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得了那么多银子,可要看好了。江云康提醒道,咱们这里那么简陋,要是被什么贼人惦记上,咱们了拿不出那么多银钱来填窟窿。
    我知道。
    白轻舟指着床下,全放床下面了,谁要想动咱们的银子,得先从我们的身上踏过去。
    江云康蹲下看了一眼,看到床板底下好几个木箱,苦笑道,等城墙修好后,也得带着人开始修府衙了,不然就咱们这条件,也难让人信服。
    修城墙最重要,但还得先帮百姓们把屋舍盖起来,不然那么多人无家可归,新余也恢复不到从前的样子,更别提发展了。白轻舟到新余,为的就是大干一场。
    也对,的有人口在,新余才能好。江云康想了想,又叹气道,不过城中壮劳力,都被征去住城墙,城中的屋舍重建,倒是麻烦了。
    眼看着天一日比一日冷,若是今年冬日的雪大一点,怕是会冻死人。
    这个我想过了,先从城南开始,就算人再少,也要慢慢地动工。白轻舟道,咱们先把那些损坏不多的屋舍修好,帮忙修的条件,便是主人家要允许别的百姓先在他们那里过冬。等明年开春了,再开始大力修补屋舍。
    之前战乱,新余往外逃了不少人,一部分人死在外面,或者在外面定居不回来,还有一部分又回到新余。得吧这些人口都安顿好,新余才能发展好。
    白轻舟手中有了钱,次日便开始对外贴告示,让附近城镇的人都来住城墙。若是家中有驴或马的,也可以带来,也会有工钱。
    白轻舟去管用工的事,江云康就负责后勤那些。
    整整一个月,到十一月下旬,新余下起第一场雪米粒时,城墙修补了一半。
    虽然还没完全修好,但已经可以让人松一口气。只有一半的城墙,也比之前从四处都能进城的好。
    府衙的瓦房也盖起一排,有七八间屋子,围墙垒了一小部分,至少能帮屋外一条给围住。
    大家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累得躺下便能睡着,江云康便坚持要请一个厨娘。在这么累的情况下,总得吃饱一点,不然饿着了不能干活。
    这一日,江云康踏着火红的晚霞回到府衙,正打算洗手去躺着,侍卫送来了两封信。一封是林氏送来的,还一封则是木须先生。
    第104章
    从府衙的简易瓦房盖好后, 江云康就分得自己的一间屋子。
    和好几个大男人挤在一间屋子,除了呼噜声,还有各种汗味。
    现在自己住, 倒是舒服多了。
    书砚提来茶壶,给主子倒上热茶,三爷, 家中无事吧?
    没什么大事。
    江云康刚看完林氏的书信,承安侯府没什么大事, 林氏自个手中有钱,日子过得不差, 倒是更怕他在新余吃苦。
    林氏的信里,除了承安侯府的事,还提了两句林家的事。上个月林海出京城买粮,有可能会经过新余附近。
    林氏的意思是,如果江云康有什么银钱上要周转的事,来不及写信到京城,可以让人去找林海。
    江云康想着, 他应该不需要林海帮什么,不过若是林海就在附近, 还是想见一见。大家互相报个平安,也能安心一些。
    看完林氏的信,江云康又去拆木须先生的信, 看完后, 江云康也没意外。信上写,从他走后, 文渝就接上他修撰的职务。
    文渝这人, 很值得信任, 现下能得重用,也是他的造化。有他和大哥在京城,日后江云康回京时,也能有所提携。
    不过,木须先生的信中,提到了一件事让江云康比较注重。
    前些日子,于家又被弹劾了。听说是钱家出了不少力,于乾明被停官思过,说是没有约束好家人,让于家出了些犯事的人。
    木须先生在信中写,入冬后,皇上的身体每况愈下,恭王和太子的争斗,格外激烈。
    于家便是太子的主力后盾,连于乾明都被停官,显然是很大的事非。不过查到的也只是于家旁支的人,还没查到于家主支身上,太子也就还有希望。
    看完木须先生的信,江云康就放蜡烛上烧了。
    新余在京城的西北方向,冬日更为寒冷,书砚弄来一盆碳火,但比不上京城里的银竹碳,只能放在门后,不然烟雾会熏到人。
    三爷,既然没什么大事,就早些歇下吧。新余条件有限,书砚这些日子,都和主子住一个屋子,弄好碳火盆后,又去帮主子铺床,被褥今儿晒过,不会冻人,躺一会就暖和了。
    之前收到的捐款,都是要用来修建城墙和城里房屋修缮,江云康他们不能也不敢用在府衙上。
    白轻舟是口袋空空,带来的银钱用得差不多,他用的东西都比较简陋。江云康便拿出银钱,给大家伙贴补了被褥棉衣那些。但也不好用太多银子,免得引人瞩目。
    说实话,承安侯和孟氏虽然对江云康不太好,但侯府毕竟是侯府,就算后来用度减半,那也比新余好上许多。
    故而江云康一开始来新余,还是有些不习惯。但是他自个愿意来的,也就无怨言可说。
    冬日的雪连着下了个三日,地上便积起一掌厚的雪堆,修城墙的进度不由慢了下来。
    但因为有了钱,新余四周州县的人都过来干活,每天倒是都有着肉眼可见的进度。
    江云康看城墙的事没啥问题,便开始思考明年春耕的事。
    一场战事,毁坏了大量房屋,还让新余流失了近半的人口。
    如今城里的主要营生,也都被钱、齐、罗三家把控,百姓们想缓过一口气,还是不太容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十二月上旬时,城南的一部分房屋得以修缮,可以收容大部分房屋被毁的百姓。
    但天气变冷后,来新余的商队越来越少,城里的粮价涨了三成。
    经过战乱,失去原有营生的百姓,现在的收入来源,都是帮忙修城墙得来。原本一人干活,可供三口之家吃饱,但现在米价涨了,便有人开始出现做事乏力。
    这日巡查回来,白轻舟刚坐下,就骂咧咧地道,城里的米店和商量好的一样,全都涨价。本来冬日里人就犯困,现在吃不饱,如何干活?
