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伙过日子[七零](158)
但是想到到了北京的事情,别的都可以糊弄,孩子们的学校呢。
这个必须仔细考察一番的。
她们如果年后过去,时间是真不宽裕。
一时有些两难。
第360章
林小红一时拿不定主意。
李爱国也没多说, 他头更昏了,拉着林小红陪他困觉。
林小红本来还想问问啥时候回三大队的,看他实在难受也没讲。
竖日一早起来,李爱国还是有些宿醉。
林小红又让他灌了一碗酸汤子。
李爱国是捏着鼻子硬灌的。
饭桌上, 几个孩子都想看看李爱国的录取通知书。
至于林小红的他们已经看过了。
李小河拉着李爱国胳膊, 爹, 让我们看看通知书。
李爱国看向林小红, 在你们娘那了。
林小红黑脸,他的通知书有花啊, 和我那个一样。
她之前也挺好奇全国第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的。
拿在手里不免失望。
和她的大差不差。
大江少有的撒娇, 娘, 我想看看京大的录取通知书。
林小红看孩子们都是眼巴巴的,只能起身给拿了。
她给锁地柜里了。
怕丢。
拿在手里, 忍不住摩挲了两下。
虽然就是简单的一张纸, 但它也是京大的通知书。
逼格还是很高的。
她回头看看能不能保留下来。
若干年后可以和孙子、孙女吹吹牛逼啥的。
递给大江,手上不湿吧。
大江摇头, 不湿。
还是在衣服上抹了两下才接过, 仔细的看了起来。
其他的孩子也都围过去了。
林小红忍不住提醒, 不许抢, 换着看。
李爱国拉她坐下, 没事, 孩子们有分寸。
林小红何尝不知道, 还是忍不住紧张。
李爱国低头和林小红说道, 我今天去办咱们一家子的手续, 连带交接工作。
林小红急忙问道, 那你辞职了, 咱们这房子是不是得马上搬啊?
李爱国摇头, 不至于,就是住到年后也没问题,孙镇长巴不得咱们多住一阵呢。
林小红放心了,主要是行李太多,她不想折腾。那就好。
林小红又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啥时候回三大队?
他们考上大学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自然要和父母交代一声的。
李爱国道,明天吧。顺便和爹娘商量一下啥时候走。
林小红就知道他没放弃年前走的打算。
她还在犹豫中,不过和爹娘商量一下也行。
林小红将录取通知书收好,让孩子们老实吃饭。
饭后李爱国去上班。
她在家里和孩子们收拾东西。
你们将一些用不着的先收拾出来,回头可以送人。林小红交代道。
对于大江他们,自己收拾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林小红就让他们带带两对双胞胎。
李小河问道。娘,我们是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
林小红停下,看着孩子们郑重问道,爹娘考上北京的大学了,我们都不想和你们分开,你们想不想跟着爹娘?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喊道,愿意!
林小红有些诧异,不会舍不得同学么?
她记得当时从队里搬到镇上,孩子们还舍不得呢。
大江代表回答,我更想去北京!
她明白了,原来不只大人,孩子们也很向往北京呢。
小河更会说话了,爹娘去哪,我们就去哪。
小月、小奇他们连声附和。
小溪也说到,反正我明年考初中,也是要和同学们分开的。
林小红抱着孩子们,好,我们一家人要一直在一起。
感性、煽情完了,林小红继续分配任务。
让他们将屋子收拾一下。
回头给单位腾房子可不能太埋汰的,要被讲究的。
林小红在做裤子,用得是小梅给的那块灯芯绒。
她做了两个灯笼裤。
不是特别夸张那种。
回头上边小棉袄,下边灯笼裤,小皮靴就很配。
这时候李爱国回来了。
林小红放下手里活计,你咋回来这么早。
李爱国苦笑,待不住了,跟看西洋景似的。
林小红忍不住哈哈笑。
不过想想,李爱国说不定是全镇唯一一个考上京大,可不是西洋景。
你没收收票!一人两毛钱随便看!
