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他而言,永远是有意义的。
她今晚说的这些,皆是与萧牧商定过的。
只是萧牧的真实身份,暂时还不宜告知任何人。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他告诉了她,却不代表她可以随意处置。
吉南弦莫名微微舒了口气。
人证还在就好。
孟老夫人也微一颔首,道:由此看来,这位萧侯倒是个少见的有情有义之人,为时家旧事甘冒此险,如此奔忙用心
而话到此处,她已大致猜到了接下来孙女要说的话了。
既是有人与契丹人合谋构陷时家,算一算时间,双方密谋之际,大约正是你们阿翁带小玉儿于北地游历之时了。孟老夫人闭了闭眼睛,道:难怪啊难怪他如此着急地要赶回京来他那四个学生里,他私心里最偏爱两分的便是时家的小子了。
老人口中的时家小子,是世人眼中战功赫赫的舒国公。
祖母之意是,阿翁当年于北地发现了有人要密谋构陷舒国公的证据?宁玉的面色变了又变。
衡玉点了头:阿翁那时身在柳城,那里本就是与契丹相接之边境,所以极大可能是阿翁在那里察觉到了有人要与契丹人合谋陷害舒国公,所以才急急地传了封信回京只是不知传给的何人,传信之人后来也被灭口了。
这么说喻氏后背冒起一层寒意,嘴唇也抖了抖。
莫非阿翁的信,正巧落到了甚至是送到了凶手手中?
所以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你阿翁他怕是信错人了孟老夫人微微握紧了手边的拐杖:他大约想不到构陷他学生之人,会是他的另一个学生。
若问人最容易栽在何人手里,那必是不加设防者。
阿翁当年的信究竟要送去给何人,当真就是姜正辅吗吉南弦自语般思索着说道,而后看向衡玉:那璇浦,未曾招出是与何人合谋构陷的时家吗?
若杀害阿翁的凶手果真与时家祸事有关,那查明时家旧案后的真凶,他们吉家的仇人也就水落石出了。
璇浦非是不招,而是不知。衡玉道:那人极谨慎,未曾透露过身份。只是眼下从诸多线索来看,的确是姜正辅的嫌疑最大。
阿衡吉南弦正色问:你一直只说姜令公嫌疑最大,只道十之八九是他,剩下的一分不确定,除了还未能找到更为确切的铁证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疑虑?
衡玉轻一点头。
阿兄该是知道已故姜家郎君,姜云朝之事吧?
吉南弦未曾想到话题会突然转到此处,但也思索着点头:自是知道的,这位姜家郎君当年为劝降晋王而死甚是可惜。太子殿下偶尔提起,亦会为之伤怀。
当年晋王叛军对外宣称,是因萧牧不肯退兵,他们才杀姜家郎君,实则不然姜家郎君当年亲自前往晋军营中劝降,晋王本已有摇摆之心,然而正值关键之际,姜家郎君却遭人暗害毒杀而亡。衡玉将此事言明。
竟还有此等事?吉南弦微微一惊:遭人毒杀可知是何人所为?
衡玉摇头:晋王当年亦未能查明,然而不得不战之下,只有将此事的责任推到萧侯身上,以激己方军心之下,又可挑拨姜正辅这文臣之首与以萧牧为首等武将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暗处还有一只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手在。吉南弦心底有些发寒地道:能在晋军营中毒害姜家郎君此等人物,且不留痕迹,必然不会是寻常人等。
至此,他便也明白二妹的顾虑所在了。
虽说毒害姜家郎君之人与当年阿翁及时家之事未必有什么联系,但此等神秘莫测之人,理应要多分一份注意力过去。
而除却家仇,他身为官员,难免又觉心头不安:晋王虽已伏诛多时,但此等挑起乱世之人一日未浮出水面,大盛只怕便一日难得真正的安宁。
衡玉犹豫再三,到底未将晏泯的名号说出来。
萧牧已认真分析过,晏泯当年虽参与了唆使晋王谋反,但毒害姜家公子者必然另有他人。
相较于一心想替时家平反、已将野心摆在明面上的晏泯,暗处那人才是最值得提防的存在。
此等藏身于暗处搅动风波之人,恐怕不会错过圣人病重的好时机,万一再挑起祸事吉南弦思忖道:是否要将此事告知太子殿下,也好早做防备?
