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最好眠时候的日军被迫从温暖的毯子下爬起来,匆匆忙忙集合,朝机场方向跑去。
这时天色未明,就连烟馆和妓院的灯火都冷落下去。空荡荡的街头,只有日本兵的跑步声和呼吸声。
终于,运输卡车来了。
士兵们争先恐后爬上卡车,生怕晚一步就没位置,要被迫跟在车子后面跑步前进。
最近爆.炸案和失火案发生的太多,他们的军需物资也紧张起来。像汽油这种东西,都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骑着自行车行军。
那太糟糕了。
骑着自行车两只手都不得空,速度又慢,很容易变成抗日分子的靶子。
这些人太狡猾了。他们会伪装进城,逮着机会就对皇军放冷枪,让人防不胜防。
如愿以偿坐上卡车的日本兵都暗自松了口气,总算不用一路气喘吁吁地跑过去。
他们抱紧了怀中的枪,等到汽车一停下,就立刻进行战斗。
凌晨3:00~5:00是寅时,也是一天中最好眠的时候。今夜因为接二连三的爆炸声而未能安睡的士兵,此刻坐在摇摇晃晃的卡车上,迷迷糊糊地渐渐打起盹来。
突然间,车身剧烈地抖动。正在假寐的众人浑身一震,下意识抓紧手上的枪,准备下车集合出发战斗。
可是没有等他们站起来,巨大的轰鸣声先在他们耳边响起。卡车被掀翻的时候,上面的日本兵都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中了地雷阵吗?
可游击队的地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那不都是些碎石头,只能熏人一脸黑灰吗?别说是卡车,就连一个人踩上去都未必能被炸伤。
他们哪里知道,卡车的确进了地雷的埋伏圈。只是这并非普通地雷,而是用炮弹改制的反坦克地雷。
因为火炮运进城不容易,而且黑夜中难以瞄准。所以铁血军用上了秘密武器,拿兵工厂出产的简易版反坦克地雷设置了埋伏圈。
巨大的爆炸声之后,惨叫声不断。被掀翻在地的日本兵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方向,只拼命往前跑。他们甚至忘了要就地打个滚,将身上的火扑灭。
然而黑夜没人掩护他们逃亡,卡车燃烧的火光,让他们的行迹一览无余。
早就埋伏在路旁的翠英和她带领的女子狙击队沉着应战,靠着56式半自动□□,一枪消灭一个敌人。
这些日本鬼子甚至没有来得及开始单兵作战拼刺刀,就不甘心地倒在了地上。
熊熊燃烧的卡车,仿佛是为他们祭奠的火盆。
这一夜,古城扬州四面点火,冲天的火光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就连古运河旁边的运河公署,都在水边了,居然也冒出了红红的火光。
桐油燃烧时散发出的独特气味弥漫的半条街。驻扎在公署里的日本使馆人员从睡梦中惊醒,东奔西跑地忙着救火。
提前潜伏入扬州城中的曹队长等的就是这天。看到院子里的人慌乱无措的模样,他抓着枪的手都痒了。
何大勇赶紧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低声警告这人:两国开战不斩来使,领事馆不能动。
曹队长嗤之以鼻。中日是正常的两国吗?呆在中国的所有日本人都是侵略者。对着鬼子,还讲什么客气呀?
