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蓝看他感慨万千的萧索模样,下意识地脱口而出:你的人生才走了一半呢,起码还能再奋斗30年。
唐老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电视机里的课程告一段落,学生们活动脖子时,才惊讶地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都黑了。
高复班的学生跑过来找唐老师,他该去给他们上课了。
唐老师意犹未尽地从电视机上收回眼睛,叮嘱实验室里的学生:今天讲的内容,你们回去都好好复习。天黑了,早点回家吧。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走,所有人都盯着电视机,满怀渴慕:老师,我们能继续看吗?
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新鲜又神奇的课程呢。
唐老师点点头,催促他们:趁课程没开始,赶紧动动脖子,动动眼睛,别把眼睛熬坏了。
大家伙儿赶紧动胳膊动腿,扭脖子转眼珠。
陈立恒也揉了揉后脖颈,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满怀感慨:这课上的真好。
蓝蓝生活的时代真的好发达,就今天的课程讲述的一些内容,他在上个世界的军工大学都未必能说的这么深。因为当时国内科技还没发展到这份上。
他唯一没办法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机会突然出现这些课程?
以他对系统的了解,记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都是浪费掉的宝贝。
不管是那些即将丢进垃圾堆的临期食品,还是在武斗中轰向自己同胞的子.弹和炮.弹,甚至连那台卡秋莎也同样是被浪费掉的。更别说被当成大毒.草焚毁的教材和资料。
但这些电视教学内容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蓝蓝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会焚书坑儒吗?
田蓝瑶摇头,小声跟他解释:我猜呀,只是说它们被浪费了。
做学生的人,谁没浪费过课堂?
就连田蓝这种自认为是自律型学霸的人,坐在屋里上网课的时候,也直接睡着了。
以己夺人,全世界这么多学生,未能有效得到利用的课堂,加在一起,估计包罗万象,能够组成一个覆盖人类人类各种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吧。
陈立恒叹气,一边跟着看卫星导航信号源的课程,一边表达自己的心痛:都是宝贝呀,怎么能不听?
田蓝反唇相讥:说得你好像上课没开过小差一样。
人就是这种生物呀,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珍惜。
就好比教室里这些盯着电视看的津津有味的学生,他们上课时,就没中途走神吗?肯定有。
因为那些课程,今天不学,明天也能继续学,太平常了。
而现在他们看的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世界。太难得了,就成了宝贝。
陈立恒不敢再吱声了,只睁大眼睛继续上课。
高复班的晚自习都结束了,实验室内的学生还没散去。直到唐老师过来,电视机出现雪花,告诉大家它该休息了,众人才意犹未尽地砸巴着嘴巴,好像品尝过美味佳肴回味一般,满口余香。
唐老师赶紧催促学生:回去吧,都结伴走,回去早点休息。
现在天还冷呢,尤其晚上气温低。他们要留在实验室呆一夜,明天肯定得感冒。
大家只好告辞,临出门前,还有几个人追着唐老师问:明天我们还能看电视上课吗?
唐老师笑骂:平常也没见你们这么认真啊。看到了电视,就觉得人家了不起,不敢大意了?
