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免费阅读(12)
眼下已经是她十几年里做过的最出格的事情了。
有一只手伸到了她眼前。
陆怀海说:再不上来,等着摔下去?
谢苗儿无暇他顾,刚把手放在他的掌心,他便紧紧反攥住了她的手腕,一把将她拉起,借力之下,谢苗儿腿在墙上胡乱蹬了几下,终于也算是爬上来了。
她的手温软细腻,就像一团云短促地从他的掌中划过。
陆怀海极快地松了手。
而站在墙头上的谢苗儿才稳住身形,她呼吸着高处的空气,随即想到了下一个问题。
翻墙,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上墙;第二步,从墙上下去。
上是上来了,可接下来她该怎么下去?
谢苗儿还没来得及思考,转瞬间,她眼前的世界忽然换了一个方向
陆怀海长臂一伸,直接揽过她的腰身,把她整个人夹在了自己的胳膊下,就这么擒着她一跃而下。
心还没来得及多砰砰两下,谢苗儿便发现自己已经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陆怀海波澜不惊地松了手,顺势往前走了两步,负手淡淡道:走吧。
他的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般流畅,而缓过神来跟上他脚步的谢苗儿嘟囔道:好像老鹰抓小鸡啊。
陆怀海:
看来他刚刚担心她多想才是在多想。
时候尚早,街上行人不算多,此时开门的都是小食店。
街边小摊小贩见两人穿得光鲜,热络地邀他们:才打的年糕,来尝尝!
云水馄饨!几个钱的都下!
还有没有摊位的老人家,推着小木车,沿街在卖豆腐豆浆。
这样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场面,是谢苗儿以前从未见过的,花样繁多的小吃的香气就像小钩子一样,钩得她左看看右看看。
陆怀海瞧着,她还真像一个才出巢的小鸡仔。
不过他倒是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她这些日子在小小的院子里憋狠了,心下思忖着,日后倒是好叫她多出来出来。
他问她:吃点什么?
陆怀海早上起来一向懒得吃东西,不过眼下带了个她,他便问了一句。
隔着衣衫,谢苗儿摸了摸自己辘辘的肚肠,道:都好。
都好香啊,她好想都尝尝。
于是两人干脆就近找了个小摊随意坐下,要了两碗年糕汤,又从推车路过的小贩那卖了两只裹笋丝木耳的食饼筒。
陆怀海吃起东西来几乎是囫囵吞下去的,他正是十七八长个儿的年纪,饿了能连吃三碗饭,这点早饭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他早早吃完了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的,只好观察谢苗儿吃东西。
谢苗儿的吃相就要秀气许多,她舀一勺年糕,安静地嚼啊嚼,腮帮子几乎都不会鼓起来,嚼完了再咬一口食饼筒。如此循环往复,陆怀海瞧着,她面前的年糕汤应该刚刚好能配完这只食饼筒。
就像一只刻板的松鼠,非常有规律地磕着瓜子和松仁。
谢苗儿当然瞧见了他在看自己,可是食不言,不方便问。待到她终于吃完,拿帕子抹过嘴,才终于问他:小少爷,你一直看我作甚?
陆怀海闲闲地拿指节敲击着桌面,谢苗,你吃得好慢。
谢苗儿不觉得,她说:是你吃得太快了。
听到他们争论谁快谁慢,小摊的老板娘都笑了。
老板娘说:你们小夫妻还真挺有意思的,一看就是成婚不久吧?
谢苗儿还想解释什么,一旁的陆怀海已经摸出了银子,搁在桌面上:差不多。不用找了。
年糕汤不过几个钱,老板娘眉开眼笑地收起了银钱,打蛇随棍上,眼看两人都起身要走了,还招着手朝他们的背影道:
祝二位百年好合,日后常来呀!
宅院府邸里的仆妇丫鬟,都是稳重的人,这还是谢苗儿第一次见到如此热情的市井妇人,她颇有些招架不住,脸已经是微热了。
她问陆怀海:为什么不和她解释呀?
陆怀海本想说为什么要解释,难道那老板娘有哪里说得不对?
这话没说出口,在他肚子里绕了一圈,最后他说:解释起来麻烦。
谢苗儿哦了一声。
确实,毕竟要和不知情的路人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挺麻烦的,不如算了。
陆怀海又问:你可还记得你家布坊该往哪走?
