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万里by(3)
自打他父亲病重,他过惯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眼前家常的烟火香气便显得分外珍贵起来,这是能活命的粮食。
饿了怕什么呀?昨儿你乔师哥没跟你说嘛,咱得早起练功,饿不着你。乔笑言有些无奈:偏屋住着确实不够舒坦,小孩顽皮,也该有人看着。可后院有你们哥仨,暂时没空房了。你们谁想带小孩一起住啊?
跟我住吧,我那里宽敞。薛贺第一个说:我那屋比魏师弟和小乔的都大一些,再来一张小床也放得下。
乔笑言满意地点点头:占愚,等吃完饭就收拾铺盖去你大师哥房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林占愚非但不作声,还一个劲儿往乔鲤身上靠。
怎么了?不想去?乔鲤很是纳闷:这
不要紧,许是孩子跟我没眼缘吧。薛贺倒不觉得怎么样,他笑着问:小孩,你想跟谁住?小乔还是青筠,你挑一个。
林占愚没答话,眼睛却不住地望魏青筠身上瞟。薛贺注意到了他的神情,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指着魏小哥调侃:这娃娃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别被他一副好皮相骗了。你知道他是个什么人吗?他就是个活阎王。
魏青筠沉下脸:大师哥,你又胡说八道。
魏哥,他也没说错啊。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平素没少被魏青筠祸祸的乔鲤忙不迭地加入了这场纷争:真替我未来的二嫂愁得慌。
小乔,你瞎操什么心。乔笑言一摆手:就这么定了,赶紧吃饭吧。再不动筷子粥都要凉了。
林占愚跟魏青筠亲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大伙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但也并不打算与这腼腆孩子为难。
对此乔笑言满意得很:刚来的孩子,能有个投缘的师哥总比没有要好。因而吃过早饭后,他嘱咐魏青筠带小孩做几身新衣裳去。
今儿我带你师兄师弟出活,你把小孩照应好了就成。他这个年龄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你让裁缝把衣裳做大一点。临走时乔笑言把他们送到门口,特意对魏青筠嘱咐:多穿件衣服,别仗着年轻就不在意。糟践了身子,等老了有你难受的时候。
诶。魏青筠应得比谁都快,然而依旧穿得单薄。
你怎么非要跟我住一起?上了街,魏青筠知道自己早晨把孩子吓着了,便竭力把声音放得和缓了许多。
瘦小的孩子还不到他肩膀,他牵着林占愚骨节分明的小手走在闹市里,当真如亲兄弟一般,尽管他们相识还不到一天。
魏青筠无奈地笑道:我屋小,咱俩得睡一张床,等过一阵你蹿了个子睡不开了,还是得去大师哥那屋。
到底为什么,其实林占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魏青筠也没指望小孩能答话,他带着林占愚穿过大街小巷,在其中路过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撂地卖艺的,当然也不乏沿街乞讨的,一直到天色渐暗时才回去。
林占愚本以为魏师哥会带他去做一身和对方一样的大褂,然而他们只做了几件平素穿的短装样式棉服和单衣。吃过晚饭,林占愚跟着乔鲤去偏院里收拾了铺盖,走到后院时后者指了指左边那间房:快去找你魏师哥吧。
林占愚转头望去,透过纸糊的窗户,他朦朦胧胧地瞧见了屋里温软暖黄的烛光。
乔鲤打了个呵欠:也不知道魏哥哪来这么好的精神头。外面冷,你快进去吧,我也得回去睡觉了。
说罢乔鲤就走了。林占愚独自在院子里站了好一会儿,直到另外两间屋都熄了灯,他才磨磨蹭蹭地走上台阶。
魏青筠并没有锁门,看得出是在等他。那人坐在桌前的凳子上翻书,简朴的烛台正摆在桌子上。
林占愚四下看了一圈,终于明白为什么魏师哥的衣服上有香味:这人的床尾处放了个小檀木箱子,看来是放衣服的。其实林占愚并不认识那些木料,但他记得清晨的怀抱。
他收整好铺盖后又站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与对方打了个招呼:你在看书。
魏青筠点点头,并没有抬头看他。
魏师哥,林占愚走近了一些,望着昏黄烛影里的人,鬼使神差的,他脱口而出一般问道:你叫魏青云?