杀!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东洋鬼子,就没一个手上是干净的。
何大勇说不了大道理,只能拿上峰压他:反正出来时,陈将军说了,不许我们动领事馆。除非里面的鬼子跑出来先对我们开枪。
曹队长眼睛珠子骨碌一转,当场应诺:放心,我绝对不开第1枪。
嘿!这叫啥来着?瓮中捉鳖。
里面都烧成火炉了,他就不信日本鬼子不出来。只要他们敢动手,他就绝对不含糊。
狗屁的道义。
对强盗讲什么道义呀?以血还血才是硬道理。
街头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
就扎在扬州的先兵队先注意到领事馆起火,派人过来一探究竟。
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不对,今晚四处冒出的火焰必有蹊跷。但作为秘密警察存在的宪兵,他们又不能无视领事馆遭殃而置之不理。
潜伏在运河公署旁的铁血军等的就是这帮人。
火光是天然的照明灯。他们躲藏在暗处,直接瞄准宪兵,毫不犹豫地开打。
biubiu的子弹声像炒豆子一样密集响起。黑夜里,虽然有火光照明,弹枪口的准头还是会打折扣。
不过没关系,因为密集的□□扫射过去,就没有任何遗漏的地方。
宪兵们甚至都没来得及看清楚敌人究竟从何处来,就七倒八歪的躺在了地上,胸口脑袋多了血窟窿。
领事馆的守卫听到外面的枪声,直觉不妙。
如果是平常,他们一定会关紧大门,防止外面的人趁乱冲进去。
可现在,火越烧越厉害。从运河吹来的风像是故意跟他们作对,吹的火星四溅,落在一处就燃起一堆火。
他们知道肯定是人为纵火,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桐油?可清楚这一切并不能让他们解除危机。
关上门,背后是火。打开门,眼前是枪。
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在鬼门关旁边打转。
他们想要强调自己是外交人员,军队不可以对他们动手。然而没人搭理他们。
领事馆里的日本人也不敢不管不顾地就往外闯。因为他们不清楚放黑枪的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正规军。
倘若是民间武装力量,那些人半匪半兵,根本不理会什么国际影响。至于外交官的赦免权,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绝对会当是放屁。
被逼到无奈的领事馆人员只能从屋里跑出来,集体站在院子里,等待外援的到来。
而外面的铁血军,等的也是同一波人。
扬州城里500多名日本兵就这样被化整为零,一批又一批的倒在黑夜中。
等到驻扎在扬州中学里的日本兵发现自己被包围时,队伍已经缩减为200多名。
土木大佐终于意识到自己彻底中了圈套,面对黑压压的包围圈和从四面八方扑来的抗日队伍,他没有负隅顽抗,而是拔出了指挥刀,选择主动出击,突围出去。
事实证明,这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假如他选择带领剩下的200多名士兵,依托军事工事,凭借炮火,说不定还能多支撑段时间。
可惜他太过于相信自己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又或者他对驰援部队没有信心。总之,在铁血军正准备采取火攻的时候,他们主动从里面冲了出来。
这场向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太阳升起的时候,古老的扬州城没有苏醒,甚至比夜晚更加安静。
那些在妓院在烟馆醉生梦死了一夜的人摇摇晃晃走上街头的时候,惊恐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天。
流淌一地的鲜血尚未来得及冲洗干净,鏖战了一夜的人早已洗了把脸,在秋天的晨风中,开始加筑工事。
对于他们来说,昨夜的激战不过是开胃小菜。从他们在领扬州城开始,真正的战斗才即将打响。
毕竟,以3个团的兵力三面作战,分头包抄,又有火炮支援,无论在人数还是武器上,他们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拿下扬州城,并无悬念。
但这是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之后,中国军队正儿八经反攻的第一座城市,而且还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小城市,并且是距离南京如此近的城市。
日本鬼子,如何允许。
扬州旁落,想要环都南京的汪伪政权又该如何自处?
敌人会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来维护他们在江南的统治,来证明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他们仍然是赢家。
所有人都知道,最聪明的选择应当是拖走日本人在城里的物资,然后将这座狼狈不堪的空城再丢给对方。
可铁血军既然打定了坚决阻拦为政府建立的主义,那么他们就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短暂安宁了一个夏天的江南,又再度狼烟四起。 .w.com 请牢记:,.
