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盯着那枚东珠,沉默了。
高景何等机敏,皇上的不同往常的神色,令他如坠冰窟:陛下到底有何计划,为何不能说与臣知晓?
他的次女,今年才刚满六岁啊,从小养在深闺,未经风雨磋磨,瓷娃娃一般,阖家都捧在手心里宠着,碰一碰都唯恐会碎掉。
此时,跪伏在地的丁文甫出声:高大人稍安勿躁,陛下将孩子们藏在乾清宫,交由下官看护是下官看护不利,才出了纰漏,现在出事的,不只有令爱一人,就连小殿下也踪迹全无。
高景一怔。
皇帝闭了闭眼,脸上暗藏的担忧几乎藏不住。
高景心里忽然动摇了,皇帝会拿自己失而复得的儿子冒险吗?
他是皇帝,没什么不能的。
同样,他也是人,血肉之躯亦有所不能。
唯有丁文甫知道实情,却不能说实话,且想尽办法,不惜抬出李弗襄,让高景打消疑心。此事皇帝确实做的不地道,但是关键时刻,君臣不能离心。
皇帝拿起那枚东珠,攥在手里,发狠一字一句道:细作猖狂,朕必连根拔除!
高景被留在了宫里等信。
皇帝回乾清宫,见了一个人。
一个内侍打扮的人上前伺候皇帝更衣,他双唇紧抿,在贴近皇帝身侧时,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在皇帝耳边,传了两个字东宫。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和异常,内侍抱着换下的衣服,有条不紊地退下。
丁文甫将雪地中捡回的墨玉双环珮递给了皇上,轻声回禀:臣当时看得清楚,高小姐故意将它解下,留在了原地。
皇帝叹息:聪慧机警,临危不乱,高景有个好女儿啊。
此时被困在东宫的高悦行,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一颗棋子,她是真的以为自己爹爹查出了要紧东西,才惹得这群贼人铤而走险,于是,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地向外传递消息。
那人每隔两个时辰,都会来问她要一样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第二回 ,她给的是一串小东珠的手串,她身上委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了,于是,那人把视线瞄准了她的指甲。
高悦行一哆嗦。
她今晨刚修剪圆润的指甲上,染着凤仙花汁,小孩的指甲算是最特别的了,于是,他命人取来了火钳。
乖,我轻轻的,只拔一根,不会痛的。
高悦行若说怕,肯定怕,十指连心的痛楚,寻常人哪里敢想,眼看着他擎着火钳,一步一步地靠近,高悦行已经缩到了墙角,退无可退,终究是逃不过这一劫。
那人抓着她细嫩的胳膊,生生拔掉了她小指上的指甲。
带着哭腔的惨叫声回荡在牢狱中,抛开生理上的痛楚,高悦行那时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当年,同样六岁的李弗襄,被拔掉十根指甲的时候,到底该有多疼啊,他一个真正的稚子,心里该是怎样的绝望。
高悦行目光流露出决绝的恨意。
那人用纱布给她缠好伤口,说:怪你父亲不肯救你吧,他只要肯把手里查到的东西交出来,我即刻将你完璧归赵。
高悦行: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那人不答,只是扔下一句:再过两个时辰,我会再来。
高悦行又静等了两个时辰,她听见角落里,有老鼠啃食草席的声音,那人离开后,总会留下一盏壁灯,壁灯将燃半刻钟左右,高悦行在这短暂的光明里,去看了看角落里的大灰耗子。
真肥啊,而且还不怕人,一双眼睛警惕十足地盯着她。
石壁上挂着潮湿的水珠,成行的滚下来,高悦行抬头望望头顶,直觉这可能是在地下,她所处的地方,只有这一个牢笼,外面并非密闭的空间。
那人进来的方向是通往外面的门。
而与之相反的另一方向,走势渐渐变窄,壁灯照不到那里,看不清是什么情形,高悦行觉得那黑洞洞的地方像是一条道。
灯灭了。
高悦行再等了两个时辰,那人如约前来,手里拿着火钳。
高悦行嘴唇早因脱水变得苍白起皮,她虚弱道:别拔指甲了,让我写几个字劝劝我爹爹,好不好?
