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一愣。
是明月或是繁星进屋给她盖上的?
可她们俩知规矩,自是不会在她熟睡的时候悄然入屋。
不是她们盖的,那便是谢玦给她盖的了。
略有所思的瞧了眼被衾,但想到自己还怀着他的孩子,也没有多想,收起思绪掀开了下了床。
下床那一瞬,她记起在半睡半醒间,谢玦好似与她说了什么,但她却不记得了。
想着谢玦说了什么话之时,屋外的明月约莫知道她醒来的时辰,所以敲了门:娘子可起了?
她敛了心思,应了声:起了,进来吧。
明月推开了房门,领着两个婢女端了温水入了屋中。
梳洗间,明月把今早侯爷的吩咐转述给了主子听。
又道:侯爷这回回来,好似对娘子与小主子分外在意了。
翁璟妩倒是没有太在意。
毕竟他前天晚上还与她商量了孩子小名的事情,那时他也感觉到了胎动。
约莫是那时激起了他的父性,所以他现在重视起这个孩子,倒也没有什么可意外的。
但他所吩咐的,她早就格外注意了。
腹中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保住的,她的重视比他不知深了多少。
她擦了擦脸上水珠,放下棉帕,神色淡淡:侯爷吩咐的,你尽管应是便好,莫要说太多。
明月应了声是。
早间,侯爷吩咐的,早些时候,主子也吩咐了。
梳洗后,翁璟妩从屋中出来,站在廊下看着绵绵细雨。
许是这种蒙蒙不干爽的天气,连着心情也恹恹的。
她叹道:不知阿爹阿娘的回信何时能送到金都。
日子平淡,缓缓流逝,不知不觉又过了大半个月。
再过几日便是冬至了,金都的天气已格外的寒冷。
明月穿着棉衣从屋外端着热汤入了屋中,冷得她身体都在瑟瑟发抖。
把热汤放到了桌面上,忍不住说道:这金都实在太冷了,听旁人说再过些天都要下雪了,奴婢长这么大,连雪的模样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翁璟妩自书上抬眸,笑看了她一眼。
她早已适应了金都的寒冷,所以觉得还好。
倒是随她从云县来的几个小婢女,在云县那几乎四季如春的地方生活了那么久,到了四季分明的金都,还得慢慢适应。
入了冬,容易感染风寒,你去厨房吩咐,每日都煮些驱寒的热汤给大家伙用。
明月诶了声,正要说些旁的时,屋外忽然传来繁星极为兴奋的声音。
娘子,前院有人来通报说大娘子来了!
这忽然没头没尾的,到底是哪个大娘子也没说清楚,可够马虎的。
翁璟妩与明月相视了一眼,但这时,她霍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放下书籍,扶着腰撑桌子站了起来。
她不大确定,但又带着期待朝着门外试探道:可是阿娘来了?
屋外的繁星笑应:就是咱们的大娘子,也就是娘子的母亲从云县来了!
作者有话说:
留言随机送50个红包~
第三十三章
阿娘怼老太太
翁璟妩听到阿娘来了, 浓浓的思亲之意倏然占满了整个心头。
从屋中出来后,在明月搀扶之下,步履急急地从回廊之下走过。
明月劝道:娘子莫急, 大娘子都到府中了, 不会转身回云县的。
想了想, 又劝:小心些孩子。
翁璟妩闻言,脚步这放缓, 应道:瞧我着急的, 倒是忘了。
虽然这么说, 但一双杏眸早已望穿秋水。
所有人都以为她只是数月没见双亲了,可只有自己知晓,她已经有两年之余没有见过阿娘了。
那种思亲心切的心情, 只有久未见亲人的人,或许才能懂。
从褚玉苑出来,繁星刚把伞打起来, 便见主子停下了步子, 直直的往前望去, 眼眶逐渐红润。
翁璟妩隔着蒙蒙细雨望着从远处走来的熟悉身影。
心下顿时百感交集。
那头的柳大娘子远远看到披着斗篷, 梳着妇人发髻的女儿立在垂花门前, 也顾不得正下着雨, 疾步而去。
撑着伞的婢女都差些没跟上她的步子。
