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这个采访成为被塑造的典型又怎么样呢,最多不过这场运动结束之后,自己要作为反面典型被反复审查吧。
那也无所谓。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差不多要10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现在想那么多做什么。到时候自己还在不在这里都两说。
田蓝露出个笑容:那就麻烦你了,我接受采访,我与记者各取所需。
报社派过来的记者是位剪着短头发,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性,姓周。
她一下车,就直接奔到大棚面前,绕着大棚好奇地来来回回看,还好奇地问了句:这是什么?
知青们一见,大喜过望,有戏呀。只要记者对他们的大棚感兴趣就好。
郝建设赶紧现身说法,积极向周记者详细介绍大棚建设的技术要点,对方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热情地给予不厌其烦的解答。
等到周记者绕着大棚转过圈之后,田蓝才貌似不经意地提了句:郝建设同志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他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扎根边疆搞建设,一心将自己所学全部奉献出来。
周记者高兴地连连点头:对,这才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
徐文秀赶紧接话:正是这个目标将我们从五湖四海聚拢到一起,好好搞建设。你想进去看一下吗?我们在里面种了很多蔬菜。这些菜没有一颗是长在土里的,我们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全是石头的戈壁滩上种出了蔬菜。
现在已经过了五一劳动节,整个大棚里可以说是郁郁葱葱。
鲜艳欲滴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紫色发亮的茄子,还有粗粗长长的豇豆和四季豆以及丝瓜,更别说那些绿叶蔬菜。
徐文秀一样一样的给人解释。
为什么他们大棚里长出的蔬菜特别肥大?因为是定向制作的营养液,满足了蔬菜生长需求。而且戈壁滩上日照时间长,让植物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做光合作用。
其他知青都小心翼翼地在旁边听着,随时做好准备做补充说明。
什么滴灌技术,什么无土栽培,什么利用地膜和小拱棚进一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大家滔滔不绝,只怕不能传递出更多的内容。
看完了大棚,还得看小拱棚。已经拿掉了塑料膜的坑地里,栗子南瓜跟沙漠蜜瓜都已经蔓延成片,一眼看过去,那冒出头的绿色,看的人真是心神摇曳。
朱晓明赶紧负责解释:蜜瓜在长出瓜豆子后采取露天种植,可以更好地做光合作用,而且还能利用昼夜温差,能够让瓜的品质更高,口感更好。我们的蜜瓜,比平常大田里种的瓜要早上市10来天,6月份就可以吃了。
周记者听他说话的口音,笑着问:你是宁甘本地人吗?
朱晓明立刻挺起胸膛,自豪地强调:我们就是农场子弟,我们去京城接受了领袖的接见之后,深刻地认知到扎根土地闹革.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请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大滩来扎根。
就这种时候,女卫兵们仍然不愿意叫农场子弟压一头。
她们现在都成了黑7类分子了,整个政府领导班子的头头脑脑被一网打尽,她们的爹妈也难以幸免。既然大家都从云端跌下来了,那她们当然还是好同志好朋友。
这会儿大家也同仇敌忾,赶紧阻拦农场的人继续表功:没错,我们11月份串联到西大滩,就决定留下来了。农场的子弟过完年也过来了,我们现在都是同志,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听清楚了啊,这事儿是有先有后的。别搞的农场子弟才是急先锋一样,要点儿脸。他们都是过来吃现成饭的。他们来的时候大棚早就建好了。
田蓝假装没看出来他们之间的暗潮汹涌,丝毫不打算拆台,还主动夸奖了女卫兵们:她们串联回头就打算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扎根了。从去年到现在,他们一天都没有离开。农场的中学生们也是受了领袖的感召,深刻认识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意义,继承了老辈农场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在最艰苦的地方奋斗。
周记者看着这星星点点的碧色,感慨了一句:这就是戈壁滩上的绿洲,绿色的希望啊。
她的眼镜都阻挡不了目光的炙热,她认真地强调,我不能走马观花。我要写一篇深度调查,我要好好讴歌你们这群戈壁滩上的奋斗者。
这下子,大姑娘小伙子们不分派系不问来路,都集体高兴地跳了起来。
薛秀琴激动地大喊大叫: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您能够将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戈壁滩变成绿洲,让大家都不愁没瓜菜吃。
冯祥生认真地强调:记者同志,你可以去一趟农场团部,那里还有台田和鱼塘,这是改良盐碱地的好办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你也应当去一趟济北农场,那里的沙漠有我们种下的万棵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