她本没抱希望,也做好了周旋的准备,但出乎意料,对方这次答应地挺爽快。
高悦行从怀中抽了一块帕子出来,解开手指上的纱布,用还在渗血的指尖,尽量端正地写了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人皱眉看了片刻:写的什么玩意儿?
狐胡小国哪里懂得他们中原人的浪漫。
高悦行的不屑之情压在心里,并未表现在脸上,她说:前人流传于世的词作,我期待与父亲家人团聚,不想人生抱憾,更不像丧命于此,你把它交过去,父亲会明白的。
至此,三样东西已摆在皇帝和高景的面前。
正中央那枚染血的孩童指甲触目惊心。
高景嘴里念叨着:东珠,东珠
两件东珠,一幅词句。
词是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作词者是东坡先生。
东珠
东珠
东坡先生
高景脑中豁然开朗:东!东边!陛下!阿行在指给我方位啊!
作者有话说:
二更会晚,小可爱们不要等,去睡觉,明天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啦
第28章
谁家六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心智?
当然是高景家。
如果说刚刚皇上还在真心实意地感慨高悦行的机敏, 那他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智多近妖。
引人忌惮啊。
东边是哪里?
当然是东宫!
高悦行并不知道自己是诱饵,也不知道她绞尽脑汁传出去的消息,陛下早就暗中咬着她的尾巴查清了。
第三次灯灭后, 她似乎耗尽了所有的气力,自己重新把手指缠上,背靠着牢门,慢慢坐下, 这一坐, 仿佛卸了浑身的劲儿, 再也不愿起来了, 只想躺平听天由命。
直到在黑暗中,寒气侵袭身体, 她浑身发抖间, 听到了有脚步声从幽深黑暗的甬道中传来。
又谁来了?
高悦行烦得要死, 却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 翻身在地上端坐。
这次来人有些不同寻常,从完全相反的方向来,脚步声细碎且虚浮,而且来人没有点灯,高悦行在黑暗中看不清任何东西,这无限放大了她的恐惧和不安。
那人停在了牢门前。
高悦行屏住呼吸:谁?
一只冰凉的手伸进来, 摸到了高悦行的手腕。
高悦行来不及仔细感受, 她浑身都炸了, 像触到了什么脏东西一样, 嫌恶得很, 猛地甩开, 再次厉声呵道:你是什么人?说话!
于是, 那人开口说话了。
很细弱的声线,仿佛不仔细听便会忽略,像某种小动物轻言细语的呢喃,高悦行听到有人在唤她的名字,吐字无比清晰。
高、悦、行。
高悦行。
高悦行。
寂静的黑暗中,有个人一声一声念着她的名字,从生涩迟钝,变得逐渐流畅。
高悦行不用多说,便意识到了他是谁,她爬过去,重新摸索着,对方一把攥住了她无措的双手。
痛也好,累也好,高悦行浑身的疲态一扫而空,她现在满心满眼只剩下开心。
高悦行问:你是怎么过来的?
李弗襄不答。
她隔着牢笼,扶着李弗襄的手,摸来摸去,渐渐发现不对,她感觉到了手下皮肤的粗糙,像是刻上去的划痕,而且,还摸到了淡淡的黏腻,她收回手,放到鼻尖下一闻,是血的味道。
高悦行:你受伤了?
李弗襄依然不答。
高悦行:你听得懂我说话对不对?
李弗襄再次回归到了沉默的状态,怎么也不肯开口。
高悦行吁了口气,忽感到手里塞进一个冰凉的物件。
她摸进手里,发现是一把匕首。
高悦行记得这把匕首。
李弗襄生辰那日,刚从小南阁接回来,皇上便挑了一把锋利又华贵的匕首,送给他当礼物。
高悦行在心里无奈叹你又不说话,我怎么知道你想让我干什么啊!
虽然猜不到李弗襄的意图,高悦行仍是收下了匕首,打算见机行事。
听到锁链声响,李弗襄跑去摆弄了一会锁,可能是想撬开,放她出去,可那锁坚固无比,他折腾了一会儿,无功而返,怏怏地回到高悦行身旁蹲下。
高悦行发现他的行动似乎并不受黑暗的控制,目标准确,来去自如,他的夜视能力超出了她目前的认知。
好神奇。
高悦行想了想,便问他:你来的路上,一共有几盏壁灯呀?
