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伙过日子[七零](10)
毕竟是加餐,不能吃太多。
就着温水吃,要不太干吧。
别说,她真有点饿了。
地瓜饼凉着吃别有风味,感觉更甜了呢。
不只她喜欢,三个小的都吃得很高兴。
林小红又吨吨吨喝了半缸水,想起什么事又下了地。
她抓了一大把松子。
小河,这次你来分,每人十个。说要伸了伸手指,给个提示,就是每个手指头上放两粒。
李小河点头如蒜,当成好玩的了,我分!
一只小手杵在炕席上,努力的张开手指。
拿着松子粒往每个手指头前边放,一二、一二、一二
这俩数他熟呢。
林小红努力憋笑,小屁孩努力绷脸认真数一二,仿佛在做一件大事,不要太萌呢。
第21章
◎开个家庭会议◎
李小河人小,手腕控制力还没有那么强,一个哆嗦就将松子弄乱了。
然后小脸更严肃了。
憋了好一会,又抬头看了看林小红她们又低头重新分了。
李大江想要帮忙都被林小红拦住了。
小家伙很认真,他还会检查,可以说是负责了。
让他做!
娘的!
头一份不出意外给了林小红。
林小红高高兴兴收了,还当着仨孩子面数了一遍,一、二、三十,很准确!一点不差,小河真棒!
第二次小家伙就熟练一些了,第三次、第四次速度更快了,果然分松子也是能熟能生巧的。
分完了,还拍了拍巴掌,这是在给自己鼓掌呢。
又抹了把额头,这是出汗了,也不知道是憋的还是累的。
林小红忍住笑意,揉了把小儿子扎扎的小脑袋,下次小溪分。
之前还让大儿子来分的,现在看来轮班也不错。
不过要补偿一下好大儿,大江,你去柜子里拿四颗大白兔,咱们一人一颗。
重新给大儿派个好任务。
等大家都磕着松子吃上大白兔了,林小红言归正传,继续讨论明天的县城之行。
好大儿江一如既往的抠,没啥要买的,家里也不缺啥。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不花钱。
林小红都要呵呵了,她觉得家里跟家徒四壁差不多,还不缺啥,是啥都没有才对。
可惜她想要的,这里买不到。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林小红看向二闺女,小溪?
小溪嗯嗯了好一会,好像没啥吧。
林小红已经不抱希望了,孩子们太懂事了,不过还是看向了小河,得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
肉!
很是干脆响亮!
林小红都想抱抱小儿子,就是跟她有共同思维。
可还没等她说话,好大儿已经上场了,肉什么肉,家里没有肉票,人家不卖的。
林小红和李小河同时被泼了冷水。
都跟霜打茄子一般。
说啥大实话!
李大江:小河再等几天,大队快杀猪了。来了个急转弯。
林小红算了下日子,起码还有一个来月呢,有得等呢。
过年咱们吃肉饺子。
林小红腹诽,大儿真会画大饼啊,又大又圆。
去年生产队杀猪,她家分了三斤多五花肉,对了,还有两斤80富强粉呢。
这是让家家过年当天能吃上一顿饺子。
她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丰富,是种水稻的,当然也有部分旱田,但是没有小麦。
又因为天气寒冷,只有一季。
所以面粉都得从外头进,挺稀罕的。
她上面提到的富强粉算是这个年代的名牌产品。
至于80是出粉率,就是一百斤小麦出八十斤面粉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年代的面粉不是精面粉,里面含有麦麸。
出粉率越低,里面的麦麸越少,面粉越白,越细腻。
不过林小红有后世思维,却是觉得80粉不错,这不就是后世卖得比较贵的全麦粉么。
将思绪拉回,林小红觉得这次家庭会议开得有些失败,没得到啥有用的信息。
下地找点东西。
明天去县城,她准备大采购一番的,家什要拿好。
背篓不可或缺,再拿俩面口袋,差不多足够了。
至于能买到啥,真不好说。
这个年头物资太短缺了。
只能说,尽量吧。
咱们晚上喝鱼汤!林小红大声宣布。
明天去县城可不是好差事,她要提前补补。
今天从娘家弄来的两条鲫鱼正合适。
又吃鱼!大江眉头都皱巴在一起了。
又字就很有灵魂。
林小红狡辩,这次是鱼汤。
上次吃得是红烧。
不一样!它们不一样!
