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养在京中遇冬时的几次不大不小的伤寒都能吓得她睡不着,那战场上的凶险又当如何?
人是长大了,也变得不同了。
可高悦行知道,他们之间的牵绊才刚刚缠到一起。
此时此刻不能分开,从今以后更不能。
甩开了一段距离。
高悦行不知到底深入到了哪里,他们走在林中,似乎不需罗盘就能辨别方向。这需要天赋,不是寻常练练就会的,高悦行就没有此等天赋,她在药谷的山林中磋磨了整整四年,也还是一进山就迷路,轻易不敢独自出门。
高悦行抬头问:还有多久?
李弗襄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
高悦行说:我并不累,只是觉得,他们的伤需要照料,拖得久了,怕是会不好。
李弗襄打量四周:不行,还是危险,再等等。
高悦行他们最终穿过了这一片山林,前方有路,但是高悦行闻到了风中送来的血腥味。
那血的味道太浓了,遮都遮不住。
从山林中脱身,前方视线开阔,高悦行终于见到了路。
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她愕然。
山路上停着一辆马车,正是她和李弗襄上山时乘坐的那一辆。
马车周围散乱着很多尸体,他们都穿着粗布短打,打扮得像是寻常山民,但是山民可不会持刀劫人家的马车。
高悦行听到马车里有声音,忍不住要去看。
李弗襄一横刀拦在她面前,握着她的腰,把人往后带,紧接着,用刀尖挑起了车门上的帘子,让她看了个清楚。
里面绕着圈捆的正是清凉寺中俘获的假僧,只剩了这么几个活口,都塞进马车里了。
那些人劫了马车之后,发现里面并不是真正要抓的人,于是掉头追上了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这里。
马车是高府的。
高悦行见到车,心里就放心了一半,随身带的药虽然紧缺,但是车上有。李弗襄上车用脚把几个假僧踢开,拎了药箱给她。
高悦行先去查看那个受伤最重的人。
那受伤的军士见她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不敢直接看着她,颇有些不好意思,侧了一下脸说:有劳小姐了,您留下些伤药,让他们帮我就好。
高悦行温声劝:若是小伤小病我就不管了,你伤在后心,还是让我看看吧。
身边有人用拐子捅他:你扭捏什么,你还不知道吧,咱们这位高小姐曾跟着郑帅在胡茶海里奔波了几个月,一场一场的交兵下来,好些弟兄们能保住命多亏了她。
那人一惊,偷眼打量了她一下,又立刻低下头,作了个揖:怪我孤陋寡闻,有眼无珠了。
一侧有好些人笑了起来:哎,你这人,大老粗一个怎么还忽然拽起文了,牙酸不酸。
高悦行让他就地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趴伏,剪开了他身后的衣物,箭簇从左侧夹脊刺入,直直地透了进去,肉眼看,倒是不偏。
李弗襄一见伤的位置便知不好,在她身边蹲下来:怎么搞?
高悦行说:不好搞,伤处刁钻,得切开取箭。
李弗襄:在这恐怕是不行。
高悦行给那人切了脉,其实觉得他伤势尚有余地,已经放下了一半的心,说:嗯也不是不可以,早拔早好,等回营怕是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
李弗襄环顾四周,一指背后靠着的坡顶,吩咐将人抬到那里。
高悦行也跟着爬上去,随意向低处瞥了一眼。
这一眼,让她瞧出几分不对劲。
山间有风。
风吹草会动。
夏末的杂草灌木都能长到半人高,他们刚刚的来路上,走的就很艰难。
可现在,马车旁边的那处,好大一片地方都几乎都被踩平了一般,一眼望去,没有任何遮挡。
万一追兵逼杀到这里,他们便是真正的靶子。
李弗襄难道没有考虑到吗?
高悦行惊疑不定地想,还是说他另有安排?
李弗襄见她总盯着一个方向看,于是走到坡下,抬头看着她:怎么了?还需要什么?
高悦行摇头,说:没什么,我只是有点担心
李弗襄:放心,你相信我,不会有人靠近你的。
只要他这么一句话,高悦行不问缘由立刻安定了下来,展眉一笑,说:好。
她简单给伤兵处理了一下伤口,敷上药酒,而后从药箱中取出一把只有手指宽的小刀,在火上烤了,试着比划了一下。
伤兵不安地问了一句:箭上喂毒了吗?
