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公真心热爱自个儿的职业,他常年治外伤,每个死了的小猪崽儿他都看过,全部都是外邪入体,也就是炎症。
对炎症,中医的办法其实很多,虽然大多数效果都很微弱。但治一只猪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这是一个人都用不起药的时代,给猪用那就是造孽。
幸好猪崽儿小,它们用的分量也就跟几岁的小孩儿差不多,用小孩儿的外伤膏也不是不行,只把贵的药材拿了留下便宜的就成,只是如此也药力大减,用了几次的效果都跟草木灰差不多。
张知鱼道:加一味金银花进去看看呢?
张阿公想想这东西确实常见,平日间并不贵,遂取了金银花加进去,拿到保和堂跟众大夫一起研讨方子,熬了一宿才定好。
果真小猪用了后存活率提升了不少,就连牛哥儿和大桃都能保证有八分不死了。
要紧的事儿一办完,张阿公看着金银花就长吁短叹。
这些日子忙,金银花的分润也久不下来,先头他就没打算赚这笔绝命财,是以惦记了一个月不见动静逐渐便将此事抛在脑后,心想着见证人那么多,叶大人总不会赖账,如今知他有了坑人的前科,便成宿成宿地睡不着,睡了都得嘟囔叶知县大骗子。
王阿婆心里,县太爷也就是土皇帝,听丈夫梦里如此犯上,嘴上也起了一圈燎泡,喊了鱼姐儿问:你们究竟在做甚?怎你阿公回来做梦都念着金银花,又说叶大人坏话。
两个关键字一现,张知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宽王阿婆的心:阿公就想做首富了。
王阿婆恍然大悟这是迷了心窍。
回头趁张阿公睡了便在他耳朵边念经,从清心经念到破魔经,从小长卷念到大长卷。
张阿公次日在饭桌上,心有余悸,道:不知怎地,昨儿梦里有个癞头和尚对着我不停念经,险把人念死了去!
知道内情的张知鱼在家哈哈大笑,夹了一筷子鸡心给阿公,道:阿公,你得补补。缺什么补什么,是咱们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呐。
张阿公见孙女知趣,知道将最宝贵的鸡内脏夹到这个家地位最高的人碗里,狠狠夸了她一通。
这不是张阿公老糊涂,实是小猪死亡率降低,他心里高兴呐。
趁着骟猪的空儿,张知鱼就问叶知县,怎个金银花的分润还不曾下来?
叶知县就同她解释,河南道受灾太过严重,国库救不了河南道的百姓,上头就想吃大户,天下又有那里的大户比江南肥呢?
总之,叶家就在这个大户名单上,金银花捐得多买的少,挣得不算多,又中途被上头的人接手过去,叶家至今都还没见着钱下来。
张知鱼皱眉:该不会吞了我们的吧。
叶知县这个还是很肯定的:咱们是头一个拿出药方的人,上头不可能坑了我们。
这样也太令人寒心了,只是可能来得晚些,出了这档子事,就算是天家这年也难过,他估摸着得等到春上才能下来。
张知鱼吃了定心丸,便放了心。
张阿公听鱼姐儿说了,面上嗯嗯地应个不住,心头只当没发生过这事儿,疑心是大人们独吞了。
总之,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没有失望,阿公长寿。
张氏阿公养生法云。
叶大人的小庄子上,猪满为患,鱼姐儿几个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好容易喘口气,大桃牵了小宝出来,爱惜地用水给小宝擦脸。
张知鱼看了会儿,转头看叶知县:小宝不能留下来吗?
叶知县静静地看着她道:除非你们想看它死。
小宝也是他们的玩伴,大家都爱它和二郎爱得不得了,怎舍得见它死去?
