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始至终,方秀英的丈夫就跟不存在一样。
    反正坏人也不用他出面当。
    方秀英冷下脸,咬牙道:我一定要考上!
    这是她头一次直抒胸臆。
    因为高考录取率低,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内敛,因为大家都要讲谦虚,所以,班上几乎没有人当众放狠话,就怕到时候啪啪打脸。
    但此时此刻,谁也没嘲笑方秀英,反而好几个姑娘都鼓励她:你一定能考上的,考完你就回城里去。
    原本他们觉得那些知青为了回城选择离婚,虽然大家理智上能够理解,但情感上,谁都觉得不舒服。
    可现在,她们虽然是农村人,她们支持方秀英离婚。
    太不要脸了,那一家子,居然拦着人上进。
    自己不进步,还不许别人进步,简直厚颜无耻。
    如果是怕自己条件差,妻子上了大学就看不上他,那你为什么不好好上进呢?赖在后面,还想拽着人不许人走,那就是下作。
    大家伙儿同仇敌忾,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去了考场。
    高考考场,大家被打乱了秩序,分配到现成的好几所学校里。
    唐老师他们把公社干部请过来,现在可派上用场了。每个考场都有专人负责带队,拖拉机浩浩荡荡地开过去,相当拉风。
    田蓝本来还想关心一下方秀英能否顺利进入考场,但因为他们分配的考点不同,她也只能在心中替对方祈祷两声。
    进考场之前,大家简单解决了早饭。这回是公社中学食堂准备的,每人两个鸡蛋,一根油条,寓意100分。
    虽然油条的油比较少,膨发的也不够,但一口油条下肚,还是挺香的。
    田蓝一边吃早饭,一边感慨:我觉得男女平等真的任重而道远。你看,同样是知青参加高考,如果是男知青的话,女方都全心全意支持。胡长荣他老丈人家还想让他再复读呢。换成是女知青,婆家就变成了拼命地拽着她,生怕她好了就飞走了。
    其实男知青的家属才更应该担心这点啊。
    因为女人普遍儿女心重。既然有了孩子,即便考出去了,也很少有人选择离婚。
    陈立恒点头:这个也许跟传统的社会分工有关系。大家默认一个家庭靠男人支撑,男人有出息,整个家族都会受益。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优秀的女性就成了不稳定因素,会形成女强男弱的态势,他们接受不了。
    田蓝开玩笑道:该不会今年高考就是这个题目吧,你可得好好想想,到时候多写几句。
    结果真坐到考场里了,摊开语文试卷一看,田蓝顿时乐了。
    啥男女平等啊,说的是达芬奇画蛋。作文题目就叫:读《画蛋》有感。
    不知道为什么,田蓝总有种小学写作文的感觉。
    因为她记得小学课本上好像就有《画蛋》这篇文章。
    她将短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突然间想到了基础。
    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没两年,我国各方面都急需进步,而制约我们进步的最大阻碍就是基本功。
    我们的工业技术落后了,我们的农业还处于粗放状态,我们的科学急需发展,我们渴望大踏步地往前跑,然而我们不能丢了根本,我们必须得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才能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引进外来技术固然重要,但不能依赖引进,还要靠自己积累。人家肯给你的,绝对不会是最先进的技术,恰恰相反,很可能是人家已经打算淘汰的东西。
    就算人家的产品再好用,你也不能依赖进口。否则将来有一天,人家突然间翻脸,不给你核心产品了,要怎么办?
    自力更生,夯实基础,才是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田蓝作文写得飞快,在纸上打完草稿,誊抄完毕之后,时间才堪堪过去三十分钟。
    她翻过试卷,从头开始写剩下的题目。
    考试倒是挺顺利的,教室里除了热之外,没有其他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方。
    传说中会从冰库运来冰块放在考场里帮大家降温的事,田蓝没碰上,所有人都顶着满头大汗老老实实答卷。
    田蓝写一会儿就拿毛巾擦擦汗,生怕汗水弄糊了卷面。
    等到上午考完,大家去食堂吃饭时,说到了流汗的问题,英子懊恼不已:我应该也带个毛巾的。兰花花,还是你考虑问题周到。
    周到个屁,那是陈立恒准备的。
    她虽然做了多年政委,对同志以无微不至而著称,但她生活粗糙,根本想不到这茬。
    陈立恒笑着问她:要不要喝汽水?食品厂弄了两箱子给我们。
    要,当然要,必须要,喝点汽水,好歹舒服一些。
    田蓝又关心了一句:对了,上午方秀英有没有考试啊?
