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上学日常(51)
简穆:简穆胸口梗着一口气,半天才咽下,忍不住右手握拳,捶了昭景泽的手臂一下:您这预设立场不对,您应该想,有人觊觎您辛苦养大的儿子,而您对未来儿媳妇完全不了解,没有个一两年的观察,您敢让自己儿子娶她进门吗?
昭景泽看出简穆是真的在担心,十分无语:简穆,你还真把简怡当儿子了?他已经17了,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就算有,也是互相考察。人家嫁女儿不比你这娶儿媳妇的更担心,你这心也操得太早了。
简穆默了默,最终还是点点头:您说得也有些道理。呼出一口气,简穆看向来时的方向,昭侯爷,咱们回去吧,这几天气温下降得好厉害,中午也没多暖和。
昭景泽握了握简穆的手,入手一片冰凉:是有些凉了,也不知道下个月会不会下雪。
简穆迈出的步子一顿。
昭景泽此时却已经松开简穆的手,往前走去,察觉简穆没跟上来,回头看过去:怎么了?
简穆轻轻蜷曲了手指,对着昭景泽脸上单纯的疑惑,只得闷闷地问道:昭侯爷,您说,合八字真的有用吗?
昭景泽:简穆由昭景泽陪着,自我烦恼了一番,简穆是一心为简怡打算,昭景泽则是被简穆的情绪感染,完全忘了问,简穆在考虑简怡的婚事前,是不是忘了身为简怡的兄长,他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简穆没把自己的猜测说与简怡听,简怡还沉浸在长途旅行的兴奋余韵中,但二人次日还是按时回去了国子监上学。
而简怡的兴奋也戛然而止简穆简怡在甲四班,简直犹如插班生一般,班上一个人都不认识不说,真正让二人痛苦的还是课业。
缺课半年不是闹着玩的,从一半听起更是非常痛苦,一下课,简怡就趴在书案上哼哼:哥,我觉得这个月的月考咱们铁定垫底。
简穆想起自己蹲大牢的那两个月,那还是在有简怡笔记的情况下,他都又额外补了两个月的课,何况他们去吐蕃的这段日子。
简穆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传》的书页,想了想,问简怡:要不,咱们请一位先生给咱们补补课?主要是简在渊没空,不然每日放学后让简在渊给他们补课,那才是位好老师呐。
简怡一侧脸颊被压得扁扁的,声音也有气无力的:请谁?学长吗?
葛朗。
简怡对这个名字一点儿印象也没有,问道:那是谁?
我以前在曲江宴认识的一个人,他早过了进士试,但吏部试一直没过。简穆和葛朗的交集很少,不过偶尔有通信,葛朗如今也在京城。吏部试还有一段时间,葛朗家也不算富裕,有这样一个不费时间的外快机会,简穆觉得对方大概率不会拒绝。
简怡一听对方已经过了进士试,就点头答应了。
葛朗接到简穆的消息果然答应,未来三个月每日中午和下午各一个时辰,给二人答疑解惑。
简穆计划的很好,却意外接到宫中委托:太极宫凌云阁修建完成,诏简穆为严国公绘制肖像以供奉于凌云阁。
作者有话说:
求评论,求收藏
第77章
建元十一年,工部奉诏于太极宫东北处督造凌云阁,两年后凌云阁落成,用以供奉功臣,并典藏史籍与密文
建元十一年, 工部奉诏于太极宫东北处督造凌云阁,两年后凌云阁落成,用以供奉功臣, 并典藏史籍与密文。
简穆接到的是工部的公函,公函是工部派人去国子监亲自交给简穆的, 公函内容很简单,就是让简穆为被圣人选入凌云阁的功臣之一严国公绘制画像。
简穆捏着公函有些懵,不知道这事怎么连个铺垫都没有就找上了自己, 不过简穆不认识来送公函的人, 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送公函的小吏却是早就受到了嘱咐, 见简穆眼神犹疑, 便开口道:江侍郎在我来之前就吩咐了,简小郎君有什么想知道的,问我就是。
