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一枝刀(68)
林东翘了翘嘴角,移开目光不看她了。
许沁拿起自己刚刚做的题,问道,你帮我对过答案了?
林东有些心虚,还没有。
许沁觉得有点奇怪,以往做了题,林东总是第一时间对答案的,她是最近才开始复习数学的,以前的奥赛一等奖获得者也干不过时间,很多知识不可避免的都忘记了,不过,捡起来也是快的。
前几天她和林东一起做题,总是比林东错的题多,但今天做题,她感觉还不错,应该是全做对了。
许沁很快就对完了,果然不出她所料,她的确是全做对了。
她高兴地说道,林东,我一道题也没粗,你的呢,我帮你对?
林东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因为他之前修正了一个数字,当然也是全做对了。
刚才做题的时候,许沁自己也有改过的痕迹,她压根儿没想到林东会是后来改过来了的,林东,你也全做对了。
林东点点头,指着手里的书说道,你要累了先去睡吧,我再学一会儿!
许沁倒也还不累,她拿起从小朱那借到的高中数学课本,我也再看一会儿!
早点把所有的教材都浏览一遍,就可以随便刷题了。
宁县的新华书店她去过了,没找到七八年前高考的任何资料,倒是从经常掏书的回收站找到了不少,很多都是成套的题。
林东点了点头,还是目不斜视,但他的注意力却无法完全集中到书本上了,他时不时用余光观察旁边的妻子。
然后很快就发现了,许沁翻书的速度特别快。
比他要快多了。
林东的心情有些复杂,也不是嫉妒,也不是羡慕,是有些意外,还有更多的自我怀疑。
他和许沁已经做了七八年的夫妻,他喜欢她,冲她,对她好,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给她买,但他真的了解她吗?
以前许沁很懒,干什么都是懒洋洋,孩子带得不好,家里也是乱糟糟的,但后来就突然变勤快了。
不但变得勤快了,还变的越来越聪明了。
不但变聪明了,还特别会花钱了,会有计划算计着花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乱花。
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变化那么大吗,这似乎不符合常理。
可能真相只有一个,许沁本来就很聪明,只不过他作为丈夫,她最亲近的人,直到现在才发现。
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粗心的人啊。
许沁紧挨着他坐,自然察觉到了他的不专心,抬头笑道,你在想什么?队里新接了案子?
刑侦大队最近的确新接手了两个案子,不过没涉及人命,也就不算什么大案子,林东这人有个好处,上班查案,一定会百分百的投入,但下了班回到家,他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林东摇摇头,没有,你渴不渴?
许沁摇摇头,看看时间不早了,已经十点钟了,再不睡就不是美容觉了,收拾了书本说道,不渴,我要去睡了啊!
林东点点头,等她转身走了,扫了一眼那娇美的身影,那短裙下又白又直的大腿,身上莫名起了一阵燥热,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凉开水,一口给灌下去了,还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猜中平静下来了。
九月里,林东已经把所有的科目都复习了一遍,报纸上终于登了,国家要恢复高考了。
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乱象,社会秩序终于慢慢要回归正常了,这个消息如同插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宁县的大街小巷。
很多人一见面就谈论起这件事,说什么的都有,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很多人可以凭本事上大学了。
就连许敏都忍不住嚷嚷,姑,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要恢复高考了?
她这几个月成天学习,不但看课本,还经常做一套套的题目,赵大姐和吴婶子都觉得很奇怪,许敏更是追问过好多次。
但不管谁问,她都会说,就是闲得无聊,看看书做做题挺好的,这样脑子会越用越聪明。
还别说,三个人还真的被她唬住了。
许沁一副很意外的样子,我哪知道啊,再说了,我看书做题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没想到要参加高考啊!
许敏是学渣,吴婶子也读书不多,唯有赵大姐虽是高小毕业,但上学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当年辍学是因为家里姊妹太多,她是老大,就早早的参加工作了,因此她很不心甘,但她这辈子是没指望了,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她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很不错。
赵大姐说道,咋不能参加啊,我听我五妹说,不是不限制年龄吗,你都学了好几个月了,去试一试怕啥,又不少二两肉,没考上就没考上,考上那不就是赚了?