学生们嘻嘻哈哈,不敢触老师的逆鳞,只能在心里偷偷腹诽:那能一样吗?便是大学不愧是大学呀,教的内容可真有意思。
难怪这么多人都想上大学呢,原来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粮和干部身份,大学本身就很美好啊。
田蓝和陈立恒特地留到最后,帮着唐老师收拾实验室。
两人又开始旁敲侧击,试图让唐老师承认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这样他们好歹也能多获取点关于系统的信息,后面才好更充分的利用为人民服务的外挂啊。
然而唐老师不知道是真的听不明白,还是谨小慎微惯了。反正直到最后,他也没承认任何事,反而劝他俩放松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高考嘛,是选拔人才的手段。考的是知识是能力也是个人的承受力。放轻松点,以平常心应对,你如何对待生活的,那就如何对待高考。
田蓝和陈立恒被迫灌了一大碗鸡汤。
搞了半天,人家以为他俩精神错乱了。
得,不能再说了,再说还不知道唐老师要想啥呢。
两人唯有捏着鼻子跟人道别,赶紧又蹬着自行车回赵家沟。
一路上,他俩都在讨论外挂的出现到底和唐老师有没有关系。
田蓝懊恼:我们今天应该检查下唐老师之前做的那台电视机的。
如果他是关键点,那么那台电视机应该也会出现超越这个时空的网课内容。
陈立恒也有些后悔:是该看看的。算了,明天再过来看吧。其实我倒有个想法,我自己做一台电视机吧,看能不能播放那些网课。
田蓝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那你抓紧时间吧,说不定电视机就跟黄挎包一样,变成了新的容器。
当年那只黄挎包能够容纳的东西,一开始也很少,后面随着为人民服务的黄挎包在大家南北都流行起来,她能够拿出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可见,这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也许电视机越多,播放的课程内容也就越丰富。
陈立恒顿时精神抖擞:我明天就过去做。
至于田蓝,也不能闲着。他们还欠了宋清远1500块钱的外债呢,得用实物去抵偿。
酒也就那样了,高粱壳酒过滤过后,添加了果汁,变成了粉色的果酒,美名其曰:桃花酒。
田蓝找供销社帮忙,弄拿了一批酒坛子,灌进去,贴上大红的标签,上面就是大写囍。
至于糖果,田蓝想得挺美的,要做美美的糖艺。什么洁白的丘比特,什么美妙的婚纱娃娃,不太符合现在的国情,那就上月老和红娘吧,多有喜庆的意味。
可惜她虽然看过糖艺制作,但眼睛说它学会了,手却瘫着。光一个拉糖的过程,就足够让她烫出猪叫。
月老红娘集体靠边站,她能做出牡丹花和白天鹅,就已经是外挂的外挂了。
最后田蓝看着自己的作品磨牙,实在丢不起这脸,又脑洞大开,开始设计一批新的喜糖。
五颜六色的彩虹糖已经不能满足它对新人的祝福了,再上一批粉色的爱心糖,才是真的。
这回糖比较好做,就是桃子味的软糖做成爱心形状,然后裹上糖霜,用空罐头瓶装着,上面扎上彩纸,就是回馈给宾客们的喜糖。
英子妈她们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扑在大棚蔬菜上,已经很少去糖坊。可听说田蓝做出了新糖,她们下工之后,还特地跑过去看了回热闹。
瞧见一罐子的糖时,大家眼睛都看直了,连连点头:这个好,拿出去好气派的。
田蓝得到了肯定,颇为得意,还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们的糖要有针对性,比方说卖给小孩的糖,模样就要可爱。卖给新婚夫妻的糖,那肯定要展现出浪漫与甜蜜。
大家伙儿可不管什么浪漫,都点头表示肯定甜蜜。
废话,这么一罐子糖,能不甜如蜜吗?
好家伙,宾客的回礼有一罐糖,真是好大的手笔。
田蓝满脸大写的囧。
同志们,广大社员同胞们,你们能不能不要偏移关注的重点?重点难道不是心形吗?粉色的心形,多么浪漫,多么梦幻的色泽与形状,你们咋就视而不见呢?
她在心中哀嚎。
她不浪漫绝对不怪她自己,绝对是被环境给逼的。
晚上睡觉时,她跟陈立恒抱怨这事儿,十分心酸自己一江春水付东流,媚眼抛给瞎子看。
陈立恒都笑晕了。
蓝蓝难得有一天追求浪漫,大家却不捧场,实在伤她的心啊。
田蓝气死了,伸手掐他:你怎么还笑?乐不死你。
这家伙,下手真是狠,陈立恒只能求饶:好好好,女侠饶命,跟你说个高兴的事儿,让你也开心开心。我电视机做出来了。
真的!田蓝差点从床上跳起来,旋即又傲娇,做出来就做出来呗,关我什么事?
陈立恒心中憋笑,表面上却一本正经:当然关你的事了,这台电视机播了不少农业技术呢,还说了如何大规模从农作物秸秆中提炼淀粉。
田蓝果然撑不住了,扭过头追着他问:真能放?那关键点在哪儿呢?
我怀疑还是为人民服务,它就像一个通关密码。唐老师先前做了那台电视机就只能播放中央台,没有我们的频道。
田蓝开始咬下嘴唇,她现在越来越糊涂,根本搞不清楚系统的脾性。
算了,先按照眼下的情况开始试验吧。
那除了这两台电视机之外呢,其他学生做出来的电视机是不是有同样的作用?
