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啊!
但为什么呢?吴韶珲不解。
龙卿若沉下脸,去,不许问!
吴韶珲见她倏然就凶了起来,想起那日模样,吓得心肝直跳,猛地转身便跑了。
阿鹿在外头听见,进来问道:王妃,您为什么叫他去说这事呢?
龙卿若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道:如果我没猜错,皇上会放了霓凤郡主,如果谋杀孙博平一罪入不了,那就刺杀王妃的罪。
放不了,高渐生带人在大理寺守着呢。
龙卿若道:没事,不冲突,阿鹿,你暗中跟着吴韶珲,等他质问完莫子轩之后,你再把一个消息暗中散播出去,就说婉公主派人杀我,是为了给霓凤郡主挪正妃之位。
阿鹿领命,是!
阿鹿走后,刺多多问龙卿若,外头的人都在说她杀夫了,这么重的罪行,为什么还要冠上一个谋杀王妃夺位的罪名呢?而且,派人杀你的是婉公主,又不是她。
龙卿若说:如果皇帝赦免了霓凤杀夫的罪,那这罪名自然就不成立了,因为要赦免必定对外公布说案件调查清楚,孙博平是病死的,皇权的威严在此,不会有人再说什么,就连镇南侯府在没有事实证据之前,也不敢闹,但如果苦主换成是我,赦免与不赦免,就不是他小顺景一个人说了算。
刺多多又不解了,双管齐下不是更好吗?镇南侯府其实可以闹起来,你让孙博平去见他父亲不就得了?
我说了,太麻烦,不想让孙博平出来。龙卿若有些烦躁了。
刺多多觉得这才好玩,有什么麻烦呢?最好让孙博平继续去吓唬霓凤郡主,吓得她不得不承认杀夫的罪行。
而且,龙尊说不想让孙博平出来,却也没把他送回去啊,龙尊还是心软了。
或许过一阵子,龙尊就会考虑双管齐下了。
第91章 伯父真好说话
皇宫神风殿。
北平王进宫之后,顺景帝撑着病躯,和北平王共同进膳。
膳后,他请了北平王入内殿,商议大事。
顺景帝问道:伯父久未下山,可还习惯?
北平王恣意地盘腿坐在太师椅上,习惯了山野日子,倒是你身体怎么样啊?
最近感觉是好些了。顺景帝说着,却连续咳嗽了几声,咳出了一滴血来,北平王给他取了手绢擦拭了一下。
北平王轻叹,你这个病啊,入了肺腑骨头,怕也不好治,本王看你也可以准备棺材板了。
顺景帝嘴角抽搐了一下,伯父,您其实可以说得委婉一些。
跟你说话,委婉个屁,北平王起身往他后背塞了一个软枕,把他扶起来一些,你让本王出山,护着你那小子,不是本王不愿意,只是,东方尚不行啊,连他母亲淑贵妃也不行。
顺景帝摇摇头,不,伯父,您只是不了解他,若能多了解了解,定不会这样说。
他面容上渐渐地有了一抹光亮和骄傲,这孩子,像极了朕年轻的时候。
北平王显然不能同意这话,按本王说,你的这么多儿子里头,最出色莫过于老六了。
境儿?顺景帝马上摇头,不行,不行,以往是勇猛有余,鲁莽太甚,如今是张狂跋扈,心机深沉。
那你还让他分管兵权,制衡兵部和薛皇后?
以往想着他勇猛有余,且霸道泼辣,有他守替尚儿守着兵权,与薛凤飞对抗,朕也可以放心,殊不知,他会有这般的狼子野心。
北平王便有些不高兴了,你这是拿他当挡箭牌啊?这对他不公平。
臣子理当如此。
他们是兄弟!
顺景帝脸色渐渐便有些不悦,朕心意已决,而且伯父你以往也不喜欢东方境,怎么今天为他说话?还说他出色。
北平王心底道:以往恰好是太喜欢那小子,才会屡屡试他的武功,逼他进步。
你真了解东方尚吗?北平王没回答他这个问题,反问他道。
顺景帝道:自然了解。
你觉得他可当大任?
顺景帝澹然道:除他,再无合适人选,伯父,您昔日曾扶持过朕,也扶持过父皇,今日扶持尚儿,那您可就是成就了大顺三朝,功在千秋啊,大顺万世子民,也必定铭记您的功劳。
北平王笑了两声,看着他,功在千秋?算了,本王从不贪这些功劳,只为大顺江山着想,你告诉本王,你现在想怎么样?