昨夜里,谢苗儿已经把模糊的记忆理清了,她忙不迭点头,道:我记得,是在西城。陆家在东城,其实离得有点远。
陆怀海便道:我们去叫辆马车。
谢苗儿跟在他身后,刚走到附近的车马行,还没迈进店门,她忽然听得后面有人在唤她。
苗儿!
陆怀海几乎和她同时转了身。
是一个清秀的妇人,谢苗儿略略思索,回想起来了她的身份。
于是她提了提裙摆,朝她笑着走过去:文二姐!
文家是谢家住巷中的乡邻,文英在家中行二,比谢苗儿虚长几岁。上回谢苗儿给在乡下的继母捎钱,便是她帮忙接了再送了过去。
骤然见到谢苗儿,文英上下打量了这个邻家的小妹妹一眼,见她头发高高挽起,已经是成熟的打扮了,心下很是感慨。
文英道:你还
她原本想问谢苗儿可还好,可是她想起了这个小妹妹的去处,又见她身后那个高个儿少年渐渐走近,猜到了他是谁,便把这句话收了回去。
好与不好,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文英改口道:方才我路过,几乎都要不敢认你了,果然到了体面人家里,也沾染了人家的气派。
她的话算不得假,刚刚她确实差点没敢认她,不过此时当着陆怀海的面说,也是存着讨好的意味。
张端那厮不过有个百户娘舅,就已经能把小民逼成了那样,何况陆家这样真正的官宦人家?
嫁到他家做妾,文英很是替谢苗儿惶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英的话被陆怀海仔仔细细地听了进去。
她说,她几乎要认不出来谢苗儿来。
陆怀海不觉得谢苗儿在这月余里有什么天大的变化,以至于熟人都不敢相认,因为他见谢苗儿的第一面,和今日晨起见到她的感受并无分别。
他没有将自己的感受和怪力乱神之事联系到一起,只是本能地觉得不对。
陆怀海暂且想不明白,只能把文英的话当成是纯粹的讨好。
谢苗儿不知他内心想了许多,她模仿着从前原身说话的口气,道:我瞧二姐,也比从前要俊俏了。
文英小时候有些男孩子气,办家家酒总是扮演爹的角色。
文英哑然失笑,她见后面的陆怀海神色微妙,以为他不喜自己的妾室和自己多接触,便没有再寒暄,而是压低了声音,直接和谢苗儿说起事来:你知道吗,昨日夜里,那叫张端的混球,死了!
谢苗儿知道这个人,她原还想着以后找法子,将这个坏人绳之以法,替谢爹报仇。
而他,居然就已经死了?
谢苗儿下意识回头,去瞧陆怀海的神情。
他的脸色冷峻,瞳孔中讶色闪过。
想到了昨晚他交给自己的契书,谢苗儿心念一动,想到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
[谢苗儿呆呆地看着他转过身,蹲下,还顺手从一旁的瓦缝间薅了根狗尾巴草,叼在了嘴边。]
谢苗儿:他每一个动作都有精心设计耶!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小锅同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晨晨优酱 18瓶;Phalaenopsis.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章
陆怀海也平静地看了谢苗儿一眼。
见状,谢苗儿一哂。
果然是经历的荒唐事情太多,让她更异想天开了。方才她竟有一瞬在想,张端之死,会不会是陆怀海替她出气报仇。
怎么可能呢?他们才认识月余。
她摇了摇脑袋,把不切实际的想法丢开来,同文英恨恨地道:那种坏坯,指不定就是在哪得罪了人,被盯上了。
文英本来不想把坊中的传闻告诉这个邻家小妹,因为在她的印象里,谢苗儿还是个跟在她屁股后面叫二姐的小丫头,可她又一想,谢苗儿如今也算嫁人了,便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拉着她的小臂说:我听人说了,那姓张的是死于马上风。
谢苗儿不懂就问:什么是马上风?
她语气天真,用正常说话的声音把马上风三个字堂而皇之地宣之于口。
文英登时就去捂她的嘴,左右张望了一圈,见没有人看她们才舒了口气。
后面杵着的陆怀海也险些没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小声些!文英忙道。
谢苗儿没明白自己说了什么东西,挣开她的手,茫然问道:是骑马摔死了吗?
