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留空城这种事,我们伟大的领袖不也将空荡荡的延安城留给了那位委员长吗?
很有搞头。
只是。
陈立恒摸着下巴,迟疑道:那也没那么多人生病啊。小病小灾的,有几个老百姓会去找大夫,忍忍就过去了。
田蓝吐出嘴里的毛豆壳,擦了擦手,正色道:人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吃饭。
什么意思?
切断粮食流通途径。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卖粮食进城了。放话出去,谁敢往扬州城里卖粮食,就是跟他们铁血军过不去。到时候,别怪我们不客气。
陈立恒大摇其头:那你不是在为难老百姓吗?城里的有钱人不在乎,江南地区的大资本家基本上同时也是大地主,家里都有良田千亩,还有粮仓。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米缸都装不满。
装不满就出来吃饭啊。人挪活,树挪死。都已经打仗了,不把自己的立场摆摆正,难不成还指望我们弄个罩子把他们套起来?开什么玩笑,现在是亡国灭种的时候。
陈立恒说不过她,他感觉这人比自己更激进。他只能提实际问题:这事儿真不能想当然,不是说你不卖就卖不进去。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大资本家跟大地主是一个人两个身份。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买我们的粮食,他们自己田里的粮食就吃不完。
田蓝微微笑:他们的良田在城里吗?
当然不是,在乡下。可田是他们的呀,到时候佃户还得把粮食给他们送去。江南地区的佃户负担之重,全国都首屈一指。
新四军之所以转战苏北,跟这种情况就有关系。他们找不到生活在城里的大地主,又不能找佃户的麻烦。生活物资没保证,只能转移阵地。
田蓝却笑道:我要的就是人跟地分离呀。我们也不是土匪,我们只不过是按照正常的市价买下这些田。
陈立恒疑惑:他们肯卖?
一般情况下除非破产,否则有他们的人家绝对不愿意卖祖田,丢不起这个脸。
田蓝似笑非笑:这就由不得他们了。重庆的委员长不是一直想搞土地改革吗?你既然是他的爱将,就应该为他排忧解难,主动挑起这副重担,在江南地区率先开始土地改革。以赎买的方式,从大地主手上获得良田,然后分给农民进行经营。把协议写好,把钱送给他们的管家,把话递上去。他们要是愿意到乡下来跟咱们谈最好,不愿意的话,那就先斩后奏吧。
陈立恒接受不能。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根正苗红革命二代,他感觉这种行为属于强买强卖。
田蓝受不了这家伙,伸手指着墙上的青天.白日旗:你搞搞清楚,同志,你现在信仰的是三民主义,你拿的是重庆政府的军饷。你怕什么呀?
陈立恒哑然失笑:我这身份还挺方便的呀。
军爷愿意给钱,军爷同意跟你谈,那是给了你天大的脸。
你收钱最好。
你不收钱的话,你也不能把田收回你在田里的家。
军爷征收了,搞集体农场,你有意见又咋滴?老实呆着吧。
陈立恒被他描述得热血沸腾,浑身上下,瞬间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爽感。
不得不说,突破道德界限,做坏事还是挺爽的。
他又开始来回踱步,口中念叨:好好好,就把粮食给堵住了。真留在城里跟日本鬼子共存亡的,咱们也管不了了。那个
他抬起头来,你说日本鬼子会不会从别处调粮食过来,来缓解粮食危机呀。
估计不太可能。今年日本也闹旱灾,他们的粮食同样紧张。再说他们真调拨粮食那好啊,咱们谢谢他送货了。拿了囤着,以后正好养灾民。
花园口现在已经决堤了,1942年的天灾人祸估计难以幸免。她现在能做的是尽可能准备好,钱粮住处都备下,到时候能救一个是一个。
第97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
铁血军要打江南地区大地主们的主意, 作为根据地的大总管,王友志同志自然得做好一切应对准备。
是先礼后兵呢,还是先兵后礼, 还是先兵后兵?