顺景帝眼底闪过一抹冷狠,夺回兵权。
北平王不动声色,你应该知道,一味换军帅,对军中士气有很大的打击,你真要冒这个险?为了收拾你的儿子,伤了军中士气,值得吗?
顺景帝握住扶手,朕知道一直换将不好,但兵权一定要收回,东方境已有野心显露,他们夫妇所作所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境地,您是不知道,那境王妃龙卿若连朕都敢骂。
北平王心底哼了一声,骂你算轻的,按她老人家的脾气,你若不是他夫君的爹,早就上手揍你满地找牙了。
但面上却是义愤填膺,她大胆,你怎能容她?
朕必杀她的,但眼下兵权还在那小子手中,杀了龙卿若,怕这小子一时激愤会闹出大乱子来,顺景帝凝了片刻,道:其实还有一事,朕觉得费解,那就是龙卿若竟然有摄国皇的紫金丹,伯父,您和摄国皇偶有书信往来,可知道他和龙卿若是什么关系?
北平王一怔,她有紫金丹?
这事大姐可没说过啊,紫金丹是摄国皇的,她怎么会有?
莫非之前用来救回两位亲王的药,就是紫金丹吗?
宫里和朝中的事,他其实也有在监视,但只知大概不知细节。
连伯父都不知道?顺景帝有些失望。
本王不知此事,摄国皇也许久没来过信,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顺景帝嗯了一声,也不再问了。
本王答应你帮你夺回兵权,但兵权要掌握在本王的人手中,本王去找高权国公,商量一下大都督的人选,本王会举荐一个人,看看是否能和高权国公达成共识。
是谁?顺景帝问道。
北平王微微一笑,一个本王十分欣赏,且一直培养的人,你暂时不必知道,但此人对大顺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大长公主对他也颇为赏识。
顺景帝知道东方尚如今还不能掌军权,他无太多的军功在身,不能服众,但不管兵权落在何人的手中,总比在东方境的手中好,而且,大长公主欣赏的人,必定不会差。
至于他要去跟高权国公达成共识,这个人也绝对不会是东方境,因为高权国公府对东方境十分不满,还是记恨着当年东方境指控彤妃的事。
行,朕相信伯父,一定能为朝廷提拔良帅。
顺景帝笑了,没想到伯父这么好说话,轻易就答应了襄助尚儿。
北平王也笑了,我大侄子真好骗。
吴韶珲到了诗社,那莫子轩一口否认此事,说没有派他去刺杀境王妃。
这话可把吴韶珲这憨憨暴躁的小祖宗给得罪了,他当即掀开衣裳,露出伤口,说为了刺杀的事情导致前后伤重,把当时婉公主承诺的事都给当众吼了出来,还爆锤了莫子轩一顿,说被他们母子欺骗了。
粗线条的人说话,一向很让人信服,在场诗社的公子哥儿们都是京中一文坛的人,一张嘴顶厉害,一时便把此事传开了,加上阿鹿也叫人在茶馆酒肆传了消息,说霓凤郡主是为了正妃之位,才会派人刺杀境王妃龙卿若的。
城中热度最高的话题,还是围绕着霓凤郡主和境王府。
就在京中为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风御医进了大理寺给霓凤郡主诊脉,说霓凤郡主得了失心疯,才会胡言乱语,至于她说害死了孙博平,是因为自己照顾不周导致他病发,郡主一直心存愧疚。
而当晚嫁入境王府,因为被龙卿若羞辱,让其与大黄狗拜堂,导致失心疯发作,才会又一次胡言乱语,并非有谋害的事实。
风御医诊断过后,入宫禀报。
翌日,顺景帝下了一道圣旨,把风御医的话作为证据,帮霓凤洗脱杀夫嫌疑,让大理寺放人。
圣旨下了,大理寺就不能不放人,可外头派兵守着,霓凤郡主要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旨意虽然下了,但是大理寺还没放人,拖得一时是一时。
但高渐黎估计,也拖不了多久,婉公主大概会过来闹,这一次婉公主有旨意在身,名正言顺,怕是直接会和东方境的人闹起来。
第92章 啊,那就跟境境不般配了
下旨放霓凤的消息传到了龙卿若的耳中。
她其实早有这个猜测,有了心理准备的。
但是,她还是很生气。
她以为顺景帝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放霓凤,起码关押一两年,毕竟他好歹也是皇帝,不会置国法如无物。
但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了,还是小境有先见之明啊,派人堵在了大理寺的门口,可见最了解他父皇的,是他这个当儿子的。
她手里把玩着黑刺球,黑刺球上还流着鬼眼泪,这个水做的男人啊。
叫青先生过来!龙卿若把黑刺球放下,吩咐刺多多。
青先生被传召过来,王妃,您有吩咐?
