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芸:我如今在惠太妃的景门宫里伺候,偶尔也帮忙照看一下三皇子。
陈太医颤抖着嘴唇,静默了很久,开口问:太妃娘娘过问梅昭仪的旧事了?
待迎春至惊雷起
null
第16章
腊月初一。
清早就飘起了碎雪花。
今年京城见到的第一场雪非常潦草,雪沫子满地滚,倒是风烈得很,刮在脸上,刀子似的。
禁军副统领丁文甫正顶着猎猎寒风啃饼。
烧饼刚从锅里取出来时还烫手,才走了几步路便冻得梆硬,啃起来牙帮子疼,丁文甫舔着自己的牙,觉得这还不如不吃,于是把半块饼子塞回了怀里。
一个年轻的手下来回禀:丁副统领,宫墙已经重筑完毕,只剩门了,浇么?
丁文甫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小南阁,重筑的宫墙坚固异常,一点儿也没有偷工减料,里头的人除非拿火炮轰,否则这辈子别想再钻个洞出来了。
丁文甫叹了口气,说:浇呗。
他一声令下,所有手下还是行动。
丁文甫走到墙根底下,摸了摸已经半干的外墙:瞧瞧我们禁军这的活儿,我看也不比那些泥瓦匠们差嘛!
随侍的手下笑了笑。
丁文甫一蹬地,借力窜上墙头,身手轻盈敏捷。
小南阁一片荒芜,这也是丁文甫第一次看到院中的全貌。
院子的东北角,正在丁文甫蹲的位置上,有一棵柿子树,长得不是很健康,歪了一截脖子,所以显得特别矮。
一个孩子正扒着枝桠,趴在树上。
丁文甫蹲在墙头,正好和他面对面对眼了。
孩子吓了一跳,抱着树干,差点掉下去。
柿子树上有一个圆圆的鸟窝,树上的叶子落干净了,光秃秃的,鸟窝里也空空如也,京城寒冬将至,机灵的小鸟早迁去温暖的地方过冬了。
从前,这一窝小鸟,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叽叽喳喳。
李弗襄近几天听不见熟悉的鸟叫声,便爬上来看。
它不知道鸟儿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人告诉他候鸟是要迁徙的。
他只知道鸟儿不见了。
他本能地为小鸟的离开而黯然伤神。
丁文甫看他就像只受惊的小鸟,别说,这孩子长得可真好看,可惜了
禁军副统领老光棍一条,二十好几还没娶上媳妇,他喜欢小孩,自己不能有,只能看看别人家的解馋。
丁文甫从自己的怀中摸出一个红鸡蛋,他在怀中贴身揣了一早晨,摸着还是温热的。
今天是三皇子的生辰。
宫里给各处都分了些红鸡蛋,丁文甫走在路上被熟识的小宫女硬塞了一个。
红鸡蛋躺在丁文甫的手心里显得精致小巧,煞是好看。
丁文甫向前探着身子,把红鸡蛋递到了小孩面前。
年幼的李弗襄性情极温和,只要不对他表示出攻击性,他都愿意亲近人。
他不怕生地伸出手,把红鸡蛋从丁文甫的手心里拿走。
丁文甫不忍再看了,长叹一声,跳下了宫墙。
封门的工程开始之前,春和宫的宫女披着斗篷,冒雪过来了。
丁文甫拍拍身上的灰,迎上前:贤娘娘有何吩咐?
宫女臂弯上挂着一个食盒:今日宫中大喜,娘娘让我给小南阁也送一份点心。
丁文甫一低头,望着那食盒:只是点心么?
宫女不解:您说什么?
皇上赐的毒药不是明旨,贤妃自然不可能到处嚷嚷,宫女心思简单,大概率蒙在鼓里不知情。
丁文甫久在御前行走,皇上的真正意图,他不用动脑子就能猜出来。
他沉默着,侧身给宫女让开一条路,吩咐手下开门。
宫女并不愿意沾上禁地的晦气,只停在门口,把食盒放下就走,甚至连头都不敢台,大门关闭的那一瞬间,她鼓足勇气回望了一眼,从缝隙中,正好见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弯腰抱起那食盒。
云间忽然撒下一丝金光,倾斜着照过小南阁的大门,继而又被云层争前恐后的埋没了。
风雪愈发大了。
丁文甫气沉丹田,高声唱道:封门
与此同时。
景门宫,高悦行一夜没睡,面前一本厚厚的脉案,和太医院当年所有配药的详细记录。
由于年代久远,页脚都泛黄了,但保存得还算完整。
天亮了,她吹熄了灯,傅芸也陪着她熬了一宿,强打精神伺候在侧:高小姐查出什么了?