陈立恒摇头:现在还不知道,我们没有机器,是纯手工组装电视机,速度比较慢。其他人还没做出电视机来。
田蓝催促道:那动作快点,实在不行的话,咱们想办法弄条生产线过来。
说到这事儿,她又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遗憾开外挂的是电视机,输送的也只是知识了。
如果能够像上个世界那样,通过黄挎包作为媒介,将被闲置浪费的生产线转道现在来用那该多好。
她可记得清清楚楚,80年代,我国花巨资引进了不少生产线,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其中派上用场的却不多,好些生产线引进过来之后就闲置落灰,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果能把这些全都挪到现在用,那才叫外挂中的外挂呢。
陈立恒听她遗憾的语气,安慰她道:已经很好了,今天我在电视机里听了课,以前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虽然现在的情况,那个问题解决了,我好像也不能做什么。但我觉得特别舒心,一下子放下了个重担。
田蓝知道这人骨子里头流着军队的血,因为上辈子后半程的人生都跟军工打交道,到现在,他还琢磨着要如何让军工业更上一层楼。
她拍拍他的后背,安慰他道:没事儿,等咱们高考以后,你就能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了。
其实说到底,他俩都更加喜欢技术。不过条件限制,需要他们从事行政工作时,他们也得顶上。
陈立恒笑道:现在也挺好的,看到赵家沟的地都耕了,庄稼也种下去了。家家户户捞了小猪苗,好些人都穿了新衣服,我就觉得,咱们没白干。
农村条件有限,好多东西都买不到。大家生活水平也只能体现在吃和穿上,旧年想盖新房子,都愁没砖头和水泥。
陈立恒又有些着急:一直都说想弄水泥厂呢,结果到现在也没动工。
田蓝追问了一句:你上次说的吴师傅的那个朋友,水泥厂的,还没过来吗?
甭提了,要动身的时候生了场病,又是咳嗽又是发烧,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到现在人还没缓过来呢。
田蓝十分笃定:那我估计他很快就会动身。
因为他缺钱啊。
这个时代退休工人虽然医疗费由厂里报销。但人生病了得补充营养吧,吃啥不需要花钱呢?生病得有人照顾吧,照顾他的人就不好出去挣钱,又是一笔损失。
陈立恒点头:但愿吧,早点过来,也有人牵头干这事儿。
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啊,要做的事太多。
两人絮叨了半天,最后抱着一块儿沉沉地坠入了梦乡。
不能再耽搁了,明天还有事要做呢。
宋清远结婚,陈立恒还要去帮忙接亲,他们起码得空出一天的时间。
人一忙起来,日子就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宋清远结婚的当天。
田蓝经过几次练手,好歹将天鹅做的没让人一眼瞧过去就喊一声大肥鸭,那个牡丹花也红的红绿的绿,不说雍容华贵吧,起码看上去就是漂亮的花。
本地人见过画糖画,那是平面的,不管多栩栩如生,也是扁扁的一块。还有人瞧过吹糖人,那个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中间有个空空的管。不管做得多像,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糖做的。
但他们今天看到的糖不一样啊,天鹅就不说了,做的再真,人家也知道是假的。
牡丹花才叫惊人呢,好些人一眼瞧过去,还夸奖新郎有心了,到底上哪儿找来的牡丹花?这花娇贵着呢,本地根本看不到。
后来宋清远得意地跟大家解释,众人才大吃一惊,原来这是用糖做出来的花。真有兴致,做的还这么像。
然而接下来事,大家就更惊讶了。
有人瞧见盘子里摆着西红柿,正奇怪这个季节西红柿都上市了?随手抓起来咬了一口,立刻惊呼出声:这也是假的呀?