简穆也想到了江侍郎,不过最后简穆也只是道:多谢,我就是想问一问, 公函中的「下旬至工部」,哪日都行吗?这公文写得实在不够严谨。
函上既是如此说,那就是可以的, 不过最好是近快, 让大人们等总是不好的。
这是完全不考虑自己会拒绝的可能性啊
简穆心下叹气, 面上微笑地接过小吏递给他的通行令牌,便转身回到了课室。
简穆是被助教叫出去的,此时回到课室,讲学博士也只看了简穆一眼, 示意他赶快坐好。这节课上的是《左传》, 别的不说,《左传》原文,简穆简怡都背了一年多了,此时简怡见简穆回来,不想等下课,直接往简穆的案几上丢了个小纸条。
简穆都没打开,借着袍袖的遮掩,直接把公函递给了简怡。简怡看完后又给简穆丢了个纸条,这次简穆打开了,上面有三句话,严国公去年就薨了;
补课怎么办;
公函上为何没写工钱;
简穆看到第三条,忍不住闷笑,简怡受到他的影响,在金银上从来不矫情,认为劳动就该有偿,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还记得在曲阳时,王宇那会儿还有些从亲爹那里学来的口不言钱的清高,被简怡断章取义地用《伯夷列传》中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给忽悠了。一直到以后吴先生给他们讲这一段,王宇才发现,书中原意和他们当初说的事情完全是两码事,直接把状告到吴先生那里。
想到这里,简穆笑着摇了摇头,在纸条背面写道:回家问过祖父再说。
朝廷下职时辰比国子监散学稍晚,简老爷子有时候还要加班,所以,简穆简怡就算早回家也见不到人,两个人也就压住心思,先去了光德坊小院。
葛朗租住的院子在延平门附近,去简宅就太远了,简穆简怡的补课时间又定在中午与下午两个时段,最后一商量,就把补课地点定在了光德坊。
葛朗与几年前变化不大,除了黑了一些,依旧是个话痨,给简穆简怡答疑时总是会从题目本身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简穆简怡是有时间规划的,不得不时不时把葛朗的话题给拽回来,葛朗每次都说抱歉,但总也改不了。
简穆都有些无语,对方虽年长一些,但双方说起话来实在没有年龄感,简穆说话也随意了一些:你这跑题的本事,时务策能过也是运气了。
葛朗不以为忤,还挺认同,叹气说道:谁说不是呐。明年要是再不过,我就打算先找个地方当幕僚了。
春关一直不过,去给官员们当幕僚是比较常规的选择之一,简穆简怡连岁举都没过,对吏部试就没太关注,此时听到葛朗语中含有退怯之意,心情不免也为他低落下来。
吏部试的内容分为身、言、书、判四个项目,就是外貌谈吐、书法以及判辞撰写,简穆简怡听说其中以后两者为重,但葛朗曾经和简穆八卦时也提到过,有人因为考前皮肤不幸过敏起痘就被判落地了,根本没等到后三关。
简怡有些好奇,开口问道:葛大哥,您的吏部试每次都是卡在哪一科啊?
判。葛朗说完,又加了一句,我的书也不算太好。
判且不说,葛朗的字在简穆看来也确实只能算一般,但字迹绝对工整。简穆虽然善书,但从内心上讲,简穆对朝廷取材却如此看重书法很有些不以为然。
简怡是真没关注过吏部试,《齐律》和《疏议》他和简穆倒是都背完了,别说他们,何平何安都能背下七七八八了。判词也讲究文法,不过葛朗能通过进士科,简怡不认为葛朗的文采会有问题,所以对他无法通过判科就有些奇怪。
葛朗面对简怡的疑惑,摆出一副「孩子你太天真」的神情,直接把其中一年的题目复述给简怡:广汉等四郡,俗并不以庚日为伏。或问其故,云:地气温暑,草木早生,异于中土,常自择伏日。既乖恒经,出何典宪?
