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闹腾,房管局不得不出面求和。
他们可不想打官司,真闹起来的话,上面一板子打下,他们也太冤了。
有房管局去跟各个工厂扯,效率居然出奇的高。原本一口咬定绝对没多余的房子可以分的工厂,居然也咬咬牙弄出了几套房,好歹将这些人安置下来了。
方秀英解释:有正式单位,单位也分房子的能搬走,剩下的我实在没办法。我姑倒是想跟房管局继续掰扯,一鼓作气,把全部房产都收回来。这事儿我不做主,你自己看着办。
田蓝摇了摇头,露出了笑容:能有这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真把他们都赶走的话,他们又没正式单位给他们房子住,他们能去哪儿呢?算了,先这样吧。说不定有人开了好头,后面就有人积极跟上了。
方秀英理解不能:积极跟上?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那四合院毕竟是私人住宅,别看大家嘴上都态度强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谁。现在风气已经不一样了,阶.级斗争为经济建设让步。与其这么心惊胆战地怕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收回去,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跟单位要一套正儿八经的公房。到时候谁都不能赶他们走。
方秀英点点头,不是很敢相信:但愿吧。
既然房子已经能收回来了,田蓝也不执着非得听今天的讲座,直接找上陈立恒,两人一块儿去收房。
陈立恒刚从火车站拖了电视机回来,听到消息也惊讶:这么快呀。
他原本还以为今年过年前能把这事儿了了,就算不错了。
方秀英将车轱辘话复述了一遍,催促他:走吧,早点过去也能早点收拾出来。
徐有志从车斗上伸出脑袋来,也开口赶人:去吧,电视机这儿有我呢,保准不会出任何问题。
他是想也弄个电视机小组,自己组装电视机。但可惜的是,现在他们还没在北京城里找齐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就只能先当二道贩子了。
没错,当代大学生徐有志同学胆子很大。他已经决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这不要票的电视机倒手卖出去,每台加价5块钱。
方秀英当机立断:我不从你手里买,我问兰花花买,还是200块。
田蓝立刻点头答应:行,没问题,但见者有份,你得分我2块5的提成。
徐有志震惊了:哪有你这样的?你这是拆自家的台。
田蓝一本正经:如果你分我三块钱的话,那这买卖你做我也不反对。
就这么现实。
2块5不香吗?
现在京城里也有不要票的肉,农民直接拖着案板到城里来卖的。2块5能买不小的一块肉了,好歹给肚子补点油水。
方秀英狂点头,当场保证:没问题,2块5就2块5。
徐有志也只是开玩笑而已,根本不在意一单生意。他开学就上大三了,是标准的活跃分子,行走京城各大高校都能找到熟人。
单靠卖电视机给学生,他就不愁自己的买卖进行不下去。
徐有志开着拖拉机走了。
陈立恒搬了台电视机在手上,询问方秀英的意思:那给你放哪去?
方秀英抬手看表,有些犹豫。如果她先回学校安置好这台电视机的话,再去四合院,就有点晚了。
田蓝给她出主意:要不这样吧,这台电视机先放四合院。回头我们再给你送一台去你们学校。刚好你也能看看电视机千里迢迢运到北京来会不会水土不服?
方秀英叫她的话给逗笑了,调侃道:你不愧是农大的,听说你们的牛啊,羊啊,从河北搬回来时还集体闹肚子了呢,跟人似的,水土不服。
大家笑着上了公交车。
这回他们运气不错,因为不是高峰期,居然每个人都捞到了座位。
旁边的乘客看着陈立恒怀里捧着的电视机,满脸羡慕,还有人主动跟他打听:同志,你在哪儿买的电视机?多少钱啊?
现在电视机可是紧俏货,不仅要有票,还得找领导批条子还才能买到。
田蓝趁机推销:200块,我们在大西北托人买的,今天刚运过来。
那人一听200块钱,顿时双眼发亮:真的只要200块呀。
他们厂去年有人买了电视机,罗马尼亚产的,黑白14寸,前后花了400块钱呢。
这台电视机看着也有12寸了,如果200块的话,那就太划算了。
他心热不已:同志,你们有票吗?