高悦行的手搭在脉案上,她神色不差,显然是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景乐二年初春开始,梅昭仪宫里的人开始频繁在太医院配药,脉案上记载,梅昭仪与春时犯忌,身体不适,气血两虚,于是在太医院调配了一些八珍汤,常年服用。
同年春,小南阁里的陈姑姑,因风湿骨节酸痛,在太医院领了一些药剂泡酒。其中有一味药用量异常大续断。
再之后,小南阁是不是去零散地领一些药材,高悦行仔细比对之后,又记下来两味混杂在其中的,至关重要的药:砂仁、黄芩。
小南阁这一年来从太医院配的药,单独拿出来看,似乎都没有问题。
但若有心人细查,几味药拆开重组,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做加减,便是大名鼎鼎的保胎药泰山磐石。
嫁入王府,身为王妃,日子其实很无聊,李弗襄没有很多琐碎需要她去处理,她闲暇总要尝试给自己无聊的生活找点乐子。
因李弗襄身体不好,高悦行时常翻阅医术。
她于岐黄之道,不敢说精通,至少算小有所成。
高悦行对傅芸道:你派个人去请陈太医,就说太妃要见他。
傅芸犹疑,啊了一声。
高悦行不容置疑:去吧。
傅芸转身到门口喊了个洒扫的小宫女,小宫女扔下鸡毛掸子,一溜烟跑出去了。傅芸焦急地问:可是太妃并没有召陈太医啊,他一到,见了惠太妃一对峙,我们岂不是露馅了?
高悦行安抚道:放心。她把脉案交到傅芸的手上,道:惠太妃已经起了,你进去,带上脉案,照我说的做。将来真相大白,拨云见天,皇上必记你一份功劳。
傅芸傻乎乎的被她忽悠得晕头转向,心里反复念叨着高悦行的吩咐,抱着脉案,到正殿求见惠太妃。
高悦行站在檐下,抬眼瞧着对面东侧殿。
那只杜鹃鸟还挂在门前,快要风干了。
东侧殿今天很热闹,天不亮,就有人捧着贺礼往里头送,皇上身边的内侍也来过了,被门口的死鸟吓了一跳,想要摘下来丢了,三皇子本人却不肯。
高悦行之前不知道他为何早夭,现在却隐约猜到了。
她现在在想一件事情。
如果她没有来,没有做这些手脚,李弗襄是否真的会被那糊涂皇帝误杀。
她现在正在的走的路,和她所忘记的那三年是否相同。
她正怅然。
对面的东侧殿门忽然开了。
穿戴繁复的三皇子从门内踏出来。
高悦行眯了眯眼。
她曾疑惑三皇子为何早夭。
现在知道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皇子的死,可能还要多仰仗她的推手。
李弗逑看了看地上灰白的雪沫子,又看了看对面站着的高悦行,说:天气真糟糕。
高悦行平静地和他聊道:冬天到了。
李弗逑:可是我想见见太阳。
高悦行抬头瞥了一眼天上黑压压的云:估计今天是不会放晴了。
李弗逑:那什么时候会又太阳。
高悦行心想我怎么知道,口中却敷衍道:可能明天吧。
李弗逑隔着院子里依旧苍翠的冬青,问:我还有明天吗?
高悦行心头大震。
李弗逑瞧她的反应有趣,咧嘴一笑:我看到你屋里的灯亮了一夜。
这么说来,他也一夜没睡。
他从廊中跳下来,站在有光的地方,高悦行发现他的脸色异常青白。
只听他嘟囔道:我就知道,你是来克我的。
这是他第三次说这话。
前两次,高悦行听在耳朵里根本没当回事,此时才开始细细品味。
李弗逑的内心到底有多敏感,只有他自己知道。
高悦行一进宫,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好似另有所指,狠狠戳在他心里见不得人的伤疤上。
他能感觉到,她很危险。
她进宫,就是冲着要他命来的。
李弗逑说:你真凉薄。
高悦行点头:你说得对。
她要保李弗襄,势必要杀李弗逑,她心里一早就知道,可她还是半点犹豫都没有。
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哪怕她一直都明白稚子无辜的道理。
高悦行也难得坦言一次:我其实很不喜欢自己的性格,自私,凉薄,还坏,我似乎从记事起就是这副德行,改不了,或许天生的坏。我伪装出来的所有善良、温婉和谦和,让我自己都觉得恶心。你是不是以为我是个好人?