柳大娘子脸上满是喜意, 快步的走到了女儿跟前。
在女儿的一声阿娘后,她忙拉着女儿的手左瞧右瞧, 最终目光落在了那鼓起的腹部上边。
不知怎的, 就红了眼睛, 心头涌上了复杂的情绪。
感慨道:转眼间, 曾在阿娘怀中撒娇的小阿妩竟也要做娘亲了。
许久未见母亲了, 又听到一声小阿妩,她这段时日巩建的高墙顷刻倒下,眼眶内的泪花不过一瞬就涌了上来,直接投入了母亲的怀中。
阿娘,女儿好想你。她声音略为哽咽。
柳大娘子愣了一瞬,但还是轻拍着女儿的背:阿娘也想小阿妩了。
母女相见的场景,让人也不禁微微红了眼眶。
阿妩妹妹。
这时,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翁璟妩从阿娘的怀中抬起头,便看到了亲如兄长的义兄。
上辈子,一直都是义兄从云县和金都往来送去她对阿爹阿娘的思念,也是义兄从数千里的云县带来阿爹阿娘对她的关怀。
从阿娘的怀中起来,站直了身,抹了抹眼尾的湿润,笑着喊了声:阿兄。
翁鸣隽一笑,应了声。
这时明月在一旁道:外边这么冷,先回屋暖和暖和。
翁璟妩忙把阿娘和阿兄请进院中。
相继跨过了门槛,从回廊走入了厅中。
一入厅中,还没适应金都寒冷的柳大娘子与翁鸣隽都顿时暖和了不少。
有人搬来了炉子,又有下人机灵地取来手炉给了柳大娘子。
见阿娘穿得不够厚,冻得脸色略白,翁璟妩又忙让人把自己的一领斗篷取来给阿娘披上。
斗篷取来,又有婢女端上了热茶热汤。
侯府的气派和簇拥的下人,到底让柳大娘子略感拘谨,忙与女儿道:莫要忙活了,可以了。
翁璟妩便让下人退了出去,只余明月繁星留在屋中伺候。
柳大娘子见女儿面色红润,家宅下人也很是敬重,女儿也不慌不忙,悬了一路的担心,也终于在这一瞬稍稍落地。
与母亲坐在一块的翁璟妩问:阿娘阿兄你们怎么现在来了?
柳大娘子饮了口热汤,身体暖和了不少。
因厅中无外人,也就如实道:我与你父亲都想你了,也不知你在这金都过得怎么样,便让我来瞧一瞧,如此才能安心。
夫妻二人只有一个女儿。
女儿远嫁金都,如何能放得下心?
几乎从女儿离开云县后,他们就没日没夜的担忧。
闻言,翁璟妩在母亲的面前卸下了坚强的伪装,现在如同寻常人家备受疼爱的女儿那样,依赖般的搂住了母亲的手臂,依偎着。
是女儿不孝,让爹娘担心了。
柳大娘子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温柔的说:阿娘见到你在这金都过得好,也就放心了。
翁鸣隽笑看养母和妹妹母亲情深,也不打扰。
说了好一会话后,柳大娘子也缓解了思女之情,便道:我初来侯府,应先去拜见侯府老夫人才是。
母女二人相继起了身,柳大娘子略显担忧:也不知老夫人会不会嫌我们是从小地方来的,更不知会不会嫌我这穿着打扮显得寒酸。
翁父为官清廉,一个月只领那么些俸禄,所以穿做打扮皆是朴素。
而这次前来,为了不让女儿丢脸,便用了女儿送回来的布料做了两身新衣裳。
虽比不得金都的样式,可与寒酸也没有半点关系。
翁璟妩道:我阿娘年轻貌美,无论穿什么都好看。
柳大娘子不过是三十五年纪,但却因容貌艳丽而像二十多岁。
与女儿站在一块,不像母女倒似姊妹。
想了想,翁璟妩又道:阿爹是夫君的恩人,也是侯府的恩人,我们翁家不必把姿态放低。
上辈子便是把姿态放得太低了,所以才会让人践踏,既然如此,那何必委屈了自己?
柳大娘子倒是觉得不大合适:可到底也是你的祖母,往后你还得在侯府过日子,恩情不恩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后能在侯府过得舒心。
一旁的繁星不禁小声嘀咕:可一开始的时候,老夫人可没把咱们娘子
繁星。
翁璟妩不悦的喊了她一声,打断了她的话。
可虽然打断了,可柳大娘子却听出了旁的意思,眉头浅蹙的问:到底怎么回事?