李弗襄拉着她的手心,划了一个数:二十四。
他果然能听懂!
他还会写字!
高悦行慢慢兴奋起来,几乎是在诱哄着问:你可以带我出去吗?
李弗襄用力捏了捏她的掌心,意思是可以。
高悦行无意中牵扯到了指尖的痛,倒吸一口凉气。
李弗襄捧起她的小手,放在唇边,轻轻吹着。
太贴心了。
他一向是个贴心且细致的人,高悦行自从十六岁嫁给他之后,顺风顺水,极尽恩宠,京中再没有比她过得更舒服的女子了。若不是她自己钻牛角尖想不开,那简直是神仙日子。
高悦行永远记得他带给她的一切关怀和照顾。
所以,眼下的所有不幸和苦难,都不能磨灭她心中的火光。
两个时辰后,沉重的石门开启。
那人再次出现,点亮了灯。
高悦行捂住眼睛,等适应了,环顾周围,没见到李弗襄的身影,不知他躲到哪里去了,
那人看着她:你父亲并没有听话把东西交给我们,相反,他根据你给的几样东西,推断出你此刻正身在东宫,你可真是狡猾啊小姑娘。
糟了,让他发现了。
她知道自己要凶多吉少了,握紧了袖中的匕首。
那人暂且还没有动手的打算,问道:我不能理解,明明路上已经蒙住你的眼睛了,你怎会知道此处是东宫?
高悦行:你很想知道?
那人:我太想知道了。
高悦行笑了笑:那你得用我想知道的消息来换了。
那人也笑了:你马上就快死啦。
他故作宠溺的语气让人听了犯呕,高悦行:在我没死之前,请你拿我当个活人看。
那人一摊手:好吧。
高悦行:我父亲查到了什么?
那人道:你父亲查到的,是关乎我们一行人命脉的东西,如果让他继续查下去,查清了,我们在宫中经营多年的心血,将会一朝崩塌。
那人真的给高悦行解了惑。
高悦行一直不明白,狐胡的细作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渗进了皇城,今天,才终于知道真相。
狐胡与中原的恩怨已经持续了将近几代,先帝孝武帝建立大旭朝之后,打狐胡打得最狠,狐胡那时国力较弱,曾经臣服过一段时间,那时极其短暂的一段和平,为了以示两国停战的诚意,狐胡将他们的公主嫁给了孝武帝当妃子。
他们这群细作,就是那时候随着狐胡公主入京的,但狐胡公主并没有直接将他们带进宫中,而起先藏在京城中,模仿中原人的习性,然后再徐徐图之,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他们安插进宫。
那短暂的和平只持续了三年。由狐胡在襄城的劫掠作为撕破脸的开始。
狐胡屠了大旭朝的半个城,孝武帝将狐胡公主以及她明面上带进来的所有狐胡随从侍女,当街绞杀,宫城外晾尸三日,后来全部拖进山里喂了狼。
狐胡公主虽然死了,但她已经在京中布局妥当,留下了狐胡的细作在暗中滋生壮大,他们分散在宫中各处干着最脏最累最不起眼的活,像蚂蚁一样勤恳偷生。
一直空置的东宫,成了他们会面谋划的地方。
令他们意外感到惊喜的是,东宫底下,竟然有一座私牢,想必是前朝太子留下的,私牢的地道,直通小南阁院中的一口井。
他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勾搭了小南阁当初的主人,梅昭仪。
这份感情,对他而言,仅仅是利用而已。
梅昭仪不听他的劝阻,硬要生下与他的孩子,将这件丑闻揭开在众人面前,无疑是将他以及他所有的伙伴们推进了险境。
尽管梅昭仪曾再三承诺:一定会好好的保护他和孩子。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杀了梅昭仪,让她永远闭嘴。
前面有关狐胡细作的事情,他寥寥几语,一笔带过,而他与梅昭仪之间那见不得人的情意,却耗费了他不少的唇舌,像是要说尽其中所有的细节,欲语又还休。
可有什么用呢,人还不是他亲手杀的。
高悦行:你见过你儿子吗?