如此算来,小宝能留在大桃身边的时候已经不到半年。
大桃正为赚了钱开心,出门就给家里的姑娘买了些漂亮的珠子,让她们自己串手链,还学着慈姑和鱼姐儿给二郎做的项圈,也给小宝做了一个挂在脖子上,上头写着八个字大桃乡大桃的小宝。
张知鱼看得眼酸,想着该如何跟大桃说。
叶知县怕孩子们缠着自个儿解决小宝的事,趁鱼姐儿出神的功夫就溜得不见人影,还在外头对外咬牙承诺,猪死了衙门保赔。
此话一出,全县沸腾,没猪的都想赊账来养个把只,但叶知县检查得很仔细,赊账来的都不给骟。
骟了猪的百姓心头暗爽,但也有些担心,竹枝巷子里也有骟猪的人家,花妞娘就骟了两头养在娘家,只她娘家兄弟有些憨傻,回头就将鱼姐儿的嘱咐忘了个干净,不知怎生对待这个猪祖宗了,他不好意思请个小女娘,只得托姐姐喊张阿公再讲讲。
张阿公是个大夫,是大夫就喜欢嘱咐人照顾病患,但如今病患是小猪,他就不咋乐意,慈姑劝他:张阿公,骟都骟了,还怕这个。
骟都骟了,这四字便如晴天霹雳,张阿公对着师父的牌位就道,老胡大夫,终究还是如了你的意,活生生将自个儿唯一的徒弟咒成杀猪的啦。
骟都骟了,再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阿公沉着冷静出来后,理正衣襟往人堆里扎,就在叶大人的庄子上开了一课专讲如何养猪。
还把小宝牵进来展示。
虽然小宝不是他养的,但贪天功为己有的事儿,他老人家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坐到台子上就嘚吧嘚吧说了一堆。
他还真知道怎么养猪,从他祖父起老张家就养猪,所以现在大桃家才有养猪的习惯。
不过张阿公终究是个大夫,三句离不开老本行,更多的还是在说怎么检查猪有没有生病,生病了要怎么办。
乡里说起养猪的经验不一定会比张阿公少,但论起如何检查猪有没有生病,大家就不怎么知道了。
话说到这儿,有人就说:老张大夫,猪都说了也鸡也一并说了吧。
张阿公几句下去,话唠本性毕露,跟着鱼姐儿一起蹭了赵顾两家那么多医书,张氏阿公已非吴下阿蒙,很多从前他不知道的东西,已经渐渐明白过来,像预防瘟病他从前就不是很懂,但如今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如若都能记下来,以后岂不是自己也能给家禽看病?
张阿公是大夫,大家尊敬他,但说急了,大家就变回了市井长大的小人物,又肯让过哪个?
贩猪的两个老丈就老插嘴,道:白蛆可不是这么好嚼的,鸡这么养还不得死绝了
张知鱼给逗得大笑,遗憾道:阿公,你们今儿妙语连珠,若能记成书,还不知能让多少人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当猪倌儿去。
张阿公哼哼两声笑骂:又在这儿找打,书可不是这么好出的,不中个秀才公谁敢往纸上头写书?
作者有话说:
古代羊肉就是很贵很贵。
还完债了。
感谢在20220429 19:04:35~20220430 08:50: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米诺、爱睡觉的猫 30瓶;red小爷、杨杨得亿、飘、清欢 20瓶;热乎乎的鸡蛋仔、夜舞琅嬛、delia、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10瓶;54890424 5瓶;繁花似锦 2瓶;52703334、贰叁、乙九九乙、明和、么么儿老干妈、裴珠泫、雅雅、懒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6章 、诱惑
张知鱼看着阿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样儿就不舒坦, 道:难不成写医术的都是秀才?
这当然不是了,像写医书的就准得是大夫,就算编修也得是业内人来, 不然治死人找谁去。
张阿公心里也清楚。
但老张家从来没出过读书种子,更别提写书, 往前几十年,他还在田头帮爹拾粪, 怎能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就是做梦也没想过写书这事儿。
张阿公觉得鱼姐儿这是不解事, 外头的苦,她还没尝过呢,才能说出这样天真的话儿,便大发慈悲地教她:发财跟写书可不样, 发财人人都能发,写书哪能什么人都写?在外头可不准胡说, 得让人笑话。
再说写了有人买么?