吴婶子也说,是的呀,去考一考也没啥!
许敏站在旁边却什么也没说,她倒是也不反对姑姑去参加考试,只是,姑姑是个聪明人,万一真的考上了咋办?
宁县可没有大学,姑姑姑父要是考上了大学,她咋办?
小姑娘想了一晚上,终于想明白了,即便姑姑和姑父考上了大学,她也不怕,大国二强是大了,但三刚和四丽还小呢,还需要人照顾呢,这个人不会是别人,最好的人选就是她。
也就是说,要是她姑姑考上了大学,去海城或者更远的大城市去上大学,也会带着她。
这可真是太好了!
最近她已经觉得宁县有点小了,她想去见识见识更大的城市了。
第二天一大早,许敏就兴冲冲的出门了,不过她没有走街串巷的揽活,而是骑着车子来到了公安局家属院。
她手里拎着热气腾腾的油条和豆浆,看到给她开门的姑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姑父,你也要参加高考吗?
林东笑了笑,对!
现在报纸上都登出来了,他也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了,公安局也有不少想要试一试的。
许敏眼睛一亮,姑父,你肯定能考上的!
许沁问她,这是干什么来了,裁缝店有事儿?
许敏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是我想弟弟妹妹了,顺便过来看看!她不但买了早餐,还买了一些小孩儿爱吃的零嘴儿。
吃过早饭,林东带着三刚和四丽上班去了,许沁也正要送大国和二强上学,许敏抢着说道,姑,我正好顺路,昨天实验小学的安老师跟我说好了,她要做一件衬衫,我去送两个弟弟吧!
许沁总觉得这好大侄女今天有点儿不同寻常,以前也来过几次公安局家属院,但从来没有一大早来过,更不会拎着东西来。
不过,即便不问,这姑娘沉不住气,也会很快说的,好,那你去吧。
她直接骑车来到城东,跟赵大姐和吴婶子交代了一声儿,就开始认真看书做题了。
城东这边宅子大,屋子开间大而且修建的很高,堂屋里很是宽敞阴凉,她一个人坐在书桌上,一口气做了四套题。
因为有些口渴,她准备去倒点水喝,顺便抬腕看了一下表。
竟然已经十二点半了。
吴婶子都已经做好了午饭,笑着过来喊她,小沁,过来吃饭吧!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十二月低,许沁和林东一起参加了省里组织的高考,下了考场她感觉还不错,但这个年代有点不合理的是,需要先填志愿,然后才会公布分数和录取线。
作者有话说:
很快要换地图进京了,上大学的内容很少,主要还是养娃搞钱。
第66章 、赚钱养娃
为了报考志愿的事儿, 林东请教了不少人,但这是第一年恢复高考,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 而且对他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想上公安大学的话,根本没有合适的院校。
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公安学校, 现在还是公安干部培训中心,都是内部推荐学习, 前几年还有综合学科, 宁县公安局每年也有一两个指标,但后来被交通部改为交警培训中心, 这个培训中心目前规模不大, 需要等几年之后,才会挂牌公安大学。
培训中心现在也不对外招生,不在高考的招考学校范围之内。
宁县公安局分来的几个大学生,都是工农兵大学生, 大部分都是警校毕业的, 都是地方院校,规模不大, 水平也参差不平,出来的学生有的还不错, 有的也就那样。
比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强不了多少。
这些警校最多也就是高等专科,说实话林东有点看不上。
没有合适的公安大学,也没有合适的警校,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选择军校了。
最终, 林东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军事学院。
许沁就比较简单了,她之前已经是东华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了,没必要再学服装设计了,林东选择的学校大都在北京,所以也挑了几个在北京的大学报上了。
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是教育学。
折腾了一个星期,两人的志愿总算是报上去了,但成绩却迟迟不公布,直到腊八节,才在县中张贴了初选名单。
