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时候,只要谁在不经意间给她一个暗示,她就能完全脱去警惕。
比如说,一开始,这位宫女并没有自报家门,只是谎言邀请她去春和宫,于是,高悦行心里自然而然地认为她是春和宫的人。
前面有一条岔路。
向左通往春和宫,向右通往偏僻的小南阁。
宫女停在了岔路口。
高悦行勉力镇定。
宫女面相竟然还很质朴,笑道:高小姐,可不可以先随奴婢一道去柔绮阁接五殿下,公主今天设了冬日宴,说要请所有兄弟姐妹聚一聚。
高悦行不动声色地靠近春和宫的路口出,也笑道:不用麻烦,你自去请五殿下吧,不必管我,我认得春和宫的路,天儿怪冷的,姐姐莫怪我躲懒。
说着,她抄着袖子,还跺了跺脚,似乎很怕冷。
高悦行本以为宫女难产,很可能还要再纠缠一番,可没想到,对方竟轻松答应了:好啊,请恕奴婢照顾不周,天寒地冻,高小姐可要仔细脚下。
可要仔细脚下
高悦行心头一紧。
到底是真正的关怀还是警告?
高悦行停在原地环顾四周,雪天本就清净,此刻,堂明的正道上,竟然一个人也没有。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不仅仅是两条岔路。
高悦行再回头,望着自己的来路。
原路返回恐怕也藏了未知的危险。
宫女走进了通往小南阁的那条岔路,很快,身影消失在漫天的雪中。
高悦行觉得自己的七窍心思俨然已经不够使了。
不得不承认,那一刻,她怕了。
怕了,就一定会露怯。
露怯,就意味着输了。
高悦行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陷阱中,这一局,她避不开,也逃不掉。
作者有话说:
今天也早早的
第26章
高悦行伸手接了一捧雪, 搓在脸上,她仅用了半盏茶的时间,便稳住了心神。
那种漫无边际的孤独感再次漫上心头, 她清楚的明白,她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相反,她还需要去做很多危险的事情, 因为她有一个必须要保护的人。
高悦行做下决定, 朝小南阁的方向迈开步子。
可为什么她会被选做标靶呢?
高悦行别无长处, 就是好寻思。
细作一事, 卷在漩涡中心的不是她,她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 只是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而已, 顶多算个推波助澜的存在。
他们谋划一次行动想必不容易, 在守卫森严的皇宫禁地, 任何一次冒险都意味着要豁出性命。
豁出性命也要对付她。
她到底犯了什么忌讳?
又或许她只是个迁怒或者报复的对象?
高悦行想起了陈太医的死,据说是一剑封喉。
她曾经为陈太医的死难受了几日。
陈太医是被她推着走上风口浪尖的,她做不到问心无愧,但如果重来一次,她仍然会做相同的选择。
高悦行自嘲一笑
我压根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看, 报应这不就来了
横飞的雪让视线变得又窄又凌乱。
高悦行安然无虞地走了很远, 直到见到小南阁残破的外墙, 也见到了那乱石之中, 一身黑衣覆面的人, 他身形劲瘦有力, 想必常年习武, 腰间坠一琵琶扣,墨玉双环珮。
他抚掌感慨:小姑娘真是不简单啊。
高悦行隔着雪,远远地望着他。
他冲高悦行招手:别怕,过来,遇到我,你是安全的,倘若你方才走了别的路,等你的就只有死啦。
高悦行得到一个讯息,他暂时还不想杀她。
你们因何要对付我?
那人说:你有一个好爹爹,查了一些不该他碰的东西。
他朝高悦行走来:有人建议我杀了你,以作恐吓,但是觉得没必要,活人才最有用,你说对不对?聪明的小姑娘?
