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一枝刀(72)
这天上午,林东陪着许沁去师范大学报到,顺便去找了相关领导,提了孩子上学的事儿,行政科的副科长倒是一口答应了,说师范大学就有自己的附属小学,把孩子的资料给他,跟学校报备一下,就可以去上学了。
这些天一直悬着的心事儿总算是解决啦。
师范大学管理没有那么严格,许沁为了照顾四个孩子,选择了走读,但林东的大学属于军校,是全封闭式的,要求必须住校,林东选择了最后一天去报到,他在大门口看着许沁和几个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眼睛竟然一下子湿润了。
负责接待新生的是个军官,笑道,不舍得老婆孩子了,现在立马办理转学还来得及!
林东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新任教官洪子义气得拍了一下桌子,这活儿可真没意思,这些刚考上来的学生看起来特别呆板,好不容易来个年龄大点的,却连个玩笑都开不起。
不过话说回来,刚才那小子长得是挺精神,人家的老婆孩子也是真好看,看他的履历表,还比自己小两岁呢。
想到自己还打着光棍,洪子义有点酸,也有点可怜自个儿。
他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还是中级尉官,咋就连个媳妇都找不上呢?
景新胡同的老房子粉刷好了之后,里面还挺亮堂的,王美兰用抹布把窗台地面都擦得干干净净,还把火墙提前给烧上了。
是用柴而不是用煤球。
现在什么都是凭票供应,买煤,也是,许沁一家现在是北京人了,去街道领了粮本和各种供应本,这蜂窝煤供应还挺紧张的,一家一冬就给两百斤,加一个人多二十斤,一家六口就给两百八十斤。
听起来似乎挺多,但蜂窝煤不是煤,加点石灰或者黄土还能更多,做好的蜂窝煤一个都两斤多了。
反正最后就给了一百一十个蜂窝煤。
家里的炉子若是一天到晚的烧,一天咋也得四五个,火墙烧得就更多了,还不够一个月用的。
许支书就四处转悠,终于打听到有卖柴的地方,花三块钱买了一大车,都是山上砍的树枝,有小孩胳膊那么粗了,挺耐烧的。
爸,明天我领着大国和二强去学校报到,把三刚和四丽送到托儿所后,你俩出门随便逛逛吧!
她给三刚和四丽找的托儿所是街道办事处开办的,上托儿所比上小学简单多了,人家一看户口本就是这一片的,立马就收了。
老两口来了净跟着忙活了,还没顾得上出去看看,连□□都没去呢。
王美兰说道,不急,天这么冷,出去瞎转什么?
别的事儿她张罗不了,想张罗着赶紧给四个孩子找个合适的保姆,要不然等她和许支书走了,闺女根本忙不过来。
许支书轻轻咳嗽了一声,这可是北京,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去□□看看,不亏的慌?
王美兰一想也是,那咱去□□瞅瞅就回来。
其实许沁也一直琢磨找保姆的事儿,她已经托了何大爷帮着找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许沁办好大国和二强的入学手续,有个老师直接把两个孩子给领走了,看看时间不早了,车子骑得飞快,幸而赶到学校还没迟到。
她喘着气坐到最后一排座位上,旁边一个年轻姑娘笑了笑,低声问道,同学,你是走读的?
许沁点了点头。
一堂课结束后,年轻姑娘立即自我介绍,我叫杨岚,也是走读生,你叫什么?
许沁笑道,我叫许沁。
杨岚摸了摸她身上的砖红色呢子外套,你这衣服可真好看,里头套的这是棉袄?
许沁点点头,对,是丝绵袄。
羊毛衫不够暖和,羽绒服还没有卖的,自己做太麻烦了,而且也没有合适的面料,也就这丝绵袄能兼顾保暖和轻便,她给自己做了好几件,一件原来穿的立领的,一件小翻领的,还有现在穿的一件是卫衣款式的,因为有帽子,实用性更强。
再冷的天外面套上呢子大衣,也特别的暖和。
杨岚是个爱美的姑娘,家里条件好,穿着打扮自然也挺时髦,她身上穿着呢子大衣,里面套着开司米的羊毛衫,裤子是弹力呢的,脚上穿的是皮棉鞋,这些全都是从上海买回来的,都是如今最时髦的款式。
但有一点,上海的冬天不是货真价实的冷,这身打扮是足够了的,在北京就不就行了,她系着围巾,戴着手套,但还是有点冷,鼻子尖都红啦。
杨岚跺跺脚,不由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听她妈的话了,在呢子大衣里面套上小棉袄,指定就不冷了。
本以为这么穿会特别土,没想到同学竟然也有这么穿的,只是人家的棉袄更高档也洋气一些。
跟着人流走进食堂,打好饭菜两人找个地方坐下,聊了几句学校的事儿,她俩都是师范大学的新生,对学校了解不多,话题又转到别处了,许沁,你家在哪儿住?