看向女儿:若想让我放心,便别瞒我。
翁璟妩道: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如今女儿在侯府也过得极好,无人敢欺负女儿。
这话,便说明以前是受过欺负的。
不禁是翁鸣隽听出了旁的意思,就是柳大娘子也听了出来。
夫妻俩捧在手中的宝贝闺女却遭人欺负了,哪怕事情已过去了,性子再温和的柳大娘子都不免黑了脸。
她见女儿不肯说,便看向繁星:你继续说。
又与女儿道:阿妩你别打断她。
繁星紧闭嘴巴看了眼大娘子,又看了眼主子,以眼神询问能不能说。
翁璟妩眼神轻斥瞧了她一眼。
思及母亲之后还是会找到繁星旁敲侧击的盘问,现在瞒下也是无用。
再者,她不想母亲因她而在老太太面前放低姿态,便也就点了头。
繁星有了应允,哪怕过后会挨训,但还是开了口:娘子刚入侯府的时候,老太太不喜,便安排了两个婆子来打压娘子。
繁星到底知轻重,不敢说出娘子险些小产的事情,若是如此,说不准大娘子一气之下直接寻老太太和侯爷理论。
可柳大娘子也不是那等好哄的妇人,隐约感觉得繁星出来还有什么话没说。
暗暗做起了分析。
以女儿怀孕的月份来瞧,那必然是在离开云县的时候怀上的。
若是初初入侯府的时候尚不知有孕,恰巧遇上了老太太的为难,那这孩子很有可能动了胎气。
若真如此,孩子满了三个月之后,她才写信回去告知他们,这也就说得通了!
想到这,柳大娘子面色倏然一沉,隐隐有怒意涌现在脸上。
你阿爹救了她孙儿一条命,这侯府老夫人竟然如此对你,这算什么?
声音沉了下去,继而道:我们早在阿烨回来做他的侯爷时,也说过了,若是嫌门不当户不对,便也就和离了,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又是他不肯和离的,现在反倒弄得我们翁家好似巴着他侯府一样!
阿烨,是谢玦在失忆时的名字。
望着母亲为了维护自己露出的恼怒神色,翁璟妩双眼又开始酸涩了起来。
她哽咽的唤了一声阿娘
柳大娘子把她拥进怀中,安慰地轻拍着她的背:阿娘既然来了,便是给你做依靠的。
你说得对,我们势微,但却是他们侯府的恩人,既是恩人那就不能把姿态放低了!
话到最后,语气甚是坚定。
柳大娘子也没有再急着去拜见那老太太,而是与女儿去休息了半个时辰后才去的。
*
老太太听说那云县的亲家来人了,来的还是翁氏的母亲,倒也没有什么感觉。
来便来了,侯府还能亏待了不成?
但左等右等也不见那亲家母来见,心头隐有不悦,暗道不知礼数。
过而来约莫一个多时辰,便听下人说那亲家拜访,也就让人请进了厅中。
老太太坐在位上,望着孙媳携着年轻貌美的妇人,还有一个年轻男子入了厅中。
想来就是孙媳的母亲和义兄了。
柳大娘子虽然生气,但礼还是做足的,晚辈见长辈,还是拜了一礼,云县柳氏见过夫人。
老太太神色淡淡,道:亲家无需多礼,请坐。
翁璟妩又与老太太介绍了义兄:这位是孙媳父亲收养的义子,也是孙媳的阿兄。
老太太瞧了眼男子,轻一点头。
柳大娘子坐下饮了一口茶后,老太太客套道:亲家从云县来,怎不提前说一声,也好让玦哥儿留在府中去接一接。
柳大娘子放下杯,淡淡一笑:我等不过是边陲小县来的,怎敢劳烦身为侯爷的女婿来接。
话里有话,听在老太太的耳中,有些刺耳。
捻着佛串的手也是略一顿。
望了眼脸上净是笑意的孙媳,再瞧了眼那虽有淡淡笑意,却笑意不达眼底的亲家,心下顿时明了。
这应是来给女儿撑腰的。
她算是明白了,为何迟迟不来见她了。
原来这是下马威。
老太太面上不显,脸色淡淡,不急不缓的道:亲家母说笑了,两家是亲家,身为女婿怎能算是劳烦呢。
柳大娘子笑了笑,又叹了一声:毕竟门不当户不对的。
话到最后,又道:但当初在女婿准备回金都的时候,我与阿妩的父亲也明确与他商议过了,若是嫌弃我们翁家,这婚事便罢了,可这女婿说什么都不肯,也应下了会好好照顾阿妩的。
说着,看向老太太,笑意浅浅:若不是那时女婿的执意,恐怕现在也做不成亲家了。
话里话外皆是不是我们翁家巴着你们侯府的,而是你们侯府巴着我们翁家的。
老太太都活到这把年岁了,怎么不知道这柳氏什么意思?