张知鱼也没想着出, 爷孙俩凑一起吹牛嘛,还能往小了吹?笑道:第一本阿公先委屈下,咱们积极寻摸群众经验,你占个头名儿,乡亲们跟你说的,只要是对的也记上去,大家都有名字在上头,只要做出来大伙儿可不得买本回去藏藏, 这样你至少也拥有不少于五十四个读者。
这是来听阿公念经的老听众,每个人都发过言, 她早在本子上记得清楚。
张阿公没抗住引诱, 也跟着畅想了一番, 笑得眼眯成一条缝儿道:走地鸡变火凤凰,农户腾飞耕读之家,可不把人乐死。
张知鱼想起这个时代对知识的垄断也感叹:开天辟地头一遭,一群庄稼人合力写出来的书,不知道得惊掉多少人下巴,说不得直接流芳百世,别说县志就是大周朝也得记你们一笔。
她吹过就忘,但张阿公得了这素材,晚上睡得那叫一个香甜。
张阿公的家禽课大受欢迎,他不会掉书袋,自己也种地养鸡,大家跟他都谈得来,是以堂堂课都爆满。
为了不挤占小猪的修养空间,叶知县给他在茶楼单开了一堂,他把人说书的都比下去了,说书的得吊着看客胃口,每日讲到热闹处就戛然而止。
张阿公就不一样了,他是被叶知县从保和堂请走的,这边小猪的事儿,他老人家早就当了老太爷,不是猪有问题,他都不出现,这空就多了。
直到日薄西山,大家说要回家吃饭了他还竖着眉毛,沉声,你们多听一句话,未来就可能多救一只鸡,甚至一条命。
大伙儿给他说得牙疼,催他说快点儿,张阿公为提升气氛,嘴一快就将写书的事儿抖了出来。
满座哄堂大笑,都当他在讲相声,张阿公也觉得自己讲得不错。
旁边廖师爷却当了真,多本书也是多本政绩,这又不是什么坏书,是医书。
穷大夫为写书踏遍十三乡,一看就感人,而且若非南水县百姓安居乐业,张大夫哪来的闲情去做此事?叶家还有书铺,这事儿他们不做完全没天理,回去后他就跟叶知县商量。
叶知县没得做生意的那根筋,他也没银子再折了,张阿公没有名气,这又是医书,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廖师爷道:怎么卖不掉,找成药坊就行,说不得还能在皇帝跟前儿露把脸。
成药坊遍布天下,和济善堂在民间一个管穷苦老百姓的病,一个管穷苦老百姓的住所,说权力吧,其实还有点儿特殊,他们论理也是可以下乡替帝后教民的,做成书完全可以靠他们的路子广销各县。
叶知县困惑:什么路子?
廖师爷抚须一笑,鸡贼道:张大夫编纂,叶知县出版,成药坊监制!
又实惠又不用动脑子。
张知鱼得阿公一转达,心头大大怀疑廖师爷也是穿来的,这就像领导的总指挥一样,堪称神来之笔。
而且成药坊还巴不得,有点赚点不是,今年上头连俸禄都快发不出了,大伙儿都很害怕明年得慈善打工,几乎立时就拍着胸脯应下来。
张阿公晕晕乎乎地给派了这么一桩事,自觉从此打开了眼界,原来没有事是不能的。
从此心眼子从一根针膨胀到了馒头那么大,晚间老两口聊天儿,张阿公就眯着眼道:以后我不做首富了,做个平平无奇腰缠万贯的作家就行。
王阿婆看着老头子满是沧桑的脸,翻出儿子送的小镜子给他对在脸上,问:你今年几岁了?
张阿公揽镜自照,看着褶子平静地跳下床,呼一声吹熄了灯,复躺在被窝洋洋得意:只要看不见,我就是二十岁!
