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郎咂舌这孩子一看就尽得沈老娘真传,那会儿人家大夫上家来讨口水喝,沈老娘就能请人家教接生。他李三郎不过吃了她几筷子饭,这孩子都惦记上让他做壮丁了,也是个属周扒皮的。
李三郎不乐跟她两个扯什么开荒不开荒,只哼唧道:等你能自个儿开三日我就替你开去。
张知鱼道:我本来就要去。再说这生意可好了,今年夏姐儿都赚了一吊钱。
李三郎笑,做梦才敢发一吊钱,外甥女还是见的市面少了。
张知鱼急道:明儿你打听的时候,问慈姑去,这笔买卖做不做得,他还能骗你?
李三郎嗯嗯两声,鱼姐儿等不到明天了,拉着他就要点烛长谈,李氏就在那头拿着蜡烛静静地盯着几个走了半天没走三米远的人,面上不喜不悲却惹的几个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李三郎将两个白眼狼外甥女一手一个提起来抱到房里从外关了门,在外头气呼呼道:我是你舅,可不是长工,你看我像菩萨吗?
南水县的荒地,草随时都长得够野鸡搭窝,上头三尺深下头三尺深,也就是小孩子没见识才张口就来。
说完,再不给两小孩一个眼神便扬长而去,直奔梦中旧故里,好不风流快活。
鱼姐儿爬到床上悲叹一声,看来只得等自个儿有空的时候再回来问了。
白天给王大郎缝合,在那儿全神贯注地熬了一个时辰,又来回坐了几趟快车,张知鱼倒在床上很快就人事不知,破天荒地等到李氏敲门才起了床。
张阿公如今身子虽强健,但她也不想阿公太累,穿了个战斗衣后便催着张大郎出门。
张大郎昨儿累狠了,今儿轮休,送女儿去保和堂的任务李氏就交给了他。
父女两个租了辆车赶到保和堂,鱼姐儿提着给阿公和高大夫带的早食,已经在里头的黎氏将昨儿吃剩的换出来,张知鱼跟爹挥手作别后就疾步往里跑。
高大夫和张阿公是轮流守的夜,但两人都不是二八小伙儿,精力就有些不济,张知鱼先凑过去看看王大郎,今儿他的伤口已经有些红肿。
张阿公皱眉道:夜里起热了,喂了几次药才压下去。
张知鱼摸摸王大郎的头,果然还有些热,又轻轻按他没受伤的腹侧,见没鼓起来就知里头状况还好,不曾再有大量积血,不然到时候还得开二道刀。
赵掌柜也很关心这个病例,昨儿他都当保和堂得又当回太平间了,谁知今儿人还活着,连钱都派了小赵大夫去数,自个儿围着王大郎的屋子不停转,一刻钟得问三回鱼姐儿人还活着没。
黎氏的话净让他说了。
张阿公守的下半夜,这会儿正眯着眼栽瞌睡,鱼姐儿提出食盒叫他两个去外头吃饭洗漱,还嘱咐阿公道:阿公,白天我守着王大叔,你家去睡觉。
张阿公闭着一只眼吃饭,直接拒绝:你才学到哪儿,疡医的工夫也就比门外汉强些,人肚子里头的东西你都找不着,不成。他可不想看孙女儿吃牢饭。
张知鱼还真清楚,而且肯定比张阿公清楚,便拍着胸脯跟阿公保证:我认得出,你忘了慈姑?
张阿公眼珠子一转,忽然放下筷子给孙女比了个大拇指道:真是你阿公铁亲的乖孙。
两人说着便凑在一处说起人体器官来。
哦哦哦哦,这里确实是肝
高大夫见着祖孙两人光说尚不过瘾,还在自个儿身上比划起来了,便嘀咕道:往日也没见鱼姐儿这般话唠呐,张阿公这是不会教徒弟,好好的孩子给他带得都不像淑女了。
张阿公停了筷子不满道:别一天到晚光传谣,鱼姐儿还没正经师父呢,你这么说她以后找不到师父我跟你急。
高大夫心头一片火热,失声道:鱼姐儿不曾拜你为师?