众人循声看过去,顿时乐了,可不是假的吗?依然是用糖做的。
而且这个西红柿有意思了,最外面一层是硬糖,色泽鲜红,再往里面去却是软糖,咬在嘴里面面的,最里面一层又变成了糖浆,酸酸甜甜,还真带着西红柿的味道。
大家都跟看西洋景似的,全都盯着那西红柿看。还有人夸奖宋清远:你们家今天这婚礼办的可真得劲,太有面子了。
现在还没上宴席呢,光凭这几个糖玩意儿,就足够让大家开了眼。
新郎官眉飞色舞,一个劲儿地客气,还拿彩虹糖给众人吃。因为知青点的成品糖销售渠道主要是供销社,县城的人还真少见彩虹糖,少不得又夸了一波。
待到大家坐在宴席上,新郎官的长辈往各个桌子上分发给每位客人的回礼,那一罐子粉色的爱心糖又得到了大家众口一致的夸奖。
大气,真大气,处处都透着用心的大气。
平心而论,所谓人以群分,以宋清远和他老婆的生活圈子,被邀请来参加婚礼的人,家庭条件普遍都不错。他们也不至于缺一口糖吃。
只是,供销社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能跟这种糖比吗?瞧瞧这糖果精致的,做成了桃心的样子,还装在玻璃瓶里面呢,一看就是要卖到大城市的大商店的好货。一般人没门路估计都买不到。
结果宋家一出手就是每人一罐子,那不叫大气叫什么?这才是体面人的做派。
喜宴开席,热菜陆续端上桌,七个碗八个碟的,硬菜真舍得下料。什么香肠什么腊肉,什么虎皮蛋红烧肉,每一份都装的满满,让人伸出筷子都毫无心理负担。
最让宾客们惊喜的是桌上的时鲜菜。春天吃上空心菜就已经够神奇的了,桌上居然还有茄子烧咸鱼和西红柿蛋汤。
正常情况下,大家青睐的肯定是鱼和鸡蛋。但此时此刻,菜一上桌,所有人的筷子都伸向了茄子和西红柿。
这两样菜放在眼下,不仅仅是贵的问题,是你想买都未必能买到货。因为太少了,听说那个赵家沟大队总共就种了10亩菜,几个工厂长期在那边定点要货。剩下的部分,他们大队和公社自己分都不够,哪里还轮得到外人?
宋家能把这两道菜端上喜宴,可见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还有人趁机表达对新娘家属的羡慕:你们亲家可真是看重你们女儿,不然,谁会费这么多心神,方方面面都做得这么漂亮。
宋家爹妈受之有愧,只能打哈哈,强调他们对儿媳妇无比满意。
事实上,他们是替人受了夸奖。不管是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糖,还是桌上的菜,都不是他们张罗的呀,全靠儿子的朋友了。
他们本来以为回不了城的知青个个都灰头土脸,因为他们滞留农村是家庭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双重失败。
恋耽美
唐老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电视机里的课程告一段落,学生们活动脖子时,才惊讶地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天都黑了。
高复班的学生跑过来找唐老师,他该去给他们上课了。
唐老师意犹未尽地从电视机上收回眼睛,叮嘱实验室里的学生:今天讲的内容,你们回去都好好复习。天黑了,早点回家吧。
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走,所有人都盯着电视机,满怀渴慕:老师,我们能继续看吗?
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新鲜又神奇的课程呢。
唐老师点点头,催促他们:趁课程没开始,赶紧动动脖子,动动眼睛,别把眼睛熬坏了。
大家伙儿赶紧动胳膊动腿,扭脖子转眼珠。
陈立恒也揉了揉后脖颈,恋恋不舍地收回视线,满怀感慨:这课上的真好。
蓝蓝生活的时代真的好发达,就今天的课程讲述的一些内容,他在上个世界的军工大学都未必能说的这么深。因为当时国内科技还没发展到这份上。
他唯一没办法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机会突然出现这些课程?
以他对系统的了解,记得给他们提供的东西都是浪费掉的宝贝。
不管是那些即将丢进垃圾堆的临期食品,还是在武斗中轰向自己同胞的子.弹和炮.弹,甚至连那台卡秋莎也同样是被浪费掉的。更别说被当成大毒.草焚毁的教材和资料。
但这些电视教学内容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蓝蓝生活的那个时代也会焚书坑儒吗?
田蓝瑶摇头,小声跟他解释:我猜呀,只是说它们被浪费了。
做学生的人,谁没浪费过课堂?
就连田蓝这种自认为是自律型学霸的人,坐在屋里上网课的时候,也直接睡着了。
以己夺人,全世界这么多学生,未能有效得到利用的课堂,加在一起,估计包罗万象,能够组成一个覆盖人类人类各种知识的电子图书馆吧。
陈立恒叹气,一边跟着看卫星导航信号源的课程,一边表达自己的心痛:都是宝贝呀,怎么能不听?