小叶大人的骟猪计划在县里大获成功,接着又安排起乡下猪的事,会骟猪的人现在就只有张阿公和他的三个小跟班,牛哥儿和大桃没人看着还不敢单独动手。
张阿公得讲课,还得抽空监督骟猪,这会儿又多了一桩写书的事,整个人忙成陀螺,下乡骟猪他就不想干了,大桃和牛哥儿两个人一起,再加上有鱼姐儿看着,完全没问题。
叶知县不是很放心三个小的,但张阿公对鱼姐儿的手法有数,趁着没人小声告诉叶知县:叶大人,你别看鱼姐儿小,却天生是个骟猪的料,也就勉强比我低一线吧。
完了又跟叶知县商量:你别跟她说,我怕她太得意以后走歪了路。
就算这样叶知县也不能让几个孩子去,舟车劳顿,孩子身体弱很容易生病,而且南水县县十三个乡,他们也跑不过来。
张阿公道:你叫上几个会骟马的师父过来看一下就成,他们都是手艺人,这事儿一通百通就没不会的。
叶知县也不是没想过找别人,只是觉得这样做不厚道,人家想出来的法子,不好第一回 就交给别人,见张阿公自己提出,吃饭的时候就跟娘子道:张大夫真是高风亮节,视金钱为粪土,实是一位君子。
张家也在吃晚饭,这几天家里菜品都很丰盛,月姐儿已经十一二岁了,灶上已经让她开始做饭,李氏做了酸笋火腿汤,月姐儿假公济私炸了盘白糖糕,张阿公咬着还烫嘴的糕跟大桃和牛哥儿道:你们年纪小,不能老干活儿。
实际上他是瞧不上骟猪的活儿了,骟头猪才多少钱,这两个可是他老人家唯二的嫡传弟子,张家日子好过起来,他也不能见着自个儿的徒弟在乡头拣粪。
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想不起能教两个孩子什么,医术他是答应了老胡大夫,不在府城落根儿便不能外传,如今已经出于私心为鱼姐儿破例,但这是因为鱼姐儿有天分,大桃和牛哥儿能有么?不见得。
大桃和牛哥儿咬着糕应下,虽王家如今生计艰难些,但张阿公已经给了他手艺,这阵子也拿了小一两银子家去,娘已经说了,往后要听师父的。牛哥儿现在也懂事了很多,已经很久不去找花妞些胡玩儿,他知道张阿公对自家好,也不会害自己,万般无愁地继续捧碗吃饭。
这个时候的师徒关系跟父子关系差不多,如今张家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留牛哥儿下来吃。当然以后牛哥儿挣的钱,不仅要孝敬爹娘还要孝敬张阿公,甚至给张阿公的要更多。
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是无论哪个行业都要遵守的规矩。
几个孩子同意了此事,第二日鱼姐儿就见着庄子上多了两个骟马的师父,都是叶家人,这样就能保证来年也只有张家人能做此事。
骟马的师父学得很快,知道要紧的是那个消毒膏,也掏钱买了两盒,想着回头给马用用看,又跟鱼姐儿打听,是哪里买的,鱼姐儿道:保和堂就有,你去找他们买。
两个师父记在心头,跟着鱼姐儿埋头骟猪,次日就跟自家老爷表示已经学成。
叶知县便开始准备下乡,劝乡民骟猪是一桩苦差事,只能他自己来,猪是重要的财产,就算承诺用县衙骟过后还活着的小猪赔,依旧有人不信,越穷的人家越是这样谨慎。
叶知县苦口婆心,日日往外头跑,腿都跑细了才说通了几个冥顽不灵的人。
这件事在大桃乡就无须担心,里正闻见风声早已经在乡口上翘首以盼了好些天,就差自己赶着猪进城找人去,幸好知道昨儿叶知县已经到了邻乡,这才歇住脚。
来大桃乡的是鱼姐儿几个,驾车的还是张大郎呢,此行便如荣归故里,大桃是带着小宝一起回老家的。
小宝长成这样儿,大桃乡的乡民都有责任,人人都爱喂它,想看它能长得多大,或许就是吃得太多导致了小宝基因突变,成了个猪刚鬣。
尽管叶知县忧心,但大桃乡的乡民们却很放心,一看小宝就肉多结实,不定能卖多少钱,便早早地就留住了大桃家的猪,乡里凑钱一起买下,准备骟了让张有金放,长大了再一起卖掉平分,相当于合伙做生意,先把本钱盘回来。
恋耽美
对炎症,中医的办法其实很多,虽然大多数效果都很微弱。但治一只猪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这是一个人都用不起药的时代,给猪用那就是造孽。
幸好猪崽儿小,它们用的分量也就跟几岁的小孩儿差不多,用小孩儿的外伤膏也不是不行,只把贵的药材拿了留下便宜的就成,只是如此也药力大减,用了几次的效果都跟草木灰差不多。
张知鱼道:加一味金银花进去看看呢?