魏师哥嗯了一声,抬头对上他的视线,故意逗他:咋了?觉得我名字不好听?
没有,特好听。只是,小孩垂下眼帘:我叫林占愚。从前我爹告诉我,他给我取这名字,取的是占得人间一味愚。他说难得糊涂才是乐事。可你却有个平步青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几句话说出口,忽然平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好似无来由的委屈,于是声音便也渐渐小了:想来必得精明得很,才能有那扶摇直上的运势,与我
他没说完,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其实他想说,你这样的人,与我岂不是注定要殊途的么?
魏青筠哑然失笑,发觉实在是自己疏忽,竟没瞧出这孩子九曲十八弯的心肠:不过一个长辈们给的名号,却能说出这些个讲究。
大抵少年时的孩子都是如此,魏青筠这般想着,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放下书,耐心地解释道:不是那个青云。我名里的青筠是青竹的意思。敢不洁清冰雪,自托青筠。然而说完他自己都笑了,喃喃地说:可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我差得远呢。
青竹,洁清冰雪,林占愚把这几个字默读了几遍,忽地想起从前林秀才教他四书五经时念过的话。
那人教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怀德,文质彬彬。他想,倘若这世上若真有君子,想必应当是魏青筠的模样吧。
见他不说话,魏师哥以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姓是哪几个字,于是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又从桌子上的杂物堆里抽出一张粗糙泛黄的宣纸,提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青筠二字,而后把墨迹未干的纸递给林占愚:你看,就是这个。
林占愚接过宣纸,仔细叠好收到口袋里,轻轻点了点头。他问:这是你爹娘给你取的吗?
是啊。魏青筠望着他。
他们去哪了?在你家里吗?小孩接着问。
魏青筠愣了一瞬,他不想让林占愚看出端倪,只得苦笑道:他们都死了。如今师父就是我爹,这里是我唯一的家。
啊?林占愚没想到他师哥跟他一样没爹没娘。见他惊讶,魏青筠从桌下拿了一个凳子出来,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又伸手揽住小孩瘦削的肩:以后这儿也是你的家。
这里是我的家,小孩低着头默默在心底告诉自己。
然而林占愚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无需重复魏青筠的话。因为在未来的日子中,就在无数未经觉察的光阴里,因着眼前人所做所言,因着日复一日的热粥热饭、一茶一饮,他在不知不觉间便真正把自己看作了这里的一份子,把师父师哥们都看作了自个儿的亲人。
占得人间一味愚,来自苏轼。敢不洁清冰雪,自托青筠。来自侯方域。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怀德,文质彬彬。都来自《论语》
第4章 立规矩
几天过后林占愚才知道为什么魏青筠不给他做大褂:他作为刚来没多久的学徒,擦桌子搬椅子的杂活都归他做,这是规矩。至于出去卖艺,他还远没那个道行。
在陪着小孩上了几次街之后,乔鲤把平素原本几人轮流做的采买任务一股脑儿丢给了林占愚,本以为能乐得清闲,然而却事与愿违。
他的闲暇悉数被薛贺看在眼里,在他得了空的时候,对方往往会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他身后,拿出大师哥的做派拽着他去练功出活。
小孩同样忙碌得很。对林占愚而言,上午去师父那里取了钱币出去买菜买饭是他一天中最要紧的事。
出了门,眼前便是窄小狭长的巷子。与城里的公馆府邸、车水马龙相较,城郊的街巷看起来与体面二字堪称毫无瓜葛。
只是林占愚那时年龄小又什么都没见过,便觉得这路可真长,走了好久也走不到尽头,房子可真高大,能把他的视线挡得严严实实的,只余下往前、再往前的小道。
数九寒天的腊月里,南京城的天总是阴沉着,时不时有雪花飘扬着落下,落在小孩精短的头发上。
林占愚刚来时头发许久没剪,半长不短的,乔笑言觉得不利索,就让魏青筠带他去对面剃头匠那里整治,这才合了师父他老人家的心意。
于是在这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魏师哥成了唯一一个闲人。
那天黄昏饭后林占愚打扫完了后院,扛着扫帚走到前院时正瞧见魏青筠的背影。
师哥!他喊了一声:你干嘛呢?