家里要是有豆腐就好了。鱼汤里放豆腐更美味。
可惜豆腐不好买。
倒是过阵日子可以换些。
镇上有豆腐房,但人家不卖私人。
年前生产队会向各家收黄豆,然后以生产队的名义换豆腐,这样就是公对公了。
当然也可以不换,也可以少换,都看自己,生产队不管。
反正一斤黄豆能换五斤豆腐。
不过这些豆腐一拿回来,除了头两顿,其他的就只能吃冻豆腐了。
李大江还在哪可是呢,林小红已经让闺女去外头拿鱼解冻了。
至于她泡的菜干不会浪费的。
到时候砂锅炖鱼汤,铁锅炖菜干,一点不耽误。
主食还是地瓜饼,还不少呢。
明天都不用做主食了。
林小红拍拍大儿子肩膀,明天娘去县城,你们仨在家待着还是去大爷爷家?
要是刚来那会,她就直接将人送去了。
但是她发现三个孩子挺乖的,不会玩火,不会随意外出。
而且大伯家没自家暖和。
另外家里有地瓜饼,明天再吃两顿绝对够。
她再煮几个鸡蛋,孩子们自己在家也饿不着。
所以她决定征求下孩子们的意见。
李大江一点没犹豫,我在家看弟弟妹妹。
李小溪也回了屋,娘,我也想在家。
李小河不甘落后,摇晃着脑袋,不去!
既然你们仨做了决定,明天要乖乖在家,门插好,陌生人来敲门不要开。林小红说到这顿了顿,其实这话有点废话。
为啥呢?
因为生产队半年一年都不带来个外人的。
所以才能夜不闭户,当然这也和穷有关。
穷得买不起锁头。
对了,明天可以买把锁头,不锁门让她没有安全感。
果然一思考,又让她想到一样要买的。
将之记下,林小红继续叮嘱仨崽崽,在家里不要玩火,娘把暖壶拿出来放地上,你们要记得喝水。
应该差不多了吧。
在看到仨孩子都点头保证后,林小红彻底放心了,也就不唠叨了。
她要翻柜子,再找套线衣啥的,反正要多穿点。
她可不想被冻大冰棍。
又看了看盖帘子上的地瓜干,已经抽吧一些了,不过还不够,接着半烘半晒吧,明早蒸二遍。
明早五点多点二爷爷就赶车过来,她得起多早啊。
关键没有时间,也不能定个闹钟啥的。
那就只能早点睡觉。
孩儿们,咱们下地做菜!
早点吃完,她还有件重要事儿要办呢。
作者有话说:
砰砰砰~跪求收藏!
第22章
◎做了雷锋◎
林小红一口气将一大碗鱼汤干了,稍微有点腥气,但不影响鲜味。
野生的鲫鱼就是好吃。
要是有块老姜就更好了。
不过这姜去哪买呢?
百货商店好像都没有呢,主要是她们这边不种啊。
喝了汤,开始吃菜酱香炖菜干。
没有做得很咸,空口吃完全不是问题。
这时候有的人家没太多粮食的,就拿菜糊弄肚子。
但没她做得好吃啊。
最起码没她这么舍得放油。
她可是将酱炸了,要不然哪里会这么香。
没看当时好大儿眉头都快拧成嘎达了。
不过有油腥就是好吃,三个孩子都吃得头不抬的。
都是菜,多吃些也不会撑到,林小红也就没管。
她快速吃完,吃完饭,你们仨收拾一下,娘出去有点事。
她要早吃饭,除了想早点上炕睡觉,还要趁这个时间办事。
这个时间点太阳刚下山,外头蒙蒙黑又没完全黑,正是大家伙吃晚饭的点,道路上几乎没人。
她要去牛棚送药。
之所以没选大晚上,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且那时被看到说不清,何况她要早睡,明天要早起。
所以挑来挑去,这个时间段很合适。
天还没全黑,也方便某些人看清楚雷锋不是。
林小红交代完,一点没耽搁的出了门。
她戴着帽子,还拿了件破外套套在棉袄上面。
路上真的一个人没看到,很是幸运。
马上就要到牛棚了,她用脚猛搓雪地,终于找到一块冰面,用脚试了试,有些不满意,又往上撒点雪(这样才更滑),准备工作就绪,要去做好人好事了。
林小红悄声来到茅草屋,这屋可没有房门,而是厚重的草帘子。