电视机票太紧俏了,他同事是在全场比赛中拿了第一名才弄到的票,这才买到他们厂第一台电视机,可有面儿了。
陈立恒摇摇头,满脸茫然:我们买的时候,没人问我们要票啊。
那人狐疑:你们该不会是在黑市上买的吧?
陈立恒扭过头,一副不乐意搭理他的模样。
田蓝也没好气:你这同志怎么讲话呢?我们买电视机关你什么事?
公交车到站,两人直接给人后脑勺,一点儿都不带留念地走了。
结果那车都已经开出去了,又硬生生地停在了路边。
刚才问他们电视机的年轻人跳下车来,追上前,气喘吁吁地问:你们这个电视机能放吗?
田蓝的态度还是十分生硬:关你什么事?我们又不卖东西。
可她表现的越是冷淡,对方就越心热。
说来也是凑巧,这小伙子正在找对象。就像雄孔雀开屏来吸引雌性一样,他也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女孩的青睐。
而现在的条件下,还有什么能够比一台电视机更加让人瞩目呢?
他追在三人身后,田蓝等人不理他,他也无所谓。
最后还是陈立恒看在同胞的份上,似乎于心不忍了,还勉为其难地开口:算了,一会儿让你看一眼吧。
进了四合院,明明才隔了一个礼拜而已,大家就感觉整个气氛完全不一样了。
在院子里忙碌的人,对着田蓝他们都笑容满面,再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意思。
从正房搬出的人正在整理三轮车上的家具,这回也笑嘻嘻的,正在接受旁人的调侃:你这是跟资本家合伙了吧?,就是为了从你们单位弄到分房。这下好了,住楼房了,家里就有厕所,气派的很哦。
那人双手一抬,故作无奈:你以为我想住啊?要我说,还是住在咱们院子里最自在。往院子里一站,四面八方都是自己人。哪里跟楼房似的,门一关,谁都不跟谁说话。
有人揶揄他:那咱们换一换,你住我家,我替你去住楼房。
先前说大话的租客立刻嬉皮笑脸:你也可以跟你们单位说嘛,让你们供销社给你房子住,不然你就去睡柜台。
对面的人摇头,难掩羡慕:你以为都是你们厂啊,还分房子呢。我们供销社哪有这种好事?
周围的人支招:你傻啊?你们供销社不是有仓库空下来了吗?赶紧占着呀。公家的东西都不这样,谁先拿了就是谁的。
这人本来是扯闲篇的,结果被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居然心动了。
主要是有人做了好榜样,同样一个大院住的,人家丢了这边的房子,直接住上楼房了。
他们供销社难道要比工厂差吗?别人能做到的事,他凭什么不行?
这人一抬头,看到方秀英,就大着胆子道:方同志,要不,你也跟我们单位说说吧。
方秀英挑了下眼皮,声音不冷不热:说什么呀?
就就说,我们家要是不搬的话,就要打外国官司。
方秀英似笑非笑:这话你直接跟你们供销社说就好了,要不要我干脆给你们单位发个律师函啊?
乖乖,这话一出口,大院里的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有海外关系了。啥叫律师函呀?这玩意儿有啥用?听着怪吓唬人的。
其他人跟着起哄:就是,你赶紧去跟你们供销社说,说不定房子更大呢。动作快点啊,晚了就被人占掉了。
几句话的功夫,这人就调头真跑出去了。
看得田蓝他们都目瞪口呆。
那个跟上来的小伙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他才冒出一句:能看电视了吗?