李爱国瞪眼,我是动物园里的猴子啊,还收票。
林小红揉着肚子,笑的更厉害了。
李爱国无奈摇头,我将手续办好了。到时候咱们户口落下,孩子们最好能挂靠。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他们的户口会迁到大学的集体户口上,很可能不接纳孩子们的。
林小红觉得问题不大,反正咱们也要买房子的,到时候连同咱们的户口都落在房子上就行了。
李爱国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小红仍然将开的手续锁进地柜。
李爱国坐在缝纫机旁边,看着媳妇做活,我给王主编打电话了,他和运输队那边确认了下时间,腊月二十有趟车,年后得初七了。汽车没有火车快,得四、五天才能到北京呢。
林小红开始算时间,这样的话年后还真有些不赶趟呢。
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媳妇,我知道你舍不得爹娘,咱们明个回三大队,要不你在那住一宿。李爱国道。
林小红有点想答应,又有些不好意思,她多大了,还粘爹娘,再说吧。得喊我老叔来将家里的家具拆了。
李爱国赶紧点头,是得拆。
林小红又提到,咱们咋将这么多行李拉到省城啊?
李爱国做事向来周到,我联系了县城运输队,他们这几天都有空车,可以帮忙拉到县城运输队,到了那边咱们再联系顺风车。
县城去省城的车还是很多的。
实在不行,就去火车站办理托运。
无非是多花一些钱的问题。
林小红又和李爱国商量那些东西不带,哪些东西送人还是拉回老家。
家里的这些缸都是好的,回头问问公婆要不要?还有碗架子,咱们带走一个就行了,还剩一个呢,碗盘啥的带九套就行了,回头在北京买,省得半路打碎了。
其他的不怕碎的尽量带着。
破家值万贯,回头还得花钱添置。
主要是她们初来乍到,怕是摸不到头绪,多带点省得抓瞎。
第361章
今天三大队格外热闹, 确切说是从小半个月前就开始热闹了。
原因是有俩知青也考上了大学。
但那毕竟是知青,不是本大队的,所以热闹热闹也就完事了。
还有队员忍不住嘟囔几句,本大队那十好几个考试的咋那么完蛋, 就没一个考上的。
谁成想, 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还是两个。
大队长家的小红和李爱国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小红考的是央美, 好像学画画的。
这个他们也不懂。
但是李爱国考的是京大,这个他们老百姓也是听说过的, 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了。
真给他们长脸啊。
林小红觉得整个脸颊都僵住了, 笑的。
好家伙!她直呼好家伙。
本来她和李爱国就想着回大队和各自爹娘说一声, 让他们高兴高兴。
然后两家在一起吃个饭。
她们估计不能待到年后了。
主要是他们想拉行李,还要给孩子找学校, 事情太多了。
可她一个没拦住, 林爹林母直接让建设将林大哥他们叫了回来。
队里的人听到风声,都带着点礼物上门了。
或是两把干菜或是两三个鸡蛋的, 也有拿地瓜、土豆的。
还不能将人赶出去。
后来就连一大队、二大队的队长、会计也来了。
这里头就包括大江他们大伯一家。
本来说好的两家聚会变成了三大队流水席。
林爹和李爹也乐的操持。
两家可是出了实实在在的大学生, 祖坟冒青烟啦!