作为军人,他十分欢迎先兵后兵。
可现在要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随随便便对同胞亮刀子。那他就得讲究策略。
王友志下了请帖,邀请诸位开明绅士齐聚一堂。谈的好最妥当不过,谈不好那就慢慢谈。
至于那些不可能的人,不好意思, 既然你已经放弃了表决权, 那我只好当你默认了。
就在王友志准备将厚黑学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让整个江南抗日军都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拿到请帖的地主兼资本家居然集体到场了。
对于铁血军提出的希望赎买他们田地的事,在场的没有一个反对,甚至还有人主动提出要将自家的百亩良田悉数捐赠给铁血军,以资军用。
王友志惊呆了, 诸位如此不安常理出牌,搞得他都不晓得要如何接牌了。
不必不必。他赶紧摆手, 一本正经地强调,土地改革,利国利民。陈老先生您也是民国国民,我们当然不能掠夺您的利益。外面市价是多少, 政府就花多少钱把地买下来。
谁知那位山羊胡子的陈老先生却坚决不肯收: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我们早就希望可以为政府为国家出一份力了, 但始终苦于没有机会。现在,贵军能够给我们指明一条路, 我们只有感激不尽。
其他几个地主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有人跟着附和要捐赠, 有人则闷头不吭声。
王友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只叫会计拿着算盘出来当场算账:大家是行家,都说说看现在地价是个什么情况。报个数字,我们好钱货两讫。我们先前也找人打听过,有人说日本人打进来之前,一亩上等田是70块钱,也有报纸写一亩田二三十块都找不到买家。这价格差的有点大,我们现在也说不清楚了,只能向你们请教。
地主们又开始你看我我看你。
还是先前那位坚持要捐赠土地的山羊胡子陈老先生先开口:是我跟《新报》记者说的。三年前,我家手头不方便,想要卖田周转。结果市面上没人接手,100亩上好的水田只卖了2000块大洋。当初买的时候,可是花了整整10倍的价钱。
王友志做出大吃一惊的模样:哎呀,没想到地价降的这么厉害。早知道如此,当年我就应该多攒点军饷,回老家买几亩地。
其他人跟着干笑:是啊,洋米便宜,田亩就不值钱了。挂出去,也没人肯买,自然价钱就下来了。
王友志满脸为难:那咱们现在按什么价来交易好呢?
先前没表态要捐赠的地主赶紧开口:当然按照咱们民国的价钱,20就20,法币也行。
法币已经发行两年多了,眼下在市场上已经贬值。地主能主动提出用法币交易,就是示好的表示。
王友志笑容满面:那好,总不能让大家吃亏,该什么价还是什么价。
他招呼众人上前记账,按照他们现场算出价钱签下契约,然后再拿地契过来换钱。
赴宴的地主,约摸半数坚决不肯收钱,还有人当场写了捐赠条书。剩下的一半,都按照每亩20的价格,签了买卖协议。
这事儿陈立恒没出面,却一直在后面关注消息。
他肉痛啊!今天来了上百位地主,50个人要钱,那就意味着他们起码得准备10万法币。
想想看,他们从重庆政府手上才拿了多少军饷。
打这个仗,掏的全是他们的老本。
结果账本拿到后面,陈立恒一瞧,顿时开始呲溜嘴:这算错了吧?怎么才5万块?那个不是说了20块一亩吗?不能压的太狠,说出去,不利于团结。
警卫员笑嘻嘻的:司令,你误会了,明标价码,一亩地都没少算。
田蓝伸头瞧了几眼,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了。主动要求捐赠的,都是拥有百亩以上良田的大地主和中地主。选择将田地换成法币的,则基本上只有几十亩地。
所以虽然后者人数不少,但他们拥有的土地总量却不多。
陈立恒摸下巴,难以置信:地主就几十亩地?
