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侯 作者:故筝
长亭都还未这样好好与他说话,怎能被程二抢了先去?
“王爷!王爷!”守营的士兵小跑着进来了:“王爷,承宣都指挥使司汤千户来了!”不怪这小兵这般不稳重,毕竟现在人人都知道这位汤千户乃是燕王的未来岳父。
汤千户?汤一海?
陆长亭瞥了朱棣一眼:“我是否要回避?”口中说是如此说,但口气却是不大好。
朱棣见他这般模样,实在是忍不住笑了:“长亭回避什么?你乃是我义弟,谁人你见不得?”
陆长亭这才惊觉自己说错了话。他这不是将自己放在了朱棣情人的位置上吗?
他本就是朱棣的义弟,大大方方,有何避讳?
陆长亭装作什么都没说过一般,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朱棣搂住他的肩膀,将他往帐子的方向带:“走了,进帐子里去。”
陆长亭脚下半点也不滞,很快就跟着朱棣进去坐好了。
等帘帐掀动的时候,陆长亭和朱棣动也不曾动一下。
陆长亭抬眼看去,就见个中年汉子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常服,看上去甚至还有些乡土气息,不过五官倒也端正。想想也是,若他长得极为丑陋,那又怎么能生出貌美的女儿来呢?
不过陆长亭还是很难将眼前的中年汉子,和之前朱棣口中的汤一海联系起来。
据朱棣之前的描述,汤一海应该是野心勃勃的,至少外在应该是不吝于打扮的。不过……或许正是因为他有野心,擅伪装,所以他才会将自己意恋谜獍悴黄鹧邸
“燕王殿下。”汤一海笑得很是殷切,他快步走到了朱棣的跟前,躬身行了礼,这个礼节倒是半点都不掺水。
陆长亭瞬间就知道,汤一海果然已经一脚踏上朱棣为他安排好的路了。
汤一海已经为皇亲国戚的身份所动,他现在的姿态便无疑说明他已经决定抛弃大女婿高云虎了。
朱棣淡淡地应了一声。
“昨日小女归家,下官心中忐忑不已,满心担忧她何处惹得燕王不快了,所以今日才特地走了这一遭。”汤一海笑得满面憨厚。
不过单看他面相,就知道这人根本不似表现出的这般憨厚。
汤一海说是为了这事是假,来找未来的王爷女婿联络感情是真。
陆长亭心道,若是他不在此处的话,汤一海怕是会更开心的。正想着呢,汤一海就很是隐晦地朝他这边扫了一眼,若非陆长亭极为敏锐,怕是还会感觉不到。
“嗯。”朱棣又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别的话却是没有多说。
陆长亭差点笑出声来了,朱棣这般,可着实是给那汤一海出了难题,不管汤一海说什么,他都一概以单字应之,那汤一海能不着急吗?
汤一海面上的表情果然僵了僵,而后才道:“王爷,下官此行前来,还想与王爷说一说……”
朱棣扫了一眼旁边的陆长亭,于是汤一海也跟着看了一眼,汤一海住嘴不说了,就等着朱棣将陆长亭驱赶出去。但汤一海等了又等,却始终没等到朱棣发号施令。汤一海疑惑了,难道燕王刚才那一眼,不是这个意思吗?
此时朱棣慢吞吞地开口道:“长亭可是饿了?”
陆长亭点头:“都是这个时辰了,该用晚饭了。”
“嗯,说的是,时辰不早了。程二,收拾东西,回王府。”朱棣直接略过了那汤一海。
陆长亭暗暗惊奇,这样对汤一海当真好吗?如今汤一海可还没完全成那瓮中之鳖呢,朱棣现在就能全然忽视他了?陆长亭看了看汤一海,他依旧面带笑意,几乎没什么变化。似乎就算朱棣再为忽视他,他都不会有半点变化。
陆长亭当先走了出去。
就在陆长亭掀起帘帐的时候,他陡然感觉到背后一道目光有些锐利,有些阴冷。
那绝对不可能是来自朱棣,那就只有……汤一海!果然,汤一海方才所表现出的都不过是伪装而已。陆长亭回头看了一眼汤一海,两人目光相接,陆长亭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冰寒了起来,用眼神威慑那汤一海之后,陆长亭方才继续大步走了出去。
他可不会畏惧汤一海,汤一海不给他什么好脸,他自然也不会给汤一海好脸。
朱棣大步跟着走出来,从背后托住了陆长亭的腰,低声问:“他方才瞪你了?”