刚送大师哥和小乔出门。魏青筠理了理袖子:今儿个晚场还是他俩跟师父。
江南一带的冬天湿冷得很,人身处其中,总觉得哪一处都是湿的,浑身不对劲。魏青筠拍了拍薄棉衣的褶皱,叹道:今儿没出太阳,连身上的棉花都不干燥。
不是一直这样么?林占愚从前都没在意过这些,听对方这么一说,他活动了一下胳膊,顿时觉得贴身的里衣也又湿又凉。
魏青筠却笑了:我不是在南京城长大的。我小时候在北边,到了冬天那里不但冷还干燥,寒风一吹,能把人的手吹得裂口子,严重的得到夏天才好。
别说北方了,林占愚长这么大,连他们的小村子都没怎么出过。他本想再问几句,却看见魏青筠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条用白纸包起来的烟。
魏师哥把烟含在嘴里,用火柴点上,眯起眼向外望着。烟草的气味很快就传到了林占愚鼻子里,他觉得有些呛,不受控制地咳嗽了两声。
见状,魏青筠本想转身回屋,却被林占愚喊住了。
默然片刻之后,小孩好奇地问:怎么大师哥他们这般想去?他们天天去,不累么?
他走近几步,拽住魏青筠刚刚整理平整的袖子:我瞧你每每回来,喉咙都要冒烟了似的。
闻言,魏青筠轻轻摇了摇头:他和我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林占愚不能明白,在他看来,他几个师哥的处境好像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
他在攒老婆本呢。魏青筠笑了:我可比不了。
他咋娶不到老婆?小孩不解: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他攒钱做什么?
魏师哥又吸了一口烟,想了一会儿才说:听说你爹是前朝的秀才,想来他该是教过你念书的。
林占愚嗯了一声,静静地等着魏青筠往下说。
那你知道什么是下九流吗?此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明月藏在乌云之后,魏青筠把手里的烟掐灭,院子里再无半点儿光亮。
小孩靠在他身边:我知道,戏子、脚夫、媒婆,都是下九流。说罢,林占愚试探地问:咱们也是吧?咱们是不是戏子?
说玩艺儿的还不如戏子呢。魏青筠牵着小孩往后院屋里走:当初要不是吃不上饭了,没人愿意做这份买卖,师父也一样。
虽然说着这样的话,但他的语气却轻快得像调侃,甚至带了几分笑意,仿佛从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作艺的,没人愿意嫁呀。
屋里其实比外面冷,虽说墙能挡风,但在这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墙也挡住了为数不多的阳光与温暖,以至于屋檐下湿冷更甚。
魏青筠把灯点上,烛火有些不稳,明灭的光亮映着他的脸,模糊了他的棱角,这便让他看起来比白天温和了不少。
所以你怎么不去攒老婆本呢?林占愚坐在他对面,颇有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你都二十一了,我爹说男子二十而冠,就能娶妻。
且不说我才刚出师半年,如今赚的钱都得孝敬师傅,自个儿攒不住。三年学徒,两年效力,这是规矩。魏青筠笑了,重新把烟点上:更何况我若想娶媳妇,也得有人嫁我不是?