周记者连连点头:好,你们才下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是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典范,社会主义新青年就应当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中来。我要好好调查,我要好好写这篇报道,让你们的经验可以造福国家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民。
她认真地对高连长提出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这里,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来真正体会西大滩戈壁建设者的精神。
高连长点头:我得向上级汇报一下。
这就是个流程问题而已。
周记者又认真地看田蓝:你们有什么问题是希望我帮忙解决的吗?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他们下去做调查的时候,常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田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有,我们需要钢材,这样才能在戈壁滩上建造更多的大棚。
第3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周记者在西大滩知青连待了整整一个礼拜。她还真说到做到, 的确跟大家同吃同住,就连下地劳动都半点不含糊。
在搜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她备动身离开。下一站她先是济北农场, 调查沙漠种树的存活情况。然后再去团部农场,看他们制造的台田,这些新田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考验,现在产量如何。
临走前,周记者认真地夸奖这群年轻人:你们才是真正的革.命者,践行着革.命理念,要是当代青年都像你们这样积极投身一线建设, 那不管什么豺狼虎豹再出现,我们都不用害怕。
大家赶紧表示, 哪里哪里, 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送走了周记者,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这些天, 为了在记者面前好好表现他们知青团结友爱的精神,大家连架都不能吵了,从早到晚的其乐融融,真是恶心死了。
三派人互看不顺眼, 都觉得必须得好好吵场架,狠狠发泄通才痛快。
知青们看农场二代和女卫兵们捋袖子了, 就开始退出战场,表示不屑于跟他们争,典型的煽风点火看热闹。
戴金霞他们围着田蓝问:记者真能给咱们弄来钢材吗?
只要宣传的力度够广。田蓝一本正经地跟大家分析,你们看现在中央都要求停止串联, 各处原地抓革命, 促生产, 要以粮为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克服实际困难。咱们的石头大棚,具备巨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中苏大战到底没有开始,美帝也未曾再度进攻新中国。但田蓝认为这个时期的三线建设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决定,你必须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一旦战争打响,我们可以有足够的腹地作为缓冲。
所以,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试图改变这段历史。她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生产需求,让荒芜而贫瘠的土地乃至荒滩长出瓜果蔬菜以及粮食来。
只有咱们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才永远无所畏惧。
大家琢磨了会儿,感觉田蓝讲的挺有道理。真要是打起仗来,他们的戈壁滩他们的盐碱地都能长出庄稼。肚里有粮,心中不慌。那即便再艰苦的战争也能坚持下去啦。
嗯,这个结果,很满意。
所以,你们不要再吵啦,赶紧干活吧。万一到时候上面过来调查,瞧见你们这种懒懒散散的样子,认为没必要再送钢材,你们丢不丢脸啊?
陆双双等人反唇相讥: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不是西大滩的人。
朱晓明立刻嘲讽:哟,在记者面前是怎么吹的?过来看望自己的好朋友田蓝,受到田蓝的精神感召,所以自愿留下来,扎根西大滩搞建设。这会儿又不是西大滩的人了?要不要脸?人家记者的报道还没写呢,你们英雄还没装成功呢!我告诉你们,做人必须得说话算话,既然你们说你们是自愿扎根的,你们就甭想走了。
如此一来,两边又吵得昏天暗地。
田蓝都搞不懂他们每天都已经累成这样了,哪儿来的力气吵架。
到底是年轻人啊。嗯,青春真好,还是活给他们安排的太少。
晚上大家一块儿吃饭的时候,田蓝就郑重其事地警告他们,不许再吵。哪个要是在关键时刻坏了钢材的大事,她就把谁剁碎了喂狼。
她恶狠狠地瞪眼睛:我告诉你们,这西大滩上全是石头,死了人直接挖坑埋进去,鬼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两边互相冲对方翻了个白眼,谁稀罕跟他们吵啊,分明是对方没事找茬。
这里的老师都在卫兵手下吃过苦,可不敢真拦着他们。要吵就吵吧,反正早就习惯了,也无所谓。
众人吃过饭,开始准备夜校学习时,外面传来了车子的鸣笛声。
大家都颇为惊讶,记者的速度有这么快吗?这会儿都已经给他们反映上去,这是派车子过来给他们送钢材了。
哎哟,那可太美了。
一群大姑娘小伙子集体往门口去,想要看看这回到底给他们送了多少钢材。
虽然现在已经是5月份,但因为戈壁滩夜晚降温快,白天打赤膊,晚上穿棉袄,围着火炉烤西瓜是常事,所以他们还是关着房门吃饭的。
可这回没等他们主动开门,外面的人就直接用力推开了门。
众人都惊讶,哎哟,送东西的比他们还心急呀。
屋子外头的人穿着军装,只问了句:谁是田蓝?
