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坐下说话吧。萧牧道。
诸人应下落座,严军师开口问道:将军当真决定了要应召入京吗?
萧牧点头。
可余光扫到端坐的少女,苏先生犹豫了一下,但也只是一下,便道:圣人病重,正值皇位更迭之际,侯爷身为营洲节使,手握重兵,此时入京本就容易招来猜忌只怕到时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若有脏水加身,困于京师之内,只恐根本没有抗衡之力。
但若不去,便是抗旨不遵,拥兵自大,亦可成为问罪的缘由印海道:此举或本就有试探侯爷是否忠心之意。
忠心到何等地步,他们才能安心?甘愿赴死吗?苏先生面色凝重:纵有抗旨之嫌,但只要能留在北地,至少尚有自保之力,而若去了京师,那就真正要成为笼中困兽了。
苏先生之意本侯明白,然所谓自保之力,不外乎是以北地安危和卢龙军为盾相抗萧牧道:此事无两全之策,但安坐于北地百姓身后,绝非真正的破局之法。
听懂了他话中所指,苏先生无言片刻,方才问:侯爷可还记得苏某第一日入侯府时,侯爷曾答应过苏某的话吗?
他彼时曾道:时局如此,若有一日,将军所效忠之人不仁,还望将军务必依情形施为,断不可重蹈舒国公覆辙
断不可重蹈舒国公覆辙。
萧牧于心底重复了一遍这句话,看着苏先生道:苏先生放心,我之所愿,是为寻求更好的解决之策,而非是以死表愚忠之心我如今十分惜命,做不出甘愿送死之举。
我既决心赴京,便当做好万全准备,以留足退路与自保的筹码。萧牧看着众人,今日请诸位前来,便为商讨此事。
换而言之,便是主意已定,再无转圜可能,只需商议应对之策即可。
苏先生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
什么万全准备,哪儿来的什么万全,说得再好,也还是逃不脱以身犯险四个字!
再多的对策,也只是尽可能地补救而已
说白了,这是将北地安危置于前,己身安危在后了。
这个道理,衡玉又哪里会不懂,下意识地看向一言未发的严明。
这个时候,严军医不得站出来走两步,骂几句吗?
然而严明只是半垂着眸,甚至不知有没有在听众人的谈话。
我知将军有怜惜天下苍生之心,不到万不得已不愿起战火苏先生轻叹口气,终究是妥协了:苏某唯愿尽所能,促成将军之愿。
萧牧抬手:萧牧多谢先生相助。
一直也没怎么说话的严军师看着萧牧,心中此时只有一个感受这一日果然还是来了。
这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他会如何选,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纵然经历了诸多,少年却从未有过分毫动摇。
境遇变化动摇不了他,世人议论动摇不了他,功名利益无上诱惑、质疑猜忌如刀剑袭来亦动摇不了他。
若说当下最有可能劝得动他的
严军师的目光落在静静坐在那里的少女身上。
最有可能劝得动的大约也是最不可能去劝的。
书房的门紧闭着,众人商议至午后时分,才只算大致将局面彻底剖析了一遍。
不同于当今圣上之平庸,于近年来的一些新政上可见,当今太子似可见几分心有丘壑,心系百姓之仁明苏先生思忖着道:入京之后,侯爷或可与之接触一二若能取得太子信任认可,无疑是最可行的一条捷径。
圣人久病,虽说免不了受各方牵制,但太子手中并非无权。
萧牧颔首:是,我亦有此意。
严军师闻言看向萧牧,道:太子固然仁德,但到底是储君,思量定不止一处,且身边未必没有搬弄是非者,将军与之接触时,还当再三留意才是。
苏先生点头赞成之余,却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萧侯不该不懂,为何严军师竟还同叮嘱孩童一般特意交待?
这是关心则乱则过于细致吗?
苏先生听不懂的,衡玉听得懂。
严军师有此一言,大约是担心萧牧会被旧时情谊蒙眼,过于轻信太子吧?
到底,相似的例子,时家已经有过一个了。
萧牧:军师放心,我会留意分寸。
旋即看向苏先生:方才所谈军中粮草军器储备之事,有劳苏先生去寻柳主薄尽快拟定数量章程,以便尽早安排下去。
不到不得已,他不愿动干戈,但这绝不代表坐以待毙,有些准备必须要做。
是,苏某便先行去办此事。苏先生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我随你一同入京。
苏先生刚离开,一直沉默着的严明忽然看着萧牧说道。
不必,你与军师都留下吧。萧牧拒绝道。
怎就不必?严明正色道:你此番赴京,必不可能没有危险,关键时刻我能救你性命也说不定
他既未称萧牧为将军,也不称侯爷,仿佛面对着的只是一位好友。
萧牧的语气也很随意:你就不能盼些好的?
