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安心的上炕。
    她没脱棉袄,只占了棉被一个边角。
    这样后背不严实漏风也不怕。
    没办法,即使孩子们小,不怎么么占地方,棉被也不够。
    她还得加快速度啊!
    竖日一早,吃过早饭。
    就有嫂子挎着篮子上门了,都是来送鸡蛋的。
    林小红热情接待,让孩子们给倒热水。
    没用铁缸子,直接用碗。
    她打开碗架子,拿出一个锃明瓦亮的大葫芦。
    这是家里的鸡蛋娄子。
    又让大江去拿纸笔,要计数的。
    林小红招呼其他嫂子炕上座,都乎一起不方便查看鸡蛋,嫂子们,咱们一个个来,数得数准了,我先将钱给了,省得你们来二趟了。
    几个嫂子们面面相觑,不用,干啥你给钱,俺们又不急,你卖了再给就成。
    其他嫂子也是七嘴八舌的说的,不过都是差不多意思。
    没事,这也快过年,嫂子们也该准备买年货了,手里有钱方便,且我还准备回趟娘家,也省得嫂子们扑空。林小红仍然笑眯眯的,就是不改主意。
    还是翠芽嫂子接了话,也行。那小红你好好选选,不合格的(鸡蛋)你别收。
    小红都愿意先垫钱了,可不能让人家吃亏。
    哎。我也是这意思,太小的,日头长的我不收的,各位嫂子先自己检查一下。有人替她唱白脸,林小红很是高兴。
    这些鸡蛋大部分她都不准备卖的,自然要优选一番。
    金嫂子,你有二十一个。林小红记忆力挺好的,好像昨天大家没说有这么多啊。一共七毛钱。
    金嫂子拿了钱,数了两遍,才放心包进手绢里,我特意三个三个一起拿的,肯定是个整数。
    林小红都能想象那个场景,一回只拿三个鸡蛋,嘴里嘟囔一毛钱。
    这样也好,省得出零,关键还除不开。
    一毛钱除以三等于零点三三三
    至于她加钱凑成零点四毛,她吃亏,这些嫂子恐怕还会多想。
    凭啥多给钱,是不是她要卖个人卖高价。
    为了省事,她就不收多余的(蛋)了,就收三的倍数。
    该我了,该我了!看到金嫂子拿了钱,其他嫂子更激动了。
    之后又来了三位嫂子,就有她俩堂嫂。
    都带了几个到二十几个鸡蛋不等。
    大家都是挑过的,加上天冷了,鸡蛋放得住,没有坏的。
    林小红真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都很愉快。
    就是送了鸡蛋这些人都没走的意思。
    有的还自来熟上炕了。
    林小红也明白,这是接纳她的表现。
    这些妇女跟谁关系好,就拉着谁唠嗑。
    可是想到大驴、□□
    emmm还是算了吧。
    这群嫂子们太生猛,看把她家三个娃稀罕的。
    都快哭了好么。
    哎!哎!那老娘们你往我家小河jj上抓啥意思!
    林小红赶紧护着,可是冬天为了暖和就得烧炕,就费柴火,柴火有限,只能烧一个屋。
    现在家里就这一个屋有热乎气。
    想让孩子们惹不起,躲得起都没地方。
    啊!摔!
    还好还有俩亲堂嫂子,知道她不咋爱凑热闹。
    行了,行了,都回吧,家里还有活儿没干呢。
    有的嫂子不乐意走,刚起头,还没聊尽兴,走啥走。
    林小红家里又干净炕还热乎,是个唠嗑的好地儿。
    翠芽嫂子也帮腔,赶紧走吧,都没拿活,得耽误多少,你们不走,我先走了。
    有人带头走了,其他人也陆续跟着走了。
    林小红假惺惺留了两句客,就愉快的将人们送走了。
    关上门,大大的松了口气。
    回屋,不忘疼疼三孩子,都没少遭毒手啊。
    娘给你们炒松子吃。这活林小红早就想做了。
    听到有好吃的,三娃都很兴奋,纷纷表示可以帮忙。
    林小红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
    行行行,一起。咱们先挑挑。
    第一次做,加上家里松子就不多,林小红只舀了两海碗。
    先挑小土块和石头粒啥的。
    也有快捷办法。
    就是拿个芦苇做的盖帘子,将松子散在上面。
    然后双手把着盖帘子慢慢倾斜,这时候松子和泥土、石粒会很明显。
    一捡就行。
    大江,你带弟妹去把松子洗了,一人洗一遍,松子不埋汰,用冷水投投就行。因为是用冷水洗,怕他们玩水再冻手。
    娘,洗完了。大江过来报告。
    放冷水里泡着,你们仨进屋来。林小红拿着小背篓,里面塞了一些乱稻草,正往里放鸡蛋。
    她刚才一共收了132个鸡蛋,给出去四块四毛钱。
    她准备送娘家二十个。
    原身的娘家对她真的很好。
    她又答应原身要好好照顾她爹娘。
    更不用说原身爹娘和她爸妈有七、八分相似。
    再者寡妇门前是非多,爹娘可是她的靠山。
    感情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要有来有往。
    她又另外多拿了二十个鸡蛋,让林母帮忙换布票、棉花票或者油票。
    很可能换不到,不过没关系,她还要去趟县城的。
    林小红将鸡蛋筐弄好,放到了墙角,这里是鸡蛋,你们别碰啊。
    必须强调一遍才安心。
    中午咱们吃鸡蛋吧,你们想咋吃?林小红问仨孩子。
    娘,不卖啊?抠门管家忧心忡忡大江立马上线。
    林小红心道,卖啥卖。
    之前她没细算过,还以为几十个鸡蛋很多呢。
    可她忘了,家里有四口人呢。
    说要给孩子们补充一波营养,她自己也不能落下,在没有奶制品、肉的情况下,鸡蛋无疑是最好的营养品了。
    一人一天半个鸡蛋不过分吧,那一天就需要两个鸡蛋,一个月就是六十个鸡蛋。
    她一共才收了一百三十二个鸡蛋。
    要送娘家要换票,剩下的还不够两个月消耗的。
    卖啥卖!