田蓝赶紧走上前,主动回答:我是,同志,请问
郝建设也在旁边说话:钢材给我们运到前面吧,明天就能用。我们保证,这个月起码能再起两座大棚。
自从大棚缺少钢材盖不起来之后,林师傅自然也不好在这里多呆,所以现在关于建筑方面的事情由郝建设全权负责。
结果那穿军装的人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手一挥:抓起来。
田蓝都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自己就叫黑暗中不知道从哪个方向窜出来的人摁住了。
高连长原先在后面抽烟,这会儿赶紧冲过来,伸手想要拦住人: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抓我们军垦战士?
知青们也往前面挤,大声嚷嚷着:对,你们谁呀?凭什么动我们的人?
来人眼睛一瞪:干什么?你们也想反革.命吗?
后面的话田蓝就听不清楚了,因为她脑袋叫人摁着往下压,血液倒流,两只耳朵都嗡嗡作响,脑袋都要炸开来了。
她只感觉自己被人架了起来,身体扯着胳膊痛的要死。
知青们大喊大叫:放下,放下我们的人。
朱晓明他们更是火冒三丈:反了你们了,在我们的地盘上动人?老子要是让你们把人带走了,老子就不姓朱!
结果那些自称是工作队的人就冷笑:怎么,你们要包庇小特.务吗?这是大特.务家的小特务,台湾特.务。
这个罪名实在是太严重了。
对于共和国的长子长女们而言,反特斗争贯穿了他们整个成长的历程。特务是最可怕的存在,比什么资本家,地主,富农可怕的多的存在。
就在大家怔神的时候,田蓝已经叫他们给架出去了。
还是高连长反应最快,立刻追了出去。可是他没能将田蓝拽回头,因为对方直接拿枪口对着他。
说到这事,也挺让人崩溃。正常情况下,他们知青作为军垦战士,其实是有武器的。像他们在团部农场参加军事训练时,大家都抓过枪,就连打靶也是真子.弹。
但到了西大滩之后,因为条件限制和出于安全工作考虑,农场给他们的安排是军事训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全都由驻军部队提供,这样也能防止武器丢失。
可他们的营房距离部队驻扎的地方足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此一来,人家动枪,他们就只能傻眼。
知青们急得够呛,一直在喊:你们吓唬谁呀?凭什么带我们的人走?
田蓝害怕大家过分激动,枪.炮可是不长眼睛的,她赶紧扯着嗓子喊:找农场,我不是特.务,我要农场给我做主。
现在军垦农场的当家人还是陶军长,只要他人在位置上,自己最多遭些罪,应当还不至于送掉性命。
她还想再喊什么的时候,人就跟只小鸡似的被拎起来,直接丢进了吉普车。
咣的一声车门响,田蓝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掌握方向盘的司机催促这群人:快点快点,再晚就来不及了。
田蓝听得满头雾水。
污蔑她是小特.务不足为奇,毕竟据说龚念慈一口咬定了田大富是潜伏的台湾特.务。现在革.命者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鸡蛋里挑骨头都要给你罗织罪名。
可这来不及又是怎么回事。
然而没人回答她的问题,他们只恶狠狠地瞪她:闭嘴!