她在门框上敲了三下,引起里头人注意,然后快速的从草帘子一边伸进去手,扔进去一个报纸团团。
她将药片用报纸包起来了。
这时候因为物资匮乏,所以也没人在意报纸上铅字的危害。
旧报纸应用很是广泛。
比如包吃的、贴墙纸、上厕所等等。
林小红认为贴墙纸没问题,其他的就算了。
她家没啥吃的需要报纸来包,至于上厕所她选择一面写字的信纸。
她不敢奢求卫生纸,因为要票,而且这年头城里妇女们买卫生纸也不是用来擦屁股的,而是自己叠卫生巾,在每月特殊的几天用。
至于农村妇女还要自己缝月事带呢,里头填充的是草木灰。
林小红是不打算用原身的。
所以才着急买棉花,然后自制新的月事带。
她都想好了,全部棉花有些奢侈,但她可以套娃啊。
做几个小的草木灰细长口袋,然后用棉花包一层,这样月事带的填充物就有了。
既干净还节省棉花,一举两得。
咳咳歪楼了。
她也挺佩服自己,这么关键时刻,脑子里还能跑马。
说回送药。
有她提前提醒,加上往里扔东西,里头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林小红立马小跑着离开,在特定地点摔了一跤,帽子被甩掉。
林小红呲了呲牙,为了逼真她是真摔,身上穿得厚倒是不疼,但是手掌又麻又疼,姿势没搞好,也不知道破皮没有,可现在没有时间看了,拎着帽子继续跑。
她知道牛棚的人不会使劲追她的。
他们低调,很怕有人注意。
且她愿意让他们看到的已经暴露了,目标达成,可以安心回家了。
没错,这次她选择暴露的就是她的发型。
她这头发是为了消灭虱子自己剪的,比学生头稍微长点,可以说整个生产队里妇女中独一份。
因为剪得不错,不少妇女夸过她呢。
有心打听一下就能确定身份。
当然对方不打听也没什么,就是没了个人情呗。
这个人情对她来说并不是非要不可。
因为投入少,没有回报也不会破产啥的。
林小红一路小跑回家,这件事在她这就过去了,她可不会时时惦记,一步闲棋而已。
看到孩子们将碗筷都收拾利索了,少不得夸奖一番。
天差不多黑了,赶紧洗漱睡觉。
可能心里有事吧,反正林小红醒得很早。
去倒尿桶的时候,外头还满天繁星呢,不过有大大的月亮地加上雪地反光,倒没那么黑。
林小红简单洗漱下,给脸和手擦雪花膏,嘴唇抹点蛤蜊油保湿。
灶坑已经烧起来了,锅底是水,里头有五个鸡蛋。
上面是木制的锅屉,铺了屉布,上面自然是地瓜,昨天在炕头烘了半天一宿的地瓜。
林小红烧了十几分钟,大概是这么个时间。
然后将地瓜再次盛出放在盖帘上。
将鸡蛋都捞出来,再煮就老了。
还没完,将地瓜鸡蛋糖饼放入锅里,用热气縢个几分钟。
开始吃早饭,一个煮鸡蛋一块地瓜鸡蛋糖饼。
她找来信纸,同样的再包一份,这就是她的中午饭了。
塞进棉袄里头,这样就不会太凉了。
至于衣服鼓包不好看,没人在意。
将锅盖盖好,柴火往灶坑里塞,省得火烧出来。
孩子们还在睡,等她们醒后,锅里的饭食还是温的,就很好。
林小红倒了一杯温水,一边慢慢抿着(不想多喝,找厕所不方便),一边寻思东西带齐没有。
因为她是本县城的人,所以不用开介绍信。
也因为没有介绍信,她不能坐汽车、火车去外地,也不能住招待所。
不过她去县城当天去当天回,实在用不着介绍信。
接下来就是钱和票。
她将棉花票都带着了,都是有期限的,年前都买了,可不能过期。
钱她带了二十块。
带的有些多,她是准备去黑市逛一圈的。
到时候看到好东西肯定要买的,所以钱多带点,这叫有备无患。
剩下的就是背篓和面口袋,没有其他的了。
林小红还在思索落没落东西呢,外头就有喊声传来了。
林小红赶紧围围脖戴帽子,拎起背篓出了门,仔细将门掩上,二爷爷,我出来了,您可真早!