龙卿若道:到刑部去上状子,控告霓凤买凶刺杀我,吴韶珲是证人,你快些去办,在大理寺放人之前办好,免得军士们为了这件事情和大理寺起冲突。
军士们要闹,也只能跟婉公主的人闹,不能干预公门的事。
青先生精神一振,道:那这实在是太好了,王妃英明,怪不得王妃昨天叫吴韶珲去闹一场呢?原来有这个打算!
龙卿若道:嗯,这是后备之选。否则为什么让吴韶珲去闹呢?就是防着皇帝徇私。
青先生随即问道:为什么去刑部?不能在大理寺吗?
大理寺既然接旨,那就让他们放人,但人一出了大理寺,刑部的人要立刻逮捕她,无缝衔接,大理寺不能继续得罪皇帝,日后还有用。
青先生觉得也有道理,遂问道:那需要告诉王爷吗?
龙卿若摆摆手,不用,京中的事暂时不必告诉他,让他专心留在军中整顿军务。
那才是大事,大都督的位置没确定下来之前,他最好守在军中,防着有人在军中哄闹,搞分化。
青先生可惜地道:镇南侯府那边如果配合起来,那就可以把婉公主府连根拔起了。
龙卿若又握住了黑刺球,看着青先生转身出去,神色有几分犹豫。
婉公主刺杀她的事,本打算等小境从军中回来之后私下解决的。
但因为顺景帝放了霓凤,所以不得不把此事摆出来让刑部接手,但这也只能让霓凤成为从犯,甚至很有可能会撇得清。
镇南侯府去闹,当然是最好的,尤其镇南侯与刑部尚书还是朋友。
现在皇帝下了旨意,说霓凤是因为内疚和失心疯才会这样说,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镇南侯只能相信。
除非他儿子出去跟他说,否则他不会去闹的。
抛起了手中的黑刺球,她站起来一手握住,眼底光芒峻凝,好,一切后果我承担,如果你与亲人相聚之后要滞留人间,我跟判官讨这个人情。
顶多,还判官一个人情就是。
龙卿若稍稍忧伤了一下,觉得自己自从和小境一起之后,整个人太心慈手软,也太温和了,但是小境想当太子控制朝局,她就不能事事杀伐。
为了谨慎起见,她还是先把判官找来说几句话。
判官十分的通情达理,九姑娘放心吧,如果孙博平想滞留人间直到他真正阳寿尽了,没有问题的,只需要定时回去报到就可以。
龙卿若听了这话,大为欣慰,判官你真讲义气,够意思。
判官爷眼底闪过一丝狡猾的光芒,九姑娘,没事,互相帮忙嘛。
龙卿若顿时拉下脸,夸错你了,说吧,有什么条件?
判官凑上来,苦兮兮地笑着,九姑娘,您也知道我们地府一向人手不足,否则也不需要发展阳鬼差计划了,孙博平可以留在阳间,但是也请九姑娘帮忙渡枉死冤死的阴魂,暂收留在您的归墟,反正他们没个三五百年都没办法投胎,到了地府,实在无人管辖,凄凉得很。
龙卿若冷笑,你要我堂堂赤龙族九公主帮你地府渡冤魂?你脸可真大啊。
判官拱手,九姑娘,您若肯帮这个忙,小神和阎王爷必定铭记您的恩德,而且,您收了他们也不是无所用处,还能发展阴兵啊,您是堂堂赤龙族九公主,手底下怎能没兵马呢?
龙卿若哼了一声,我要兵马,便去一趟魔域,也能收一大堆,为什么要你这些阴魂?就为了一个孙博平弄得我浑身不自由,我傻吗?
判官爷笑着道:九姑娘,您可不能小瞧了这些阴魂,他们大都枉死,鬼力特别高,未必就比不上小魔,而且就因为他们鬼力高,需要很多鬼差去降服,我地府才会缺兵少将,需要招募阳鬼差收魂,我答应您,只要您应下此事,阳间的阳鬼差全给您统管。
龙卿若冷冷道:不感兴趣!