大家伙儿这才注意到陈立恒手上捧着的电视机。
众人一顿羡慕嫉妒恨。这果然是有钱人啊,不仅买下四合院,连电视机都买了。
他们整个院子这么多人家,还没谁家用上电视呢。
每回一放《大西洋底来的人》,院子里的小孩就跑到其他四合院爬墙头就为了看会儿电视。
田蓝进屋看了一回,发现三间正房里的家具都被搬得一干二净,除了炕实在拆不走以外,连个板凳都没给他们留下。
她估计搬家的时候租客大概浑水摸鱼,把房子原有的家具也一并顺走了。
算了,这前前后后牵扯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便有什么值钱的老家具,现在也扯不清楚,索性放下吧。
她招呼陈立恒:电视机就放炕上吧,咱们也瞧一瞧,别是坏的。
她朝院子里喊了一声,有想看电视的吗?一块儿来看吧。
今天是礼拜天,虽然现在社会上流传战斗的礼拜天,疲惫的礼拜一,但不上班也没参加义务劳动的人还是不少。
大人们不好意思伸头,对这二位年轻的新房主,他们总有些不得劲。因为心里清楚,占了人家便宜,所以愈发变扭。
但小孩子没这么多讲究。
一听说看电视,好几个蹲在地上拍洋画儿的小孩立刻跳起来,呼朋引伴地往正房跑。
田蓝从兜里掏出了糖,看他们一个个小手脏兮兮的,干脆叫他们张开嘴,直接把桃心软糖塞进他们嘴里。
现在的娃没啥防范意识,大人给吃的,就张嘴接着。等舌尖感受到了甜,一张张小脸都笑弯了眼。
陈立恒已经找到了插座,拧开了电视开关。
跟着他们进屋的年轻人看着是电视上印着的为人民服务,满脸疑惑:这是什么牌子的电视机?
田蓝也不吹牛:五小企业知道吗?这就是我们当初插队的地方社队企业生产的。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但很好用。我们那边都用这个电视机。
年轻人难以置信:你们插队的地方都用上电视机了?怎么可能?那边多穷啊。
不穷的地方也不会让下放啊。
田蓝直接翻了个白眼:信不信由你,我们那边还有农民夜校呢,专门跟着电视机学大棚种植蔬菜和养殖。哎,别废话,我要看电视呢。
屏幕上闪过一段雪花,然后出现了《追捕》两个字,原来电视放日本电影了。
这个时代,高仓健在华夏大地可是大大有名。
屋子里的人都激动的不行。
小孩子们未必清楚是什么电影,可看到电视机上有人出现,他们就开始高兴。
等到剧情开始上演,所有人都放缓了呼吸,生怕会打扰电视里的人一样。
年轻人看的两眼发直,不时地吸口气。
这电视的质量真的很不错,既没有黑白条纹闪烁,也没有雪花点干扰,整个屏幕清晰的不可思议。
只要200块钱,那也太划算了。
小孩子们则不敢大声呼吸,跟着电视机里的人物命运不时着急。
田蓝和陈立恒却满头雾水,搞不明白外挂闹哪样。
是他们在场的人不够热爱学习吗?外挂都不稀罕输出了,直接拿个日本电影敷衍他们。
好不容易等到漫长的电影放完,其他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他俩却站的脚底都麻了。
没办法,这屋里连个板凳都没有。
不请而来的年轻人眉飞色舞:这个电视机好,都没架天线啊。200块是吧?我要了,这台电视我要了。你们等着,我马上就回去拿钱。
陈立恒立刻反对:谁说要卖给你了?电视机有这么好弄吗?没关系的话,你给我弄一台试试。
年轻人嬉皮笑脸:哥们儿,你理解一下啊,你都有对象了。我还指望靠电视机找个媳妇呢。这样吧,你行行好,就把电视机让给我吧。
方秀英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这人脸皮也忒厚了。怎么好意思开的口?
田蓝皱眉毛:谁说要卖给你的?是你死皮赖脸非得跟到我们家看电视。看了就归你了?那商场电视机多了去,你多看两眼啊,都归你了。
唉,小伙子,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不热爱学习呢?搞得外挂都没施展空间,你难道不觉得自己虚度了青春吗?
真是恨铁不成钢。
男青年央求:你们就行行好吧,你们有关系,你们再买一台就是了。我加价,250块一台,怎么样?我加50呢。
屋里人直接呸,你才二百五呢,会不会说话?
小孩子们却发出惊呼:又有电视看了。
刚才电影放完了,出现的是电视台黑白相间的时间大圆盘,现在,居然跳出了《车工一体化训练》。
男青年吓了一跳,因为他在厂里就是车工啊。
不,他受惊是因为为什么电视机会放这个?
方秀英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不知道电视大学吗?这就是电视大学的课程。
男青年瞪大了眼睛:电视大学还能在家里上啊?