林占愚默默记下,心道:这也是规矩,那也是规矩。
听魏青筠说了一通林占愚才知道,原来薛贺看上的是城里戏班子的小花旦,人家嫌他一没地位二没钱,放出话来让薛贺半年内拿着银元去娶她,否则就去给公馆里的少爷做小。
林占愚听完竟叹了口气,难得地显出了几分少年老成的气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娘就跑了,当时她也是这么说我爹的。
哦?魏青筠示意他往下说。
我娘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爹钱没几个病却不少,就是个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林占愚耸了耸肩:她当时想把我带走,但是我爹不愿意。她没拗过我爹,就自己走了。
你再没见着她?魏青筠问。
林占愚摇了摇头:我连她在哪都不知道。
魏青筠盯着眼前瘦小却平静无比的孩子,心里的怜悯添了好几分。他想安慰对方几句:别怕,她肯定还活着,说不定她就在南京城里。
我不怕。俩人围着桌子坐,桌上的蜡烛不止让屋里亮堂,还驱赶走了几分湿冷。
小孩虽算不上没脸没皮没心没肺,却也不是个愿意过于跟自己较劲的性子。他娘已远走多年,如今对他而言这事早已成了过去,近在眼前的是那些规矩。后者让他困惑,也让他觉得麻烦。
师哥,咱们咋这么多规矩?林占愚撅起嘴:古人都说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魏青筠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不知如何应答。他想了一会儿,一根烟燃到底烫到了手才想起来扔。
他站起身,甩了甩袖子,苦笑了一下:占愚,你刚才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着是好听,可咱能吗?
怎么不能?林占愚被魏青筠突如其来的沉默弄得有些惶恐,他低着头反问,声音却没什么底气。
烛火终于平稳了下来,二人的影子被映在了对面的墙上。一人站一人坐,轮廓悉数被光勾勒得清晰无比。影子漆黑,墙面昏黄。
今儿个要是喝得大醉酩酊,明日睡到日上三竿,贯口也不背,太平歌词也不练,还怎么上台?怎么出活?魏青筠笑了,他走到林占愚身边,好像跟这孩子的头发过不去一般,总喜欢用手揉。
这人头发软,哪怕并不算长,摸起来也是毛绒绒的。他接着说:小孩,咱还得赚钱养活自个儿呢,任性不了。
见魏青筠依旧和善,林占愚松了口气,赶忙应下:知道了。
还有小半个月就是除夕,乔笑言和他三个大徒弟出活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个人忙不过来,林占愚便也没了看家的清闲,只得跟着他们一起往外跑。
乔老板这天说的是一出《解学士》,讲的是明朝大学士解缙。林占愚站在乔笑言身后不远处,按照后者的意思,这既是让他打下手,也是教他本事,让他瞧一瞧日后该怎么做。
恋耽美
饿了怕什么呀?昨儿你乔师哥没跟你说嘛,咱得早起练功,饿不着你。乔笑言有些无奈:偏屋住着确实不够舒坦,小孩顽皮,也该有人看着。可后院有你们哥仨,暂时没空房了。你们谁想带小孩一起住啊?
跟我住吧,我那里宽敞。薛贺第一个说:我那屋比魏师弟和小乔的都大一些,再来一张小床也放得下。
乔笑言满意地点点头:占愚,等吃完饭就收拾铺盖去你大师哥房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林占愚非但不作声,还一个劲儿往乔鲤身上靠。
怎么了?不想去?乔鲤很是纳闷:这
不要紧,许是孩子跟我没眼缘吧。薛贺倒不觉得怎么样,他笑着问:小孩,你想跟谁住?小乔还是青筠,你挑一个。
林占愚没答话,眼睛却不住地望魏青筠身上瞟。薛贺注意到了他的神情,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指着魏小哥调侃:这娃娃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你别被他一副好皮相骗了。你知道他是个什么人吗?他就是个活阎王。
魏青筠沉下脸:大师哥,你又胡说八道。
魏哥,他也没说错啊。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平素没少被魏青筠祸祸的乔鲤忙不迭地加入了这场纷争:真替我未来的二嫂愁得慌。
小乔,你瞎操什么心。乔笑言一摆手:就这么定了,赶紧吃饭吧。再不动筷子粥都要凉了。