再把阳鬼差给管了,那她哪里有时间陪伴小境?
判官爷为难地道:您若是不答应,孙博平的事就不好办了,他是记录在判官册上的,是已经报到的鬼魂,不能滞留人间啊。
不滞留便不滞留,用完之后,我带他回去送还给你。
判官爷笑了,那就的用强手段了,他自己必定是不愿意回去的,只是对一个帮过自己的小鬼魂用强手段,九姑娘岂不是恩将仇报?听闻您素来讨厌恩将仇报的人。
龙卿若面无表情,我只是讨厌别人恩将仇报,我自己无所谓。
判官爷见软硬兼施也不行,叹气,施礼拜下正色地道:九姑娘,实不相瞒,地府确实太需要您的帮忙了,哪怕只帮地府缓解三五年,也能让我们喘口气啊,再说境王有心问鼎皇位,这些阴兵是真能帮上大忙的,且古往今来收阴兵的龙女,绝非只有您一人,您就应下了吧!
小境是龙卿若的软肋。
小境想做的事情,她都想全力支持。
但他已经掌管大顺朝的兵权,还需要这些三教九流的阴魂吗?
小境很怕鬼的。
判官继续鼓动,九姑娘,就算您不想组建阴兵队伍,但阳鬼差对您也有用啊,实不相瞒,朝中有好几位官员都是阳鬼差,而且他们特别反对境王的,您一旦统管了阳鬼差,让他们支持境王岂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吗?
龙卿若有些犹豫,她不想当鬼王,但她想让小境当皇帝,小境当了皇帝,大哥也就不用那么费心总是盯着这个国家的乱局。
可小境怕鬼,而她身后跟着一支长长的阴兵队伍,他们好不般配啊。
我考虑一下!龙卿若还是向鬼势力低头了,既然说了考虑,大抵就是她愿意,否则早就一脚踹飞了判官。
第93章 还是双管齐下叭
青先生去刑部之前,还是派人告知了东方境。
恋耽美
但为什么呢?吴韶珲不解。
龙卿若沉下脸,去,不许问!
吴韶珲见她倏然就凶了起来,想起那日模样,吓得心肝直跳,猛地转身便跑了。
阿鹿在外头听见,进来问道:王妃,您为什么叫他去说这事呢?
龙卿若手指轻轻地敲着桌面,道:如果我没猜错,皇上会放了霓凤郡主,如果谋杀孙博平一罪入不了,那就刺杀王妃的罪。
放不了,高渐生带人在大理寺守着呢。
龙卿若道:没事,不冲突,阿鹿,你暗中跟着吴韶珲,等他质问完莫子轩之后,你再把一个消息暗中散播出去,就说婉公主派人杀我,是为了给霓凤郡主挪正妃之位。
阿鹿领命,是!
阿鹿走后,刺多多问龙卿若,外头的人都在说她杀夫了,这么重的罪行,为什么还要冠上一个谋杀王妃夺位的罪名呢?而且,派人杀你的是婉公主,又不是她。
龙卿若说:如果皇帝赦免了霓凤杀夫的罪,那这罪名自然就不成立了,因为要赦免必定对外公布说案件调查清楚,孙博平是病死的,皇权的威严在此,不会有人再说什么,就连镇南侯府在没有事实证据之前,也不敢闹,但如果苦主换成是我,赦免与不赦免,就不是他小顺景一个人说了算。
刺多多又不解了,双管齐下不是更好吗?镇南侯府其实可以闹起来,你让孙博平去见他父亲不就得了?
我说了,太麻烦,不想让孙博平出来。龙卿若有些烦躁了。
刺多多觉得这才好玩,有什么麻烦呢?最好让孙博平继续去吓唬霓凤郡主,吓得她不得不承认杀夫的罪行。
而且,龙尊说不想让孙博平出来,却也没把他送回去啊,龙尊还是心软了。
或许过一阵子,龙尊就会考虑双管齐下了。
第91章 伯父真好说话
皇宫神风殿。
北平王进宫之后,顺景帝撑着病躯,和北平王共同进膳。
膳后,他请了北平王入内殿,商议大事。
顺景帝问道:伯父久未下山,可还习惯?
