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忠江很高兴自己的猜测得到了肯定,他认真地看着田蓝:那我们就开始行动吧。现在是8月份,砌石头墙盖大棚需要时间。我估计起码得等到10月份我们才能真正开始种菜。这样快的话,也得到十一二月份菜才能长出来了。现在已经没时间耽误了。
邵明没料到他们这么急吼吼,一点缓冲的机会都不给,慌忙间只能胡乱找个点,问出了声:不对呀,你还没说那个滴灌是怎么回事?到底要怎样滴灌?
田蓝笑道:要感谢你呀,这件事上你居功至伟。你说在竹子上打孔,这个小孔就是滴灌的出水点。我们依据蔬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配出营养液来,然后利用竹筒上的小孔一点点滴到蔬菜的根部,从而达到滴灌的目的。
邵明傻眼了,这怎么跟他想的不一样啊?不是在竹子里头种菜吗?怎么一下子竹子又变成水管了?
田蓝笑道:无土栽培分好几种,一种是纯营养液模式,另一种就是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目前的情况,后者推广起来应该会更简单些。我决定在大棚里面两种模式都试一试。营养液模式可以做立体栽培,就跟盖楼房一样,一层层的,种植很多。这样我们一间温室就能种出很多菜来了。
停停停,好晕啊,怎么新名词一个接着一个。又来了立体栽培。
不行了,他需要时间消化。算了,消化也消化不掉,还是亲眼看到底怎么弄吧。
他一开口,算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在田蓝不断的输出下,种了一年地的知青们,现在对农业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在见证奇迹诞生的人,现在很想看到下一个奇迹。
邵明咬咬牙,下定了决心:我跟你们一块种菜去。
其他知青还在犹豫不决,舍不得放弃去京城见领袖的机会。
田蓝根本就不劝他们,只笑眯眯地同新来的知青们说话: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那实际影响力比台田鱼塘以及沙漠种树更重大。因为前两者有条件限制,你离开了这样的地理环境你就做不到。但这一条,天南海北,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全国各处甚至整个地球,南极都没问题,也能这样弄出菜来。
我的老天爷哎!这也太夸张了吧,那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吗?
田蓝笑得眼睛都弯了:没错呀,要是以前的航海人员知道这个办法,他们也不会得坏血病了。他们在船上自己种菜就足够一船的人吃。
她热情地鼓励新人们,加油吧,你们来这儿所做的一切,农场的人都看在眼里呢。表现好的同志,团组织当然会主动吸收。就连军长都跟我们说,让团员也主动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最艰苦的地方做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我们最好的表现!
周围的农场职工鼓起掌来,也跟着鼓励新丁:没错,我们宁甘农场不管你们来自天南还是海北,但凡表现好的,我们都不会看不到的。
他们是热情地鼓励了1966届的知青,却是往1965届的知青心窝子上扎了一刀啊。
自古都是应届最容易吸引老人的目光,要是1966届的知青表现好,那后面入团入党,农场肯定优先考虑他们。1965届的人还不能说什么,因为机会已经给过你们了,是你们自己不珍惜呀。
新人总是一批接着一批,就算老职工们管你们叫能娃娃,那你们也不能自己把自己当成一辈子的娃娃呀。
65届的知青立刻感觉到了生存压力,他们现在跟66届就是竞争关系。看看老职工现在的态度,但凡他们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了新人,等他们回来时就等着吧,人家肯定都不认识他们了。
不行不行,他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安然睡大觉,否则就成了龟兔赛跑里头的兔子了。况且66届的小孩也不是乌龟呀。
看看这帮家伙,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简直脸上就写着你们赶紧滚蛋,别耽误我们建功立业。
大家暗地里交换眼色,很快就达成一致,纷纷表态:我们也去戈壁滩种菜,人多力量大,早点成功,就能早点造福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了。
对,必须得留在农场,否则表现的机会都被66届的人抢走了,就没他们这帮老知青下脚的地方了。
谁知道他们一积极,田蓝居然没有痛快地一口答应,反而挺为难的:那我也得问问团里,一开始就没考虑你们。现在你们改主意了,那不一定能安排得下。