“你怎么知道?”陆长亭低声问,同时他还不自在地扭了扭腰,不过很可惜,他没能将朱棣的手给扭下去。
“我自然知道,我的目光一直都放在长亭的身上啊。”朱棣忽然凑近了道。
陆长亭差点一巴掌将他呼到一边去,但周围这么多人,他们此时的姿态在旁人眼中是很正常的,只有他们彼此知道这是多么的不正常。陆长亭咬着牙:“四哥!”
朱棣还是知道分寸这个词的,他马上收回了手,直到上马车,都没再对陆长亭动手动脚。
“放心吧,汤一海得意不了多久了。”
“多久是有多久?”
“也就一个月内了吧。”朱棣显得很是胸有成竹。
陆长亭不由挑眉,难道朱棣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者说他对洪武帝的了解已经极为深入了?
马车很快停在了燕王府外,两人下了马车,迅速用了晚饭,然后就各自回屋去休息了。
不过……今日朱棣没有留他同住一屋,还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不习惯啊。
――――
待到第二日,陆长亭却没能顺利和朱棣启程到边城去。
汤一海带着女儿上门拜访来了,虽然还未成婚就这般很是不合规矩,但是人家父亲都亲自来送女儿了,众人心底虽然瞧不上,但到底是无法拒绝的。
于是只能看着汤一海和汤芸一行人进来。
朱棣很是不高兴。
他和长亭原本制定得好好的行程,如今被打乱,他如何能高兴得起来?自然那汤一海带着女儿到了跟前,朱棣面上都表现得很是冷漠。
此时,陆长亭注意到汤一海身后除了汤芸以外,还有个极为美艳的少女。
虽然将美艳一词用在一个少女的身上显得很奇怪,但这个少女的确就生得如此,眉眼都仿佛会勾人一般,带着说不出的媚意。陆长亭心念一转,顿时想到了朱棣口中曾经提到过的,汤家三女儿。
就是她?
汤一海躬身道:“燕王殿下,下官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带着女儿亲来向殿下告罪。芸儿,那日你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现在就在燕王殿下的跟前说一说,再认个错。”
汤芸回去之后,许是被汤一海好好教训了一顿,此时她的面上竟然看不出半点不满。
汤芸走出来,袅娜地行了礼,然后便开始低声道:“那日我不该在王府中撒了脾气……王爷原谅我吧。”
陆长亭:……
这道歉也应当是对着他道歉吧?那天撒火可是对着他撒的,虽然最后没能撒成功就是了。
朱棣没说话。
汤一海这时候又笑了笑,道:“燕王殿下是知道下官那大女儿的,嫁与了高云虎为妻,芸儿乃是下官的二女儿,下官的三女儿燕王殿下还没见过。来,月儿……”
汤月从他身后走了出来,明明没有像汤芸那般姿态袅娜地走路,但汤月的身上,却有种浑然天成的妩媚勾人。
陆长亭忍不住皱起了眉。
好好的,谁会给女婿提及自己另一个还未出嫁的女儿?这意思已经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
他就是打的两女侍一夫的主意,若是娇纵的二女儿笼络不住燕王殿下,还有个美艳的三女儿呢……
陆长亭差点被汤一海这憨厚的嘴脸给恶心吐了。
再看那汤月,年纪并不大。若是放在上辈子,那就是个女高中生。
如此一想,陆长亭便忍不住露出了嫌恶之色,这汤一海实在打的好一手恶心算盘!