林东托人去教育局问了好几次,人家都说暂时不能公布分数,进了初选,只要是政审通过了,一般都没有问题。
以前实行推荐制上大学的时候,林东就是因为政审不合格,他没想到恢复高考了,竟然还要政审,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他要是再卡在政审上,估计这辈子都上不了大学了。
幸而教育局的一位姓刘的科长不错,宽慰他道,现在的政审和以前不一样,你是党员,还是人民警察,应该是没问题的。
又过了大概五六天,县中门口张贴了分数榜单。
省里组织的高考一共有五个科目, 理科分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满分五百,林东考了三百零二,许沁考了三百六十分。
林东其实早有感觉,许沁肯定会比他考得好,但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分,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过他考得分数虽然不算多,但在榜单上还算是靠前的了,只要过了政审,估计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了。
许沁本来是一点都不急的,考上考不上对她来说都可以愉快的接受,但公布了分数之后,她有点着急了,她的三舅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好像当年考了三百九十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她考了三百六十分,上不了清华,但估计北京师范大学应该是没问题了。
林东报考的军校估计问题也不大。
他们两口子都要去北京上大学了,而且是要带着四个孩子一起去北京上大学,那最需要准备的,肯定就是钱了。
现在她的存折上已经有一万五的存款了,这在普通人家算是一笔巨款了,但若要去北京,那还是不太够看的。
这天一大早,许沁坐班车来到了海市,她没去许堂叔家,而是去了海市最大的百货商店,买了四瓶茅台三大革命,还买了两条好烟,直接去找方经理了。
方经理给她倒了杯热水,乐呵呵的说道,我猜你快该来了,秋天这阵儿上头查账太严,没法平账,你今天来倒是巧了!
许沁笑道,那也是沾了方叔您的光了,有啥好事儿都能想着我!
方经理起身关了办公室的门,压低声音说道,现在厂里给我们的配额多了,以前每次进货都是六百米布,现在翻了一番,上个月进的少,这个月的额度不就高了?
许沁点了点头,问道,方叔,现在供应没那么紧张了,是不是六毛上了新机器啊?
方经理嘿嘿笑了笑,你真随你叔,倒是机灵,没错,第六纺织厂新上了两条生产线,据说用的都是最新的机器!
产能上来了,供应自然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许沁谈妥了进货的事儿,跑到一家国营饭店吃了饭,又去商场闲逛了半下午,然后才拎着罐头和水果去了许堂叔家。
许堂叔很关心林东参加高考的事儿,小林考上了没有?
许沁笑道,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公布分数了,应该是差不多,我比他还多考了五十多分呢。
许堂叔弹了弹烟灰,愣了一下,你也参加了?
许沁得意的点了点头,对啊,我考了三百六十分呢,指定能去北京上大学了!
许堂叔忽然被烟呛了一下,干脆把烟屁股扔了,随即笑了笑,小沁,这种事儿不能乱说啊,你高中都没上完,怎么可能考这么多分数?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美兰的一个侄子也参加了高考,人家是老三届,当年高中学习可好了,这次为了准备考试,天天都熬到半夜呢。
这么努力才考了三百四十多分。
王美兰也说,是的呢,我听俊强说,这次考试可难了!
许沁皱着眉头生气了,叔,婶,我真没想到,你俩这么看不起我,我真的考了三百六十分,你们要是不信,要不打电话问问我们县教育局?
许堂叔盯着她看了几眼,真的?
许沁气呼呼的说道,当然是真的了,我和林东商量好了,去北京上学带着四个孩子,等一到了北京,先找住处,我预备买个四合院,一家人住着也宽敞!
这次换王美兰了,她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了,小沁,你说啥,在北京买四合院?
许沁点了点头,对啊,总不能领着孩子住在宿舍吧,学校也不允许啊!
她说的道理都对,但许堂婶还是觉得有一种不真实感。
许堂叔一旦接受了这个信息是真的,倒是为许沁打算起来了,的确,还是买个房子住着比较踏实,但现在,有卖房子的吗?