孟老夫人轻叹口气:只怕不妥。
衡玉亦道:阿兄的担忧我明白,但是,太子就一定可信吗?
四下极安静,少女的说话声很低,却仿佛在吉南弦脑中炸开了一道响雷。
当年晋王造反之事,说得冷血些,太子亦是最终得利的一方。衡玉道。
晋王亦是皇后亲出,是最有望争夺皇位的人选。
太子这些年来的一应举措,看来的确颇仁善,但这仁善之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谁也无法保证,且人心是会变的萧牧此番回京前,严军师就太子之事亦有过提醒。
没错是我一时大意了。吉南弦回过神来,语气格外复杂。
他如今虽居太子舍人之位,常伴太子殿下左右,自认言行已算谨慎,但方才却还是有些疏忽冲动了。
好在祖母和阿衡是清醒的。
这便也是他们家中约定遇事互不隐瞒的原因所在,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总是容易局限的。
若果真是天下之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吉家虽势微,却也做不出袖手旁观之举。只是越是此等关头,越要谨慎行事,否则只怕反倒弄巧成拙孟老夫人道:此事不可盲目,且先静观局势。
衡玉兄妹几人皆点头。
小玉儿,话说回来,姜家郎君之死真相,其中详细,定北侯是如何得知的?吉南弦转而问道。
他抓到了当年晋王身边逃脱的心腹,是此人亲口招认的,也从一些旧年线索里得到了印证。为掩饰萧牧的身份秘密,衡玉半真半假地说着。
吉南弦点头。
片刻后,斟酌了一瞬,低声问:依你看来,定北侯此人可有造反之心?
从前没有,当下没有。衡玉语气笃定:除非日后不得不反
吉南弦沉默了片刻,叹息点头:我明白了。
而后,他看着妹妹,问:阿衡,你当清楚定北侯此人的处境你选择与之结盟,可曾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吗?你可确定要这么做吗?
说来,当初我提议结盟时,他也问了一句类似的话,问我怕不怕他身上的麻烦
吉南弦:那你是如何回答的?
衡玉答:我说,我们身上的麻烦比起他来,恐怕也不算少,只是他的麻烦在明,我们的麻烦在暗。
吉南弦苦笑了一下:这倒也是实话。
那些藏在暗处的危机,虽蛰伏多年,但只要一日未查明未解决,便也绝不可以掩耳盗铃,装作不存在。
我知道,与之结盟固然会有风险。但杀害阿翁者,无论是姜正辅,还是另有他人,都非是单凭我们便可以与之抗衡的少女的声音沉定而理智:纵然有所谓智取之道,但在面对过大的实力差距之下,尤其敌在暗我在明,再多的智,只怕也会被碾成粉末。
一力降十会,正是此理。宁玉微拢着眉说道。
无论处境如何,萧侯手握重兵事实在此,他在北地有声望有退路,有足以与任何人相抗衡之力,可予我们庇护。衡玉道:且所谓结盟,只是私下约定,于明面之上,暂时不会有太多牵扯来往,以免打草惊蛇。
那他需要我们做什么?吉南弦试探地问。
这句话把衡玉问住了。
见妹妹忽然不说话了,吉南弦难免有些不好的预感莫非是极难办到的条件?
他没说衡玉道。
吉南弦一愣:那是随时由他差遣?
就如傀儡棋子那般?
虽说依照他们吉家今时今日的实力,的确做不到与对方平等结盟,但若是为他人傀儡,此事也断不能依!
孟老夫人等人也看向衡玉。
不会不会。衡玉忙道:放心,他绝无此意。所谓结盟,只为信息互通,相互扶持共进退而已,绝无差遣二字的可能。
吉南弦听得有些不可置信:当真什么条件都没有?