按照他的理解,起码得有好几百亩乃至上千亩的良田,才算得上是有规模的地主吧。
放眼全国,江南都属于富庶地区。怎么地主瞧着还挺寒酸的。
田蓝琢磨了一回,就猜测了个大概:我估计就是因为江南经济发达,工商业也发达。大家要么投资办厂要么干脆做买卖,钱都涌入到这些地方了,农村经济日益凋亡。这样,没人愿意投资农村,兴修水利,增加农田产量。加上天灾人祸,地产逐渐降低,土地产出价值下降。农民破产离开农村去城里做工,农村愈发凋零,土地就更加不值钱。这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陈立恒恍然大悟:难怪这帮家伙这么大方呢,合着是觉得不值钱了。
他越想越乐,他们是不晓得你的能耐。要知道你能够让土地每亩多产出好几百斤,他们肯定得后悔死今天的大方。
警卫员也跟着笑:这就是小看了我们铁血军的厉害。我们打仗行,我们种地也行,我们干什么都行。
事实证明,玩心眼子,在地主面前,他们都是弟弟。
王友志拿着一沓子地契回来汇报工作时,听到大家喜气洋洋的议论,眉毛往上跳了好几回。
看得田蓝都瞧不下去,直接催促他:你说吧,王主任,你再不说,我们都要替你憋死了。
王友志放下地契:那我真说了啊,你们猜,按下手印,签完协议之后,那些地主说什么吗?
有话快说!
他们说,可算是来了。你们再不动,我们都要吓死了。
周老师疑惑:什么意思?
嗐!就是说天底下没有不祸害老百姓的当兵的。咱们不问他们强征军饷,咱们也没霸占他们的家产,更没有将他们赶出去。他们不适应,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我们问他们要东西了,他们就觉得可以花钱消灾了,觉得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田蓝都想感叹一声,这是被虐出来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合着还是铁血军下手晚了,白让人家担惊受怕了小两年的功夫。
陈立恒倒是理智:咱们不打前面的仗,他们也不会把咱们放在眼里。这拳头啊,才是硬道理。
众人哈哈大笑。
王友志一双眼睛都笑成了月牙,瞧着可喜庆了。
你们再猜猜看,咱们买了他们的田,又连带出了什么事?
吴团长已经忍不住拿蒲扇丢他了: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就你他妈肉兮兮的。
艹,你他妈就是懒,一天到晚不肯动脑子。王友志瞪眼睛,你都不知道我快累死了!城里的地主有动静,乡下的地主也坐不住了。以前不是搞三三制吗?现在已经好些人找过来,表示只要留自家人吃饭的口粮,剩下的全捐给我们当军粮。
啊?吴团长傻眼,这一个个的干嘛?觉悟这么高了?
田蓝哭笑不得:估计是以为我们开始清算了。
按照常理也是这样,打完一场大胜仗之后,就该整顿后方。
铁血军找躲在城里的地主们的麻烦,落在留守乡间的地主眼中,那就是杀鸡给猴看。都不在根据地的地盘上混,还得听根据地的吩咐。那他们这些在铁血军眼皮底下过日子的人,可不得积极主动些。
众人恍然大悟,一时间都哭笑不得。
田蓝笑道:这样也好,大家和和气气的,就把事情解决了。
王友志却没走,一直朝陈立恒使眼色。
陈立恒疑惑,干脆把人叫到边上说话:又怎么啦?有人起幺蛾子?
嗐!也不是,是有人求上门了。陈老先生,就是这回带头主动要求捐赠田产的那位,求我们伸手帮帮忙。他说了,只要我们肯出面,不仅仅是他家的500亩良田,还有他家在苏州乡下的房产,两座三进的大院子以及一栋别墅,都给我们。
陈立恒挑眉毛:哟,出手够大方的呀。他这是杀人越货想买命还是怎么的?
买他们一家的命。王友志直摇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鄙夷了,他呢,以前是国民代表。汪兆铭要搞他的第六届国民代表大会,好师出有名,就满世界的抓代表。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社会名流,以前有做过代表的,特务肯定不放过呀。一直追在他屁股后面,一定要让他答应。可军.统的人也放话了,只要他们赶出席那个国民代表大会,那就等着丢脑袋。军.统已经下了追杀令,会不惜一切代价暗杀他们。陈老先生现在左右为难,已经快要崩溃,就求上咱们的门了。
田蓝在边上一直没插话,这会儿要先笑了:我就说怎么会这样顺利,原来是歪打正着。
王友志一拍手:可不是嘛!在登咱们的门之前,他们这些老小子已经坐下来商讨过一回了,共进退。宁可花钱消灾。所以后面一过来,谁都没扯皮。
陈立恒哭笑不得:看来还是军统跟76号的名头大,人家花钱买的不是咱们给的平安,而是想让我们当保镖啊。说吧,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友志的眉毛今天尤其灵活,一上一下的,跟跳舞似的:他是两边都不想沾,既不想76号找他的麻烦,也不想跟军统打交道。
陈立恒笑出了声:那他想的还挺美呀,覆巢之下,岂有安卵?国家都成这样了,他还想置身事外,青天白日做大梦!