田蓝反唇相讥:说得你好像上课没开过小差一样。
人就是这种生物呀,越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珍惜。
就好比教室里这些盯着电视看的津津有味的学生,他们上课时,就没中途走神吗?肯定有。
因为那些课程,今天不学,明天也能继续学,太平常了。
而现在他们看的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崭新的世界。太难得了,就成了宝贝。
陈立恒不敢再吱声了,只睁大眼睛继续上课。
高复班的晚自习都结束了,实验室内的学生还没散去。直到唐老师过来,电视机出现雪花,告诉大家它该休息了,众人才意犹未尽地砸巴着嘴巴,好像品尝过美味佳肴回味一般,满口余香。
唐老师赶紧催促学生:回去吧,都结伴走,回去早点休息。
现在天还冷呢,尤其晚上气温低。他们要留在实验室呆一夜,明天肯定得感冒。
大家只好告辞,临出门前,还有几个人追着唐老师问:明天我们还能看电视上课吗?
唐老师笑骂:平常也没见你们这么认真啊。看到了电视,就觉得人家了不起,不敢大意了?
学生们嘻嘻哈哈,不敢触老师的逆鳞,只能在心里偷偷腹诽:那能一样吗?便是大学不愧是大学呀,教的内容可真有意思。
难怪这么多人都想上大学呢,原来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粮和干部身份,大学本身就很美好啊。
田蓝和陈立恒特地留到最后,帮着唐老师收拾实验室。
两人又开始旁敲侧击,试图让唐老师承认自己穿越者的身份。这样他们好歹也能多获取点关于系统的信息,后面才好更充分的利用为人民服务的外挂啊。
然而唐老师不知道是真的听不明白,还是谨小慎微惯了。反正直到最后,他也没承认任何事,反而劝他俩放松点,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高考嘛,是选拔人才的手段。考的是知识是能力也是个人的承受力。放轻松点,以平常心应对,你如何对待生活的,那就如何对待高考。
田蓝和陈立恒被迫灌了一大碗鸡汤。
搞了半天,人家以为他俩精神错乱了。
得,不能再说了,再说还不知道唐老师要想啥呢。
两人唯有捏着鼻子跟人道别,赶紧又蹬着自行车回赵家沟。
一路上,他俩都在讨论外挂的出现到底和唐老师有没有关系。
田蓝懊恼:我们今天应该检查下唐老师之前做的那台电视机的。
如果他是关键点,那么那台电视机应该也会出现超越这个时空的网课内容。
陈立恒也有些后悔:是该看看的。算了,明天再过来看吧。其实我倒有个想法,我自己做一台电视机吧,看能不能播放那些网课。
田蓝想了想,好像也有道理:那你抓紧时间吧,说不定电视机就跟黄挎包一样,变成了新的容器。
当年那只黄挎包能够容纳的东西,一开始也很少,后面随着为人民服务的黄挎包在大家南北都流行起来,她能够拿出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
可见,这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也许电视机越多,播放的课程内容也就越丰富。
陈立恒顿时精神抖擞:我明天就过去做。
至于田蓝,也不能闲着。他们还欠了宋清远1500块钱的外债呢,得用实物去抵偿。
酒也就那样了,高粱壳酒过滤过后,添加了果汁,变成了粉色的果酒,美名其曰:桃花酒。
田蓝找供销社帮忙,弄拿了一批酒坛子,灌进去,贴上大红的标签,上面就是大写囍。
至于糖果,田蓝想得挺美的,要做美美的糖艺。什么洁白的丘比特,什么美妙的婚纱娃娃,不太符合现在的国情,那就上月老和红娘吧,多有喜庆的意味。
可惜她虽然看过糖艺制作,但眼睛说它学会了,手却瘫着。光一个拉糖的过程,就足够让她烫出猪叫。
月老红娘集体靠边站,她能做出牡丹花和白天鹅,就已经是外挂的外挂了。
最后田蓝看着自己的作品磨牙,实在丢不起这脸,又脑洞大开,开始设计一批新的喜糖。
五颜六色的彩虹糖已经不能满足它对新人的祝福了,再上一批粉色的爱心糖,才是真的。
这回糖比较好做,就是桃子味的软糖做成爱心形状,然后裹上糖霜,用空罐头瓶装着,上面扎上彩纸,就是回馈给宾客们的喜糖。
英子妈她们现在的主要精力都扑在大棚蔬菜上,已经很少去糖坊。可听说田蓝做出了新糖,她们下工之后,还特地跑过去看了回热闹。
瞧见一罐子的糖时,大家眼睛都看直了,连连点头:这个好,拿出去好气派的。
田蓝得到了肯定,颇为得意,还分享自己的心得:我们的糖要有针对性,比方说卖给小孩的糖,模样就要可爱。卖给新婚夫妻的糖,那肯定要展现出浪漫与甜蜜。
大家伙儿可不管什么浪漫,都点头表示肯定甜蜜。
废话,这么一罐子糖,能不甜如蜜吗?