田蓝本能地感觉不妙,她不清楚这些人的来路,但他们并不像普通的革.命将士。这场运动前期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到后面工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车上这些人,从年龄看,应当不是学生。但要从气质判断,他们又不像是一线产业工人。
田蓝下意识地追问:你们到底是谁?你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结果她的嘴巴就被塞进了一只脏手套。
妈了个巴子,你们不讲武德!
有生以来,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包括堆肥的时候,她都没这么被熏过。
田蓝差点没背过气去。她之所以还能够强撑着不晕过去,是因为这戈壁滩上的车子实在太颠簸了,叫人生不如死,想死也死不了。
唉,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们知青连应当用小石子修出一条路来。以后大棚盖多了,大批的蔬菜瓜果得运出去,没路可不成。
但是过了不到10分钟,田蓝就无比庆幸,得亏她们盖不成大棚就修小拱棚种瓜去了。否则车胎要是在平整的路上行驶,哪能这么容易爆胎呢?
黑夜中疾驰的吉普车打了个滑,直接翻倒在地上。
田蓝从车子倾斜的时候,就暗暗蓄劲。在她的身体因为巨大的惯性被抛出车外的瞬间,她猛蹬双腿,主动加强了向外抛出的力,趁机跳出窗外。
谢天谢地,车窗没关。因为之前在营房外,这些人拿着枪对着窗户外面,好威胁高连长还有知青跟老师们不要追上来。
落地的瞬间,田蓝感到一阵巨大的疼痛,估计自己的脚扭到了。但是她现在没办法管这些,她的手抱住头,整个人蜷缩成团,在砂石上滚动往前,好借着惯性减轻跳车给身体造成的身体损伤。
巨大的轰鸣声在她身后响起,车子完全倒了。刚才她但凡慢一步的话,她就要被倒下的车子压成肉泥了。
恋耽美
那也无所谓。
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差不多要10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现在想那么多做什么。到时候自己还在不在这里都两说。
田蓝露出个笑容:那就麻烦你了,我接受采访,我与记者各取所需。
报社派过来的记者是位剪着短头发,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女性,姓周。
她一下车,就直接奔到大棚面前,绕着大棚好奇地来来回回看,还好奇地问了句:这是什么?
知青们一见,大喜过望,有戏呀。只要记者对他们的大棚感兴趣就好。
郝建设赶紧现身说法,积极向周记者详细介绍大棚建设的技术要点,对方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热情地给予不厌其烦的解答。
等到周记者绕着大棚转过圈之后,田蓝才貌似不经意地提了句:郝建设同志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材生,他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扎根边疆搞建设,一心将自己所学全部奉献出来。
周记者高兴地连连点头:对,这才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
徐文秀赶紧接话:正是这个目标将我们从五湖四海聚拢到一起,好好搞建设。你想进去看一下吗?我们在里面种了很多蔬菜。这些菜没有一颗是长在土里的,我们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在全是石头的戈壁滩上种出了蔬菜。
现在已经过了五一劳动节,整个大棚里可以说是郁郁葱葱。
鲜艳欲滴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紫色发亮的茄子,还有粗粗长长的豇豆和四季豆以及丝瓜,更别说那些绿叶蔬菜。
徐文秀一样一样的给人解释。
为什么他们大棚里长出的蔬菜特别肥大?因为是定向制作的营养液,满足了蔬菜生长需求。而且戈壁滩上日照时间长,让植物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做光合作用。
其他知青都小心翼翼地在旁边听着,随时做好准备做补充说明。
什么滴灌技术,什么无土栽培,什么利用地膜和小拱棚进一步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大家滔滔不绝,只怕不能传递出更多的内容。
看完了大棚,还得看小拱棚。已经拿掉了塑料膜的坑地里,栗子南瓜跟沙漠蜜瓜都已经蔓延成片,一眼看过去,那冒出头的绿色,看的人真是心神摇曳。
朱晓明赶紧负责解释:蜜瓜在长出瓜豆子后采取露天种植,可以更好地做光合作用,而且还能利用昼夜温差,能够让瓜的品质更高,口感更好。我们的蜜瓜,比平常大田里种的瓜要早上市10来天,6月份就可以吃了。
周记者听他说话的口音,笑着问:你是宁甘本地人吗?