王友志是他的老下属了,清楚他虽然眼下脸上还带着笑,事实上话说到这份上,那就是压着怒气呢。
他立刻识相地转头,询问田蓝的意见:田主任,你看人都上门了,一把年纪还一趟一趟的跑,我瞧着怪不落忍的。
田蓝似笑非笑:是人家捐的钱多吧?
王友志光棍得不行:可不是嘛!光是那几栋宅子,就够安置好几个学校了。再说他也承诺,后面办学要用的钱,他也倾囊相助。这种身体力行真金白银支持咱们抗日的资本家,也是我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争取的对象。
田蓝摸了下鼻子,十分诚恳:别说你,换我我也动心。其实吧,这事不是没解决的办法。授权吧,就让他在外面宣布是我们的人,我们罩着他了。
王友志差点没当场摔倒。
田主任这招也太狠了吧。
陈老先生一大家子都在上海呢。日本鬼子跟特务到处抓抗日分子,人人都害怕自己跟抗日两个字沾上边。
她老人家倒好了,直接让陈老先生宣称自己是铁血军的人,那不是生怕特务不抓他吗?
田蓝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怕什么呀?76号敢出上海吗?出了上海敢到咱们的地盘上闹事吗?只要他们不敢,军统也不会找事的。
可他的厂在上海呀,那是他的大本营,他走不开的。
田蓝笑了:山不过来我过去。工厂是自己长在上海租界吗?那也是人建出来的。既然能在上海建厂,为什么不能在咱们根据地建?咱们这里是缺地缺人还是缺销售市场?工人,我们有。今年上海罢工被开除找不到工作的纺织工人,现在来我们根据地的就不少。而且我没有记错的话,上海纺织厂生产的产品好像主要卖到大后方吧。
恋耽美
很有搞头。
只是。
陈立恒摸着下巴,迟疑道:那也没那么多人生病啊。小病小灾的,有几个老百姓会去找大夫,忍忍就过去了。
田蓝吐出嘴里的毛豆壳,擦了擦手,正色道:人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吃饭。
什么意思?
切断粮食流通途径。简而言之一句话,我们不卖粮食进城了。放话出去,谁敢往扬州城里卖粮食,就是跟他们铁血军过不去。到时候,别怪我们不客气。
陈立恒大摇其头:那你不是在为难老百姓吗?城里的有钱人不在乎,江南地区的大资本家基本上同时也是大地主,家里都有良田千亩,还有粮仓。普通老百姓有什么?米缸都装不满。
装不满就出来吃饭啊。人挪活,树挪死。都已经打仗了,不把自己的立场摆摆正,难不成还指望我们弄个罩子把他们套起来?开什么玩笑,现在是亡国灭种的时候。
陈立恒说不过她,他感觉这人比自己更激进。他只能提实际问题:这事儿真不能想当然,不是说你不卖就卖不进去。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大资本家跟大地主是一个人两个身份。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买我们的粮食,他们自己田里的粮食就吃不完。
田蓝微微笑:他们的良田在城里吗?
当然不是,在乡下。可田是他们的呀,到时候佃户还得把粮食给他们送去。江南地区的佃户负担之重,全国都首屈一指。
新四军之所以转战苏北,跟这种情况就有关系。他们找不到生活在城里的大地主,又不能找佃户的麻烦。生活物资没保证,只能转移阵地。
田蓝却笑道:我要的就是人跟地分离呀。我们也不是土匪,我们只不过是按照正常的市价买下这些田。
陈立恒疑惑:他们肯卖?