陆怀海轻咳一声,替她们转移了马上风的尴尬话题,出声提醒道:时辰不早了。
谢苗儿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是要去看谢家布坊,便同文英道:二姐姐,你还有旁的事情吗?
我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过前两天你的继母从乡下复信,既然遇见了你,我就不用再上陆府捎信,直接说与你听吧。
她说什么?
没别的,就是想让你把他们从乡下接回来。文英说。
在谢苗儿回话之前,陆怀海忽然向前两步,强硬地替她作答:先不必了,过段时间再议。
文英本就害怕官宦子弟,眼下更是畏惧他的气势,闻言没敢多说,只讷讷道:好,那我同他们说去。苗儿,你们忙去吧。你要好好的。
两人同她别过后,谢苗儿问陆怀海:为什么呢?
她不觉得陆怀海会害她,介意她的家人回城,定是有旁的原因。
她是刨根问底的性子,是以陆怀海道:张端死了,他家中蛮横,定会不依不饶,你家同他有过节,避避风头为好。
张端的死出乎陆怀海的意料,按他原本的打算,一次就摁死一是便宜了他,二来也过于惹人注意引火烧身,可眼下他既然死了,也只能如此应对。
而且她家人暂缓回城,也正好合了老夫人所言,让她先不要和家中碰面。
听了陆怀海的解释,谢苗儿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诚恳道:我方才没想太多,小少爷,还是你想得周全。
被夸了,陆怀海面上还是没什么表情。
而谢苗儿仿若不经意般,顺便问了一句:布坊的契书,是从何处得来的呀?
陆怀海没看她,他正在同车马行的小二租马车,随口一答:买来的。张端好赌,赌输了转手。
这样啊谢苗儿没再说话,静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小二殷勤套马,谢苗儿才发觉陆怀海没有叫车夫,而是自己充当了车夫的角色。
她迟疑了一会儿,坐进了车厢。车帘没有放下,她能看见陆怀海坐在车架上。
他手里牵着缰绳,随意支着条腿。
陆怀海不爱坐马车,觉得憋气,若非带着谢苗儿,其实他更爱骑马。这还是他头回给人赶车,陆怀海轻笑。
沿途景象从他的身侧飞快地穿梭而过,恍然间,他的背影在谢苗儿眼中彻底融入了这个朝代,一路向前。
她捏了捏拳头。
西城里巷子多,就像枝干的分叉,谢家的布坊就坐落于一处小巷中。
这里纺布、制染料的作坊很多,谢家布坊在这里算是比较大的了。
布坊的管事姓程,叫程远道,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从前的时候谢爹主要管着账目和来往材料、布匹的销路,作坊里的琐事都是由程远道来管。
忽见谢苗儿和一个年轻男子来到这里,程远道一愣,随即迎了上来。
他同谢苗儿打了个招呼,闪着精光的眼睛微眯,扫了陆怀海一眼,道:陆小爷。
被认出来,陆怀海不意外,他点点头算作听见了,没有在谢苗儿开口前说什么。
谢苗儿从前见过这个叔叔,她不多寒暄,单刀直入:之前谢家出了变故,不过如今我已经重新拿到了契书,日后还是得继续麻烦程叔叔你。
程远道不是蠢人,三言两语便听懂了,他暗忖,谢家小姐嫁进陆家做妾,如今看来倒不是坏事,至少
他又瞄了陆怀海一眼。至少,布坊也算有了靠山。
程远道说:唉,你爹的事情,我后来才晓得,我只是个做事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后面想来后悔得很。
谢苗儿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她不傻,听了这不知几分真情几分假意的客套话,只微微一笑,道:程叔叔有这份心,我爹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两人复又交谈几句,见她不似他从前印象中那般稚嫩,程远道心下稍安,同她提起了困恼。
之前因为那张端插手,布坊的运作出现了问题,夏天的新料子没来得及做,进货也被阻碍了,小掌柜,您看
从前程远道叫谢爹掌柜的,眼下他女儿接手,他便叫她小掌柜。
此时提起这件事情,程远道其实存着几分试探她本事的意思。
陆怀海听出来了,但他没开口,他也在等谢苗儿的反应。
来之前,谢苗儿就想好了如何应对,她脸上的笑意分毫不减。
她坦言:程叔叔,不瞒你说,我爹生前从未和我讲过坊中的事情,如何进货、如何出货,我并不明白。就算我曾耳闻,也不会比程叔叔你在此干了这么多年的人更了解。
程远道皱眉:小掌柜,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以后布坊的进出,都得辛苦您了,谢苗儿不紧不慢地说来:我也不好日日出入市井,以后我只管账目,余下的您来。
她直言不懂,反而让程远道心安了许多。
谢苗儿趁热打铁:这一季错过便罢了,耽误了时间,布坊也需要花时日来整饬。除了您之前的月钱以外,多劳多得,以后布坊的出利,您可以分上三分,如何?