心下已有不悦生出,但到底没有底气回驳她的话,只道:完后侯府必然会好生照顾阿妩的,亲家母不用太担心。
柳大娘子看向女儿,目露慈爱:如何能不担心?
我与阿妩父亲就这么一个女儿,若是知晓有人欺负了她,莫说是在千里之外的云县,哪怕是在万里之外,我等夫妻二人也会来给她撑腰,拼劲一切给她讨个公道。
老太太顿时语塞,一时竟不知说什么。
这些话难道不是明着说给她听的么?
这翁氏已嫁入了侯府,怎事事都与她母亲说?
柳大娘子似乎能猜透老太太的心思似的,转头看向她。
我家丈夫救下命悬一线的女婿时,原本不知其身份,也不嫌他没记忆没有身家,还把掌上明珠许给了他。后来才知是侯爷,好似我们翁家是高攀了,可说到底若非是我丈夫,恐怕女婿早没了性命。一命之恩,犹如再生父母,如此也没有了高攀一说。
话到最后,笑意敛下,肃严道:我信老夫人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因此为难我家阿妩的,对不对?
翁璟妩入了府中从未提起过救命之恩,久而久之老太太便也淡却了这事。现在忽然听到这事,老太太的脸上逐渐多了一丝尴尬。
柳氏的话并没错。
若非是那翁知县,孙儿确实会没了性命。
老太太不禁被她的话噎得咳了一声,道:自然不会。
说着这话,竟不知不觉多了丝丝窘迫。
整个侯府,几乎都知道那两个婆子的事情,她不信孙媳没有说。
所以这柳氏分明是来敲打她的,但到底是理亏,所以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柳大娘子见敲打够了,也为女儿出了一口气,便见好就收。
恋耽美
是明月或是繁星进屋给她盖上的?
可她们俩知规矩,自是不会在她熟睡的时候悄然入屋。
不是她们盖的,那便是谢玦给她盖的了。
略有所思的瞧了眼被衾,但想到自己还怀着他的孩子,也没有多想,收起思绪掀开了下了床。
下床那一瞬,她记起在半睡半醒间,谢玦好似与她说了什么,但她却不记得了。
想着谢玦说了什么话之时,屋外的明月约莫知道她醒来的时辰,所以敲了门:娘子可起了?
她敛了心思,应了声:起了,进来吧。
明月推开了房门,领着两个婢女端了温水入了屋中。
梳洗间,明月把今早侯爷的吩咐转述给了主子听。
又道:侯爷这回回来,好似对娘子与小主子分外在意了。
翁璟妩倒是没有太在意。
毕竟他前天晚上还与她商量了孩子小名的事情,那时他也感觉到了胎动。
约莫是那时激起了他的父性,所以他现在重视起这个孩子,倒也没有什么可意外的。
但他所吩咐的,她早就格外注意了。
腹中孩子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保住的,她的重视比他不知深了多少。
她擦了擦脸上水珠,放下棉帕,神色淡淡:侯爷吩咐的,你尽管应是便好,莫要说太多。
明月应了声是。
早间,侯爷吩咐的,早些时候,主子也吩咐了。
梳洗后,翁璟妩从屋中出来,站在廊下看着绵绵细雨。
许是这种蒙蒙不干爽的天气,连着心情也恹恹的。
她叹道:不知阿爹阿娘的回信何时能送到金都。
日子平淡,缓缓流逝,不知不觉又过了大半个月。
再过几日便是冬至了,金都的天气已格外的寒冷。
明月穿着棉衣从屋外端着热汤入了屋中,冷得她身体都在瑟瑟发抖。
把热汤放到了桌面上,忍不住说道:这金都实在太冷了,听旁人说再过些天都要下雪了,奴婢长这么大,连雪的模样都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翁璟妩自书上抬眸,笑看了她一眼。
她早已适应了金都的寒冷,所以觉得还好。
倒是随她从云县来的几个小婢女,在云县那几乎四季如春的地方生活了那么久,到了四季分明的金都,还得慢慢适应。
入了冬,容易感染风寒,你去厨房吩咐,每日都煮些驱寒的热汤给大家伙用。
明月诶了声,正要说些旁的时,屋外忽然传来繁星极为兴奋的声音。
娘子,前院有人来通报说大娘子来了!