高悦行退后。
她能感觉到,面具后的他面带笑容,不知他当年刑虐李弗襄的时候,是否也如此。
狐胡小国,四年前被郑千业差点灭了国,至今仍贼心不死,还期待着有东山再起的一日。
高悦行的记忆贯穿前后十年,其实在不久之后,他们确实也做到了东山再起。
可那又怎样。
高悦行挂上冷笑,愤恨地想,等再过几年,我们家小殿下长大了,将直入你们国土腹地,脚踩你们的王廷大帐,用你们狐胡王室一百三十七俘虏祭奠我们曾经战死的兄弟,让大旭王朝的版图将彻底西扩至漠北,狐胡小国永无立足之地。
可将来是将来,现在是现在。
高悦行牙都磨碎了,也改变不了她现在的窘境。
那人伸手来抓她。
高悦行被他挟在腋下,她早有准备,一边佯做挣扎,一边用手指灵巧地解掉他腰间的双环珮,幸而此路偏僻,无人扫雪,双环珮落在又软又厚的积雪上,便没了进去,没有发出丁点动静。
高悦行抬起眼,最后回望了一眼来路。
丁文甫捂着李弗襄的嘴,把他压在假山后。
李弗襄侧着头,眼睁睁看着高悦行被那个很可怕的人掳走,他张嘴狠狠一口咬在丁文甫的虎口,当场嘴里就溢满了血腥味。
丁文甫:我!!
小虎崽子狠起来还真要命。
他疼得一抽,不仅不松手,反而更用力地按住了李弗襄的后颈:小殿下切勿动怒,冷静,陛下自有安排,绝不会让高小姐真有闪失的。
这话他从追上来就一直不停地再说,说半天,发现是徒劳,李弗襄哪里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可就算听不懂他也要说,劝不动他也要劝,他又不懂哑语,总不能强行把人打晕扛回去吧,那太无礼了。
李弗襄被按着动不了,渐渐停止了挣扎,非常安分乖巧地靠着山石。
丁文甫试探着松手,见李弗襄真的没有任何叛逆的行径,这才松了口气,把臂弯上的狐皮斗篷披在他的肩上。
回去吧。丁文甫哄着。
李弗襄不动,冲他伸出了双臂,那意思可能是要抱?
丁文甫受宠若惊,连皇帝都没享受到这种待遇。他一弯身,任由李弗襄环住他的脖子,他小心翼翼托着人还未站稳。
意料之外,李弗襄忽然凭空发难,抬手一扬。
他方才背靠山石的时候,手心里抓了一把雪混着砂石,直冲他眼睛上扬。
那一瞬间,堂堂禁卫副统领丁文甫的反应还快不过李弗襄一个孩子。他不过是下盘一晃,李弗襄便从他怀里脱出,丁文甫刚伸出手,李弗襄一展狐皮斗篷,把他的头结结实实地罩在了里面。
丁文甫摘下斗篷,几步猛地跳上山石,放眼四顾一片白茫茫的雪影,早已不见了李弗襄的踪迹。
高悦行被他扛着,天旋地转,心里想记住他行走的路线,半路却忽然被捂住了眼睛。
高悦行抿唇一笑,到了东宫附近,自有一幅图纸印在心中,她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东宫空置了很多年,自从大旭朝建国以来,几乎从未弃用过,开国皇帝孝武皇室旁支出身,以雷霆手段将皇位收入囊中,终生未立太子,他驾崩得突然,当今圣上也是匆忙间以亲王的身份登基。
或许曾经的东宫辉煌繁盛,但几十年的空置后,尘灰的味道充斥了整座大殿,细嗅甚至有一股腐败的烂木头的味道。
原来,他们藏身在东宫。
皇帝暂没有立储的打算,东宫日常只有几个宫人打扫维持,极少惹人注意,确实是个藏匿的好地方。
高悦行眼睛上的黑布被拿开,却没有迎来光。
此处是一个绝对黑暗密闭的空间,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伸手不见五指。
直到,哗嚓一声响,一点明灭的火苗窜起来。那人点亮了壁灯。
高悦行眯了下眼,才发现,她置身于牢笼中,四周都是精钢铸造的柱子。
那人摘下了黑漆漆的面具,面孔竟然也很面熟,与之前带路的宫女一样,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高悦行:我见过你吗?
当然。那人道:我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视线中。
高悦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对方却笑了:别怕,我保证,你现在是安全的,给我一样能证明你身份的东西。
高悦行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首饰。
首饰不要,换别的。
他聪明的很,女孩子的首饰眼花缭乱,没有八百也有一千,相同款式的更是不计其数。必得要一件独一无二的贴身物品,才能发挥真正的恐吓作用。
高悦行怯懦地低下头,盯着脚尖想了半天,女孩子身上别的没有,就首饰不计其数。高悦行把手伸进自己的衣领下,犹豫着,磨蹭了许久。
那人耐心快要告罄,上前伸手:给我。
高悦行从自己衣领里,拎出一只椭圆如酸枣一般大的东珠,莹润的光芒霎时迷了眼,令满堂生辉。
我娘亲说,像这样成色的珍珠,十年也难遇到一个,我当宝贝一样贴身带了好多年
那人一把薅走了她的东珠,牢门紧闭,锁链缠了一圈又一圈。
周遭安静了。
高悦行倚在冰冷的牢门上,望着高处那盏微弱的壁灯发呆。那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源,高悦行推断此处应该是东宫的私狱,暗无天日,密不透风。
壁灯里的灯油撑不住很久,在它最后挣扎着忽闪了几下,彻底灭了。
眼前重归黑暗,高悦行忍不住想,她的父亲到底查到了什么关键东西,引得对方如此忌惮呢?