简穆简怡同时怔住,他们倒是知道入伏的习俗,但真没注意过南边人会自行决定入伏日,更不知道他们作此决定的依据是出自哪里。
葛朗哈哈大笑起来,简穆简怡的气质相差很远,就算他们认识不久,也能很轻易的分出二人,但此时两个人都是呆愣愣的样子,倒真是一模一样了。
葛朗也没卖关子,给二人解答:我没查到,问了别人,有说是出自东汉的一本风俗志,上言当时律法有此规定。
简穆简怡虽然得知了答案,但是脸上的懵逼神色一点儿没少,反而更浓重了。简怡干脆一脑门贴在了书案上:哥,我觉得就算有葛大哥给咱们补课,咱们的抄书大业也不能停。
简穆简怡的阅读量不算少,毕竟大姑母和吴先生每几个月都会给二人列一份书单,但听了葛朗的话
简穆摸了摸简怡的后脑勺:我们都天真了。
虽说现在还不用考虑吏部试的问题,但葛朗确实提前给简穆简怡敲了一次警钟,通过明经科或者是进士科也只是个开始啊。
葛朗打击完两个后辈,又神采奕奕起来:想那么多也没用,来来来,咱们继续。
简穆简怡对视一眼,无奈又无法,只能强迫自己先集中在眼前的补习上。
葛朗看着不靠谱,但其实很用心,简穆简怡有提前知会葛朗他们的学习进度,此时问来,葛朗基本对答如流,只有极个别的内容他不能确定。不过这些简穆简怡都可以回家请教简在渊,也不会影响什么。
简穆暗自决定,若未来三个月,葛朗都能保持这个水准,他就去和姜先生求一幅字送给葛朗当谢礼。
因为补课的原因,简穆简怡已经和卢氏报备过,他们会留在光德坊吃晚食。葛朗在京城是备考的,妻儿都不在京城,简穆也就包了他伙食。
送走葛朗后,简穆没立即离开光德坊,而是先检查了徐恒和徐常的课业与武功。这也是他们从吐蕃回来,简穆第一次有空问起他们这半年的事。
对比起来,徐常更擅武,徐恒的课业更好一些,二人在简穆外出这半年也没有荒废,当然,他们这个年纪要说有多自律那也没有,主要还是武师傅盯得紧,总体而言,简穆挺满意。
你们也十三了,每年三月,武师傅会替我去幽州和太原查看铺子,不怕苦的话,到时候你们也跟着去看看。
徐恒徐常都惊讶地张大了眼睛,无论是课业还是武功,两个孩子还都只是刚刚入门而已,所以,实在不明白简穆派他们出去能有什么用。
简穆乐:不用你们做什么,就是让你们出去见见世面,也散散心,总圈在京城都圈傻了。说京城都是往大了说,若没有何平何安带着,这两个孩子都很少出光德坊和简宅的院子。
徐恒和徐常异口同声道:我们不怕苦,我们听少爷的。
好。简穆笑眯眯地让他们出去,又把罗协叫了来。
罗协比在吐蕃时精神一些,看见简穆仍有些畏缩,说话却不结巴了,开口也是用的汉语:少爷。
简穆点点头,罗协还化着妆,在光德坊小院,原本和何平住一屋的徐恒搬到了何大匠儿子的屋子,罗协换了进去。
徐恒徐常倒不排外,不过他们之间有语言障碍,所以罗协平时也就与何平能说些话。说不无聊是假的,说满足也是真的,这里的人没有人让他跪趴着侍候,也没人对他随意打骂,所以罗协对掩盖原貌十分上心,生怕简穆会把他扔掉。
罗协甚至动过毁了面容的心思,不过根本没来及动手就被何平察觉了,何平有时候直觉特别灵,何平没敢对简穆说这事,只私下里吓唬罗协,他敢故意损毁面容,简穆一定饶不了他,还会扔掉他。
至于第一个「他」是谁,何平没点明,罗协就以为是自己了。
何平却认为自家主子是个心软的,虽说简穆对罗协不假辞色,但罗协既然被交到自己手上,他若做出自残的事,简穆不仅会责怪自己,甚至可能会自责,何平可不想发生这种事,那几天就对罗协看得很紧。
罗协来京城这几日,基本都在学习汉语,但何平也不是一直在,所以很多时候,罗协都只能坐着发呆。何平虽知道简穆不愿意听罗协的事,但还是问了问简穆,简穆这才叫罗协过来。
徐恒习武时,你随着他一起锻炼吧,何平在时你就练习说汉语,他不在时,我让赵合教你制作绒花的工艺,你暂且给他当个学徒吧。简穆原本打算罗协适应了大齐的生活就把他送去幽州,但是适应的过程也不能闲废了,索性给他找个事干,若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将来也是门谋生的手段。