她是头一位客人,可以挑个好座位了。
她直接坐到了牛车的右边,紧挨着牛屁、股。
嗯她没啥恶趣味,对牛屁、股也没爱。
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屁、股考虑罢了。
作者有话说:
嘤嘤嘤~收藏呢,评论呢~
美妞们坐过马车、牛车不?
我回想一下,我坐过马车、驴车和骡子车,也算是很有生活体验了。
都是初时新鲜,后边屁、屁麻。
第23章
◎去县城◎
这个年代是有化肥的,但是数量稀少,生产队根本分不到几袋,杯水车薪罢了。
所以想要多打粮食,还是农家肥当家。
这就导致了各种粪便的珍贵。
林小红在牛屁股后边看到一条化肥袋子做成的兜一点不奇怪了,那是用来兜粪的。
真的是一点不浪费呢。
就是牛刚拉那会,屁股上还冒白烟,风一吹,屎味扑面而来,林小红实在没忍住恶心,赶紧下车走一会,当然借口早就想好了,腿麻了!
其实她的位置已经很好了,跟坐弹簧床的,不那么硌屁股。
弊端也有,除了闻臭味,还有就是得自己保暖,不像其他妇女可以抱团取暖。
但林小红愿意这样,起码不别扭。
因为风大,吹着雪碴子刮脸,大家伙都恨不得将脸捂上,自然也没人聊天,一路上除了二爷爷偶尔喊声驾,挺安静的。
快到县城了,还捎带了其他生产队的俩妇女。
这事也常见,不过也是在累不到牛的情况下,至于要不要钱,就靠二爷爷自己把握了。
这次都到县城边上了,人家就是搭搭脚,自然是不要钱的。
你们买啥快点啊,太阳正中间咱们就往回走了。二爷爷说完,拉着牛车走了。
恋耽美
就着温水吃,要不太干吧。
别说,她真有点饿了。
地瓜饼凉着吃别有风味,感觉更甜了呢。
不只她喜欢,三个小的都吃得很高兴。
林小红又吨吨吨喝了半缸水,想起什么事又下了地。
她抓了一大把松子。
小河,这次你来分,每人十个。说要伸了伸手指,给个提示,就是每个手指头上放两粒。
李小河点头如蒜,当成好玩的了,我分!
一只小手杵在炕席上,努力的张开手指。
拿着松子粒往每个手指头前边放,一二、一二、一二
这俩数他熟呢。
林小红努力憋笑,小屁孩努力绷脸认真数一二,仿佛在做一件大事,不要太萌呢。
第21章
◎开个家庭会议◎
李小河人小,手腕控制力还没有那么强,一个哆嗦就将松子弄乱了。
然后小脸更严肃了。
憋了好一会,又抬头看了看林小红她们又低头重新分了。
李大江想要帮忙都被林小红拦住了。
小家伙很认真,他还会检查,可以说是负责了。
让他做!
娘的!
头一份不出意外给了林小红。
林小红高高兴兴收了,还当着仨孩子面数了一遍,一、二、三十,很准确!一点不差,小河真棒!
第二次小家伙就熟练一些了,第三次、第四次速度更快了,果然分松子也是能熟能生巧的。
分完了,还拍了拍巴掌,这是在给自己鼓掌呢。
又抹了把额头,这是出汗了,也不知道是憋的还是累的。
林小红忍住笑意,揉了把小儿子扎扎的小脑袋,下次小溪分。
之前还让大儿子来分的,现在看来轮班也不错。
不过要补偿一下好大儿,大江,你去柜子里拿四颗大白兔,咱们一人一颗。
重新给大儿派个好任务。
等大家都磕着松子吃上大白兔了,林小红言归正传,继续讨论明天的县城之行。
好大儿江一如既往的抠,没啥要买的,家里也不缺啥。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不花钱。
林小红都要呵呵了,她觉得家里跟家徒四壁差不多,还不缺啥,是啥都没有才对。
可惜她想要的,这里买不到。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林小红看向二闺女,小溪?