高景在梅昭仪一案上有了重大发现是真的。
一直服侍在李弗逑身边的金雀果然有问题,高景将一份口供呈至了皇帝案前。
金雀对自己当年犯下的罪供认不讳,口供洋洋洒洒足有五页整,描述地事无巨细。
皇上简略扫了一眼,脸色越来越绿。
高景将口供上的内容略做整理,道:当年与梅昭仪私通的贼子是禁军里守城的低等侍卫,那侍卫原本是金雀的相好,后来却与梅昭仪不清不楚搅和在一起,一个后妃,一个侍卫,见面颇多不便,金雀便充当其中的鸳鸯桥,替他们两人绸缪。
此事乍一听,让人觉得非常离谱,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可更离谱的事还在后面。
高景:梅昭仪怀孕五月时,那侍卫料到即将事败,于是早早辞去侍卫一职,远走乡下,音讯全无,托金雀时常关照小南阁。
皇帝:那侍卫姓甚名谁,家在何处,着令立即缉拿归案。
高景:那侍卫姓赵,名二铁,家在平南镇槐杨村,臣已经派人去查过了,那人早在八年前,因冬日醉酒露宿街头而暴毙。
皇帝冷笑了一声:也就是说,所有的涉案之人都再也张不开嘴了,只剩下她一个活口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高景斯文地一拱手:陛下圣明,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明天开始加更啦!感谢支持!
第27章
皇帝心中寻思, 高景今日冒雪进宫,想必不仅仅只为回禀这样一个没什么价值的结果,于是他问:高卿还有别的发现?
高景颔首:有。有关梅昭仪的死因, 臣发现了一些疑点。
皇上:她不是畏罪自尽么?
高景反问:陛下当年见过她的死貌吗?
皇帝摇头。
那天晚上,他前脚刚离开小南阁,后脚梅昭仪便自缢于天亮之前,他懒得过问, 全权交给了贤妃操办。
听闻她的死状很是惨烈。
高景说:当年小南阁的旧人所剩不多, 臣走访了当年负责给梅昭仪收敛的几位宫人, 依他们所述, 梅昭仪死时以发覆面,双目眦裂, 舌头掉出了足足半尺长如传言中的吊死鬼一模一样。
皇帝有点嫌恶地皱眉:有何异常?
高景答:死状异常, 民间关于吊死鬼的奇闻异志流传太广, 以至于普通人一直以为, 上吊自杀的人死状必定可怖,其实不然,真正自缢的人,死因为颈椎脱位,那其实是非常干脆的一种死法,痛苦和挣扎都不会延续很久。
相比于另一种类似的死法绞杀、锁喉, 令人呼吸困难, 窒息而亡, 人在死前就会痛苦得多, 更甚者, 眼睛会爆裂, 舌头整个都会掉在胸前。
高景缓缓说出自己的推断:根据梅昭仪的死状, 以臣之见,她或许不是自缢呢?
皇上:有人杀了她。
高景:可惜太久远了,臣一时无从查起。
皇帝叩着桌案,道:朕并不一定要知道真相,但宫里细作务必要清理彻底,至于当年事情的始末,算了吧,不重要了。
皇帝倒是想得开。
高景便适时提了一句:不知皇上在宫中设的局如何了?
皇帝不欲多聊,只淡淡应了一句:一切如常,高卿回去静候佳音即可。
高景:臣之次女高悦行进宫已有小半年,内子思女心切,心情郁郁,臣斗胆想向陛下讨个恩典,可否允准内子进宫探望。
皇帝自从找回了李弗襄之后,格外能体谅为人父母的心,于是应道:人之常情,待此事了结,朕让贤妃安排。
丁文甫手里拿着李弗襄的斗篷,在书房外焦急地等候。
高景告退时,正好撞上他的狼狈,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可他却不敢直视高景的目光,借着鬓边散乱的头发,略做躲闪。
高景有所多心,但没多问,他冒雪走出皇城,宫门外避风出停着他的马车,赶车的仆从正在旁边茶铺子里喝热汤,一见主子出来,急忙迎了上去。
仆从十几岁的年纪,还是一张未脱稚气的脸,鼻尖和两颊冻得通红:今年的雪真厚,大人也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
高景皱眉:不是让你进车里暖着?