高悦行说:瞧血的颜色,不像。
伤兵松了口气:那就好,老子当年被狐胡堵家的时候没死,深入胡茶海也没死,万一今天栽在这群流寇手上,死都没脸。
高悦行没接他的话,她搓了搓手指,有点紧张。
只听伤兵嘴上不曾闲着:高小姐,我看您手起刀落的,想必一定很熟练了吧。
高悦行等了半晌才回答他: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伤兵顿觉不妙:什您什么意思啊,高小姐?
他背着身子,看不清高悦行的表情,但感觉到高悦行顿了一下,话中似乎带了点笑意:抱歉,我也是第一回 亲自动手。
伤兵:我
高悦行出言安慰:你别怕,我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只是从前身边总有师兄师姐,他们知我胆子小,还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遇到事情总是将我藏在后面。可是,师兄师姐也不能一辈子在身边,大家总有散的时候。
她离开药谷之后,已经很久没再见谷中的师兄师姐们了。
高悦行忽然开始怀念在西境的那段日子。
真是呆得久了厌烦,离得远了又想念。
高悦行随口几句感念的话,却意外戳到了这位伤兵的痛处,他一咬牙:谁不是呢我的父兄,早年都战死在西境了,他们去时,我才不到十岁,是郑帅派人将我接近了军中养大。啊啊啊
杀猪一般的惨叫声,引得下边所有人都侧目望过来,一愣之下,奉上了毫不客气的嘲笑。
老项啊哈哈哈,瞧你那点出息。
高悦行饱含歉意:对不起哈,动手之前我应该先和你打个招呼的。
伤兵脸都皱成包子褶了,半天缓过一口气:没事,没事的。
高悦行道歉只是嘴上功夫,她故意趁他不备,才瞅准时机下刀,其中缘由她一知半解,但书上和谷中师兄姐们都是这么教的,她就这么干。
高悦行三下五除二切开他皮肉的纹理,将箭簇剥离出来,用火油灼了止血,再撒上药粉。
简直如行云流水般的搞完这一切,高悦行把他的伤口包扎好,嘱咐他不要乱跑乱动,正打算腾出手查看其他人的伤势却来不及了。
一路紧咬着他们尾巴的那路追兵赶到了。
山路前方一马平川,毫无障碍,而他们也没有起疑心,见了猎物眼都红了,不顾一切的扑上来打算乱杀。
李弗襄随身带的那些军士好整以暇,有些甚至还倚坐在石头上,动一动都懒怠。
高悦行瞧着他们这副德行,心里隐约明白了大半。
她听到了利箭划出的风声,就贴在她的身后,她转身的时候,坡顶几步之遥的地方,蓟维带着骁骑营的兵马严阵以待。
刚刚这里还是一片平静,高悦行都没有发觉这群兵是何时冒出来的,如同天降。
高悦行听到战鼓擂似乎和她的心跳一同在共鸣。
早已被慑得找不着北的追兵试图撤退,仓惶往林子里躲,还没真正窜回去,飞鱼服的锦衣卫从天而降,收了逃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头。
树上还藏着锦衣卫呢。
他们的身手干净漂亮,挥刀投身而下,如同展翅的燕雀。
他们从出现到结束,收拾这群残兵,只用了约一炷香的时间。
蓟维见差不多了,将自己的宽背刀横在马车前,招呼李弗襄:殿下,来啊,往高了站!
李弗襄踩上蓟维的刀,借着他托举的力量,站到了马车顶上。
高悦行终于体味到什么叫折服。
在那一瞬,恨不得把心揉碎了捏烂了也要狠狠地去爱他。
作者有话说:
晚上木有了,发个红包吧
第65章
李弗襄就喜欢站得高高的。
于是军营上下, 以蓟维和詹吉为首,恨不能天天把他托得高高的。
军营里兄弟们同吃同睡,唯有骁骑营, 是一支看不见主将的队伍。他们的主将李弗襄回到京城,先是拘在宫里养伤,紧接着,便是皇帝亲自下旨禁足, 好不容易盼到他禁足解了, 才出宫溜达了不到一天, 陈小姐的死又将他扯进了不清不楚的漩涡中。
这一别, 可太久了,明明同在京城, 想见面却难如登天。
锦衣卫于那一团乱兵之中, 精准地逮住了首领, 带到李弗襄跟前, 摁着他的后颈,跪下。
李弗襄瞧他面生,却问:你是哪个营里的?