电大他知道,也招生呢,他们厂就有一个名额,可惜轮不到他。就连过去旁边的人都要参加考试。
哪有这么简单。
田蓝一副你也太大惊小怪了的模样,疑惑道:你没上过电视大学吗?我们插队的地方天天看呢。不过跟你也没关系,你电视也看过了,赶紧走吧。
男青年已经顾不上管电视大学放什么了,还在央求:260,260可以吗?就把这电视卖给我吧。我一个月工资才42块钱,我加了60块呢。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神,60块钱固然香,可白浪费一台电视机也很不划算啊。这家伙显然不怎么热爱学习。
不过,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热情似火的好学生呢?资质差点,凑合着用吧。
多出来的60块,他们还能再买元件,重新组装一台电视机呢。
田蓝勉为其难道:算了,你要就动作快点,不然我们来不及再买了。
男青年大喜过望,立刻点头如捣蒜:你们放心,我马上回家拿钱。
说着,他转身就跑。
小孩子们却伤心了:以后我们不能看电视了吗?
田蓝摸摸他们的脑袋,煞有介事:少看电视,伤眼睛。
结果陈立恒要关电视机的时候,电视屏幕上又冒出一段雪花,接下来跳出了《少儿英语》,开始唱ABCD的26个字母歌。
田蓝立刻改变主意,抓住小孩子们:趁着电视机还在,你们多看会儿吧。看,多好玩。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吸引见多识广的小朋友们能老实坐下来认真上网课,授课老师也是操碎了心。各种活泼生动,各种趣味横生,各种寓教于乐,那可谓十八般武艺使劲。
别说这帮小豆丁了,就是在大院旮旯角落里做蜂窝煤的叔伯婶子们都伸长了脑袋往里面张望。
原来电视机里名堂这么多啊,那个动画片小人叽里咕噜的还怪有趣儿。
有人蜂窝煤做了一半忘了脱胚,有人手上的鞋子做了半截,锥子戳在鞋底忘了拔出来,还有人因为看得过于出神,手里摘好了的豆角叫丢在地上,撕下来的老筋反而落在箩筐里了。
恋耽美
他们可不想打官司,真闹起来的话,上面一板子打下,他们也太冤了。
有房管局去跟各个工厂扯,效率居然出奇的高。原本一口咬定绝对没多余的房子可以分的工厂,居然也咬咬牙弄出了几套房,好歹将这些人安置下来了。
方秀英解释:有正式单位,单位也分房子的能搬走,剩下的我实在没办法。我姑倒是想跟房管局继续掰扯,一鼓作气,把全部房产都收回来。这事儿我不做主,你自己看着办。
田蓝摇了摇头,露出了笑容:能有这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真把他们都赶走的话,他们又没正式单位给他们房子住,他们能去哪儿呢?算了,先这样吧。说不定有人开了好头,后面就有人积极跟上了。
方秀英理解不能:积极跟上?什么意思?
田蓝解释道:那四合院毕竟是私人住宅,别看大家嘴上都态度强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谁。现在风气已经不一样了,阶.级斗争为经济建设让步。与其这么心惊胆战地怕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收回去,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跟单位要一套正儿八经的公房。到时候谁都不能赶他们走。
方秀英点点头,不是很敢相信:但愿吧。
既然房子已经能收回来了,田蓝也不执着非得听今天的讲座,直接找上陈立恒,两人一块儿去收房。
陈立恒刚从火车站拖了电视机回来,听到消息也惊讶:这么快呀。
他原本还以为今年过年前能把这事儿了了,就算不错了。
方秀英将车轱辘话复述了一遍,催促他:走吧,早点过去也能早点收拾出来。
徐有志从车斗上伸出脑袋来,也开口赶人:去吧,电视机这儿有我呢,保准不会出任何问题。
他是想也弄个电视机小组,自己组装电视机。但可惜的是,现在他们还没在北京城里找齐所需要的电子元件,就只能先当二道贩子了。
没错,当代大学生徐有志同学胆子很大。他已经决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这不要票的电视机倒手卖出去,每台加价5块钱。
方秀英当机立断:我不从你手里买,我问兰花花买,还是200块。
田蓝立刻点头答应:行,没问题,但见者有份,你得分我2块5的提成。
徐有志震惊了:哪有你这样的?你这是拆自家的台。
田蓝一本正经:如果你分我三块钱的话,那这买卖你做我也不反对。
就这么现实。
2块5不香吗?