是的,她上辈子就是这种性格。
从小就显得尤为不同。
她也想像姐姐那样发自内心的温柔善良,宽和大方,但是她做不到,一度很痛苦,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不肯见人。
日复一日的自我厌弃与痛苦中,高悦行逐渐变得习惯。
她默默模仿着姐姐的言行举止,直到长大及笄。
出嫁前,母亲一如既往地疼爱她,却总是欲言又止地对着她叹气。
出嫁后,襄王疼她宠她,给她尊荣,许她富贵,却总是在黑夜中吻她的眼睛让她不要难过。
她好似瞒过了所有人。
又好似早已把伤口血淋淋的剖开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指摘。
第17章
高悦行最终对他说:我不是好人,你大可以恨我。
傅芸进去将近一刻钟了。
高悦行数着时间,在外面等她。
太医院的配药,不是想拿多少就有多少的。
而且梅昭仪生前不受宠,在宫中其实做不到只手遮天,想要什么药材和东西,都要按规矩和章程走。
太医院一次能给出的配药,最多只有半个月。
梅昭仪东拼西凑的保胎药,其实在冬至之前就停了。
那么推算三皇子真实出生时间,大约要早半个月左右。
小宫女带着陈太医匆匆来了。
比预想中要早。
陈太医身穿官服,低着头,站在门口,等通传。
高悦行赶紧迈出宫门,拦了一道,把小宫女打发出去找东西了。
陈太医左瞄右瞥,不见傅芸的身影,面上疑惑。
高悦行收拾自己的心情,说:陈大人,你是在找傅姐姐吗?
陈太医知她身份,于是对她很是客气,弯身道:我是在找她,你知道她去哪里了?
高悦行一指正殿,道:惠太妃一早就穿傅姐姐进去问话啦,现在还没出来。
陈太医官袍下的腿肚子开始抖。
高悦行不说话了,他就开始想方设法哄着她说。
他摸了摸身上,似是想找点哄孩子的玩意儿,可惜摸了个空,只好放轻声音,拐弯打听道:高姑娘在景门宫住着可习惯,太妃娘娘最近身体可康健?
高悦行倚着门,不紧不慢地和他聊:太妃娘娘身体好着呢,就是心情不太好,最近不大见笑容了,总绷着一张脸。
陈太医好琢磨。
高悦行每说一句话,他都要细品味其中的意思。
太妃心情不好?
不见笑容?
高悦行漫不经心:以前啊,三殿下还能哄得太妃娘娘有个笑脸,现在也不行了,不知为何,太妃近来好似也不大爱见三殿下
陈太医:
高悦行留足了让他瞎琢磨的时间,便见陈太医抬袖摸了摸额上的汗珠。
天儿可冷着呢,她披着轻裘都觉得遍身发寒,陈太医穿着单薄的官服,竟然还能滴下汗水。
陈太医吞咽了一下,问:昨儿的脉案,太妃看了?
昨天借阅脉案的时候,傅芸借口要将脉案呈给太妃看。
不算说谎。
只不过,是高悦行先看了一遍,今早才递进去给太妃过目。
脉案那事儿,是不是太妃吩咐的已不重要了。
高悦行说:当然看了啊,昨晚傅芸姐姐忙了一夜,都没睡觉,说是药有问题哎,陈大人,您怎么啦?!
陈太医扶着门,作势要跪倒,又堪堪站住。
高悦行不知他是不是知情人,也不知他到底参与了多少。
此举毕竟冒了大险。
高悦行觉得,有必要先提点一下他。
陈太医念叨着:没事,没事
高悦行吃力地扶着他,接上他的话茬:没事,没事,傅姐姐也说没事,她特意嘱咐我在外面等着,转达您几句话。
陈太医:快说。
高悦行缓缓说道:她说事情过去得久了,已是陈年旧案,且大家都是被蒙在鼓里的人,能查到些蛛丝马迹不容易,此事到底多仰仗陈太医的细心。
陈太医慢慢缓了口气,觉得自己仿佛活过来了。
高悦行:她还说
陈太医追问:还说什么?