一般情况下除非破产,否则有他们的人家绝对不愿意卖祖田,丢不起这个脸。
田蓝似笑非笑:这就由不得他们了。重庆的委员长不是一直想搞土地改革吗?你既然是他的爱将,就应该为他排忧解难,主动挑起这副重担,在江南地区率先开始土地改革。以赎买的方式,从大地主手上获得良田,然后分给农民进行经营。把协议写好,把钱送给他们的管家,把话递上去。他们要是愿意到乡下来跟咱们谈最好,不愿意的话,那就先斩后奏吧。
陈立恒接受不能。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根正苗红革命二代,他感觉这种行为属于强买强卖。
田蓝受不了这家伙,伸手指着墙上的青天.白日旗:你搞搞清楚,同志,你现在信仰的是三民主义,你拿的是重庆政府的军饷。你怕什么呀?
陈立恒哑然失笑:我这身份还挺方便的呀。
军爷愿意给钱,军爷同意跟你谈,那是给了你天大的脸。
你收钱最好。
你不收钱的话,你也不能把田收回你在田里的家。
军爷征收了,搞集体农场,你有意见又咋滴?老实呆着吧。
陈立恒被他描述得热血沸腾,浑身上下,瞬间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爽感。
不得不说,突破道德界限,做坏事还是挺爽的。
他又开始来回踱步,口中念叨:好好好,就把粮食给堵住了。真留在城里跟日本鬼子共存亡的,咱们也管不了了。那个
他抬起头来,你说日本鬼子会不会从别处调粮食过来,来缓解粮食危机呀。
估计不太可能。今年日本也闹旱灾,他们的粮食同样紧张。再说他们真调拨粮食那好啊,咱们谢谢他送货了。拿了囤着,以后正好养灾民。
花园口现在已经决堤了,1942年的天灾人祸估计难以幸免。她现在能做的是尽可能准备好,钱粮住处都备下,到时候能救一个是一个。
第97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
铁血军要打江南地区大地主们的主意, 作为根据地的大总管,王友志同志自然得做好一切应对准备。
是先礼后兵呢,还是先兵后礼, 还是先兵后兵?
作为军人,他十分欢迎先兵后兵。
可现在要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随随便便对同胞亮刀子。那他就得讲究策略。
王友志下了请帖,邀请诸位开明绅士齐聚一堂。谈的好最妥当不过,谈不好那就慢慢谈。
至于那些不可能的人,不好意思, 既然你已经放弃了表决权, 那我只好当你默认了。
就在王友志准备将厚黑学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让整个江南抗日军都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拿到请帖的地主兼资本家居然集体到场了。
对于铁血军提出的希望赎买他们田地的事,在场的没有一个反对,甚至还有人主动提出要将自家的百亩良田悉数捐赠给铁血军,以资军用。
王友志惊呆了, 诸位如此不安常理出牌,搞得他都不晓得要如何接牌了。
不必不必。他赶紧摆手, 一本正经地强调,土地改革,利国利民。陈老先生您也是民国国民,我们当然不能掠夺您的利益。外面市价是多少, 政府就花多少钱把地买下来。
谁知那位山羊胡子的陈老先生却坚决不肯收: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我们早就希望可以为政府为国家出一份力了, 但始终苦于没有机会。现在,贵军能够给我们指明一条路, 我们只有感激不尽。
其他几个地主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有人跟着附和要捐赠, 有人则闷头不吭声。
王友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只叫会计拿着算盘出来当场算账:大家是行家,都说说看现在地价是个什么情况。报个数字,我们好钱货两讫。我们先前也找人打听过,有人说日本人打进来之前,一亩上等田是70块钱,也有报纸写一亩田二三十块都找不到买家。这价格差的有点大,我们现在也说不清楚了,只能向你们请教。
地主们又开始你看我我看你。
还是先前那位坚持要捐赠土地的山羊胡子陈老先生先开口:是我跟《新报》记者说的。三年前,我家手头不方便,想要卖田周转。结果市面上没人接手,100亩上好的水田只卖了2000块大洋。当初买的时候,可是花了整整10倍的价钱。
王友志做出大吃一惊的模样:哎呀,没想到地价降的这么厉害。早知道如此,当年我就应该多攒点军饷,回老家买几亩地。
其他人跟着干笑:是啊,洋米便宜,田亩就不值钱了。挂出去,也没人肯买,自然价钱就下来了。
王友志满脸为难:那咱们现在按什么价来交易好呢?