张阿公能让亲孙女拜自个儿为师就怪了,这完全是在浪费鱼姐儿的师父名额,别管谁教她,最后还不是都得叫张大夫?
他老人家素来不拘小节,岂会在意鱼姐儿拜别人为师,要不是这年头师徒关系太紧密,师父出了事,连坐上也有徒弟的名儿,他都想鱼姐儿从保和堂匾额处一路磕到后门儿上,把师父全给认全喽。
高大夫静默一阵,往外赶他:你在保和堂找个地儿睡也成。他想跟鱼姐儿单独处处。
张阿公不答应,非得睡王大郎屋里,他孙女儿说小也不小,怎能跟糟老头子关着门一个屋,还睡觉呢,他不做噩梦就不错了。
黎氏便将黎二郎晚上睡的地儿收拾好让给他,自己还搬了凳子在外头等大夫们喊人,白天几个大夫不让她进去,怕里头人太多环境不好,影响王大郎恢复。阿公也是在屏风后头找的离着王大郎最远的地儿睡的。
张知鱼问高大夫:他还在出血么?
高大夫点点头,教她:你手还嫩,耳朵也灵,你贴着他肚皮先听听看。
张知鱼就轻轻贴在他肚皮上,其实这就是有个听诊器就成的问题,现在的大夫却只能靠肉耳,虽然设备落后,张知鱼却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她凝神细听,王大郎内脏里头的声音就叽叽咕咕地传到她耳朵中,他昨儿才落了肠子,里头正翻江倒海地响,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肠鸣,但有很细小的声音,特别不一样,人体里的血液都是流畅的,溪流和泉眼声音不一样,瀑布和河道的声音又不同。她指着两个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推抬头看高大夫。
高大夫这些日子虽然都被鱼姐儿震惊惯了,但此时也难掩欣赏,心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收她为徒,尽管高家人从来不收外姓弟子,但他实在不忍心看着鱼姐儿一辈子待在南水县。
张年想出去,他也想出去,但都是壮志未酬,两鬓已白,很有可能今生他们也再走不出南水县了。
只要有一个徒弟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将高家针发扬光大,往后即便他不在人世,也得笑着诈尸夸她呐。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还得先同族里说清。
想到这,高大夫按捺住几乎要脱口而出的话,看着鱼姐儿笑,告诉她,这是最大的两处地方,这时候还不要紧,等再多些就要再扎针。
好在一上午都平安无事。
大家心底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想还没高兴多久,王大郎又高热起来,额头烫得吓人。
高大夫退烧针用了,猛药也下了两幅,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给他彻底退烧。
糟糕的是,王大郎意识渐醒,破开肠肚的痛让他的血走得更快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全订的标志的问题,我去问了下别人,得到的信息是,目前晋江只支持完结全订显示。谢谢大家~
感谢在20220422 18:13:06~20220423 08:47: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青裳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咕咚来了!、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红柿 30瓶;扫雪烹茶听风雨 20瓶;灯吃掉、香草咖啡、25496938 10瓶;焱焱、<"mailto:niuniu@sharon">niuniu@sharon<> 3瓶;gaial 2瓶;么么儿老干妈、helen0408123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办法