这应当要问问你,你做下的这些决定,哪一个是盼着自己好的?严明反问。
萧牧笑了一声。
一起来的,一起回去。严明看着他,拿不容商榷的语气说道。
萧牧看着他。
四目相接,其内是只二人能读懂的过往。
王敬勇没听懂,但这并不妨碍他跟着表态:属下也随将军入京!
建功立业固他所求,但若没有了将军,那这一切也无意义了。
他最大的功,最重要的业,便是追随将军,保护将军。
那我也一并去?印海语气悠哉地道:北地有军师和苏先生留下掌控大局,军中又有周副将坐镇,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倒不如跟着去京师那龙潭虎穴长长见识。
萧牧的目光依次落在严明,王敬勇,印海三人身上,片刻后,道:嗯,左右你三人尚未成家,与我入京倒也合适。
衡玉闻言笑了笑,忽然理解了阿翁曾说过的一句话有时,接受也是给予。
接受别人的心意,的确是另一种给予。
这话说得倒是不错,柳荀和大柱,如今是不适宜同行了。印海啧了一声,看向严明和王敬勇:也是蒋媒官动作慢了些,否则此行有资格陪同的,还不得只我一个了?
萧牧闻言笑了笑。
严明也露出一丝无奈笑意。
自上次萧牧中毒险些丧命之后,他的许多想法也被改变了。
严军师看向几人:你们既都要跟去,那便随我来,先明朗了各自的差事再说
这是要单独分派差事,交待细节,让他们好各司其职的意思了。
印海含笑起身:京中情形,属军师掌握得最为详细,咱们是得好好做做功课了,走吧,让军师给咱们仨单独开开小灶,温一壶酒慢慢说
见萧牧点了头,王敬勇才行礼:属下告退。
见严军师等人离开,衡玉便也起身:那我也回去了。
萧牧看向她:一起吧。
衡玉看他一眼,未多言。
二人便一同离开了外书房。
你并不赞成我进京,是吗?穿过一条游廊时,萧牧开口打破了沉默。
我赞成与否重要吗?侯爷已有决定,我纵再劝,也不过是白费口舌罢了。衡玉抱着手炉看着前方,无奈问:你会听我的吗?
萧牧转头看向她。
他很想说会。
但还是暂时别让她知道了
我也并非不赞成,只是在想衡玉的声音很轻,有一丝叹息,当年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为何又要回去呢?
听出她语气中的共情,萧牧的声音又温和了两分:朝廷固有算计与试探在,但于我而言,这是难得的机会这些时日,你当知晓,我一直在思量此事,并非全是为了北地安稳我不避讳也不惧造反二字,只是纵然要反,也当反得清醒明白,而非稀里糊涂遭人利用却不自知。
他从来不是眼中心中只有苍生的圣人,他也有自己的思虑与私心。
衡玉转头看向他:你对当年真相和朝中局面,尚有怀疑?
是。面对她,萧牧将心中所想如实道出:当下这般关键之时,你我所看到的,难保不是有人想让你我看到的真相究竟如何,我想自己去找。
衡玉听懂了他话中之意。
他想去京城,见圣人,见姜正辅,见与当年时家旧事有关之人
亲自验证真相。
亲手了结一切。
所以,他才会说此番奉召入京,对他来说是个机会。
可以光明正大进京,并了结旧事的机会。
我懂了。
她轻舒了口气,像是终究又与他步调一致了,语气也恢复了常日里的洒脱:报私仇嘛,千里之外,谈何报私仇呢。
她道:那咱们就一起回家吧。
她是回家。
他也是回家啊。
第144章 挺招人喜欢的
萧牧半掩在袖中的手指微拢起,嗯了一声:一起回去。
不过侯爷如今面对的不止是旧仇吧。衡玉道:他们不知你原本是何人,他们如今忌惮的是萧节使,是卢龙军此困局,不是侯爷一个人的。
去了结旧事之人是时敬之。他声音平静:而此番入京,萧牧所需要做的,是为北地日后而虑,能不战则不战。太子那边,我会尽力一试。
衡玉不禁看向他:所以,侯爷去了结旧事之余,此番等同是谈和去了
战得久了,更知和之一字,要比胜字更为可贵。走出长廊,萧牧道:若当真谈不拢,不得不战时再战不迟,但在那之前,总要拿出诚意竭力一试。
衡玉轻叹口气:两军交战和谈固然不斩来使,可侯爷到底不是寻常来使,此事定不可掉以轻心。
萧牧反而语气随意:无妨,此行两件事想来总会成一件,怎么也不至于空手而归。
哪是那么容易成的?