高悦行:傅芸姐姐说最近哄着太妃不少好话,陈太医见机行事,别说漏嘴就好了。
巧得很。
傅芸刚嘱咐完这几句,惠太妃正殿的门开了,女官站在门口,高声道:太妃有令,传陈太医立刻进宫
不料,陈太医就在门口。
女官尾音抖了一下,陈太医并未察觉,提着袍摆便上前。
高悦行在院中晾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放心,便仗着自己个头小,悄声无息地靠近,找了个不易发现的位置,蹲着听墙角。
惠太妃手边放着脉案,不等陈太医叩拜行李,便面色凝重,开口问道:傅芸告诉我,你近来翻看以前的脉案,发现已故梅昭仪的真实产子时间存疑?
陈太医一怔。
高悦行绞紧了手指。
别露馅,千万别露馅
陈太医临阵不慌,望向侯在一边的傅芸。
见傅芸冲他轻轻点头,便斟酌着言语道:确实,臣意外发现了一些不妥,兹事体大,不敢耽搁,所以立即托傅芸向娘娘回禀。
惠太妃问:你为何不直接禀明陛下?
陈太医叩首陈情:回太妃,此事骇人听闻,臣实在不敢独自拿主意!
听到这,高悦行心里已松了口气。
陈太医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保自己的命。
眼下,只要太妃不追究细节,真真假假便不难含混过去。
显然,太妃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死磕那些细枝末节,皇室血脉才是第一要紧。
事情大概我已经听傅芸说了,如果梅昭仪的生产时间有疑,那么,那天晚上,皇上亲眼所见的新生婴儿,是怎么回事?
当天晚上宫中降生的孩子不止一个,惠太妃心里清楚,她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
惠太妃不敢想。
所以需要有人敢说。
陈太医算是有备而来:梅昭仪所生的孩子,臣未见过,所以不敢往下断言。但是郑皇贵妃生产时,所有太医均待命宫内,三殿下刚从襁褓中抱出来时,臣见了一眼
恋耽美
陈太医颤抖着嘴唇,静默了很久,开口问:太妃娘娘过问梅昭仪的旧事了?
待迎春至惊雷起
null
第16章
腊月初一。
清早就飘起了碎雪花。
今年京城见到的第一场雪非常潦草,雪沫子满地滚,倒是风烈得很,刮在脸上,刀子似的。
禁军副统领丁文甫正顶着猎猎寒风啃饼。
烧饼刚从锅里取出来时还烫手,才走了几步路便冻得梆硬,啃起来牙帮子疼,丁文甫舔着自己的牙,觉得这还不如不吃,于是把半块饼子塞回了怀里。
一个年轻的手下来回禀:丁副统领,宫墙已经重筑完毕,只剩门了,浇么?
丁文甫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小南阁,重筑的宫墙坚固异常,一点儿也没有偷工减料,里头的人除非拿火炮轰,否则这辈子别想再钻个洞出来了。
丁文甫叹了口气,说:浇呗。
他一声令下,所有手下还是行动。
丁文甫走到墙根底下,摸了摸已经半干的外墙:瞧瞧我们禁军这的活儿,我看也不比那些泥瓦匠们差嘛!