他们可是知道大学有多难考。
三个大队加起来五六十号人参加考试, 一共就考上四个。
还都是知青。
办理流水席不用林小红和李爱国出力, 她们俩的任务就是吉祥物。
本来李爱国还打算给钱的, 毕竟不能让老家出这个钱。
结果仍然是不用, 每家过来吃的自觉将饭菜拿过来了, 还有人记录。
比如李二家带地瓜几个土豆几个, 酸菜一根、咸菜半碗, 之后来几口子吃饭等等。
这样谁家也不好意思拿太少了。
这流水席更像是凑在一起吃饭。
吃的是一个气氛。
好在时间太赶, 没弄到酒。
李爱国没再被灌。
热闹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才消停。
也不用林小红她们收拾, 各家东西都给带走了。
屋子顺便都给收拾一遍。
林小红拉着李爱国说话,你带着孩子们回家吧,一到家就将通知书锁地柜里,可千万别放外头,我在这住一宿。
李爱国点头,让媳妇在娘家住一宿还是他提议的。
现在媳妇住下了,证明她也愿意年前走了。
他何尝不想和爹娘一起过个年呢,可是年后太赶了。好,都听你的,明天我来接你。
林小红摆手,不用,不用,这才多少道,我自己溜达走回去就行。
李爱国没再说,但已经打定主意来接了,反正他也不用上班,很闲呢。
这时候林大哥他们也过来了,让他们进屋。
李爱国就道,我和孩子们回了,家里还要要收拾的呢。
林家仨哥自然要留客,林小红却先一步将孩子们喊出来了。
林爹、林母也出来了。
最后还是将李爱国和孩子们送走了。
林小红跟着爹娘仨哥进屋,发现李大伯居然没走。
转念一想就差不多猜出他的目的了,热情招呼道,大伯坐,这次您能过来,我和孩子们都很高兴。
李大伯莫名有些拘谨,这几年看着林小红越过越好,家里还是有些酸言酸语的。
没想到人家如今都成大学生了,也是三军子没福气。
我就是想问问大江他们你是准备如何安排的?
林小红笑呵呵的回答,当然是带着去北京啦。上大学是有补助的,国家每个月按时发钱,我和爱国还有不少积蓄,不愁养孩子。
李大伯很是满意,那就好,那就好。那我就不多待了。
他没再问房子啥的,如今他也看出来了,人家林小红自己有能耐,看不上三军子的房子。
也不会慢待大江他们三个。
让大江跟着林小红才是正确的。
要是跟了他家,能把孩子送去北京。
林小红也没留客,大伯,我送送你。
这回再回屋,家里就剩自己人了。
林爹哼了声,这老头管得真宽,我闺女还能委屈我外孙咋地。这几年也没见他往外掏啥,净会嘴儿。
林小红安抚林爹,我又不是养不起,才不用别人呢。
因为搬到镇上了,孩子们和李大伯家的关系慢慢的疏远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每次过年,林小红都会准备相对丰厚的礼物让大江他们送过去。
关系还算维系着。
林爹让林大哥他们将孩子都喊过来。
林小红不知道她爹啥意思。
林母招呼林小红,闺女你上炕,一会挤到你。
林小红真脱鞋上炕了,关键是地上真没地了。
以前也没觉得自家孩子这么多啊。
主要可能家家多,她家就没显出来。
现在都叫到一起,十几个,真有些眼晕。
林爹吼了句,都给我闭嘴!
全屋鸟悄的,不管大人、小孩谁也不敢嘚啵了。
林爹中气十足的说道,你们这些小崽子都给我听好了,你们老姑考上北京的大学了,以后就要留在北京了
林小红想给林爹泼泼冷水,考上(北京)不等于留下,到底没敢。
咱家就一老农民,指望爹娘将你们送到大城市,不可能!你们爹娘没那本事,想要去大城市过好日子只能靠自己,跟你们老姑学,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林爹苦口婆心的道。
林小红看到孩子们表情,应该是听进去了。
主要是有她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太有说服力了。
林爹直接点头建设几个大的,你们几个你老姑没少给开小灶,得长点脸,这次不行就好好学习,北京考不上,考个省内的也行啊。
林小红赶紧插了句,爹,学校还没录取完毕呢,还不一定呢。
主要是建设他们可都报考了省内中专,会在最后阶段录取,还是有些希望的。
第362章
林爹跟孙子、孙女们训完话就摆手让他们都出去了。
屋里人太多有点上不来气。
林大哥问道, 小红,你们啥时候走啊?