许沁喝了一口热汤,景新胡同。
杨岚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不会吧,我也在景新胡同,咋没见过你?
我才刚搬过来没几天,你肯定没见过,还真挺巧的。
是啊,咱俩太有缘了!
杨岚笑道,既然是邻居了,我也就好意思问了,许沁,你穿的这丝绵袄,是从上海买的?
北方不产蚕丝,商场里也没有卖丝绵袄的。
许沁摇摇头,蚕丝是托人从上海捎来的,但衣服是我自己做的。
杨岚一愣,笑道,你自己做的?你这么厉害啊?
许沁笑笑,没来上学之前,我在我老家宁县开了个裁缝店,喏,这呢子外套也是我做的!
杨岚见许沁长得漂亮,打扮的又那么讲究,本来以为和她一样,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呢你,没想到她竟然开过裁缝店。
做衣服看着简单,其实可难了,她表姐总想自己做衣服,结果做出来的裤子尺寸不对,屁股那儿太小了,根本穿不上!
杨岚为了自己能尽早穿到洋气的棉袄,把自己能想到的夸人的话都说了一遍,最后问道,许沁,我让我妈去买布料和蚕丝,你能帮我做一件吗?
许沁笑眯眯的说道,不行,我现在没有机器,机器已经托运了,得过几天才能运过来!
杨岚立即又说道,那等机器到了,就帮我做好不好?
许沁点了点头,答应了。
*******************************************************
虽然赵大姐手里有钱,但买缝纫机和锁边机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得托人找关系,她急得不行了,许敏也是急得不行了。
见天儿的跟在她屁股后面催。
赵姨,锁边机已经买了,那缝纫机啥时候能买到?
赵大姐也是愁得不行,要是全买新的没那么费劲,但她想省几个钱,锁边机买的是旧的,只花了五十块钱,还挺好用,所以缝纫机也想买旧的。
小敏啊,你别急,我明儿再打听打听,有合适的了就赶紧买下来!
赵大姐说话是好声好气,但许敏却更急了,万一没合适的你就不买了?我姑把店盘给你了,可不要包括机器啊,让你暂时用着,但你不能用起来没完啊!
她爷爷走得时候再三交代了,一定要把机器全部托运了,才能买北京的火车票,赵大姐这样,她啥时候才能去北京啊?
许敏急归急,到底做不出硬把机器拉走的事儿,晚上吃饭的时候,长吁短叹的。
吴婶子给她出主意,小敏,要不,你先发走一台缝纫机和锁边机,等这边小赵买好了,然后再发走剩下的两台?
这也倒是个办法,但许敏觉得,如果这样做,赵大姐肯定还会多拖两天,那她就要更晚去北京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第二天一早,赵大姐往里走,许敏推着车子出去。
小敏,出去买东西啊?
许敏板着脸回答,不买东西,我出去发电报,告诉我姑,说你因为买不到缝纫机,我没法把机器发过去!
赵大姐一听,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不自然,小敏,我抓紧买,你别发电报了啊。
她跟着许沁没少学东西美女,许沁算是她半个师傅了,人家这么红火的店转给她了,要是许敏拍了这样的电报怕,以后她还有什么脸面见许沁呢?
许敏气呼呼的说道,就给你一天时间,明天买不了我也得运走了!