别的地方他不清楚,反正海市是很少的,除非老人去世了,儿女也不要,房子才会被处理了,一般人家,自己且不够住呢,谁会卖呀?
这一点许沁很想的开,能买就买,买不着就先赁。
第二天上午,许沁跟着方经理去了六毛,拉回来满满一车厢的货,松卫路商场这次一共进了一千两百米的布,其中一半都是她的。
这大半年毛呢料涨价不少,零售价一般在十八左右,好点的一米要二十块了,批发价也在十块到十五之间,这次的批发价是十二一米。
许沁把手提包里取出来的八捆钱递过去,方叔,我听说前一阵您刚添了大孙子,这多出来的八百块,算是我送的贺礼。
方经理不肯收,哪有八百块的贺礼啊,我和你叔那是什么关系,你叔救过我的命!不然换了别人咋也不能开这个口子!
许沁说道,您就收了吧,这是我叔的意思! 说完打开车门就跳下来了。
三轮车早就在路边等着了,不过这回货有点多,一个三轮车装不下,很快那师傅又帮着找了一辆三轮车,两辆三轮车把货给拉到了汽车站。
许沁这回没着急上车,而是先把六袋子布料给寄存了,去了车站对面的国营饭店。
吃着热包子,喝着热稀饭,她忍不住一个人畅想未来,虽说起点比较低,但她这次一下子通过考试考到了北京,那事业的第一版图,必然也是在北京了。
穿书之前,她生意的起源地是省城,用了六年的时间,才把生意拓展到了北京和上海。
从海市回到宁县,林东提前等在汽车站了,见那么多的布料,他关切的问道,这么多布,能做完吗?
毕竟再有半个多月就过年了。
许沁笑道,当然能了!
不过只靠赵大姐和吴婶子肯定是不行的,她通过赵大姐又找到一个退休的老裁缝,以前在公私合营的裁缝店,这个郭师傅就是专做高档面料的师傅,尤其呢子大衣做的很好。
恋耽美
许沁拿起自己刚刚做的题,问道,你帮我对过答案了?
林东有些心虚,还没有。
许沁觉得有点奇怪,以往做了题,林东总是第一时间对答案的,她是最近才开始复习数学的,以前的奥赛一等奖获得者也干不过时间,很多知识不可避免的都忘记了,不过,捡起来也是快的。
前几天她和林东一起做题,总是比林东错的题多,但今天做题,她感觉还不错,应该是全做对了。
许沁很快就对完了,果然不出她所料,她的确是全做对了。
她高兴地说道,林东,我一道题也没粗,你的呢,我帮你对?
林东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因为他之前修正了一个数字,当然也是全做对了。
刚才做题的时候,许沁自己也有改过的痕迹,她压根儿没想到林东会是后来改过来了的,林东,你也全做对了。
林东点点头,指着手里的书说道,你要累了先去睡吧,我再学一会儿!
许沁倒也还不累,她拿起从小朱那借到的高中数学课本,我也再看一会儿!
早点把所有的教材都浏览一遍,就可以随便刷题了。
宁县的新华书店她去过了,没找到七八年前高考的任何资料,倒是从经常掏书的回收站找到了不少,很多都是成套的题。
林东点了点头,还是目不斜视,但他的注意力却无法完全集中到书本上了,他时不时用余光观察旁边的妻子。
然后很快就发现了,许沁翻书的速度特别快。
比他要快多了。
林东的心情有些复杂,也不是嫉妒,也不是羡慕,是有些意外,还有更多的自我怀疑。
他和许沁已经做了七八年的夫妻,他喜欢她,冲她,对她好,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给她买,但他真的了解她吗?
以前许沁很懒,干什么都是懒洋洋,孩子带得不好,家里也是乱糟糟的,但后来就突然变勤快了。
不但变得勤快了,还变的越来越聪明了。
不但变聪明了,还特别会花钱了,会有计划算计着花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乱花。
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变化那么大吗,这似乎不符合常理。
可能真相只有一个,许沁本来就很聪明,只不过他作为丈夫,她最亲近的人,直到现在才发现。
但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粗心的人啊。
许沁紧挨着他坐,自然察觉到了他的不专心,抬头笑道,你在想什么?队里新接了案子?