高大夫和张阿公只能加大/麻沸散的量, 让王大郎疼得不那么厉害,等药效渐渐上来,鱼姐儿又给他扎了一次温补针, 催发药力。
这两日王大郎扎已经扎过好几套针,次数已经太过频繁, 这样强行催动五脏之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保和堂的大夫,能治这种伤的, 一个也没有。张知鱼和高大夫只得狠心给他扎, 扎了可能还能活,不扎一定活不了。
过了午时,黎二郎带着饭食来接黎氏的班,见着大姐面色凝重, 看了眼紧闭的房门便知姐夫有些不好。
张阿公的话唠功底昨儿他见识了一晚上,怕吵着王大郎, 连比带划也得跟人找话儿说, 谁醒着就逮着谁说,但现在他站在门口都听不到里头丁点儿动静,只有浓厚的药味不停地往外冒,熏得他鼻子都酸了。
张知鱼出来换绷带,打开门就对上一双湿漉漉的小牛眼儿,一看就知他是阿公说的昨儿在他两个跟前儿哭鼻子的黎二郎。
黎家虽然穷,但糊元宝用不着风吹日晒,前几年黎大郎活着时也不让两个小的出门做苦工, 壮汉都有累得咳血而死的,没成家前他不想两个弟弟跟他似的败了身子, 故此黎二郎有些白, 又常年吃得不好, 窄窄的一条,倒不像二十岁的,跟十六七差不多。
他和黎氏一家三口都长了双相似的圆眼,牛哥儿就是因着这双眼总是湿漉漉的像小牛,小名才起的牛哥儿。
王大郎不知是否跟黎家人一起待得久了,长眼睛也变得圆起来,远远的一看倒像是一个姓的。
他站在门口给骤然开门的鱼姐儿吓得一跳,见她这样小小的一个人,已经穿着跟店里伙计差不多的衣裳在里头劳作,也叹,可怜见的,你也没了兄弟出来做工?
张知鱼尚未吱声,黎氏拽过弟弟,接了鱼姐儿手上染了血的布条道:这是你兰嫂子的大女儿,去岁学了医,如今也是你姐夫的大夫。
黎二郎笑着摸摸头跟鱼姐儿道:哦,这样呀,原来是我姐夫的大夫。
慢着,是谁的大夫来着?
黎二郎性子有些愣,心头有事就容易两眼出神,张知鱼就见他呆头鹅一般,不停嘀咕这句话。
去岁学了医,如今是姐夫的大夫。
去岁学了医,是谁的大夫来着
哦,是姐夫的。
等等,大姐,你这不是瞎胡闹么!
黎二郎念清了话里的意思,险没给口水呛住,拉着大姐走到一边儿,眼睛瞪得越发圆了,小声道:怎都几十岁的人了,心眼子还这般大,她才学了多久你就将姐夫给她治。
你老实说,是不是家里给不起请大夫的钱?黎二郎有些伤心道。
黎家的宅子在底下几条旧街,里头鱼龙混杂什么事没有,一时不知脑补了什么,左右看看又道:前日夜里是你叫姐夫出的门么?
说着说着,想起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块儿的时候,黎二郎没忍住鼻涕眼泪糊了自己一脸。
黎氏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给他一棒子打得他叫爹,但她在外头也要面子,硬低了三分火气骂道:你姐夫还没死呢,少在这拉着老娘一起给他嚎丧,他流了那一滩子血,都是张家人给拉回来的,没鱼姐儿给他止血,你现在都在家穿白布了,再乱说回家我非得让你一天穿八百绣花针,穿它个三年整不可。
黎二郎唬得点话不敢说,忙喊大姐饶命。
黎氏被他逗得又好气又好笑,又提起长姐的架子训了他几句,方此地留给黎二郎,自家接了帕子转身去洗起来。
屋头王大郎哼哼了一会儿,终究没抗住药效又昏睡过去。
张知鱼正拿了条干净的绷带,准备往上头涂新药,王大郎的伤口有些红肿,只看一眼便知里头有些发炎,但好在还没有往外流脓水。
现在的环境根本没办法再给他做第二次手术,真到了那个地步,也就是挨日子罢了。
张知鱼接过药膏闻了闻,用小木棍沾了往上涂,边涂边问:王大叔换新药了?