    修城墙的钱本就不多,不可能因为米价上涨而跟着涨。
    白轻舟越说越气,用力捶桌子,那些奸商发国难财,也不怕天打雷劈!
    每到冬日,米粮的价格都会有所上调,往年倒不觉得是什么事,但今年比较特殊,才会让白轻舟那么气愤。
    江云康也知道,若是这会找那些商人说话,必定有一堆理由准备着。但是人要吃饭,百姓们吃不饱,便会出乱子。
    白大哥,你知道最开始涨价的,是哪一家吗?江云康问。
    还能是谁?自然是黑心肝的钱明远!说到钱家,白轻舟就一脸怒气,他们钱家还长着要钱明鹤官复原职,等着做梦吧,老子待会就去写折子!还有那个齐家,之前还说他们是个好的,可没想到,钱家涨价后,齐家很快也跟着涨。奸商!都是奸商!
    别冲动,咱们没有捏住钱明远和京城的来信,光是钱明远的所作所为,还不足够让你上折子到京城。江云康道。
    那你说怎么办?若是这会涨工钱,修城墙就不够钱了。白轻舟摊手道。
    江云康想了想,分析道,城里的米粮店,都掌握在钱、齐两家的手中。我们也不好施压,不然他们会说我们用官职压人。这会要想压下粮价,最好的法子,就是另外来一家卖粮的。
    这个时候,江云康突然想到出京城买粮的林海。但是让林家入局,又会给他留下后患。
    白轻舟问,这个时候,去哪里找卖粮的?咱们总不能,去把其他地方的粮商给抢来吧?
    是啊,人是不能靠抢。江云康想到了林氏给的银票,若是他用那笔钱去找人买粮来卖,倒是可以解决困局。
    但从哪里买?用什么人出面去做这个事?
    这都是问题。
    若是知道哪里有现成的粮卖,直接让人去买便是,可问题在于,江云康不清楚这个。
    就像白轻舟说的一样,总不能在这会强买强卖。
    在江云康和白轻舟困惑时,钱明远倒是得意。
    粮价的涨幅没有太离谱,又恰好能让江云康和白轻舟为难,想到小厮回来说白轻舟气急败坏的模样,钱明远脸上的笑意便更深一些。
    钱掌柜战战兢兢地过了一段日子,总算在主子脸上看到笑容,心里轻松不少。
    大爷,用不了多少日子,江云康和白轻舟就该着急了,城墙修补不完,春日一来,他们也要被问责。钱掌柜笑容奉承,站在钱明远边上帮忙倒酒,店小二进来是,他也很快接过店小二手中的东西。
    这也是他们活该。
    钱明远撇嘴道,我给他们送钱,白轻舟却把我给骂出来,害我后来去了三万两银子,还被齐家压一头。他们被问责正好,到时候换过的太守来,咱们也能把齐家彻底打趴下。
    钱家在新余和齐家争斗多年,两家人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嫌隙颇深,属于都想看对方死的状态。
    但在做生意挣钱上,他们又有很多意见不谋而合。就像这次涨价,都是想把之前捐出去的钱挣回来。
    酒楼里,钱明远心情舒畅,便也多喝了两杯酒。
    等他出酒楼时,正好遇到了他庶弟钱明宇。
    两兄弟刚见面,钱明远便大呵一声,狗东西,没长眼睛吗?看到兄长还不快点过来扶着!
    钱明宇一点一点地挪动到钱明远边上,刚伸手要扶,却被钱明远甩了一耳光。
    钱明远喝得醉醺醺的,丝毫没关注到四周围过来的人,啧啧,你还先委屈上了。见到了大哥不问安,还想着躲开,也就你那个下三滥的娘能教出这样的儿子!