张阿公想想这东西确实常见,平日间并不贵,遂取了金银花加进去,拿到保和堂跟众大夫一起研讨方子,熬了一宿才定好。
果真小猪用了后存活率提升了不少,就连牛哥儿和大桃都能保证有八分不死了。
要紧的事儿一办完,张阿公看着金银花就长吁短叹。
这些日子忙,金银花的分润也久不下来,先头他就没打算赚这笔绝命财,是以惦记了一个月不见动静逐渐便将此事抛在脑后,心想着见证人那么多,叶大人总不会赖账,如今知他有了坑人的前科,便成宿成宿地睡不着,睡了都得嘟囔叶知县大骗子。
王阿婆心里,县太爷也就是土皇帝,听丈夫梦里如此犯上,嘴上也起了一圈燎泡,喊了鱼姐儿问:你们究竟在做甚?怎你阿公回来做梦都念着金银花,又说叶大人坏话。
两个关键字一现,张知鱼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宽王阿婆的心:阿公就想做首富了。
王阿婆恍然大悟这是迷了心窍。
回头趁张阿公睡了便在他耳朵边念经,从清心经念到破魔经,从小长卷念到大长卷。
张阿公次日在饭桌上,心有余悸,道:不知怎地,昨儿梦里有个癞头和尚对着我不停念经,险把人念死了去!
知道内情的张知鱼在家哈哈大笑,夹了一筷子鸡心给阿公,道:阿公,你得补补。缺什么补什么,是咱们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呐。
张阿公见孙女知趣,知道将最宝贵的鸡内脏夹到这个家地位最高的人碗里,狠狠夸了她一通。
这不是张阿公老糊涂,实是小猪死亡率降低,他心里高兴呐。
趁着骟猪的空儿,张知鱼就问叶知县,怎个金银花的分润还不曾下来?
叶知县就同她解释,河南道受灾太过严重,国库救不了河南道的百姓,上头就想吃大户,天下又有那里的大户比江南肥呢?
总之,叶家就在这个大户名单上,金银花捐得多买的少,挣得不算多,又中途被上头的人接手过去,叶家至今都还没见着钱下来。
张知鱼皱眉:该不会吞了我们的吧。
叶知县这个还是很肯定的:咱们是头一个拿出药方的人,上头不可能坑了我们。
这样也太令人寒心了,只是可能来得晚些,出了这档子事,就算是天家这年也难过,他估摸着得等到春上才能下来。
张知鱼吃了定心丸,便放了心。
张阿公听鱼姐儿说了,面上嗯嗯地应个不住,心头只当没发生过这事儿,疑心是大人们独吞了。
总之,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没有失望,阿公长寿。
张氏阿公养生法云。
叶大人的小庄子上,猪满为患,鱼姐儿几个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好容易喘口气,大桃牵了小宝出来,爱惜地用水给小宝擦脸。
张知鱼看了会儿,转头看叶知县:小宝不能留下来吗?
叶知县静静地看着她道:除非你们想看它死。
小宝也是他们的玩伴,大家都爱它和二郎爱得不得了,怎舍得见它死去?