林占愚跟魏青筠亲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大伙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但也并不打算与这腼腆孩子为难。
对此乔笑言满意得很:刚来的孩子,能有个投缘的师哥总比没有要好。因而吃过早饭后,他嘱咐魏青筠带小孩做几身新衣裳去。
今儿我带你师兄师弟出活,你把小孩照应好了就成。他这个年龄正是长身子的时候,你让裁缝把衣裳做大一点。临走时乔笑言把他们送到门口,特意对魏青筠嘱咐:多穿件衣服,别仗着年轻就不在意。糟践了身子,等老了有你难受的时候。
诶。魏青筠应得比谁都快,然而依旧穿得单薄。
你怎么非要跟我住一起?上了街,魏青筠知道自己早晨把孩子吓着了,便竭力把声音放得和缓了许多。
瘦小的孩子还不到他肩膀,他牵着林占愚骨节分明的小手走在闹市里,当真如亲兄弟一般,尽管他们相识还不到一天。
魏青筠无奈地笑道:我屋小,咱俩得睡一张床,等过一阵你蹿了个子睡不开了,还是得去大师哥那屋。
到底为什么,其实林占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魏青筠也没指望小孩能答话,他带着林占愚穿过大街小巷,在其中路过了许多和他们一样撂地卖艺的,当然也不乏沿街乞讨的,一直到天色渐暗时才回去。
林占愚本以为魏师哥会带他去做一身和对方一样的大褂,然而他们只做了几件平素穿的短装样式棉服和单衣。吃过晚饭,林占愚跟着乔鲤去偏院里收拾了铺盖,走到后院时后者指了指左边那间房:快去找你魏师哥吧。
林占愚转头望去,透过纸糊的窗户,他朦朦胧胧地瞧见了屋里温软暖黄的烛光。
乔鲤打了个呵欠:也不知道魏哥哪来这么好的精神头。外面冷,你快进去吧,我也得回去睡觉了。
说罢乔鲤就走了。林占愚独自在院子里站了好一会儿,直到另外两间屋都熄了灯,他才磨磨蹭蹭地走上台阶。
魏青筠并没有锁门,看得出是在等他。那人坐在桌前的凳子上翻书,简朴的烛台正摆在桌子上。
林占愚四下看了一圈,终于明白为什么魏师哥的衣服上有香味:这人的床尾处放了个小檀木箱子,看来是放衣服的。其实林占愚并不认识那些木料,但他记得清晨的怀抱。
他收整好铺盖后又站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与对方打了个招呼:你在看书。
魏青筠点点头,并没有抬头看他。
魏师哥,林占愚走近了一些,望着昏黄烛影里的人,鬼使神差的,他脱口而出一般问道:你叫魏青云?
魏师哥嗯了一声,抬头对上他的视线,故意逗他:咋了?觉得我名字不好听?
没有,特好听。只是,小孩垂下眼帘:我叫林占愚。从前我爹告诉我,他给我取这名字,取的是占得人间一味愚。他说难得糊涂才是乐事。可你却有个平步青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几句话说出口,忽然平添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好似无来由的委屈,于是声音便也渐渐小了:想来必得精明得很,才能有那扶摇直上的运势,与我
他没说完,却不想再继续说下去。其实他想说,你这样的人,与我岂不是注定要殊途的么?
魏青筠哑然失笑,发觉实在是自己疏忽,竟没瞧出这孩子九曲十八弯的心肠:不过一个长辈们给的名号,却能说出这些个讲究。
大抵少年时的孩子都是如此,魏青筠这般想着,终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放下书,耐心地解释道:不是那个青云。我名里的青筠是青竹的意思。敢不洁清冰雪,自托青筠。然而说完他自己都笑了,喃喃地说:可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我差得远呢。
青竹,洁清冰雪,林占愚把这几个字默读了几遍,忽地想起从前林秀才教他四书五经时念过的话。
那人教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怀德,文质彬彬。他想,倘若这世上若真有君子,想必应当是魏青筠的模样吧。
见他不说话,魏师哥以为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姓是哪几个字,于是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水,又从桌子上的杂物堆里抽出一张粗糙泛黄的宣纸,提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青筠二字,而后把墨迹未干的纸递给林占愚:你看,就是这个。
林占愚接过宣纸,仔细叠好收到口袋里,轻轻点了点头。他问:这是你爹娘给你取的吗?