随便哪一件,分明都难如登天,且皆有性命之危。
而这两件事,一私一公,看似没有关连,但实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悖的
他要了结旧仇,而此仇大抵与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关,可同时他需为了北地与朝廷、或是说与代表朝廷利益的太子和谈。
若两件事只能成其一,必须要放弃一个,侯爷会如何选?衡玉忍不住问。
若是你,会如何选?萧牧反问。
衡玉想了想,道:我不选能成一个是一个呗,管不了那么多,去做就是了。
只是她这想法显得多少没有章程了,所以想听听他这个一贯理智的人是如何打算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牧道。
?衡玉看向他。
往前走就是了,若果真到了不得不选之时,往往也由不得你我了。萧牧负起手说道。
衡玉点了点头。
这倒也是。
世间诸般事是不由人的,打算得再好,事态也未必就会依循自己的打算发展。
不过,也未必就要选呢,也得往好处想想衡玉道:万一此番前往京师,两件事都没成呢?到时侯爷全身而退,带兵反了就是了虽是不得不战,却倒也省事了。
你管这叫往好处想?萧牧好笑地看着她,旋即道:若果真有那一日,倒少不得要请你来军中做军师。
衡玉佯装戒备地看着他:怎么,你想拉我一起造反?
不是盟友吗?
那是报私仇的盟友她认真盘算道:造反,那可是另外的价钱。
萧牧倒也大方:那到时你来开价就是。
衡玉明白,二人言辞间虽是谈笑,但他心中却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若果真如所说这般轻松,那日便不会如此干脆地拒绝晏泯的提议了。
诸多世事非人力可以左右,但总要先尽了人力再说,哪怕这人力,需要用性命去尽纵观古今,这世间,与史书之上总是需要有这样的傻人。
衡玉下意识地看着身侧的那个傻人。
在遇到这个人之前,她从来不知可以有人将家与国,分得这般清楚。
她虽也自认还算理智,但到底只是嘴上说说,且与他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
他的家仇就只是家仇,从不曾有过半分混淆,他对最高位置上的那个人心中不会无恨,但却依旧愿为江山安定洒尽热血。
若说唯一的混淆之处,那便是,无论是家仇还是所肩负着的国之重责、北地重担,他都牺牲得太多了。
侯爷,你不怨吗?她忽然轻声问。
怨。萧牧没有犹豫。
那何故如此坚守?
衡玉觉得,若比起惨来,她是远不如他的。
家中世代皆为忠臣,洒了不知多少热血,却换来家人尽受冤而死,至今还背负着反贼之名,自己都没家了,还哪里来的心情要去护住天下人的家呢?
她甚至想,若她是他,大抵要连这世间也一并怨上了,至少是不会再喜欢这世间了。
我幼时便曾在父亲面前立誓,毕生要护大盛江山安稳。父亲说,时家所效忠的非是某个位置,更非某个人,而是大盛疆土。
忆起旧事,他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落寞:年少顽劣,心性不羁,曾答应父亲过许多事,都未曾做到。若是可以,此一桩,我想要守诺。
其他事他不敢下定论,但于守护大盛江山此一事上,他相信,父亲至死也不会有悔。
此诺侯爷守得很好。衡玉看着他道:纵日后所行之道看似有异,但我想若时伯父在天有灵,也会赞成的,因为他定会明白,侯爷之心未改,从来都只在一个守字之上。
舒国公的事迹她听过许多,其人刚毅,纵含冤而死,但守大盛江山之心不会有悔。
可于他的家人呢,他当真也不悔吗?
一些危机的来临,看似突然,却不会当真毫无预兆,尤其是身为一家之主不会没有丝毫察觉所以时家才会有提前送走晏泯之举。
恋耽美
诸人应下落座,严军师开口问道:将军当真决定了要应召入京吗?
