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襄回答:不知道,不重要。
高悦行转头望着他:锦衣卫是不是已经去查书房了?
李弗襄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不知在想些什么,闻言敷衍了一声:是。
他安分地歪在自己的位置上,几缕头发顺着颊边散下来,高悦行忍不住伸手替他拂开,问:你怎么了?
李弗襄目光与她对上,忽然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耳后,问: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高悦行意识到他的意思,一时语塞。
李弗襄又往她跟前凑:你再吹我一下?
高悦行心知要坏,这颗榆木疙瘩今天不会就因为她开窍了吧。高悦行一手抵着他的脑门,把人推得远远的,嗔了一句:别闹了。
李弗襄不依不饶地缠上来:为什么?
他最敏感的地方就在那里,平日里别说吹了,高悦行碰都碰不得。
但是现在的李弗襄自己都还不知道。
高悦行灵机一动:不然你回去问你爹吧。
李弗襄:什么?
他直觉高悦行出的不是正经主意。
但高悦行却振振有词:毕竟男女有别的呢,寻常人的家里,内外都分得很开,女儿家由母亲在内宅教养,男儿则由父亲督导在外读书闯荡。她手指一点李弗襄的心口,说:你若是有什么解不开的困惑,问我多半是没有用的。
李弗襄让她给绕进去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你说的似乎有道理。
高悦行掩面喝了口茶,不知他回宫后,真问出口,皇上会是怎样的反应。
皇上不想让他太早便通晓那回事,怕他年轻受不住伤了根本,一旦皇上发现了他这方面的苗头,他们怕是有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了。
也好。
高悦行心想,照这样发展下去,她已经渐渐有点招架不住了。
她管不住,就想办法让皇上去管吧。
陈静沉转身引着高景打算进门,停在门前,又磨蹭了一会儿。
他沉吟:到时候递上去的折子?
高景:自然如实写。
陈静沉:那是自然的,必定是自然的
高景任由他在门外拖延时间。
天还未黑,面对即将入彀的猎物,他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他的不作为、不催促,让陈静沉有了得寸进尺的底气。
楼上,李弗襄和高悦行已经嬉闹过一回了,转头却见他们扔在门槛外徘徊。
再填一壶茶,小二哥知情知趣地加了几盘茶点。
贵人们干坐了半日,不能总喝茶啊,也该饿了吧。
高悦行用新蒸的云片糕堵住了李弗襄的嘴,让他稍微消停点,别再没完没了地问。
李弗襄一口糕点嚼了两口,尚未完全咽下去。
陈府内,陈二小姐急奔了出来,见到门口陈静沉的身影,一边跑一边喊:父亲
她尖利的声音令所有人耳内都是一紧。
陈静沉慌忙上前一步,张了张嘴,好不容易才稳住声线:怎、怎么了?
陈二小姐的眼睛里全是慌乱,一声声地喘匀了气,怔怔地开口:父亲里面,锦衣卫
锦衣卫到了,昭示着什么不言而喻。
陈静沉豁然转头:高景!你敢阴我!
高景袖手,无辜地退开两步。
陈大人慎言,谁要阴你啊?
忽然插进来的声音,令陈静沉心头一惊,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李弗襄在夜色将沉未沉之时,独自一人,毫无声息地立在他陈府的门口,目光先是端详着那两只肃穆的石狮子,继而又打量着门头上那乌沉沉的陈府二字。
陈静沉:襄王殿下?