刑侦大队最近的确新接手了两个案子,不过没涉及人命,也就不算什么大案子,林东这人有个好处,上班查案,一定会百分百的投入,但下了班回到家,他不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分的很开。
林东摇摇头,没有,你渴不渴?
许沁摇摇头,看看时间不早了,已经十点钟了,再不睡就不是美容觉了,收拾了书本说道,不渴,我要去睡了啊!
林东点点头,等她转身走了,扫了一眼那娇美的身影,那短裙下又白又直的大腿,身上莫名起了一阵燥热,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凉开水,一口给灌下去了,还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猜中平静下来了。
九月里,林东已经把所有的科目都复习了一遍,报纸上终于登了,国家要恢复高考了。
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乱象,社会秩序终于慢慢要回归正常了,这个消息如同插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宁县的大街小巷。
很多人一见面就谈论起这件事,说什么的都有,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很多人可以凭本事上大学了。
就连许敏都忍不住嚷嚷,姑,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要恢复高考了?
她这几个月成天学习,不但看课本,还经常做一套套的题目,赵大姐和吴婶子都觉得很奇怪,许敏更是追问过好多次。
但不管谁问,她都会说,就是闲得无聊,看看书做做题挺好的,这样脑子会越用越聪明。
还别说,三个人还真的被她唬住了。
许沁一副很意外的样子,我哪知道啊,再说了,我看书做题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没想到要参加高考啊!
许敏是学渣,吴婶子也读书不多,唯有赵大姐虽是高小毕业,但上学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当年辍学是因为家里姊妹太多,她是老大,就早早的参加工作了,因此她很不心甘,但她这辈子是没指望了,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她的三个孩子,学习都很不错。
赵大姐说道,咋不能参加啊,我听我五妹说,不是不限制年龄吗,你都学了好几个月了,去试一试怕啥,又不少二两肉,没考上就没考上,考上那不就是赚了?
吴婶子也说,是的呀,去考一考也没啥!
许敏站在旁边却什么也没说,她倒是也不反对姑姑去参加考试,只是,姑姑是个聪明人,万一真的考上了咋办?
宁县可没有大学,姑姑姑父要是考上了大学,她咋办?
小姑娘想了一晚上,终于想明白了,即便姑姑和姑父考上了大学,她也不怕,大国二强是大了,但三刚和四丽还小呢,还需要人照顾呢,这个人不会是别人,最好的人选就是她。
也就是说,要是她姑姑考上了大学,去海城或者更远的大城市去上大学,也会带着她。
这可真是太好了!
最近她已经觉得宁县有点小了,她想去见识见识更大的城市了。
第二天一大早,许敏就兴冲冲的出门了,不过她没有走街串巷的揽活,而是骑着车子来到了公安局家属院。
她手里拎着热气腾腾的油条和豆浆,看到给她开门的姑父手里还拿着一本书,姑父,你也要参加高考吗?
林东笑了笑,对!
现在报纸上都登出来了,他也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了,公安局也有不少想要试一试的。
许敏眼睛一亮,姑父,你肯定能考上的!
许沁问她,这是干什么来了,裁缝店有事儿?
许敏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是我想弟弟妹妹了,顺便过来看看!她不但买了早餐,还买了一些小孩儿爱吃的零嘴儿。
吃过早饭,林东带着三刚和四丽上班去了,许沁也正要送大国和二强上学,许敏抢着说道,姑,我正好顺路,昨天实验小学的安老师跟我说好了,她要做一件衬衫,我去送两个弟弟吧!