林小红道,爹娘,我和爱国商量想将家具啥的都拉北京去, 想跟着顺风卡车走, 正好年前有一波。到了北京, 得找房子, 得给孩子们找合适的学校,需要不少时间, 我们只能提前去。
林二哥道, 你的意思不能在这边过年了。
林小红点头, 嗯呐。
林母眼眶红了,这咋说的, 咋说走就走啊。
林爹也舍不得, 但他知道事情轻重。到北京要办的事儿多着呢,早走不晚走。
林大嫂问道, 小红, 那个大学也跟小学一样有寒暑假么?
林小红点头, 当然有啊。
林大嫂就劝慰林母, 娘, 小红有寒暑假, 回头能回来的。
林母这时候也不抹泪了, 回来啥, 北京有多远知道不。不说别的, 就说火车票, 他们全家九口子来回一趟得三百块钱小红, 三百够么?
林小红想了下, 得看坐不坐卧铺,还有几个孩子能不能买半票,反正不咋充裕。
主要是人多,还来回。
这话一说完,屋里全是倒抽一口凉气的。
林大哥赶紧打圆场,那可不能年年回,这也太费钱了。
林二哥、林三哥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有这好几百块干啥不行啊。
林小红倒是不差钱,但是对于现在没加速的火车,特别是一坐就要三天三夜这种她真心胆突的。
孩子更受不住,所以要打个预防针,我们肯定回来,但可能不会全家回。
林小红又老话重提,等我在北京落下脚,让爹娘去北京住些时候。
林母念叨着不去。
林三嫂开着玩笑问道,那我们能不能去啊?
林小红拍着胸脯,当然能,谁来我都是包吃包住包玩。
不过除了亲爹娘,别人她可不管车费。
众人又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了他们想象中的北京城。
恋耽美
这个必须仔细考察一番的。
她们如果年后过去,时间是真不宽裕。
一时有些两难。
第360章
林小红一时拿不定主意。
李爱国也没多说, 他头更昏了,拉着林小红陪他困觉。
林小红本来还想问问啥时候回三大队的,看他实在难受也没讲。
竖日一早起来,李爱国还是有些宿醉。
林小红又让他灌了一碗酸汤子。
李爱国是捏着鼻子硬灌的。
饭桌上, 几个孩子都想看看李爱国的录取通知书。
至于林小红的他们已经看过了。
李小河拉着李爱国胳膊, 爹, 让我们看看通知书。
李爱国看向林小红, 在你们娘那了。
林小红黑脸,他的通知书有花啊, 和我那个一样。
她之前也挺好奇全国第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的。
拿在手里不免失望。
和她的大差不差。
大江少有的撒娇, 娘, 我想看看京大的录取通知书。
林小红看孩子们都是眼巴巴的,只能起身给拿了。
她给锁地柜里了。
怕丢。
拿在手里, 忍不住摩挲了两下。
虽然就是简单的一张纸, 但它也是京大的通知书。
逼格还是很高的。
她回头看看能不能保留下来。
若干年后可以和孙子、孙女吹吹牛逼啥的。
递给大江,手上不湿吧。
大江摇头, 不湿。
还是在衣服上抹了两下才接过, 仔细的看了起来。
其他的孩子也都围过去了。
林小红忍不住提醒, 不许抢, 换着看。
李爱国拉她坐下, 没事, 孩子们有分寸。
林小红何尝不知道, 还是忍不住紧张。
李爱国低头和林小红说道, 我今天去办咱们一家子的手续, 连带交接工作。
林小红急忙问道, 那你辞职了, 咱们这房子是不是得马上搬啊?