那人脸上三道血痕,腮下胡子都被血染得粘稠肮脏,他梗着脖子:你放什么屁呢,老子听不懂。
蓟维转身给他头上来了一脚:你搁谁面前自称老子呢!
李弗襄可不和他追究老子不老子的问题, 他能忍得了, 自有别人忍不了, 就凭这家伙不知天高地厚的一句话, 午门外菜市场就得留给他一席之地。
高悦行将刚从伤兵身体里取出来的箭簇用手帕托着, 施施然穿过众军, 将其递到了李弗襄手里。
李弗襄将箭簇扔至那位络腮胡的脚下, 说:你用的这批箭是军中制,说啊,从哪搞来的。
那络腮胡一见证据正确凿,彻底失了言语。
林子里这时候走出来一人,在其余人全部站着的时候,他踩在杂草上的沙沙声格外招人耳朵。
高悦行眼睛一亮,是奚衡。
他手里拿着一方湿帕子,将脸上的尘灰一点一点擦净。
完事儿这么久不见他人影,原来是找地方洗脸去了。
奚衡优哉游哉地溜达到人群中,道:转过脸来,让我看看。
锦衣卫见识的人可多了去了,奚衡身为指挥使,心中自有一本谱,大旭朝内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上面挂了号,若是连他也不认识,那就是无名小虾小卒,无甚大价值。
络腮胡不肯去看他。
李弗襄一个眼神。
詹吉上前拧着他的头转了过去。
奚衡把自己用过的帕子,扔到他脸上:擦擦。
詹吉按着他的脸一顿擦,最后把帕子拿开。
奚衡只看了一眼:哟,这不是暨州守备军总指挥使卜尧敛,卜大人嘛。
蓟维只觉得耳熟,愣愣地出声道:暨州?
李弗襄说:鸡田山。
奚衡道:没错,就是他,景乐十六年秋,鸡田山匪患,他和朝廷要了一万多兵剿匪,转头就和鸡田山上的匪沆瀣一气,钱也奉上了,兵也送去了,却回朝廷一本大获全胜的假奏折,殿下,还记得你们骁骑营当年在鸡田山一战吗?
怎么不记得。
李弗襄在那第一次见了血。
骁骑营在暨州,第一次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当时西境战事告急,他们没时间在暨州多耽搁,烧了粮仓便跑,可后来,鸡田山的这帮土匪帮着狐胡,在襄城外截杀他们的退路,逼得他们不得不退进胡茶海。
郑千业全歼了狐胡八万大军之后,回身便将鸡田山的援兵尽数剿杀。而鸡田山剩余的人,则于次年春,由郑云戟带兵,打上了山清理了个干净。
暨州一干官员,卖国通敌,尽数伏诛。
漏网之鱼还是有的。
这位卜尧敛就算其中一个。
早在狐胡粮草被烧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于是连夜卷铺盖逃了。
朝廷通缉了有一阵子,没成想竟然在这落网了。
奚衡看向李弗襄,说:先带回去吧,这里头有东西,恐怕要慢慢审。这家伙,当年在鸡田山,见势不对知道跑,是个审时度势知道惜命的人,怕死就还好说。
李弗襄十分好说话的将一干人全部移交给了锦衣卫,自己乐得轻松,带着兵往回走,说到了京城给他们卖肉吃酒。
但是佛珠他没有交出去,奚衡也没跟他药,反正这玩意儿,到最后都是要呈给皇上的。
说到底,还是当年温亲王的余孽没处理干净。
树倒猢狲散。
温亲王这棵成荫大树倒了,四散的猢狲们还未清理呢。
高悦行在马上和他并肩行着,趁着前后无人注意,悄悄地问:你回京之后,要和他们去玩吗?
李弗襄看了她一眼,理所当然地问道:你不去么?
高悦行失笑:我不好去的。
以一个医者的身份,她可以在军中少一些忌惮,但是以高家小姐的身份,不行。
高悦行以为他要苦恼一阵子,宽慰的话都到了嘴边,谁料李弗襄竟然干脆变卦:那不去了,我跟你回家。
高悦行:不去了?