赵大姐雇了两个小姑娘在街上发宣传单,最近的生意挺好,其实买台新的缝纫机也不是不行。
次日早上,许敏刚起来吃早饭,就有两个工人抬着一台崭新的缝纫机进来了,赵大姐喜气洋洋的跟在后面。
许敏赶紧三口两口吃完了饭,把缝纫机和锁边机的机头卸下来,然后用破布给包好,又跑到回收站买了四个特别大的纸箱子,把整个机器都转进去,最后再和赵大姐一起抬着,放到了许支书提前打好的木箱里。
四口大木箱子全部弄好已经中午了,她跑到外面找了两辆三轮车,把三台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放上去,直接拉到了火车站办了托运。
许敏坐火车来到北京,出了站口看到高高的门楼,兴奋的简直要尖叫出来了。
她真的来北京了,村里能来北京的年轻姑娘,她应该还是头一个呢!
按照许支书电报上的地址,许敏顺利的坐着三轮来到了景新胡同。
爷爷,奶奶,姑,我来了!
许敏来了,有她走街串巷的揽活儿,裁缝店也可以张罗起来了,只要再找两个活儿的裁缝就成了。
第70章 、赚钱养娃
王美兰跟着许支书逛了一趟□□, 就不肯再出去了,成天张罗给四个孩子找保姆的事儿,没过几天, 斜对面的赵家大婶真给找了一个不错的人,也是在这附近住的,是个寡妇,她男人本来在钢厂上班, 机器出事故给电死了,单位赔了挺多钱, 儿子闺女的孩子都大了, 本来日子过得算是安生,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 一个人呆在家里也难受。
第二天, 这位王婶子就来了,不高的个子,脸上带着笑,人看着特别和气, 因为是周末, 除了林东都在家。
看得出来,王婶子是很喜欢孩子的人, 还顺便带来了两个小玩具,一个是陀螺, 一个是有点丑的布娃娃。
三个男孩挺喜欢陀螺,四丽挺喜欢布娃娃。
因为这个,她很快和四个孩子熟悉起来了, 到了中午, 她又去厨房做饭, 最近许沁太忙,顾不上去买不要票的肉,家里没肉,但有一篮子鸡蛋,王婶子熥了馒头,炒了一盘葱炒蛋,一盘大白菜,熬了小米粥。
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饭食,做的味道还成。
这么着,王婶子就成了她家的保姆,工作内容就是接送孩子和做饭,看着事情不多,其实也挺忙活呢,早上许沁骑车子去送三刚和四丽,王婶子要去送大国和二强,小学没有食堂,中午要接送一遍,晚上还要早早做好饭,先把大国二强接回家,再把三刚四丽接回来。
托儿所和小学都不算远,但腿脚不好的人真不成。
许支书和王美兰观察了几天,觉得王婶子是个挺可靠的人,即便林东和许沁都忙,孩子们也有人管了,就放了心了,就准备坐车回家了。
爸,妈,你们再住一段时间吧?
许支书摆摆手,这趟对他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几天他挺忙的,顶着寒风去了□□,去了故宫,去了颐和园,在刹什海的茶馆喝了茶,甚至坐车去了长城,那天爬长城人不多,他比所有人都快,算是第一名。
不但逛了这么多地方,还找了好些照片呢。
许沁带着老两口去了一趟王府井,在他们一致反对下,还是买了一大包东西,你们来趟北京,不捎点北京的特产,人家不说我抠门不孝顺啊?
许支书两口子走了,所有人上学的上学,上托儿所的上托儿所,唯有许敏挺闲的,大冷的天她不想出去,北京商场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她手里那点钱,压根不够看。
她很自觉地帮着打扫卫生,拿出学裁缝的劲儿,挺认真的对付每一个角落,打扫了卫生就洗衣服,洗完衣服,就只能干站着了。
这天下午,许沁下午课少,就提前回来了,许敏赶紧凑过来问,姑,咱们的裁缝店什么时候开啊?
许沁拿出一包蚕丝和布料,喏,你看,已经接了一单生意,但我不想自己做,想你可以吗?
许敏挠了挠头,犹豫半天,说道,我试试也成。
以前的顾客没有做丝绵袄的,许沁的几件,还有孩子的几件,一部分是许沁亲手做的,一部分是吴婶子帮着做的,吴婶子本来就会做棉衣,所以上手挺快。
吴婶子做的时候,许敏在旁边看着了,还打了一回下手。
许沁说道,这是我同学的,要是做坏了,的赔给人家,蚕丝和这布料,都挺贵的!
许敏一听把手缩回去了,姑,那还是你来做吧!
许沁点点头,咱们的裁缝店是要赶紧开张了,不过,我平时没时间,这开店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你知道怎么办吗?