仆从傻笑:车里炭火不多,大人进宫也不知要多久,我怕把炭烧没了,反倒让大人回程的时候挨冻。
高景由他扶着,蹬上车,仆从紧跟着钻进来,准备烧炭取暖,却在匣子上摸到了一个小荷包,精致小巧,看着像是女孩家的用物。
仆从咦了一声:大人,这可是您落下的东西?
高景从仆从手里接过那个小荷包,只觉得眼熟,抖开之后,从里面落下一只酸枣大的东珠,上头系着七彩绳结。
正如高悦行所说,东珠珍贵,像这种成色的,十年也难得一个,高景一眼便认出,这是他当年送给次女的满月礼。
怎么会出现在他的车上。
荷包里还有东西,捏着软绵绵的,高景查看一番,又从里面抽出一块白色的绸布,上头一抹触目惊心的血迹,还是新鲜的。
高景脚步踉跄,再次折返回宫里,才到了书房外,就听门内打砸东西的声音。
陛下怒了?
高景顾不上那许多,强硬地逼内侍立刻通传,不一会儿,里头的声响消停了,内侍战战兢兢为他推开了书房大门。
门口散着茶杯的碎瓷片。
案上的折子扫落了一地。
丁文甫跪在殿中央,伏地叩首,头也不敢抬。
高景不知皇帝为何忽然动怒,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皇帝面对高景时,还刻意收敛了几分火气:高卿去而复返,有何要事?
高景盯着皇上的脸,呈上那块沾血的帕子和东珠:臣尚未走出宫门,便收到了赤/裸/裸的威胁,请陛下告知,臣的女儿此刻还好吗?
恋耽美
比如说,一开始,这位宫女并没有自报家门,只是谎言邀请她去春和宫,于是,高悦行心里自然而然地认为她是春和宫的人。
前面有一条岔路。
向左通往春和宫,向右通往偏僻的小南阁。
宫女停在了岔路口。
高悦行勉力镇定。
宫女面相竟然还很质朴,笑道:高小姐,可不可以先随奴婢一道去柔绮阁接五殿下,公主今天设了冬日宴,说要请所有兄弟姐妹聚一聚。
高悦行不动声色地靠近春和宫的路口出,也笑道:不用麻烦,你自去请五殿下吧,不必管我,我认得春和宫的路,天儿怪冷的,姐姐莫怪我躲懒。
说着,她抄着袖子,还跺了跺脚,似乎很怕冷。
高悦行本以为宫女难产,很可能还要再纠缠一番,可没想到,对方竟轻松答应了:好啊,请恕奴婢照顾不周,天寒地冻,高小姐可要仔细脚下。
可要仔细脚下
高悦行心头一紧。
到底是真正的关怀还是警告?
高悦行停在原地环顾四周,雪天本就清净,此刻,堂明的正道上,竟然一个人也没有。
现在摆在她面前的不仅仅是两条岔路。
高悦行再回头,望着自己的来路。
原路返回恐怕也藏了未知的危险。
宫女走进了通往小南阁的那条岔路,很快,身影消失在漫天的雪中。
高悦行觉得自己的七窍心思俨然已经不够使了。
不得不承认,那一刻,她怕了。
怕了,就一定会露怯。
露怯,就意味着输了。
高悦行知道自己已经落入了陷阱中,这一局,她避不开,也逃不掉。
作者有话说:
今天也早早的
第26章
高悦行伸手接了一捧雪, 搓在脸上,她仅用了半盏茶的时间,便稳住了心神。
那种漫无边际的孤独感再次漫上心头, 她清楚的明白,她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相反,她还需要去做很多危险的事情, 因为她有一个必须要保护的人。
高悦行做下决定, 朝小南阁的方向迈开步子。
可为什么她会被选做标靶呢?