李弗襄的腰后佩着他的那把神舞,手腕上挂着明黄色的珞子,上头拴着一直白玉小方印,被他放在手里摩挲舞弄。
他的出现,像是结束了这场闹剧,又像是一切风波才刚刚开始。
高景距离他更近些,侧头一撇,目光顿时凝住了。
他们这位襄王殿下的颊侧,竟然沾了一点糕点屑。
高景抬头望向对面聚仙楼的雅座。
有一方窗户上的竹帘垂着,安静地被风轻轻拂动。
高景皱眉,在李弗襄朝他望过来的时候,不动声色的抬起手,在自己颊边的位置上一抹。
他以为李弗襄能意会到。
李弗襄也真如他所愿,领悟了他的意思。
只见李弗襄面不改色的抬起一只手,将手中带出来的另半块云片糕,从容优雅地塞进嘴里,再用小指背面,顺手一抹。
脸上是干干净净了,嘴里却一鼓一鼓的。
高景:
一想到将来要把女儿许给这个家伙,心里就觉得犯梗。
陈静沉没那个心思注意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因为锦衣卫从他的府中走出来了。
锦衣卫指挥使亲临,手中拖着一沓厚厚的书信,一手扶刀,目不斜视地走到李弗襄的跟前,道:书信搜到了,请殿下过目。
李弗襄细嚼慢咽地吞下糕点,展开最上方的信,草草扫了一眼。
陈静沉已经扶着门槛,瘫软在地。
李弗襄抬手,微微松开掌心,那方白玉小印垂了下来:锦衣卫听旨,吏部侍郎陈静沉谋逆不轨,证据确凿,着锦衣卫按律执法。
奚衡一转身。
锦衣卫踏过门槛的时候,顺手将陈静沉从地上薅了起来,直接押走。
陈府要封,家眷一律先软禁于府内,听候陛下的处置。
陈二小姐目睹了这一切,想要追着父亲的身影去,却被锦衣卫冷漠地架住,又扔了回去。
好戏散场。
又听一声锣响。
高悦行这次看清了来处,是李弗襄用自己的神舞,敲了一下聚仙楼摆在门外用以每日施粥的那口铜锅。
眼见外面的人快要散干净了,高悦行才露面。
偌大的一个陈府,顷刻间便落寞了,锦衣卫扶刀进进出出,很快,门上就会贴上封条。
车夫赶车去了。
高悦行转身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了她一声:高小姐。
高悦行又回过身,门内的陈二小姐正望着她。
她出不去陈府那个门了。
高悦行便上前了几步,停在门边上:你叫我?有话要说?
陈二小姐:我父亲不傻,他岂会放着安稳的高官厚禄不做,而去干那谋反掉脑袋的勾当他是被逼的。
高悦行怜悯地看着她:你和我说这些没有用。
陈二小姐说:我知道,现在和谁说都没用了,但是也只有你会听我说了。
高悦行:我可以听一听,如果你觉得说出来能好受些的话。
陈二小姐在门槛处跪坐了下来,路过的锦衣卫在她身边停了一下,但看到站在高悦行身后不远处的李弗襄摆了下手,于是便低头走开了。
陈二小姐道: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是我们陈家上下合谋害死了姐姐?
高悦行:难道不是?
陈二小姐颔首,继而又高高地扬起了脸:是,但也是她罪有应得。
高悦行从中听出了咬牙切齿地恨意,她来了兴致,问:她做了什么?
陈二小姐道:我姐姐,她暗中和温亲王的世子厮混,通信,亲手把陈家推进了阴沟中不得翻身,试问全家,谁不恨她。她也是受着父亲的荫蔽,在家中养尊处优长大的,陈家日日夜夜悬在刀尖上,凭什么她装疯卖傻,就想从这滩泥泞中独自脱身?
高悦行心中疑云散尽,竟然是如此。
陈二小姐道:姜姨娘是温亲王插进府中,监视父亲和全家的,前两年,姐姐闹着要嫁襄王的时候,父亲是真的想过送她出去,陈家能保一个是一个。襄王不肯搭理她,是苍天有眼啊,曾经做梦想当王妃,如今倒贴想当个妾都遭人嫌弃,是因果报应啊。
高悦行隐约记得,这位陈二小姐比她还要小一岁来着。
也快要疯了,或者说已经疯了。
高悦行说:他们男人犯下的过失,最终祸及妻儿,确实令人心感不忿,但是,一个家族便是一株盘根错杂的树,你们身在其中,既然受了荫蔽,便当同担风雨。
陈二小姐:你说的没错,所以姐姐必须死在陈家,我和母亲、兄长都不会让她活着离开陈府大门的。
陈大小姐自己心里也清楚,世上唯一能救她的,只有皇帝了,所以她才将目光对准了李弗襄。
李弗襄肯救她,皇帝才肯救她。
可叹她如履薄冰地求生,最终依然死在自己曾经造下的孽中。
锦衣卫准备收兵,高悦行转身离开。
陈二小姐被锦衣卫带回了后院中,陈府外重兵把守。
李弗襄等着她呢。
高悦行登上自己的车,这一次,李弗襄知道在外面询问一声:我可以上去么?