随侍的手下笑了笑。
丁文甫一蹬地,借力窜上墙头,身手轻盈敏捷。
小南阁一片荒芜,这也是丁文甫第一次看到院中的全貌。
院子的东北角,正在丁文甫蹲的位置上,有一棵柿子树,长得不是很健康,歪了一截脖子,所以显得特别矮。
一个孩子正扒着枝桠,趴在树上。
丁文甫蹲在墙头,正好和他面对面对眼了。
孩子吓了一跳,抱着树干,差点掉下去。
柿子树上有一个圆圆的鸟窝,树上的叶子落干净了,光秃秃的,鸟窝里也空空如也,京城寒冬将至,机灵的小鸟早迁去温暖的地方过冬了。
从前,这一窝小鸟,总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叽叽喳喳。
李弗襄近几天听不见熟悉的鸟叫声,便爬上来看。
它不知道鸟儿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人告诉他候鸟是要迁徙的。
他只知道鸟儿不见了。
他本能地为小鸟的离开而黯然伤神。
丁文甫看他就像只受惊的小鸟,别说,这孩子长得可真好看,可惜了
禁军副统领老光棍一条,二十好几还没娶上媳妇,他喜欢小孩,自己不能有,只能看看别人家的解馋。
丁文甫从自己的怀中摸出一个红鸡蛋,他在怀中贴身揣了一早晨,摸着还是温热的。
今天是三皇子的生辰。
宫里给各处都分了些红鸡蛋,丁文甫走在路上被熟识的小宫女硬塞了一个。
红鸡蛋躺在丁文甫的手心里显得精致小巧,煞是好看。
丁文甫向前探着身子,把红鸡蛋递到了小孩面前。
年幼的李弗襄性情极温和,只要不对他表示出攻击性,他都愿意亲近人。
他不怕生地伸出手,把红鸡蛋从丁文甫的手心里拿走。
丁文甫不忍再看了,长叹一声,跳下了宫墙。
封门的工程开始之前,春和宫的宫女披着斗篷,冒雪过来了。
丁文甫拍拍身上的灰,迎上前:贤娘娘有何吩咐?
宫女臂弯上挂着一个食盒:今日宫中大喜,娘娘让我给小南阁也送一份点心。
丁文甫一低头,望着那食盒:只是点心么?
宫女不解:您说什么?
皇上赐的毒药不是明旨,贤妃自然不可能到处嚷嚷,宫女心思简单,大概率蒙在鼓里不知情。
丁文甫久在御前行走,皇上的真正意图,他不用动脑子就能猜出来。
他沉默着,侧身给宫女让开一条路,吩咐手下开门。
宫女并不愿意沾上禁地的晦气,只停在门口,把食盒放下就走,甚至连头都不敢台,大门关闭的那一瞬间,她鼓足勇气回望了一眼,从缝隙中,正好见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弯腰抱起那食盒。
云间忽然撒下一丝金光,倾斜着照过小南阁的大门,继而又被云层争前恐后的埋没了。
风雪愈发大了。
丁文甫气沉丹田,高声唱道:封门
与此同时。
景门宫,高悦行一夜没睡,面前一本厚厚的脉案,和太医院当年所有配药的详细记录。
由于年代久远,页脚都泛黄了,但保存得还算完整。
天亮了,她吹熄了灯,傅芸也陪着她熬了一宿,强打精神伺候在侧:高小姐查出什么了?
高悦行的手搭在脉案上,她神色不差,显然是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从景乐二年初春开始,梅昭仪宫里的人开始频繁在太医院配药,脉案上记载,梅昭仪与春时犯忌,身体不适,气血两虚,于是在太医院调配了一些八珍汤,常年服用。
同年春,小南阁里的陈姑姑,因风湿骨节酸痛,在太医院领了一些药剂泡酒。其中有一味药用量异常大续断。
再之后,小南阁是不是去零散地领一些药材,高悦行仔细比对之后,又记下来两味混杂在其中的,至关重要的药:砂仁、黄芩。
小南阁这一年来从太医院配的药,单独拿出来看,似乎都没有问题。
但若有心人细查,几味药拆开重组,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做加减,便是大名鼎鼎的保胎药泰山磐石。
嫁入王府,身为王妃,日子其实很无聊,李弗襄没有很多琐碎需要她去处理,她闲暇总要尝试给自己无聊的生活找点乐子。
因李弗襄身体不好,高悦行时常翻阅医术。
她于岐黄之道,不敢说精通,至少算小有所成。
高悦行对傅芸道:你派个人去请陈太医,就说太妃要见他。
傅芸犹疑,啊了一声。
高悦行不容置疑:去吧。
傅芸转身到门口喊了个洒扫的小宫女,小宫女扔下鸡毛掸子,一溜烟跑出去了。傅芸焦急地问:可是太妃并没有召陈太医啊,他一到,见了惠太妃一对峙,我们岂不是露馅了?