汤一海注意到了陆长亭的神色,他又朝陆长亭看了过去,目光之中流露出了几分冷意。
陆长亭的目光却是更冷。
就在二人用目光交锋的时候,管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显然遇了什么令他大惊失色的事。就在陆长亭以为又是蒙古兵搞出了事来的时候,却听那管家道:“主子!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 痴汉四哥嘻嘻,这章甜甜甜捂脸。
第132章
原本打算说话的汤一海, 顿时如同上了锁一般,严严实实地闭上了嘴, 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就连他身后的两个汤家女儿, 都无不惊恐地瞪大了眼,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毕竟对于她们来说,圣旨是何等遥远的东西。
管家组织着下人好一阵忙活, 然后才小心地将传旨的人迎了进来。
从应天府一路到北平,这传旨太监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但是没谁能小瞧了他,他们都定定地看着他手里的圣旨。
在这个距离应天府很远的地方,汤一海根本就没见过圣旨这玩意儿, 也没想到有一日圣旨能宣到这里来。这一瞬间,汤家父女的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他们甚至想到了, 圣旨里会不会是让燕王立即成婚的呢?汤家父女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传旨太监朝朱棣微微躬身, 算作是行过了礼,随后他便笑道:“是好事。”说罢,他便一整手中圣旨,面色一肃, 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长亭于西安助秦王扫清白莲教众, 功绩甚重。”后边便是一长串的赏赐单子。到了末尾,那太监还笑了笑,道:“长亭好好读书。”说罢, 太监顿了顿方才又道:“这是太子添上的。”
敕令,多是作封赏所用,有时还作告诫之意。
陆长亭顿时哭笑不得,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一道圣旨,他还当是与那汤家有关呢,但是仔细一想,若是与汤家有关,圣旨也不会下到燕王府来了。
不过今日陆长亭算是领会到了明朝的祖传大白话圣旨。
因着洪武帝很是不喜长篇累牍、酸文假醋的奏疏,还专门制定了“奏对式”,以纠正这种在奏疏里写废话的行为,在奏疏改良后,圣旨诏令也跟着得到了改良,自洪武帝开始,圣旨便开始流行大白话的形式,以保证哪怕是诏告天下,那些没什么文化的百姓也都能听懂。《大诰》里便曾写了这样一段介绍:哪怕你不曾见文书,不知道,这文书又不是吏员话,又不是秀才文,怕不省得啊!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
陆长亭领旨的当口,还忍不住看了一眼朱棣。
其实令后世人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朱棣的一道大白话圣旨。
朱棣不知道陆长亭在想什么,见他朝自己看来,便也对着陆长亭淡淡一笑,顿时带出了夸赞的味道。
太监将圣旨交至了陆长亭的手中,而后他身后便有人开始大箱小箱地往里头搬东西了。这传旨太监又笑了笑,道:“里头书不少,太子给的。”
陆长亭再度哭笑不得。这朱标到底是多么的实诚啊,说要督促他读书,便当真半点水也不掺。
朱棣等人也听清了那太监口中所言,朱棣表面虽是仍旧笑着,但心底却有些嫉妒
恋耽美
长亭都还未这样好好与他说话,怎能被程二抢了先去?
“王爷!王爷!”守营的士兵小跑着进来了:“王爷,承宣都指挥使司汤千户来了!”不怪这小兵这般不稳重,毕竟现在人人都知道这位汤千户乃是燕王的未来岳父。
汤千户?汤一海?
陆长亭瞥了朱棣一眼:“我是否要回避?”口中说是如此说,但口气却是不大好。
朱棣见他这般模样,实在是忍不住笑了:“长亭回避什么?你乃是我义弟,谁人你见不得?”
陆长亭这才惊觉自己说错了话。他这不是将自己放在了朱棣情人的位置上吗?
他本就是朱棣的义弟,大大方方,有何避讳?
陆长亭装作什么都没说过一般,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朱棣搂住他的肩膀,将他往帐子的方向带:“走了,进帐子里去。”
陆长亭脚下半点也不滞,很快就跟着朱棣进去坐好了。
等帘帐掀动的时候,陆长亭和朱棣动也不曾动一下。
陆长亭抬眼看去,就见个中年汉子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灰扑扑的常服,看上去甚至还有些乡土气息,不过五官倒也端正。想想也是,若他长得极为丑陋,那又怎么能生出貌美的女儿来呢?
不过陆长亭还是很难将眼前的中年汉子,和之前朱棣口中的汤一海联系起来。
据朱棣之前的描述,汤一海应该是野心勃勃的,至少外在应该是不吝于打扮的。不过……或许正是因为他有野心,擅伪装,所以他才会将自己意恋谜獍悴黄鹧邸
“燕王殿下。”汤一海笑得很是殷切,他快步走到了朱棣的跟前,躬身行了礼,这个礼节倒是半点都不掺水。
陆长亭瞬间就知道,汤一海果然已经一脚踏上朱棣为他安排好的路了。
汤一海已经为皇亲国戚的身份所动,他现在的姿态便无疑说明他已经决定抛弃大女婿高云虎了。
朱棣淡淡地应了一声。
“昨日小女归家,下官心中忐忑不已,满心担忧她何处惹得燕王不快了,所以今日才特地走了这一遭。”汤一海笑得满面憨厚。
不过单看他面相,就知道这人根本不似表现出的这般憨厚。
汤一海说是为了这事是假,来找未来的王爷女婿联络感情是真。
陆长亭心道,若是他不在此处的话,汤一海怕是会更开心的。正想着呢,汤一海就很是隐晦地朝他这边扫了一眼,若非陆长亭极为敏锐,怕是还会感觉不到。
“嗯。”朱棣又是淡淡地应了一声,别的话却是没有多说。
陆长亭差点笑出声来了,朱棣这般,可着实是给那汤一海出了难题,不管汤一海说什么,他都一概以单字应之,那汤一海能不着急吗?