这忽然没头没尾的,到底是哪个大娘子也没说清楚,可够马虎的。
翁璟妩与明月相视了一眼,但这时,她霍然意识到了什么,忙放下书籍,扶着腰撑桌子站了起来。
她不大确定,但又带着期待朝着门外试探道:可是阿娘来了?
屋外的繁星笑应:就是咱们的大娘子,也就是娘子的母亲从云县来了!
作者有话说:
留言随机送50个红包~
第三十三章
阿娘怼老太太
翁璟妩听到阿娘来了, 浓浓的思亲之意倏然占满了整个心头。
从屋中出来后,在明月搀扶之下,步履急急地从回廊之下走过。
明月劝道:娘子莫急, 大娘子都到府中了, 不会转身回云县的。
想了想, 又劝:小心些孩子。
翁璟妩闻言,脚步这放缓, 应道:瞧我着急的, 倒是忘了。
虽然这么说, 但一双杏眸早已望穿秋水。
所有人都以为她只是数月没见双亲了,可只有自己知晓,她已经有两年之余没有见过阿娘了。
那种思亲心切的心情, 只有久未见亲人的人,或许才能懂。
从褚玉苑出来,繁星刚把伞打起来, 便见主子停下了步子, 直直的往前望去, 眼眶逐渐红润。
翁璟妩隔着蒙蒙细雨望着从远处走来的熟悉身影。
心下顿时百感交集。
那头的柳大娘子远远看到披着斗篷, 梳着妇人发髻的女儿立在垂花门前, 也顾不得正下着雨, 疾步而去。
撑着伞的婢女都差些没跟上她的步子。
柳大娘子脸上满是喜意, 快步的走到了女儿跟前。
在女儿的一声阿娘后,她忙拉着女儿的手左瞧右瞧, 最终目光落在了那鼓起的腹部上边。
不知怎的, 就红了眼睛, 心头涌上了复杂的情绪。
感慨道:转眼间, 曾在阿娘怀中撒娇的小阿妩竟也要做娘亲了。
许久未见母亲了, 又听到一声小阿妩,她这段时日巩建的高墙顷刻倒下,眼眶内的泪花不过一瞬就涌了上来,直接投入了母亲的怀中。
阿娘,女儿好想你。她声音略为哽咽。
柳大娘子愣了一瞬,但还是轻拍着女儿的背:阿娘也想小阿妩了。
母女相见的场景,让人也不禁微微红了眼眶。
阿妩妹妹。
这时,熟悉的声音传入耳中,翁璟妩从阿娘的怀中抬起头,便看到了亲如兄长的义兄。
上辈子,一直都是义兄从云县和金都往来送去她对阿爹阿娘的思念,也是义兄从数千里的云县带来阿爹阿娘对她的关怀。
从阿娘的怀中起来,站直了身,抹了抹眼尾的湿润,笑着喊了声:阿兄。
翁鸣隽一笑,应了声。
这时明月在一旁道:外边这么冷,先回屋暖和暖和。
翁璟妩忙把阿娘和阿兄请进院中。
相继跨过了门槛,从回廊走入了厅中。
一入厅中,还没适应金都寒冷的柳大娘子与翁鸣隽都顿时暖和了不少。
有人搬来了炉子,又有下人机灵地取来手炉给了柳大娘子。
见阿娘穿得不够厚,冻得脸色略白,翁璟妩又忙让人把自己的一领斗篷取来给阿娘披上。
斗篷取来,又有婢女端上了热茶热汤。
侯府的气派和簇拥的下人,到底让柳大娘子略感拘谨,忙与女儿道:莫要忙活了,可以了。
翁璟妩便让下人退了出去,只余明月繁星留在屋中伺候。
柳大娘子见女儿面色红润,家宅下人也很是敬重,女儿也不慌不忙,悬了一路的担心,也终于在这一瞬稍稍落地。
与母亲坐在一块的翁璟妩问:阿娘阿兄你们怎么现在来了?