夜里王大郎就烧了两回,每次用的药都不会一样,到现在为止,药方子已经换了三次,张阿公把几张药方一起递给她。
张知鱼接过来看,消炎方主要用的是黄连,止血生血方从一开始用的就是三七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到的最好的补血方。
所有的中药里,三七是当之无愧的补血圣药,诸多医家名典对它都多有记载,人参补气三七补血,无出其右者。
但这两样药材都分外贵重,王大郎昨儿也就在药里用了三七,今日却已经用上了加了大量三七的止血膏。
他嘴里含着参片,又四处用着三七。对高大夫和张阿公这样常年跟平民之家打交道的大夫来说,这样的方子几乎是不可能他们开出来的。
这么贵的药,王家的几十两银子也不够他使多久。
即便王大郎先赊账养好了,夫妻两个光为还债都得苦苦劳作一辈子,王大郎若醒来看到自个儿给妻儿留下这样大一笔窄,说不得还更愿意当时在水里就淹死了这是许多百姓在重伤面前唯一的选择。
张阿公也是积年的老抠了,见她盯着三七看就哼哼道:这个是保和堂给的。
大伙儿不愿意手上沾人命,却很乐意参与进来,都是大夫,谁见着稀罕的病例都眼热,赵家的三七也不多,但是供一个人的医疗实验那也是完全没有问题滴。
是以这方子虽用了,里头的三七却没叫王家花钱,赵掌柜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王大郎活了,希望他多在保和堂待待,让大家多研究研究,争取保和堂大夫们的医术都能更进一步,以便日后让保和堂的光把这片土地照得再亮一些。
黎氏想都没想就应了声儿,只要人能活下来怎么样都行,大男人被看几天又不会少块儿肉。
尽管有了生血良药,张阿公和高大夫心头依然很担心。
麻沸散不能用多了,不然人得变傻,若成了傻子,王大郎醒来又有什么用?
但只要他一醒,内部的伤又会开始渗血。
张知鱼看着王大郎的伤口,几乎立刻就想起了麻醉针,但是她只看过几遍那位老中医扎针,根本没有实际的经验,而且针法繁复,她不一定能做到。
等得日落,张大郎便从家里出来接鱼姐儿家去,鱼姐儿想着针方,一路无话。
张大郎却很不舒坦,发愁地看她道:今儿怎不说话了?保和堂出事了?往日嘚吧嘚吧说得多开心呐。
张知鱼摇头,被爹喊回神来,想着指望小舅不如直接问爹昨儿干嘛去了。
张大郎早得了李氏吩咐不准他跟家里小的说外头的事儿。
张知鱼见他不愿意就更好奇了,用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捧他。
好在张大郎的原则就是对女儿没有选择。趁着家还远便一股脑儿地跟她说了。
叶知县吓得在外头一连两日不曾回家,将里头的刺头狠抓了几个回来审问。
这才晓得外头的流民没了家资,想攒两个钱,自己把木材卖了,只用零碎的做了个泥巴房,想着日后有钱了再换好的。
谁知南水县又天降大雨,他们的房子不经事,当天夜里就垮了几家,被埋在里头连个声儿都听不见。
张大郎他们主要就是去找这些人的,那泥巴又湿又重,他那么多人家都得挨个儿翻,便是铁打的也觉着有些累。
张知鱼默了会儿道:都是钱闹的。
桂花娘是,王大郎是,外头的流民也是,为了省钱反丢了自个儿的命。
但却不能怪他们,穷惯了的人,身上没钱便没安全感,张阿公小时遭过灾,这四十多了都还不愿意放口吃肉,老觉得这里浪费那儿也浪费。
也就夏姐儿没心没肺的过得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眼里钱还没有冲天炮重要。
她只希望,妹妹一辈子都能像今天似的快活。
谈话间两人便走至一处告示栏,边上围了许多人,张知鱼也凑过去瞧,她人矮挤不进去,张大郎就给她念:东城房员外家招长工二十名,一月一两银子
张大郎说到这,周围许多不识字的人听了便想往家呼朋唤友地去房员外家应聘。
张知鱼扒到爹身上也去看,不想却见着一行小字,忙喊住要家去的人道:这里头签约的是长契,最少的都得二十年!