第102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
扬州城战火纷飞时, 在巷战中苦苦支撑的日本兵期待的援军迟迟未能到来。
倒不是全城的电话线都被割断了,消息传不去南京。而是此时此刻,南京城也不太平。
首先, 下关火车站, 一辆即将进站的列车, 莫名其妙发生火灾。而后火车站枪声大震, 引得南京城中宪兵和附近驻军都赶紧过去一探究竟。
接着,城南的机场又出事了。
其实自从1938年初,苏联志愿航空队两次袭击南京机场后, 日军就加强了对机场的防护。后来经历了游击队数次骚扰, 机场的防卫愈发严格。日军不仅砍光了机场附近的树木, 而且还加固了军事工事。只要任何人敢靠近机场,都会暴露在密集的火网下。
除此之外,他们甚至在机场布置了一个加强中队,并配备了一个大队的伪军, 合计足有800人, 以此保证机场的安全。
正因为这样,机场火光冲天时,日军在南京的司令部都陷入了骚乱。
就连他们的最高指挥官都百思不得其解, 机场是怎么出事的。
这事儿摊开来说也挺简单。机场不是守卫森严吗?那把守卫引开不就得了。
铁血军声势浩大地进攻机场附近的日军据点,甚至动用的作为家里的重炮。那砰砰砰的声响,隔着数里地都听得清清楚楚。
日本人不知道, 他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鞭炮放在空气用筒里炸开发出的声响。
他们只瞧见照射灯下,青天白日.旗飘扬,炮.弹炸开后燃烧的火光,以为铁血军的主力终于对他们下手了。
众人心惊胆战,原来铁血军号称要拿下南京城, 不是说说而已。他们居然动了真格。
据点内的守军自觉守不住,赶紧请求支援。
距离他们最近的机场的守军得令,立刻集合出发,驰援友军。
结果大部队一走,机场就倒了大霉。
铁血军匍匐前进,爬到机场的铁丝网边。用手榴弹炸开了带电的铁丝网,会负责烧飞机的战友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后者带了准备好的汽油瓶和用汽油浸泡透的棉花,直接扔进了飞机的驾驶舱。刹那间,火光冲天。
其他人则冲进汽油库丢下□□,然后开着日本人的汽车,大摇大摆离开。
中途他们碰上日军的宪兵巡逻队,后者居然也没察觉到不对。
忙得焦头烂额四处灭火的宪兵,根本就没心思对自己人的汽车投注太多关注。
正因为城中的骚乱,当扬州驻军求援的电话打到南京司令部时,第15师团的高层第一时间并不相信中国抗日军队的真正攻击目标是扬州。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声东击西的计策。
抗日军的用意是想将第15师团的主力部队引出南京,好趁虚而入。
对,中国军队是没有实力真正占据南京城。但即便是一次短暂的反攻,然后被迫匆匆撤退;那造成的政治影响也足以掀起轩然大波。
甚至会让筹建中的南京新政府直接流产。
正是这份担忧,让第15师团南京司令部的指挥官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驰援扬州。
一直到天光大亮,城中燃烧的火焰渐渐熄灭,南京城似乎又重新恢复安定,司令部才派出一个大队和一个加强中队朝扬州出发。
到这个时候,援军应该加快步伐,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扬州了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两支分别沿着长江和公路往扬州进军的队伍却像是在打拼,看谁速度更慢。
他们为什么不着急?因为直到他们出发的时候,他们依然坚信中国部队的真正用意绝非占据扬州城。
这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司令部到现在都没有放弃的中方在声东击西的看法。铁血军对扬州的进攻不过是佯攻。他们时刻准备攻打南京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出去支援扬州,岂不是正好中了中国军队的奸计?
故而,水陆两军都走的拖拖拉拉,时刻准备着回马一枪。
还有种可能是铁血军真的在打扬州城,老兑现他们曾经吹过的牛,要反攻城市。
但打归打,他们并不会占据扬州城。
日本人跟他们打交道的时间长,太了解这群人的做派了。他们打游击战的精髓不再占据一城一地,而是竭尽所能,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就算他们已经拿下了扬州城,那他们也不会久留,而是在城中扫荡一空,带着重要的战略物资重新躲回农村。
这才是铁血军的做派。
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非要急吼吼地冲去扬州跟铁血军硬杠上呢?
那群家伙神出鬼没,武器在中国部队里绝对算得上精良,打仗又凶又狠。
之前为了支援苏北战役,他们第15师团曾经在金坛、溧水、宣城、湾址一带跟铁血军面对面地打过仗。
结果呢?结果就是第51联队全军覆没,第54联队伤亡过半。
要知道,作为一个丙种师团,第15师团总共只有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主力联队和三个辅助联队一个搜索大队,满编人数也不过在在12800人左右。
一个春天,他们就被打的缩回了南京城,什么金坛、溧水、宣城、湾址通通都成铁血军的地盘。
更让第15师团驻军崩溃的是,师团第一战线的最高长官,以心狠手辣对士兵烧杀抢掠极为纵容的田路朝一少将也在这场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他的确不是死在江南战场上的。
可如果不是战斗打的那么惨烈,那即便枣宜会战要求第13军分兵援助,他们第15师团也不会兵源不足。田路朝一少将更不会因此而特别飞往武汉参加会议商定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自然也不会在回程途中被游击队击落飞机,成为在中国战场上第一个丧命的日本将级军官。
而诡异的是,那支新四军的游击队甚至没有重机枪,就凭借几挺轻机枪,居然打下了由重型轰炸机改装而成的运输机。
此事传回江南,日军队伍中除了感叹田路朝一少将英勇无比,为天皇尽忠之外;另一个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
不少下层官兵都在偷偷传言,说田路朝一少将是得罪了中国的山神,所以飞机才会坠落在黄梅塞老祖山上。
这种说法遭到了长官的严厉呵斥,甚至还有人为此被关了禁闭。但流言就像幽灵,永远无法禁止。经过了整个夏天,也没有消失。
现在,行走在与铁血军交战的路上,驰援部队谁都不愿意加快步伐。
注定了对方会撤退,那就干脆等他们撤退好了。中国有句老话说穷寇莫追。那些跟大日本皇军作对的不就是穷寇吗?