许沁总觉得这好大侄女今天有点儿不同寻常,以前也来过几次公安局家属院,但从来没有一大早来过,更不会拎着东西来。
不过,即便不问,这姑娘沉不住气,也会很快说的,好,那你去吧。
她直接骑车来到城东,跟赵大姐和吴婶子交代了一声儿,就开始认真看书做题了。
城东这边宅子大,屋子开间大而且修建的很高,堂屋里很是宽敞阴凉,她一个人坐在书桌上,一口气做了四套题。
因为有些口渴,她准备去倒点水喝,顺便抬腕看了一下表。
竟然已经十二点半了。
吴婶子都已经做好了午饭,笑着过来喊她,小沁,过来吃饭吧!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夏去秋来,秋去冬来,十二月低,许沁和林东一起参加了省里组织的高考,下了考场她感觉还不错,但这个年代有点不合理的是,需要先填志愿,然后才会公布分数和录取线。
作者有话说:
很快要换地图进京了,上大学的内容很少,主要还是养娃搞钱。
第66章 、赚钱养娃
为了报考志愿的事儿, 林东请教了不少人,但这是第一年恢复高考,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 而且对他来说,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他想上公安大学的话,根本没有合适的院校。
后来赫赫有名的中国公安学校, 现在还是公安干部培训中心,都是内部推荐学习, 前几年还有综合学科, 宁县公安局每年也有一两个指标,但后来被交通部改为交警培训中心, 这个培训中心目前规模不大, 需要等几年之后,才会挂牌公安大学。
培训中心现在也不对外招生,不在高考的招考学校范围之内。
宁县公安局分来的几个大学生,都是工农兵大学生, 大部分都是警校毕业的, 都是地方院校,规模不大, 水平也参差不平,出来的学生有的还不错, 有的也就那样。
比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强不了多少。
这些警校最多也就是高等专科,说实话林东有点看不上。
没有合适的公安大学,也没有合适的警校,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 选择军校了。
最终, 林东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军事学院。
许沁就比较简单了,她之前已经是东华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了,没必要再学服装设计了,林东选择的学校大都在北京,所以也挑了几个在北京的大学报上了。
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是教育学。
折腾了一个星期,两人的志愿总算是报上去了,但成绩却迟迟不公布,直到腊八节,才在县中张贴了初选名单。
林东托人去教育局问了好几次,人家都说暂时不能公布分数,进了初选,只要是政审通过了,一般都没有问题。
以前实行推荐制上大学的时候,林东就是因为政审不合格,他没想到恢复高考了,竟然还要政审,一颗心七上八下的。
他要是再卡在政审上,估计这辈子都上不了大学了。
幸而教育局的一位姓刘的科长不错,宽慰他道,现在的政审和以前不一样,你是党员,还是人民警察,应该是没问题的。
又过了大概五六天,县中门口张贴了分数榜单。
省里组织的高考一共有五个科目, 理科分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满分五百,林东考了三百零二,许沁考了三百六十分。
林东其实早有感觉,许沁肯定会比他考得好,但一下子多出那么多分,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过他考得分数虽然不算多,但在榜单上还算是靠前的了,只要过了政审,估计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了。
许沁本来是一点都不急的,考上考不上对她来说都可以愉快的接受,但公布了分数之后,她有点着急了,她的三舅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好像当年考了三百九十分,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她考了三百六十分,上不了清华,但估计北京师范大学应该是没问题了。
林东报考的军校估计问题也不大。
他们两口子都要去北京上大学了,而且是要带着四个孩子一起去北京上大学,那最需要准备的,肯定就是钱了。
现在她的存折上已经有一万五的存款了,这在普通人家算是一笔巨款了,但若要去北京,那还是不太够看的。
这天一大早,许沁坐班车来到了海市,她没去许堂叔家,而是去了海市最大的百货商店,买了四瓶茅台三大革命,还买了两条好烟,直接去找方经理了。
方经理给她倒了杯热水,乐呵呵的说道,我猜你快该来了,秋天这阵儿上头查账太严,没法平账,你今天来倒是巧了!
许沁笑道,那也是沾了方叔您的光了,有啥好事儿都能想着我!
方经理起身关了办公室的门,压低声音说道,现在厂里给我们的配额多了,以前每次进货都是六百米布,现在翻了一番,上个月进的少,这个月的额度不就高了?
