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1 章
老舍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 作者:老舍
第 1 章
小说下载尽在[domain]宅阅读【り犠牲み鍅襗】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f
长篇小说
《离婚》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马裤先生》
《微神》《有声电影》
《也是三角》《柳屯的》
《上任》《老字号》
《末一块钱》 《丁》 《断魂枪》
散文
《一些印象》《抬头见喜》
《小麻雀》 《哭白涤洲》
《想北平》 《我的几个房东》
《南来以前》 《一封信》
《生日》《宗月大师》
《诗人》 《自述》
《敬悼许地山先生》
《家书一封》《文艺与木匠》
《我的母亲》《双十》
《文牛》《痴人》《致王冶秋》
老舍小传
老舍 (<B><a /<B>" target="_blank">/<B></a>—<B><a /<B>" target="_blank">/<B></a>),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早年清贫的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 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北京师范学校 毕业后,当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 年夏至 1929 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 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 7 月起在 《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以其现实主 义笔力、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语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长篇小说 《赵子曰》、《二马》,这些作品成为最早出现的 新文学长篇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经新加坡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 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 只身从济南流亡到武汉、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选为总 务部主任,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 “文协”,为文艺界的大团结和文艺的 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起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抗战巨著 《四世同 堂》。1946 年至 1949 年在美国讲学和从事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强 烈的爱国热情由美归国。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 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以创作话剧和戏曲剧本为主,著有 《龙 须沟》、 《茶馆》、《全家福》、《神拳》等二十四个剧本和小说《正红旗 下》。他因创作话剧 《龙须沟》而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龙须沟》和 《茶馆》被公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称赞, 成为话剧舞台保留剧目,演出经久不衰。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兼北京市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在 1966年“文 革”中受到红卫兵冲击,不堪躏辱投湖自尽。1979 年恢复名誉。出版有卷 《老舍文集》。
长篇小说
《离婚》
第一
一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 “大
哥”味儿就这么足。
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在他的眼中,凡
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这相当的人
物都在哪里呢?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秤。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
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刻就会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男人,说话有点
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秤上,麻子与近视眼恰好两相抵销,上等婚
姻。近视眼容易忽略了麻子,而麻小姐当然不肯催促丈夫去配服镜,马上进
行双方——假如有必要——交换像片,只许成功,不准失败。
自然张大哥的天秤不能就这么简单。年龄,长像,家道,性格,八字,
也都须细细测量过的;终身大事岂可马马虎虎!因此,亲友间有不经张大哥
为媒而结婚者,他只派张大嫂去道喜,他自己决不去参观婚礼——看着伤心。
这决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善意的觉得这样的结婚,即使过得去,也不能是上
等婚;在张大哥的天秤上是没有半点将就凑合的。
离婚,据张大哥看,没有别的原因,完全因为媒人的天秤不准。经他介
绍而成家的还没有一个闹过离婚的,连提过这个意思的也没有。小两口打架
吵嘴什么的是另一回事。一夜夫妻百日恩,不打不爱,抓破了鼻子打青了眼,
和离婚还差着一万多里地,远得很呢。
第 1 章
恋耽美
第 1 章
小说下载尽在[domain]宅阅读【り犠牲み鍅襗】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f
长篇小说
《离婚》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马裤先生》
《微神》《有声电影》
《也是三角》《柳屯的》
《上任》《老字号》
《末一块钱》 《丁》 《断魂枪》
散文
《一些印象》《抬头见喜》
《小麻雀》 《哭白涤洲》
《想北平》 《我的几个房东》
《南来以前》 《一封信》
《生日》《宗月大师》
《诗人》 《自述》
《敬悼许地山先生》
《家书一封》《文艺与木匠》
《我的母亲》《双十》
《文牛》《痴人》《致王冶秋》
老舍小传
老舍 (<B><a /<B>" target="_blank">/<B></a>—<B><a /<B>" target="_blank">/<B></a>),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早年清贫的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 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北京师范学校 毕业后,当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 年夏至 1929 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 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是第一部作品,由 1926年 7 月起在 《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以其现实主 义笔力、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语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长篇小说 《赵子曰》、《二马》,这些作品成为最早出现的 新文学长篇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经新加坡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 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抗日战争爆发后, 只身从济南流亡到武汉、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选为总 务部主任,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 “文协”,为文艺界的大团结和文艺的 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起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抗战巨著 《四世同 堂》。1946 年至 1949 年在美国讲学和从事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强 烈的爱国热情由美归国。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 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以创作话剧和戏曲剧本为主,著有 《龙 须沟》、 《茶馆》、《全家福》、《神拳》等二十四个剧本和小说《正红旗 下》。他因创作话剧 《龙须沟》而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龙须沟》和 《茶馆》被公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称赞, 成为话剧舞台保留剧目,演出经久不衰。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兼北京市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在 1966年“文 革”中受到红卫兵冲击,不堪躏辱投湖自尽。1979 年恢复名誉。出版有卷 《老舍文集》。
长篇小说
《离婚》
第一
一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 “大
哥”味儿就这么足。
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在他的眼中,凡
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这相当的人
物都在哪里呢?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秤。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一
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刻就会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男人,说话有点
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秤上,麻子与近视眼恰好两相抵销,上等婚
姻。近视眼容易忽略了麻子,而麻小姐当然不肯催促丈夫去配服镜,马上进
行双方——假如有必要——交换像片,只许成功,不准失败。
自然张大哥的天秤不能就这么简单。年龄,长像,家道,性格,八字,
也都须细细测量过的;终身大事岂可马马虎虎!因此,亲友间有不经张大哥
为媒而结婚者,他只派张大嫂去道喜,他自己决不去参观婚礼——看着伤心。
这决不是出于嫉妒,而是善意的觉得这样的结婚,即使过得去,也不能是上
等婚;在张大哥的天秤上是没有半点将就凑合的。
离婚,据张大哥看,没有别的原因,完全因为媒人的天秤不准。经他介
绍而成家的还没有一个闹过离婚的,连提过这个意思的也没有。小两口打架
吵嘴什么的是另一回事。一夜夫妻百日恩,不打不爱,抓破了鼻子打青了眼,
和离婚还差着一万多里地,远得很呢。
第 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