柳大娘子饮了口热汤,身体暖和了不少。
因厅中无外人,也就如实道:我与你父亲都想你了,也不知你在这金都过得怎么样,便让我来瞧一瞧,如此才能安心。
夫妻二人只有一个女儿。
女儿远嫁金都,如何能放得下心?
几乎从女儿离开云县后,他们就没日没夜的担忧。
闻言,翁璟妩在母亲的面前卸下了坚强的伪装,现在如同寻常人家备受疼爱的女儿那样,依赖般的搂住了母亲的手臂,依偎着。
是女儿不孝,让爹娘担心了。
柳大娘子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温柔的说:阿娘见到你在这金都过得好,也就放心了。
翁鸣隽笑看养母和妹妹母亲情深,也不打扰。
说了好一会话后,柳大娘子也缓解了思女之情,便道:我初来侯府,应先去拜见侯府老夫人才是。
母女二人相继起了身,柳大娘子略显担忧:也不知老夫人会不会嫌我们是从小地方来的,更不知会不会嫌我这穿着打扮显得寒酸。
翁父为官清廉,一个月只领那么些俸禄,所以穿做打扮皆是朴素。
而这次前来,为了不让女儿丢脸,便用了女儿送回来的布料做了两身新衣裳。
虽比不得金都的样式,可与寒酸也没有半点关系。
翁璟妩道:我阿娘年轻貌美,无论穿什么都好看。
柳大娘子不过是三十五年纪,但却因容貌艳丽而像二十多岁。
与女儿站在一块,不像母女倒似姊妹。
想了想,翁璟妩又道:阿爹是夫君的恩人,也是侯府的恩人,我们翁家不必把姿态放低。
上辈子便是把姿态放得太低了,所以才会让人践踏,既然如此,那何必委屈了自己?
柳大娘子倒是觉得不大合适:可到底也是你的祖母,往后你还得在侯府过日子,恩情不恩情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后能在侯府过得舒心。
一旁的繁星不禁小声嘀咕:可一开始的时候,老夫人可没把咱们娘子
繁星。
翁璟妩不悦的喊了她一声,打断了她的话。
可虽然打断了,可柳大娘子却听出了旁的意思,眉头浅蹙的问:到底怎么回事?
看向女儿:若想让我放心,便别瞒我。
翁璟妩道: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如今女儿在侯府也过得极好,无人敢欺负女儿。
这话,便说明以前是受过欺负的。
不禁是翁鸣隽听出了旁的意思,就是柳大娘子也听了出来。
夫妻俩捧在手中的宝贝闺女却遭人欺负了,哪怕事情已过去了,性子再温和的柳大娘子都不免黑了脸。
她见女儿不肯说,便看向繁星:你继续说。
又与女儿道:阿妩你别打断她。
繁星紧闭嘴巴看了眼大娘子,又看了眼主子,以眼神询问能不能说。
翁璟妩眼神轻斥瞧了她一眼。
思及母亲之后还是会找到繁星旁敲侧击的盘问,现在瞒下也是无用。
再者,她不想母亲因她而在老太太面前放低姿态,便也就点了头。
繁星有了应允,哪怕过后会挨训,但还是开了口:娘子刚入侯府的时候,老太太不喜,便安排了两个婆子来打压娘子。
繁星到底知轻重,不敢说出娘子险些小产的事情,若是如此,说不准大娘子一气之下直接寻老太太和侯爷理论。
可柳大娘子也不是那等好哄的妇人,隐约感觉得繁星出来还有什么话没说。
暗暗做起了分析。
以女儿怀孕的月份来瞧,那必然是在离开云县的时候怀上的。
若是初初入侯府的时候尚不知有孕,恰巧遇上了老太太的为难,那这孩子很有可能动了胎气。
若真如此,孩子满了三个月之后,她才写信回去告知他们,这也就说得通了!
想到这,柳大娘子面色倏然一沉,隐隐有怒意涌现在脸上。
你阿爹救了她孙儿一条命,这侯府老夫人竟然如此对你,这算什么?
声音沉了下去,继而道:我们早在阿烨回来做他的侯爷时,也说过了,若是嫌门不当户不对,便也就和离了,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又是他不肯和离的,现在反倒弄得我们翁家好似巴着他侯府一样!