可惜援军的速度再慢,乌龟也能慢慢爬向终点扬州城。
而这正是无论铁血军还是新四军亦或者东北军都没办法忍受的事。
虽然新四军并不赞同铁血军非要占据扬州城的想法,但作为盟友,他们还是跟铁血军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在日本兵驰援的途中设置了伏击。
至于铁血军本身,自然不会让援军安安稳稳地抵达扬州。数千人的队伍埋伏在山中,埋伏在芦苇荡,埋伏在公路旁。
翠英率领的狙击队已经轮流休息过,此刻正精神抖擞地隐藏在山坡的杂树野草中。
他们身上穿的是不知道后勤究竟从哪儿弄来的迷彩服。
这衣服挺耐磨的,就是不怎么透气。九月天的大太阳底下,穿在身上,闷一身汗。
但谁都不敢脱下。
因为这衣服的隐藏性能实在太好了。穿上迷彩服往丛林里一钻,隔着二三十米远,敌人就看不出来自己对面居然站着个人,还以为是树叶。
这正是他们狙击手隐藏在暗处最需要的伪装。
来了来了。
每一名狙击手都配备了专门的助手,用以掩护。
翠英的助手小芹神情激动:日本鬼子来了。
翠英立刻传令下去:全体人员准备。
小芹不甘心,恨恨地盯着渐渐远去的日本鬼子:翠英姐,咱们真的不打他们吗?就这么让他们走了?
恋耽美
这时天色未明,就连烟馆和妓院的灯火都冷落下去。空荡荡的街头,只有日本兵的跑步声和呼吸声。
终于,运输卡车来了。
士兵们争先恐后爬上卡车,生怕晚一步就没位置,要被迫跟在车子后面跑步前进。
最近爆.炸案和失火案发生的太多,他们的军需物资也紧张起来。像汽油这种东西,都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不得不骑着自行车行军。
那太糟糕了。
骑着自行车两只手都不得空,速度又慢,很容易变成抗日分子的靶子。
这些人太狡猾了。他们会伪装进城,逮着机会就对皇军放冷枪,让人防不胜防。
如愿以偿坐上卡车的日本兵都暗自松了口气,总算不用一路气喘吁吁地跑过去。
他们抱紧了怀中的枪,等到汽车一停下,就立刻进行战斗。
凌晨3:00~5:00是寅时,也是一天中最好眠的时候。今夜因为接二连三的爆炸声而未能安睡的士兵,此刻坐在摇摇晃晃的卡车上,迷迷糊糊地渐渐打起盹来。
突然间,车身剧烈地抖动。正在假寐的众人浑身一震,下意识抓紧手上的枪,准备下车集合出发战斗。
可是没有等他们站起来,巨大的轰鸣声先在他们耳边响起。卡车被掀翻的时候,上面的日本兵都没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中了地雷阵吗?