李弗襄:不去了。
高悦行:你和他们不是很久不见了。
李弗襄:有什么好见的,以前在胡茶海天天吃睡都在一起。
其他人听不见,但蓟维和詹吉就守在一侧,听的是清清楚楚。
高悦行不安地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蓟维竟然还乐呵呵的:小殿下说的一点没错,一群大老爷们有什么好玩的,还是正事最重要。
詹吉愣头愣脑地问:正事?殿下要忙什么正事去?
蓟维压低了几分声音:终身大事当然也算正事啦,你啊,难怪三十好几了还打光棍呢,该!
詹吉:
李弗襄说要跟她回家,但他们一行人刚到城门口,便见禁军严阵以待,丁文甫为守,似乎已经等了很久。
说好的他跟她回家,最后变成了她跟他回家。
到了城内,高悦行不好跑马,丁文甫早就准备了车,高悦行提裙进了车上,李弗襄也紧跟着钻了上来,丁文甫在后面拽都没来得及。
高悦行见车上显眼处一套干净的衣裙,想是专门给她准备的。
丁文甫在外面无奈地唤了一句:殿下。
李弗襄只好又转身出去:怎么了?
他一出去,高悦行砰一声把车门合上,说:我衣服脏了,换一身,你且等等。
李弗襄被关在了门外,看了一眼丁文甫,又看看自己身上,道:我的衣服也脏了,我的呢?
丁文甫扶额:宫里备着呢,今天皇上听说您一出城,一直坐立不安到现在,快回去吧。
李弗襄守在车旁边,问:你换好了吗?
高悦行不吭声。
但车里早就安静了下来,不闻一丝动静。
李弗襄伸手想去拨车门,丁文甫一手勒他的腰,直接把人带走。李弗襄年幼时候,不听招呼就总是被他扛着走,多年来,都成了习惯。
丁文甫吩咐人牵来了李弗襄的小红马,硬扶着人上马。
李弗襄这辈子可能就是亏在了身手上,他在娘胎里用药伤了身,天生筋骨不是上佳,幼年的磋磨,也令他失去了健康的体魄,等到终于有机会接受文武教导的时候,他已经十岁了。
恋耽美
人是长大了,也变得不同了。
可高悦行知道,他们之间的牵绊才刚刚缠到一起。
此时此刻不能分开,从今以后更不能。
甩开了一段距离。
高悦行不知到底深入到了哪里,他们走在林中,似乎不需罗盘就能辨别方向。这需要天赋,不是寻常练练就会的,高悦行就没有此等天赋,她在药谷的山林中磋磨了整整四年,也还是一进山就迷路,轻易不敢独自出门。
高悦行抬头问:还有多久?
李弗襄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
高悦行说:我并不累,只是觉得,他们的伤需要照料,拖得久了,怕是会不好。
李弗襄打量四周:不行,还是危险,再等等。
高悦行他们最终穿过了这一片山林,前方有路,但是高悦行闻到了风中送来的血腥味。
那血的味道太浓了,遮都遮不住。
从山林中脱身,前方视线开阔,高悦行终于见到了路。
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她愕然。
山路上停着一辆马车,正是她和李弗襄上山时乘坐的那一辆。
马车周围散乱着很多尸体,他们都穿着粗布短打,打扮得像是寻常山民,但是山民可不会持刀劫人家的马车。
高悦行听到马车里有声音,忍不住要去看。
李弗襄一横刀拦在她面前,握着她的腰,把人往后带,紧接着,用刀尖挑起了车门上的帘子,让她看了个清楚。
里面绕着圈捆的正是清凉寺中俘获的假僧,只剩了这么几个活口,都塞进马车里了。
那些人劫了马车之后,发现里面并不是真正要抓的人,于是掉头追上了他们,却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兜了一圈,又回到了这里。
马车是高府的。
高悦行见到车,心里就放心了一半,随身带的药虽然紧缺,但是车上有。李弗襄上车用脚把几个假僧踢开,拎了药箱给她。
高悦行先去查看那个受伤最重的人。
那受伤的军士见她是个未出阁的姑娘,不敢直接看着她,颇有些不好意思,侧了一下脸说:有劳小姐了,您留下些伤药,让他们帮我就好。
高悦行温声劝:若是小伤小病我就不管了,你伤在后心,还是让我看看吧。
身边有人用拐子捅他:你扭捏什么,你还不知道吧,咱们这位高小姐曾跟着郑帅在胡茶海里奔波了几个月,一场一场的交兵下来,好些弟兄们能保住命多亏了她。
那人一惊,偷眼打量了她一下,又立刻低下头,作了个揖:怪我孤陋寡闻,有眼无珠了。
一侧有好些人笑了起来:哎,你这人,大老粗一个怎么还忽然拽起文了,牙酸不酸。
高悦行让他就地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趴伏,剪开了他身后的衣物,箭簇从左侧夹脊刺入,直直地透了进去,肉眼看,倒是不偏。
李弗襄一见伤的位置便知不好,在她身边蹲下来:怎么搞?