如此算来,小宝能留在大桃身边的时候已经不到半年。
大桃正为赚了钱开心,出门就给家里的姑娘买了些漂亮的珠子,让她们自己串手链,还学着慈姑和鱼姐儿给二郎做的项圈,也给小宝做了一个挂在脖子上,上头写着八个字大桃乡大桃的小宝。
张知鱼看得眼酸,想着该如何跟大桃说。
叶知县怕孩子们缠着自个儿解决小宝的事,趁鱼姐儿出神的功夫就溜得不见人影,还在外头对外咬牙承诺,猪死了衙门保赔。
此话一出,全县沸腾,没猪的都想赊账来养个把只,但叶知县检查得很仔细,赊账来的都不给骟。
骟了猪的百姓心头暗爽,但也有些担心,竹枝巷子里也有骟猪的人家,花妞娘就骟了两头养在娘家,只她娘家兄弟有些憨傻,回头就将鱼姐儿的嘱咐忘了个干净,不知怎生对待这个猪祖宗了,他不好意思请个小女娘,只得托姐姐喊张阿公再讲讲。
张阿公是个大夫,是大夫就喜欢嘱咐人照顾病患,但如今病患是小猪,他就不咋乐意,慈姑劝他:张阿公,骟都骟了,还怕这个。
骟都骟了,这四字便如晴天霹雳,张阿公对着师父的牌位就道,老胡大夫,终究还是如了你的意,活生生将自个儿唯一的徒弟咒成杀猪的啦。
骟都骟了,再说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张阿公沉着冷静出来后,理正衣襟往人堆里扎,就在叶大人的庄子上开了一课专讲如何养猪。
还把小宝牵进来展示。
虽然小宝不是他养的,但贪天功为己有的事儿,他老人家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坐到台子上就嘚吧嘚吧说了一堆。
他还真知道怎么养猪,从他祖父起老张家就养猪,所以现在大桃家才有养猪的习惯。
不过张阿公终究是个大夫,三句离不开老本行,更多的还是在说怎么检查猪有没有生病,生病了要怎么办。
乡里说起养猪的经验不一定会比张阿公少,但论起如何检查猪有没有生病,大家就不怎么知道了。
话说到这儿,有人就说:老张大夫,猪都说了也鸡也一并说了吧。
张阿公几句下去,话唠本性毕露,跟着鱼姐儿一起蹭了赵顾两家那么多医书,张氏阿公已非吴下阿蒙,很多从前他不知道的东西,已经渐渐明白过来,像预防瘟病他从前就不是很懂,但如今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如若都能记下来,以后岂不是自己也能给家禽看病?
张阿公是大夫,大家尊敬他,但说急了,大家就变回了市井长大的小人物,又肯让过哪个?
贩猪的两个老丈就老插嘴,道:白蛆可不是这么好嚼的,鸡这么养还不得死绝了
张知鱼给逗得大笑,遗憾道:阿公,你们今儿妙语连珠,若能记成书,还不知能让多少人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当猪倌儿去。
张阿公哼哼两声笑骂:又在这儿找打,书可不是这么好出的,不中个秀才公谁敢往纸上头写书?
作者有话说:
古代羊肉就是很贵很贵。
还完债了。
感谢在20220429 19:04:35~20220430 08:50: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米诺、爱睡觉的猫 30瓶;red小爷、杨杨得亿、飘、清欢 20瓶;热乎乎的鸡蛋仔、夜舞琅嬛、delia、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10瓶;54890424 5瓶;繁花似锦 2瓶;52703334、贰叁、乙九九乙、明和、么么儿老干妈、裴珠泫、雅雅、懒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6章 、诱惑
张知鱼看着阿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样儿就不舒坦, 道:难不成写医术的都是秀才?
这当然不是了,像写医书的就准得是大夫,就算编修也得是业内人来, 不然治死人找谁去。
张阿公心里也清楚。
但老张家从来没出过读书种子,更别提写书, 往前几十年,他还在田头帮爹拾粪, 怎能想到有今天的好日子。
就是做梦也没想过写书这事儿。
张阿公觉得鱼姐儿这是不解事, 外头的苦,她还没尝过呢,才能说出这样天真的话儿,便大发慈悲地教她:发财跟写书可不样, 发财人人都能发,写书哪能什么人都写?在外头可不准胡说, 得让人笑话。
再说写了有人买么?