罗协听完简穆的话,双眼微微睁大,琥珀色的眸子瞬间染上水雾,双膝一弯就给简穆磕了个头:多谢少爷为我劳心安排。
简穆不禁然想起没庐嘉措那句「哭得我头疼」,无奈摇摇头,示意何平把罗协扶起来:别动不动就跪。说完,简穆又看向何平,礼仪先教起来。
何平嘟哝:早教了啊。
简穆瞪何平一眼,何平乖乖闭嘴。
作者有话说:
求评论,求收藏
第78章
这些事都处理完,简穆才让何平去书房叫简怡,然后二人带着何安与徐常一起回去简宅。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落下
这些事都处理完, 简穆才让何平去书房叫简怡,然后二人带着何安与徐常一起回去简宅。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落下,二人按照规矩先去正院向简老爷子问安, 简穆自然问起工部之事。
简老爷子还真不知道此事,他在秘书省对工部的事了解不多, 不过他倒是猜到了工部会找简穆的原因:你那幅《安定公主与吐蕃赞布执手图》被收录进翰林院了。
简穆有些意外,想了想又算在情理之中,他的工笔技术还有待提高, 不过论起结构、色彩等其他方面, 简穆绝对能代表大齐的顶尖水准了。
对于这个消息, 简穆还是挺高兴的, 这事放在上一世差不多等于他的画被收进了博物馆,虽然没啥实感,也没啥奖励,有荣誉感撑着,简穆暂时对身外物也不是很在意。
结果, 简穆还没来得及表达喜悦,简老爷子却话锋一转,先问了简穆一个问题:简穆, 若开制科, 你有想过以后直接入翰林院或集贤殿吗?
朝廷如今尚未设置专门的绘画机构, 自然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宫廷画师大多就在翰林院和集贤殿供职。以集贤殿为例,除了常常由三省长官兼任的大学士之职外,集贤殿也有五品学士, 而以某项技能入仕再登上高位的人虽不多, 但也是有的。
简穆想了想, 诚实答道:我没想过,宫廷画师我是不会做的,也不仅仅是画师属工科的问题,主要是宫廷画师桎梏太多。遇到稍微霸道一点的君主,可能除了他指定的主题,你就什么都别想画了。
顿了顿,简穆又加了一句:不过若有机会去做修撰,我还是愿意的。别的不说,宫中的藏书藏画实在是让人觊觎的好东西,只说绘画一途,多看前人画作是开阔眼界的绝好办法之一。国子监书楼的图书也不少,但论珍贵和稀有程度,远远比不上皇城中的几个书阁。
简老爷子颔首:你心里即有主意,就不要轻易动摇。
简穆听出来了,简老爷子可能是担心自己被征召,会因为一时虚荣和浮躁放弃科举正途,遂沉声应了。
简老爷子这才叮嘱:工部既然邀请你,你就去吧。做事要用心,这和你去刑部教学不同,画像最终是要给圣人过目的,凌云阁的功臣像也不会只有严国公一人。换言之,这次做得让人满意了,之后这类工作还会有,同时也能在圣人那里刷一波存在感和好感度。
恋耽美
昭景泽看出简穆是真的在担心,十分无语:简穆,你还真把简怡当儿子了?他已经17了,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就算有,也是互相考察。人家嫁女儿不比你这娶儿媳妇的更担心,你这心也操得太早了。
简穆默了默,最终还是点点头:您说得也有些道理。呼出一口气,简穆看向来时的方向,昭侯爷,咱们回去吧,这几天气温下降得好厉害,中午也没多暖和。
昭景泽握了握简穆的手,入手一片冰凉:是有些凉了,也不知道下个月会不会下雪。
简穆迈出的步子一顿。
昭景泽此时却已经松开简穆的手,往前走去,察觉简穆没跟上来,回头看过去:怎么了?