北平王恣意地盘腿坐在太师椅上,习惯了山野日子,倒是你身体怎么样啊?
最近感觉是好些了。顺景帝说着,却连续咳嗽了几声,咳出了一滴血来,北平王给他取了手绢擦拭了一下。
北平王轻叹,你这个病啊,入了肺腑骨头,怕也不好治,本王看你也可以准备棺材板了。
顺景帝嘴角抽搐了一下,伯父,您其实可以说得委婉一些。
跟你说话,委婉个屁,北平王起身往他后背塞了一个软枕,把他扶起来一些,你让本王出山,护着你那小子,不是本王不愿意,只是,东方尚不行啊,连他母亲淑贵妃也不行。
顺景帝摇摇头,不,伯父,您只是不了解他,若能多了解了解,定不会这样说。
他面容上渐渐地有了一抹光亮和骄傲,这孩子,像极了朕年轻的时候。
北平王显然不能同意这话,按本王说,你的这么多儿子里头,最出色莫过于老六了。
境儿?顺景帝马上摇头,不行,不行,以往是勇猛有余,鲁莽太甚,如今是张狂跋扈,心机深沉。
那你还让他分管兵权,制衡兵部和薛皇后?
以往想着他勇猛有余,且霸道泼辣,有他守替尚儿守着兵权,与薛凤飞对抗,朕也可以放心,殊不知,他会有这般的狼子野心。
北平王便有些不高兴了,你这是拿他当挡箭牌啊?这对他不公平。
臣子理当如此。
他们是兄弟!
顺景帝脸色渐渐便有些不悦,朕心意已决,而且伯父你以往也不喜欢东方境,怎么今天为他说话?还说他出色。
北平王心底道:以往恰好是太喜欢那小子,才会屡屡试他的武功,逼他进步。
你真了解东方尚吗?北平王没回答他这个问题,反问他道。
顺景帝道:自然了解。
你觉得他可当大任?
顺景帝澹然道:除他,再无合适人选,伯父,您昔日曾扶持过朕,也扶持过父皇,今日扶持尚儿,那您可就是成就了大顺三朝,功在千秋啊,大顺万世子民,也必定铭记您的功劳。
北平王笑了两声,看着他,功在千秋?算了,本王从不贪这些功劳,只为大顺江山着想,你告诉本王,你现在想怎么样?
顺景帝眼底闪过一抹冷狠,夺回兵权。
北平王不动声色,你应该知道,一味换军帅,对军中士气有很大的打击,你真要冒这个险?为了收拾你的儿子,伤了军中士气,值得吗?
顺景帝握住扶手,朕知道一直换将不好,但兵权一定要收回,东方境已有野心显露,他们夫妇所作所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境地,您是不知道,那境王妃龙卿若连朕都敢骂。
北平王心底哼了一声,骂你算轻的,按她老人家的脾气,你若不是他夫君的爹,早就上手揍你满地找牙了。
但面上却是义愤填膺,她大胆,你怎能容她?
朕必杀她的,但眼下兵权还在那小子手中,杀了龙卿若,怕这小子一时激愤会闹出大乱子来,顺景帝凝了片刻,道:其实还有一事,朕觉得费解,那就是龙卿若竟然有摄国皇的紫金丹,伯父,您和摄国皇偶有书信往来,可知道他和龙卿若是什么关系?
北平王一怔,她有紫金丹?
这事大姐可没说过啊,紫金丹是摄国皇的,她怎么会有?
莫非之前用来救回两位亲王的药,就是紫金丹吗?