现在京城里也有不要票的肉,农民直接拖着案板到城里来卖的。2块5能买不小的一块肉了,好歹给肚子补点油水。
方秀英狂点头,当场保证:没问题,2块5就2块5。
徐有志也只是开玩笑而已,根本不在意一单生意。他开学就上大三了,是标准的活跃分子,行走京城各大高校都能找到熟人。
单靠卖电视机给学生,他就不愁自己的买卖进行不下去。
徐有志开着拖拉机走了。
陈立恒搬了台电视机在手上,询问方秀英的意思:那给你放哪去?
方秀英抬手看表,有些犹豫。如果她先回学校安置好这台电视机的话,再去四合院,就有点晚了。
田蓝给她出主意:要不这样吧,这台电视机先放四合院。回头我们再给你送一台去你们学校。刚好你也能看看电视机千里迢迢运到北京来会不会水土不服?
方秀英叫她的话给逗笑了,调侃道:你不愧是农大的,听说你们的牛啊,羊啊,从河北搬回来时还集体闹肚子了呢,跟人似的,水土不服。
大家笑着上了公交车。
这回他们运气不错,因为不是高峰期,居然每个人都捞到了座位。
旁边的乘客看着陈立恒怀里捧着的电视机,满脸羡慕,还有人主动跟他打听:同志,你在哪儿买的电视机?多少钱啊?
现在电视机可是紧俏货,不仅要有票,还得找领导批条子还才能买到。
田蓝趁机推销:200块,我们在大西北托人买的,今天刚运过来。
那人一听200块钱,顿时双眼发亮:真的只要200块呀。
他们厂去年有人买了电视机,罗马尼亚产的,黑白14寸,前后花了400块钱呢。
这台电视机看着也有12寸了,如果200块的话,那就太划算了。
他心热不已:同志,你们有票吗?
电视机票太紧俏了,他同事是在全场比赛中拿了第一名才弄到的票,这才买到他们厂第一台电视机,可有面儿了。
陈立恒摇摇头,满脸茫然:我们买的时候,没人问我们要票啊。
那人狐疑:你们该不会是在黑市上买的吧?
陈立恒扭过头,一副不乐意搭理他的模样。
田蓝也没好气:你这同志怎么讲话呢?我们买电视机关你什么事?
公交车到站,两人直接给人后脑勺,一点儿都不带留念地走了。
结果那车都已经开出去了,又硬生生地停在了路边。
刚才问他们电视机的年轻人跳下车来,追上前,气喘吁吁地问:你们这个电视机能放吗?
田蓝的态度还是十分生硬:关你什么事?我们又不卖东西。
可她表现的越是冷淡,对方就越心热。
说来也是凑巧,这小伙子正在找对象。就像雄孔雀开屏来吸引雌性一样,他也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来获得女孩的青睐。
而现在的条件下,还有什么能够比一台电视机更加让人瞩目呢?
他追在三人身后,田蓝等人不理他,他也无所谓。
最后还是陈立恒看在同胞的份上,似乎于心不忍了,还勉为其难地开口:算了,一会儿让你看一眼吧。
进了四合院,明明才隔了一个礼拜而已,大家就感觉整个气氛完全不一样了。
在院子里忙碌的人,对着田蓝他们都笑容满面,再也没有剑拔弩张的意思。
从正房搬出的人正在整理三轮车上的家具,这回也笑嘻嘻的,正在接受旁人的调侃:你这是跟资本家合伙了吧?,就是为了从你们单位弄到分房。这下好了,住楼房了,家里就有厕所,气派的很哦。
那人双手一抬,故作无奈:你以为我想住啊?要我说,还是住在咱们院子里最自在。往院子里一站,四面八方都是自己人。哪里跟楼房似的,门一关,谁都不跟谁说话。
有人揶揄他:那咱们换一换,你住我家,我替你去住楼房。
先前说大话的租客立刻嬉皮笑脸:你也可以跟你们单位说嘛,让你们供销社给你房子住,不然你就去睡柜台。
对面的人摇头,难掩羡慕:你以为都是你们厂啊,还分房子呢。我们供销社哪有这种好事?
