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免费阅读(3)
大妮面露难色,道:一共只有三间,奴婢下晌才来,才把阴面的耳房收拾好。
谢苗儿有些为难了。
谢家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都有好几处五进的宅院,青芜院里,星牖住的都比她眼下的卧房还要大上许多。
长在锦绣堆里的谢苗儿第一次面临地方不够的困扰。
两个小丫鬟面面相觑着,她们不明白这个谢姨娘在为什么而发愁。
少爷来了,难道不和她歇在一处吗?
谢苗儿稍加思索了一会儿。
丫鬟们的耳房虽小,但是她今晚去挤一挤应该也是可以的?
于是她对大妮说:今晚我和你们
她的话还没说完,另一边的陆怀海用左手掌心搓着自己右手的手背,走了过来。
这么一会子功夫,他居然见缝插针地在旁边打了两套拳,还嫌薜荔架子碍事,把它们都搬到了角落里。
当真是行动如风了。
他朝谢苗儿道:打个地铺就好。
谢苗儿下意识哦了一声。
他既然发话了,那便这样吧。
谢苗儿想,卧房虽小,打个地铺的地方还是有的,夜里将帐帘放下,倒也不算太局促。
于是,她便和两个妮一起去铺地铺了。
陆怀海没太在意她们的动静,今日光顾着和亲爹干仗,白白荒废了半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放在练武上也是颠扑不破的。
陆怀海慢条斯理地打过拳后,信手抄了把苕帚来当剑使,才使出第一式,他便被灰尘扑了满面。
啊呀!谢苗儿忙道:陆公子,下午她们才用这苕帚扫的院子。
陆怀海有些狼狈地咳了两声,眉峰上沾上了草屑,他尴尬地抹了把脸,把苕帚丢开了。
不练了,梳洗罢。
谢苗儿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又弯起了唇角。
日后打得倭人满地找牙的陆将军,现在,还只是个和她一般大的少年。
她心中原本模糊的陆怀海形象,有如被春风拂过的柳梢头,忽然就生动了起来。
不知陆怀海在磨蹭什么,谢苗儿梳洗完了,他都没好。
谢苗儿便先坐在了地铺上。
小院虽简陋,多余的床褥还是能凑出来的。
打地铺的体验对于谢苗儿来说很是新鲜,她张开手,用自己的一拃去比褥子的厚度。
褥子还算厚实,她安下心来,天气还算热,这样睡一晚也不至于着凉。
属于陆怀海的脚步声来了,他还在长个儿的年纪,身形不算宽阔,但是月光将他的影子投下,还是足以将缩在地铺上的谢苗儿全部笼罩。
谢苗儿抬头,见他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不由有些忐忑。
他是哪里不开心吗?
谢苗儿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她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尚不足一日,她唯一熟悉的陆怀海单方面被她熟悉的陆怀海,具体是个什么性子,她也还不甚明了。
陆怀海指了指旁边的床,说道:上去。我睡下面。
谢苗儿并不是自讨苦吃的人,之所以主动选择了地铺,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算是这小院的主人。
那陆怀海就是客人了。
她虽然没有交过手帕交,也没有相熟的小姐妹来她家做客,但是待客的礼数她还是晓得的。
怎么能让客人睡在地上!
谢苗儿有些不明所以,她扬起脑袋,掷地有声地说:没事的,我很结实的。
她现在可不会像前世那般弱柳扶风、一步三喘了,刚刚还和丫鬟一起抬了被子呢。
若不是她的眼神太诚恳,陆怀海几乎要疑心自己幻听了。
结实?结?实?
陆怀海垂眸,看见了她露在裙摆外的脚踝。
细得和苕帚杆子一样,只怕腿都没他膀子宽,结哪门子实!