萧牧点头。
可余光扫到端坐的少女,苏先生犹豫了一下,但也只是一下,便道:圣人病重,正值皇位更迭之际,侯爷身为营洲节使,手握重兵,此时入京本就容易招来猜忌只怕到时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若有脏水加身,困于京师之内,只恐根本没有抗衡之力。
但若不去,便是抗旨不遵,拥兵自大,亦可成为问罪的缘由印海道:此举或本就有试探侯爷是否忠心之意。
忠心到何等地步,他们才能安心?甘愿赴死吗?苏先生面色凝重:纵有抗旨之嫌,但只要能留在北地,至少尚有自保之力,而若去了京师,那就真正要成为笼中困兽了。
苏先生之意本侯明白,然所谓自保之力,不外乎是以北地安危和卢龙军为盾相抗萧牧道:此事无两全之策,但安坐于北地百姓身后,绝非真正的破局之法。
听懂了他话中所指,苏先生无言片刻,方才问:侯爷可还记得苏某第一日入侯府时,侯爷曾答应过苏某的话吗?
他彼时曾道:时局如此,若有一日,将军所效忠之人不仁,还望将军务必依情形施为,断不可重蹈舒国公覆辙
断不可重蹈舒国公覆辙。
萧牧于心底重复了一遍这句话,看着苏先生道:苏先生放心,我之所愿,是为寻求更好的解决之策,而非是以死表愚忠之心我如今十分惜命,做不出甘愿送死之举。
我既决心赴京,便当做好万全准备,以留足退路与自保的筹码。萧牧看着众人,今日请诸位前来,便为商讨此事。
换而言之,便是主意已定,再无转圜可能,只需商议应对之策即可。
苏先生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
什么万全准备,哪儿来的什么万全,说得再好,也还是逃不脱以身犯险四个字!
再多的对策,也只是尽可能地补救而已
说白了,这是将北地安危置于前,己身安危在后了。
这个道理,衡玉又哪里会不懂,下意识地看向一言未发的严明。
这个时候,严军医不得站出来走两步,骂几句吗?
然而严明只是半垂着眸,甚至不知有没有在听众人的谈话。
我知将军有怜惜天下苍生之心,不到万不得已不愿起战火苏先生轻叹口气,终究是妥协了:苏某唯愿尽所能,促成将军之愿。
萧牧抬手:萧牧多谢先生相助。
一直也没怎么说话的严军师看着萧牧,心中此时只有一个感受这一日果然还是来了。
这还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他会如何选,几乎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纵然经历了诸多,少年却从未有过分毫动摇。
境遇变化动摇不了他,世人议论动摇不了他,功名利益无上诱惑、质疑猜忌如刀剑袭来亦动摇不了他。
若说当下最有可能劝得动他的
严军师的目光落在静静坐在那里的少女身上。
最有可能劝得动的大约也是最不可能去劝的。
书房的门紧闭着,众人商议至午后时分,才只算大致将局面彻底剖析了一遍。
不同于当今圣上之平庸,于近年来的一些新政上可见,当今太子似可见几分心有丘壑,心系百姓之仁明苏先生思忖着道:入京之后,侯爷或可与之接触一二若能取得太子信任认可,无疑是最可行的一条捷径。
圣人久病,虽说免不了受各方牵制,但太子手中并非无权。
萧牧颔首:是,我亦有此意。
严军师闻言看向萧牧,道:太子固然仁德,但到底是储君,思量定不止一处,且身边未必没有搬弄是非者,将军与之接触时,还当再三留意才是。
苏先生点头赞成之余,却又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萧侯不该不懂,为何严军师竟还同叮嘱孩童一般特意交待?
这是关心则乱则过于细致吗?
苏先生听不懂的,衡玉听得懂。
严军师有此一言,大约是担心萧牧会被旧时情谊蒙眼,过于轻信太子吧?
到底,相似的例子,时家已经有过一个了。
萧牧:军师放心,我会留意分寸。
旋即看向苏先生:方才所谈军中粮草军器储备之事,有劳苏先生去寻柳主薄尽快拟定数量章程,以便尽早安排下去。
不到不得已,他不愿动干戈,但这绝不代表坐以待毙,有些准备必须要做。
是,苏某便先行去办此事。苏先生起身行礼,退了出去。
我随你一同入京。
苏先生刚离开,一直沉默着的严明忽然看着萧牧说道。
不必,你与军师都留下吧。萧牧拒绝道。
怎就不必?严明正色道:你此番赴京,必不可能没有危险,关键时刻我能救你性命也说不定
他既未称萧牧为将军,也不称侯爷,仿佛面对着的只是一位好友。
萧牧的语气也很随意:你就不能盼些好的?