周围的人支招:你傻啊?你们供销社不是有仓库空下来了吗?赶紧占着呀。公家的东西都不这样,谁先拿了就是谁的。
这人本来是扯闲篇的,结果被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居然心动了。
主要是有人做了好榜样,同样一个大院住的,人家丢了这边的房子,直接住上楼房了。
他们供销社难道要比工厂差吗?别人能做到的事,他凭什么不行?
这人一抬头,看到方秀英,就大着胆子道:方同志,要不,你也跟我们单位说说吧。
方秀英挑了下眼皮,声音不冷不热:说什么呀?
就就说,我们家要是不搬的话,就要打外国官司。
方秀英似笑非笑:这话你直接跟你们供销社说就好了,要不要我干脆给你们单位发个律师函啊?
乖乖,这话一出口,大院里的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有海外关系了。啥叫律师函呀?这玩意儿有啥用?听着怪吓唬人的。
其他人跟着起哄:就是,你赶紧去跟你们供销社说,说不定房子更大呢。动作快点啊,晚了就被人占掉了。
几句话的功夫,这人就调头真跑出去了。
看得田蓝他们都目瞪口呆。
那个跟上来的小伙子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他才冒出一句:能看电视了吗?
大家伙儿这才注意到陈立恒手上捧着的电视机。
众人一顿羡慕嫉妒恨。这果然是有钱人啊,不仅买下四合院,连电视机都买了。
他们整个院子这么多人家,还没谁家用上电视呢。
每回一放《大西洋底来的人》,院子里的小孩就跑到其他四合院爬墙头就为了看会儿电视。
田蓝进屋看了一回,发现三间正房里的家具都被搬得一干二净,除了炕实在拆不走以外,连个板凳都没给他们留下。
她估计搬家的时候租客大概浑水摸鱼,把房子原有的家具也一并顺走了。
算了,这前前后后牵扯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便有什么值钱的老家具,现在也扯不清楚,索性放下吧。
她招呼陈立恒:电视机就放炕上吧,咱们也瞧一瞧,别是坏的。
她朝院子里喊了一声,有想看电视的吗?一块儿来看吧。
今天是礼拜天,虽然现在社会上流传战斗的礼拜天,疲惫的礼拜一,但不上班也没参加义务劳动的人还是不少。
大人们不好意思伸头,对这二位年轻的新房主,他们总有些不得劲。因为心里清楚,占了人家便宜,所以愈发变扭。
但小孩子没这么多讲究。
一听说看电视,好几个蹲在地上拍洋画儿的小孩立刻跳起来,呼朋引伴地往正房跑。
田蓝从兜里掏出了糖,看他们一个个小手脏兮兮的,干脆叫他们张开嘴,直接把桃心软糖塞进他们嘴里。
现在的娃没啥防范意识,大人给吃的,就张嘴接着。等舌尖感受到了甜,一张张小脸都笑弯了眼。
陈立恒已经找到了插座,拧开了电视开关。
跟着他们进屋的年轻人看着是电视上印着的为人民服务,满脸疑惑:这是什么牌子的电视机?