他不知,谢苗儿说得确实是心里话,毕竟她自己才及笄就病死了,能活过十五的都算比她健康。
陆怀海收回了目光,说道:上去睡。你若病了,才是添麻烦。
他的语气不算好,闻言,谢苗儿撇撇嘴,大大方方地起来了,坐到了床上。
上去就上去,有床不睡的是傻子。
夜色渐浓,陌生的两人无话可说。
谢苗儿只解了最外面的长衫,其余的一件也没脱,她悄悄地偷看了陆怀海一眼,见他一身整齐,只脱了靴,便彻底放下了戒备。
闹了一天,他似乎很累,已经倒在地铺上闭上了眼。
谢苗儿也困了,身体虽更康健,可精神上的疲惫难以避免。睡前她伸手去摸床驾,试图从后面扒拉出帐帘来。
结果什么都没摸到。
这间卧房的简陋大大超出了谢苗儿的想象。
离开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当然气恼。
可是她回过神来,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想。
能有眼下的境遇,她应当感恩上苍才是。
病逝并不出人意料,想来爹娘虽然会伤心,却也不会伤心太久吧,他们总归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
眼下的每一呼每一吸,都是白白赚来的,她不该挑肥拣瘦。
谢苗儿端正地躺了下去。
陆怀海好像已经睡着了,呼吸均匀平稳。他的呼吸声不算粗重,只不过地方太小,谢苗儿还是听得很清晰。
他好奇怪。
明明是要把更好的床让给她,偏偏不会好好说话,她要是气量小些,只怕未必会领他的情。
算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和他走得更近些,让他肯听她的话、不要再沾染那杀身之祸了。
想着想着,谢苗儿终于带着所思所忆,陷入了漫长的睡眠。
她是睡得好了,陆怀海却没有。
丑寅之际,他睡得正酣,忽觉有什么声音钻进了耳朵里。
先是几声意义不明的哼唧,把陆怀海从睡梦中硬生生拽了起来。
他撑着脑袋勉强坐起,被吵醒的怒气还来不及发作,就听见梦呓的始作俑者、在床上把被子卷起来扭成了麻花的谢苗儿,紧接着又喊了一嗓子
陆怀海,呜呜呜,你不许死!
生龙活虎的陆怀海本人:?
他有些头痛。
这个小姑娘白天说话时娇娇弱弱,谁能料到她到晚上说起梦话来竟如此豪放。
不过,她在梦里为什么要喊他的名字?
陆怀海百思不解,他凑到床边,低头,注视着谢苗儿熟睡的脸庞。
她梦到他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笑作春温 5瓶;Elle_zj1979 2瓶;也感谢在开文前灌了营养液的宝贝们,鞠躬!
看到了很多眼熟的id出现,总之就是非常开心(不显示颜文字的晋江限制了我的表情,嘤)
第4章
邕朝,长平三十三年。
陪都。
建在地下的天牢深不见底,光都照不到的地方,纵然插翅也难飞。
二十七岁的陆怀海被关押此处,听候发落。
铺在牢底的秸秆发了霉,与刺鼻的血腥味一混,勉强能算作这儿的特产。
陆怀海不知自己被关进来有多久了。
失去了对光的感知后,他难以捕捉流逝的时间。
沉朽的牢门被推开,几道脚步声划破了静寂,向他步步逼近。来的人手上拿了火把,橙黄的光晕由远及近,刺得久未见光的陆怀海瞳孔微缩。
但他不闪不避,眼睛直视来人的方向,直到那个老熟人停在了他面前。
陆大人,别来无恙。
浙闽总兵官、武昌伯丁彦。
别来无恙四个字出现在这样逼仄的牢房,实在是过于好笑了。
陆怀海面色平淡,他并不意外来的是丁彦:恕在下枷锁缠身,未能远迎。
此人死到临头,居然还有心情反唇相讥?丁彦抚着自己的长须,哈哈大笑:陆大人呐,在下很是好奇,时至今日,你可曾后悔那日带头上疏,谏言开放海禁?
祖皇帝祖训,片板不许下海。
此律令一为集权,二为防倭。身为手掌重兵的抗倭将领,陆怀海竟敢上疏破祖训、开海禁,怎能不让皇帝震怒、朝野激荡?
陆怀海坦然回答:外贼可杀,内奸难除。海禁一日不开,百姓没有活路,倭寇便一日不绝。没有谁的身份比我更适合剖开这一点。
他的话极恳切,里头的道理,聪明人丁彦当然懂得。
沿海一带,倭寇长驱直入,甚至一度打到过陪都,若非有陆怀海这个不世出的奇才,恐怕情况早就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境地了。
而倭寇为何不绝?