我岂会于此等事上哄骗阿兄和祖母?
那这位萧侯爷吉南弦顿了好一会儿,才道:也未免太过助人为乐了些。
衡玉认真道:那也不能这么说,兄长不宜妄自菲薄,想我也是帮过他一些忙的,只能说萧侯颇有长远眼光,看到了我的足智多谋。
喻氏悄悄看向小姑这萧侯就只是看到了足智多谋吗?
小玉儿,那第三个原因呢?宁玉问。
妹妹起初说,决定与定北侯结盟,共有三个原因,这才说了俩,她可数着呢。
第166章 三头六臂的那个?
第三个原因,相较于前两个,或许单薄了些。衡玉看着家人,认真道:那便是,我相信他。
若说前面两个是基于客观的理智分析,那这个原因,听来便主观得多了。
放在外人面前,或有些像小孩子的幼稚之言。但这是在家里,她所面对着的是她最信赖的家人。
仅仅是因为你所看到的这位萧侯爷的上佳秉性吗?宁玉问妹妹。
可妹妹方才甚至也说了,便连太子,都未必一定可信。
那这位萧侯爷呢?
不单如此。衡玉道:我与他共经过生死,那次他遭到刺杀时,我与他在一起。
什么?孟老夫人心口一提:那可曾受伤了没有!
吉南弦:怎也没听你在信中说起过此事!
彼时是什么情形?可是尤为惊险?宁玉也赶忙问。
一贯想法跳脱的喻氏,思绪则更快人一步,一瞬的紧张过后已然微微松了口气好在小玉儿没事。
我若彼时在信中说明,阿兄哪里还有可能继续让我留在营洲,说破了天恐怕也要将我逮回来。衡玉笑了笑:我如今这不是好端端地回来了么。
先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当时究竟可有受伤?孟老夫人执意追问着,一双眼睛心疼地将孙女从头到脚打量着。
祖母放心,没有,一点儿都没有。少女眼中有着笑,神态却尤为认真:正是萧侯护着我,且数次将生路毫不犹豫地留给我。
入密道前,他先将她推进密道内,本欲自己留下替她拖延时间是她硬将他拽进去的。
进了密道,他身上血流不止,又要与她分开走也是她硬拉着他一起走的。
那样紧迫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权衡,但他却想也不想,一次次将活着的机会留给她。
祖母您说,这样的生死之交,难道还不值得我去信任吗?
喻氏听得瞪大了眼睛。
岂止啊!
这岂止是值得信任啊!
要她说,这这这对吧?
喻氏在心中省略了一万字。
对上少女清亮而笃定的杏眸,孟老夫人回过神来,笑了笑,轻一颔首:照此说来,他竟救过我们小玉儿的命了?
少女忙道:我也救过他的命呢。
见孙女这般模样,孟老夫人眼中笑意忽而更深了些。
我们小玉儿的眼光一向是不差的。宁玉柔声表态道:我信小玉儿不会看错人,结盟之事,我无异议。
我也同意了!喻氏一手托着肚子,另只手举了起来:我肚子里这个也同意,算两个人的!
衡玉不禁笑了,随后看向自家祖母。
孟老夫人缓缓点头,眼神欣慰,语气带笑:阿衡此去营洲,过了个十八岁生辰,果真是又长大许多说来这般大的姑娘了,也该要面子了,已答应人家的事,又怎能叫她反悔呢?
衡玉本就坐在她身边的椅子里,闻言倾身过去,挽住老人的手臂,甜甜笑道:多谢祖母成全。
一旁的喻氏忍不住抬手揉了揉小姑的头顶。
坐在那里的吉南弦叹了口气。
就又没他什么事了呗?
阿兄还没表态呢。宁玉笑着道。
吉南弦摊手:我还有表态的必要么?
当然有。喻氏看向丈夫:总要让我们看看你表现如何吧?
