这是昨儿打牌又没个数困得狠了,待会儿有人扎还让她起来,没人就让她睡着,醒了多要这老婆子几个钱,这把年纪了还天跟十四五的年轻人似的没个数。
来看病的妇人本来就不多,年轻些的提了药就快步走了,剩下的都是渠老娘来开安神方的老姐妹,又哪里会有人打扰,她一觉睡醒,太阳都落了,要不是想着祭五脏庙还不肯醒呐。
这一觉之后,保和堂有个小女大夫的事儿就逐渐被渠老娘几个老喇叭传了出去,一连几天都有好些妇人来看病,还有约着鱼姐儿出外诊的,难以对男大夫说的,对个小女孩还能舍了面皮吐几句真话,即便是传声筒,有医学底子在的鱼姐儿总好过不相干的人传那些九曲十八弯的话儿,因为大多数病人还是要吃药,就得闵大夫开方子,保和堂这几日进的账都比以前多一小截。
乐得赵掌柜都合不拢嘴,这点钱还不够赵家烧道好菜,但这是一个极大的彩头!概因这些年保和堂走的一直是下坡路,简直都要被城东的仁安堂都要踩到脚底下去了,赵掌柜回回一想起这事儿就得给祖宗跪着上三柱香。
看着鱼姐儿的模样就越发顺眼下来,只盼着鱼姐儿要是不走就好了。
跟赵掌柜一起吃茶的秦大夫听了面色就古怪起来:这可是个女孩儿,以后在家相夫教子才是正途,哪能跑到保和堂来做大夫?
赵掌柜想起鱼姐儿那日学止血针的速度和闵大夫赞不绝口的话儿,深吸了几口气才缓缓道:做大夫的只要能把病人治好,是男是女有什么关系?我就问你,如果有一天你病得快死了,只有女大夫能救你你去不去看?
当然要去,这还用想?谁不想活着?只是张家丫头怎么看也不像这种神医吧?
赵掌柜喝了口酒道:对咱们来说当然不是,我们没了鱼姐儿还有孙大夫王大夫,对那些在家苦熬的女病患,在南水县现在就只有一个张知鱼,她现在还小,再过三五年呢?
他也不是发善心,适当的善意带来的好处远远比付出得到的多,女病人难道会比男病人少吗?以赵掌柜的认知,只会更多,他老娘媳妇儿成日将药丸子当糖吃,她们还不用下地做活儿身上就有许多不舒坦,那些需要日日飘在田间地头,水中来去的女娘妇人难道没有病吗?
但整个南水县的药铺都不见她们的踪影,她们深深地藏在家宅后院,一日一日求神拜佛盼着身子见好,但凡只要有一个靠谱的女大夫把她们从跳大神的仙姑手里拉出来,这些源源不断的病例都会逐渐向这个女大夫所在的保和堂涌来,那得是多壮观的场面?
想到保和堂买下半条街的样子,赵掌柜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嘴都要笑烂了。
秦大夫看着东家这张灿烂菊花脸没再说话儿,他心里还是不赞同。赵掌柜只是找个人说说话儿,也不是想听谁的意见,他这会儿恨不得鱼姐儿立刻就签了卖身契,免得到时候仁安堂的老吊客上门挖人。
一个大夫得养十来年,他们到时再培养,这口饭早被保和堂吃了。
张知鱼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赵掌柜重振家业桌上的一盘菜,她只觉得保和堂的气氛越来越不对劲。
首先秦大夫看她越来越不舒坦,但凡她在场写脉案都恨不得用屏风把桌子挡起来就怕她偷师,实际上完全没必要这么做,整个保和堂她现在能认出来的字只有张阿公和闵大夫的!
哦,这两天高大夫也要算半个了,不知谷二郎做了什么,高大夫这两天一扫颓废之态,每天都笑眯眯地问她有没有哪里不懂,不会可以问问自己,他跟张阿公面对面十几年两家人也算个远亲戚,教教自家小孩不废什么事,还拿了自己的医书给她回去看,每次开的方子还都让她亲自抓药,方便记下药材的气味形状。
秦大夫路过看到都要阴阳怪气两句,但赵掌柜居然视而不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