小溪嗯嗯了好一会,好像没啥吧。
林小红已经不抱希望了,孩子们太懂事了,不过还是看向了小河,得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
肉!
很是干脆响亮!
林小红都想抱抱小儿子,就是跟她有共同思维。
可还没等她说话,好大儿已经上场了,肉什么肉,家里没有肉票,人家不卖的。
林小红和李小河同时被泼了冷水。
都跟霜打茄子一般。
说啥大实话!
李大江:小河再等几天,大队快杀猪了。来了个急转弯。
林小红算了下日子,起码还有一个来月呢,有得等呢。
过年咱们吃肉饺子。
林小红腹诽,大儿真会画大饼啊,又大又圆。
去年生产队杀猪,她家分了三斤多五花肉,对了,还有两斤80富强粉呢。
这是让家家过年当天能吃上一顿饺子。
她们这个地区因为水资源丰富,是种水稻的,当然也有部分旱田,但是没有小麦。
又因为天气寒冷,只有一季。
所以面粉都得从外头进,挺稀罕的。
她上面提到的富强粉算是这个年代的名牌产品。
至于80是出粉率,就是一百斤小麦出八十斤面粉的意思。
也就是说这个年代的面粉不是精面粉,里面含有麦麸。
出粉率越低,里面的麦麸越少,面粉越白,越细腻。
不过林小红有后世思维,却是觉得80粉不错,这不就是后世卖得比较贵的全麦粉么。
将思绪拉回,林小红觉得这次家庭会议开得有些失败,没得到啥有用的信息。
下地找点东西。
明天去县城,她准备大采购一番的,家什要拿好。
背篓不可或缺,再拿俩面口袋,差不多足够了。
至于能买到啥,真不好说。
这个年头物资太短缺了。
只能说,尽量吧。
咱们晚上喝鱼汤!林小红大声宣布。
明天去县城可不是好差事,她要提前补补。
今天从娘家弄来的两条鲫鱼正合适。
又吃鱼!大江眉头都皱巴在一起了。
又字就很有灵魂。
林小红狡辩,这次是鱼汤。
上次吃得是红烧。
不一样!它们不一样!
家里要是有豆腐就好了。鱼汤里放豆腐更美味。
可惜豆腐不好买。
倒是过阵日子可以换些。
镇上有豆腐房,但人家不卖私人。
年前生产队会向各家收黄豆,然后以生产队的名义换豆腐,这样就是公对公了。
当然也可以不换,也可以少换,都看自己,生产队不管。
反正一斤黄豆能换五斤豆腐。
不过这些豆腐一拿回来,除了头两顿,其他的就只能吃冻豆腐了。
李大江还在哪可是呢,林小红已经让闺女去外头拿鱼解冻了。
至于她泡的菜干不会浪费的。
到时候砂锅炖鱼汤,铁锅炖菜干,一点不耽误。
主食还是地瓜饼,还不少呢。
明天都不用做主食了。
林小红拍拍大儿子肩膀,明天娘去县城,你们仨在家待着还是去大爷爷家?
要是刚来那会,她就直接将人送去了。
但是她发现三个孩子挺乖的,不会玩火,不会随意外出。
而且大伯家没自家暖和。
另外家里有地瓜饼,明天再吃两顿绝对够。
她再煮几个鸡蛋,孩子们自己在家也饿不着。
所以她决定征求下孩子们的意见。
李大江一点没犹豫,我在家看弟弟妹妹。
李小溪也回了屋,娘,我也想在家。
李小河不甘落后,摇晃着脑袋,不去!
既然你们仨做了决定,明天要乖乖在家,门插好,陌生人来敲门不要开。林小红说到这顿了顿,其实这话有点废话。
为啥呢?