张知鱼也没想着出, 爷孙俩凑一起吹牛嘛,还能往小了吹?笑道:第一本阿公先委屈下,咱们积极寻摸群众经验,你占个头名儿,乡亲们跟你说的,只要是对的也记上去,大家都有名字在上头,只要做出来大伙儿可不得买本回去藏藏, 这样你至少也拥有不少于五十四个读者。
这是来听阿公念经的老听众,每个人都发过言, 她早在本子上记得清楚。
张阿公没抗住引诱, 也跟着畅想了一番, 笑得眼眯成一条缝儿道:走地鸡变火凤凰,农户腾飞耕读之家,可不把人乐死。
张知鱼想起这个时代对知识的垄断也感叹:开天辟地头一遭,一群庄稼人合力写出来的书,不知道得惊掉多少人下巴,说不得直接流芳百世,别说县志就是大周朝也得记你们一笔。
她吹过就忘,但张阿公得了这素材,晚上睡得那叫一个香甜。
张阿公的家禽课大受欢迎,他不会掉书袋,自己也种地养鸡,大家跟他都谈得来,是以堂堂课都爆满。
为了不挤占小猪的修养空间,叶知县给他在茶楼单开了一堂,他把人说书的都比下去了,说书的得吊着看客胃口,每日讲到热闹处就戛然而止。
张阿公就不一样了,他是被叶知县从保和堂请走的,这边小猪的事儿,他老人家早就当了老太爷,不是猪有问题,他都不出现,这空就多了。
直到日薄西山,大家说要回家吃饭了他还竖着眉毛,沉声,你们多听一句话,未来就可能多救一只鸡,甚至一条命。
大伙儿给他说得牙疼,催他说快点儿,张阿公为提升气氛,嘴一快就将写书的事儿抖了出来。
满座哄堂大笑,都当他在讲相声,张阿公也觉得自己讲得不错。
旁边廖师爷却当了真,多本书也是多本政绩,这又不是什么坏书,是医书。
穷大夫为写书踏遍十三乡,一看就感人,而且若非南水县百姓安居乐业,张大夫哪来的闲情去做此事?叶家还有书铺,这事儿他们不做完全没天理,回去后他就跟叶知县商量。
叶知县没得做生意的那根筋,他也没银子再折了,张阿公没有名气,这又是医书,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
廖师爷道:怎么卖不掉,找成药坊就行,说不得还能在皇帝跟前儿露把脸。
成药坊遍布天下,和济善堂在民间一个管穷苦老百姓的病,一个管穷苦老百姓的住所,说权力吧,其实还有点儿特殊,他们论理也是可以下乡替帝后教民的,做成书完全可以靠他们的路子广销各县。
叶知县困惑:什么路子?
廖师爷抚须一笑,鸡贼道:张大夫编纂,叶知县出版,成药坊监制!
又实惠又不用动脑子。
张知鱼得阿公一转达,心头大大怀疑廖师爷也是穿来的,这就像领导的总指挥一样,堪称神来之笔。
而且成药坊还巴不得,有点赚点不是,今年上头连俸禄都快发不出了,大伙儿都很害怕明年得慈善打工,几乎立时就拍着胸脯应下来。
张阿公晕晕乎乎地给派了这么一桩事,自觉从此打开了眼界,原来没有事是不能的。
从此心眼子从一根针膨胀到了馒头那么大,晚间老两口聊天儿,张阿公就眯着眼道:以后我不做首富了,做个平平无奇腰缠万贯的作家就行。
王阿婆看着老头子满是沧桑的脸,翻出儿子送的小镜子给他对在脸上,问:你今年几岁了?
张阿公揽镜自照,看着褶子平静地跳下床,呼一声吹熄了灯,复躺在被窝洋洋得意:只要看不见,我就是二十岁!