是啊。魏青筠望着他。
他们去哪了?在你家里吗?小孩接着问。
魏青筠愣了一瞬,他不想让林占愚看出端倪,只得苦笑道:他们都死了。如今师父就是我爹,这里是我唯一的家。
啊?林占愚没想到他师哥跟他一样没爹没娘。见他惊讶,魏青筠从桌下拿了一个凳子出来,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又伸手揽住小孩瘦削的肩:以后这儿也是你的家。
这里是我的家,小孩低着头默默在心底告诉自己。
然而林占愚不知道的是,他其实无需重复魏青筠的话。因为在未来的日子中,就在无数未经觉察的光阴里,因着眼前人所做所言,因着日复一日的热粥热饭、一茶一饮,他在不知不觉间便真正把自己看作了这里的一份子,把师父师哥们都看作了自个儿的亲人。
占得人间一味愚,来自苏轼。敢不洁清冰雪,自托青筠。来自侯方域。
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怀德,文质彬彬。都来自《论语》
第4章 立规矩
几天过后林占愚才知道为什么魏青筠不给他做大褂:他作为刚来没多久的学徒,擦桌子搬椅子的杂活都归他做,这是规矩。至于出去卖艺,他还远没那个道行。
在陪着小孩上了几次街之后,乔鲤把平素原本几人轮流做的采买任务一股脑儿丢给了林占愚,本以为能乐得清闲,然而却事与愿违。
他的闲暇悉数被薛贺看在眼里,在他得了空的时候,对方往往会不声不响地出现在他身后,拿出大师哥的做派拽着他去练功出活。
小孩同样忙碌得很。对林占愚而言,上午去师父那里取了钱币出去买菜买饭是他一天中最要紧的事。
出了门,眼前便是窄小狭长的巷子。与城里的公馆府邸、车水马龙相较,城郊的街巷看起来与体面二字堪称毫无瓜葛。
只是林占愚那时年龄小又什么都没见过,便觉得这路可真长,走了好久也走不到尽头,房子可真高大,能把他的视线挡得严严实实的,只余下往前、再往前的小道。
数九寒天的腊月里,南京城的天总是阴沉着,时不时有雪花飘扬着落下,落在小孩精短的头发上。
林占愚刚来时头发许久没剪,半长不短的,乔笑言觉得不利索,就让魏青筠带他去对面剃头匠那里整治,这才合了师父他老人家的心意。
于是在这不大不小的院子里,魏师哥成了唯一一个闲人。
那天黄昏饭后林占愚打扫完了后院,扛着扫帚走到前院时正瞧见魏青筠的背影。
师哥!他喊了一声:你干嘛呢?
刚送大师哥和小乔出门。魏青筠理了理袖子:今儿个晚场还是他俩跟师父。
江南一带的冬天湿冷得很,人身处其中,总觉得哪一处都是湿的,浑身不对劲。魏青筠拍了拍薄棉衣的褶皱,叹道:今儿没出太阳,连身上的棉花都不干燥。
不是一直这样么?林占愚从前都没在意过这些,听对方这么一说,他活动了一下胳膊,顿时觉得贴身的里衣也又湿又凉。
魏青筠却笑了:我不是在南京城长大的。我小时候在北边,到了冬天那里不但冷还干燥,寒风一吹,能把人的手吹得裂口子,严重的得到夏天才好。
别说北方了,林占愚长这么大,连他们的小村子都没怎么出过。他本想再问几句,却看见魏青筠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条用白纸包起来的烟。
魏师哥把烟含在嘴里,用火柴点上,眯起眼向外望着。烟草的气味很快就传到了林占愚鼻子里,他觉得有些呛,不受控制地咳嗽了两声。
见状,魏青筠本想转身回屋,却被林占愚喊住了。
默然片刻之后,小孩好奇地问:怎么大师哥他们这般想去?他们天天去,不累么?
他走近几步,拽住魏青筠刚刚整理平整的袖子:我瞧你每每回来,喉咙都要冒烟了似的。
闻言,魏青筠轻轻摇了摇头:他和我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林占愚不能明白,在他看来,他几个师哥的处境好像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
他在攒老婆本呢。魏青筠笑了:我可比不了。
他咋娶不到老婆?小孩不解: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他攒钱做什么?