    不过这事就不用和大儿子说了,省得娃多想睡不着,遂避重就轻的道,用来换些票再说。
    娘,吃蛋蛋。小江吸溜着口水表达自己的意思。
    林小红大手一挥,吃!大江泡把木耳,咱们中午吃鸡蛋炒木耳。
    这两样都不错。
    大江嘟囔着,又吃炒菜费油,不情不愿的去了厨房。
    林小红又好气又好笑,这么抠,小心找不到媳妇!
    第15章
    ◎去娘家换棉花票◎
    林小红将泡好的松子给炒了,差不多个个开口,很是成功。
    三个小崽早就围灶台了。
    林小红将松子用一个干燥的盖帘子盛出来,晾一晾,省烫手。大儿子娘给你个任务,以后每天给小溪、小河分松子,每人一天五颗。
    大江倒是愿意,就是,娘,我不会数数。
    五颗是多少啊。
    林小红默了默,心中腹诽,原身还是小学老师呢,也没提前教教孩子。
    七岁了也不小了,连五个数还不会数呢。
    往后简单的数数和学字都要提上日程了。
    五个数还不简单!林小红伸出手,大江你跟娘学,将手伸出来放在炕上,然后每个手指头前边放个松子,就是五个了。每人每天一只手,这回会不会了?
    这方法太好用了,一看就会。
    不但大江会了,俩小的也连连点头表示会了。
    林小红看他们学的不错,就想实践一下,今天是第一天吃,一人可以分两个巴掌,自己来拿。
    松子已经不那么烫了。
    大江你第一个!让大儿子打个样儿!
    这样分松子成了有趣的事。
    林小红趁机开始围围脖戴帽子。娘要去姥姥家一趟,中午回来,大江你能看家看弟弟妹妹不?
    李江拍着胸脯保证,娘,我行!
    林小红指着背篓,帮忙酎(抬)一把,小心点,里头是鸡蛋。
    棉袄厚,有点不方便背。
    李江、李溪都跑来帮忙,小老幺还对着松子恋恋不舍,等他下地,林小红早就背上了。
    林小红临走还不忘抓一小把松子。
    她也要补充营养啊。
    至于吃的都给孩子什么的,她可做不到。
    娘走了,大江过来插门。林小红还在外边推推,确认门插实了才走。
    怕吃一肚子风,她直接往嘴里塞七八个粒松子。
    有些冻手,直接农民揣,反正没人,要啥形象。
    因为背着鸡蛋,怕磕碰,所以走的并不快。
    她直接窜的小路,比较近。
    路况还行,大冬天的不管大路还是小路都是雪路。
    李三婶子这是干啥去?林小红遇到熟人了。
    是她家邻居的邻居,从小就认识。
    李三婶热情的回答:去我大嫂家纳鞋底去。红丫头回娘家啊,你爹娘可想你了。
    那婶子我先走了,咱们回头聊。林小红艰难的将手伸出来摆摆,赶紧又缩回去了。
    这位李婶子要从原身丈夫那头论,还是没出五服的亲戚呢。
    属于老李家一支。
    这位李婶子住三大队而不是一大队也是有原因的。
    她听她娘讲过,这位李婶子和婆婆不和。
    就是那种婆婆掐半拉眼珠子看不上那种,成天磋磨李婶子。
    后来更是硬生生把孩子给弄没了。
    李婶子的丈夫终于爆发了,差不多净身出户,然后到三大队落了户。
    前几年李婶子的公婆都没了,她就经常来一大队。
    因为她家亲戚差不多都在一大队。
    从沟里过去。
    为了少走路,林小红决定走捷径。
    好在冬天,下水沟里也没多少水了,还都冻成了冰,上面全是雪窝子。
    挑了一块有人踩过的不算深的地方,林小红下脚了。
    为了不摔跟头,加上也没别人,她直接坐地上,反正都是雪,不埋汰,然后扭着屁股往下蹭,除了有点费裤子,其他都还好。
    现在的雪大部分都冻硬了,踩上去不蹦跶,问题不大。
    很是顺畅就过去了,一个下水沟也就两三米的宽度。
    难点是往上爬。
    好在有雪踮脚,手脚并用,还是让她安全过关。
    在岸上拍拍裤子上的雪,她要到家了。
    经过的第一家就是李三婶子家,还真是巧。
    不过也就是冬天,其他季节下水沟都是有水的,可没法从这边过。
    李婶子家是这条街的最后一户才对。
    因为是最后一户,她家房基地很是宽敞。
    虽然自留地规定一家都是三分,但也没那么可丁可卯的,民不举官不咎嘛。
    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大队住着,除了个别的,或者有结仇的,没人会举、bao。
    林小红加快脚步,很快到了家门口。
    这时候很多家是没院墙的,林家倒是有,不过是那种土坯的,高度也就一米多点,加上年头久了,已经脱落不少,大人随便一跨就过去了,小孩都能翻过去,所以这种院墙就是拦君子不拦小人的。
    院门就是几块木板子随便订在一起的,中间都漏风,估计踹几脚都得散。
    这是自己家,林小红自然不用拍门,直接推门进,外头怪冷的,爹、娘,我回来啦!