好家伙,宾客的回礼有一罐糖,真是好大的手笔。
田蓝满脸大写的囧。
同志们,广大社员同胞们,你们能不能不要偏移关注的重点?重点难道不是心形吗?粉色的心形,多么浪漫,多么梦幻的色泽与形状,你们咋就视而不见呢?
她在心中哀嚎。
她不浪漫绝对不怪她自己,绝对是被环境给逼的。
晚上睡觉时,她跟陈立恒抱怨这事儿,十分心酸自己一江春水付东流,媚眼抛给瞎子看。
陈立恒都笑晕了。
蓝蓝难得有一天追求浪漫,大家却不捧场,实在伤她的心啊。
田蓝气死了,伸手掐他:你怎么还笑?乐不死你。
这家伙,下手真是狠,陈立恒只能求饶:好好好,女侠饶命,跟你说个高兴的事儿,让你也开心开心。我电视机做出来了。
真的!田蓝差点从床上跳起来,旋即又傲娇,做出来就做出来呗,关我什么事?
陈立恒心中憋笑,表面上却一本正经:当然关你的事了,这台电视机播了不少农业技术呢,还说了如何大规模从农作物秸秆中提炼淀粉。
田蓝果然撑不住了,扭过头追着他问:真能放?那关键点在哪儿呢?
我怀疑还是为人民服务,它就像一个通关密码。唐老师先前做了那台电视机就只能播放中央台,没有我们的频道。
田蓝开始咬下嘴唇,她现在越来越糊涂,根本搞不清楚系统的脾性。
算了,先按照眼下的情况开始试验吧。
那除了这两台电视机之外呢,其他学生做出来的电视机是不是有同样的作用?
陈立恒摇头:现在还不知道,我们没有机器,是纯手工组装电视机,速度比较慢。其他人还没做出电视机来。
田蓝催促道:那动作快点,实在不行的话,咱们想办法弄条生产线过来。
说到这事儿,她又有点人心不足蛇吞象,遗憾开外挂的是电视机,输送的也只是知识了。
如果能够像上个世界那样,通过黄挎包作为媒介,将被闲置浪费的生产线转道现在来用那该多好。
她可记得清清楚楚,80年代,我国花巨资引进了不少生产线,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其中派上用场的却不多,好些生产线引进过来之后就闲置落灰,最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果能把这些全都挪到现在用,那才叫外挂中的外挂呢。
陈立恒听她遗憾的语气,安慰她道:已经很好了,今天我在电视机里听了课,以前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虽然现在的情况,那个问题解决了,我好像也不能做什么。但我觉得特别舒心,一下子放下了个重担。
田蓝知道这人骨子里头流着军队的血,因为上辈子后半程的人生都跟军工打交道,到现在,他还琢磨着要如何让军工业更上一层楼。
她拍拍他的后背,安慰他道:没事儿,等咱们高考以后,你就能继续做你想做的事了。
其实说到底,他俩都更加喜欢技术。不过条件限制,需要他们从事行政工作时,他们也得顶上。
陈立恒笑道:现在也挺好的,看到赵家沟的地都耕了,庄稼也种下去了。家家户户捞了小猪苗,好些人都穿了新衣服,我就觉得,咱们没白干。
农村条件有限,好多东西都买不到。大家生活水平也只能体现在吃和穿上,旧年想盖新房子,都愁没砖头和水泥。
陈立恒又有些着急:一直都说想弄水泥厂呢,结果到现在也没动工。
田蓝追问了一句:你上次说的吴师傅的那个朋友,水泥厂的,还没过来吗?