许敏生怕姑姑不用她,没事儿就琢磨,倒也能说个大概,先去找两个活不错的裁缝,然后在门口做个牌子,再画一批宣传图,我拿着上街上去发,揽活儿?
许沁满意的点点头,就这么办就行了,宣传图我先出个样子,你比照着画就行了!
许敏犹豫了一下,本来想说她画不好,说出来的却是,好的,姑,你放心吧!
北京的宅子比宁县的还大,许敏单独占了一间东厢房,吃过晚饭她就钻到自己的屋子了,比照着一张图很认真的练习。
其实关于如何画图,许沁以前教过她,她没认真练,但还是记了笔记的,许敏翻出来以前的本子认真看了两遍,还把姑姑买给她的教材也都看了。
堂屋内,许沁也正在学习,教育学是她之前从来没有涉猎过的,上了这些天的课,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她学习,四个孩子也老老实实的坐成一排,大国二强在写作业,三刚和四丽在看连环画,不过他俩还不识字,主要以看画为主。
看到精彩处,三刚忍不住说道,这人太厉害了!
四丽是个听话的乖宝宝,立即瞪了三哥一眼,小声说道,刚才妈妈不是说了,学习的时候不准说话!
三刚不服气的说道,我们是在看连环画,不是在学习!
四丽没词了,抬头用乌溜溜的大眼睛向妈妈求助,许沁翘了翘嘴角,轻声说道,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看书,连环画也是一种书,它有另一个名字,就叫小人书,也可以是做题,像你两个哥哥那样。
说话间,大国和二强已经做完了作业,两个孩子去年期末考试成绩就很好了,现在转过来也完全跟的上。
二强说道,妈,我们学校老师说,明天要来家访,你明天不会回来很晚吧?
许沁点点头,不会的,肯定在你们放学之后也到家了。
林大国整理好书包,问道,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林东自己后不后悔她不清楚,反正她现在有点后悔,她当初应该反对林东上军校,原因无他,军校的管理实在是太严格了,平时不能出校门,周日休息一天也是不可能的,每周允许外出一次,但只能请假四个小时左右。
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请假,一个班只允许几个人请假,也就是说,林东不能每周都回来。
恋耽美
这些天一直悬着的心事儿总算是解决啦。
师范大学管理没有那么严格,许沁为了照顾四个孩子,选择了走读,但林东的大学属于军校,是全封闭式的,要求必须住校,林东选择了最后一天去报到,他在大门口看着许沁和几个孩子渐渐远去的背影,眼睛竟然一下子湿润了。
负责接待新生的是个军官,笑道,不舍得老婆孩子了,现在立马办理转学还来得及!
林东看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新任教官洪子义气得拍了一下桌子,这活儿可真没意思,这些刚考上来的学生看起来特别呆板,好不容易来个年龄大点的,却连个玩笑都开不起。
不过话说回来,刚才那小子长得是挺精神,人家的老婆孩子也是真好看,看他的履历表,还比自己小两岁呢。
想到自己还打着光棍,洪子义有点酸,也有点可怜自个儿。
他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还是中级尉官,咋就连个媳妇都找不上呢?
景新胡同的老房子粉刷好了之后,里面还挺亮堂的,王美兰用抹布把窗台地面都擦得干干净净,还把火墙提前给烧上了。
是用柴而不是用煤球。
现在什么都是凭票供应,买煤,也是,许沁一家现在是北京人了,去街道领了粮本和各种供应本,这蜂窝煤供应还挺紧张的,一家一冬就给两百斤,加一个人多二十斤,一家六口就给两百八十斤。
听起来似乎挺多,但蜂窝煤不是煤,加点石灰或者黄土还能更多,做好的蜂窝煤一个都两斤多了。
反正最后就给了一百一十个蜂窝煤。
家里的炉子若是一天到晚的烧,一天咋也得四五个,火墙烧得就更多了,还不够一个月用的。
许支书就四处转悠,终于打听到有卖柴的地方,花三块钱买了一大车,都是山上砍的树枝,有小孩胳膊那么粗了,挺耐烧的。
爸,明天我领着大国和二强去学校报到,把三刚和四丽送到托儿所后,你俩出门随便逛逛吧!