因为生产队半年一年都不带来个外人的。
所以才能夜不闭户,当然这也和穷有关。
穷得买不起锁头。
对了,明天可以买把锁头,不锁门让她没有安全感。
果然一思考,又让她想到一样要买的。
将之记下,林小红继续叮嘱仨崽崽,在家里不要玩火,娘把暖壶拿出来放地上,你们要记得喝水。
应该差不多了吧。
在看到仨孩子都点头保证后,林小红彻底放心了,也就不唠叨了。
她要翻柜子,再找套线衣啥的,反正要多穿点。
她可不想被冻大冰棍。
又看了看盖帘子上的地瓜干,已经抽吧一些了,不过还不够,接着半烘半晒吧,明早蒸二遍。
明早五点多点二爷爷就赶车过来,她得起多早啊。
关键没有时间,也不能定个闹钟啥的。
那就只能早点睡觉。
孩儿们,咱们下地做菜!
早点吃完,她还有件重要事儿要办呢。
作者有话说:
砰砰砰~跪求收藏!
第22章
◎做了雷锋◎
林小红一口气将一大碗鱼汤干了,稍微有点腥气,但不影响鲜味。
野生的鲫鱼就是好吃。
要是有块老姜就更好了。
不过这姜去哪买呢?
百货商店好像都没有呢,主要是她们这边不种啊。
喝了汤,开始吃菜酱香炖菜干。
没有做得很咸,空口吃完全不是问题。
这时候有的人家没太多粮食的,就拿菜糊弄肚子。
但没她做得好吃啊。
最起码没她这么舍得放油。
她可是将酱炸了,要不然哪里会这么香。
没看当时好大儿眉头都快拧成嘎达了。
不过有油腥就是好吃,三个孩子都吃得头不抬的。
都是菜,多吃些也不会撑到,林小红也就没管。
她快速吃完,吃完饭,你们仨收拾一下,娘出去有点事。
她要早吃饭,除了想早点上炕睡觉,还要趁这个时间办事。
这个时间点太阳刚下山,外头蒙蒙黑又没完全黑,正是大家伙吃晚饭的点,道路上几乎没人。
她要去牛棚送药。
之所以没选大晚上,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且那时被看到说不清,何况她要早睡,明天要早起。
所以挑来挑去,这个时间段很合适。
天还没全黑,也方便某些人看清楚雷锋不是。
林小红交代完,一点没耽搁的出了门。
她戴着帽子,还拿了件破外套套在棉袄上面。
路上真的一个人没看到,很是幸运。
马上就要到牛棚了,她用脚猛搓雪地,终于找到一块冰面,用脚试了试,有些不满意,又往上撒点雪(这样才更滑),准备工作就绪,要去做好人好事了。
林小红悄声来到茅草屋,这屋可没有房门,而是厚重的草帘子。
她在门框上敲了三下,引起里头人注意,然后快速的从草帘子一边伸进去手,扔进去一个报纸团团。
她将药片用报纸包起来了。
这时候因为物资匮乏,所以也没人在意报纸上铅字的危害。
旧报纸应用很是广泛。
比如包吃的、贴墙纸、上厕所等等。
林小红认为贴墙纸没问题,其他的就算了。
她家没啥吃的需要报纸来包,至于上厕所她选择一面写字的信纸。
她不敢奢求卫生纸,因为要票,而且这年头城里妇女们买卫生纸也不是用来擦屁股的,而是自己叠卫生巾,在每月特殊的几天用。
至于农村妇女还要自己缝月事带呢,里头填充的是草木灰。
林小红是不打算用原身的。
所以才着急买棉花,然后自制新的月事带。
她都想好了,全部棉花有些奢侈,但她可以套娃啊。
做几个小的草木灰细长口袋,然后用棉花包一层,这样月事带的填充物就有了。
既干净还节省棉花,一举两得。
咳咳歪楼了。
她也挺佩服自己,这么关键时刻,脑子里还能跑马。
说回送药。
有她提前提醒,加上往里扔东西,里头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林小红立马小跑着离开,在特定地点摔了一跤,帽子被甩掉。
林小红呲了呲牙,为了逼真她是真摔,身上穿得厚倒是不疼,但是手掌又麻又疼,姿势没搞好,也不知道破皮没有,可现在没有时间看了,拎着帽子继续跑。
她知道牛棚的人不会使劲追她的。