田蓝也不吹牛:五小企业知道吗?这就是我们当初插队的地方社队企业生产的。虽然不是什么名牌,但很好用。我们那边都用这个电视机。
年轻人难以置信:你们插队的地方都用上电视机了?怎么可能?那边多穷啊。
不穷的地方也不会让下放啊。
田蓝直接翻了个白眼:信不信由你,我们那边还有农民夜校呢,专门跟着电视机学大棚种植蔬菜和养殖。哎,别废话,我要看电视呢。
屏幕上闪过一段雪花,然后出现了《追捕》两个字,原来电视放日本电影了。
这个时代,高仓健在华夏大地可是大大有名。
屋子里的人都激动的不行。
小孩子们未必清楚是什么电影,可看到电视机上有人出现,他们就开始高兴。
等到剧情开始上演,所有人都放缓了呼吸,生怕会打扰电视里的人一样。
年轻人看的两眼发直,不时地吸口气。
这电视的质量真的很不错,既没有黑白条纹闪烁,也没有雪花点干扰,整个屏幕清晰的不可思议。
只要200块钱,那也太划算了。
小孩子们则不敢大声呼吸,跟着电视机里的人物命运不时着急。
田蓝和陈立恒却满头雾水,搞不明白外挂闹哪样。
是他们在场的人不够热爱学习吗?外挂都不稀罕输出了,直接拿个日本电影敷衍他们。
好不容易等到漫长的电影放完,其他人都看得津津有味,他俩却站的脚底都麻了。
没办法,这屋里连个板凳都没有。
不请而来的年轻人眉飞色舞:这个电视机好,都没架天线啊。200块是吧?我要了,这台电视我要了。你们等着,我马上就回去拿钱。
陈立恒立刻反对:谁说要卖给你了?电视机有这么好弄吗?没关系的话,你给我弄一台试试。
年轻人嬉皮笑脸:哥们儿,你理解一下啊,你都有对象了。我还指望靠电视机找个媳妇呢。这样吧,你行行好,就把电视机让给我吧。
方秀英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这人脸皮也忒厚了。怎么好意思开的口?
田蓝皱眉毛:谁说要卖给你的?是你死皮赖脸非得跟到我们家看电视。看了就归你了?那商场电视机多了去,你多看两眼啊,都归你了。
唉,小伙子,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不热爱学习呢?搞得外挂都没施展空间,你难道不觉得自己虚度了青春吗?
真是恨铁不成钢。
男青年央求:你们就行行好吧,你们有关系,你们再买一台就是了。我加价,250块一台,怎么样?我加50呢。
屋里人直接呸,你才二百五呢,会不会说话?
小孩子们却发出惊呼:又有电视看了。
刚才电影放完了,出现的是电视台黑白相间的时间大圆盘,现在,居然跳出了《车工一体化训练》。
男青年吓了一跳,因为他在厂里就是车工啊。
不,他受惊是因为为什么电视机会放这个?
方秀英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不知道电视大学吗?这就是电视大学的课程。
男青年瞪大了眼睛:电视大学还能在家里上啊?
电大他知道,也招生呢,他们厂就有一个名额,可惜轮不到他。就连过去旁边的人都要参加考试。
哪有这么简单。
田蓝一副你也太大惊小怪了的模样,疑惑道:你没上过电视大学吗?我们插队的地方天天看呢。不过跟你也没关系,你电视也看过了,赶紧走吧。
男青年已经顾不上管电视大学放什么了,还在央求:260,260可以吗?就把这电视卖给我吧。我一个月工资才42块钱,我加了60块呢。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神,60块钱固然香,可白浪费一台电视机也很不划算啊。这家伙显然不怎么热爱学习。
不过,天底下哪有那么多热情似火的好学生呢?资质差点,凑合着用吧。
多出来的60块,他们还能再买元件,重新组装一台电视机呢。
田蓝勉为其难道:算了,你要就动作快点,不然我们来不及再买了。
男青年大喜过望,立刻点头如捣蒜:你们放心,我马上回家拿钱。
说着,他转身就跑。
小孩子们却伤心了:以后我们不能看电视了吗?
田蓝摸摸他们的脑袋,煞有介事:少看电视,伤眼睛。
结果陈立恒要关电视机的时候,电视屏幕上又冒出一段雪花,接下来跳出了《少儿英语》,开始唱ABCD的26个字母歌。
田蓝立刻改变主意,抓住小孩子们:趁着电视机还在,你们多看会儿吧。看,多好玩。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了吸引见多识广的小朋友们能老实坐下来认真上网课,授课老师也是操碎了心。各种活泼生动,各种趣味横生,各种寓教于乐,那可谓十八般武艺使劲。
别说这帮小豆丁了,就是在大院旮旯角落里做蜂窝煤的叔伯婶子们都伸长了脑袋往里面张望。
原来电视机里名堂这么多啊,那个动画片小人叽里咕噜的还怪有趣儿。
有人蜂窝煤做了一半忘了脱胚,有人手上的鞋子做了半截,锥子戳在鞋底忘了拔出来,还有人因为看得过于出神,手里摘好了的豆角叫丢在地上,撕下来的老筋反而落在箩筐里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