她给三刚和四丽找的托儿所是街道办事处开办的,上托儿所比上小学简单多了,人家一看户口本就是这一片的,立马就收了。
老两口来了净跟着忙活了,还没顾得上出去看看,连□□都没去呢。
王美兰说道,不急,天这么冷,出去瞎转什么?
别的事儿她张罗不了,想张罗着赶紧给四个孩子找个合适的保姆,要不然等她和许支书走了,闺女根本忙不过来。
许支书轻轻咳嗽了一声,这可是北京,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去□□看看,不亏的慌?
王美兰一想也是,那咱去□□瞅瞅就回来。
其实许沁也一直琢磨找保姆的事儿,她已经托了何大爷帮着找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找到合适的人。
许沁办好大国和二强的入学手续,有个老师直接把两个孩子给领走了,看看时间不早了,车子骑得飞快,幸而赶到学校还没迟到。
她喘着气坐到最后一排座位上,旁边一个年轻姑娘笑了笑,低声问道,同学,你是走读的?
许沁点了点头。
一堂课结束后,年轻姑娘立即自我介绍,我叫杨岚,也是走读生,你叫什么?
许沁笑道,我叫许沁。
杨岚摸了摸她身上的砖红色呢子外套,你这衣服可真好看,里头套的这是棉袄?
许沁点点头,对,是丝绵袄。
羊毛衫不够暖和,羽绒服还没有卖的,自己做太麻烦了,而且也没有合适的面料,也就这丝绵袄能兼顾保暖和轻便,她给自己做了好几件,一件原来穿的立领的,一件小翻领的,还有现在穿的一件是卫衣款式的,因为有帽子,实用性更强。
再冷的天外面套上呢子大衣,也特别的暖和。
杨岚是个爱美的姑娘,家里条件好,穿着打扮自然也挺时髦,她身上穿着呢子大衣,里面套着开司米的羊毛衫,裤子是弹力呢的,脚上穿的是皮棉鞋,这些全都是从上海买回来的,都是如今最时髦的款式。
但有一点,上海的冬天不是货真价实的冷,这身打扮是足够了的,在北京就不就行了,她系着围巾,戴着手套,但还是有点冷,鼻子尖都红啦。
杨岚跺跺脚,不由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听她妈的话了,在呢子大衣里面套上小棉袄,指定就不冷了。
本以为这么穿会特别土,没想到同学竟然也有这么穿的,只是人家的棉袄更高档也洋气一些。
跟着人流走进食堂,打好饭菜两人找个地方坐下,聊了几句学校的事儿,她俩都是师范大学的新生,对学校了解不多,话题又转到别处了,许沁,你家在哪儿住?
许沁喝了一口热汤,景新胡同。
杨岚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的说道,不会吧,我也在景新胡同,咋没见过你?
我才刚搬过来没几天,你肯定没见过,还真挺巧的。
是啊,咱俩太有缘了!
杨岚笑道,既然是邻居了,我也就好意思问了,许沁,你穿的这丝绵袄,是从上海买的?
北方不产蚕丝,商场里也没有卖丝绵袄的。
许沁摇摇头,蚕丝是托人从上海捎来的,但衣服是我自己做的。
杨岚一愣,笑道,你自己做的?你这么厉害啊?
许沁笑笑,没来上学之前,我在我老家宁县开了个裁缝店,喏,这呢子外套也是我做的!
杨岚见许沁长得漂亮,打扮的又那么讲究,本来以为和她一样,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小姐呢你,没想到她竟然开过裁缝店。
做衣服看着简单,其实可难了,她表姐总想自己做衣服,结果做出来的裤子尺寸不对,屁股那儿太小了,根本穿不上!
杨岚为了自己能尽早穿到洋气的棉袄,把自己能想到的夸人的话都说了一遍,最后问道,许沁,我让我妈去买布料和蚕丝,你能帮我做一件吗?
许沁笑眯眯的说道,不行,我现在没有机器,机器已经托运了,得过几天才能运过来!
杨岚立即又说道,那等机器到了,就帮我做好不好?
许沁点了点头,答应了。
*******************************************************
虽然赵大姐手里有钱,但买缝纫机和锁边机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得托人找关系,她急得不行了,许敏也是急得不行了。
见天儿的跟在她屁股后面催。
赵姨,锁边机已经买了,那缝纫机啥时候能买到?