是因为他们三头六臂,勇武难敌吗?当然不是。
东南沿海,人多地少,通商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法子,严禁通番后,海面戒严。老百姓没有饭吃了,为了养家糊口,不想被倭寇抢,就只能跟着倭寇去抢别人。
此情此境,倭患自然不绝。
丁彦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陆怀海话中的未竟之意,道:陆大人逃避了在下的问题。
是,我后悔了,陆怀海不打算遮掩自己的心思,他的眼神和他的为人一般澄净:我虽无有妻儿,却也有父兄族人,带累他们非我本意。
这正是丁彦此来的目的,他语调忽而一转,道:那日读过你的奏疏,皇上气急罢朝三日,深恶之下,本欲将你陆家全族杀之而后快,可巧的是,那日皇上经过千鲤池,听见有宫人议论起几个寡妇的故事。
陆怀海眉心一跳。
陆家一度被人讥讽为寡妇门楣陆怀海的亲爷、两个叔叔,和若干庶支的男性族人,接连战死在延绥,留下了一院子的寡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丁彦继续道:寡妇们的丈夫皆是为国捐躯,皇上不忍牵连,是以,只下旨斩你一人。
陆怀海道:多谢。
不牵连陆家,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这些年为了募兵打仗,他站过队、亦得罪过人,一朝失势,墙倒众人推,也无甚稀奇。
见陆怀海淡定得过了头,仿佛听见的是旁人的死讯,丁彦不由道:你家人是没事,可你若只是被轻飘飘地砍个脑袋,皇家颜面置于何处?说句大不韪的,皇上这口气也无从纾解。
陆怀海眉目依旧,道:凌迟抑或是车裂?
丁彦摇头:皇帝下令,要废了你的武艺,穿了你的琵琶骨,再从陪都走陆路押解回京候斩。
两都相距几千程,快马跑一趟也要月余囚车押解犯人回京,恐怕没有两个月走不下来。
今上在折磨人方面,很是有些巧思。
陆怀海轻笑,问:何日行刑?
丁彦答:今日午时。
两人便再无话可说。
正午,骄阳烈烈正当时。
从京城赶来监刑的天使,带着弹琵琶的匠人来到了刑场。
众人皆知,陆怀海一手左手刀使得是出神入化,所以天使很是贴心地叮嘱匠人,别弄错了方向,要穿的是左边琵琶骨。
铁钎没入肌理,捶击之下,与骨骼共同发出震耳的嗡鸣。
残存的热血喷涌而出,带走了陆怀海身体中的热意。
疼,钻心的疼。
十指尚且连心,何况用铁器从胸腔生生凿过。
剧痛之下,陆怀海双眼紧闭,一声不吭,倒让天使以为他昏死过去了,特地走到他身前去看他情形。
皇帝有令,他可不能就这么死了,非得活着到京城不可。
像是察觉了什么,陆怀海陡然睁开眼,他的眼神有如出鞘的剑光,直射向正前方。
怕被血溅到,天使离他足有数丈远,可还是被他的目光刺得后退了几步。
天使忙咳了两声,掩饰自己的惊骇,同随从低语:去,将金疮药都拿来,别让他死了。
金川门内外,鸦雀无声。
并非无人,相反的,围观者众,可连黄口小儿都不敢发出啼哭。
人群中似乎有稚子在低声向爷娘发问:这个哥哥我好像见过,之前是他救了我们,带我们打跑坏蛋
稚子的话没有说完,便被家人捂住了嘴。
被持刀兵士团团围住的囚车,缓缓穿过城门。
陆怀海年少成名,以一当百,是以哪怕被穿了琵琶骨他们也不放心,怕他生出翅膀逃出去,要安排如此多的人看守。
事实上,伤口正在溃烂,骨头被贯穿的疼痛也分毫未减,这场酷刑无异于漫长的凌迟,陆怀海连抬手的力气都不再有。
这么多人全副武装,只为看住一个连刀都拿不起来的人,如何不好笑。
离开陪都后没多久,陆怀海因伤口受风,发了高热,几日下来便消瘦到可怕,小山一般的身躯迅速垮了下来。
看守的兵卒都不忍多看他一眼。
而陆怀海的意识却并没有变得昏沉。
如果受了伤就昏头,那他早死在战场上了。
陆怀海始终很清醒,一路盯着走过的城镇,对比着脑内邕朝的舆图,算着自己还需要活多久。
皇帝明摆着是要出气,他若死得快,皇帝就要把这口气出在陆家其他人身上了。
遣丁彦来告知他,便是这个原因。
所以,他不能死得太早。
而刀光剑影里游走留下的警觉仍在,陆怀海盘算之余,敏锐地察觉自己仿佛被什么东西盯住了。
从出金川门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默默看着他。
征战多年,陆怀海无比信赖自己的直觉。
它是他最好的朋友,无数次救他于危险的边缘。
可始终没找到目光的源头,陆怀海皱眉。
他的感受并非子虚乌有。
谢苗儿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