魏师哥又吸了一口烟,想了一会儿才说:听说你爹是前朝的秀才,想来他该是教过你念书的。
林占愚嗯了一声,静静地等着魏青筠往下说。
那你知道什么是下九流吗?此时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明月藏在乌云之后,魏青筠把手里的烟掐灭,院子里再无半点儿光亮。
小孩靠在他身边:我知道,戏子、脚夫、媒婆,都是下九流。说罢,林占愚试探地问:咱们也是吧?咱们是不是戏子?
说玩艺儿的还不如戏子呢。魏青筠牵着小孩往后院屋里走:当初要不是吃不上饭了,没人愿意做这份买卖,师父也一样。
虽然说着这样的话,但他的语气却轻快得像调侃,甚至带了几分笑意,仿佛从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作艺的,没人愿意嫁呀。
屋里其实比外面冷,虽说墙能挡风,但在这天色阴沉的日子里,墙也挡住了为数不多的阳光与温暖,以至于屋檐下湿冷更甚。
魏青筠把灯点上,烛火有些不稳,明灭的光亮映着他的脸,模糊了他的棱角,这便让他看起来比白天温和了不少。
所以你怎么不去攒老婆本呢?林占愚坐在他对面,颇有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你都二十一了,我爹说男子二十而冠,就能娶妻。
且不说我才刚出师半年,如今赚的钱都得孝敬师傅,自个儿攒不住。三年学徒,两年效力,这是规矩。魏青筠笑了,重新把烟点上:更何况我若想娶媳妇,也得有人嫁我不是?
林占愚默默记下,心道:这也是规矩,那也是规矩。
听魏青筠说了一通林占愚才知道,原来薛贺看上的是城里戏班子的小花旦,人家嫌他一没地位二没钱,放出话来让薛贺半年内拿着银元去娶她,否则就去给公馆里的少爷做小。
林占愚听完竟叹了口气,难得地显出了几分少年老成的气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娘就跑了,当时她也是这么说我爹的。
哦?魏青筠示意他往下说。
我娘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爹钱没几个病却不少,就是个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林占愚耸了耸肩:她当时想把我带走,但是我爹不愿意。她没拗过我爹,就自己走了。
你再没见着她?魏青筠问。
林占愚摇了摇头:我连她在哪都不知道。
魏青筠盯着眼前瘦小却平静无比的孩子,心里的怜悯添了好几分。他想安慰对方几句:别怕,她肯定还活着,说不定她就在南京城里。
我不怕。俩人围着桌子坐,桌上的蜡烛不止让屋里亮堂,还驱赶走了几分湿冷。
小孩虽算不上没脸没皮没心没肺,却也不是个愿意过于跟自己较劲的性子。他娘已远走多年,如今对他而言这事早已成了过去,近在眼前的是那些规矩。后者让他困惑,也让他觉得麻烦。
师哥,咱们咋这么多规矩?林占愚撅起嘴:古人都说呢,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魏青筠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不知如何应答。他想了一会儿,一根烟燃到底烫到了手才想起来扔。
他站起身,甩了甩袖子,苦笑了一下:占愚,你刚才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着是好听,可咱能吗?
怎么不能?林占愚被魏青筠突如其来的沉默弄得有些惶恐,他低着头反问,声音却没什么底气。
烛火终于平稳了下来,二人的影子被映在了对面的墙上。一人站一人坐,轮廓悉数被光勾勒得清晰无比。影子漆黑,墙面昏黄。
今儿个要是喝得大醉酩酊,明日睡到日上三竿,贯口也不背,太平歌词也不练,还怎么上台?怎么出活?魏青筠笑了,他走到林占愚身边,好像跟这孩子的头发过不去一般,总喜欢用手揉。
这人头发软,哪怕并不算长,摸起来也是毛绒绒的。他接着说:小孩,咱还得赚钱养活自个儿呢,任性不了。
见魏青筠依旧和善,林占愚松了口气,赶忙应下:知道了。
还有小半个月就是除夕,乔笑言和他三个大徒弟出活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个人忙不过来,林占愚便也没了看家的清闲,只得跟着他们一起往外跑。
乔老板这天说的是一出《解学士》,讲的是明朝大学士解缙。林占愚站在乔笑言身后不远处,按照后者的意思,这既是让他打下手,也是教他本事,让他瞧一瞧日后该怎么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