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 作者:实在闲得疼
第 520 章
与此同时以平价往市场大量抛售,让胆敢拿粮食这样关系到升斗小民生存问题的生活要素,囤积居奇赚黑心钱的奸商们血本无归。
搞商业竞争要有足够的实力,黄家实力在当今世界恐怕都不会落后于人,体系里有太多屯田,可以调拨的粮食不知凡几,把黑心商人玩亏得吐血没有什么挑战性。
黄家搞商业竞争不会让升斗小民活不下去,家无隔日粮的穷苦人会得到黄家的救济口粮,只不过为了防止冒领,只能以施粥的形式让饥民当场吃到肚子里。
想要摆脱饿肚子的悲惨命运吗?没问题,去交趾去海南岛啊,马上还会移民去马六甲,那里肯定会让所有人得到工作温饱无虞,只要不是懒汉小康的生活会等着你。
黄家体系给大明带来了五花官服饰来接待孙元化。
他认识孙元化,但是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第五百官,虽然朝廷不认,但是黄家体系都认,而且一个个争相效仿。
在海南岛像顾山海这样匠户出身,根本不会四书五经的文官占绝大多数,正九品到正六品都有,他们都是毕业于新学堂的文化人、或者是去成人夜校完成了学业,都具备专业知识。
黄家体系不搞跪拜那一套,老百姓见文武官员只需抱拳行礼即可。
意气风发的顾山海在以前如高山仰止般存在的孙元化面前总算大大的满足了虚荣心捞足了成就感,他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自己付诸心血的一个个车间一座座小高炉。
才跟着顾山海走马观花三天,死了心的孙元化又心痒难耐了。
他被太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吸引了,有许多是他曾经幻想过可惜由于所需巨大没有能力付诸实践,现在都一个个出现在眼前。
他以前就构想过如何生产钢板,见到了海南岛热扎车间,瞧见了一张张宽一步、长三四步厚度在半寸内的钢板,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热扎就是轧钢过程中或轧钢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把原材料再次改变形状的一种工艺,一般要把钢锭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在上下相对旋转的轧辊间,通红的钢锭、钢坯不断被挤压变薄边宽。
说简单点,轧钢板和擀面杖擀面条差不离,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钢铁同样如此,轧辊的多次挤压钢板就渐渐地形成了。
关键就是轧辊要有足够的重量产生挤压力量,经过笨重的上下轧辊挤压钢锭,渐渐地钢板雏形就出现,再多次挤压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厚度在十六毫米以下的钢板黄家就能够得到。
后世不值一提的工艺,在这个时代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当然壮观,扎制钢板的车间壮劳力多达一千余人。
带动一个笨重轧辊的齿轮组和链条就需要十几根,靠水力加人力、畜力辅助来驱动这些联排的钢铁轧辊当然效率低下。
因此钢板的产量上不去,超过十六毫米厚度的钢板根本无法生产,但是这已经开创了新纪元,相信不久的将来真正的钢板战舰会纵横四海。
很快孙元化被焕发了工作热情,他被兵工厂招募,顾山海开出每个月五两银子的保底报酬雇佣孙元化工作,还以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基本月钱雇佣孙家所有的识字男子做工。
孙家人这段时间被一惊一乍都快搞出神经病,来到崖州以为仅仅了此残生罢了,现如今发现这里根本不是穷乡僻壤,而是一个繁华所在,已经暗自庆幸老天眷顾。
谁知好事接踪而至,一家子都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老爷还得到了自己最喜爱钻研的铸造设计。
这个时候孙家人都知道海南岛是老爷好友“南国公”的地盘,老爷留下性命也是黄家人出马,能够来到海南岛也是“南国公”有意为之。
老实人孙元化想通了来龙去脉感慨万千,他知道好友南征北战对武器的需求会永无止境,他决定发挥余热为了改良武器用足自己的知识。
张焘跟孙元化乃是难兄难弟,见孙元化一大家子都被较好的安置,再也忍不住主动找上门求职。
没几天他家一百多号人都得到了工作,他自己在崖州昌化县当上了典史,带着三个武力值不错的子侄参与管理城市维护治安缉捕盗匪,相当于城管。
另外两个被革职夺了功名的大明前县太爷也在衙门里找到了书办的差事,家人有许多进入工厂做工,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是种田的好手,打听到海南岛粮价稳定,田赋不高,租种了水稻田开始侍弄。
原大明总兵官张焘乐滋滋在黄家体系当城管,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每天都有要忙的事情,过得很充实,精神状态居然好了许多。
原大明巡抚大人孙元化在海南岛兵工厂当技术员,每天忙忙碌碌,总有画不完的图纸,总有需要研究的太多课题。