看着那些齐刷刷朝自己望来的视线,吉南弦沉吟了一瞬,双手扶在膝上,尽量维持住家中顶梁柱的威严:既如此,那待哪日寻了机会,我也当面见一见这位定北侯吧。
衡玉立时道:多谢阿兄!
吉南弦苦笑不语是阿兄该谢谢你。
分明大局已定,却还肯走走形式道一句谢,如此给他面子,岂能不谢?
一家人坐在一处,就与萧牧结盟之事及之后有可能面临的种种局面,对灯长谈许久。
衡玉越往下谈,便越觉安心。
路是难走的,但只要一家人在一处,便总让人心生力量。如手中持灯,便不惧黑夜漫长。
谈罢了一应正事后,喻氏便问起了衡玉在北地的见闻。
她本就是在北地长大的武官之女,只是多年未曾回去,便颇好奇如今的营洲是何模样,可有变化没有。
衡玉说了许多,有心想让家人放松些,便多是谈些趣事,果然便惹得众人笑个不停,孟老夫人更是笑得眼泪都要飞出来了,拿帕子揩着眼角。
宁玉笑着笑着,却偷偷红了眼睛。
小玉儿回来了,家便更像家了。
吉南弦脸上笑意未消,吃了口茶润喉,忽然问道:对了,方才听下人说,营洲顾娘子来了家中作客,怎未见到人?
喻氏道:听南长途劳顿的,吃罢晚食便去歇息了。
吉南弦了然点头:那待明日,我再去同顾娘子道谢。
说着,看向衡玉宁玉姐妹二人:你们嫂子她如今外出不便,你们便多带顾娘子出去走动走动,在城中四处逛一逛,将人留在家中多住上一段时日,也不枉人家千里迢迢来这么一趟。
宁玉二人自是应下。
只喻氏有些不甘心地反驳了一番,只说自己临盆还有半月余,身子腿脚又一贯灵活轻盈,哪里就不能出门了。
吉南弦便赶忙道是自己一时失言。
恋耽美
她今晚说的这些,皆是与萧牧商定过的。
只是萧牧的真实身份,暂时还不宜告知任何人。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他告诉了她,却不代表她可以随意处置。
吉南弦莫名微微舒了口气。
人证还在就好。
孟老夫人也微一颔首,道:由此看来,这位萧侯倒是个少见的有情有义之人,为时家旧事甘冒此险,如此奔忙用心
而话到此处,她已大致猜到了接下来孙女要说的话了。
既是有人与契丹人合谋构陷时家,算一算时间,双方密谋之际,大约正是你们阿翁带小玉儿于北地游历之时了。孟老夫人闭了闭眼睛,道:难怪啊难怪他如此着急地要赶回京来他那四个学生里,他私心里最偏爱两分的便是时家的小子了。
老人口中的时家小子,是世人眼中战功赫赫的舒国公。
祖母之意是,阿翁当年于北地发现了有人要密谋构陷舒国公的证据?宁玉的面色变了又变。
衡玉点了头:阿翁那时身在柳城,那里本就是与契丹相接之边境,所以极大可能是阿翁在那里察觉到了有人要与契丹人合谋陷害舒国公,所以才急急地传了封信回京只是不知传给的何人,传信之人后来也被灭口了。
这么说喻氏后背冒起一层寒意,嘴唇也抖了抖。
莫非阿翁的信,正巧落到了甚至是送到了凶手手中?
所以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你阿翁他怕是信错人了孟老夫人微微握紧了手边的拐杖:他大约想不到构陷他学生之人,会是他的另一个学生。
若问人最容易栽在何人手里,那必是不加设防者。
阿翁当年的信究竟要送去给何人,当真就是姜正辅吗吉南弦自语般思索着说道,而后看向衡玉:那璇浦,未曾招出是与何人合谋构陷的时家吗?