高悦行说:不好搞,伤处刁钻,得切开取箭。
李弗襄:在这恐怕是不行。
高悦行给那人切了脉,其实觉得他伤势尚有余地,已经放下了一半的心,说:嗯也不是不可以,早拔早好,等回营怕是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去了。
李弗襄环顾四周,一指背后靠着的坡顶,吩咐将人抬到那里。
高悦行也跟着爬上去,随意向低处瞥了一眼。
这一眼,让她瞧出几分不对劲。
山间有风。
风吹草会动。
夏末的杂草灌木都能长到半人高,他们刚刚的来路上,走的就很艰难。
可现在,马车旁边的那处,好大一片地方都几乎都被踩平了一般,一眼望去,没有任何遮挡。
万一追兵逼杀到这里,他们便是真正的靶子。
李弗襄难道没有考虑到吗?
高悦行惊疑不定地想,还是说他另有安排?
李弗襄见她总盯着一个方向看,于是走到坡下,抬头看着她:怎么了?还需要什么?
高悦行摇头,说:没什么,我只是有点担心
李弗襄:放心,你相信我,不会有人靠近你的。
只要他这么一句话,高悦行不问缘由立刻安定了下来,展眉一笑,说:好。
她简单给伤兵处理了一下伤口,敷上药酒,而后从药箱中取出一把只有手指宽的小刀,在火上烤了,试着比划了一下。
伤兵不安地问了一句:箭上喂毒了吗?
高悦行说:瞧血的颜色,不像。
伤兵松了口气:那就好,老子当年被狐胡堵家的时候没死,深入胡茶海也没死,万一今天栽在这群流寇手上,死都没脸。
高悦行没接他的话,她搓了搓手指,有点紧张。
只听伤兵嘴上不曾闲着:高小姐,我看您手起刀落的,想必一定很熟练了吧。
高悦行等了半晌才回答他: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伤兵顿觉不妙:什您什么意思啊,高小姐?
他背着身子,看不清高悦行的表情,但感觉到高悦行顿了一下,话中似乎带了点笑意:抱歉,我也是第一回 亲自动手。
伤兵:我
高悦行出言安慰:你别怕,我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只是从前身边总有师兄师姐,他们知我胆子小,还是娇生惯养长大的,所以遇到事情总是将我藏在后面。可是,师兄师姐也不能一辈子在身边,大家总有散的时候。
她离开药谷之后,已经很久没再见谷中的师兄师姐们了。
高悦行忽然开始怀念在西境的那段日子。
真是呆得久了厌烦,离得远了又想念。
高悦行随口几句感念的话,却意外戳到了这位伤兵的痛处,他一咬牙:谁不是呢我的父兄,早年都战死在西境了,他们去时,我才不到十岁,是郑帅派人将我接近了军中养大。啊啊啊
杀猪一般的惨叫声,引得下边所有人都侧目望过来,一愣之下,奉上了毫不客气的嘲笑。
老项啊哈哈哈,瞧你那点出息。
高悦行饱含歉意:对不起哈,动手之前我应该先和你打个招呼的。
伤兵脸都皱成包子褶了,半天缓过一口气:没事,没事的。
高悦行道歉只是嘴上功夫,她故意趁他不备,才瞅准时机下刀,其中缘由她一知半解,但书上和谷中师兄姐们都是这么教的,她就这么干。
高悦行三下五除二切开他皮肉的纹理,将箭簇剥离出来,用火油灼了止血,再撒上药粉。
简直如行云流水般的搞完这一切,高悦行把他的伤口包扎好,嘱咐他不要乱跑乱动,正打算腾出手查看其他人的伤势却来不及了。
一路紧咬着他们尾巴的那路追兵赶到了。
山路前方一马平川,毫无障碍,而他们也没有起疑心,见了猎物眼都红了,不顾一切的扑上来打算乱杀。
李弗襄随身带的那些军士好整以暇,有些甚至还倚坐在石头上,动一动都懒怠。
高悦行瞧着他们这副德行,心里隐约明白了大半。
她听到了利箭划出的风声,就贴在她的身后,她转身的时候,坡顶几步之遥的地方,蓟维带着骁骑营的兵马严阵以待。
刚刚这里还是一片平静,高悦行都没有发觉这群兵是何时冒出来的,如同天降。
高悦行听到战鼓擂似乎和她的心跳一同在共鸣。
早已被慑得找不着北的追兵试图撤退,仓惶往林子里躲,还没真正窜回去,飞鱼服的锦衣卫从天而降,收了逃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头。
树上还藏着锦衣卫呢。
他们的身手干净漂亮,挥刀投身而下,如同展翅的燕雀。
他们从出现到结束,收拾这群残兵,只用了约一炷香的时间。
蓟维见差不多了,将自己的宽背刀横在马车前,招呼李弗襄:殿下,来啊,往高了站!