    钱明宇头低低的,一句话都没说,由着钱明远骂。还是钱家小厮过来劝,钱明远才一边骂人,一边上马车。
    而这一幕,恰好被经过的虎头看到。
    回到府衙时,虎头听两位大人正在骂钱明远不做人,立马说了自己看到的。
    两位大人是没看到,钱明远对他庶弟,就像对畜生一样,在街上指着鼻子就骂。虎头学着钱明远扇巴掌的动作,挥了一下手,如果我是钱明远弟弟,回家必定要告状去!
    告状怕是没用。江云康穿越而来后,更加懂嫡庶的区别,特别是嫡长子在家族里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儿子。
    如果告状有用,钱明远就不会那么嚣张。想来是家里的人不管这个事,钱明远才会这样。江云康想了想,突然有了个想法,书砚,你去打听下钱家的事,越仔细的越好。
    三郎,你这是要做什么?白轻舟问。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嘛。江云康笑着道,钱明远行事嚣张,但是人就有弱点。齐家这种随风倒的虽然让人讨厌,可钱家才是要最先打压的。
    江云康刚说完,外边就有侍卫敲门。
    侍卫进来后,说有一位江云康的好友来了。白轻舟听到有人找江云康,主动先退了出去,给江云康腾出说话的空间。
    江云康想着,他在新余的好友,不是徐放就是木疆,但是等人进来后,才发现是林海。
    大哥,你怎么来了?江云康惊讶道。
    嘘,你别那么大声。林海笑着摆手,转身让书砚关了门,坐下后再道,姝儿放心不下你,让我经过新余是,一定要给你送信。我想着与其送信,还不如亲自来看看你。
    为了不影响到江云康的官声,林海只说是江云康朋友,并没有道明身份。
    江云康方才还想到林海,没想到这会就能见到林海,兴奋道,我都好,新余条件是艰苦了一点,但你看看,我现在也越来越好。
    林海转头看了一圈屋子里的陈设,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想到江云康出身侯府却能吃这个苦,心中不由更看重江云康。
    三郎能有志气是好事,你在新余,我们全家都一直记挂你。林海语重心长道,不过你这里也太简陋一些,姝儿不是有给你钱吗?
    屋里除了书砚没别人,林海有什么话就直说了。
    姝儿是给了钱,只是财不外露,若是我拿出一大笔的银钱,别人岂不是要想我的钱从哪里来?江云康说完这个,想到林海既然来了,他可以从林海手中买粮,大哥,有件事,我想和你说
    林海听完江云康说的,眉头紧皱,早些年,父亲想过来新余做生意,当时和钱家就打过交道,那会还是钱明远的父亲当家。
    你和读书人,论生意怎么做,还是不行的。林海也知道林家不好这会入局新余,不然日后别人说到这个,就算他们清白,也会被说成是江云康给林家行了方便,所以林家的避嫌,有钱家这种地头蛇一般的富商在,你和白大人想要办事可不容易。粮价这个事,我帮你想法子!
    大哥打算怎么做?江云康问。
    咱们做生意的,认识的人最多。林海深得林全福真传,不许多想就有了主意,凭他钱明远再有想法,也料不到半路会杀出一个程咬金。
    林海顿住喝了口茶,在继续道,我找个人,扮成经过的压镖人,让他们去城外卖粮食。价格呢,就和新余之前的价格一样多。不过每天都限定量,你等着,用不了几日,新余的粮价就会降下来。到时候我们拍拍屁股走人,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林家的粮食也是买来的,车马人工都需要钱,光是打价格战,会让林家也受损严重。所以林海不是把所有粮食拿出来卖,而是用部分粮食拉低新余粮价,等百姓们买够存粮便行。
    这样林家不会亏本,还能帮到江云康。
    还是大哥厉害。做生意这方面,江云康由衷地佩服林家人。
    林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开,他让江云康连白轻舟都别说,只说是过往的一个熟人。
    江云康送走林海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夜里也睡得好一点。
    不过,林海找人和运粮都需要一些时间。
    但新余的粮价已经高了一段时间,这日江云康刚醒来,就听到侍卫说,又一群百姓围到粮库外,闹着要官府放粮。
    江云康急匆匆地赶到粮库,看到围着的一群人,还没靠近,百姓们看到他就冲了过来。
    江大人,您是新余的父母官,您得为我们想想啊。要是再不给我们放粮,我们就要饿死了!
    你们说粮库没粮,那就打开给我们看看,不然谁知道,是不是你们自己私吞了!
    就是,打开粮库看看!
    我们要看粮库!
    大家都要看粮库,若不是有侍卫拦着,指不定还有哪个冲动地上来打人。
    而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小楼里,钱明远正气定神闲的喝茶。
    钱掌柜在窗后站了一会,对着窗外呸了一声,什么玩意,自以为读过几天书就了不起,现在好了,被百姓们围着,就该有人上去打两拳。
    钱掌柜刚说完,就有钱家小厮过来,和钱明远说安排人混在百姓中。
    钱掌柜听得兴奋,大爷,今儿个,只要江云康不开粮库,百姓们就要把江云康骂死。但如果开了粮库,百姓们发现里面没有粮,会更坐不住。开还是不开,都是无解。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庶子的青云路(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听金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听金坎并收藏庶子的青云路(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