众人立刻急了,争先恐后地强调,他们不怕吃苦,就是在戈壁滩上打帐篷都无所谓。
田蓝勉为其难地答应:那我跟团里好好说说吧,尽量给大家争取下。但我不能保证啊,大家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比较好。
哎,所谓好东西才被人抢,但同样,有人抢才能体现出东西的价值。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送上门的好东西从来不稀奇。只有自己争取来的,那才特别香。
同志们,压力使人进步呀。加油吧。
第29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65届的知青们再三再四地坚定表态, 田蓝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帮他们说话,甚至连高连长都难得替他们背书了一回;终于打动了铁石心肠的朱团长。
他皱着眉头,大手一挥, 语气颇为不耐烦:真去西大滩种菜?别一会儿一个主意, 让人工作怎么安排。到时候过去了又半路给我跑了,工作计划又要被打乱了。
冯祥生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诚惶诚恐地保证:不会, 绝对不会, 我们不把戈壁滩变成大菜园, 是坚决不会走的。
朱团长这才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那就去吧。去了以后好好表现, 这是给解放军战士种菜, 你们可不能丢了我们团部的脸。
旁边的干部还插科打诨:没事, 回头说不定他们就要分散到各个地方去了, 丢脸也丢不到咱们的。
冯祥生等人更加紧张了, 个个都拍着胸口保证,他们一定会好好工作,绝对完成任务。
出了办公房的门, 所有人的腿都软了,个个都庆幸不已。
好险好险, 得亏关键时刻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回归了。听听团部的意思,恨不得现在就要把他们扫地出门一样。
想得美,都在搞建设, 他们才不会给66届的人让道呢。
田蓝看着他们斗志昂然的模样,不由在心中憋笑。
可怕的好胜心啊, 天底下的学长学姐们都是一样的。打死他们, 他们也不愿意输给学弟学妹。
这可是为尊严而战。
革命人从不拖拖拉拉,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 那就必须得马上出发。
大卡车颠簸了三天三夜,才把这群知青送到西大滩。
大家下车时都吐的稀里哗啦。其实他们所有人途中就已经吐过好几回了,每次停车休息下车睡觉的时候,大姑娘小伙子们都免不了吐一场,因为这路实在是太难走了,颠得人好像是坐在弹簧上。
果然是不来大西北就不知道什么叫辽阔,不上戈壁滩就不晓得什么是交通不便利。
冯祥生感慨不已:难怪他们要在石头上种菜呢,这菜送过来,恐怕也都颠坏了吧。
田蓝眯着眼睛,打量面前荒芜的戈壁滩,随口回应:估计是考虑成本问题,蔬菜不易保存,天天跑来跑去,花费的汽油也吃不消。
真荒凉啊,当真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除了大片裸露的石滩外,她什么都看不到。
荒滩荒成这样,也是挺绝的。
好几个知青都张着嘴巴,流露出绝望的情绪:这里真的能种出蔬菜吗?
看到眼前的景象,他们脑海中只有4个字,就是生命禁区。
田蓝似笑非笑,嘴巴示意卡车的方向,善良地给出了建议:要不,趁着车子还没开,你们跟司机一道走。
原本身形还有些懒散的知青立刻挺直了脊背,坚定地拒绝:不要,我们是来种菜的,菜种不出来,我们绝对不会走。
田蓝微微一笑,未予置评,只抬脚往前走。
前面传出新知青的惊呼声:天啦,发芽了,真的发芽了,空心菜长出来了。
他们临出发的时候,亲眼看到田蓝将一段光秃秃的空心菜梗子插到一截竹子的开孔中。结果三天过去了,瞧瞧发生了什么?冒了芽,这旁边白白的小绒毛,肯定是根!它活过来了。
田蓝也挺惊喜的。
因为虽然理论角度上,空心菜可以水培,跟香菜还有木耳菜一样,一节菜根就能开出一瓶水培绿植,但那是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下,氧气可以比较方便的融入到水中,来维持植物根呼吸的需求。
现在,这节竹子几乎处于密闭状态,空心菜茎居然也顺利生根发芽了,实在得归功于大卡车不断地颠簸啊,帮助了氧气通过小孔融入水中。
田蓝的面上可不显出惊讶,她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怎么样?我说没有土也能种菜吧。只要给一个月的时间,几根菜根就能长出一盆空心菜来。空心菜常吃常有,只要温度能保持住,你一直吃到过年都没问题。
新知青们目瞪口呆,天啦,过年的时候也能吃空心菜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难道不会冻死吗?