赵大姐也是愁得不行,要是全买新的没那么费劲,但她想省几个钱,锁边机买的是旧的,只花了五十块钱,还挺好用,所以缝纫机也想买旧的。
小敏啊,你别急,我明儿再打听打听,有合适的了就赶紧买下来!
赵大姐说话是好声好气,但许敏却更急了,万一没合适的你就不买了?我姑把店盘给你了,可不要包括机器啊,让你暂时用着,但你不能用起来没完啊!
她爷爷走得时候再三交代了,一定要把机器全部托运了,才能买北京的火车票,赵大姐这样,她啥时候才能去北京啊?
许敏急归急,到底做不出硬把机器拉走的事儿,晚上吃饭的时候,长吁短叹的。
吴婶子给她出主意,小敏,要不,你先发走一台缝纫机和锁边机,等这边小赵买好了,然后再发走剩下的两台?
这也倒是个办法,但许敏觉得,如果这样做,赵大姐肯定还会多拖两天,那她就要更晚去北京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
第二天一早,赵大姐往里走,许敏推着车子出去。
小敏,出去买东西啊?
许敏板着脸回答,不买东西,我出去发电报,告诉我姑,说你因为买不到缝纫机,我没法把机器发过去!
赵大姐一听,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不自然,小敏,我抓紧买,你别发电报了啊。
她跟着许沁没少学东西美女,许沁算是她半个师傅了,人家这么红火的店转给她了,要是许敏拍了这样的电报怕,以后她还有什么脸面见许沁呢?
许敏气呼呼的说道,就给你一天时间,明天买不了我也得运走了!
赵大姐雇了两个小姑娘在街上发宣传单,最近的生意挺好,其实买台新的缝纫机也不是不行。
次日早上,许敏刚起来吃早饭,就有两个工人抬着一台崭新的缝纫机进来了,赵大姐喜气洋洋的跟在后面。
许敏赶紧三口两口吃完了饭,把缝纫机和锁边机的机头卸下来,然后用破布给包好,又跑到回收站买了四个特别大的纸箱子,把整个机器都转进去,最后再和赵大姐一起抬着,放到了许支书提前打好的木箱里。
四口大木箱子全部弄好已经中午了,她跑到外面找了两辆三轮车,把三台缝纫机和一台锁边机放上去,直接拉到了火车站办了托运。
许敏坐火车来到北京,出了站口看到高高的门楼,兴奋的简直要尖叫出来了。
她真的来北京了,村里能来北京的年轻姑娘,她应该还是头一个呢!
按照许支书电报上的地址,许敏顺利的坐着三轮来到了景新胡同。
爷爷,奶奶,姑,我来了!
许敏来了,有她走街串巷的揽活儿,裁缝店也可以张罗起来了,只要再找两个活儿的裁缝就成了。
第70章 、赚钱养娃
王美兰跟着许支书逛了一趟□□, 就不肯再出去了,成天张罗给四个孩子找保姆的事儿,没过几天, 斜对面的赵家大婶真给找了一个不错的人,也是在这附近住的,是个寡妇,她男人本来在钢厂上班, 机器出事故给电死了,单位赔了挺多钱, 儿子闺女的孩子都大了, 本来日子过得算是安生,但她是个闲不住的人, 一个人呆在家里也难受。
第二天, 这位王婶子就来了,不高的个子,脸上带着笑,人看着特别和气, 因为是周末, 除了林东都在家。
看得出来,王婶子是很喜欢孩子的人, 还顺便带来了两个小玩具,一个是陀螺, 一个是有点丑的布娃娃。
三个男孩挺喜欢陀螺,四丽挺喜欢布娃娃。
因为这个,她很快和四个孩子熟悉起来了, 到了中午, 她又去厨房做饭, 最近许沁太忙,顾不上去买不要票的肉,家里没肉,但有一篮子鸡蛋,王婶子熥了馒头,炒了一盘葱炒蛋,一盘大白菜,熬了小米粥。
都是再普通不过的饭食,做的味道还成。
这么着,王婶子就成了她家的保姆,工作内容就是接送孩子和做饭,看着事情不多,其实也挺忙活呢,早上许沁骑车子去送三刚和四丽,王婶子要去送大国和二强,小学没有食堂,中午要接送一遍,晚上还要早早做好饭,先把大国二强接回家,再把三刚四丽接回来。
托儿所和小学都不算远,但腿脚不好的人真不成。
许支书和王美兰观察了几天,觉得王婶子是个挺可靠的人,即便林东和许沁都忙,孩子们也有人管了,就放了心了,就准备坐车回家了。
爸,妈,你们再住一段时间吧?