他累着却快乐着,他马上就会考级过关成为火炮设计师,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再次考级通过成为火炮设计大师傅。
第 520 章
恋耽美
第 520 章
与此同时以平价往市场大量抛售,让胆敢拿粮食这样关系到升斗小民生存问题的生活要素,囤积居奇赚黑心钱的奸商们血本无归。
搞商业竞争要有足够的实力,黄家实力在当今世界恐怕都不会落后于人,体系里有太多屯田,可以调拨的粮食不知凡几,把黑心商人玩亏得吐血没有什么挑战性。
黄家搞商业竞争不会让升斗小民活不下去,家无隔日粮的穷苦人会得到黄家的救济口粮,只不过为了防止冒领,只能以施粥的形式让饥民当场吃到肚子里。
想要摆脱饿肚子的悲惨命运吗?没问题,去交趾去海南岛啊,马上还会移民去马六甲,那里肯定会让所有人得到工作温饱无虞,只要不是懒汉小康的生活会等着你。
黄家体系给大明带来了五花官服饰来接待孙元化。
他认识孙元化,但是人家根本不认识他。
第五百官,虽然朝廷不认,但是黄家体系都认,而且一个个争相效仿。
在海南岛像顾山海这样匠户出身,根本不会四书五经的文官占绝大多数,正九品到正六品都有,他们都是毕业于新学堂的文化人、或者是去成人夜校完成了学业,都具备专业知识。
黄家体系不搞跪拜那一套,老百姓见文武官员只需抱拳行礼即可。
意气风发的顾山海在以前如高山仰止般存在的孙元化面前总算大大的满足了虚荣心捞足了成就感,他如数家珍般一一介绍自己付诸心血的一个个车间一座座小高炉。
才跟着顾山海走马观花三天,死了心的孙元化又心痒难耐了。
他被太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吸引了,有许多是他曾经幻想过可惜由于所需巨大没有能力付诸实践,现在都一个个出现在眼前。
他以前就构想过如何生产钢板,见到了海南岛热扎车间,瞧见了一张张宽一步、长三四步厚度在半寸内的钢板,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热扎就是轧钢过程中或轧钢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加热把原材料再次改变形状的一种工艺,一般要把钢锭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
在上下相对旋转的轧辊间,通红的钢锭、钢坯不断被挤压变薄边宽。
说简单点,轧钢板和擀面杖擀面条差不离,经过擀面杖的多次挤压与推进,面就越擀越薄,钢铁同样如此,轧辊的多次挤压钢板就渐渐地形成了。
关键就是轧辊要有足够的重量产生挤压力量,经过笨重的上下轧辊挤压钢锭,渐渐地钢板雏形就出现,再多次挤压经过初轧机反复轧制之后,进入精轧机,厚度在十六毫米以下的钢板黄家就能够得到。
后世不值一提的工艺,在这个时代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当然壮观,扎制钢板的车间壮劳力多达一千余人。
带动一个笨重轧辊的齿轮组和链条就需要十几根,靠水力加人力、畜力辅助来驱动这些联排的钢铁轧辊当然效率低下。
因此钢板的产量上不去,超过十六毫米厚度的钢板根本无法生产,但是这已经开创了新纪元,相信不久的将来真正的钢板战舰会纵横四海。
很快孙元化被焕发了工作热情,他被兵工厂招募,顾山海开出每个月五两银子的保底报酬雇佣孙元化工作,还以每个月一两五钱银子的基本月钱雇佣孙家所有的识字男子做工。
孙家人这段时间被一惊一乍都快搞出神经病,来到崖州以为仅仅了此残生罢了,现如今发现这里根本不是穷乡僻壤,而是一个繁华所在,已经暗自庆幸老天眷顾。
谁知好事接踪而至,一家子都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老爷还得到了自己最喜爱钻研的铸造设计。
这个时候孙家人都知道海南岛是老爷好友“南国公”的地盘,老爷留下性命也是黄家人出马,能够来到海南岛也是“南国公”有意为之。
老实人孙元化想通了来龙去脉感慨万千,他知道好友南征北战对武器的需求会永无止境,他决定发挥余热为了改良武器用足自己的知识。
张焘跟孙元化乃是难兄难弟,见孙元化一大家子都被较好的安置,再也忍不住主动找上门求职。
没几天他家一百多号人都得到了工作,他自己在崖州昌化县当上了典史,带着三个武力值不错的子侄参与管理城市维护治安缉捕盗匪,相当于城管。
另外两个被革职夺了功名的大明前县太爷也在衙门里找到了书办的差事,家人有许多进入工厂做工,他们中也有一部分人是种田的好手,打听到海南岛粮价稳定,田赋不高,租种了水稻田开始侍弄。
原大明总兵官张焘乐滋滋在黄家体系当城管,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每天都有要忙的事情,过得很充实,精神状态居然好了许多。
原大明巡抚大人孙元化在海南岛兵工厂当技术员,每天忙忙碌碌,总有画不完的图纸,总有需要研究的太多课题。
他累着却快乐着,他马上就会考级过关成为火炮设计师,估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再次考级通过成为火炮设计大师傅。
第 520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