    大家都摇头:不知道,没听人说。
    时间太紧张,大中午的,外面太阳又特别大,谁都没勇气顶着烈日跑到另一个考场去问情况。
    毕竟要是中暑了,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众人吃过饭,有人拿出资料继续埋头苦读,有人则干脆趴在桌子上小憩,好养精蓄锐,迎接下午的挑战。
    田蓝没临时抱佛脚,就把凳子搬到墙边,靠墙打起了盹。
    她不爱趴着睡觉,感觉脑袋难受。
    陈立恒跟她并排坐着,拍拍自己的肩膀:你靠着睡吧,别崴到了脖子。
    田蓝摇头,实力拒绝:不要,太热了。
    陈立恒默默地看了她一眼。
    女人啊,多现实的生物。
    冬天对他可热情了,每一次都抱着他。
    一到夏天,呵呵,恨不得直接把他从床上踢下去。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从包里拿出蒲扇:睡吧,我给你扇扇。
    田蓝惊呆了:你怎么连这个都带了?
    我不是怕蚊子多吗?幸好带了。我们那个考场就在厕所旁边,蚊子特别多,我一边考试一边打蚊子。
    田蓝目瞪口呆:监考老师没把你赶出去吗?
    老师自己也在打蚊子。
    好吧,跟他一比起来,自己实在太幸运了,不过是被蚊子咬了两个包而已。
    一直到下午考完,大家碰头的时候,田蓝才终于收到了确切的消息,方秀英总算顺利地进入了考场。
    一开始监考老师是要坚持原则的,而县政府那边也说准考证是从上面发下来的,他们只负责代发,没权力给补办。
    实际上,就是盖个章子的事儿,但谁都不愿意承担责任,生怕会有事儿。
    后来还是革委会主任急了,跑到县领导家里去堵门,硬是逼着人家同意让方秀英先去考试。
    他拍着胸口保证,如果真是冒名顶替的话,那到时候撤他的职。
    虽然大家都知道方秀英就是方秀英本人,他这个保证没啥风险。可他能够把话说到这份上,考生们还是觉得领导实在太够意思了。
    他明明可以不管这事儿的。
    英子突然间问:我们近来上完大学是不是还回来啊?
    旁边有考生嗤笑:你犯什么浑啊?上了大学当然是要留在城里了。回农村的话,还上什么大学?不是白折腾吗?
    英子摇头:我还是想回来。
    方秀英皱眉毛:你别犯傻,你应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会看啊。英子认真道,等看完了,我就回来了。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城市的起源。城市也不是生来就是城市的,城市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我想农村也一样。现在我们向阳公社没有城里好。但我们也在进步呀,我们今年就比去年好,明年肯定比今年还好。这样一步步的,我们终究会越来越好,总有一天,不比任何人差。
    旁边人笑了起来:那你等到那时候再回来呗。我大伯退休了,嫌城里住的憋闷,就回家盖了三间大瓦房,宽敞又气派。反正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
    英子认真道:好也不是自己变好的,还不是人一点点建设出来的。我不能在城里等着农村建好,我应该自己回来搞建设。
    旁边人都陷入了沉默。
    对这个时代的农民子弟而言,上学的最大动力绝对不是什么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而是基于最迫切的现实需要。
    学习吧,上大学吧,这样你就能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你就能穿上皮鞋,做个堂堂正正的城里人。
    田蓝拍了拍英子的后背,鼓励她道:好啊,到时咱俩搭个伴。等上完大学,我们一块回农村搞建设。
    前提是,我们都要变得更优秀。
    第135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高考连着考三天, 这三天里,田蓝最大的印象就是天不停地下雨。
    其实从进入7月开始,天就一会儿晴一会儿雨的, 就没晴踏实过。搞得生产队收下来的麦子一直没办法脱粒,让广大社员都犯愁不已。
    但高考这三天,雨却下得尤其大。特别是考完的第一天晚上,外面的雨哪里是瓢泼呀,完全是打破了水缸, 直接哗啦啦往外淌。
    原先大家都担心晚上会热得睡不着,结果雨一下, 听说在招待所走廊上打地铺的考生,好些人直接冻感冒了。第2天在考场上,田蓝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打喷嚏声。
    因为这个, 考场所在学校的食堂还专门熬了红糖姜汤, 象征性地收一分钱一碗,给大家放开肚皮喝。
    陈立恒也打了两碗过来, 天太潮了,喝点姜汤祛祛潮气, 人也舒服些。
    田蓝一边喝姜汤, 一边小声道:咱们这里可真穷啊。
    她看到有的同学拿姜汤当成饭,喝完了汤之后, 就什么都没买,直接离开了食堂。
    吃早饭时, 她就发现这个同学灌了一肚子自来水。
    陈立恒看着那个面黄肌瘦的男生, 故意过去又打了一碗姜汤, 主动跟对方搭话:少喝点啊, 光喝糖水的话, 这是高渗溶液,考试的时候容易一直上厕所。哎,你哪个公社的?
    那男生颇为局促,小心翼翼地回答:宁远公社的。
    陈立恒趁机将他往自己坐的方向带:宁远公社啊,刚好,我有点事想问问你。你吃的真快,都吃完了?一块儿再吃点吧,天太热了,不吃也放不住,
    田蓝朝那男生点点头,直接将摊面饼递了过去。
    这面饼一半玉米面一半白面,里面还加了鸡蛋,煎好了之后,中间裹上炒过的土豆丝,又是菜又是饭。
    她跟陈立恒也一人一个面饼卷子,一边吃一边开口问:你们考完试之后有没有事做?