李弗襄踩上蓟维的刀,借着他托举的力量,站到了马车顶上。
高悦行终于体味到什么叫折服。
在那一瞬,恨不得把心揉碎了捏烂了也要狠狠地去爱他。
作者有话说:
晚上木有了,发个红包吧
第65章
李弗襄就喜欢站得高高的。
于是军营上下, 以蓟维和詹吉为首,恨不能天天把他托得高高的。
军营里兄弟们同吃同睡,唯有骁骑营, 是一支看不见主将的队伍。他们的主将李弗襄回到京城,先是拘在宫里养伤,紧接着,便是皇帝亲自下旨禁足, 好不容易盼到他禁足解了, 才出宫溜达了不到一天, 陈小姐的死又将他扯进了不清不楚的漩涡中。
这一别, 可太久了,明明同在京城, 想见面却难如登天。
锦衣卫于那一团乱兵之中, 精准地逮住了首领, 带到李弗襄跟前, 摁着他的后颈,跪下。
李弗襄瞧他面生,却问:你是哪个营里的?
那人脸上三道血痕,腮下胡子都被血染得粘稠肮脏,他梗着脖子:你放什么屁呢,老子听不懂。
蓟维转身给他头上来了一脚:你搁谁面前自称老子呢!
李弗襄可不和他追究老子不老子的问题, 他能忍得了, 自有别人忍不了, 就凭这家伙不知天高地厚的一句话, 午门外菜市场就得留给他一席之地。
高悦行将刚从伤兵身体里取出来的箭簇用手帕托着, 施施然穿过众军, 将其递到了李弗襄手里。
李弗襄将箭簇扔至那位络腮胡的脚下, 说:你用的这批箭是军中制,说啊,从哪搞来的。
那络腮胡一见证据正确凿,彻底失了言语。
林子里这时候走出来一人,在其余人全部站着的时候,他踩在杂草上的沙沙声格外招人耳朵。
高悦行眼睛一亮,是奚衡。
他手里拿着一方湿帕子,将脸上的尘灰一点一点擦净。
完事儿这么久不见他人影,原来是找地方洗脸去了。
奚衡优哉游哉地溜达到人群中,道:转过脸来,让我看看。
锦衣卫见识的人可多了去了,奚衡身为指挥使,心中自有一本谱,大旭朝内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上面挂了号,若是连他也不认识,那就是无名小虾小卒,无甚大价值。
络腮胡不肯去看他。
李弗襄一个眼神。
詹吉上前拧着他的头转了过去。
奚衡把自己用过的帕子,扔到他脸上:擦擦。
詹吉按着他的脸一顿擦,最后把帕子拿开。
奚衡只看了一眼:哟,这不是暨州守备军总指挥使卜尧敛,卜大人嘛。
蓟维只觉得耳熟,愣愣地出声道:暨州?
李弗襄说:鸡田山。
奚衡道:没错,就是他,景乐十六年秋,鸡田山匪患,他和朝廷要了一万多兵剿匪,转头就和鸡田山上的匪沆瀣一气,钱也奉上了,兵也送去了,却回朝廷一本大获全胜的假奏折,殿下,还记得你们骁骑营当年在鸡田山一战吗?