李爱国摇头, 不至于,就是住到年后也没问题,孙镇长巴不得咱们多住一阵呢。
林小红放心了,主要是行李太多,她不想折腾。那就好。
林小红又想起了一件事,我们啥时候回三大队?
他们考上大学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自然要和父母交代一声的。
李爱国道,明天吧。顺便和爹娘商量一下啥时候走。
林小红就知道他没放弃年前走的打算。
她还在犹豫中,不过和爹娘商量一下也行。
林小红将录取通知书收好,让孩子们老实吃饭。
饭后李爱国去上班。
她在家里和孩子们收拾东西。
你们将一些用不着的先收拾出来,回头可以送人。林小红交代道。
对于大江他们,自己收拾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林小红就让他们带带两对双胞胎。
李小河问道。娘,我们是不是以后都不回来了?
林小红停下,看着孩子们郑重问道,爹娘考上北京的大学了,我们都不想和你们分开,你们想不想跟着爹娘?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喊道,愿意!
林小红有些诧异,不会舍不得同学么?
她记得当时从队里搬到镇上,孩子们还舍不得呢。
大江代表回答,我更想去北京!
她明白了,原来不只大人,孩子们也很向往北京呢。
小河更会说话了,爹娘去哪,我们就去哪。
小月、小奇他们连声附和。
小溪也说到,反正我明年考初中,也是要和同学们分开的。
林小红抱着孩子们,好,我们一家人要一直在一起。
感性、煽情完了,林小红继续分配任务。
让他们将屋子收拾一下。
回头给单位腾房子可不能太埋汰的,要被讲究的。
林小红在做裤子,用得是小梅给的那块灯芯绒。
她做了两个灯笼裤。
不是特别夸张那种。
回头上边小棉袄,下边灯笼裤,小皮靴就很配。
这时候李爱国回来了。
林小红放下手里活计,你咋回来这么早。
李爱国苦笑,待不住了,跟看西洋景似的。
林小红忍不住哈哈笑。
不过想想,李爱国说不定是全镇唯一一个考上京大,可不是西洋景。
你没收收票!一人两毛钱随便看!
李爱国瞪眼,我是动物园里的猴子啊,还收票。
林小红揉着肚子,笑的更厉害了。
李爱国无奈摇头,我将手续办好了。到时候咱们户口落下,孩子们最好能挂靠。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他们的户口会迁到大学的集体户口上,很可能不接纳孩子们的。
林小红觉得问题不大,反正咱们也要买房子的,到时候连同咱们的户口都落在房子上就行了。
李爱国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小红仍然将开的手续锁进地柜。
李爱国坐在缝纫机旁边,看着媳妇做活,我给王主编打电话了,他和运输队那边确认了下时间,腊月二十有趟车,年后得初七了。汽车没有火车快,得四、五天才能到北京呢。
林小红开始算时间,这样的话年后还真有些不赶趟呢。
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媳妇,我知道你舍不得爹娘,咱们明个回三大队,要不你在那住一宿。李爱国道。
林小红有点想答应,又有些不好意思,她多大了,还粘爹娘,再说吧。得喊我老叔来将家里的家具拆了。
李爱国赶紧点头,是得拆。
林小红又提到,咱们咋将这么多行李拉到省城啊?