她正清清楚楚地,将陆怀海所经受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什么忠臣良将、世家英豪,一朝身故,能留在故纸堆里的,也只有寥寥几行。
史书中的陆怀海,更像是一个符号,象征着披肝沥胆、象征着勇冠三军。
谢苗儿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那么多将军,她独独钟情于陆怀海以身写就的篇章,不无他悲剧收场的缘故。
遗憾的故事总让人记得更深。
她知陆怀海不得善终,很是心疼他,恨不得钻进书里手刃了那起子勾奸陷害他的人,甚至大逆不道地偷偷想过,要把那忠奸不分的皇帝老儿也给拉下马来。
可眼前的一切,是娇养在深闺里长大的谢苗儿,从史册一角窥探陆怀海生平时,未曾设想过的惨烈。
她头一回见到这么多血,她不敢想他会有多疼。
谢苗儿忽然觉得自己从前的欣赏很残忍。
眼前被困于囚车,支离着病骨等死的,不是符号,是真实的人。
征战多年,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陆怀海
谢苗儿难受得快要落下泪来,完全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梦境之中,她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帮陆怀海挡住炎炎天光。
正值处暑时分,天热得很,兵士们连刀都觉得烫手,用布条裹了才挎在身上。
囚车中的陆怀海口干舌燥,从他胸腔横穿过的玄铁被晒得发热。
恍然间,一阵若有似无的微风轻轻吹过,陆怀海下意识抬起下颌。
天蓝得通透,有一朵云慢慢飘到了他的头顶。
或许这朵云真的为他挡下了三分热意,陆怀海舒了口气,倚着木牢小憩了一会儿。
也许老天不忍他再多受折磨,一路上一滴雨也没下过,都是赶路的好天。
距京越发近了,陆怀海抬起头,又看见了那一朵云。
少年时他欲习武,父亲坚决不允,将他罚跪在祠堂的神龛下。他倔强不肯低头,始终昂着脑袋,视线碰触到神像的那一刹那,他的眼神和神像悲悯的目光交汇在空中。
恋耽美
谢苗儿有些为难了。
谢家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都有好几处五进的宅院,青芜院里,星牖住的都比她眼下的卧房还要大上许多。
长在锦绣堆里的谢苗儿第一次面临地方不够的困扰。
两个小丫鬟面面相觑着,她们不明白这个谢姨娘在为什么而发愁。
少爷来了,难道不和她歇在一处吗?
谢苗儿稍加思索了一会儿。
丫鬟们的耳房虽小,但是她今晚去挤一挤应该也是可以的?
于是她对大妮说:今晚我和你们
她的话还没说完,另一边的陆怀海用左手掌心搓着自己右手的手背,走了过来。
这么一会子功夫,他居然见缝插针地在旁边打了两套拳,还嫌薜荔架子碍事,把它们都搬到了角落里。
当真是行动如风了。
他朝谢苗儿道:打个地铺就好。
谢苗儿下意识哦了一声。
他既然发话了,那便这样吧。
谢苗儿想,卧房虽小,打个地铺的地方还是有的,夜里将帐帘放下,倒也不算太局促。
于是,她便和两个妮一起去铺地铺了。
陆怀海没太在意她们的动静,今日光顾着和亲爹干仗,白白荒废了半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放在练武上也是颠扑不破的。
陆怀海慢条斯理地打过拳后,信手抄了把苕帚来当剑使,才使出第一式,他便被灰尘扑了满面。
啊呀!谢苗儿忙道:陆公子,下午她们才用这苕帚扫的院子。
陆怀海有些狼狈地咳了两声,眉峰上沾上了草屑,他尴尬地抹了把脸,把苕帚丢开了。
不练了,梳洗罢。
谢苗儿看着他的样子,忍不住又弯起了唇角。
日后打得倭人满地找牙的陆将军,现在,还只是个和她一般大的少年。
她心中原本模糊的陆怀海形象,有如被春风拂过的柳梢头,忽然就生动了起来。
不知陆怀海在磨蹭什么,谢苗儿梳洗完了,他都没好。
谢苗儿便先坐在了地铺上。
小院虽简陋,多余的床褥还是能凑出来的。
打地铺的体验对于谢苗儿来说很是新鲜,她张开手,用自己的一拃去比褥子的厚度。
褥子还算厚实,她安下心来,天气还算热,这样睡一晚也不至于着凉。
属于陆怀海的脚步声来了,他还在长个儿的年纪,身形不算宽阔,但是月光将他的影子投下,还是足以将缩在地铺上的谢苗儿全部笼罩。
谢苗儿抬头,见他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不由有些忐忑。
他是哪里不开心吗?