许沁点了点头,问道,方叔,现在供应没那么紧张了,是不是六毛上了新机器啊?
方经理嘿嘿笑了笑,你真随你叔,倒是机灵,没错,第六纺织厂新上了两条生产线,据说用的都是最新的机器!
产能上来了,供应自然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许沁谈妥了进货的事儿,跑到一家国营饭店吃了饭,又去商场闲逛了半下午,然后才拎着罐头和水果去了许堂叔家。
许堂叔很关心林东参加高考的事儿,小林考上了没有?
许沁笑道,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公布分数了,应该是差不多,我比他还多考了五十多分呢。
许堂叔弹了弹烟灰,愣了一下,你也参加了?
许沁得意的点了点头,对啊,我考了三百六十分呢,指定能去北京上大学了!
许堂叔忽然被烟呛了一下,干脆把烟屁股扔了,随即笑了笑,小沁,这种事儿不能乱说啊,你高中都没上完,怎么可能考这么多分数?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王美兰的一个侄子也参加了高考,人家是老三届,当年高中学习可好了,这次为了准备考试,天天都熬到半夜呢。
这么努力才考了三百四十多分。
王美兰也说,是的呢,我听俊强说,这次考试可难了!
许沁皱着眉头生气了,叔,婶,我真没想到,你俩这么看不起我,我真的考了三百六十分,你们要是不信,要不打电话问问我们县教育局?
许堂叔盯着她看了几眼,真的?
许沁气呼呼的说道,当然是真的了,我和林东商量好了,去北京上学带着四个孩子,等一到了北京,先找住处,我预备买个四合院,一家人住着也宽敞!
这次换王美兰了,她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了,小沁,你说啥,在北京买四合院?
许沁点了点头,对啊,总不能领着孩子住在宿舍吧,学校也不允许啊!
她说的道理都对,但许堂婶还是觉得有一种不真实感。
许堂叔一旦接受了这个信息是真的,倒是为许沁打算起来了,的确,还是买个房子住着比较踏实,但现在,有卖房子的吗?
别的地方他不清楚,反正海市是很少的,除非老人去世了,儿女也不要,房子才会被处理了,一般人家,自己且不够住呢,谁会卖呀?
这一点许沁很想的开,能买就买,买不着就先赁。
第二天上午,许沁跟着方经理去了六毛,拉回来满满一车厢的货,松卫路商场这次一共进了一千两百米的布,其中一半都是她的。
这大半年毛呢料涨价不少,零售价一般在十八左右,好点的一米要二十块了,批发价也在十块到十五之间,这次的批发价是十二一米。
许沁把手提包里取出来的八捆钱递过去,方叔,我听说前一阵您刚添了大孙子,这多出来的八百块,算是我送的贺礼。
方经理不肯收,哪有八百块的贺礼啊,我和你叔那是什么关系,你叔救过我的命!不然换了别人咋也不能开这个口子!
许沁说道,您就收了吧,这是我叔的意思! 说完打开车门就跳下来了。
三轮车早就在路边等着了,不过这回货有点多,一个三轮车装不下,很快那师傅又帮着找了一辆三轮车,两辆三轮车把货给拉到了汽车站。
许沁这回没着急上车,而是先把六袋子布料给寄存了,去了车站对面的国营饭店。
吃着热包子,喝着热稀饭,她忍不住一个人畅想未来,虽说起点比较低,但她这次一下子通过考试考到了北京,那事业的第一版图,必然也是在北京了。
穿书之前,她生意的起源地是省城,用了六年的时间,才把生意拓展到了北京和上海。
从海市回到宁县,林东提前等在汽车站了,见那么多的布料,他关切的问道,这么多布,能做完吗?
毕竟再有半个多月就过年了。
许沁笑道,当然能了!
不过只靠赵大姐和吴婶子肯定是不行的,她通过赵大姐又找到一个退休的老裁缝,以前在公私合营的裁缝店,这个郭师傅就是专做高档面料的师傅,尤其呢子大衣做的很好。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