陆怀海静静听着。
先示敌以弱,再以利相诱,怎么感觉她像读了很多兵法的样子?
谢苗儿不知道陆怀海在观察她,她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程远道的反应。
说实话,她是有些怕自己露怯的。
而程远道终于回应了,他说:既然小掌柜信得过在下,那我便试试,不过这一季的出息微薄,还要维持布坊的运作
和聪明人说话不用打哑谜,谢苗儿便道:那从下一季算起吧,至于布坊该如何运作,我相信程叔叔你比我更明白。
她知道,程远道肯定懂如何进货如何出货,只不过她爹管时用不着他去做,而张端接手那些日没有好好管,程远道一个领死工钱的,不可能担着把生意做赔的风险去主动接活。
于是,就这么谈妥了,随后两人又敲定了一些琐事和具体账目相交接的细节,今日便到这儿了。
程远道捋着羊须胡,目送谢苗儿和陆怀海出去。
妥善处理了布坊的事情,谢苗儿眼里眉梢都是笑,陆怀海见了,不由道:你倒聪明。
谢苗儿笑意更深,她眉眼弯弯地看着他,那当然啦。而且我昨晚可是考虑了整整一宿呢。
恋耽美
有一只手伸到了她眼前。
陆怀海说:再不上来,等着摔下去?
谢苗儿无暇他顾,刚把手放在他的掌心,他便紧紧反攥住了她的手腕,一把将她拉起,借力之下,谢苗儿腿在墙上胡乱蹬了几下,终于也算是爬上来了。
她的手温软细腻,就像一团云短促地从他的掌中划过。
陆怀海极快地松了手。
而站在墙头上的谢苗儿才稳住身形,她呼吸着高处的空气,随即想到了下一个问题。
翻墙,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上墙;第二步,从墙上下去。
上是上来了,可接下来她该怎么下去?
谢苗儿还没来得及思考,转瞬间,她眼前的世界忽然换了一个方向
陆怀海长臂一伸,直接揽过她的腰身,把她整个人夹在了自己的胳膊下,就这么擒着她一跃而下。
心还没来得及多砰砰两下,谢苗儿便发现自己已经稳稳地落在了地上。
陆怀海波澜不惊地松了手,顺势往前走了两步,负手淡淡道:走吧。
他的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般流畅,而缓过神来跟上他脚步的谢苗儿嘟囔道:好像老鹰抓小鸡啊。
陆怀海:
看来他刚刚担心她多想才是在多想。
时候尚早,街上行人不算多,此时开门的都是小食店。
街边小摊小贩见两人穿得光鲜,热络地邀他们:才打的年糕,来尝尝!
云水馄饨!几个钱的都下!
还有没有摊位的老人家,推着小木车,沿街在卖豆腐豆浆。
这样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场面,是谢苗儿以前从未见过的,花样繁多的小吃的香气就像小钩子一样,钩得她左看看右看看。
陆怀海瞧着,她还真像一个才出巢的小鸡仔。
不过他倒是没有多想,只是以为她这些日子在小小的院子里憋狠了,心下思忖着,日后倒是好叫她多出来出来。
他问她:吃点什么?