见过。
高悦行:她身边有个叫金雀的姑姑,也是你们狐胡的人吧。
是,那孩子的身体里,留着我们狐胡人的血,从他记事的那一年起,我们就决定,把他接进我们的阵营,把他培养成最锋利的刀,毕竟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他最好的保护色。
高悦行:金雀在他身边,是监视他的?
真是聪明啊。那人无限惋惜道:早在你刚进宫的那几日,金雀就找到我,说身边来了一个很古怪的小姑娘,令她感觉到非常不安,仿佛时时刻刻在窥探着他们的秘密。是我大意了,觉得一个六岁的小孩成不了什么气候我那孩子,若是有你的一半心机,该多好啊。
高悦行: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会死?
他平静地说:我们都会死。
高悦行:可怜梅昭仪机关算计地想要保护你们,不知她在地下听到你这样说,会作何感想。
他半天没说话。
地牢的石门再次被人撞开,一个宫女打扮的人冲进来:不好了,秋哥,东宫外不知什么时候被禁军围了起来。
他望着高悦行,头也不回地吩咐:你去安排大家撤出去,不要慌,我们只是普通的宫人,就像寻常那样慢慢的走,不要回头,也不要犹豫。
宫女:那你呢?
他说:我还有事要料理。
宫女望了他一眼:那你自己小心,我们等你的信,秋哥。
地牢门合上,宫女走远了。
那人开始一步一步朝高悦行靠近。
他进一步,她退一步,他不得不打开牢门,钻进来抓她。他手中没有拿武器,空手只能用掐死她的方式,他的手已经半抬了起来。
高悦行忽然唤了一声:秋哥。
那人一愣。
高悦行平静的眸子穿过他的肩膀:你看你身后是谁?
他冷笑:太拙劣了可他马上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身后的壁灯上,在墙上映出了一个影子,是个小孩子的样子,正在逐步靠近。
他听见高悦行冲着那个人影,笑盈盈地唤道:三殿下。
于是,他忍不住回了下头。
哪里有李弗逑的影子。
恋耽美
高景何等机敏,皇上的不同往常的神色,令他如坠冰窟:陛下到底有何计划,为何不能说与臣知晓?
他的次女,今年才刚满六岁啊,从小养在深闺,未经风雨磋磨,瓷娃娃一般,阖家都捧在手心里宠着,碰一碰都唯恐会碎掉。
此时,跪伏在地的丁文甫出声:高大人稍安勿躁,陛下将孩子们藏在乾清宫,交由下官看护是下官看护不利,才出了纰漏,现在出事的,不只有令爱一人,就连小殿下也踪迹全无。
高景一怔。
皇帝闭了闭眼,脸上暗藏的担忧几乎藏不住。
高景心里忽然动摇了,皇帝会拿自己失而复得的儿子冒险吗?
他是皇帝,没什么不能的。
同样,他也是人,血肉之躯亦有所不能。
唯有丁文甫知道实情,却不能说实话,且想尽办法,不惜抬出李弗襄,让高景打消疑心。此事皇帝确实做的不地道,但是关键时刻,君臣不能离心。
皇帝拿起那枚东珠,攥在手里,发狠一字一句道:细作猖狂,朕必连根拔除!