简穆轻轻蜷曲了手指,对着昭景泽脸上单纯的疑惑,只得闷闷地问道:昭侯爷,您说,合八字真的有用吗?
昭景泽:简穆由昭景泽陪着,自我烦恼了一番,简穆是一心为简怡打算,昭景泽则是被简穆的情绪感染,完全忘了问,简穆在考虑简怡的婚事前,是不是忘了身为简怡的兄长,他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
简穆没把自己的猜测说与简怡听,简怡还沉浸在长途旅行的兴奋余韵中,但二人次日还是按时回去了国子监上学。
而简怡的兴奋也戛然而止简穆简怡在甲四班,简直犹如插班生一般,班上一个人都不认识不说,真正让二人痛苦的还是课业。
缺课半年不是闹着玩的,从一半听起更是非常痛苦,一下课,简怡就趴在书案上哼哼:哥,我觉得这个月的月考咱们铁定垫底。
简穆想起自己蹲大牢的那两个月,那还是在有简怡笔记的情况下,他都又额外补了两个月的课,何况他们去吐蕃的这段日子。
简穆的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传》的书页,想了想,问简怡:要不,咱们请一位先生给咱们补补课?主要是简在渊没空,不然每日放学后让简在渊给他们补课,那才是位好老师呐。
简怡一侧脸颊被压得扁扁的,声音也有气无力的:请谁?学长吗?
葛朗。
简怡对这个名字一点儿印象也没有,问道:那是谁?
我以前在曲江宴认识的一个人,他早过了进士试,但吏部试一直没过。简穆和葛朗的交集很少,不过偶尔有通信,葛朗如今也在京城。吏部试还有一段时间,葛朗家也不算富裕,有这样一个不费时间的外快机会,简穆觉得对方大概率不会拒绝。
简怡一听对方已经过了进士试,就点头答应了。
葛朗接到简穆的消息果然答应,未来三个月每日中午和下午各一个时辰,给二人答疑解惑。
简穆计划的很好,却意外接到宫中委托:太极宫凌云阁修建完成,诏简穆为严国公绘制肖像以供奉于凌云阁。
作者有话说:
求评论,求收藏
第77章
建元十一年,工部奉诏于太极宫东北处督造凌云阁,两年后凌云阁落成,用以供奉功臣,并典藏史籍与密文
建元十一年, 工部奉诏于太极宫东北处督造凌云阁,两年后凌云阁落成,用以供奉功臣, 并典藏史籍与密文。
简穆接到的是工部的公函,公函是工部派人去国子监亲自交给简穆的, 公函内容很简单,就是让简穆为被圣人选入凌云阁的功臣之一严国公绘制画像。
简穆捏着公函有些懵,不知道这事怎么连个铺垫都没有就找上了自己, 不过简穆不认识来送公函的人, 也不知道该不该问。
送公函的小吏却是早就受到了嘱咐, 见简穆眼神犹疑, 便开口道:江侍郎在我来之前就吩咐了,简小郎君有什么想知道的,问我就是。
简穆也想到了江侍郎,不过最后简穆也只是道:多谢,我就是想问一问, 公函中的「下旬至工部」,哪日都行吗?这公文写得实在不够严谨。
函上既是如此说,那就是可以的, 不过最好是近快, 让大人们等总是不好的。
这是完全不考虑自己会拒绝的可能性啊
简穆心下叹气, 面上微笑地接过小吏递给他的通行令牌,便转身回到了课室。