李爱国做事向来周到,我联系了县城运输队,他们这几天都有空车,可以帮忙拉到县城运输队,到了那边咱们再联系顺风车。
县城去省城的车还是很多的。
实在不行,就去火车站办理托运。
无非是多花一些钱的问题。
林小红又和李爱国商量那些东西不带,哪些东西送人还是拉回老家。
家里的这些缸都是好的,回头问问公婆要不要?还有碗架子,咱们带走一个就行了,还剩一个呢,碗盘啥的带九套就行了,回头在北京买,省得半路打碎了。
其他的不怕碎的尽量带着。
破家值万贯,回头还得花钱添置。
主要是她们初来乍到,怕是摸不到头绪,多带点省得抓瞎。
第361章
今天三大队格外热闹, 确切说是从小半个月前就开始热闹了。
原因是有俩知青也考上了大学。
但那毕竟是知青,不是本大队的,所以热闹热闹也就完事了。
还有队员忍不住嘟囔几句,本大队那十好几个考试的咋那么完蛋, 就没一个考上的。
谁成想, 来了这么大的惊喜, 还是两个。
大队长家的小红和李爱国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小红考的是央美, 好像学画画的。
这个他们也不懂。
但是李爱国考的是京大,这个他们老百姓也是听说过的, 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了。
真给他们长脸啊。
林小红觉得整个脸颊都僵住了, 笑的。
好家伙!她直呼好家伙。
本来她和李爱国就想着回大队和各自爹娘说一声, 让他们高兴高兴。
然后两家在一起吃个饭。
她们估计不能待到年后了。
主要是他们想拉行李,还要给孩子找学校, 事情太多了。
可她一个没拦住, 林爹林母直接让建设将林大哥他们叫了回来。
队里的人听到风声,都带着点礼物上门了。
或是两把干菜或是两三个鸡蛋的, 也有拿地瓜、土豆的。
还不能将人赶出去。
后来就连一大队、二大队的队长、会计也来了。
这里头就包括大江他们大伯一家。
本来说好的两家聚会变成了三大队流水席。
林爹和李爹也乐的操持。
两家可是出了实实在在的大学生, 祖坟冒青烟啦!
他们可是知道大学有多难考。
三个大队加起来五六十号人参加考试, 一共就考上四个。
还都是知青。
办理流水席不用林小红和李爱国出力, 她们俩的任务就是吉祥物。
本来李爱国还打算给钱的, 毕竟不能让老家出这个钱。
结果仍然是不用, 每家过来吃的自觉将饭菜拿过来了, 还有人记录。
比如李二家带地瓜几个土豆几个, 酸菜一根、咸菜半碗, 之后来几口子吃饭等等。
这样谁家也不好意思拿太少了。
这流水席更像是凑在一起吃饭。
吃的是一个气氛。
好在时间太赶, 没弄到酒。
李爱国没再被灌。
热闹了一整天, 到了晚上才消停。
也不用林小红她们收拾, 各家东西都给带走了。
屋子顺便都给收拾一遍。
林小红拉着李爱国说话,你带着孩子们回家吧,一到家就将通知书锁地柜里,可千万别放外头,我在这住一宿。
李爱国点头,让媳妇在娘家住一宿还是他提议的。
现在媳妇住下了,证明她也愿意年前走了。
他何尝不想和爹娘一起过个年呢,可是年后太赶了。好,都听你的,明天我来接你。
林小红摆手,不用,不用,这才多少道,我自己溜达走回去就行。
李爱国没再说,但已经打定主意来接了,反正他也不用上班,很闲呢。
这时候林大哥他们也过来了,让他们进屋。
李爱国就道,我和孩子们回了,家里还要要收拾的呢。
林家仨哥自然要留客,林小红却先一步将孩子们喊出来了。
林爹、林母也出来了。
最后还是将李爱国和孩子们送走了。
林小红跟着爹娘仨哥进屋,发现李大伯居然没走。
转念一想就差不多猜出他的目的了,热情招呼道,大伯坐,这次您能过来,我和孩子们都很高兴。
李大伯莫名有些拘谨,这几年看着林小红越过越好,家里还是有些酸言酸语的。
没想到人家如今都成大学生了,也是三军子没福气。
我就是想问问大江他们你是准备如何安排的?