旁边人就笑他:别说蠢话行不行?咱们过来就是盖温室大棚,让冬天也蔬菜不断的。
65届的知青们也围过来看长在竹子里头的空心菜,不过他们并没有多惊讶,而是一个劲儿地催促:来都来了,别废话了,赶紧干活。
高连长看了他们一眼,叮嘱道:先把行李都放下。
大家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拎着包袱呢。
西大滩给他们安排的住宿地是当地驻军原先的营房,现在他们拉练的时候也会过来住。
众人进了屋子就咂舌,原来解放军的住宿条件也很艰苦啊。这屋子就跟雪洞一样,除了床啥都没有。
老知青们立刻表现出自己见多识广的一面:这不废话吗?以为我们是国.民.党反.动派,吃民脂民膏,当兵就是为了当大爷吗?我们的部队是人民子弟兵。
田蓝默默地扭过头去。
这强烈的竞争意识。注意啊,同志们,你们可是学长学姐,要拿出点风度来。
可惜平均年龄还不满18岁的大姑娘小伙子们现在燃烧的全是熊熊的斗志,完全不知道学长学姐是怎么回事。
老知青们一放下行李就吆喝着:走啊,大白天的,还要乘凉不成?
新知青们原本以为要休整一下,再熟悉熟悉环境。
事实上,原定计划的确是如此安排的。因为他们到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收拾收拾东西,再到处逛逛,差不多就能吃晚饭了。
但现在,听到前辈们发话,新知青哪里还敢坐着,赶紧跟着出去领工具。
什么工具?铁锹和铁镐呗,他们要挖出一米深的大坑,然后才能修筑半地下大棚。这些挖出来的大石头跟碎石子就是天然的盖房材料。
8月的戈壁滩即便过了中午最热的时候,太阳也跟火炉一样。尤其是石头吸热,大家穿着鞋哪里是站在石块上啊,分明就是在火上烤。
可就算如此,所有人也挥汗如雨,半点儿不肯耽误地拼命干活。
新知青们一开始还没进入状态,眼瞧见前辈们闷声不吭埋头做事,他们也迅速有样学样。
来之前,农场领导看望大家,还让他们好好学习老知青的精神。城里娃能够获得农场职工的认可,靠的是踏实苦干。
他们可不能让人讲麻袋换草袋,一代不如一代。
于是,隐隐约约的,两边都处于打拼的状态了。
盖房子这种事是技术活,当然不可能让田蓝凭借一张图纸就成为工程总指挥。否则不是开玩笑吗。大棚盖了一半塌了,别说种菜了,那可是会闹出人命来的。
团场派了工程队的人过来做施工指挥,姓林,大家都管他叫林师傅。他瞧着这帮年轻人干活的劲头都有点发怵。中途他招呼大家休息会儿,众人也一个都不肯从自己挖的坑里跳出来。
最后还是驻军部队给他们送的晚饭,高连长一声哨子响,大家伙儿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工具。
田蓝明显看见好几个人暗自松口气的模样。
嘁,这帮小孩,完全是小学生式竞争嘛。
高连长招呼众人往回走,因为太阳在一个多小时前下了山,现在天色已经发灰了。
65届的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偷偷交换了下眼神,又集体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们要求就在这儿吃饭,吃过饭好继续干活。
高连长都皱起了眉头:天黑了怎么干活?回去收拾好,明天早点过来才是真的。
冯祥生等人却不肯后退,他们满脸认真地强调:今天是月中,有月亮,我们可以就着月光干活。那样我们每天又可以多出半天的时间了。
高连长看了他们一眼,点点头道:好,你们想在外面吃就在外面吃。
众人雄赳赳气昂昂,排队去打自己的晚饭。
部队相当善待这群知青,给他们发的居然是宣软的面饼。老面发酵,不用说吃了,就是闻着味道都香的很。
所有人都忍不住咽口水,天哪,部队真好,吃的都是细粮啊。
老知青们赶紧绷住脸,一本正经地教训新人:那是他们把好吃的省下来给我们了,他们自己吃的都是土豆高粱跟玉米碜子。反正我们吃了是不好意思休息的,不给人家早点把菜种起来,我们都没脸见人。
他们的高姿态还没摆完,又集体重重地咽起了口水。天啦,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
排在前面的人已经开始喊:是肉,大肉,梅干菜烧肉!全是大肉块!