简穆是被助教叫出去的,此时回到课室,讲学博士也只看了简穆一眼, 示意他赶快坐好。这节课上的是《左传》, 别的不说,《左传》原文,简穆简怡都背了一年多了,此时简怡见简穆回来,不想等下课,直接往简穆的案几上丢了个小纸条。
简穆都没打开,借着袍袖的遮掩,直接把公函递给了简怡。简怡看完后又给简穆丢了个纸条,这次简穆打开了,上面有三句话,严国公去年就薨了;
补课怎么办;
公函上为何没写工钱;
简穆看到第三条,忍不住闷笑,简怡受到他的影响,在金银上从来不矫情,认为劳动就该有偿,对人对己都是如此。
还记得在曲阳时,王宇那会儿还有些从亲爹那里学来的口不言钱的清高,被简怡断章取义地用《伯夷列传》中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给忽悠了。一直到以后吴先生给他们讲这一段,王宇才发现,书中原意和他们当初说的事情完全是两码事,直接把状告到吴先生那里。
想到这里,简穆笑着摇了摇头,在纸条背面写道:回家问过祖父再说。
朝廷下职时辰比国子监散学稍晚,简老爷子有时候还要加班,所以,简穆简怡就算早回家也见不到人,两个人也就压住心思,先去了光德坊小院。
葛朗租住的院子在延平门附近,去简宅就太远了,简穆简怡的补课时间又定在中午与下午两个时段,最后一商量,就把补课地点定在了光德坊。
葛朗与几年前变化不大,除了黑了一些,依旧是个话痨,给简穆简怡答疑时总是会从题目本身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简穆简怡是有时间规划的,不得不时不时把葛朗的话题给拽回来,葛朗每次都说抱歉,但总也改不了。
简穆都有些无语,对方虽年长一些,但双方说起话来实在没有年龄感,简穆说话也随意了一些:你这跑题的本事,时务策能过也是运气了。
葛朗不以为忤,还挺认同,叹气说道:谁说不是呐。明年要是再不过,我就打算先找个地方当幕僚了。
春关一直不过,去给官员们当幕僚是比较常规的选择之一,简穆简怡连岁举都没过,对吏部试就没太关注,此时听到葛朗语中含有退怯之意,心情不免也为他低落下来。
吏部试的内容分为身、言、书、判四个项目,就是外貌谈吐、书法以及判辞撰写,简穆简怡听说其中以后两者为重,但葛朗曾经和简穆八卦时也提到过,有人因为考前皮肤不幸过敏起痘就被判落地了,根本没等到后三关。
简怡有些好奇,开口问道:葛大哥,您的吏部试每次都是卡在哪一科啊?
判。葛朗说完,又加了一句,我的书也不算太好。
判且不说,葛朗的字在简穆看来也确实只能算一般,但字迹绝对工整。简穆虽然善书,但从内心上讲,简穆对朝廷取材却如此看重书法很有些不以为然。
简怡是真没关注过吏部试,《齐律》和《疏议》他和简穆倒是都背完了,别说他们,何平何安都能背下七七八八了。判词也讲究文法,不过葛朗能通过进士科,简怡不认为葛朗的文采会有问题,所以对他无法通过判科就有些奇怪。
葛朗面对简怡的疑惑,摆出一副「孩子你太天真」的神情,直接把其中一年的题目复述给简怡:广汉等四郡,俗并不以庚日为伏。或问其故,云:地气温暑,草木早生,异于中土,常自择伏日。既乖恒经,出何典宪?