汤一海面上的表情果然僵了僵,而后才道:“王爷,下官此行前来,还想与王爷说一说……”
朱棣扫了一眼旁边的陆长亭,于是汤一海也跟着看了一眼,汤一海住嘴不说了,就等着朱棣将陆长亭驱赶出去。但汤一海等了又等,却始终没等到朱棣发号施令。汤一海疑惑了,难道燕王刚才那一眼,不是这个意思吗?
此时朱棣慢吞吞地开口道:“长亭可是饿了?”
陆长亭点头:“都是这个时辰了,该用晚饭了。”
“嗯,说的是,时辰不早了。程二,收拾东西,回王府。”朱棣直接略过了那汤一海。
陆长亭暗暗惊奇,这样对汤一海当真好吗?如今汤一海可还没完全成那瓮中之鳖呢,朱棣现在就能全然忽视他了?陆长亭看了看汤一海,他依旧面带笑意,几乎没什么变化。似乎就算朱棣再为忽视他,他都不会有半点变化。
陆长亭当先走了出去。
就在陆长亭掀起帘帐的时候,他陡然感觉到背后一道目光有些锐利,有些阴冷。
那绝对不可能是来自朱棣,那就只有……汤一海!果然,汤一海方才所表现出的都不过是伪装而已。陆长亭回头看了一眼汤一海,两人目光相接,陆长亭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冰寒了起来,用眼神威慑那汤一海之后,陆长亭方才继续大步走了出去。
他可不会畏惧汤一海,汤一海不给他什么好脸,他自然也不会给汤一海好脸。
朱棣大步跟着走出来,从背后托住了陆长亭的腰,低声问:“他方才瞪你了?”
“你怎么知道?”陆长亭低声问,同时他还不自在地扭了扭腰,不过很可惜,他没能将朱棣的手给扭下去。
“我自然知道,我的目光一直都放在长亭的身上啊。”朱棣忽然凑近了道。
陆长亭差点一巴掌将他呼到一边去,但周围这么多人,他们此时的姿态在旁人眼中是很正常的,只有他们彼此知道这是多么的不正常。陆长亭咬着牙:“四哥!”
朱棣还是知道分寸这个词的,他马上收回了手,直到上马车,都没再对陆长亭动手动脚。
“放心吧,汤一海得意不了多久了。”
“多久是有多久?”
“也就一个月内了吧。”朱棣显得很是胸有成竹。
陆长亭不由挑眉,难道朱棣还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或者说他对洪武帝的了解已经极为深入了?
马车很快停在了燕王府外,两人下了马车,迅速用了晚饭,然后就各自回屋去休息了。
不过……今日朱棣没有留他同住一屋,还有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不习惯啊。
――――
待到第二日,陆长亭却没能顺利和朱棣启程到边城去。
汤一海带着女儿上门拜访来了,虽然还未成婚就这般很是不合规矩,但是人家父亲都亲自来送女儿了,众人心底虽然瞧不上,但到底是无法拒绝的。
于是只能看着汤一海和汤芸一行人进来。
朱棣很是不高兴。
他和长亭原本制定得好好的行程,如今被打乱,他如何能高兴得起来?自然那汤一海带着女儿到了跟前,朱棣面上都表现得很是冷漠。
此时,陆长亭注意到汤一海身后除了汤芸以外,还有个极为美艳的少女。
虽然将美艳一词用在一个少女的身上显得很奇怪,但这个少女的确就生得如此,眉眼都仿佛会勾人一般,带着说不出的媚意。陆长亭心念一转,顿时想到了朱棣口中曾经提到过的,汤家三女儿。
就是她?