阿烨,是谢玦在失忆时的名字。
望着母亲为了维护自己露出的恼怒神色,翁璟妩双眼又开始酸涩了起来。
她哽咽的唤了一声阿娘
柳大娘子把她拥进怀中,安慰地轻拍着她的背:阿娘既然来了,便是给你做依靠的。
你说得对,我们势微,但却是他们侯府的恩人,既是恩人那就不能把姿态放低了!
话到最后,语气甚是坚定。
柳大娘子也没有再急着去拜见那老太太,而是与女儿去休息了半个时辰后才去的。
*
老太太听说那云县的亲家来人了,来的还是翁氏的母亲,倒也没有什么感觉。
来便来了,侯府还能亏待了不成?
但左等右等也不见那亲家母来见,心头隐有不悦,暗道不知礼数。
过而来约莫一个多时辰,便听下人说那亲家拜访,也就让人请进了厅中。
老太太坐在位上,望着孙媳携着年轻貌美的妇人,还有一个年轻男子入了厅中。
想来就是孙媳的母亲和义兄了。
柳大娘子虽然生气,但礼还是做足的,晚辈见长辈,还是拜了一礼,云县柳氏见过夫人。
老太太神色淡淡,道:亲家无需多礼,请坐。
翁璟妩又与老太太介绍了义兄:这位是孙媳父亲收养的义子,也是孙媳的阿兄。
老太太瞧了眼男子,轻一点头。
柳大娘子坐下饮了一口茶后,老太太客套道:亲家从云县来,怎不提前说一声,也好让玦哥儿留在府中去接一接。
柳大娘子放下杯,淡淡一笑:我等不过是边陲小县来的,怎敢劳烦身为侯爷的女婿来接。
话里有话,听在老太太的耳中,有些刺耳。
捻着佛串的手也是略一顿。
望了眼脸上净是笑意的孙媳,再瞧了眼那虽有淡淡笑意,却笑意不达眼底的亲家,心下顿时明了。
这应是来给女儿撑腰的。
她算是明白了,为何迟迟不来见她了。
原来这是下马威。
老太太面上不显,脸色淡淡,不急不缓的道:亲家母说笑了,两家是亲家,身为女婿怎能算是劳烦呢。
柳大娘子笑了笑,又叹了一声:毕竟门不当户不对的。
话到最后,又道:但当初在女婿准备回金都的时候,我与阿妩的父亲也明确与他商议过了,若是嫌弃我们翁家,这婚事便罢了,可这女婿说什么都不肯,也应下了会好好照顾阿妩的。
说着,看向老太太,笑意浅浅:若不是那时女婿的执意,恐怕现在也做不成亲家了。
话里话外皆是不是我们翁家巴着你们侯府的,而是你们侯府巴着我们翁家的。
老太太都活到这把年岁了,怎么不知道这柳氏什么意思?
心下已有不悦生出,但到底没有底气回驳她的话,只道:完后侯府必然会好生照顾阿妩的,亲家母不用太担心。
柳大娘子看向女儿,目露慈爱:如何能不担心?
我与阿妩父亲就这么一个女儿,若是知晓有人欺负了她,莫说是在千里之外的云县,哪怕是在万里之外,我等夫妻二人也会来给她撑腰,拼劲一切给她讨个公道。
老太太顿时语塞,一时竟不知说什么。
这些话难道不是明着说给她听的么?
这翁氏已嫁入了侯府,怎事事都与她母亲说?
柳大娘子似乎能猜透老太太的心思似的,转头看向她。
我家丈夫救下命悬一线的女婿时,原本不知其身份,也不嫌他没记忆没有身家,还把掌上明珠许给了他。后来才知是侯爷,好似我们翁家是高攀了,可说到底若非是我丈夫,恐怕女婿早没了性命。一命之恩,犹如再生父母,如此也没有了高攀一说。
话到最后,笑意敛下,肃严道:我信老夫人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因此为难我家阿妩的,对不对?
翁璟妩入了府中从未提起过救命之恩,久而久之老太太便也淡却了这事。现在忽然听到这事,老太太的脸上逐渐多了一丝尴尬。
柳氏的话并没错。
若非是那翁知县,孙儿确实会没了性命。
老太太不禁被她的话噎得咳了一声,道:自然不会。
说着这话,竟不知不觉多了丝丝窘迫。
整个侯府,几乎都知道那两个婆子的事情,她不信孙媳没有说。
所以这柳氏分明是来敲打她的,但到底是理亏,所以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柳大娘子见敲打够了,也为女儿出了一口气,便见好就收。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