怎么不记得。
李弗襄在那第一次见了血。
骁骑营在暨州,第一次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当时西境战事告急,他们没时间在暨州多耽搁,烧了粮仓便跑,可后来,鸡田山的这帮土匪帮着狐胡,在襄城外截杀他们的退路,逼得他们不得不退进胡茶海。
郑千业全歼了狐胡八万大军之后,回身便将鸡田山的援兵尽数剿杀。而鸡田山剩余的人,则于次年春,由郑云戟带兵,打上了山清理了个干净。
暨州一干官员,卖国通敌,尽数伏诛。
漏网之鱼还是有的。
这位卜尧敛就算其中一个。
早在狐胡粮草被烧的时候,他就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于是连夜卷铺盖逃了。
朝廷通缉了有一阵子,没成想竟然在这落网了。
奚衡看向李弗襄,说:先带回去吧,这里头有东西,恐怕要慢慢审。这家伙,当年在鸡田山,见势不对知道跑,是个审时度势知道惜命的人,怕死就还好说。
李弗襄十分好说话的将一干人全部移交给了锦衣卫,自己乐得轻松,带着兵往回走,说到了京城给他们卖肉吃酒。
但是佛珠他没有交出去,奚衡也没跟他药,反正这玩意儿,到最后都是要呈给皇上的。
说到底,还是当年温亲王的余孽没处理干净。
树倒猢狲散。
温亲王这棵成荫大树倒了,四散的猢狲们还未清理呢。
高悦行在马上和他并肩行着,趁着前后无人注意,悄悄地问:你回京之后,要和他们去玩吗?
李弗襄看了她一眼,理所当然地问道:你不去么?
高悦行失笑:我不好去的。
以一个医者的身份,她可以在军中少一些忌惮,但是以高家小姐的身份,不行。
高悦行以为他要苦恼一阵子,宽慰的话都到了嘴边,谁料李弗襄竟然干脆变卦:那不去了,我跟你回家。
高悦行:不去了?
李弗襄:不去了。
高悦行:你和他们不是很久不见了。
李弗襄:有什么好见的,以前在胡茶海天天吃睡都在一起。
其他人听不见,但蓟维和詹吉就守在一侧,听的是清清楚楚。
高悦行不安地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蓟维竟然还乐呵呵的:小殿下说的一点没错,一群大老爷们有什么好玩的,还是正事最重要。
詹吉愣头愣脑地问:正事?殿下要忙什么正事去?
蓟维压低了几分声音:终身大事当然也算正事啦,你啊,难怪三十好几了还打光棍呢,该!
詹吉:
李弗襄说要跟她回家,但他们一行人刚到城门口,便见禁军严阵以待,丁文甫为守,似乎已经等了很久。
说好的他跟她回家,最后变成了她跟他回家。
到了城内,高悦行不好跑马,丁文甫早就准备了车,高悦行提裙进了车上,李弗襄也紧跟着钻了上来,丁文甫在后面拽都没来得及。
高悦行见车上显眼处一套干净的衣裙,想是专门给她准备的。
丁文甫在外面无奈地唤了一句:殿下。
李弗襄只好又转身出去:怎么了?
他一出去,高悦行砰一声把车门合上,说:我衣服脏了,换一身,你且等等。
李弗襄被关在了门外,看了一眼丁文甫,又看看自己身上,道:我的衣服也脏了,我的呢?
丁文甫扶额:宫里备着呢,今天皇上听说您一出城,一直坐立不安到现在,快回去吧。
李弗襄守在车旁边,问:你换好了吗?
高悦行不吭声。
但车里早就安静了下来,不闻一丝动静。
李弗襄伸手想去拨车门,丁文甫一手勒他的腰,直接把人带走。李弗襄年幼时候,不听招呼就总是被他扛着走,多年来,都成了习惯。
丁文甫吩咐人牵来了李弗襄的小红马,硬扶着人上马。
李弗襄这辈子可能就是亏在了身手上,他在娘胎里用药伤了身,天生筋骨不是上佳,幼年的磋磨,也令他失去了健康的体魄,等到终于有机会接受文武教导的时候,他已经十岁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