甭提了,要动身的时候生了场病,又是咳嗽又是发烧,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到现在人还没缓过来呢。
田蓝十分笃定:那我估计他很快就会动身。
因为他缺钱啊。
这个时代退休工人虽然医疗费由厂里报销。但人生病了得补充营养吧,吃啥不需要花钱呢?生病得有人照顾吧,照顾他的人就不好出去挣钱,又是一笔损失。
陈立恒点头:但愿吧,早点过来,也有人牵头干这事儿。
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啊,要做的事太多。
两人絮叨了半天,最后抱着一块儿沉沉地坠入了梦乡。
不能再耽搁了,明天还有事要做呢。
宋清远结婚,陈立恒还要去帮忙接亲,他们起码得空出一天的时间。
人一忙起来,日子就过得飞快。
转眼就到了宋清远结婚的当天。
田蓝经过几次练手,好歹将天鹅做的没让人一眼瞧过去就喊一声大肥鸭,那个牡丹花也红的红绿的绿,不说雍容华贵吧,起码看上去就是漂亮的花。
本地人见过画糖画,那是平面的,不管多栩栩如生,也是扁扁的一块。还有人瞧过吹糖人,那个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中间有个空空的管。不管做得多像,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糖做的。
但他们今天看到的糖不一样啊,天鹅就不说了,做的再真,人家也知道是假的。
牡丹花才叫惊人呢,好些人一眼瞧过去,还夸奖新郎有心了,到底上哪儿找来的牡丹花?这花娇贵着呢,本地根本看不到。
后来宋清远得意地跟大家解释,众人才大吃一惊,原来这是用糖做出来的花。真有兴致,做的还这么像。
然而接下来事,大家就更惊讶了。
有人瞧见盘子里摆着西红柿,正奇怪这个季节西红柿都上市了?随手抓起来咬了一口,立刻惊呼出声:这也是假的呀?
众人循声看过去,顿时乐了,可不是假的吗?依然是用糖做的。
而且这个西红柿有意思了,最外面一层是硬糖,色泽鲜红,再往里面去却是软糖,咬在嘴里面面的,最里面一层又变成了糖浆,酸酸甜甜,还真带着西红柿的味道。
大家都跟看西洋景似的,全都盯着那西红柿看。还有人夸奖宋清远:你们家今天这婚礼办的可真得劲,太有面子了。
现在还没上宴席呢,光凭这几个糖玩意儿,就足够让大家开了眼。
新郎官眉飞色舞,一个劲儿地客气,还拿彩虹糖给众人吃。因为知青点的成品糖销售渠道主要是供销社,县城的人还真少见彩虹糖,少不得又夸了一波。
待到大家坐在宴席上,新郎官的长辈往各个桌子上分发给每位客人的回礼,那一罐子粉色的爱心糖又得到了大家众口一致的夸奖。
大气,真大气,处处都透着用心的大气。
平心而论,所谓人以群分,以宋清远和他老婆的生活圈子,被邀请来参加婚礼的人,家庭条件普遍都不错。他们也不至于缺一口糖吃。
只是,供销社一分钱一颗的水果糖能跟这种糖比吗?瞧瞧这糖果精致的,做成了桃心的样子,还装在玻璃瓶里面呢,一看就是要卖到大城市的大商店的好货。一般人没门路估计都买不到。
结果宋家一出手就是每人一罐子,那不叫大气叫什么?这才是体面人的做派。
喜宴开席,热菜陆续端上桌,七个碗八个碟的,硬菜真舍得下料。什么香肠什么腊肉,什么虎皮蛋红烧肉,每一份都装的满满,让人伸出筷子都毫无心理负担。
最让宾客们惊喜的是桌上的时鲜菜。春天吃上空心菜就已经够神奇的了,桌上居然还有茄子烧咸鱼和西红柿蛋汤。
正常情况下,大家青睐的肯定是鱼和鸡蛋。但此时此刻,菜一上桌,所有人的筷子都伸向了茄子和西红柿。
这两样菜放在眼下,不仅仅是贵的问题,是你想买都未必能买到货。因为太少了,听说那个赵家沟大队总共就种了10亩菜,几个工厂长期在那边定点要货。剩下的部分,他们大队和公社自己分都不够,哪里还轮得到外人?
宋家能把这两道菜端上喜宴,可见真是费了不少心思。
还有人趁机表达对新娘家属的羡慕:你们亲家可真是看重你们女儿,不然,谁会费这么多心神,方方面面都做得这么漂亮。
宋家爹妈受之有愧,只能打哈哈,强调他们对儿媳妇无比满意。
事实上,他们是替人受了夸奖。不管是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糖,还是桌上的菜,都不是他们张罗的呀,全靠儿子的朋友了。
他们本来以为回不了城的知青个个都灰头土脸,因为他们滞留农村是家庭条件和个人能力的双重失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