宫里和朝中的事,他其实也有在监视,但只知大概不知细节。
连伯父都不知道?顺景帝有些失望。
本王不知此事,摄国皇也许久没来过信,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顺景帝嗯了一声,也不再问了。
本王答应你帮你夺回兵权,但兵权要掌握在本王的人手中,本王去找高权国公,商量一下大都督的人选,本王会举荐一个人,看看是否能和高权国公达成共识。
是谁?顺景帝问道。
北平王微微一笑,一个本王十分欣赏,且一直培养的人,你暂时不必知道,但此人对大顺未来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大长公主对他也颇为赏识。
顺景帝知道东方尚如今还不能掌军权,他无太多的军功在身,不能服众,但不管兵权落在何人的手中,总比在东方境的手中好,而且,大长公主欣赏的人,必定不会差。
至于他要去跟高权国公达成共识,这个人也绝对不会是东方境,因为高权国公府对东方境十分不满,还是记恨着当年东方境指控彤妃的事。
行,朕相信伯父,一定能为朝廷提拔良帅。
顺景帝笑了,没想到伯父这么好说话,轻易就答应了襄助尚儿。
北平王也笑了,我大侄子真好骗。
吴韶珲到了诗社,那莫子轩一口否认此事,说没有派他去刺杀境王妃。
这话可把吴韶珲这憨憨暴躁的小祖宗给得罪了,他当即掀开衣裳,露出伤口,说为了刺杀的事情导致前后伤重,把当时婉公主承诺的事都给当众吼了出来,还爆锤了莫子轩一顿,说被他们母子欺骗了。
粗线条的人说话,一向很让人信服,在场诗社的公子哥儿们都是京中一文坛的人,一张嘴顶厉害,一时便把此事传开了,加上阿鹿也叫人在茶馆酒肆传了消息,说霓凤郡主是为了正妃之位,才会派人刺杀境王妃龙卿若的。
城中热度最高的话题,还是围绕着霓凤郡主和境王府。
就在京中为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风御医进了大理寺给霓凤郡主诊脉,说霓凤郡主得了失心疯,才会胡言乱语,至于她说害死了孙博平,是因为自己照顾不周导致他病发,郡主一直心存愧疚。
而当晚嫁入境王府,因为被龙卿若羞辱,让其与大黄狗拜堂,导致失心疯发作,才会又一次胡言乱语,并非有谋害的事实。
风御医诊断过后,入宫禀报。
翌日,顺景帝下了一道圣旨,把风御医的话作为证据,帮霓凤洗脱杀夫嫌疑,让大理寺放人。
圣旨下了,大理寺就不能不放人,可外头派兵守着,霓凤郡主要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旨意虽然下了,但是大理寺还没放人,拖得一时是一时。
但高渐黎估计,也拖不了多久,婉公主大概会过来闹,这一次婉公主有旨意在身,名正言顺,怕是直接会和东方境的人闹起来。
第92章 啊,那就跟境境不般配了
下旨放霓凤的消息传到了龙卿若的耳中。
她其实早有这个猜测,有了心理准备的。
但是,她还是很生气。
她以为顺景帝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放霓凤,起码关押一两年,毕竟他好歹也是皇帝,不会置国法如无物。
但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做了,还是小境有先见之明啊,派人堵在了大理寺的门口,可见最了解他父皇的,是他这个当儿子的。
她手里把玩着黑刺球,黑刺球上还流着鬼眼泪,这个水做的男人啊。
叫青先生过来!龙卿若把黑刺球放下,吩咐刺多多。
青先生被传召过来,王妃,您有吩咐?
龙卿若道:到刑部去上状子,控告霓凤买凶刺杀我,吴韶珲是证人,你快些去办,在大理寺放人之前办好,免得军士们为了这件事情和大理寺起冲突。
军士们要闹,也只能跟婉公主的人闹,不能干预公门的事。
青先生精神一振,道:那这实在是太好了,王妃英明,怪不得王妃昨天叫吴韶珲去闹一场呢?原来有这个打算!
龙卿若道:嗯,这是后备之选。否则为什么让吴韶珲去闹呢?就是防着皇帝徇私。
青先生随即问道:为什么去刑部?不能在大理寺吗?
大理寺既然接旨,那就让他们放人,但人一出了大理寺,刑部的人要立刻逮捕她,无缝衔接,大理寺不能继续得罪皇帝,日后还有用。
青先生觉得也有道理,遂问道:那需要告诉王爷吗?