朱晓明立刻挺起胸膛,自豪地强调:我们就是农场子弟,我们去京城接受了领袖的接见之后,深刻地认知到扎根土地闹革.命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请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西大滩来扎根。
就这种时候,女卫兵们仍然不愿意叫农场子弟压一头。
她们现在都成了黑7类分子了,整个政府领导班子的头头脑脑被一网打尽,她们的爹妈也难以幸免。既然大家都从云端跌下来了,那她们当然还是好同志好朋友。
这会儿大家也同仇敌忾,赶紧阻拦农场的人继续表功:没错,我们11月份串联到西大滩,就决定留下来了。农场的子弟过完年也过来了,我们现在都是同志,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听清楚了啊,这事儿是有先有后的。别搞的农场子弟才是急先锋一样,要点儿脸。他们都是过来吃现成饭的。他们来的时候大棚早就建好了。
田蓝假装没看出来他们之间的暗潮汹涌,丝毫不打算拆台,还主动夸奖了女卫兵们:她们串联回头就打算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扎根了。从去年到现在,他们一天都没有离开。农场的中学生们也是受了领袖的感召,深刻认识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意义,继承了老辈农场人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精神,在最艰苦的地方奋斗。
周记者看着这星星点点的碧色,感慨了一句:这就是戈壁滩上的绿洲,绿色的希望啊。
她的眼镜都阻挡不了目光的炙热,她认真地强调,我不能走马观花。我要写一篇深度调查,我要好好讴歌你们这群戈壁滩上的奋斗者。
这下子,大姑娘小伙子们不分派系不问来路,都集体高兴地跳了起来。
薛秀琴激动地大喊大叫:太好了,我们就希望您能够将我们成功的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戈壁滩变成绿洲,让大家都不愁没瓜菜吃。
冯祥生认真地强调:记者同志,你可以去一趟农场团部,那里还有台田和鱼塘,这是改良盐碱地的好办法,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效。你也应当去一趟济北农场,那里的沙漠有我们种下的万棵树苗,现在已经长成了。
周记者连连点头:好,你们才下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你们是新时代知识青年的典范,社会主义新青年就应当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投身建设中来。我要好好调查,我要好好写这篇报道,让你们的经验可以造福国家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的人民。
她认真地对高连长提出请求,我希望能够留在这里,跟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来真正体会西大滩戈壁建设者的精神。
高连长点头:我得向上级汇报一下。
这就是个流程问题而已。
周记者又认真地看田蓝:你们有什么问题是希望我帮忙解决的吗?
记者号称无冕之王,他们下去做调查的时候,常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田蓝毫不客气,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有,我们需要钢材,这样才能在戈壁滩上建造更多的大棚。
第36章 六十年代好种田(捉虫)
周记者在西大滩知青连待了整整一个礼拜。她还真说到做到, 的确跟大家同吃同住,就连下地劳动都半点不含糊。
在搜集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她备动身离开。下一站她先是济北农场, 调查沙漠种树的存活情况。然后再去团部农场,看他们制造的台田,这些新田经过了一年时间的考验,现在产量如何。
临走前,周记者认真地夸奖这群年轻人:你们才是真正的革.命者,践行着革.命理念,要是当代青年都像你们这样积极投身一线建设, 那不管什么豺狼虎豹再出现,我们都不用害怕。
大家赶紧表示, 哪里哪里, 这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送走了周记者,所有人都如释重负。
这些天, 为了在记者面前好好表现他们知青团结友爱的精神,大家连架都不能吵了,从早到晚的其乐融融,真是恶心死了。
三派人互看不顺眼, 都觉得必须得好好吵场架,狠狠发泄通才痛快。
知青们看农场二代和女卫兵们捋袖子了, 就开始退出战场,表示不屑于跟他们争,典型的煽风点火看热闹。
戴金霞他们围着田蓝问:记者真能给咱们弄来钢材吗?