高悦行别无长处, 就是好寻思。
细作一事, 卷在漩涡中心的不是她,她连对方的面都没见过, 只是在皇帝面前告了一状而已, 顶多算个推波助澜的存在。
他们谋划一次行动想必不容易, 在守卫森严的皇宫禁地, 任何一次冒险都意味着要豁出性命。
豁出性命也要对付她。
她到底犯了什么忌讳?
又或许她只是个迁怒或者报复的对象?
高悦行想起了陈太医的死,据说是一剑封喉。
她曾经为陈太医的死难受了几日。
陈太医是被她推着走上风口浪尖的,她做不到问心无愧,但如果重来一次,她仍然会做相同的选择。
高悦行自嘲一笑
我压根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看, 报应这不就来了
横飞的雪让视线变得又窄又凌乱。
高悦行安然无虞地走了很远, 直到见到小南阁残破的外墙, 也见到了那乱石之中, 一身黑衣覆面的人, 他身形劲瘦有力, 想必常年习武, 腰间坠一琵琶扣,墨玉双环珮。
他抚掌感慨:小姑娘真是不简单啊。
高悦行隔着雪,远远地望着他。
他冲高悦行招手:别怕,过来,遇到我,你是安全的,倘若你方才走了别的路,等你的就只有死啦。
高悦行得到一个讯息,他暂时还不想杀她。
你们因何要对付我?
那人说:你有一个好爹爹,查了一些不该他碰的东西。
他朝高悦行走来:有人建议我杀了你,以作恐吓,但是觉得没必要,活人才最有用,你说对不对?聪明的小姑娘?
高悦行退后。
她能感觉到,面具后的他面带笑容,不知他当年刑虐李弗襄的时候,是否也如此。
狐胡小国,四年前被郑千业差点灭了国,至今仍贼心不死,还期待着有东山再起的一日。
高悦行的记忆贯穿前后十年,其实在不久之后,他们确实也做到了东山再起。
可那又怎样。
高悦行挂上冷笑,愤恨地想,等再过几年,我们家小殿下长大了,将直入你们国土腹地,脚踩你们的王廷大帐,用你们狐胡王室一百三十七俘虏祭奠我们曾经战死的兄弟,让大旭王朝的版图将彻底西扩至漠北,狐胡小国永无立足之地。
可将来是将来,现在是现在。
高悦行牙都磨碎了,也改变不了她现在的窘境。
那人伸手来抓她。
高悦行被他挟在腋下,她早有准备,一边佯做挣扎,一边用手指灵巧地解掉他腰间的双环珮,幸而此路偏僻,无人扫雪,双环珮落在又软又厚的积雪上,便没了进去,没有发出丁点动静。
高悦行抬起眼,最后回望了一眼来路。
丁文甫捂着李弗襄的嘴,把他压在假山后。
李弗襄侧着头,眼睁睁看着高悦行被那个很可怕的人掳走,他张嘴狠狠一口咬在丁文甫的虎口,当场嘴里就溢满了血腥味。
丁文甫:我!!
小虎崽子狠起来还真要命。
他疼得一抽,不仅不松手,反而更用力地按住了李弗襄的后颈:小殿下切勿动怒,冷静,陛下自有安排,绝不会让高小姐真有闪失的。
这话他从追上来就一直不停地再说,说半天,发现是徒劳,李弗襄哪里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可就算听不懂他也要说,劝不动他也要劝,他又不懂哑语,总不能强行把人打晕扛回去吧,那太无礼了。
李弗襄被按着动不了,渐渐停止了挣扎,非常安分乖巧地靠着山石。
丁文甫试探着松手,见李弗襄真的没有任何叛逆的行径,这才松了口气,把臂弯上的狐皮斗篷披在他的肩上。
回去吧。丁文甫哄着。
李弗襄不动,冲他伸出了双臂,那意思可能是要抱?