许支书摆摆手,这趟对他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几天他挺忙的,顶着寒风去了□□,去了故宫,去了颐和园,在刹什海的茶馆喝了茶,甚至坐车去了长城,那天爬长城人不多,他比所有人都快,算是第一名。
不但逛了这么多地方,还找了好些照片呢。
许沁带着老两口去了一趟王府井,在他们一致反对下,还是买了一大包东西,你们来趟北京,不捎点北京的特产,人家不说我抠门不孝顺啊?
许支书两口子走了,所有人上学的上学,上托儿所的上托儿所,唯有许敏挺闲的,大冷的天她不想出去,北京商场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她手里那点钱,压根不够看。
她很自觉地帮着打扫卫生,拿出学裁缝的劲儿,挺认真的对付每一个角落,打扫了卫生就洗衣服,洗完衣服,就只能干站着了。
这天下午,许沁下午课少,就提前回来了,许敏赶紧凑过来问,姑,咱们的裁缝店什么时候开啊?
许沁拿出一包蚕丝和布料,喏,你看,已经接了一单生意,但我不想自己做,想你可以吗?
许敏挠了挠头,犹豫半天,说道,我试试也成。
以前的顾客没有做丝绵袄的,许沁的几件,还有孩子的几件,一部分是许沁亲手做的,一部分是吴婶子帮着做的,吴婶子本来就会做棉衣,所以上手挺快。
吴婶子做的时候,许敏在旁边看着了,还打了一回下手。
许沁说道,这是我同学的,要是做坏了,的赔给人家,蚕丝和这布料,都挺贵的!
许敏一听把手缩回去了,姑,那还是你来做吧!
许沁点点头,咱们的裁缝店是要赶紧开张了,不过,我平时没时间,这开店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你知道怎么办吗?
许敏生怕姑姑不用她,没事儿就琢磨,倒也能说个大概,先去找两个活不错的裁缝,然后在门口做个牌子,再画一批宣传图,我拿着上街上去发,揽活儿?
许沁满意的点点头,就这么办就行了,宣传图我先出个样子,你比照着画就行了!
许敏犹豫了一下,本来想说她画不好,说出来的却是,好的,姑,你放心吧!
北京的宅子比宁县的还大,许敏单独占了一间东厢房,吃过晚饭她就钻到自己的屋子了,比照着一张图很认真的练习。
其实关于如何画图,许沁以前教过她,她没认真练,但还是记了笔记的,许敏翻出来以前的本子认真看了两遍,还把姑姑买给她的教材也都看了。
堂屋内,许沁也正在学习,教育学是她之前从来没有涉猎过的,上了这些天的课,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她学习,四个孩子也老老实实的坐成一排,大国二强在写作业,三刚和四丽在看连环画,不过他俩还不识字,主要以看画为主。
看到精彩处,三刚忍不住说道,这人太厉害了!
四丽是个听话的乖宝宝,立即瞪了三哥一眼,小声说道,刚才妈妈不是说了,学习的时候不准说话!
三刚不服气的说道,我们是在看连环画,不是在学习!
四丽没词了,抬头用乌溜溜的大眼睛向妈妈求助,许沁翘了翘嘴角,轻声说道,学习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看书,连环画也是一种书,它有另一个名字,就叫小人书,也可以是做题,像你两个哥哥那样。
说话间,大国和二强已经做完了作业,两个孩子去年期末考试成绩就很好了,现在转过来也完全跟的上。
二强说道,妈,我们学校老师说,明天要来家访,你明天不会回来很晚吧?
许沁点点头,不会的,肯定在你们放学之后也到家了。
林大国整理好书包,问道,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
林东自己后不后悔她不清楚,反正她现在有点后悔,她当初应该反对林东上军校,原因无他,军校的管理实在是太严格了,平时不能出校门,周日休息一天也是不可能的,每周允许外出一次,但只能请假四个小时左右。
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请假,一个班只允许几个人请假,也就是说,林东不能每周都回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