可游击队的地雷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那不都是些碎石头,只能熏人一脸黑灰吗?别说是卡车,就连一个人踩上去都未必能被炸伤。
他们哪里知道,卡车的确进了地雷的埋伏圈。只是这并非普通地雷,而是用炮弹改制的反坦克地雷。
因为火炮运进城不容易,而且黑夜中难以瞄准。所以铁血军用上了秘密武器,拿兵工厂出产的简易版反坦克地雷设置了埋伏圈。
巨大的爆炸声之后,惨叫声不断。被掀翻在地的日本兵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方向,只拼命往前跑。他们甚至忘了要就地打个滚,将身上的火扑灭。
然而黑夜没人掩护他们逃亡,卡车燃烧的火光,让他们的行迹一览无余。
早就埋伏在路旁的翠英和她带领的女子狙击队沉着应战,靠着56式半自动□□,一枪消灭一个敌人。
这些日本鬼子甚至没有来得及开始单兵作战拼刺刀,就不甘心地倒在了地上。
熊熊燃烧的卡车,仿佛是为他们祭奠的火盆。
这一夜,古城扬州四面点火,冲天的火光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就连古运河旁边的运河公署,都在水边了,居然也冒出了红红的火光。
桐油燃烧时散发出的独特气味弥漫的半条街。驻扎在公署里的日本使馆人员从睡梦中惊醒,东奔西跑地忙着救火。
提前潜伏入扬州城中的曹队长等的就是这天。看到院子里的人慌乱无措的模样,他抓着枪的手都痒了。
何大勇赶紧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低声警告这人:两国开战不斩来使,领事馆不能动。
曹队长嗤之以鼻。中日是正常的两国吗?呆在中国的所有日本人都是侵略者。对着鬼子,还讲什么客气呀?
杀!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东洋鬼子,就没一个手上是干净的。
何大勇说不了大道理,只能拿上峰压他:反正出来时,陈将军说了,不许我们动领事馆。除非里面的鬼子跑出来先对我们开枪。
曹队长眼睛珠子骨碌一转,当场应诺:放心,我绝对不开第1枪。
嘿!这叫啥来着?瓮中捉鳖。
里面都烧成火炉了,他就不信日本鬼子不出来。只要他们敢动手,他就绝对不含糊。
狗屁的道义。
对强盗讲什么道义呀?以血还血才是硬道理。
街头响起了嘈杂的脚步声。
就扎在扬州的先兵队先注意到领事馆起火,派人过来一探究竟。
虽然他们已经意识到不对,今晚四处冒出的火焰必有蹊跷。但作为秘密警察存在的宪兵,他们又不能无视领事馆遭殃而置之不理。
潜伏在运河公署旁的铁血军等的就是这帮人。
火光是天然的照明灯。他们躲藏在暗处,直接瞄准宪兵,毫不犹豫地开打。
biubiu的子弹声像炒豆子一样密集响起。黑夜里,虽然有火光照明,弹枪口的准头还是会打折扣。
不过没关系,因为密集的□□扫射过去,就没有任何遗漏的地方。
宪兵们甚至都没来得及看清楚敌人究竟从何处来,就七倒八歪的躺在了地上,胸口脑袋多了血窟窿。
领事馆的守卫听到外面的枪声,直觉不妙。
如果是平常,他们一定会关紧大门,防止外面的人趁乱冲进去。
可现在,火越烧越厉害。从运河吹来的风像是故意跟他们作对,吹的火星四溅,落在一处就燃起一堆火。
他们知道肯定是人为纵火,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桐油?可清楚这一切并不能让他们解除危机。
关上门,背后是火。打开门,眼前是枪。
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在鬼门关旁边打转。
他们想要强调自己是外交人员,军队不可以对他们动手。然而没人搭理他们。
领事馆里的日本人也不敢不管不顾地就往外闯。因为他们不清楚放黑枪的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正规军。
倘若是民间武装力量,那些人半匪半兵,根本不理会什么国际影响。至于外交官的赦免权,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绝对会当是放屁。
被逼到无奈的领事馆人员只能从屋里跑出来,集体站在院子里,等待外援的到来。
而外面的铁血军,等的也是同一波人。
扬州城里500多名日本兵就这样被化整为零,一批又一批的倒在黑夜中。
等到驻扎在扬州中学里的日本兵发现自己被包围时,队伍已经缩减为200多名。
土木大佐终于意识到自己彻底中了圈套,面对黑压压的包围圈和从四面八方扑来的抗日队伍,他没有负隅顽抗,而是拔出了指挥刀,选择主动出击,突围出去。
事实证明,这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假如他选择带领剩下的200多名士兵,依托军事工事,凭借炮火,说不定还能多支撑段时间。
可惜他太过于相信自己部队的单兵作战能力,又或者他对驰援部队没有信心。总之,在铁血军正准备采取火攻的时候,他们主动从里面冲了出来。
这场向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太阳升起的时候,古老的扬州城没有苏醒,甚至比夜晚更加安静。
那些在妓院在烟馆醉生梦死了一夜的人摇摇晃晃走上街头的时候,惊恐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天。
流淌一地的鲜血尚未来得及冲洗干净,鏖战了一夜的人早已洗了把脸,在秋天的晨风中,开始加筑工事。
对于他们来说,昨夜的激战不过是开胃小菜。从他们在领扬州城开始,真正的战斗才即将打响。
毕竟,以3个团的兵力三面作战,分头包抄,又有火炮支援,无论在人数还是武器上,他们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拿下扬州城,并无悬念。
但这是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之后,中国军队正儿八经反攻的第一座城市,而且还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小城市,并且是距离南京如此近的城市。
日本鬼子,如何允许。
扬州旁落,想要环都南京的汪伪政权又该如何自处?