二十年的银子可以一次性拿完,往后再在房家干活儿便没了工钱。
恋耽美
李三郎不乐跟她两个扯什么开荒不开荒,只哼唧道:等你能自个儿开三日我就替你开去。
张知鱼道:我本来就要去。再说这生意可好了,今年夏姐儿都赚了一吊钱。
李三郎笑,做梦才敢发一吊钱,外甥女还是见的市面少了。
张知鱼急道:明儿你打听的时候,问慈姑去,这笔买卖做不做得,他还能骗你?
李三郎嗯嗯两声,鱼姐儿等不到明天了,拉着他就要点烛长谈,李氏就在那头拿着蜡烛静静地盯着几个走了半天没走三米远的人,面上不喜不悲却惹的几个人齐齐打了个寒颤。
李三郎将两个白眼狼外甥女一手一个提起来抱到房里从外关了门,在外头气呼呼道:我是你舅,可不是长工,你看我像菩萨吗?
南水县的荒地,草随时都长得够野鸡搭窝,上头三尺深下头三尺深,也就是小孩子没见识才张口就来。
说完,再不给两小孩一个眼神便扬长而去,直奔梦中旧故里,好不风流快活。
鱼姐儿爬到床上悲叹一声,看来只得等自个儿有空的时候再回来问了。
白天给王大郎缝合,在那儿全神贯注地熬了一个时辰,又来回坐了几趟快车,张知鱼倒在床上很快就人事不知,破天荒地等到李氏敲门才起了床。
张阿公如今身子虽强健,但她也不想阿公太累,穿了个战斗衣后便催着张大郎出门。
张大郎昨儿累狠了,今儿轮休,送女儿去保和堂的任务李氏就交给了他。
父女两个租了辆车赶到保和堂,鱼姐儿提着给阿公和高大夫带的早食,已经在里头的黎氏将昨儿吃剩的换出来,张知鱼跟爹挥手作别后就疾步往里跑。
高大夫和张阿公是轮流守的夜,但两人都不是二八小伙儿,精力就有些不济,张知鱼先凑过去看看王大郎,今儿他的伤口已经有些红肿。
张阿公皱眉道:夜里起热了,喂了几次药才压下去。
张知鱼摸摸王大郎的头,果然还有些热,又轻轻按他没受伤的腹侧,见没鼓起来就知里头状况还好,不曾再有大量积血,不然到时候还得开二道刀。
赵掌柜也很关心这个病例,昨儿他都当保和堂得又当回太平间了,谁知今儿人还活着,连钱都派了小赵大夫去数,自个儿围着王大郎的屋子不停转,一刻钟得问三回鱼姐儿人还活着没。
黎氏的话净让他说了。
张阿公守的下半夜,这会儿正眯着眼栽瞌睡,鱼姐儿提出食盒叫他两个去外头吃饭洗漱,还嘱咐阿公道:阿公,白天我守着王大叔,你家去睡觉。
张阿公闭着一只眼吃饭,直接拒绝:你才学到哪儿,疡医的工夫也就比门外汉强些,人肚子里头的东西你都找不着,不成。他可不想看孙女儿吃牢饭。
张知鱼还真清楚,而且肯定比张阿公清楚,便拍着胸脯跟阿公保证:我认得出,你忘了慈姑?
张阿公眼珠子一转,忽然放下筷子给孙女比了个大拇指道:真是你阿公铁亲的乖孙。
两人说着便凑在一处说起人体器官来。
哦哦哦哦,这里确实是肝
高大夫见着祖孙两人光说尚不过瘾,还在自个儿身上比划起来了,便嘀咕道:往日也没见鱼姐儿这般话唠呐,张阿公这是不会教徒弟,好好的孩子给他带得都不像淑女了。
张阿公停了筷子不满道:别一天到晚光传谣,鱼姐儿还没正经师父呢,你这么说她以后找不到师父我跟你急。
高大夫心头一片火热,失声道:鱼姐儿不曾拜你为师?