汤一海躬身道:“燕王殿下,下官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带着女儿亲来向殿下告罪。芸儿,那日你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现在就在燕王殿下的跟前说一说,再认个错。”
汤芸回去之后,许是被汤一海好好教训了一顿,此时她的面上竟然看不出半点不满。
汤芸走出来,袅娜地行了礼,然后便开始低声道:“那日我不该在王府中撒了脾气……王爷原谅我吧。”
陆长亭:……
这道歉也应当是对着他道歉吧?那天撒火可是对着他撒的,虽然最后没能撒成功就是了。
朱棣没说话。
汤一海这时候又笑了笑,道:“燕王殿下是知道下官那大女儿的,嫁与了高云虎为妻,芸儿乃是下官的二女儿,下官的三女儿燕王殿下还没见过。来,月儿……”
汤月从他身后走了出来,明明没有像汤芸那般姿态袅娜地走路,但汤月的身上,却有种浑然天成的妩媚勾人。
陆长亭忍不住皱起了眉。
好好的,谁会给女婿提及自己另一个还未出嫁的女儿?这意思已经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
他就是打的两女侍一夫的主意,若是娇纵的二女儿笼络不住燕王殿下,还有个美艳的三女儿呢……
陆长亭差点被汤一海这憨厚的嘴脸给恶心吐了。
再看那汤月,年纪并不大。若是放在上辈子,那就是个女高中生。
如此一想,陆长亭便忍不住露出了嫌恶之色,这汤一海实在打的好一手恶心算盘!
汤一海注意到了陆长亭的神色,他又朝陆长亭看了过去,目光之中流露出了几分冷意。
陆长亭的目光却是更冷。
就在二人用目光交锋的时候,管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显然遇了什么令他大惊失色的事。就在陆长亭以为又是蒙古兵搞出了事来的时候,却听那管家道:“主子!圣旨!”
作者有话要说: 痴汉四哥嘻嘻,这章甜甜甜捂脸。
第132章
原本打算说话的汤一海, 顿时如同上了锁一般,严严实实地闭上了嘴, 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就连他身后的两个汤家女儿, 都无不惊恐地瞪大了眼,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毕竟对于她们来说,圣旨是何等遥远的东西。
管家组织着下人好一阵忙活, 然后才小心地将传旨的人迎了进来。
从应天府一路到北平,这传旨太监都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但是没谁能小瞧了他,他们都定定地看着他手里的圣旨。
在这个距离应天府很远的地方,汤一海根本就没见过圣旨这玩意儿, 也没想到有一日圣旨能宣到这里来。这一瞬间,汤家父女的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他们甚至想到了, 圣旨里会不会是让燕王立即成婚的呢?汤家父女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传旨太监朝朱棣微微躬身, 算作是行过了礼,随后他便笑道:“是好事。”说罢,他便一整手中圣旨,面色一肃, 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长亭于西安助秦王扫清白莲教众, 功绩甚重。”后边便是一长串的赏赐单子。到了末尾,那太监还笑了笑,道:“长亭好好读书。”说罢, 太监顿了顿方才又道:“这是太子添上的。”
敕令,多是作封赏所用,有时还作告诫之意。
陆长亭顿时哭笑不得,他怎么也没想到是这么一道圣旨,他还当是与那汤家有关呢,但是仔细一想,若是与汤家有关,圣旨也不会下到燕王府来了。
不过今日陆长亭算是领会到了明朝的祖传大白话圣旨。
因着洪武帝很是不喜长篇累牍、酸文假醋的奏疏,还专门制定了“奏对式”,以纠正这种在奏疏里写废话的行为,在奏疏改良后,圣旨诏令也跟着得到了改良,自洪武帝开始,圣旨便开始流行大白话的形式,以保证哪怕是诏告天下,那些没什么文化的百姓也都能听懂。《大诰》里便曾写了这样一段介绍:哪怕你不曾见文书,不知道,这文书又不是吏员话,又不是秀才文,怕不省得啊!我这般直直地说着,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贤的愚的都要省得。
陆长亭领旨的当口,还忍不住看了一眼朱棣。
其实令后世人记忆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朱棣的一道大白话圣旨。
朱棣不知道陆长亭在想什么,见他朝自己看来,便也对着陆长亭淡淡一笑,顿时带出了夸赞的味道。
太监将圣旨交至了陆长亭的手中,而后他身后便有人开始大箱小箱地往里头搬东西了。这传旨太监又笑了笑,道:“里头书不少,太子给的。”
陆长亭再度哭笑不得。这朱标到底是多么的实诚啊,说要督促他读书,便当真半点水也不掺。
朱棣等人也听清了那太监口中所言,朱棣表面虽是仍旧笑着,但心底却有些嫉妒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