龙卿若摆摆手,不用,京中的事暂时不必告诉他,让他专心留在军中整顿军务。
那才是大事,大都督的位置没确定下来之前,他最好守在军中,防着有人在军中哄闹,搞分化。
青先生可惜地道:镇南侯府那边如果配合起来,那就可以把婉公主府连根拔起了。
龙卿若又握住了黑刺球,看着青先生转身出去,神色有几分犹豫。
婉公主刺杀她的事,本打算等小境从军中回来之后私下解决的。
但因为顺景帝放了霓凤,所以不得不把此事摆出来让刑部接手,但这也只能让霓凤成为从犯,甚至很有可能会撇得清。
镇南侯府去闹,当然是最好的,尤其镇南侯与刑部尚书还是朋友。
现在皇帝下了旨意,说霓凤是因为内疚和失心疯才会这样说,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镇南侯只能相信。
除非他儿子出去跟他说,否则他不会去闹的。
抛起了手中的黑刺球,她站起来一手握住,眼底光芒峻凝,好,一切后果我承担,如果你与亲人相聚之后要滞留人间,我跟判官讨这个人情。
顶多,还判官一个人情就是。
龙卿若稍稍忧伤了一下,觉得自己自从和小境一起之后,整个人太心慈手软,也太温和了,但是小境想当太子控制朝局,她就不能事事杀伐。
为了谨慎起见,她还是先把判官找来说几句话。
判官十分的通情达理,九姑娘放心吧,如果孙博平想滞留人间直到他真正阳寿尽了,没有问题的,只需要定时回去报到就可以。
龙卿若听了这话,大为欣慰,判官你真讲义气,够意思。
判官爷眼底闪过一丝狡猾的光芒,九姑娘,没事,互相帮忙嘛。
龙卿若顿时拉下脸,夸错你了,说吧,有什么条件?
判官凑上来,苦兮兮地笑着,九姑娘,您也知道我们地府一向人手不足,否则也不需要发展阳鬼差计划了,孙博平可以留在阳间,但是也请九姑娘帮忙渡枉死冤死的阴魂,暂收留在您的归墟,反正他们没个三五百年都没办法投胎,到了地府,实在无人管辖,凄凉得很。
龙卿若冷笑,你要我堂堂赤龙族九公主帮你地府渡冤魂?你脸可真大啊。
判官拱手,九姑娘,您若肯帮这个忙,小神和阎王爷必定铭记您的恩德,而且,您收了他们也不是无所用处,还能发展阴兵啊,您是堂堂赤龙族九公主,手底下怎能没兵马呢?
龙卿若哼了一声,我要兵马,便去一趟魔域,也能收一大堆,为什么要你这些阴魂?就为了一个孙博平弄得我浑身不自由,我傻吗?
判官爷笑着道:九姑娘,您可不能小瞧了这些阴魂,他们大都枉死,鬼力特别高,未必就比不上小魔,而且就因为他们鬼力高,需要很多鬼差去降服,我地府才会缺兵少将,需要招募阳鬼差收魂,我答应您,只要您应下此事,阳间的阳鬼差全给您统管。
龙卿若冷冷道:不感兴趣!
再把阳鬼差给管了,那她哪里有时间陪伴小境?
判官爷为难地道:您若是不答应,孙博平的事就不好办了,他是记录在判官册上的,是已经报到的鬼魂,不能滞留人间啊。
不滞留便不滞留,用完之后,我带他回去送还给你。
判官爷笑了,那就的用强手段了,他自己必定是不愿意回去的,只是对一个帮过自己的小鬼魂用强手段,九姑娘岂不是恩将仇报?听闻您素来讨厌恩将仇报的人。
龙卿若面无表情,我只是讨厌别人恩将仇报,我自己无所谓。
判官爷见软硬兼施也不行,叹气,施礼拜下正色地道:九姑娘,实不相瞒,地府确实太需要您的帮忙了,哪怕只帮地府缓解三五年,也能让我们喘口气啊,再说境王有心问鼎皇位,这些阴兵是真能帮上大忙的,且古往今来收阴兵的龙女,绝非只有您一人,您就应下了吧!
小境是龙卿若的软肋。
小境想做的事情,她都想全力支持。
但他已经掌管大顺朝的兵权,还需要这些三教九流的阴魂吗?
小境很怕鬼的。
判官继续鼓动,九姑娘,就算您不想组建阴兵队伍,但阳鬼差对您也有用啊,实不相瞒,朝中有好几位官员都是阳鬼差,而且他们特别反对境王的,您一旦统管了阳鬼差,让他们支持境王岂不是您一句话的事吗?
龙卿若有些犹豫,她不想当鬼王,但她想让小境当皇帝,小境当了皇帝,大哥也就不用那么费心总是盯着这个国家的乱局。
可小境怕鬼,而她身后跟着一支长长的阴兵队伍,他们好不般配啊。
我考虑一下!龙卿若还是向鬼势力低头了,既然说了考虑,大抵就是她愿意,否则早就一脚踹飞了判官。
第93章 还是双管齐下叭
青先生去刑部之前,还是派人告知了东方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