敌人会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来维护他们在江南的统治,来证明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他们仍然是赢家。
所有人都知道,最聪明的选择应当是拖走日本人在城里的物资,然后将这座狼狈不堪的空城再丢给对方。
可铁血军既然打定了坚决阻拦为政府建立的主义,那么他们就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短暂安宁了一个夏天的江南,又再度狼烟四起。 .w.com 请牢记:,.
第102章 三十年代来抗日
扬州城战火纷飞时, 在巷战中苦苦支撑的日本兵期待的援军迟迟未能到来。
倒不是全城的电话线都被割断了,消息传不去南京。而是此时此刻,南京城也不太平。
首先, 下关火车站, 一辆即将进站的列车, 莫名其妙发生火灾。而后火车站枪声大震, 引得南京城中宪兵和附近驻军都赶紧过去一探究竟。
接着,城南的机场又出事了。
其实自从1938年初,苏联志愿航空队两次袭击南京机场后, 日军就加强了对机场的防护。后来经历了游击队数次骚扰, 机场的防卫愈发严格。日军不仅砍光了机场附近的树木, 而且还加固了军事工事。只要任何人敢靠近机场,都会暴露在密集的火网下。
除此之外,他们甚至在机场布置了一个加强中队,并配备了一个大队的伪军, 合计足有800人, 以此保证机场的安全。
正因为这样,机场火光冲天时,日军在南京的司令部都陷入了骚乱。
就连他们的最高指挥官都百思不得其解, 机场是怎么出事的。
这事儿摊开来说也挺简单。机场不是守卫森严吗?那把守卫引开不就得了。
铁血军声势浩大地进攻机场附近的日军据点,甚至动用的作为家里的重炮。那砰砰砰的声响,隔着数里地都听得清清楚楚。
日本人不知道, 他们听到的声音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鞭炮放在空气用筒里炸开发出的声响。
他们只瞧见照射灯下,青天白日.旗飘扬,炮.弹炸开后燃烧的火光,以为铁血军的主力终于对他们下手了。
众人心惊胆战,原来铁血军号称要拿下南京城, 不是说说而已。他们居然动了真格。
据点内的守军自觉守不住,赶紧请求支援。
距离他们最近的机场的守军得令,立刻集合出发,驰援友军。
结果大部队一走,机场就倒了大霉。
铁血军匍匐前进,爬到机场的铁丝网边。用手榴弹炸开了带电的铁丝网,会负责烧飞机的战友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后者带了准备好的汽油瓶和用汽油浸泡透的棉花,直接扔进了飞机的驾驶舱。刹那间,火光冲天。
其他人则冲进汽油库丢下□□,然后开着日本人的汽车,大摇大摆离开。
中途他们碰上日军的宪兵巡逻队,后者居然也没察觉到不对。
忙得焦头烂额四处灭火的宪兵,根本就没心思对自己人的汽车投注太多关注。
正因为城中的骚乱,当扬州驻军求援的电话打到南京司令部时,第15师团的高层第一时间并不相信中国抗日军队的真正攻击目标是扬州。他们反而认为这是声东击西的计策。
抗日军的用意是想将第15师团的主力部队引出南京,好趁虚而入。
对,中国军队是没有实力真正占据南京城。但即便是一次短暂的反攻,然后被迫匆匆撤退;那造成的政治影响也足以掀起轩然大波。
甚至会让筹建中的南京新政府直接流产。
正是这份担忧,让第15师团南京司令部的指挥官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驰援扬州。
一直到天光大亮,城中燃烧的火焰渐渐熄灭,南京城似乎又重新恢复安定,司令部才派出一个大队和一个加强中队朝扬州出发。
到这个时候,援军应该加快步伐,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扬州了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两支分别沿着长江和公路往扬州进军的队伍却像是在打拼,看谁速度更慢。
他们为什么不着急?因为直到他们出发的时候,他们依然坚信中国部队的真正用意绝非占据扬州城。
这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司令部到现在都没有放弃的中方在声东击西的看法。铁血军对扬州的进攻不过是佯攻。他们时刻准备攻打南京城。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出去支援扬州,岂不是正好中了中国军队的奸计?