丁文甫受宠若惊,连皇帝都没享受到这种待遇。他一弯身,任由李弗襄环住他的脖子,他小心翼翼托着人还未站稳。
意料之外,李弗襄忽然凭空发难,抬手一扬。
他方才背靠山石的时候,手心里抓了一把雪混着砂石,直冲他眼睛上扬。
那一瞬间,堂堂禁卫副统领丁文甫的反应还快不过李弗襄一个孩子。他不过是下盘一晃,李弗襄便从他怀里脱出,丁文甫刚伸出手,李弗襄一展狐皮斗篷,把他的头结结实实地罩在了里面。
丁文甫摘下斗篷,几步猛地跳上山石,放眼四顾一片白茫茫的雪影,早已不见了李弗襄的踪迹。
高悦行被他扛着,天旋地转,心里想记住他行走的路线,半路却忽然被捂住了眼睛。
高悦行抿唇一笑,到了东宫附近,自有一幅图纸印在心中,她闭着眼都不会走错。
东宫空置了很多年,自从大旭朝建国以来,几乎从未弃用过,开国皇帝孝武皇室旁支出身,以雷霆手段将皇位收入囊中,终生未立太子,他驾崩得突然,当今圣上也是匆忙间以亲王的身份登基。
或许曾经的东宫辉煌繁盛,但几十年的空置后,尘灰的味道充斥了整座大殿,细嗅甚至有一股腐败的烂木头的味道。
原来,他们藏身在东宫。
皇帝暂没有立储的打算,东宫日常只有几个宫人打扫维持,极少惹人注意,确实是个藏匿的好地方。
高悦行眼睛上的黑布被拿开,却没有迎来光。
此处是一个绝对黑暗密闭的空间,眼睛一时不能适应,伸手不见五指。
直到,哗嚓一声响,一点明灭的火苗窜起来。那人点亮了壁灯。
高悦行眯了下眼,才发现,她置身于牢笼中,四周都是精钢铸造的柱子。
那人摘下了黑漆漆的面具,面孔竟然也很面熟,与之前带路的宫女一样,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高悦行:我见过你吗?
当然。那人道:我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视线中。
高悦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对方却笑了:别怕,我保证,你现在是安全的,给我一样能证明你身份的东西。
高悦行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身上的首饰。
首饰不要,换别的。
他聪明的很,女孩子的首饰眼花缭乱,没有八百也有一千,相同款式的更是不计其数。必得要一件独一无二的贴身物品,才能发挥真正的恐吓作用。
高悦行怯懦地低下头,盯着脚尖想了半天,女孩子身上别的没有,就首饰不计其数。高悦行把手伸进自己的衣领下,犹豫着,磨蹭了许久。
那人耐心快要告罄,上前伸手:给我。
高悦行从自己衣领里,拎出一只椭圆如酸枣一般大的东珠,莹润的光芒霎时迷了眼,令满堂生辉。
我娘亲说,像这样成色的珍珠,十年也难遇到一个,我当宝贝一样贴身带了好多年
那人一把薅走了她的东珠,牢门紧闭,锁链缠了一圈又一圈。
周遭安静了。
高悦行倚在冰冷的牢门上,望着高处那盏微弱的壁灯发呆。那是黑暗中唯一的光源,高悦行推断此处应该是东宫的私狱,暗无天日,密不透风。
壁灯里的灯油撑不住很久,在它最后挣扎着忽闪了几下,彻底灭了。
眼前重归黑暗,高悦行忍不住想,她的父亲到底查到了什么关键东西,引得对方如此忌惮呢?
高景在梅昭仪一案上有了重大发现是真的。
一直服侍在李弗逑身边的金雀果然有问题,高景将一份口供呈至了皇帝案前。
金雀对自己当年犯下的罪供认不讳,口供洋洋洒洒足有五页整,描述地事无巨细。
皇上简略扫了一眼,脸色越来越绿。
高景将口供上的内容略做整理,道:当年与梅昭仪私通的贼子是禁军里守城的低等侍卫,那侍卫原本是金雀的相好,后来却与梅昭仪不清不楚搅和在一起,一个后妃,一个侍卫,见面颇多不便,金雀便充当其中的鸳鸯桥,替他们两人绸缪。
此事乍一听,让人觉得非常离谱,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可更离谱的事还在后面。
高景:梅昭仪怀孕五月时,那侍卫料到即将事败,于是早早辞去侍卫一职,远走乡下,音讯全无,托金雀时常关照小南阁。
皇帝:那侍卫姓甚名谁,家在何处,着令立即缉拿归案。
高景:那侍卫姓赵,名二铁,家在平南镇槐杨村,臣已经派人去查过了,那人早在八年前,因冬日醉酒露宿街头而暴毙。
皇帝冷笑了一声:也就是说,所有的涉案之人都再也张不开嘴了,只剩下她一个活口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高景斯文地一拱手:陛下圣明,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明天开始加更啦!感谢支持!
第27章
皇帝心中寻思, 高景今日冒雪进宫,想必不仅仅只为回禀这样一个没什么价值的结果,于是他问:高卿还有别的发现?