高景被留在了宫里等信。
皇帝回乾清宫,见了一个人。
一个内侍打扮的人上前伺候皇帝更衣,他双唇紧抿,在贴近皇帝身侧时,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在皇帝耳边,传了两个字东宫。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和异常,内侍抱着换下的衣服,有条不紊地退下。
丁文甫将雪地中捡回的墨玉双环珮递给了皇上,轻声回禀:臣当时看得清楚,高小姐故意将它解下,留在了原地。
皇帝叹息:聪慧机警,临危不乱,高景有个好女儿啊。
此时被困在东宫的高悦行,并不知道自己只是一颗棋子,她是真的以为自己爹爹查出了要紧东西,才惹得这群贼人铤而走险,于是,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地向外传递消息。
那人每隔两个时辰,都会来问她要一样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第二回 ,她给的是一串小东珠的手串,她身上委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了,于是,那人把视线瞄准了她的指甲。
高悦行一哆嗦。
她今晨刚修剪圆润的指甲上,染着凤仙花汁,小孩的指甲算是最特别的了,于是,他命人取来了火钳。
乖,我轻轻的,只拔一根,不会痛的。
高悦行若说怕,肯定怕,十指连心的痛楚,寻常人哪里敢想,眼看着他擎着火钳,一步一步地靠近,高悦行已经缩到了墙角,退无可退,终究是逃不过这一劫。
那人抓着她细嫩的胳膊,生生拔掉了她小指上的指甲。
带着哭腔的惨叫声回荡在牢狱中,抛开生理上的痛楚,高悦行那时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当年,同样六岁的李弗襄,被拔掉十根指甲的时候,到底该有多疼啊,他一个真正的稚子,心里该是怎样的绝望。
高悦行目光流露出决绝的恨意。
那人用纱布给她缠好伤口,说:怪你父亲不肯救你吧,他只要肯把手里查到的东西交出来,我即刻将你完璧归赵。
高悦行:你们到底想要什么?
那人不答,只是扔下一句:再过两个时辰,我会再来。
高悦行又静等了两个时辰,她听见角落里,有老鼠啃食草席的声音,那人离开后,总会留下一盏壁灯,壁灯将燃半刻钟左右,高悦行在这短暂的光明里,去看了看角落里的大灰耗子。
真肥啊,而且还不怕人,一双眼睛警惕十足地盯着她。
石壁上挂着潮湿的水珠,成行的滚下来,高悦行抬头望望头顶,直觉这可能是在地下,她所处的地方,只有这一个牢笼,外面并非密闭的空间。
那人进来的方向是通往外面的门。
而与之相反的另一方向,走势渐渐变窄,壁灯照不到那里,看不清是什么情形,高悦行觉得那黑洞洞的地方像是一条道。
灯灭了。
高悦行再等了两个时辰,那人如约前来,手里拿着火钳。
高悦行嘴唇早因脱水变得苍白起皮,她虚弱道:别拔指甲了,让我写几个字劝劝我爹爹,好不好?
她本没抱希望,也做好了周旋的准备,但出乎意料,对方这次答应地挺爽快。
高悦行从怀中抽了一块帕子出来,解开手指上的纱布,用还在渗血的指尖,尽量端正地写了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人皱眉看了片刻:写的什么玩意儿?
狐胡小国哪里懂得他们中原人的浪漫。
高悦行的不屑之情压在心里,并未表现在脸上,她说:前人流传于世的词作,我期待与父亲家人团聚,不想人生抱憾,更不像丧命于此,你把它交过去,父亲会明白的。
至此,三样东西已摆在皇帝和高景的面前。
正中央那枚染血的孩童指甲触目惊心。
高景嘴里念叨着:东珠,东珠
两件东珠,一幅词句。
词是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作词者是东坡先生。
东珠
东珠
东坡先生
高景脑中豁然开朗:东!东边!陛下!阿行在指给我方位啊!
作者有话说:
二更会晚,小可爱们不要等,去睡觉,明天早晨起来就能看到啦
第28章
谁家六岁的孩子能有如此心智?
当然是高景家。
如果说刚刚皇上还在真心实意地感慨高悦行的机敏, 那他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词智多近妖。
引人忌惮啊。
东边是哪里?
当然是东宫!
高悦行并不知道自己是诱饵,也不知道她绞尽脑汁传出去的消息,陛下早就暗中咬着她的尾巴查清了。
第三次灯灭后, 她似乎耗尽了所有的气力,自己重新把手指缠上,背靠着牢门,慢慢坐下, 这一坐, 仿佛卸了浑身的劲儿, 再也不愿起来了, 只想躺平听天由命。
直到在黑暗中,寒气侵袭身体, 她浑身发抖间, 听到了有脚步声从幽深黑暗的甬道中传来。
又谁来了?
高悦行烦得要死, 却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 翻身在地上端坐。
这次来人有些不同寻常,从完全相反的方向来,脚步声细碎且虚浮,而且来人没有点灯,高悦行在黑暗中看不清任何东西,这无限放大了她的恐惧和不安。
那人停在了牢门前。
高悦行屏住呼吸:谁?