陆怀海早上起来一向懒得吃东西,不过眼下带了个她,他便问了一句。
隔着衣衫,谢苗儿摸了摸自己辘辘的肚肠,道:都好。
都好香啊,她好想都尝尝。
于是两人干脆就近找了个小摊随意坐下,要了两碗年糕汤,又从推车路过的小贩那卖了两只裹笋丝木耳的食饼筒。
陆怀海吃起东西来几乎是囫囵吞下去的,他正是十七八长个儿的年纪,饿了能连吃三碗饭,这点早饭对他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他早早吃完了无事可做,百无聊赖的,只好观察谢苗儿吃东西。
谢苗儿的吃相就要秀气许多,她舀一勺年糕,安静地嚼啊嚼,腮帮子几乎都不会鼓起来,嚼完了再咬一口食饼筒。如此循环往复,陆怀海瞧着,她面前的年糕汤应该刚刚好能配完这只食饼筒。
就像一只刻板的松鼠,非常有规律地磕着瓜子和松仁。
谢苗儿当然瞧见了他在看自己,可是食不言,不方便问。待到她终于吃完,拿帕子抹过嘴,才终于问他:小少爷,你一直看我作甚?
陆怀海闲闲地拿指节敲击着桌面,谢苗,你吃得好慢。
谢苗儿不觉得,她说:是你吃得太快了。
听到他们争论谁快谁慢,小摊的老板娘都笑了。
老板娘说:你们小夫妻还真挺有意思的,一看就是成婚不久吧?
谢苗儿还想解释什么,一旁的陆怀海已经摸出了银子,搁在桌面上:差不多。不用找了。
年糕汤不过几个钱,老板娘眉开眼笑地收起了银钱,打蛇随棍上,眼看两人都起身要走了,还招着手朝他们的背影道:
祝二位百年好合,日后常来呀!
宅院府邸里的仆妇丫鬟,都是稳重的人,这还是谢苗儿第一次见到如此热情的市井妇人,她颇有些招架不住,脸已经是微热了。
她问陆怀海:为什么不和她解释呀?
陆怀海本想说为什么要解释,难道那老板娘有哪里说得不对?
这话没说出口,在他肚子里绕了一圈,最后他说:解释起来麻烦。
谢苗儿哦了一声。
确实,毕竟要和不知情的路人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挺麻烦的,不如算了。
陆怀海又问:你可还记得你家布坊该往哪走?
昨夜里,谢苗儿已经把模糊的记忆理清了,她忙不迭点头,道:我记得,是在西城。陆家在东城,其实离得有点远。
陆怀海便道:我们去叫辆马车。
谢苗儿跟在他身后,刚走到附近的车马行,还没迈进店门,她忽然听得后面有人在唤她。
苗儿!
陆怀海几乎和她同时转了身。
是一个清秀的妇人,谢苗儿略略思索,回想起来了她的身份。
于是她提了提裙摆,朝她笑着走过去:文二姐!
文家是谢家住巷中的乡邻,文英在家中行二,比谢苗儿虚长几岁。上回谢苗儿给在乡下的继母捎钱,便是她帮忙接了再送了过去。
骤然见到谢苗儿,文英上下打量了这个邻家的小妹妹一眼,见她头发高高挽起,已经是成熟的打扮了,心下很是感慨。
文英道:你还
她原本想问谢苗儿可还好,可是她想起了这个小妹妹的去处,又见她身后那个高个儿少年渐渐走近,猜到了他是谁,便把这句话收了回去。
好与不好,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于是文英改口道:方才我路过,几乎都要不敢认你了,果然到了体面人家里,也沾染了人家的气派。
她的话算不得假,刚刚她确实差点没敢认她,不过此时当着陆怀海的面说,也是存着讨好的意味。
张端那厮不过有个百户娘舅,就已经能把小民逼成了那样,何况陆家这样真正的官宦人家?
嫁到他家做妾,文英很是替谢苗儿惶恐。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文英的话被陆怀海仔仔细细地听了进去。
她说,她几乎要认不出来谢苗儿来。
陆怀海不觉得谢苗儿在这月余里有什么天大的变化,以至于熟人都不敢相认,因为他见谢苗儿的第一面,和今日晨起见到她的感受并无分别。
他没有将自己的感受和怪力乱神之事联系到一起,只是本能地觉得不对。
陆怀海暂且想不明白,只能把文英的话当成是纯粹的讨好。
谢苗儿不知他内心想了许多,她模仿着从前原身说话的口气,道:我瞧二姐,也比从前要俊俏了。
文英小时候有些男孩子气,办家家酒总是扮演爹的角色。
文英哑然失笑,她见后面的陆怀海神色微妙,以为他不喜自己的妾室和自己多接触,便没有再寒暄,而是压低了声音,直接和谢苗儿说起事来:你知道吗,昨日夜里,那叫张端的混球,死了!