    她家大半是半砖瓦房,也有土坯草房。
    主要是家里人多,还没分家,有两个新接出来的房子,估计当时没弄到砖瓦。
    她这一嗓子喊出不少人。
    大家都猫冬呢,不少人都在家。
    林小红娘、大嫂、二嫂、三嫂挨个喊人。
    又有不少孩子喊她,乱糟糟中透着温馨。
    她被林母拉进屋,又直接上了炕。
    林母将孩子们都撵了,让他们去别屋疯去。
    林小红就问,娘,我爹、大哥他们呢?
    凿冰眼去了。林母所说的凿冰眼和大江他们那个不一样。
    因为三大队有连片的鱼池,为了鱼有足够的氧气,需要有冰眼。
    所以队里男队员会轮班去凿。
    估计是轮到她们家了。
    林母又问了问仨外孙(女),还埋怨咋不带孩子一起过来。
    林小红嘿嘿傻笑,赶紧转移话题,娘,背篓里有鸡蛋。一半给你们,剩下的二十个您看能不能给我换点棉花票。
    林母看了眼背篓,我和你爹不要鸡蛋,你赶紧拿回去,你还没好呢,得多吃点好的补补。
    三个嫂子虽然不知道心里咋想的,反正都跟着附和。
    林小红拿来了,自然不会再拿回去的,开始转移话题,娘你不知道,家里的被子都被尿成什么样了,我就给拆了,掏出不少黄棉花,弄得被褥大窟窿小眼子的,得往里絮点新棉花才行。
    林大嫂估计有了共鸣,可不是,家里的被子今早还被小丫给尿了,搁炕头烘着呢,骂了也没用。
    林二嫂、林三嫂也都有过惨痛经历,四人说得很是热闹。
    你家老幺还不大呢,要不再盖两年,要不然还得尿。林母建议道。
    林小红怎么能同意,她实在受不了那个味儿了。
    销魂~
    继续转移话题,娘,今年弹棉花的在哪个生产队落脚?
    作者有话说:
    求收藏求评论。
    第16章
    ◎李爱国是精神小伙◎
    林小红之所以要问弹棉花在哪个生产队落脚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农民穷,不可能年年弹棉花,导致(弹棉花的)客户少,挣不到钱。
    所以他们多数是游、击队。
    每年冬天去不同的生产队落脚。
    虽说现在不让私人做买卖,但有些行当,上面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为老百姓也得过日子啊。
    比如这弹棉花的,再比如焗锅、焗碗、磨剪子菜刀的。
    林母还真知道,因为今年就在临近的生产队。你要是真要去弹棉花就早点,年后兴(也许)就走了。
    林小红点头记下。
    林母让林小红和三个嫂子在炕头聊天,她去帮忙问棉花票的事儿。
    林小红赶紧喊道,娘,用四个鸡蛋换。
    平时的价格是三个鸡蛋一张一斤棉花票。
    可现在不是快过年了么。
    再说,现在手里有棉花票的太少了,估计都有用处,如果再用平时的价格换没啥吸引力。
    她也心疼鸡蛋,可家里更需要棉花。
    林母嘴里嘟囔,我还能不知道。
    虽然也心疼鸡蛋,也知道这时候不多拿肯定啥也换不到。
    林大嫂问道,娘你去谁家?我寻思李爱国家肯定有,人家可是干部,每个月都有票的。
    林母也知道他家有,这时候他还上班呢,也不在家啊,我傍晌再过去一趟,我先去你们二爷家问问,他家大孙子是军人,也有不少票。
    林母说完,急匆匆就出门了。
    林小红就跟仨嫂子唠嗑。
    先说家里的事儿,都是做娘的,聊的都是孩子。
    之后也不知道谁起的头,说起了李爱国,就是之前林大嫂提过肯定有票那个。
    这做干部就是了不起,每个月有工资有票,家里砖瓦房,还有自行车,别看二婚头,还带四个娃,不少黄花大闺女相中呢。林大嫂很是八卦的说道。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搭伙过日子[七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牛奶花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牛奶花卷并收藏搭伙过日子[七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