谢苗儿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她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尚不足一日,她唯一熟悉的陆怀海单方面被她熟悉的陆怀海,具体是个什么性子,她也还不甚明了。
陆怀海指了指旁边的床,说道:上去。我睡下面。
谢苗儿并不是自讨苦吃的人,之所以主动选择了地铺,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算是这小院的主人。
那陆怀海就是客人了。
她虽然没有交过手帕交,也没有相熟的小姐妹来她家做客,但是待客的礼数她还是晓得的。
怎么能让客人睡在地上!
谢苗儿有些不明所以,她扬起脑袋,掷地有声地说:没事的,我很结实的。
她现在可不会像前世那般弱柳扶风、一步三喘了,刚刚还和丫鬟一起抬了被子呢。
若不是她的眼神太诚恳,陆怀海几乎要疑心自己幻听了。
结实?结?实?
陆怀海垂眸,看见了她露在裙摆外的脚踝。
细得和苕帚杆子一样,只怕腿都没他膀子宽,结哪门子实!
他不知,谢苗儿说得确实是心里话,毕竟她自己才及笄就病死了,能活过十五的都算比她健康。
陆怀海收回了目光,说道:上去睡。你若病了,才是添麻烦。
他的语气不算好,闻言,谢苗儿撇撇嘴,大大方方地起来了,坐到了床上。
上去就上去,有床不睡的是傻子。
夜色渐浓,陌生的两人无话可说。
谢苗儿只解了最外面的长衫,其余的一件也没脱,她悄悄地偷看了陆怀海一眼,见他一身整齐,只脱了靴,便彻底放下了戒备。
闹了一天,他似乎很累,已经倒在地铺上闭上了眼。
谢苗儿也困了,身体虽更康健,可精神上的疲惫难以避免。睡前她伸手去摸床驾,试图从后面扒拉出帐帘来。
结果什么都没摸到。
这间卧房的简陋大大超出了谢苗儿的想象。
离开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当然气恼。
可是她回过神来,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想。
能有眼下的境遇,她应当感恩上苍才是。
病逝并不出人意料,想来爹娘虽然会伤心,却也不会伤心太久吧,他们总归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的。
眼下的每一呼每一吸,都是白白赚来的,她不该挑肥拣瘦。
谢苗儿端正地躺了下去。
陆怀海好像已经睡着了,呼吸均匀平稳。他的呼吸声不算粗重,只不过地方太小,谢苗儿还是听得很清晰。
他好奇怪。
明明是要把更好的床让给她,偏偏不会好好说话,她要是气量小些,只怕未必会领他的情。
算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和他走得更近些,让他肯听她的话、不要再沾染那杀身之祸了。
想着想着,谢苗儿终于带着所思所忆,陷入了漫长的睡眠。
她是睡得好了,陆怀海却没有。
丑寅之际,他睡得正酣,忽觉有什么声音钻进了耳朵里。
先是几声意义不明的哼唧,把陆怀海从睡梦中硬生生拽了起来。
他撑着脑袋勉强坐起,被吵醒的怒气还来不及发作,就听见梦呓的始作俑者、在床上把被子卷起来扭成了麻花的谢苗儿,紧接着又喊了一嗓子
陆怀海,呜呜呜,你不许死!
生龙活虎的陆怀海本人:?
他有些头痛。
这个小姑娘白天说话时娇娇弱弱,谁能料到她到晚上说起梦话来竟如此豪放。
不过,她在梦里为什么要喊他的名字?
陆怀海百思不解,他凑到床边,低头,注视着谢苗儿熟睡的脸庞。
她梦到他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笑作春温 5瓶;Elle_zj1979 2瓶;也感谢在开文前灌了营养液的宝贝们,鞠躬!