谢苗儿知道这个人,她原还想着以后找法子,将这个坏人绳之以法,替谢爹报仇。
而他,居然就已经死了?
谢苗儿下意识回头,去瞧陆怀海的神情。
他的脸色冷峻,瞳孔中讶色闪过。
想到了昨晚他交给自己的契书,谢苗儿心念一动,想到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
[谢苗儿呆呆地看着他转过身,蹲下,还顺手从一旁的瓦缝间薅了根狗尾巴草,叼在了嘴边。]
谢苗儿:他每一个动作都有精心设计耶!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小锅同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晨晨优酱 18瓶;Phalaenopsis. 6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章
陆怀海也平静地看了谢苗儿一眼。
见状,谢苗儿一哂。
果然是经历的荒唐事情太多,让她更异想天开了。方才她竟有一瞬在想,张端之死,会不会是陆怀海替她出气报仇。
怎么可能呢?他们才认识月余。
她摇了摇脑袋,把不切实际的想法丢开来,同文英恨恨地道:那种坏坯,指不定就是在哪得罪了人,被盯上了。
文英本来不想把坊中的传闻告诉这个邻家小妹,因为在她的印象里,谢苗儿还是个跟在她屁股后面叫二姐的小丫头,可她又一想,谢苗儿如今也算嫁人了,便把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拉着她的小臂说:我听人说了,那姓张的是死于马上风。
谢苗儿不懂就问:什么是马上风?
她语气天真,用正常说话的声音把马上风三个字堂而皇之地宣之于口。
文英登时就去捂她的嘴,左右张望了一圈,见没有人看她们才舒了口气。
后面杵着的陆怀海也险些没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小声些!文英忙道。
谢苗儿没明白自己说了什么东西,挣开她的手,茫然问道:是骑马摔死了吗?
陆怀海轻咳一声,替她们转移了马上风的尴尬话题,出声提醒道:时辰不早了。
谢苗儿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是要去看谢家布坊,便同文英道:二姐姐,你还有旁的事情吗?
我是没有什么事情,不过前两天你的继母从乡下复信,既然遇见了你,我就不用再上陆府捎信,直接说与你听吧。
她说什么?
没别的,就是想让你把他们从乡下接回来。文英说。
在谢苗儿回话之前,陆怀海忽然向前两步,强硬地替她作答:先不必了,过段时间再议。
文英本就害怕官宦子弟,眼下更是畏惧他的气势,闻言没敢多说,只讷讷道:好,那我同他们说去。苗儿,你们忙去吧。你要好好的。
两人同她别过后,谢苗儿问陆怀海:为什么呢?
她不觉得陆怀海会害她,介意她的家人回城,定是有旁的原因。
她是刨根问底的性子,是以陆怀海道:张端死了,他家中蛮横,定会不依不饶,你家同他有过节,避避风头为好。
张端的死出乎陆怀海的意料,按他原本的打算,一次就摁死一是便宜了他,二来也过于惹人注意引火烧身,可眼下他既然死了,也只能如此应对。
而且她家人暂缓回城,也正好合了老夫人所言,让她先不要和家中碰面。
听了陆怀海的解释,谢苗儿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诚恳道:我方才没想太多,小少爷,还是你想得周全。
被夸了,陆怀海面上还是没什么表情。
而谢苗儿仿若不经意般,顺便问了一句:布坊的契书,是从何处得来的呀?