林小红笑呵呵的回答,当然是带着去北京啦。上大学是有补助的,国家每个月按时发钱,我和爱国还有不少积蓄,不愁养孩子。
李大伯很是满意,那就好,那就好。那我就不多待了。
他没再问房子啥的,如今他也看出来了,人家林小红自己有能耐,看不上三军子的房子。
也不会慢待大江他们三个。
让大江跟着林小红才是正确的。
要是跟了他家,能把孩子送去北京。
林小红也没留客,大伯,我送送你。
这回再回屋,家里就剩自己人了。
林爹哼了声,这老头管得真宽,我闺女还能委屈我外孙咋地。这几年也没见他往外掏啥,净会嘴儿。
林小红安抚林爹,我又不是养不起,才不用别人呢。
因为搬到镇上了,孩子们和李大伯家的关系慢慢的疏远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每次过年,林小红都会准备相对丰厚的礼物让大江他们送过去。
关系还算维系着。
林爹让林大哥他们将孩子都喊过来。
林小红不知道她爹啥意思。
林母招呼林小红,闺女你上炕,一会挤到你。
林小红真脱鞋上炕了,关键是地上真没地了。
以前也没觉得自家孩子这么多啊。
主要可能家家多,她家就没显出来。
现在都叫到一起,十几个,真有些眼晕。
林爹吼了句,都给我闭嘴!
全屋鸟悄的,不管大人、小孩谁也不敢嘚啵了。
林爹中气十足的说道,你们这些小崽子都给我听好了,你们老姑考上北京的大学了,以后就要留在北京了
林小红想给林爹泼泼冷水,考上(北京)不等于留下,到底没敢。
咱家就一老农民,指望爹娘将你们送到大城市,不可能!你们爹娘没那本事,想要去大城市过好日子只能靠自己,跟你们老姑学,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林爹苦口婆心的道。
林小红看到孩子们表情,应该是听进去了。
主要是有她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太有说服力了。
林爹直接点头建设几个大的,你们几个你老姑没少给开小灶,得长点脸,这次不行就好好学习,北京考不上,考个省内的也行啊。
林小红赶紧插了句,爹,学校还没录取完毕呢,还不一定呢。
主要是建设他们可都报考了省内中专,会在最后阶段录取,还是有些希望的。
第362章
林爹跟孙子、孙女们训完话就摆手让他们都出去了。
屋里人太多有点上不来气。
林大哥问道, 小红,你们啥时候走啊?
林小红道,爹娘,我和爱国商量想将家具啥的都拉北京去, 想跟着顺风卡车走, 正好年前有一波。到了北京, 得找房子, 得给孩子们找合适的学校,需要不少时间, 我们只能提前去。
林二哥道, 你的意思不能在这边过年了。
林小红点头, 嗯呐。
林母眼眶红了,这咋说的, 咋说走就走啊。
林爹也舍不得, 但他知道事情轻重。到北京要办的事儿多着呢,早走不晚走。
林大嫂问道, 小红, 那个大学也跟小学一样有寒暑假么?
林小红点头, 当然有啊。
林大嫂就劝慰林母, 娘, 小红有寒暑假, 回头能回来的。
林母这时候也不抹泪了, 回来啥, 北京有多远知道不。不说别的, 就说火车票, 他们全家九口子来回一趟得三百块钱小红, 三百够么?
林小红想了下, 得看坐不坐卧铺,还有几个孩子能不能买半票,反正不咋充裕。
主要是人多,还来回。
这话一说完,屋里全是倒抽一口凉气的。
林大哥赶紧打圆场,那可不能年年回,这也太费钱了。
林二哥、林三哥他们也是这个意思。
有这好几百块干啥不行啊。
林小红倒是不差钱,但是对于现在没加速的火车,特别是一坐就要三天三夜这种她真心胆突的。
孩子更受不住,所以要打个预防针,我们肯定回来,但可能不会全家回。
林小红又老话重提,等我在北京落下脚,让爹娘去北京住些时候。
林母念叨着不去。
林三嫂开着玩笑问道,那我们能不能去啊?
林小红拍着胸脯,当然能,谁来我都是包吃包住包玩。
不过除了亲爹娘,别人她可不管车费。
众人又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了他们想象中的北京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