高悦行掀帘让他进来,道:先送你回宫?
李弗襄摇头,说:你回家即可,不必理会我。
高悦行见他仍旧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怕他还在想那件事,状似不经意地问道:陈大小姐的死,你听到始末了,你觉得如何?
李弗襄随口道:那个女人啊可能是傻吧。
高悦行呢喃道:那个女孩或许是被温亲王世子骗了也未可知呢,毕竟十几岁的年纪
李弗襄听着她的感慨,沉默了片刻,在车里,低声说:在这世上,软弱和蠢笨都是罪。
高悦行将他的话琢磨了一番,惊讶他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她静静地望着李弗襄,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李弗襄:是从我出生伊始,便刻在我骨子里的认知。我逐渐通晓人事,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在不停地印证着这句话。
李弗襄在小南阁能活下来真的不是凭借运气,哑姑是他的恩人,是他活命的最大倚仗,但又不是全部。
他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哑姑舍不下自己,令她即使放出了宫也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
他知道该讨好什么样的人,从许昭仪到丁文甫再到皇帝,他们施予的恩惠或许无足轻重,但对他来说却弥足珍贵。
他更知道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命,狐胡细作拔他的指甲,十指连心他也能忍住不吭声。
贤妃遣人送去的点心莫名其妙,他再馋也不敢碰一口。
小南阁外墙塌掉的那一日,他藏身在院中的井下,冬天飘雪,地下刺骨的水像是在啃噬他的□□和骨头,他都不敢探头,因为他知道井下有路,他随时准备着往深处藏,藏到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皇上第一次牵起他的手的时候,他便已知道自己此生稳妥了。
别说什么养不养的亲,也别说什么恨不恨。
李弗襄的心里没有什么父慈子孝的念头。
不管是谁,只要对他真心好,就是他天大的恩人。
皇帝一度很苦恼,是因为他始终看不开,他将李弗襄当成血浓于水的儿子,可李弗襄只把他当成交易温情的掌权者,因为你给我的最多,所以我才最亲近你。
那是李弗襄的十年。
高悦行心疼地抚着他的脸。
李弗襄靠着她的膝头,问道:可是为什么你对我和他们都不一样?
他世界里,唯一特殊的存在就是高悦行,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同,想破了天,也想不明白。
高悦行在他的额上轻轻啄了一下,叹道:因为你是我前世今生魂牵梦萦的终点啊
第72章
他们给李弗襄的, 是他们手里原本就有的,而高悦行一无所有的出现在李弗襄面前,给他的, 是她挣来抢来,在这灰蒙蒙的宫中,几乎是拼上了性命才撕开一道口子,牵住了他的手。
所以, 他们不一样。
高悦行在自己府门前, 看到了宫里来的内侍, 皆守在大门前。她似乎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弗襄说的圣旨,已经等在家里了?