看到了很多眼熟的id出现,总之就是非常开心(不显示颜文字的晋江限制了我的表情,嘤)
第4章
邕朝,长平三十三年。
陪都。
建在地下的天牢深不见底,光都照不到的地方,纵然插翅也难飞。
二十七岁的陆怀海被关押此处,听候发落。
铺在牢底的秸秆发了霉,与刺鼻的血腥味一混,勉强能算作这儿的特产。
陆怀海不知自己被关进来有多久了。
失去了对光的感知后,他难以捕捉流逝的时间。
沉朽的牢门被推开,几道脚步声划破了静寂,向他步步逼近。来的人手上拿了火把,橙黄的光晕由远及近,刺得久未见光的陆怀海瞳孔微缩。
但他不闪不避,眼睛直视来人的方向,直到那个老熟人停在了他面前。
陆大人,别来无恙。
浙闽总兵官、武昌伯丁彦。
别来无恙四个字出现在这样逼仄的牢房,实在是过于好笑了。
陆怀海面色平淡,他并不意外来的是丁彦:恕在下枷锁缠身,未能远迎。
此人死到临头,居然还有心情反唇相讥?丁彦抚着自己的长须,哈哈大笑:陆大人呐,在下很是好奇,时至今日,你可曾后悔那日带头上疏,谏言开放海禁?
祖皇帝祖训,片板不许下海。
此律令一为集权,二为防倭。身为手掌重兵的抗倭将领,陆怀海竟敢上疏破祖训、开海禁,怎能不让皇帝震怒、朝野激荡?
陆怀海坦然回答:外贼可杀,内奸难除。海禁一日不开,百姓没有活路,倭寇便一日不绝。没有谁的身份比我更适合剖开这一点。
他的话极恳切,里头的道理,聪明人丁彦当然懂得。
沿海一带,倭寇长驱直入,甚至一度打到过陪都,若非有陆怀海这个不世出的奇才,恐怕情况早就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境地了。
而倭寇为何不绝?
是因为他们三头六臂,勇武难敌吗?当然不是。
东南沿海,人多地少,通商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法子,严禁通番后,海面戒严。老百姓没有饭吃了,为了养家糊口,不想被倭寇抢,就只能跟着倭寇去抢别人。
此情此境,倭患自然不绝。
丁彦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陆怀海话中的未竟之意,道:陆大人逃避了在下的问题。
是,我后悔了,陆怀海不打算遮掩自己的心思,他的眼神和他的为人一般澄净:我虽无有妻儿,却也有父兄族人,带累他们非我本意。
这正是丁彦此来的目的,他语调忽而一转,道:那日读过你的奏疏,皇上气急罢朝三日,深恶之下,本欲将你陆家全族杀之而后快,可巧的是,那日皇上经过千鲤池,听见有宫人议论起几个寡妇的故事。
陆怀海眉心一跳。
陆家一度被人讥讽为寡妇门楣陆怀海的亲爷、两个叔叔,和若干庶支的男性族人,接连战死在延绥,留下了一院子的寡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丁彦继续道:寡妇们的丈夫皆是为国捐躯,皇上不忍牵连,是以,只下旨斩你一人。
陆怀海道:多谢。
不牵连陆家,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这些年为了募兵打仗,他站过队、亦得罪过人,一朝失势,墙倒众人推,也无甚稀奇。
见陆怀海淡定得过了头,仿佛听见的是旁人的死讯,丁彦不由道:你家人是没事,可你若只是被轻飘飘地砍个脑袋,皇家颜面置于何处?说句大不韪的,皇上这口气也无从纾解。
陆怀海眉目依旧,道:凌迟抑或是车裂?
丁彦摇头:皇帝下令,要废了你的武艺,穿了你的琵琶骨,再从陪都走陆路押解回京候斩。
两都相距几千程,快马跑一趟也要月余囚车押解犯人回京,恐怕没有两个月走不下来。
今上在折磨人方面,很是有些巧思。
陆怀海轻笑,问:何日行刑?