小叶大人的骟猪计划在县里大获成功,接着又安排起乡下猪的事,会骟猪的人现在就只有张阿公和他的三个小跟班,牛哥儿和大桃没人看着还不敢单独动手。
张阿公得讲课,还得抽空监督骟猪,这会儿又多了一桩写书的事,整个人忙成陀螺,下乡骟猪他就不想干了,大桃和牛哥儿两个人一起,再加上有鱼姐儿看着,完全没问题。
叶知县不是很放心三个小的,但张阿公对鱼姐儿的手法有数,趁着没人小声告诉叶知县:叶大人,你别看鱼姐儿小,却天生是个骟猪的料,也就勉强比我低一线吧。
完了又跟叶知县商量:你别跟她说,我怕她太得意以后走歪了路。
就算这样叶知县也不能让几个孩子去,舟车劳顿,孩子身体弱很容易生病,而且南水县县十三个乡,他们也跑不过来。
张阿公道:你叫上几个会骟马的师父过来看一下就成,他们都是手艺人,这事儿一通百通就没不会的。
叶知县也不是没想过找别人,只是觉得这样做不厚道,人家想出来的法子,不好第一回 就交给别人,见张阿公自己提出,吃饭的时候就跟娘子道:张大夫真是高风亮节,视金钱为粪土,实是一位君子。
张家也在吃晚饭,这几天家里菜品都很丰盛,月姐儿已经十一二岁了,灶上已经让她开始做饭,李氏做了酸笋火腿汤,月姐儿假公济私炸了盘白糖糕,张阿公咬着还烫嘴的糕跟大桃和牛哥儿道:你们年纪小,不能老干活儿。
实际上他是瞧不上骟猪的活儿了,骟头猪才多少钱,这两个可是他老人家唯二的嫡传弟子,张家日子好过起来,他也不能见着自个儿的徒弟在乡头拣粪。
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想不起能教两个孩子什么,医术他是答应了老胡大夫,不在府城落根儿便不能外传,如今已经出于私心为鱼姐儿破例,但这是因为鱼姐儿有天分,大桃和牛哥儿能有么?不见得。
大桃和牛哥儿咬着糕应下,虽王家如今生计艰难些,但张阿公已经给了他手艺,这阵子也拿了小一两银子家去,娘已经说了,往后要听师父的。牛哥儿现在也懂事了很多,已经很久不去找花妞些胡玩儿,他知道张阿公对自家好,也不会害自己,万般无愁地继续捧碗吃饭。
这个时候的师徒关系跟父子关系差不多,如今张家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留牛哥儿下来吃。当然以后牛哥儿挣的钱,不仅要孝敬爹娘还要孝敬张阿公,甚至给张阿公的要更多。
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是无论哪个行业都要遵守的规矩。
几个孩子同意了此事,第二日鱼姐儿就见着庄子上多了两个骟马的师父,都是叶家人,这样就能保证来年也只有张家人能做此事。
骟马的师父学得很快,知道要紧的是那个消毒膏,也掏钱买了两盒,想着回头给马用用看,又跟鱼姐儿打听,是哪里买的,鱼姐儿道:保和堂就有,你去找他们买。
两个师父记在心头,跟着鱼姐儿埋头骟猪,次日就跟自家老爷表示已经学成。
叶知县便开始准备下乡,劝乡民骟猪是一桩苦差事,只能他自己来,猪是重要的财产,就算承诺用县衙骟过后还活着的小猪赔,依旧有人不信,越穷的人家越是这样谨慎。
叶知县苦口婆心,日日往外头跑,腿都跑细了才说通了几个冥顽不灵的人。
这件事在大桃乡就无须担心,里正闻见风声早已经在乡口上翘首以盼了好些天,就差自己赶着猪进城找人去,幸好知道昨儿叶知县已经到了邻乡,这才歇住脚。
来大桃乡的是鱼姐儿几个,驾车的还是张大郎呢,此行便如荣归故里,大桃是带着小宝一起回老家的。
小宝长成这样儿,大桃乡的乡民都有责任,人人都爱喂它,想看它能长得多大,或许就是吃得太多导致了小宝基因突变,成了个猪刚鬣。
尽管叶知县忧心,但大桃乡的乡民们却很放心,一看小宝就肉多结实,不定能卖多少钱,便早早地就留住了大桃家的猪,乡里凑钱一起买下,准备骟了让张有金放,长大了再一起卖掉平分,相当于合伙做生意,先把本钱盘回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