高悦行安抚道:放心。她把脉案交到傅芸的手上,道:惠太妃已经起了,你进去,带上脉案,照我说的做。将来真相大白,拨云见天,皇上必记你一份功劳。
傅芸傻乎乎的被她忽悠得晕头转向,心里反复念叨着高悦行的吩咐,抱着脉案,到正殿求见惠太妃。
高悦行站在檐下,抬眼瞧着对面东侧殿。
那只杜鹃鸟还挂在门前,快要风干了。
东侧殿今天很热闹,天不亮,就有人捧着贺礼往里头送,皇上身边的内侍也来过了,被门口的死鸟吓了一跳,想要摘下来丢了,三皇子本人却不肯。
高悦行之前不知道他为何早夭,现在却隐约猜到了。
她现在在想一件事情。
如果她没有来,没有做这些手脚,李弗襄是否真的会被那糊涂皇帝误杀。
她现在正在的走的路,和她所忘记的那三年是否相同。
她正怅然。
对面的东侧殿门忽然开了。
穿戴繁复的三皇子从门内踏出来。
高悦行眯了眯眼。
她曾疑惑三皇子为何早夭。
现在知道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皇子的死,可能还要多仰仗她的推手。
李弗逑看了看地上灰白的雪沫子,又看了看对面站着的高悦行,说:天气真糟糕。
高悦行平静地和他聊道:冬天到了。
李弗逑:可是我想见见太阳。
高悦行抬头瞥了一眼天上黑压压的云:估计今天是不会放晴了。
李弗逑:那什么时候会又太阳。
高悦行心想我怎么知道,口中却敷衍道:可能明天吧。
李弗逑隔着院子里依旧苍翠的冬青,问:我还有明天吗?
高悦行心头大震。
李弗逑瞧她的反应有趣,咧嘴一笑:我看到你屋里的灯亮了一夜。
这么说来,他也一夜没睡。
他从廊中跳下来,站在有光的地方,高悦行发现他的脸色异常青白。
只听他嘟囔道:我就知道,你是来克我的。
这是他第三次说这话。
前两次,高悦行听在耳朵里根本没当回事,此时才开始细细品味。
李弗逑的内心到底有多敏感,只有他自己知道。
高悦行一进宫,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好似另有所指,狠狠戳在他心里见不得人的伤疤上。
他能感觉到,她很危险。
她进宫,就是冲着要他命来的。
李弗逑说:你真凉薄。
高悦行点头:你说得对。
她要保李弗襄,势必要杀李弗逑,她心里一早就知道,可她还是半点犹豫都没有。
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
哪怕她一直都明白稚子无辜的道理。
高悦行也难得坦言一次:我其实很不喜欢自己的性格,自私,凉薄,还坏,我似乎从记事起就是这副德行,改不了,或许天生的坏。我伪装出来的所有善良、温婉和谦和,让我自己都觉得恶心。你是不是以为我是个好人?
是的,她上辈子就是这种性格。
从小就显得尤为不同。
她也想像姐姐那样发自内心的温柔善良,宽和大方,但是她做不到,一度很痛苦,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不肯见人。
日复一日的自我厌弃与痛苦中,高悦行逐渐变得习惯。
她默默模仿着姐姐的言行举止,直到长大及笄。
出嫁前,母亲一如既往地疼爱她,却总是欲言又止地对着她叹气。
出嫁后,襄王疼她宠她,给她尊荣,许她富贵,却总是在黑夜中吻她的眼睛让她不要难过。
她好似瞒过了所有人。
又好似早已把伤口血淋淋的剖开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指摘。
第17章
高悦行最终对他说:我不是好人,你大可以恨我。
傅芸进去将近一刻钟了。
高悦行数着时间,在外面等她。
太医院的配药,不是想拿多少就有多少的。
而且梅昭仪生前不受宠,在宫中其实做不到只手遮天,想要什么药材和东西,都要按规矩和章程走。
太医院一次能给出的配药,最多只有半个月。
梅昭仪东拼西凑的保胎药,其实在冬至之前就停了。
那么推算三皇子真实出生时间,大约要早半个月左右。
小宫女带着陈太医匆匆来了。
比预想中要早。
陈太医身穿官服,低着头,站在门口,等通传。
高悦行赶紧迈出宫门,拦了一道,把小宫女打发出去找东西了。
陈太医左瞄右瞥,不见傅芸的身影,面上疑惑。
高悦行收拾自己的心情,说:陈大人,你是在找傅姐姐吗?
陈太医知她身份,于是对她很是客气,弯身道:我是在找她,你知道她去哪里了?