先前没表态要捐赠的地主赶紧开口:当然按照咱们民国的价钱,20就20,法币也行。
法币已经发行两年多了,眼下在市场上已经贬值。地主能主动提出用法币交易,就是示好的表示。
王友志笑容满面:那好,总不能让大家吃亏,该什么价还是什么价。
他招呼众人上前记账,按照他们现场算出价钱签下契约,然后再拿地契过来换钱。
赴宴的地主,约摸半数坚决不肯收钱,还有人当场写了捐赠条书。剩下的一半,都按照每亩20的价格,签了买卖协议。
这事儿陈立恒没出面,却一直在后面关注消息。
他肉痛啊!今天来了上百位地主,50个人要钱,那就意味着他们起码得准备10万法币。
想想看,他们从重庆政府手上才拿了多少军饷。
打这个仗,掏的全是他们的老本。
结果账本拿到后面,陈立恒一瞧,顿时开始呲溜嘴:这算错了吧?怎么才5万块?那个不是说了20块一亩吗?不能压的太狠,说出去,不利于团结。
警卫员笑嘻嘻的:司令,你误会了,明标价码,一亩地都没少算。
田蓝伸头瞧了几眼,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了。主动要求捐赠的,都是拥有百亩以上良田的大地主和中地主。选择将田地换成法币的,则基本上只有几十亩地。
所以虽然后者人数不少,但他们拥有的土地总量却不多。
陈立恒摸下巴,难以置信:地主就几十亩地?
按照他的理解,起码得有好几百亩乃至上千亩的良田,才算得上是有规模的地主吧。
放眼全国,江南都属于富庶地区。怎么地主瞧着还挺寒酸的。
田蓝琢磨了一回,就猜测了个大概:我估计就是因为江南经济发达,工商业也发达。大家要么投资办厂要么干脆做买卖,钱都涌入到这些地方了,农村经济日益凋亡。这样,没人愿意投资农村,兴修水利,增加农田产量。加上天灾人祸,地产逐渐降低,土地产出价值下降。农民破产离开农村去城里做工,农村愈发凋零,土地就更加不值钱。这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陈立恒恍然大悟:难怪这帮家伙这么大方呢,合着是觉得不值钱了。
他越想越乐,他们是不晓得你的能耐。要知道你能够让土地每亩多产出好几百斤,他们肯定得后悔死今天的大方。
警卫员也跟着笑:这就是小看了我们铁血军的厉害。我们打仗行,我们种地也行,我们干什么都行。
事实证明,玩心眼子,在地主面前,他们都是弟弟。
王友志拿着一沓子地契回来汇报工作时,听到大家喜气洋洋的议论,眉毛往上跳了好几回。
看得田蓝都瞧不下去,直接催促他:你说吧,王主任,你再不说,我们都要替你憋死了。
王友志放下地契:那我真说了啊,你们猜,按下手印,签完协议之后,那些地主说什么吗?
有话快说!
他们说,可算是来了。你们再不动,我们都要吓死了。
周老师疑惑:什么意思?
嗐!就是说天底下没有不祸害老百姓的当兵的。咱们不问他们强征军饷,咱们也没霸占他们的家产,更没有将他们赶出去。他们不适应,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我们问他们要东西了,他们就觉得可以花钱消灾了,觉得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
田蓝都想感叹一声,这是被虐出来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合着还是铁血军下手晚了,白让人家担惊受怕了小两年的功夫。
陈立恒倒是理智:咱们不打前面的仗,他们也不会把咱们放在眼里。这拳头啊,才是硬道理。
众人哈哈大笑。
王友志一双眼睛都笑成了月牙,瞧着可喜庆了。
你们再猜猜看,咱们买了他们的田,又连带出了什么事?
吴团长已经忍不住拿蒲扇丢他了: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就你他妈肉兮兮的。
艹,你他妈就是懒,一天到晚不肯动脑子。王友志瞪眼睛,你都不知道我快累死了!城里的地主有动静,乡下的地主也坐不住了。以前不是搞三三制吗?现在已经好些人找过来,表示只要留自家人吃饭的口粮,剩下的全捐给我们当军粮。
啊?吴团长傻眼,这一个个的干嘛?觉悟这么高了?