一只冰凉的手伸进来, 摸到了高悦行的手腕。
高悦行来不及仔细感受, 她浑身都炸了, 像触到了什么脏东西一样, 嫌恶得很, 猛地甩开, 再次厉声呵道:你是什么人?说话!
于是, 那人开口说话了。
很细弱的声线,仿佛不仔细听便会忽略,像某种小动物轻言细语的呢喃,高悦行听到有人在唤她的名字,吐字无比清晰。
高、悦、行。
高悦行。
高悦行。
寂静的黑暗中,有个人一声一声念着她的名字,从生涩迟钝,变得逐渐流畅。
高悦行不用多说,便意识到了他是谁,她爬过去,重新摸索着,对方一把攥住了她无措的双手。
痛也好,累也好,高悦行浑身的疲态一扫而空,她现在满心满眼只剩下开心。
高悦行问:你是怎么过来的?
李弗襄不答。
她隔着牢笼,扶着李弗襄的手,摸来摸去,渐渐发现不对,她感觉到了手下皮肤的粗糙,像是刻上去的划痕,而且,还摸到了淡淡的黏腻,她收回手,放到鼻尖下一闻,是血的味道。
高悦行:你受伤了?
李弗襄依然不答。
高悦行:你听得懂我说话对不对?
李弗襄再次回归到了沉默的状态,怎么也不肯开口。
高悦行吁了口气,忽感到手里塞进一个冰凉的物件。
她摸进手里,发现是一把匕首。
高悦行记得这把匕首。
李弗襄生辰那日,刚从小南阁接回来,皇上便挑了一把锋利又华贵的匕首,送给他当礼物。
高悦行在心里无奈叹你又不说话,我怎么知道你想让我干什么啊!
虽然猜不到李弗襄的意图,高悦行仍是收下了匕首,打算见机行事。
听到锁链声响,李弗襄跑去摆弄了一会锁,可能是想撬开,放她出去,可那锁坚固无比,他折腾了一会儿,无功而返,怏怏地回到高悦行身旁蹲下。
高悦行发现他的行动似乎并不受黑暗的控制,目标准确,来去自如,他的夜视能力超出了她目前的认知。
好神奇。
高悦行想了想,便问他:你来的路上,一共有几盏壁灯呀?
李弗襄拉着她的手心,划了一个数:二十四。
他果然能听懂!
他还会写字!
高悦行慢慢兴奋起来,几乎是在诱哄着问:你可以带我出去吗?
李弗襄用力捏了捏她的掌心,意思是可以。
高悦行无意中牵扯到了指尖的痛,倒吸一口凉气。
李弗襄捧起她的小手,放在唇边,轻轻吹着。
太贴心了。
他一向是个贴心且细致的人,高悦行自从十六岁嫁给他之后,顺风顺水,极尽恩宠,京中再没有比她过得更舒服的女子了。若不是她自己钻牛角尖想不开,那简直是神仙日子。
高悦行永远记得他带给她的一切关怀和照顾。
所以,眼下的所有不幸和苦难,都不能磨灭她心中的火光。
两个时辰后,沉重的石门开启。
那人再次出现,点亮了灯。
高悦行捂住眼睛,等适应了,环顾周围,没见到李弗襄的身影,不知他躲到哪里去了,
那人看着她:你父亲并没有听话把东西交给我们,相反,他根据你给的几样东西,推断出你此刻正身在东宫,你可真是狡猾啊小姑娘。
糟了,让他发现了。
她知道自己要凶多吉少了,握紧了袖中的匕首。
那人暂且还没有动手的打算,问道:我不能理解,明明路上已经蒙住你的眼睛了,你怎会知道此处是东宫?
高悦行:你很想知道?
那人:我太想知道了。
高悦行笑了笑:那你得用我想知道的消息来换了。
那人也笑了:你马上就快死啦。
他故作宠溺的语气让人听了犯呕,高悦行:在我没死之前,请你拿我当个活人看。
那人一摊手:好吧。
高悦行:我父亲查到了什么?