妈呀!这简直就是杀器中的大杀器。大家伙儿的眼睛都直了。
是肉啊。
他们最近一次吃肉还是六月份农忙时候的事。那一回,连汤里的土豆都被他们这群号称这辈子都不想吃土豆的人捞得一干二净。
什么东西沾上肉,那都是人间美味呀。
老知青们兴奋地交换眼神,就等着美美地享受一顿。
然后狂风不期而至,挟着飞沙走石,呼啸着向他们扑来。
知青们手上的面饼突然间不香了,因为上面不仅有沙子,还有碎石子。
众人呆滞当场,然后惊惶地奔向菜桶。完蛋了,他们的梅干菜烧肉。不是说好了春天风大,现在都是夏秋之交了啊。
肉是五花肉,从罐头里倒出来的。菜是梅干菜,被大肉泡得油汪汪。嗯,果然看不到一点儿绿色蔬菜。现在,上面多了一层新佐料。
高连长扫了他们一眼,声音冷冰冰:吃啊,打了饭就赶紧吃。
老知青们还在面面相觑呢,轮到的新知青发出了惊喜的呼唤:真的是肉哎,我都不记得肉是什么味道了,我还是5岁那年吃过的肉。
说着他就半点儿不嫌弃地将那一勺梅干菜烧肉包裹在面饼里,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咬了下去。
冯祥生他们看着不得劲,忍不住冒了一句:至于吗?你们家过年包饺子不用肉?
这再穷的人家过年时也要割上一斤肉,不然还怎么过年啊?最多肉少菜多呗。
没想到那还没变声的男孩抬起头,认真地强调:我们村都吃不上肉,我们那里穷,过年也是豆渣和着玉米面做窝窝头。
原先还满脸不得劲的老知青们集体沉默了。是啊,国家还这么穷,大家都吃不上肉。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才会来到农村,想为改善大家的生活尽绵薄之力。
老知青们再看那吃得津津有味的新知青,什么阴阳怪气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新知青一口口地吃着,整个人都写满了幸福两个字。他一边吃还一边解释:我们过年的时候就是拿对虾肉剁成馅,然后放在窝窝头里包成包子。不能做饺子,没白面的话,饺子皮擀不出来。
恋耽美
邵明没料到他们这么急吼吼,一点缓冲的机会都不给,慌忙间只能胡乱找个点,问出了声:不对呀,你还没说那个滴灌是怎么回事?到底要怎样滴灌?
田蓝笑道:要感谢你呀,这件事上你居功至伟。你说在竹子上打孔,这个小孔就是滴灌的出水点。我们依据蔬菜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配出营养液来,然后利用竹筒上的小孔一点点滴到蔬菜的根部,从而达到滴灌的目的。
邵明傻眼了,这怎么跟他想的不一样啊?不是在竹子里头种菜吗?怎么一下子竹子又变成水管了?
田蓝笑道:无土栽培分好几种,一种是纯营养液模式,另一种就是利用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目前的情况,后者推广起来应该会更简单些。我决定在大棚里面两种模式都试一试。营养液模式可以做立体栽培,就跟盖楼房一样,一层层的,种植很多。这样我们一间温室就能种出很多菜来了。
停停停,好晕啊,怎么新名词一个接着一个。又来了立体栽培。
不行了,他需要时间消化。算了,消化也消化不掉,还是亲眼看到底怎么弄吧。
他一开口,算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在田蓝不断的输出下,种了一年地的知青们,现在对农业都充满了好奇心。总是在见证奇迹诞生的人,现在很想看到下一个奇迹。
邵明咬咬牙,下定了决心:我跟你们一块种菜去。
其他知青还在犹豫不决,舍不得放弃去京城见领袖的机会。
田蓝根本就不劝他们,只笑眯眯地同新来的知青们说话: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那实际影响力比台田鱼塘以及沙漠种树更重大。因为前两者有条件限制,你离开了这样的地理环境你就做不到。但这一条,天南海北,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全国各处甚至整个地球,南极都没问题,也能这样弄出菜来。
我的老天爷哎!这也太夸张了吧,那不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吗?
田蓝笑得眼睛都弯了:没错呀,要是以前的航海人员知道这个办法,他们也不会得坏血病了。他们在船上自己种菜就足够一船的人吃。
她热情地鼓励新人们,加油吧,你们来这儿所做的一切,农场的人都看在眼里呢。表现好的同志,团组织当然会主动吸收。就连军长都跟我们说,让团员也主动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最艰苦的地方做最伟大的事业,就是我们最好的表现!