简穆简怡同时怔住,他们倒是知道入伏的习俗,但真没注意过南边人会自行决定入伏日,更不知道他们作此决定的依据是出自哪里。
葛朗哈哈大笑起来,简穆简怡的气质相差很远,就算他们认识不久,也能很轻易的分出二人,但此时两个人都是呆愣愣的样子,倒真是一模一样了。
葛朗也没卖关子,给二人解答:我没查到,问了别人,有说是出自东汉的一本风俗志,上言当时律法有此规定。
简穆简怡虽然得知了答案,但是脸上的懵逼神色一点儿没少,反而更浓重了。简怡干脆一脑门贴在了书案上:哥,我觉得就算有葛大哥给咱们补课,咱们的抄书大业也不能停。
简穆简怡的阅读量不算少,毕竟大姑母和吴先生每几个月都会给二人列一份书单,但听了葛朗的话
简穆摸了摸简怡的后脑勺:我们都天真了。
虽说现在还不用考虑吏部试的问题,但葛朗确实提前给简穆简怡敲了一次警钟,通过明经科或者是进士科也只是个开始啊。
葛朗打击完两个后辈,又神采奕奕起来:想那么多也没用,来来来,咱们继续。
简穆简怡对视一眼,无奈又无法,只能强迫自己先集中在眼前的补习上。
葛朗看着不靠谱,但其实很用心,简穆简怡有提前知会葛朗他们的学习进度,此时问来,葛朗基本对答如流,只有极个别的内容他不能确定。不过这些简穆简怡都可以回家请教简在渊,也不会影响什么。
简穆暗自决定,若未来三个月,葛朗都能保持这个水准,他就去和姜先生求一幅字送给葛朗当谢礼。
因为补课的原因,简穆简怡已经和卢氏报备过,他们会留在光德坊吃晚食。葛朗在京城是备考的,妻儿都不在京城,简穆也就包了他伙食。
送走葛朗后,简穆没立即离开光德坊,而是先检查了徐恒和徐常的课业与武功。这也是他们从吐蕃回来,简穆第一次有空问起他们这半年的事。
对比起来,徐常更擅武,徐恒的课业更好一些,二人在简穆外出这半年也没有荒废,当然,他们这个年纪要说有多自律那也没有,主要还是武师傅盯得紧,总体而言,简穆挺满意。
你们也十三了,每年三月,武师傅会替我去幽州和太原查看铺子,不怕苦的话,到时候你们也跟着去看看。
徐恒徐常都惊讶地张大了眼睛,无论是课业还是武功,两个孩子还都只是刚刚入门而已,所以,实在不明白简穆派他们出去能有什么用。
简穆乐:不用你们做什么,就是让你们出去见见世面,也散散心,总圈在京城都圈傻了。说京城都是往大了说,若没有何平何安带着,这两个孩子都很少出光德坊和简宅的院子。
徐恒和徐常异口同声道:我们不怕苦,我们听少爷的。
好。简穆笑眯眯地让他们出去,又把罗协叫了来。
罗协比在吐蕃时精神一些,看见简穆仍有些畏缩,说话却不结巴了,开口也是用的汉语:少爷。
简穆点点头,罗协还化着妆,在光德坊小院,原本和何平住一屋的徐恒搬到了何大匠儿子的屋子,罗协换了进去。
徐恒徐常倒不排外,不过他们之间有语言障碍,所以罗协平时也就与何平能说些话。说不无聊是假的,说满足也是真的,这里的人没有人让他跪趴着侍候,也没人对他随意打骂,所以罗协对掩盖原貌十分上心,生怕简穆会把他扔掉。
罗协甚至动过毁了面容的心思,不过根本没来及动手就被何平察觉了,何平有时候直觉特别灵,何平没敢对简穆说这事,只私下里吓唬罗协,他敢故意损毁面容,简穆一定饶不了他,还会扔掉他。
至于第一个「他」是谁,何平没点明,罗协就以为是自己了。
何平却认为自家主子是个心软的,虽说简穆对罗协不假辞色,但罗协既然被交到自己手上,他若做出自残的事,简穆不仅会责怪自己,甚至可能会自责,何平可不想发生这种事,那几天就对罗协看得很紧。