圣旨到的是真早, 几乎和高夫人前后脚进门, 家中丈夫和女儿都不在, 她又不能代为接旨, 于是遣了人急急去大理寺请人回府,可惜那会儿他们已经在去往陈家的路上了,高府的下人扑了个空,害得传旨内侍在府中耽搁至今。
高悦行嘱咐李弗襄:你没骑马,让我家的车送你回宫,路上小心。说完便匆匆回府。
另一边, 高景回到大理寺, 听说宫里传旨的内侍已经在他府中等了半日, 只好先撂下手边的公务, 竟还比高悦行先一步回府。
正堂花厅里, 高悦行边走边命丫头举着妆镜, 整理仪容, 差不多后,才踏进花厅。
花厅上座里,是皇帝身边的掌印许修德。
由此可见,圣旨非同小可,皇帝应是异常重视。
一家人里,只有高悦行知道内情。
高景道:惭愧,在外转了一整天,害许公公久等了。
许修德满脸喜气地笑道:高大人哪里话,您是大旭朝肱骨重臣,案牍劳形之余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因为来的是许修德,高夫人之前备的银钱索性就没拿出来。
许修德是绝不会收的。
掌印素有内相之名,等闲也不会看上这些蝇头小利。据说,许修德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皇帝亲自将人调理出来之后,郑重其事地给改了个像人的名儿。
他不仅仅是皇帝在宫里的心腹。
心肝肺怕不是都归他管。
许修德宣的是赐婚的旨意。
高景跪在砖上,暗叹了一声。
终于还是来了。
皇上拟这份圣旨之前,没有和他透过任何风声,意思就是,此事不容他拒绝,他愿意与否都不重要。
陛下此番,为了李弗襄的夙愿,露出了他罕见的强硬态度。
拖泥带水太烦了,干脆利落地先定下来才是正事。
高景接旨,问了一句:许公公,事儿订的是有些早,不知皇上心里作何打算?
许修德笑着与他说道:皇上心里也是觉得早些,但是这样的大事,早总好过晚,咱们姑娘有些礼数得先学起来了,贤妃娘娘那头,倒是很想将姑娘接近宫里住一段时日,正好公主也还未出阁,两个女孩家凑在一块,也热闹些。
高景心里大致有数了。
高夫人默默的不言语。
他们家这是又得将女儿往宫里送去了。
高悦行听着心里也不解。
怎么又要住进宫里去?
可没听说有这一茬啊?
高景点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请许公公回去替我回禀陛下,容我几天时间准备。
他客客气气地将人送到门外,回家来一看,高夫人已经用帕子捂着眼睛哭上了:我儿回家才几天,宫里成天一趟又一趟地接人去,我听他那意思,这回是不是彻底要把人带走了?
高悦行垂着手,心疼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高景拍拍夫人的肩,说:准备准备吧,估计不几天宫里的车就来接人了。
高夫人甩袖而去,看都不看这父女两一眼,肝肠寸断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不生,也好免了这骨肉分离之痛
高景捏了捏眉心,回头一见高悦行,冲她跺了下脚:你啊,就知道杵着,还不快去哄哄!
恋耽美
高悦行转头望着他:锦衣卫是不是已经去查书房了?
李弗襄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不知在想些什么,闻言敷衍了一声:是。
他安分地歪在自己的位置上,几缕头发顺着颊边散下来,高悦行忍不住伸手替他拂开,问:你怎么了?
李弗襄目光与她对上,忽然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耳后,问:我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
高悦行意识到他的意思,一时语塞。
李弗襄又往她跟前凑:你再吹我一下?
高悦行心知要坏,这颗榆木疙瘩今天不会就因为她开窍了吧。高悦行一手抵着他的脑门,把人推得远远的,嗔了一句:别闹了。
李弗襄不依不饶地缠上来:为什么?
他最敏感的地方就在那里,平日里别说吹了,高悦行碰都碰不得。
但是现在的李弗襄自己都还不知道。
高悦行灵机一动:不然你回去问你爹吧。
李弗襄:什么?