故而,水陆两军都走的拖拖拉拉,时刻准备着回马一枪。
还有种可能是铁血军真的在打扬州城,老兑现他们曾经吹过的牛,要反攻城市。
但打归打,他们并不会占据扬州城。
日本人跟他们打交道的时间长,太了解这群人的做派了。他们打游击战的精髓不再占据一城一地,而是竭尽所能,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
就算他们已经拿下了扬州城,那他们也不会久留,而是在城中扫荡一空,带着重要的战略物资重新躲回农村。
这才是铁血军的做派。
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非要急吼吼地冲去扬州跟铁血军硬杠上呢?
那群家伙神出鬼没,武器在中国部队里绝对算得上精良,打仗又凶又狠。
之前为了支援苏北战役,他们第15师团曾经在金坛、溧水、宣城、湾址一带跟铁血军面对面地打过仗。
结果呢?结果就是第51联队全军覆没,第54联队伤亡过半。
要知道,作为一个丙种师团,第15师团总共只有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主力联队和三个辅助联队一个搜索大队,满编人数也不过在在12800人左右。
一个春天,他们就被打的缩回了南京城,什么金坛、溧水、宣城、湾址通通都成铁血军的地盘。
更让第15师团驻军崩溃的是,师团第一战线的最高长官,以心狠手辣对士兵烧杀抢掠极为纵容的田路朝一少将也在这场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他的确不是死在江南战场上的。
可如果不是战斗打的那么惨烈,那即便枣宜会战要求第13军分兵援助,他们第15师团也不会兵源不足。田路朝一少将更不会因此而特别飞往武汉参加会议商定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自然也不会在回程途中被游击队击落飞机,成为在中国战场上第一个丧命的日本将级军官。
而诡异的是,那支新四军的游击队甚至没有重机枪,就凭借几挺轻机枪,居然打下了由重型轰炸机改装而成的运输机。
此事传回江南,日军队伍中除了感叹田路朝一少将英勇无比,为天皇尽忠之外;另一个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
不少下层官兵都在偷偷传言,说田路朝一少将是得罪了中国的山神,所以飞机才会坠落在黄梅塞老祖山上。
这种说法遭到了长官的严厉呵斥,甚至还有人为此被关了禁闭。但流言就像幽灵,永远无法禁止。经过了整个夏天,也没有消失。
现在,行走在与铁血军交战的路上,驰援部队谁都不愿意加快步伐。
注定了对方会撤退,那就干脆等他们撤退好了。中国有句老话说穷寇莫追。那些跟大日本皇军作对的不就是穷寇吗?
可惜援军的速度再慢,乌龟也能慢慢爬向终点扬州城。
而这正是无论铁血军还是新四军亦或者东北军都没办法忍受的事。
虽然新四军并不赞同铁血军非要占据扬州城的想法,但作为盟友,他们还是跟铁血军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在日本兵驰援的途中设置了伏击。
至于铁血军本身,自然不会让援军安安稳稳地抵达扬州。数千人的队伍埋伏在山中,埋伏在芦苇荡,埋伏在公路旁。
翠英率领的狙击队已经轮流休息过,此刻正精神抖擞地隐藏在山坡的杂树野草中。
他们身上穿的是不知道后勤究竟从哪儿弄来的迷彩服。
这衣服挺耐磨的,就是不怎么透气。九月天的大太阳底下,穿在身上,闷一身汗。
但谁都不敢脱下。
因为这衣服的隐藏性能实在太好了。穿上迷彩服往丛林里一钻,隔着二三十米远,敌人就看不出来自己对面居然站着个人,还以为是树叶。
这正是他们狙击手隐藏在暗处最需要的伪装。
来了来了。
每一名狙击手都配备了专门的助手,用以掩护。
翠英的助手小芹神情激动:日本鬼子来了。
翠英立刻传令下去:全体人员准备。
小芹不甘心,恨恨地盯着渐渐远去的日本鬼子:翠英姐,咱们真的不打他们吗?就这么让他们走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