若杀害阿翁的凶手果真与时家祸事有关,那查明时家旧案后的真凶,他们吉家的仇人也就水落石出了。
璇浦非是不招,而是不知。衡玉道:那人极谨慎,未曾透露过身份。只是眼下从诸多线索来看,的确是姜正辅的嫌疑最大。
阿衡吉南弦正色问:你一直只说姜令公嫌疑最大,只道十之八九是他,剩下的一分不确定,除了还未能找到更为确切的铁证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疑虑?
衡玉轻一点头。
阿兄该是知道已故姜家郎君,姜云朝之事吧?
吉南弦未曾想到话题会突然转到此处,但也思索着点头:自是知道的,这位姜家郎君当年为劝降晋王而死甚是可惜。太子殿下偶尔提起,亦会为之伤怀。
当年晋王叛军对外宣称,是因萧牧不肯退兵,他们才杀姜家郎君,实则不然姜家郎君当年亲自前往晋军营中劝降,晋王本已有摇摆之心,然而正值关键之际,姜家郎君却遭人暗害毒杀而亡。衡玉将此事言明。
竟还有此等事?吉南弦微微一惊:遭人毒杀可知是何人所为?
衡玉摇头:晋王当年亦未能查明,然而不得不战之下,只有将此事的责任推到萧侯身上,以激己方军心之下,又可挑拨姜正辅这文臣之首与以萧牧为首等武将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暗处还有一只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手在。吉南弦心底有些发寒地道:能在晋军营中毒害姜家郎君此等人物,且不留痕迹,必然不会是寻常人等。
至此,他便也明白二妹的顾虑所在了。
虽说毒害姜家郎君之人与当年阿翁及时家之事未必有什么联系,但此等神秘莫测之人,理应要多分一份注意力过去。
而除却家仇,他身为官员,难免又觉心头不安:晋王虽已伏诛多时,但此等挑起乱世之人一日未浮出水面,大盛只怕便一日难得真正的安宁。
衡玉犹豫再三,到底未将晏泯的名号说出来。
萧牧已认真分析过,晏泯当年虽参与了唆使晋王谋反,但毒害姜家公子者必然另有他人。
相较于一心想替时家平反、已将野心摆在明面上的晏泯,暗处那人才是最值得提防的存在。
此等藏身于暗处搅动风波之人,恐怕不会错过圣人病重的好时机,万一再挑起祸事吉南弦思忖道:是否要将此事告知太子殿下,也好早做防备?
孟老夫人轻叹口气:只怕不妥。
衡玉亦道:阿兄的担忧我明白,但是,太子就一定可信吗?
四下极安静,少女的说话声很低,却仿佛在吉南弦脑中炸开了一道响雷。
当年晋王造反之事,说得冷血些,太子亦是最终得利的一方。衡玉道。
晋王亦是皇后亲出,是最有望争夺皇位的人选。
太子这些年来的一应举措,看来的确颇仁善,但这仁善之后,是否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谁也无法保证,且人心是会变的萧牧此番回京前,严军师就太子之事亦有过提醒。
没错是我一时大意了。吉南弦回过神来,语气格外复杂。
他如今虽居太子舍人之位,常伴太子殿下左右,自认言行已算谨慎,但方才却还是有些疏忽冲动了。
好在祖母和阿衡是清醒的。
这便也是他们家中约定遇事互不隐瞒的原因所在,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总是容易局限的。
若果真是天下之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吉家虽势微,却也做不出袖手旁观之举。只是越是此等关头,越要谨慎行事,否则只怕反倒弄巧成拙孟老夫人道:此事不可盲目,且先静观局势。
衡玉兄妹几人皆点头。
小玉儿,话说回来,姜家郎君之死真相,其中详细,定北侯是如何得知的?吉南弦转而问道。
他抓到了当年晋王身边逃脱的心腹,是此人亲口招认的,也从一些旧年线索里得到了印证。为掩饰萧牧的身份秘密,衡玉半真半假地说着。
吉南弦点头。
片刻后,斟酌了一瞬,低声问:依你看来,定北侯此人可有造反之心?