张阿公能让亲孙女拜自个儿为师就怪了,这完全是在浪费鱼姐儿的师父名额,别管谁教她,最后还不是都得叫张大夫?
他老人家素来不拘小节,岂会在意鱼姐儿拜别人为师,要不是这年头师徒关系太紧密,师父出了事,连坐上也有徒弟的名儿,他都想鱼姐儿从保和堂匾额处一路磕到后门儿上,把师父全给认全喽。
高大夫静默一阵,往外赶他:你在保和堂找个地儿睡也成。他想跟鱼姐儿单独处处。
张阿公不答应,非得睡王大郎屋里,他孙女儿说小也不小,怎能跟糟老头子关着门一个屋,还睡觉呢,他不做噩梦就不错了。
黎氏便将黎二郎晚上睡的地儿收拾好让给他,自己还搬了凳子在外头等大夫们喊人,白天几个大夫不让她进去,怕里头人太多环境不好,影响王大郎恢复。阿公也是在屏风后头找的离着王大郎最远的地儿睡的。
张知鱼问高大夫:他还在出血么?
高大夫点点头,教她:你手还嫩,耳朵也灵,你贴着他肚皮先听听看。
张知鱼就轻轻贴在他肚皮上,其实这就是有个听诊器就成的问题,现在的大夫却只能靠肉耳,虽然设备落后,张知鱼却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她凝神细听,王大郎内脏里头的声音就叽叽咕咕地传到她耳朵中,他昨儿才落了肠子,里头正翻江倒海地响,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肠鸣,但有很细小的声音,特别不一样,人体里的血液都是流畅的,溪流和泉眼声音不一样,瀑布和河道的声音又不同。她指着两个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推抬头看高大夫。
高大夫这些日子虽然都被鱼姐儿震惊惯了,但此时也难掩欣赏,心里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收她为徒,尽管高家人从来不收外姓弟子,但他实在不忍心看着鱼姐儿一辈子待在南水县。
张年想出去,他也想出去,但都是壮志未酬,两鬓已白,很有可能今生他们也再走不出南水县了。
只要有一个徒弟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将高家针发扬光大,往后即便他不在人世,也得笑着诈尸夸她呐。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还得先同族里说清。
想到这,高大夫按捺住几乎要脱口而出的话,看着鱼姐儿笑,告诉她,这是最大的两处地方,这时候还不要紧,等再多些就要再扎针。
好在一上午都平安无事。
大家心底都悄悄松了一口气。
不想还没高兴多久,王大郎又高热起来,额头烫得吓人。
高大夫退烧针用了,猛药也下了两幅,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给他彻底退烧。
糟糕的是,王大郎意识渐醒,破开肠肚的痛让他的血走得更快了。
作者有话说:
关于全订的标志的问题,我去问了下别人,得到的信息是,目前晋江只支持完结全订显示。谢谢大家~
感谢在20220422 18:13:06~20220423 08:47: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青裳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咕咚来了!、月暖凹晶馆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红柿 30瓶;扫雪烹茶听风雨 20瓶;灯吃掉、香草咖啡、25496938 10瓶;焱焱、<"mailto:niuniu@sharon">niuniu@sharon<> 3瓶;gaial 2瓶;么么儿老干妈、helen0408123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7章 、办法