他直觉高悦行出的不是正经主意。
但高悦行却振振有词:毕竟男女有别的呢,寻常人的家里,内外都分得很开,女儿家由母亲在内宅教养,男儿则由父亲督导在外读书闯荡。她手指一点李弗襄的心口,说:你若是有什么解不开的困惑,问我多半是没有用的。
李弗襄让她给绕进去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你说的似乎有道理。
高悦行掩面喝了口茶,不知他回宫后,真问出口,皇上会是怎样的反应。
皇上不想让他太早便通晓那回事,怕他年轻受不住伤了根本,一旦皇上发现了他这方面的苗头,他们怕是有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了。
也好。
高悦行心想,照这样发展下去,她已经渐渐有点招架不住了。
她管不住,就想办法让皇上去管吧。
陈静沉转身引着高景打算进门,停在门前,又磨蹭了一会儿。
他沉吟:到时候递上去的折子?
高景:自然如实写。
陈静沉:那是自然的,必定是自然的
高景任由他在门外拖延时间。
天还未黑,面对即将入彀的猎物,他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他的不作为、不催促,让陈静沉有了得寸进尺的底气。
楼上,李弗襄和高悦行已经嬉闹过一回了,转头却见他们扔在门槛外徘徊。
再填一壶茶,小二哥知情知趣地加了几盘茶点。
贵人们干坐了半日,不能总喝茶啊,也该饿了吧。
高悦行用新蒸的云片糕堵住了李弗襄的嘴,让他稍微消停点,别再没完没了地问。
李弗襄一口糕点嚼了两口,尚未完全咽下去。
陈府内,陈二小姐急奔了出来,见到门口陈静沉的身影,一边跑一边喊:父亲
她尖利的声音令所有人耳内都是一紧。
陈静沉慌忙上前一步,张了张嘴,好不容易才稳住声线:怎、怎么了?
陈二小姐的眼睛里全是慌乱,一声声地喘匀了气,怔怔地开口:父亲里面,锦衣卫
锦衣卫到了,昭示着什么不言而喻。
陈静沉豁然转头:高景!你敢阴我!
高景袖手,无辜地退开两步。
陈大人慎言,谁要阴你啊?
忽然插进来的声音,令陈静沉心头一惊,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李弗襄在夜色将沉未沉之时,独自一人,毫无声息地立在他陈府的门口,目光先是端详着那两只肃穆的石狮子,继而又打量着门头上那乌沉沉的陈府二字。
陈静沉:襄王殿下?
李弗襄的腰后佩着他的那把神舞,手腕上挂着明黄色的珞子,上头拴着一直白玉小方印,被他放在手里摩挲舞弄。
他的出现,像是结束了这场闹剧,又像是一切风波才刚刚开始。
高景距离他更近些,侧头一撇,目光顿时凝住了。
他们这位襄王殿下的颊侧,竟然沾了一点糕点屑。
高景抬头望向对面聚仙楼的雅座。
有一方窗户上的竹帘垂着,安静地被风轻轻拂动。
高景皱眉,在李弗襄朝他望过来的时候,不动声色的抬起手,在自己颊边的位置上一抹。
他以为李弗襄能意会到。
李弗襄也真如他所愿,领悟了他的意思。
只见李弗襄面不改色的抬起一只手,将手中带出来的另半块云片糕,从容优雅地塞进嘴里,再用小指背面,顺手一抹。
脸上是干干净净了,嘴里却一鼓一鼓的。
高景:
一想到将来要把女儿许给这个家伙,心里就觉得犯梗。
陈静沉没那个心思注意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因为锦衣卫从他的府中走出来了。
锦衣卫指挥使亲临,手中拖着一沓厚厚的书信,一手扶刀,目不斜视地走到李弗襄的跟前,道:书信搜到了,请殿下过目。
李弗襄细嚼慢咽地吞下糕点,展开最上方的信,草草扫了一眼。
陈静沉已经扶着门槛,瘫软在地。
李弗襄抬手,微微松开掌心,那方白玉小印垂了下来:锦衣卫听旨,吏部侍郎陈静沉谋逆不轨,证据确凿,着锦衣卫按律执法。
奚衡一转身。
锦衣卫踏过门槛的时候,顺手将陈静沉从地上薅了起来,直接押走。
陈府要封,家眷一律先软禁于府内,听候陛下的处置。
陈二小姐目睹了这一切,想要追着父亲的身影去,却被锦衣卫冷漠地架住,又扔了回去。
好戏散场。
又听一声锣响。
高悦行这次看清了来处,是李弗襄用自己的神舞,敲了一下聚仙楼摆在门外用以每日施粥的那口铜锅。
眼见外面的人快要散干净了,高悦行才露面。
偌大的一个陈府,顷刻间便落寞了,锦衣卫扶刀进进出出,很快,门上就会贴上封条。
车夫赶车去了。
高悦行转身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了她一声:高小姐。
高悦行又回过身,门内的陈二小姐正望着她。
她出不去陈府那个门了。
高悦行便上前了几步,停在门边上:你叫我?有话要说?