这应当要问问你,你做下的这些决定,哪一个是盼着自己好的?严明反问。
萧牧笑了一声。
一起来的,一起回去。严明看着他,拿不容商榷的语气说道。
萧牧看着他。
四目相接,其内是只二人能读懂的过往。
王敬勇没听懂,但这并不妨碍他跟着表态:属下也随将军入京!
建功立业固他所求,但若没有了将军,那这一切也无意义了。
他最大的功,最重要的业,便是追随将军,保护将军。
那我也一并去?印海语气悠哉地道:北地有军师和苏先生留下掌控大局,军中又有周副将坐镇,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倒不如跟着去京师那龙潭虎穴长长见识。
萧牧的目光依次落在严明,王敬勇,印海三人身上,片刻后,道:嗯,左右你三人尚未成家,与我入京倒也合适。
衡玉闻言笑了笑,忽然理解了阿翁曾说过的一句话有时,接受也是给予。
接受别人的心意,的确是另一种给予。
这话说得倒是不错,柳荀和大柱,如今是不适宜同行了。印海啧了一声,看向严明和王敬勇:也是蒋媒官动作慢了些,否则此行有资格陪同的,还不得只我一个了?
萧牧闻言笑了笑。
严明也露出一丝无奈笑意。
自上次萧牧中毒险些丧命之后,他的许多想法也被改变了。
严军师看向几人:你们既都要跟去,那便随我来,先明朗了各自的差事再说
这是要单独分派差事,交待细节,让他们好各司其职的意思了。
印海含笑起身:京中情形,属军师掌握得最为详细,咱们是得好好做做功课了,走吧,让军师给咱们仨单独开开小灶,温一壶酒慢慢说
见萧牧点了头,王敬勇才行礼:属下告退。
见严军师等人离开,衡玉便也起身:那我也回去了。
萧牧看向她:一起吧。
衡玉看他一眼,未多言。
二人便一同离开了外书房。
你并不赞成我进京,是吗?穿过一条游廊时,萧牧开口打破了沉默。
我赞成与否重要吗?侯爷已有决定,我纵再劝,也不过是白费口舌罢了。衡玉抱着手炉看着前方,无奈问:你会听我的吗?
萧牧转头看向她。
他很想说会。
但还是暂时别让她知道了
我也并非不赞成,只是在想衡玉的声音很轻,有一丝叹息,当年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为何又要回去呢?
听出她语气中的共情,萧牧的声音又温和了两分:朝廷固有算计与试探在,但于我而言,这是难得的机会这些时日,你当知晓,我一直在思量此事,并非全是为了北地安稳我不避讳也不惧造反二字,只是纵然要反,也当反得清醒明白,而非稀里糊涂遭人利用却不自知。
他从来不是眼中心中只有苍生的圣人,他也有自己的思虑与私心。
衡玉转头看向他:你对当年真相和朝中局面,尚有怀疑?
是。面对她,萧牧将心中所想如实道出:当下这般关键之时,你我所看到的,难保不是有人想让你我看到的真相究竟如何,我想自己去找。
衡玉听懂了他话中之意。
他想去京城,见圣人,见姜正辅,见与当年时家旧事有关之人
亲自验证真相。
亲手了结一切。
所以,他才会说此番奉召入京,对他来说是个机会。
可以光明正大进京,并了结旧事的机会。
我懂了。
她轻舒了口气,像是终究又与他步调一致了,语气也恢复了常日里的洒脱:报私仇嘛,千里之外,谈何报私仇呢。
她道:那咱们就一起回家吧。
她是回家。
他也是回家啊。
第144章 挺招人喜欢的
萧牧半掩在袖中的手指微拢起,嗯了一声:一起回去。
不过侯爷如今面对的不止是旧仇吧。衡玉道:他们不知你原本是何人,他们如今忌惮的是萧节使,是卢龙军此困局,不是侯爷一个人的。
去了结旧事之人是时敬之。他声音平静:而此番入京,萧牧所需要做的,是为北地日后而虑,能不战则不战。太子那边,我会尽力一试。
衡玉不禁看向他:所以,侯爷去了结旧事之余,此番等同是谈和去了
战得久了,更知和之一字,要比胜字更为可贵。走出长廊,萧牧道:若当真谈不拢,不得不战时再战不迟,但在那之前,总要拿出诚意竭力一试。
衡玉轻叹口气:两军交战和谈固然不斩来使,可侯爷到底不是寻常来使,此事定不可掉以轻心。
萧牧反而语气随意:无妨,此行两件事想来总会成一件,怎么也不至于空手而归。
哪是那么容易成的?