从前没有,当下没有。衡玉语气笃定:除非日后不得不反
吉南弦沉默了片刻,叹息点头:我明白了。
而后,他看着妹妹,问:阿衡,你当清楚定北侯此人的处境你选择与之结盟,可曾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吗?你可确定要这么做吗?
说来,当初我提议结盟时,他也问了一句类似的话,问我怕不怕他身上的麻烦
吉南弦:那你是如何回答的?
衡玉答:我说,我们身上的麻烦比起他来,恐怕也不算少,只是他的麻烦在明,我们的麻烦在暗。
吉南弦苦笑了一下:这倒也是实话。
那些藏在暗处的危机,虽蛰伏多年,但只要一日未查明未解决,便也绝不可以掩耳盗铃,装作不存在。
我知道,与之结盟固然会有风险。但杀害阿翁者,无论是姜正辅,还是另有他人,都非是单凭我们便可以与之抗衡的少女的声音沉定而理智:纵然有所谓智取之道,但在面对过大的实力差距之下,尤其敌在暗我在明,再多的智,只怕也会被碾成粉末。
一力降十会,正是此理。宁玉微拢着眉说道。
无论处境如何,萧侯手握重兵事实在此,他在北地有声望有退路,有足以与任何人相抗衡之力,可予我们庇护。衡玉道:且所谓结盟,只是私下约定,于明面之上,暂时不会有太多牵扯来往,以免打草惊蛇。
那他需要我们做什么?吉南弦试探地问。
这句话把衡玉问住了。
见妹妹忽然不说话了,吉南弦难免有些不好的预感莫非是极难办到的条件?
他没说衡玉道。
吉南弦一愣:那是随时由他差遣?
就如傀儡棋子那般?
虽说依照他们吉家今时今日的实力,的确做不到与对方平等结盟,但若是为他人傀儡,此事也断不能依!
孟老夫人等人也看向衡玉。
不会不会。衡玉忙道:放心,他绝无此意。所谓结盟,只为信息互通,相互扶持共进退而已,绝无差遣二字的可能。
吉南弦听得有些不可置信:当真什么条件都没有?
我岂会于此等事上哄骗阿兄和祖母?
那这位萧侯爷吉南弦顿了好一会儿,才道:也未免太过助人为乐了些。
衡玉认真道:那也不能这么说,兄长不宜妄自菲薄,想我也是帮过他一些忙的,只能说萧侯颇有长远眼光,看到了我的足智多谋。
喻氏悄悄看向小姑这萧侯就只是看到了足智多谋吗?
小玉儿,那第三个原因呢?宁玉问。
妹妹起初说,决定与定北侯结盟,共有三个原因,这才说了俩,她可数着呢。
第166章 三头六臂的那个?
第三个原因,相较于前两个,或许单薄了些。衡玉看着家人,认真道:那便是,我相信他。
若说前面两个是基于客观的理智分析,那这个原因,听来便主观得多了。
放在外人面前,或有些像小孩子的幼稚之言。但这是在家里,她所面对着的是她最信赖的家人。
仅仅是因为你所看到的这位萧侯爷的上佳秉性吗?宁玉问妹妹。
可妹妹方才甚至也说了,便连太子,都未必一定可信。
那这位萧侯爷呢?
不单如此。衡玉道:我与他共经过生死,那次他遭到刺杀时,我与他在一起。
什么?孟老夫人心口一提:那可曾受伤了没有!
吉南弦:怎也没听你在信中说起过此事!
彼时是什么情形?可是尤为惊险?宁玉也赶忙问。
一贯想法跳脱的喻氏,思绪则更快人一步,一瞬的紧张过后已然微微松了口气好在小玉儿没事。
我若彼时在信中说明,阿兄哪里还有可能继续让我留在营洲,说破了天恐怕也要将我逮回来。衡玉笑了笑:我如今这不是好端端地回来了么。
先莫说这些有的没的,你当时究竟可有受伤?孟老夫人执意追问着,一双眼睛心疼地将孙女从头到脚打量着。
祖母放心,没有,一点儿都没有。少女眼中有着笑,神态却尤为认真:正是萧侯护着我,且数次将生路毫不犹豫地留给我。
入密道前,他先将她推进密道内,本欲自己留下替她拖延时间是她硬将他拽进去的。
进了密道,他身上血流不止,又要与她分开走也是她硬拉着他一起走的。
那样紧迫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权衡,但他却想也不想,一次次将活着的机会留给她。
祖母您说,这样的生死之交,难道还不值得我去信任吗?