周围的农场职工鼓起掌来,也跟着鼓励新丁:没错,我们宁甘农场不管你们来自天南还是海北,但凡表现好的,我们都不会看不到的。
他们是热情地鼓励了1966届的知青,却是往1965届的知青心窝子上扎了一刀啊。
自古都是应届最容易吸引老人的目光,要是1966届的知青表现好,那后面入团入党,农场肯定优先考虑他们。1965届的人还不能说什么,因为机会已经给过你们了,是你们自己不珍惜呀。
新人总是一批接着一批,就算老职工们管你们叫能娃娃,那你们也不能自己把自己当成一辈子的娃娃呀。
65届的知青立刻感觉到了生存压力,他们现在跟66届就是竞争关系。看看老职工现在的态度,但凡他们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了新人,等他们回来时就等着吧,人家肯定都不认识他们了。
不行不行,他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安然睡大觉,否则就成了龟兔赛跑里头的兔子了。况且66届的小孩也不是乌龟呀。
看看这帮家伙,一个个摩拳擦掌的样子,简直脸上就写着你们赶紧滚蛋,别耽误我们建功立业。
大家暗地里交换眼色,很快就达成一致,纷纷表态:我们也去戈壁滩种菜,人多力量大,早点成功,就能早点造福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了。
对,必须得留在农场,否则表现的机会都被66届的人抢走了,就没他们这帮老知青下脚的地方了。
谁知道他们一积极,田蓝居然没有痛快地一口答应,反而挺为难的:那我也得问问团里,一开始就没考虑你们。现在你们改主意了,那不一定能安排得下。
众人立刻急了,争先恐后地强调,他们不怕吃苦,就是在戈壁滩上打帐篷都无所谓。
田蓝勉为其难地答应:那我跟团里好好说说吧,尽量给大家争取下。但我不能保证啊,大家还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比较好。
哎,所谓好东西才被人抢,但同样,有人抢才能体现出东西的价值。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送上门的好东西从来不稀奇。只有自己争取来的,那才特别香。
同志们,压力使人进步呀。加油吧。
第29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65届的知青们再三再四地坚定表态, 田蓝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帮他们说话,甚至连高连长都难得替他们背书了一回;终于打动了铁石心肠的朱团长。
他皱着眉头,大手一挥, 语气颇为不耐烦:真去西大滩种菜?别一会儿一个主意, 让人工作怎么安排。到时候过去了又半路给我跑了,工作计划又要被打乱了。
冯祥生等人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诚惶诚恐地保证:不会, 绝对不会, 我们不把戈壁滩变成大菜园, 是坚决不会走的。
朱团长这才勉为其难地点点头:那就去吧。去了以后好好表现, 这是给解放军战士种菜, 你们可不能丢了我们团部的脸。
旁边的干部还插科打诨:没事, 回头说不定他们就要分散到各个地方去了, 丢脸也丢不到咱们的。
冯祥生等人更加紧张了, 个个都拍着胸口保证,他们一定会好好工作,绝对完成任务。
出了办公房的门, 所有人的腿都软了,个个都庆幸不已。
好险好险, 得亏关键时刻他们的政治敏感度回归了。听听团部的意思,恨不得现在就要把他们扫地出门一样。
想得美,都在搞建设, 他们才不会给66届的人让道呢。
田蓝看着他们斗志昂然的模样,不由在心中憋笑。
可怕的好胜心啊, 天底下的学长学姐们都是一样的。打死他们, 他们也不愿意输给学弟学妹。
这可是为尊严而战。
革命人从不拖拖拉拉,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 那就必须得马上出发。
大卡车颠簸了三天三夜,才把这群知青送到西大滩。
大家下车时都吐的稀里哗啦。其实他们所有人途中就已经吐过好几回了,每次停车休息下车睡觉的时候,大姑娘小伙子们都免不了吐一场,因为这路实在是太难走了,颠得人好像是坐在弹簧上。
果然是不来大西北就不知道什么叫辽阔,不上戈壁滩就不晓得什么是交通不便利。
冯祥生感慨不已:难怪他们要在石头上种菜呢,这菜送过来,恐怕也都颠坏了吧。
田蓝眯着眼睛,打量面前荒芜的戈壁滩,随口回应:估计是考虑成本问题,蔬菜不易保存,天天跑来跑去,花费的汽油也吃不消。
真荒凉啊,当真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除了大片裸露的石滩外,她什么都看不到。
荒滩荒成这样,也是挺绝的。
好几个知青都张着嘴巴,流露出绝望的情绪:这里真的能种出蔬菜吗?