只要宣传的力度够广。田蓝一本正经地跟大家分析,你们看现在中央都要求停止串联, 各处原地抓革命, 促生产, 要以粮为纲。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需要克服实际困难。咱们的石头大棚,具备巨大的实际意义。
虽然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中苏大战到底没有开始,美帝也未曾再度进攻新中国。但田蓝认为这个时期的三线建设具有强烈的实际意义。
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决定,你必须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一旦战争打响,我们可以有足够的腹地作为缓冲。
所以,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试图改变这段历史。她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生产需求,让荒芜而贫瘠的土地乃至荒滩长出瓜果蔬菜以及粮食来。
只有咱们具备了这样的实力,才永远无所畏惧。
大家琢磨了会儿,感觉田蓝讲的挺有道理。真要是打起仗来,他们的戈壁滩他们的盐碱地都能长出庄稼。肚里有粮,心中不慌。那即便再艰苦的战争也能坚持下去啦。
嗯,这个结果,很满意。
所以,你们不要再吵啦,赶紧干活吧。万一到时候上面过来调查,瞧见你们这种懒懒散散的样子,认为没必要再送钢材,你们丢不丢脸啊?
陆双双等人反唇相讥:关我们什么事,我们又不是西大滩的人。
朱晓明立刻嘲讽:哟,在记者面前是怎么吹的?过来看望自己的好朋友田蓝,受到田蓝的精神感召,所以自愿留下来,扎根西大滩搞建设。这会儿又不是西大滩的人了?要不要脸?人家记者的报道还没写呢,你们英雄还没装成功呢!我告诉你们,做人必须得说话算话,既然你们说你们是自愿扎根的,你们就甭想走了。
如此一来,两边又吵得昏天暗地。
田蓝都搞不懂他们每天都已经累成这样了,哪儿来的力气吵架。
到底是年轻人啊。嗯,青春真好,还是活给他们安排的太少。
晚上大家一块儿吃饭的时候,田蓝就郑重其事地警告他们,不许再吵。哪个要是在关键时刻坏了钢材的大事,她就把谁剁碎了喂狼。
她恶狠狠地瞪眼睛:我告诉你们,这西大滩上全是石头,死了人直接挖坑埋进去,鬼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两边互相冲对方翻了个白眼,谁稀罕跟他们吵啊,分明是对方没事找茬。
这里的老师都在卫兵手下吃过苦,可不敢真拦着他们。要吵就吵吧,反正早就习惯了,也无所谓。
众人吃过饭,开始准备夜校学习时,外面传来了车子的鸣笛声。
大家都颇为惊讶,记者的速度有这么快吗?这会儿都已经给他们反映上去,这是派车子过来给他们送钢材了。
哎哟,那可太美了。
一群大姑娘小伙子集体往门口去,想要看看这回到底给他们送了多少钢材。
虽然现在已经是5月份,但因为戈壁滩夜晚降温快,白天打赤膊,晚上穿棉袄,围着火炉烤西瓜是常事,所以他们还是关着房门吃饭的。
可这回没等他们主动开门,外面的人就直接用力推开了门。
众人都惊讶,哎哟,送东西的比他们还心急呀。
屋子外头的人穿着军装,只问了句:谁是田蓝?
田蓝赶紧走上前,主动回答:我是,同志,请问
郝建设也在旁边说话:钢材给我们运到前面吧,明天就能用。我们保证,这个月起码能再起两座大棚。
自从大棚缺少钢材盖不起来之后,林师傅自然也不好在这里多呆,所以现在关于建筑方面的事情由郝建设全权负责。
结果那穿军装的人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手一挥:抓起来。
田蓝都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自己就叫黑暗中不知道从哪个方向窜出来的人摁住了。
高连长原先在后面抽烟,这会儿赶紧冲过来,伸手想要拦住人: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抓我们军垦战士?
知青们也往前面挤,大声嚷嚷着:对,你们谁呀?凭什么动我们的人?
来人眼睛一瞪:干什么?你们也想反革.命吗?