陆怀海没看她,他正在同车马行的小二租马车,随口一答:买来的。张端好赌,赌输了转手。
这样啊谢苗儿没再说话,静悄悄地跟在他身后。
小二殷勤套马,谢苗儿才发觉陆怀海没有叫车夫,而是自己充当了车夫的角色。
她迟疑了一会儿,坐进了车厢。车帘没有放下,她能看见陆怀海坐在车架上。
他手里牵着缰绳,随意支着条腿。
陆怀海不爱坐马车,觉得憋气,若非带着谢苗儿,其实他更爱骑马。这还是他头回给人赶车,陆怀海轻笑。
沿途景象从他的身侧飞快地穿梭而过,恍然间,他的背影在谢苗儿眼中彻底融入了这个朝代,一路向前。
她捏了捏拳头。
西城里巷子多,就像枝干的分叉,谢家的布坊就坐落于一处小巷中。
这里纺布、制染料的作坊很多,谢家布坊在这里算是比较大的了。
布坊的管事姓程,叫程远道,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从前的时候谢爹主要管着账目和来往材料、布匹的销路,作坊里的琐事都是由程远道来管。
忽见谢苗儿和一个年轻男子来到这里,程远道一愣,随即迎了上来。
他同谢苗儿打了个招呼,闪着精光的眼睛微眯,扫了陆怀海一眼,道:陆小爷。
被认出来,陆怀海不意外,他点点头算作听见了,没有在谢苗儿开口前说什么。
谢苗儿从前见过这个叔叔,她不多寒暄,单刀直入:之前谢家出了变故,不过如今我已经重新拿到了契书,日后还是得继续麻烦程叔叔你。
程远道不是蠢人,三言两语便听懂了,他暗忖,谢家小姐嫁进陆家做妾,如今看来倒不是坏事,至少
他又瞄了陆怀海一眼。至少,布坊也算有了靠山。
程远道说:唉,你爹的事情,我后来才晓得,我只是个做事的,也没有什么办法,后面想来后悔得很。
谢苗儿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她不傻,听了这不知几分真情几分假意的客套话,只微微一笑,道:程叔叔有这份心,我爹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两人复又交谈几句,见她不似他从前印象中那般稚嫩,程远道心下稍安,同她提起了困恼。
之前因为那张端插手,布坊的运作出现了问题,夏天的新料子没来得及做,进货也被阻碍了,小掌柜,您看
从前程远道叫谢爹掌柜的,眼下他女儿接手,他便叫她小掌柜。
此时提起这件事情,程远道其实存着几分试探她本事的意思。
陆怀海听出来了,但他没开口,他也在等谢苗儿的反应。
来之前,谢苗儿就想好了如何应对,她脸上的笑意分毫不减。
她坦言:程叔叔,不瞒你说,我爹生前从未和我讲过坊中的事情,如何进货、如何出货,我并不明白。就算我曾耳闻,也不会比程叔叔你在此干了这么多年的人更了解。
程远道皱眉:小掌柜,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以后布坊的进出,都得辛苦您了,谢苗儿不紧不慢地说来:我也不好日日出入市井,以后我只管账目,余下的您来。
她直言不懂,反而让程远道心安了许多。
谢苗儿趁热打铁:这一季错过便罢了,耽误了时间,布坊也需要花时日来整饬。除了您之前的月钱以外,多劳多得,以后布坊的出利,您可以分上三分,如何?
陆怀海静静听着。
先示敌以弱,再以利相诱,怎么感觉她像读了很多兵法的样子?
谢苗儿不知道陆怀海在观察她,她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程远道的反应。
说实话,她是有些怕自己露怯的。
而程远道终于回应了,他说:既然小掌柜信得过在下,那我便试试,不过这一季的出息微薄,还要维持布坊的运作
和聪明人说话不用打哑谜,谢苗儿便道:那从下一季算起吧,至于布坊该如何运作,我相信程叔叔你比我更明白。
她知道,程远道肯定懂如何进货如何出货,只不过她爹管时用不着他去做,而张端接手那些日没有好好管,程远道一个领死工钱的,不可能担着把生意做赔的风险去主动接活。
于是,就这么谈妥了,随后两人又敲定了一些琐事和具体账目相交接的细节,今日便到这儿了。
程远道捋着羊须胡,目送谢苗儿和陆怀海出去。
妥善处理了布坊的事情,谢苗儿眼里眉梢都是笑,陆怀海见了,不由道:你倒聪明。
谢苗儿笑意更深,她眉眼弯弯地看着他,那当然啦。而且我昨晚可是考虑了整整一宿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