看到眼前的景象,他们脑海中只有4个字,就是生命禁区。
田蓝似笑非笑,嘴巴示意卡车的方向,善良地给出了建议:要不,趁着车子还没开,你们跟司机一道走。
原本身形还有些懒散的知青立刻挺直了脊背,坚定地拒绝:不要,我们是来种菜的,菜种不出来,我们绝对不会走。
田蓝微微一笑,未予置评,只抬脚往前走。
前面传出新知青的惊呼声:天啦,发芽了,真的发芽了,空心菜长出来了。
他们临出发的时候,亲眼看到田蓝将一段光秃秃的空心菜梗子插到一截竹子的开孔中。结果三天过去了,瞧瞧发生了什么?冒了芽,这旁边白白的小绒毛,肯定是根!它活过来了。
田蓝也挺惊喜的。
因为虽然理论角度上,空心菜可以水培,跟香菜还有木耳菜一样,一节菜根就能开出一瓶水培绿植,但那是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下,氧气可以比较方便的融入到水中,来维持植物根呼吸的需求。
现在,这节竹子几乎处于密闭状态,空心菜茎居然也顺利生根发芽了,实在得归功于大卡车不断地颠簸啊,帮助了氧气通过小孔融入水中。
田蓝的面上可不显出惊讶,她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怎么样?我说没有土也能种菜吧。只要给一个月的时间,几根菜根就能长出一盆空心菜来。空心菜常吃常有,只要温度能保持住,你一直吃到过年都没问题。
新知青们目瞪口呆,天啦,过年的时候也能吃空心菜吗?那也太不可思议了,难道不会冻死吗?
旁边人就笑他:别说蠢话行不行?咱们过来就是盖温室大棚,让冬天也蔬菜不断的。
65届的知青们也围过来看长在竹子里头的空心菜,不过他们并没有多惊讶,而是一个劲儿地催促:来都来了,别废话了,赶紧干活。
高连长看了他们一眼,叮嘱道:先把行李都放下。
大家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拎着包袱呢。
西大滩给他们安排的住宿地是当地驻军原先的营房,现在他们拉练的时候也会过来住。
众人进了屋子就咂舌,原来解放军的住宿条件也很艰苦啊。这屋子就跟雪洞一样,除了床啥都没有。
老知青们立刻表现出自己见多识广的一面:这不废话吗?以为我们是国.民.党反.动派,吃民脂民膏,当兵就是为了当大爷吗?我们的部队是人民子弟兵。
田蓝默默地扭过头去。
这强烈的竞争意识。注意啊,同志们,你们可是学长学姐,要拿出点风度来。
可惜平均年龄还不满18岁的大姑娘小伙子们现在燃烧的全是熊熊的斗志,完全不知道学长学姐是怎么回事。
老知青们一放下行李就吆喝着:走啊,大白天的,还要乘凉不成?