后面的话田蓝就听不清楚了,因为她脑袋叫人摁着往下压,血液倒流,两只耳朵都嗡嗡作响,脑袋都要炸开来了。
她只感觉自己被人架了起来,身体扯着胳膊痛的要死。
知青们大喊大叫:放下,放下我们的人。
朱晓明他们更是火冒三丈:反了你们了,在我们的地盘上动人?老子要是让你们把人带走了,老子就不姓朱!
结果那些自称是工作队的人就冷笑:怎么,你们要包庇小特.务吗?这是大特.务家的小特务,台湾特.务。
这个罪名实在是太严重了。
对于共和国的长子长女们而言,反特斗争贯穿了他们整个成长的历程。特务是最可怕的存在,比什么资本家,地主,富农可怕的多的存在。
就在大家怔神的时候,田蓝已经叫他们给架出去了。
还是高连长反应最快,立刻追了出去。可是他没能将田蓝拽回头,因为对方直接拿枪口对着他。
说到这事,也挺让人崩溃。正常情况下,他们知青作为军垦战士,其实是有武器的。像他们在团部农场参加军事训练时,大家都抓过枪,就连打靶也是真子.弹。
但到了西大滩之后,因为条件限制和出于安全工作考虑,农场给他们的安排是军事训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全都由驻军部队提供,这样也能防止武器丢失。
可他们的营房距离部队驻扎的地方足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此一来,人家动枪,他们就只能傻眼。
知青们急得够呛,一直在喊:你们吓唬谁呀?凭什么带我们的人走?
田蓝害怕大家过分激动,枪.炮可是不长眼睛的,她赶紧扯着嗓子喊:找农场,我不是特.务,我要农场给我做主。
现在军垦农场的当家人还是陶军长,只要他人在位置上,自己最多遭些罪,应当还不至于送掉性命。
她还想再喊什么的时候,人就跟只小鸡似的被拎起来,直接丢进了吉普车。
咣的一声车门响,田蓝感觉自己的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掌握方向盘的司机催促这群人:快点快点,再晚就来不及了。
田蓝听得满头雾水。
污蔑她是小特.务不足为奇,毕竟据说龚念慈一口咬定了田大富是潜伏的台湾特.务。现在革.命者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鸡蛋里挑骨头都要给你罗织罪名。
可这来不及又是怎么回事。
然而没人回答她的问题,他们只恶狠狠地瞪她:闭嘴!
田蓝本能地感觉不妙,她不清楚这些人的来路,但他们并不像普通的革.命将士。这场运动前期参与者主要是学生,到后面工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车上这些人,从年龄看,应当不是学生。但要从气质判断,他们又不像是一线产业工人。
田蓝下意识地追问:你们到底是谁?你们到底有什么目的?
结果她的嘴巴就被塞进了一只脏手套。
妈了个巴子,你们不讲武德!
有生以来,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包括堆肥的时候,她都没这么被熏过。
田蓝差点没背过气去。她之所以还能够强撑着不晕过去,是因为这戈壁滩上的车子实在太颠簸了,叫人生不如死,想死也死不了。
唉,如果有时间的话,他们知青连应当用小石子修出一条路来。以后大棚盖多了,大批的蔬菜瓜果得运出去,没路可不成。
但是过了不到10分钟,田蓝就无比庆幸,得亏她们盖不成大棚就修小拱棚种瓜去了。否则车胎要是在平整的路上行驶,哪能这么容易爆胎呢?
黑夜中疾驰的吉普车打了个滑,直接翻倒在地上。
田蓝从车子倾斜的时候,就暗暗蓄劲。在她的身体因为巨大的惯性被抛出车外的瞬间,她猛蹬双腿,主动加强了向外抛出的力,趁机跳出窗外。
谢天谢地,车窗没关。因为之前在营房外,这些人拿着枪对着窗户外面,好威胁高连长还有知青跟老师们不要追上来。
落地的瞬间,田蓝感到一阵巨大的疼痛,估计自己的脚扭到了。但是她现在没办法管这些,她的手抱住头,整个人蜷缩成团,在砂石上滚动往前,好借着惯性减轻跳车给身体造成的身体损伤。
巨大的轰鸣声在她身后响起,车子完全倒了。刚才她但凡慢一步的话,她就要被倒下的车子压成肉泥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