高悦行一指正殿,道:惠太妃一早就穿傅姐姐进去问话啦,现在还没出来。
陈太医官袍下的腿肚子开始抖。
高悦行不说话了,他就开始想方设法哄着她说。
他摸了摸身上,似是想找点哄孩子的玩意儿,可惜摸了个空,只好放轻声音,拐弯打听道:高姑娘在景门宫住着可习惯,太妃娘娘最近身体可康健?
高悦行倚着门,不紧不慢地和他聊:太妃娘娘身体好着呢,就是心情不太好,最近不大见笑容了,总绷着一张脸。
陈太医好琢磨。
高悦行每说一句话,他都要细品味其中的意思。
太妃心情不好?
不见笑容?
高悦行漫不经心:以前啊,三殿下还能哄得太妃娘娘有个笑脸,现在也不行了,不知为何,太妃近来好似也不大爱见三殿下
陈太医:
高悦行留足了让他瞎琢磨的时间,便见陈太医抬袖摸了摸额上的汗珠。
天儿可冷着呢,她披着轻裘都觉得遍身发寒,陈太医穿着单薄的官服,竟然还能滴下汗水。
陈太医吞咽了一下,问:昨儿的脉案,太妃看了?
昨天借阅脉案的时候,傅芸借口要将脉案呈给太妃看。
不算说谎。
只不过,是高悦行先看了一遍,今早才递进去给太妃过目。
脉案那事儿,是不是太妃吩咐的已不重要了。
高悦行说:当然看了啊,昨晚傅芸姐姐忙了一夜,都没睡觉,说是药有问题哎,陈大人,您怎么啦?!
陈太医扶着门,作势要跪倒,又堪堪站住。
高悦行不知他是不是知情人,也不知他到底参与了多少。
此举毕竟冒了大险。
高悦行觉得,有必要先提点一下他。
陈太医念叨着:没事,没事
高悦行吃力地扶着他,接上他的话茬:没事,没事,傅姐姐也说没事,她特意嘱咐我在外面等着,转达您几句话。
陈太医:快说。
高悦行缓缓说道:她说事情过去得久了,已是陈年旧案,且大家都是被蒙在鼓里的人,能查到些蛛丝马迹不容易,此事到底多仰仗陈太医的细心。
陈太医慢慢缓了口气,觉得自己仿佛活过来了。
高悦行:她还说
陈太医追问:还说什么?
高悦行:傅芸姐姐说最近哄着太妃不少好话,陈太医见机行事,别说漏嘴就好了。
巧得很。
傅芸刚嘱咐完这几句,惠太妃正殿的门开了,女官站在门口,高声道:太妃有令,传陈太医立刻进宫
不料,陈太医就在门口。
女官尾音抖了一下,陈太医并未察觉,提着袍摆便上前。
高悦行在院中晾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放心,便仗着自己个头小,悄声无息地靠近,找了个不易发现的位置,蹲着听墙角。
惠太妃手边放着脉案,不等陈太医叩拜行李,便面色凝重,开口问道:傅芸告诉我,你近来翻看以前的脉案,发现已故梅昭仪的真实产子时间存疑?
陈太医一怔。
高悦行绞紧了手指。
别露馅,千万别露馅
陈太医临阵不慌,望向侯在一边的傅芸。
见傅芸冲他轻轻点头,便斟酌着言语道:确实,臣意外发现了一些不妥,兹事体大,不敢耽搁,所以立即托傅芸向娘娘回禀。
惠太妃问:你为何不直接禀明陛下?
陈太医叩首陈情:回太妃,此事骇人听闻,臣实在不敢独自拿主意!
听到这,高悦行心里已松了口气。
陈太医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该如何保自己的命。
眼下,只要太妃不追究细节,真真假假便不难含混过去。
显然,太妃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死磕那些细枝末节,皇室血脉才是第一要紧。
事情大概我已经听傅芸说了,如果梅昭仪的生产时间有疑,那么,那天晚上,皇上亲眼所见的新生婴儿,是怎么回事?
当天晚上宫中降生的孩子不止一个,惠太妃心里清楚,她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
惠太妃不敢想。
所以需要有人敢说。
陈太医算是有备而来:梅昭仪所生的孩子,臣未见过,所以不敢往下断言。但是郑皇贵妃生产时,所有太医均待命宫内,三殿下刚从襁褓中抱出来时,臣见了一眼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