    那男生赶紧咽下嘴里的面饼,慌慌张张地回答:没没事儿,就就是大忙。
    小麦收上来了,还得种玉米。农民一年到头总有事情做。
    田蓝点点头,又笑着问:那种完玉米之后,没事的话,你们想不想到我们向阳公社打工?
    男生茫然地睁大眼睛:啥,啥叫打工?
    就是过来做工。陈立恒解释道,我们向阳公社活特别多,现在刚好大忙,人手不够,就想请你们帮忙。放心管饭吃,还有工钱拿。
    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男生会拒绝才怪呢。
    他立刻笑逐颜开,拼命点头:没问题,考完了我就跟你们走。
    然后他又小心翼翼地问,要,要多少人啊?我能带上我同学吗?放心,我们吃的不多,工钱意思意思就行了。
    在农村,像他们这样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到了生产队,也只能拿跟女人一样的工分。别说给家里挣钱,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田蓝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人多力量大,人越多越好。
    男生三口两口吃掉了手上的卷饼,赶紧去找自己同学,跟他们分享这难得的好消息。
    虽然他还不清楚这两位向阳公社的同学究竟找他干什么活,但肯定不是农活。因为农活只算工分,没有工钱这一说。
    男同学跟阵风一样,呼啸着卷出去,又裹了一堆宝贝回来,宝贝都是他的同学们。
    10来个大姑娘小伙子,个个眼睛亮晶晶,都满怀期待地看着田蓝和陈立恒:要我们干什么呀?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没啥好准备的。陈立恒笑了笑,我们有个电视机制作小组,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进来。
    那300只显像管早就用光了,后来宋清远又东奔西跑地帮忙张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几家相对稳定的供货源。
    当然,价钱贵了10倍不止。因为是新货,光一个显像管,人家出厂价就要60块。整个电视机的成本也随之上涨为130块,售价还是200,比以前的利润可少多了。
    但他俩现在顾不上这些呀,别说钱挣少了,只要不亏本,甚至亏损的钱可以用其他项目抵消掉,他俩都得想方设法扩大生产。
    谁知道外挂会持续多久?谁又晓得后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万一上面一条命令下来,不允许这种私人手工作坊做出来的电视机在市面上流通。那他们总不能鸡蛋碰石头吧。
    所以,趁着还没人想起来管这茬,必须得尽可能快尽可能多的将为人民服务牌电视机流通往大江南北。
    这种手工作业,他们又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只能依靠人民群众的双手了。
    宁远公社的同学们差点儿当场跳起来。高考复习阶段,他们虽然埋头苦读,但就生活在这圈子里,也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
    向阳公社的电视机他们没看过,虽然他们公社有一台,说是给大家上电视大学用的,可他们不敢浪费时间跑去看电视呀,他们都忙着学习呢,也只能听听而已。
    可就这样,大家也知道向阳公社有钱了,一台电视机200块,那都赶得上工人半年多的工资了,好阔气。
    田蓝听他们叽里咕噜的议论,遗憾不已:你们应该看的,如果每天都看新闻,那昨天的政治考试,就肯定没问题。
    好几个人都跟着懊恼起来,谁知道这个呢,又没谁跟他们说。
    田蓝再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农村的教育资源是多么的匮乏。之前城里教师下放支援的时候,情况还好些,但那时候也没高考啊。等到这些老师走了,就更加没人指点两眼一抹黑的学生了。
    各个公社撤并高中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愈发坚定了他们必须得多生产电视机,好让大家跟着电视继续学习的决心。
    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大家得有钱。
    一台电视200块,看电视还得通电掏电费,没钱的话,一切都白搭。
    田蓝又强调了一句:当然,除了电视机组,我们还有很多活找人做。比方说熬糖,到时候,大家可以一块来。
    原本因为高考而情绪紧张的众人,一下子全都转移了注意力。
    听到宁远公社的同学找到事情做了,其他人可不干了,全都嚷嚷着让他们不能厚此薄彼,大家都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嘿,这话可真是戳中了田蓝和陈立恒的心,谁让他俩是正儿八经上过战场的人呢?没有什么比战友两个字更加意义深刻。
    田蓝直接拍板:没问题,先好好考试,考完之后,直接去向阳公社找我们。大家都别忘了啊。
    众人纷纷点头保证,不会忘,坚决不能忘。
    傻子才忘呢。
    挣钱的事儿,肯定得积极呀。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胡萝卜吊在前面,下午再进考场的时候,田蓝总觉得所有同学看上去都红光满面。
    甚至连监考老师也打趣了一句:我看大家的精神不错啊。加油!好好考,争取鱼跃龙门,直接跳到大城市里去。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为人民服务[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金面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金面佛并收藏为人民服务[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