他们低调,很怕有人注意。
且她愿意让他们看到的已经暴露了,目标达成,可以安心回家了。
没错,这次她选择暴露的就是她的发型。
她这头发是为了消灭虱子自己剪的,比学生头稍微长点,可以说整个生产队里妇女中独一份。
因为剪得不错,不少妇女夸过她呢。
有心打听一下就能确定身份。
当然对方不打听也没什么,就是没了个人情呗。
这个人情对她来说并不是非要不可。
因为投入少,没有回报也不会破产啥的。
林小红一路小跑回家,这件事在她这就过去了,她可不会时时惦记,一步闲棋而已。
看到孩子们将碗筷都收拾利索了,少不得夸奖一番。
天差不多黑了,赶紧洗漱睡觉。
可能心里有事吧,反正林小红醒得很早。
去倒尿桶的时候,外头还满天繁星呢,不过有大大的月亮地加上雪地反光,倒没那么黑。
林小红简单洗漱下,给脸和手擦雪花膏,嘴唇抹点蛤蜊油保湿。
灶坑已经烧起来了,锅底是水,里头有五个鸡蛋。
上面是木制的锅屉,铺了屉布,上面自然是地瓜,昨天在炕头烘了半天一宿的地瓜。
林小红烧了十几分钟,大概是这么个时间。
然后将地瓜再次盛出放在盖帘上。
将鸡蛋都捞出来,再煮就老了。
还没完,将地瓜鸡蛋糖饼放入锅里,用热气縢个几分钟。
开始吃早饭,一个煮鸡蛋一块地瓜鸡蛋糖饼。
她找来信纸,同样的再包一份,这就是她的中午饭了。
塞进棉袄里头,这样就不会太凉了。
至于衣服鼓包不好看,没人在意。
将锅盖盖好,柴火往灶坑里塞,省得火烧出来。
孩子们还在睡,等她们醒后,锅里的饭食还是温的,就很好。
林小红倒了一杯温水,一边慢慢抿着(不想多喝,找厕所不方便),一边寻思东西带齐没有。
因为她是本县城的人,所以不用开介绍信。
也因为没有介绍信,她不能坐汽车、火车去外地,也不能住招待所。
不过她去县城当天去当天回,实在用不着介绍信。
接下来就是钱和票。
她将棉花票都带着了,都是有期限的,年前都买了,可不能过期。
钱她带了二十块。
带的有些多,她是准备去黑市逛一圈的。
到时候看到好东西肯定要买的,所以钱多带点,这叫有备无患。
剩下的就是背篓和面口袋,没有其他的了。
林小红还在思索落没落东西呢,外头就有喊声传来了。
林小红赶紧围围脖戴帽子,拎起背篓出了门,仔细将门掩上,二爷爷,我出来了,您可真早!
她是头一位客人,可以挑个好座位了。
她直接坐到了牛车的右边,紧挨着牛屁、股。
嗯她没啥恶趣味,对牛屁、股也没爱。
她只是为了自己的屁、股考虑罢了。
作者有话说:
嘤嘤嘤~收藏呢,评论呢~
美妞们坐过马车、牛车不?
我回想一下,我坐过马车、驴车和骡子车,也算是很有生活体验了。
都是初时新鲜,后边屁、屁麻。
第23章
◎去县城◎
这个年代是有化肥的,但是数量稀少,生产队根本分不到几袋,杯水车薪罢了。
所以想要多打粮食,还是农家肥当家。
这就导致了各种粪便的珍贵。
林小红在牛屁股后边看到一条化肥袋子做成的兜一点不奇怪了,那是用来兜粪的。
真的是一点不浪费呢。
就是牛刚拉那会,屁股上还冒白烟,风一吹,屎味扑面而来,林小红实在没忍住恶心,赶紧下车走一会,当然借口早就想好了,腿麻了!
其实她的位置已经很好了,跟坐弹簧床的,不那么硌屁股。
弊端也有,除了闻臭味,还有就是得自己保暖,不像其他妇女可以抱团取暖。
但林小红愿意这样,起码不别扭。
因为风大,吹着雪碴子刮脸,大家伙都恨不得将脸捂上,自然也没人聊天,一路上除了二爷爷偶尔喊声驾,挺安静的。
快到县城了,还捎带了其他生产队的俩妇女。
这事也常见,不过也是在累不到牛的情况下,至于要不要钱,就靠二爷爷自己把握了。
这次都到县城边上了,人家就是搭搭脚,自然是不要钱的。
你们买啥快点啊,太阳正中间咱们就往回走了。二爷爷说完,拉着牛车走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