随便哪一件,分明都难如登天,且皆有性命之危。
而这两件事,一私一公,看似没有关连,但实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悖的
他要了结旧仇,而此仇大抵与那个位置上的人有关,可同时他需为了北地与朝廷、或是说与代表朝廷利益的太子和谈。
若两件事只能成其一,必须要放弃一个,侯爷会如何选?衡玉忍不住问。
若是你,会如何选?萧牧反问。
衡玉想了想,道:我不选能成一个是一个呗,管不了那么多,去做就是了。
只是她这想法显得多少没有章程了,所以想听听他这个一贯理智的人是如何打算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牧道。
?衡玉看向他。
往前走就是了,若果真到了不得不选之时,往往也由不得你我了。萧牧负起手说道。
衡玉点了点头。
这倒也是。
世间诸般事是不由人的,打算得再好,事态也未必就会依循自己的打算发展。
不过,也未必就要选呢,也得往好处想想衡玉道:万一此番前往京师,两件事都没成呢?到时侯爷全身而退,带兵反了就是了虽是不得不战,却倒也省事了。
你管这叫往好处想?萧牧好笑地看着她,旋即道:若果真有那一日,倒少不得要请你来军中做军师。
衡玉佯装戒备地看着他:怎么,你想拉我一起造反?
不是盟友吗?
那是报私仇的盟友她认真盘算道:造反,那可是另外的价钱。
萧牧倒也大方:那到时你来开价就是。
衡玉明白,二人言辞间虽是谈笑,但他心中却比任何人都不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若果真如所说这般轻松,那日便不会如此干脆地拒绝晏泯的提议了。
诸多世事非人力可以左右,但总要先尽了人力再说,哪怕这人力,需要用性命去尽纵观古今,这世间,与史书之上总是需要有这样的傻人。
衡玉下意识地看着身侧的那个傻人。
在遇到这个人之前,她从来不知可以有人将家与国,分得这般清楚。
她虽也自认还算理智,但到底只是嘴上说说,且与他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
他的家仇就只是家仇,从不曾有过半分混淆,他对最高位置上的那个人心中不会无恨,但却依旧愿为江山安定洒尽热血。
若说唯一的混淆之处,那便是,无论是家仇还是所肩负着的国之重责、北地重担,他都牺牲得太多了。
侯爷,你不怨吗?她忽然轻声问。
怨。萧牧没有犹豫。
那何故如此坚守?
衡玉觉得,若比起惨来,她是远不如他的。
家中世代皆为忠臣,洒了不知多少热血,却换来家人尽受冤而死,至今还背负着反贼之名,自己都没家了,还哪里来的心情要去护住天下人的家呢?
她甚至想,若她是他,大抵要连这世间也一并怨上了,至少是不会再喜欢这世间了。
我幼时便曾在父亲面前立誓,毕生要护大盛江山安稳。父亲说,时家所效忠的非是某个位置,更非某个人,而是大盛疆土。
忆起旧事,他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惭愧落寞:年少顽劣,心性不羁,曾答应父亲过许多事,都未曾做到。若是可以,此一桩,我想要守诺。
其他事他不敢下定论,但于守护大盛江山此一事上,他相信,父亲至死也不会有悔。
此诺侯爷守得很好。衡玉看着他道:纵日后所行之道看似有异,但我想若时伯父在天有灵,也会赞成的,因为他定会明白,侯爷之心未改,从来都只在一个守字之上。
舒国公的事迹她听过许多,其人刚毅,纵含冤而死,但守大盛江山之心不会有悔。
可于他的家人呢,他当真也不悔吗?
一些危机的来临,看似突然,却不会当真毫无预兆,尤其是身为一家之主不会没有丝毫察觉所以时家才会有提前送走晏泯之举。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