高景颔首:有。有关梅昭仪的死因, 臣发现了一些疑点。
皇上:她不是畏罪自尽么?
高景反问:陛下当年见过她的死貌吗?
皇帝摇头。
那天晚上,他前脚刚离开小南阁,后脚梅昭仪便自缢于天亮之前,他懒得过问, 全权交给了贤妃操办。
听闻她的死状很是惨烈。
高景说:当年小南阁的旧人所剩不多, 臣走访了当年负责给梅昭仪收敛的几位宫人, 依他们所述, 梅昭仪死时以发覆面,双目眦裂, 舌头掉出了足足半尺长如传言中的吊死鬼一模一样。
皇帝有点嫌恶地皱眉:有何异常?
高景答:死状异常, 民间关于吊死鬼的奇闻异志流传太广, 以至于普通人一直以为, 上吊自杀的人死状必定可怖,其实不然,真正自缢的人,死因为颈椎脱位,那其实是非常干脆的一种死法,痛苦和挣扎都不会延续很久。
相比于另一种类似的死法绞杀、锁喉, 令人呼吸困难, 窒息而亡, 人在死前就会痛苦得多, 更甚者, 眼睛会爆裂, 舌头整个都会掉在胸前。
高景缓缓说出自己的推断:根据梅昭仪的死状, 以臣之见,她或许不是自缢呢?
皇上:有人杀了她。
高景:可惜太久远了,臣一时无从查起。
皇帝叩着桌案,道:朕并不一定要知道真相,但宫里细作务必要清理彻底,至于当年事情的始末,算了吧,不重要了。
皇帝倒是想得开。
高景便适时提了一句:不知皇上在宫中设的局如何了?
皇帝不欲多聊,只淡淡应了一句:一切如常,高卿回去静候佳音即可。
高景:臣之次女高悦行进宫已有小半年,内子思女心切,心情郁郁,臣斗胆想向陛下讨个恩典,可否允准内子进宫探望。
皇帝自从找回了李弗襄之后,格外能体谅为人父母的心,于是应道:人之常情,待此事了结,朕让贤妃安排。
丁文甫手里拿着李弗襄的斗篷,在书房外焦急地等候。
高景告退时,正好撞上他的狼狈,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可他却不敢直视高景的目光,借着鬓边散乱的头发,略做躲闪。
高景有所多心,但没多问,他冒雪走出皇城,宫门外避风出停着他的马车,赶车的仆从正在旁边茶铺子里喝热汤,一见主子出来,急忙迎了上去。
仆从十几岁的年纪,还是一张未脱稚气的脸,鼻尖和两颊冻得通红:今年的雪真厚,大人也喝碗热汤暖暖身子吧。
高景皱眉:不是让你进车里暖着?
仆从傻笑:车里炭火不多,大人进宫也不知要多久,我怕把炭烧没了,反倒让大人回程的时候挨冻。
高景由他扶着,蹬上车,仆从紧跟着钻进来,准备烧炭取暖,却在匣子上摸到了一个小荷包,精致小巧,看着像是女孩家的用物。
仆从咦了一声:大人,这可是您落下的东西?
高景从仆从手里接过那个小荷包,只觉得眼熟,抖开之后,从里面落下一只酸枣大的东珠,上头系着七彩绳结。
正如高悦行所说,东珠珍贵,像这种成色的,十年也难得一个,高景一眼便认出,这是他当年送给次女的满月礼。
怎么会出现在他的车上。
荷包里还有东西,捏着软绵绵的,高景查看一番,又从里面抽出一块白色的绸布,上头一抹触目惊心的血迹,还是新鲜的。
高景脚步踉跄,再次折返回宫里,才到了书房外,就听门内打砸东西的声音。
陛下怒了?
高景顾不上那许多,强硬地逼内侍立刻通传,不一会儿,里头的声响消停了,内侍战战兢兢为他推开了书房大门。
门口散着茶杯的碎瓷片。
案上的折子扫落了一地。
丁文甫跪在殿中央,伏地叩首,头也不敢抬。
高景不知皇帝为何忽然动怒,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皇帝面对高景时,还刻意收敛了几分火气:高卿去而复返,有何要事?
高景盯着皇上的脸,呈上那块沾血的帕子和东珠:臣尚未走出宫门,便收到了赤/裸/裸的威胁,请陛下告知,臣的女儿此刻还好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