丁彦答:今日午时。
两人便再无话可说。
正午,骄阳烈烈正当时。
从京城赶来监刑的天使,带着弹琵琶的匠人来到了刑场。
众人皆知,陆怀海一手左手刀使得是出神入化,所以天使很是贴心地叮嘱匠人,别弄错了方向,要穿的是左边琵琶骨。
铁钎没入肌理,捶击之下,与骨骼共同发出震耳的嗡鸣。
残存的热血喷涌而出,带走了陆怀海身体中的热意。
疼,钻心的疼。
十指尚且连心,何况用铁器从胸腔生生凿过。
剧痛之下,陆怀海双眼紧闭,一声不吭,倒让天使以为他昏死过去了,特地走到他身前去看他情形。
皇帝有令,他可不能就这么死了,非得活着到京城不可。
像是察觉了什么,陆怀海陡然睁开眼,他的眼神有如出鞘的剑光,直射向正前方。
怕被血溅到,天使离他足有数丈远,可还是被他的目光刺得后退了几步。
天使忙咳了两声,掩饰自己的惊骇,同随从低语:去,将金疮药都拿来,别让他死了。
金川门内外,鸦雀无声。
并非无人,相反的,围观者众,可连黄口小儿都不敢发出啼哭。
人群中似乎有稚子在低声向爷娘发问:这个哥哥我好像见过,之前是他救了我们,带我们打跑坏蛋
稚子的话没有说完,便被家人捂住了嘴。
被持刀兵士团团围住的囚车,缓缓穿过城门。
陆怀海年少成名,以一当百,是以哪怕被穿了琵琶骨他们也不放心,怕他生出翅膀逃出去,要安排如此多的人看守。
事实上,伤口正在溃烂,骨头被贯穿的疼痛也分毫未减,这场酷刑无异于漫长的凌迟,陆怀海连抬手的力气都不再有。
这么多人全副武装,只为看住一个连刀都拿不起来的人,如何不好笑。
离开陪都后没多久,陆怀海因伤口受风,发了高热,几日下来便消瘦到可怕,小山一般的身躯迅速垮了下来。
看守的兵卒都不忍多看他一眼。
而陆怀海的意识却并没有变得昏沉。
如果受了伤就昏头,那他早死在战场上了。
陆怀海始终很清醒,一路盯着走过的城镇,对比着脑内邕朝的舆图,算着自己还需要活多久。
皇帝明摆着是要出气,他若死得快,皇帝就要把这口气出在陆家其他人身上了。
遣丁彦来告知他,便是这个原因。
所以,他不能死得太早。
而刀光剑影里游走留下的警觉仍在,陆怀海盘算之余,敏锐地察觉自己仿佛被什么东西盯住了。
从出金川门起,似乎就一直有人在默默看着他。
征战多年,陆怀海无比信赖自己的直觉。
它是他最好的朋友,无数次救他于危险的边缘。
可始终没找到目光的源头,陆怀海皱眉。
他的感受并非子虚乌有。
谢苗儿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梦里。
她正清清楚楚地,将陆怀海所经受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什么忠臣良将、世家英豪,一朝身故,能留在故纸堆里的,也只有寥寥几行。
史书中的陆怀海,更像是一个符号,象征着披肝沥胆、象征着勇冠三军。
谢苗儿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那么多将军,她独独钟情于陆怀海以身写就的篇章,不无他悲剧收场的缘故。
遗憾的故事总让人记得更深。
她知陆怀海不得善终,很是心疼他,恨不得钻进书里手刃了那起子勾奸陷害他的人,甚至大逆不道地偷偷想过,要把那忠奸不分的皇帝老儿也给拉下马来。
可眼前的一切,是娇养在深闺里长大的谢苗儿,从史册一角窥探陆怀海生平时,未曾设想过的惨烈。
她头一回见到这么多血,她不敢想他会有多疼。
谢苗儿忽然觉得自己从前的欣赏很残忍。
眼前被困于囚车,支离着病骨等死的,不是符号,是真实的人。
征战多年,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陆怀海
谢苗儿难受得快要落下泪来,完全忘记了自己正身处梦境之中,她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帮陆怀海挡住炎炎天光。
正值处暑时分,天热得很,兵士们连刀都觉得烫手,用布条裹了才挎在身上。
囚车中的陆怀海口干舌燥,从他胸腔横穿过的玄铁被晒得发热。
恍然间,一阵若有似无的微风轻轻吹过,陆怀海下意识抬起下颌。
天蓝得通透,有一朵云慢慢飘到了他的头顶。
或许这朵云真的为他挡下了三分热意,陆怀海舒了口气,倚着木牢小憩了一会儿。
也许老天不忍他再多受折磨,一路上一滴雨也没下过,都是赶路的好天。
距京越发近了,陆怀海抬起头,又看见了那一朵云。
少年时他欲习武,父亲坚决不允,将他罚跪在祠堂的神龛下。他倔强不肯低头,始终昂着脑袋,视线碰触到神像的那一刹那,他的眼神和神像悲悯的目光交汇在空中。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