新知青们原本以为要休整一下,再熟悉熟悉环境。
事实上,原定计划的确是如此安排的。因为他们到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收拾收拾东西,再到处逛逛,差不多就能吃晚饭了。
但现在,听到前辈们发话,新知青哪里还敢坐着,赶紧跟着出去领工具。
什么工具?铁锹和铁镐呗,他们要挖出一米深的大坑,然后才能修筑半地下大棚。这些挖出来的大石头跟碎石子就是天然的盖房材料。
8月的戈壁滩即便过了中午最热的时候,太阳也跟火炉一样。尤其是石头吸热,大家穿着鞋哪里是站在石块上啊,分明就是在火上烤。
可就算如此,所有人也挥汗如雨,半点儿不肯耽误地拼命干活。
新知青们一开始还没进入状态,眼瞧见前辈们闷声不吭埋头做事,他们也迅速有样学样。
来之前,农场领导看望大家,还让他们好好学习老知青的精神。城里娃能够获得农场职工的认可,靠的是踏实苦干。
他们可不能让人讲麻袋换草袋,一代不如一代。
于是,隐隐约约的,两边都处于打拼的状态了。
盖房子这种事是技术活,当然不可能让田蓝凭借一张图纸就成为工程总指挥。否则不是开玩笑吗。大棚盖了一半塌了,别说种菜了,那可是会闹出人命来的。
团场派了工程队的人过来做施工指挥,姓林,大家都管他叫林师傅。他瞧着这帮年轻人干活的劲头都有点发怵。中途他招呼大家休息会儿,众人也一个都不肯从自己挖的坑里跳出来。
最后还是驻军部队给他们送的晚饭,高连长一声哨子响,大家伙儿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工具。
田蓝明显看见好几个人暗自松口气的模样。
嘁,这帮小孩,完全是小学生式竞争嘛。
高连长招呼众人往回走,因为太阳在一个多小时前下了山,现在天色已经发灰了。
65届的知青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偷偷交换了下眼神,又集体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们要求就在这儿吃饭,吃过饭好继续干活。
高连长都皱起了眉头:天黑了怎么干活?回去收拾好,明天早点过来才是真的。
冯祥生等人却不肯后退,他们满脸认真地强调:今天是月中,有月亮,我们可以就着月光干活。那样我们每天又可以多出半天的时间了。
高连长看了他们一眼,点点头道:好,你们想在外面吃就在外面吃。
众人雄赳赳气昂昂,排队去打自己的晚饭。
部队相当善待这群知青,给他们发的居然是宣软的面饼。老面发酵,不用说吃了,就是闻着味道都香的很。
所有人都忍不住咽口水,天哪,部队真好,吃的都是细粮啊。
老知青们赶紧绷住脸,一本正经地教训新人:那是他们把好吃的省下来给我们了,他们自己吃的都是土豆高粱跟玉米碜子。反正我们吃了是不好意思休息的,不给人家早点把菜种起来,我们都没脸见人。
他们的高姿态还没摆完,又集体重重地咽起了口水。天啦,什么东西,怎么这么香?
排在前面的人已经开始喊:是肉,大肉,梅干菜烧肉!全是大肉块!
妈呀!这简直就是杀器中的大杀器。大家伙儿的眼睛都直了。
是肉啊。
他们最近一次吃肉还是六月份农忙时候的事。那一回,连汤里的土豆都被他们这群号称这辈子都不想吃土豆的人捞得一干二净。
什么东西沾上肉,那都是人间美味呀。
老知青们兴奋地交换眼神,就等着美美地享受一顿。
然后狂风不期而至,挟着飞沙走石,呼啸着向他们扑来。
知青们手上的面饼突然间不香了,因为上面不仅有沙子,还有碎石子。
众人呆滞当场,然后惊惶地奔向菜桶。完蛋了,他们的梅干菜烧肉。不是说好了春天风大,现在都是夏秋之交了啊。
肉是五花肉,从罐头里倒出来的。菜是梅干菜,被大肉泡得油汪汪。嗯,果然看不到一点儿绿色蔬菜。现在,上面多了一层新佐料。
高连长扫了他们一眼,声音冷冰冰:吃啊,打了饭就赶紧吃。
老知青们还在面面相觑呢,轮到的新知青发出了惊喜的呼唤:真的是肉哎,我都不记得肉是什么味道了,我还是5岁那年吃过的肉。
说着他就半点儿不嫌弃地将那一勺梅干菜烧肉包裹在面饼里,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咬了下去。
冯祥生他们看着不得劲,忍不住冒了一句:至于吗?你们家过年包饺子不用肉?
这再穷的人家过年时也要割上一斤肉,不然还怎么过年啊?最多肉少菜多呗。
没想到那还没变声的男孩抬起头,认真地强调:我们村都吃不上肉,我们那里穷,过年也是豆渣和着玉米面做窝窝头。
原先还满脸不得劲的老知青们集体沉默了。是啊,国家还这么穷,大家都吃不上肉。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才会来到农村,想为改善大家的生活尽绵薄之力。
老知青们再看那吃得津津有味的新知青,什么阴阳怪气的话都说不出口了。
新知青一口口地吃着,整个人都写满了幸福两个字。他一边吃还一边解释:我们过年的时候就是拿对虾肉剁成馅,然后放在窝窝头里包成包子。不能做饺子,没白面的话,饺子皮擀不出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