喻氏听得瞪大了眼睛。
岂止啊!
这岂止是值得信任啊!
要她说,这这这对吧?
喻氏在心中省略了一万字。
对上少女清亮而笃定的杏眸,孟老夫人回过神来,笑了笑,轻一颔首:照此说来,他竟救过我们小玉儿的命了?
少女忙道:我也救过他的命呢。
见孙女这般模样,孟老夫人眼中笑意忽而更深了些。
我们小玉儿的眼光一向是不差的。宁玉柔声表态道:我信小玉儿不会看错人,结盟之事,我无异议。
我也同意了!喻氏一手托着肚子,另只手举了起来:我肚子里这个也同意,算两个人的!
衡玉不禁笑了,随后看向自家祖母。
孟老夫人缓缓点头,眼神欣慰,语气带笑:阿衡此去营洲,过了个十八岁生辰,果真是又长大许多说来这般大的姑娘了,也该要面子了,已答应人家的事,又怎能叫她反悔呢?
衡玉本就坐在她身边的椅子里,闻言倾身过去,挽住老人的手臂,甜甜笑道:多谢祖母成全。
一旁的喻氏忍不住抬手揉了揉小姑的头顶。
坐在那里的吉南弦叹了口气。
就又没他什么事了呗?
阿兄还没表态呢。宁玉笑着道。
吉南弦摊手:我还有表态的必要么?
当然有。喻氏看向丈夫:总要让我们看看你表现如何吧?
看着那些齐刷刷朝自己望来的视线,吉南弦沉吟了一瞬,双手扶在膝上,尽量维持住家中顶梁柱的威严:既如此,那待哪日寻了机会,我也当面见一见这位定北侯吧。
衡玉立时道:多谢阿兄!
吉南弦苦笑不语是阿兄该谢谢你。
分明大局已定,却还肯走走形式道一句谢,如此给他面子,岂能不谢?
一家人坐在一处,就与萧牧结盟之事及之后有可能面临的种种局面,对灯长谈许久。
衡玉越往下谈,便越觉安心。
路是难走的,但只要一家人在一处,便总让人心生力量。如手中持灯,便不惧黑夜漫长。
谈罢了一应正事后,喻氏便问起了衡玉在北地的见闻。
她本就是在北地长大的武官之女,只是多年未曾回去,便颇好奇如今的营洲是何模样,可有变化没有。
衡玉说了许多,有心想让家人放松些,便多是谈些趣事,果然便惹得众人笑个不停,孟老夫人更是笑得眼泪都要飞出来了,拿帕子揩着眼角。
宁玉笑着笑着,却偷偷红了眼睛。
小玉儿回来了,家便更像家了。
吉南弦脸上笑意未消,吃了口茶润喉,忽然问道:对了,方才听下人说,营洲顾娘子来了家中作客,怎未见到人?
喻氏道:听南长途劳顿的,吃罢晚食便去歇息了。
吉南弦了然点头:那待明日,我再去同顾娘子道谢。
说着,看向衡玉宁玉姐妹二人:你们嫂子她如今外出不便,你们便多带顾娘子出去走动走动,在城中四处逛一逛,将人留在家中多住上一段时日,也不枉人家千里迢迢来这么一趟。
宁玉二人自是应下。
只喻氏有些不甘心地反驳了一番,只说自己临盆还有半月余,身子腿脚又一贯灵活轻盈,哪里就不能出门了。
吉南弦便赶忙道是自己一时失言。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