高大夫和张阿公只能加大/麻沸散的量, 让王大郎疼得不那么厉害,等药效渐渐上来,鱼姐儿又给他扎了一次温补针, 催发药力。
这两日王大郎扎已经扎过好几套针,次数已经太过频繁, 这样强行催动五脏之气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保和堂的大夫,能治这种伤的, 一个也没有。张知鱼和高大夫只得狠心给他扎, 扎了可能还能活,不扎一定活不了。
过了午时,黎二郎带着饭食来接黎氏的班,见着大姐面色凝重, 看了眼紧闭的房门便知姐夫有些不好。
张阿公的话唠功底昨儿他见识了一晚上,怕吵着王大郎, 连比带划也得跟人找话儿说, 谁醒着就逮着谁说,但现在他站在门口都听不到里头丁点儿动静,只有浓厚的药味不停地往外冒,熏得他鼻子都酸了。
张知鱼出来换绷带,打开门就对上一双湿漉漉的小牛眼儿,一看就知他是阿公说的昨儿在他两个跟前儿哭鼻子的黎二郎。
黎家虽然穷,但糊元宝用不着风吹日晒,前几年黎大郎活着时也不让两个小的出门做苦工, 壮汉都有累得咳血而死的,没成家前他不想两个弟弟跟他似的败了身子, 故此黎二郎有些白, 又常年吃得不好, 窄窄的一条,倒不像二十岁的,跟十六七差不多。
他和黎氏一家三口都长了双相似的圆眼,牛哥儿就是因着这双眼总是湿漉漉的像小牛,小名才起的牛哥儿。
王大郎不知是否跟黎家人一起待得久了,长眼睛也变得圆起来,远远的一看倒像是一个姓的。
他站在门口给骤然开门的鱼姐儿吓得一跳,见她这样小小的一个人,已经穿着跟店里伙计差不多的衣裳在里头劳作,也叹,可怜见的,你也没了兄弟出来做工?
张知鱼尚未吱声,黎氏拽过弟弟,接了鱼姐儿手上染了血的布条道:这是你兰嫂子的大女儿,去岁学了医,如今也是你姐夫的大夫。
黎二郎笑着摸摸头跟鱼姐儿道:哦,这样呀,原来是我姐夫的大夫。
慢着,是谁的大夫来着?
黎二郎性子有些愣,心头有事就容易两眼出神,张知鱼就见他呆头鹅一般,不停嘀咕这句话。
去岁学了医,如今是姐夫的大夫。
去岁学了医,是谁的大夫来着
哦,是姐夫的。
等等,大姐,你这不是瞎胡闹么!
黎二郎念清了话里的意思,险没给口水呛住,拉着大姐走到一边儿,眼睛瞪得越发圆了,小声道:怎都几十岁的人了,心眼子还这般大,她才学了多久你就将姐夫给她治。
你老实说,是不是家里给不起请大夫的钱?黎二郎有些伤心道。
黎家的宅子在底下几条旧街,里头鱼龙混杂什么事没有,一时不知脑补了什么,左右看看又道:前日夜里是你叫姐夫出的门么?
说着说着,想起一家人和和美美在一块儿的时候,黎二郎没忍住鼻涕眼泪糊了自己一脸。
黎氏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给他一棒子打得他叫爹,但她在外头也要面子,硬低了三分火气骂道:你姐夫还没死呢,少在这拉着老娘一起给他嚎丧,他流了那一滩子血,都是张家人给拉回来的,没鱼姐儿给他止血,你现在都在家穿白布了,再乱说回家我非得让你一天穿八百绣花针,穿它个三年整不可。
黎二郎唬得点话不敢说,忙喊大姐饶命。
黎氏被他逗得又好气又好笑,又提起长姐的架子训了他几句,方此地留给黎二郎,自家接了帕子转身去洗起来。
屋头王大郎哼哼了一会儿,终究没抗住药效又昏睡过去。
张知鱼正拿了条干净的绷带,准备往上头涂新药,王大郎的伤口有些红肿,只看一眼便知里头有些发炎,但好在还没有往外流脓水。
现在的环境根本没办法再给他做第二次手术,真到了那个地步,也就是挨日子罢了。
张知鱼接过药膏闻了闻,用小木棍沾了往上涂,边涂边问:王大叔换新药了?