田蓝哭笑不得:估计是以为我们开始清算了。
按照常理也是这样,打完一场大胜仗之后,就该整顿后方。
铁血军找躲在城里的地主们的麻烦,落在留守乡间的地主眼中,那就是杀鸡给猴看。都不在根据地的地盘上混,还得听根据地的吩咐。那他们这些在铁血军眼皮底下过日子的人,可不得积极主动些。
众人恍然大悟,一时间都哭笑不得。
田蓝笑道:这样也好,大家和和气气的,就把事情解决了。
王友志却没走,一直朝陈立恒使眼色。
陈立恒疑惑,干脆把人叫到边上说话:又怎么啦?有人起幺蛾子?
嗐!也不是,是有人求上门了。陈老先生,就是这回带头主动要求捐赠田产的那位,求我们伸手帮帮忙。他说了,只要我们肯出面,不仅仅是他家的500亩良田,还有他家在苏州乡下的房产,两座三进的大院子以及一栋别墅,都给我们。
陈立恒挑眉毛:哟,出手够大方的呀。他这是杀人越货想买命还是怎么的?
买他们一家的命。王友志直摇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同情,还是该鄙夷了,他呢,以前是国民代表。汪兆铭要搞他的第六届国民代表大会,好师出有名,就满世界的抓代表。像陈老先生这样的社会名流,以前有做过代表的,特务肯定不放过呀。一直追在他屁股后面,一定要让他答应。可军.统的人也放话了,只要他们赶出席那个国民代表大会,那就等着丢脑袋。军.统已经下了追杀令,会不惜一切代价暗杀他们。陈老先生现在左右为难,已经快要崩溃,就求上咱们的门了。
田蓝在边上一直没插话,这会儿要先笑了:我就说怎么会这样顺利,原来是歪打正着。
王友志一拍手:可不是嘛!在登咱们的门之前,他们这些老小子已经坐下来商讨过一回了,共进退。宁可花钱消灾。所以后面一过来,谁都没扯皮。
陈立恒哭笑不得:看来还是军统跟76号的名头大,人家花钱买的不是咱们给的平安,而是想让我们当保镖啊。说吧,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王友志的眉毛今天尤其灵活,一上一下的,跟跳舞似的:他是两边都不想沾,既不想76号找他的麻烦,也不想跟军统打交道。
陈立恒笑出了声:那他想的还挺美呀,覆巢之下,岂有安卵?国家都成这样了,他还想置身事外,青天白日做大梦!
王友志是他的老下属了,清楚他虽然眼下脸上还带着笑,事实上话说到这份上,那就是压着怒气呢。
他立刻识相地转头,询问田蓝的意见:田主任,你看人都上门了,一把年纪还一趟一趟的跑,我瞧着怪不落忍的。
田蓝似笑非笑:是人家捐的钱多吧?
王友志光棍得不行:可不是嘛!光是那几栋宅子,就够安置好几个学校了。再说他也承诺,后面办学要用的钱,他也倾囊相助。这种身体力行真金白银支持咱们抗日的资本家,也是我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争取的对象。
田蓝摸了下鼻子,十分诚恳:别说你,换我我也动心。其实吧,这事不是没解决的办法。授权吧,就让他在外面宣布是我们的人,我们罩着他了。
王友志差点没当场摔倒。
田主任这招也太狠了吧。
陈老先生一大家子都在上海呢。日本鬼子跟特务到处抓抗日分子,人人都害怕自己跟抗日两个字沾上边。
她老人家倒好了,直接让陈老先生宣称自己是铁血军的人,那不是生怕特务不抓他吗?
田蓝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怕什么呀?76号敢出上海吗?出了上海敢到咱们的地盘上闹事吗?只要他们不敢,军统也不会找事的。
可他的厂在上海呀,那是他的大本营,他走不开的。
田蓝笑了:山不过来我过去。工厂是自己长在上海租界吗?那也是人建出来的。既然能在上海建厂,为什么不能在咱们根据地建?咱们这里是缺地缺人还是缺销售市场?工人,我们有。今年上海罢工被开除找不到工作的纺织工人,现在来我们根据地的就不少。而且我没有记错的话,上海纺织厂生产的产品好像主要卖到大后方吧。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