那人道:你父亲查到的,是关乎我们一行人命脉的东西,如果让他继续查下去,查清了,我们在宫中经营多年的心血,将会一朝崩塌。
那人真的给高悦行解了惑。
高悦行一直不明白,狐胡的细作到底是用了什么手段渗进了皇城,今天,才终于知道真相。
狐胡与中原的恩怨已经持续了将近几代,先帝孝武帝建立大旭朝之后,打狐胡打得最狠,狐胡那时国力较弱,曾经臣服过一段时间,那时极其短暂的一段和平,为了以示两国停战的诚意,狐胡将他们的公主嫁给了孝武帝当妃子。
他们这群细作,就是那时候随着狐胡公主入京的,但狐胡公主并没有直接将他们带进宫中,而起先藏在京城中,模仿中原人的习性,然后再徐徐图之,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将他们安插进宫。
那短暂的和平只持续了三年。由狐胡在襄城的劫掠作为撕破脸的开始。
狐胡屠了大旭朝的半个城,孝武帝将狐胡公主以及她明面上带进来的所有狐胡随从侍女,当街绞杀,宫城外晾尸三日,后来全部拖进山里喂了狼。
狐胡公主虽然死了,但她已经在京中布局妥当,留下了狐胡的细作在暗中滋生壮大,他们分散在宫中各处干着最脏最累最不起眼的活,像蚂蚁一样勤恳偷生。
一直空置的东宫,成了他们会面谋划的地方。
令他们意外感到惊喜的是,东宫底下,竟然有一座私牢,想必是前朝太子留下的,私牢的地道,直通小南阁院中的一口井。
他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勾搭了小南阁当初的主人,梅昭仪。
这份感情,对他而言,仅仅是利用而已。
梅昭仪不听他的劝阻,硬要生下与他的孩子,将这件丑闻揭开在众人面前,无疑是将他以及他所有的伙伴们推进了险境。
尽管梅昭仪曾再三承诺:一定会好好的保护他和孩子。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杀了梅昭仪,让她永远闭嘴。
前面有关狐胡细作的事情,他寥寥几语,一笔带过,而他与梅昭仪之间那见不得人的情意,却耗费了他不少的唇舌,像是要说尽其中所有的细节,欲语又还休。
可有什么用呢,人还不是他亲手杀的。
高悦行:你见过你儿子吗?
见过。
高悦行:她身边有个叫金雀的姑姑,也是你们狐胡的人吧。
是,那孩子的身体里,留着我们狐胡人的血,从他记事的那一年起,我们就决定,把他接进我们的阵营,把他培养成最锋利的刀,毕竟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他最好的保护色。
高悦行:金雀在他身边,是监视他的?
真是聪明啊。那人无限惋惜道:早在你刚进宫的那几日,金雀就找到我,说身边来了一个很古怪的小姑娘,令她感觉到非常不安,仿佛时时刻刻在窥探着他们的秘密。是我大意了,觉得一个六岁的小孩成不了什么气候我那孩子,若是有你的一半心机,该多好啊。
高悦行:你知不知道,你的孩子会死?
他平静地说:我们都会死。
高悦行:可怜梅昭仪机关算计地想要保护你们,不知她在地下听到你这样说,会作何感想。
他半天没说话。
地牢的石门再次被人撞开,一个宫女打扮的人冲进来:不好了,秋哥,东宫外不知什么时候被禁军围了起来。
他望着高悦行,头也不回地吩咐:你去安排大家撤出去,不要慌,我们只是普通的宫人,就像寻常那样慢慢的走,不要回头,也不要犹豫。
宫女:那你呢?
他说:我还有事要料理。
宫女望了他一眼:那你自己小心,我们等你的信,秋哥。
地牢门合上,宫女走远了。
那人开始一步一步朝高悦行靠近。
他进一步,她退一步,他不得不打开牢门,钻进来抓她。他手中没有拿武器,空手只能用掐死她的方式,他的手已经半抬了起来。
高悦行忽然唤了一声:秋哥。
那人一愣。
高悦行平静的眸子穿过他的肩膀:你看你身后是谁?
他冷笑:太拙劣了可他马上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身后的壁灯上,在墙上映出了一个影子,是个小孩子的样子,正在逐步靠近。
他听见高悦行冲着那个人影,笑盈盈地唤道:三殿下。
于是,他忍不住回了下头。
哪里有李弗逑的影子。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