夜里王大郎就烧了两回,每次用的药都不会一样,到现在为止,药方子已经换了三次,张阿公把几张药方一起递给她。
张知鱼接过来看,消炎方主要用的是黄连,止血生血方从一开始用的就是三七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到的最好的补血方。
所有的中药里,三七是当之无愧的补血圣药,诸多医家名典对它都多有记载,人参补气三七补血,无出其右者。
但这两样药材都分外贵重,王大郎昨儿也就在药里用了三七,今日却已经用上了加了大量三七的止血膏。
他嘴里含着参片,又四处用着三七。对高大夫和张阿公这样常年跟平民之家打交道的大夫来说,这样的方子几乎是不可能他们开出来的。
这么贵的药,王家的几十两银子也不够他使多久。
即便王大郎先赊账养好了,夫妻两个光为还债都得苦苦劳作一辈子,王大郎若醒来看到自个儿给妻儿留下这样大一笔窄,说不得还更愿意当时在水里就淹死了这是许多百姓在重伤面前唯一的选择。
张阿公也是积年的老抠了,见她盯着三七看就哼哼道:这个是保和堂给的。
大伙儿不愿意手上沾人命,却很乐意参与进来,都是大夫,谁见着稀罕的病例都眼热,赵家的三七也不多,但是供一个人的医疗实验那也是完全没有问题滴。
是以这方子虽用了,里头的三七却没叫王家花钱,赵掌柜唯一的要求就是,如果王大郎活了,希望他多在保和堂待待,让大家多研究研究,争取保和堂大夫们的医术都能更进一步,以便日后让保和堂的光把这片土地照得再亮一些。
黎氏想都没想就应了声儿,只要人能活下来怎么样都行,大男人被看几天又不会少块儿肉。
尽管有了生血良药,张阿公和高大夫心头依然很担心。
麻沸散不能用多了,不然人得变傻,若成了傻子,王大郎醒来又有什么用?
但只要他一醒,内部的伤又会开始渗血。
张知鱼看着王大郎的伤口,几乎立刻就想起了麻醉针,但是她只看过几遍那位老中医扎针,根本没有实际的经验,而且针法繁复,她不一定能做到。
等得日落,张大郎便从家里出来接鱼姐儿家去,鱼姐儿想着针方,一路无话。
张大郎却很不舒坦,发愁地看她道:今儿怎不说话了?保和堂出事了?往日嘚吧嘚吧说得多开心呐。
张知鱼摇头,被爹喊回神来,想着指望小舅不如直接问爹昨儿干嘛去了。
张大郎早得了李氏吩咐不准他跟家里小的说外头的事儿。
张知鱼见他不愿意就更好奇了,用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捧他。
好在张大郎的原则就是对女儿没有选择。趁着家还远便一股脑儿地跟她说了。
叶知县吓得在外头一连两日不曾回家,将里头的刺头狠抓了几个回来审问。
这才晓得外头的流民没了家资,想攒两个钱,自己把木材卖了,只用零碎的做了个泥巴房,想着日后有钱了再换好的。
谁知南水县又天降大雨,他们的房子不经事,当天夜里就垮了几家,被埋在里头连个声儿都听不见。
张大郎他们主要就是去找这些人的,那泥巴又湿又重,他那么多人家都得挨个儿翻,便是铁打的也觉着有些累。
张知鱼默了会儿道:都是钱闹的。
桂花娘是,王大郎是,外头的流民也是,为了省钱反丢了自个儿的命。
但却不能怪他们,穷惯了的人,身上没钱便没安全感,张阿公小时遭过灾,这四十多了都还不愿意放口吃肉,老觉得这里浪费那儿也浪费。
也就夏姐儿没心没肺的过得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她眼里钱还没有冲天炮重要。
她只希望,妹妹一辈子都能像今天似的快活。
谈话间两人便走至一处告示栏,边上围了许多人,张知鱼也凑过去瞧,她人矮挤不进去,张大郎就给她念:东城房员外家招长工二十名,一月一两银子
张大郎说到这,周围许多不识字的人听了便想往家呼朋唤友地去房员外家应聘。
张知鱼扒到爹身上也去看,不想却见着一行小字,忙喊住要家去的人道:这里头签约的是长契,最少的都得二十年!
二十年的银子可以一次性拿完,往后再在房家干活儿便没了工钱。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