罗协来京城这几日,基本都在学习汉语,但何平也不是一直在,所以很多时候,罗协都只能坐着发呆。何平虽知道简穆不愿意听罗协的事,但还是问了问简穆,简穆这才叫罗协过来。
徐恒习武时,你随着他一起锻炼吧,何平在时你就练习说汉语,他不在时,我让赵合教你制作绒花的工艺,你暂且给他当个学徒吧。简穆原本打算罗协适应了大齐的生活就把他送去幽州,但是适应的过程也不能闲废了,索性给他找个事干,若他有这方面的天赋,将来也是门谋生的手段。
罗协听完简穆的话,双眼微微睁大,琥珀色的眸子瞬间染上水雾,双膝一弯就给简穆磕了个头:多谢少爷为我劳心安排。
简穆不禁然想起没庐嘉措那句「哭得我头疼」,无奈摇摇头,示意何平把罗协扶起来:别动不动就跪。说完,简穆又看向何平,礼仪先教起来。
何平嘟哝:早教了啊。
简穆瞪何平一眼,何平乖乖闭嘴。
作者有话说:
求评论,求收藏
第78章
这些事都处理完,简穆才让何平去书房叫简怡,然后二人带着何安与徐常一起回去简宅。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落下
这些事都处理完, 简穆才让何平去书房叫简怡,然后二人带着何安与徐常一起回去简宅。
此时夜幕已经完全落下,二人按照规矩先去正院向简老爷子问安, 简穆自然问起工部之事。
简老爷子还真不知道此事,他在秘书省对工部的事了解不多, 不过他倒是猜到了工部会找简穆的原因:你那幅《安定公主与吐蕃赞布执手图》被收录进翰林院了。
简穆有些意外,想了想又算在情理之中,他的工笔技术还有待提高, 不过论起结构、色彩等其他方面, 简穆绝对能代表大齐的顶尖水准了。
对于这个消息, 简穆还是挺高兴的, 这事放在上一世差不多等于他的画被收进了博物馆,虽然没啥实感,也没啥奖励,有荣誉感撑着,简穆暂时对身外物也不是很在意。
结果, 简穆还没来得及表达喜悦,简老爷子却话锋一转,先问了简穆一个问题:简穆, 若开制科, 你有想过以后直接入翰林院或集贤殿吗?
朝廷如今尚未设置专门的绘画机构, 自然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宫廷画师大多就在翰林院和集贤殿供职。以集贤殿为例,除了常常由三省长官兼任的大学士之职外,集贤殿也有五品学士, 而以某项技能入仕再登上高位的人虽不多, 但也是有的。
简穆想了想, 诚实答道:我没想过,宫廷画师我是不会做的,也不仅仅是画师属工科的问题,主要是宫廷画师桎梏太多。遇到稍微霸道一点的君主,可能除了他指定的主题,你就什么都别想画了。
顿了顿,简穆又加了一句:不过若有机会去做修撰,我还是愿意的。别的不说,宫中的藏书藏画实在是让人觊觎的好东西,只说绘画一途,多看前人画作是开阔眼界的绝好办法之一。国子监书楼的图书也不少,但论珍贵和稀有程度,远远比不上皇城中的几个书阁。
简老爷子颔首:你心里即有主意,就不要轻易动摇。
简穆听出来了,简老爷子可能是担心自己被征召,会因为一时虚荣和浮躁放弃科举正途,遂沉声应了。
简老爷子这才叮嘱:工部既然邀请你,你就去吧。做事要用心,这和你去刑部教学不同,画像最终是要给圣人过目的,凌云阁的功臣像也不会只有严国公一人。换言之,这次做得让人满意了,之后这类工作还会有,同时也能在圣人那里刷一波存在感和好感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