陈二小姐:我父亲不傻,他岂会放着安稳的高官厚禄不做,而去干那谋反掉脑袋的勾当他是被逼的。
高悦行怜悯地看着她:你和我说这些没有用。
陈二小姐说:我知道,现在和谁说都没用了,但是也只有你会听我说了。
高悦行:我可以听一听,如果你觉得说出来能好受些的话。
陈二小姐在门槛处跪坐了下来,路过的锦衣卫在她身边停了一下,但看到站在高悦行身后不远处的李弗襄摆了下手,于是便低头走开了。
陈二小姐道:你们是不是都觉得,是我们陈家上下合谋害死了姐姐?
高悦行:难道不是?
陈二小姐颔首,继而又高高地扬起了脸:是,但也是她罪有应得。
高悦行从中听出了咬牙切齿地恨意,她来了兴致,问:她做了什么?
陈二小姐道:我姐姐,她暗中和温亲王的世子厮混,通信,亲手把陈家推进了阴沟中不得翻身,试问全家,谁不恨她。她也是受着父亲的荫蔽,在家中养尊处优长大的,陈家日日夜夜悬在刀尖上,凭什么她装疯卖傻,就想从这滩泥泞中独自脱身?
高悦行心中疑云散尽,竟然是如此。
陈二小姐道:姜姨娘是温亲王插进府中,监视父亲和全家的,前两年,姐姐闹着要嫁襄王的时候,父亲是真的想过送她出去,陈家能保一个是一个。襄王不肯搭理她,是苍天有眼啊,曾经做梦想当王妃,如今倒贴想当个妾都遭人嫌弃,是因果报应啊。
高悦行隐约记得,这位陈二小姐比她还要小一岁来着。
也快要疯了,或者说已经疯了。
高悦行说:他们男人犯下的过失,最终祸及妻儿,确实令人心感不忿,但是,一个家族便是一株盘根错杂的树,你们身在其中,既然受了荫蔽,便当同担风雨。
陈二小姐:你说的没错,所以姐姐必须死在陈家,我和母亲、兄长都不会让她活着离开陈府大门的。
陈大小姐自己心里也清楚,世上唯一能救她的,只有皇帝了,所以她才将目光对准了李弗襄。
李弗襄肯救她,皇帝才肯救她。
可叹她如履薄冰地求生,最终依然死在自己曾经造下的孽中。
锦衣卫准备收兵,高悦行转身离开。
陈二小姐被锦衣卫带回了后院中,陈府外重兵把守。
李弗襄等着她呢。
高悦行登上自己的车,这一次,李弗襄知道在外面询问一声:我可以上去么?
高悦行掀帘让他进来,道:先送你回宫?
李弗襄摇头,说:你回家即可,不必理会我。
高悦行见他仍旧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怕他还在想那件事,状似不经意地问道:陈大小姐的死,你听到始末了,你觉得如何?
李弗襄随口道:那个女人啊可能是傻吧。
高悦行呢喃道:那个女孩或许是被温亲王世子骗了也未可知呢,毕竟十几岁的年纪
李弗襄听着她的感慨,沉默了片刻,在车里,低声说:在这世上,软弱和蠢笨都是罪。
高悦行将他的话琢磨了一番,惊讶他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她静静地望着李弗襄,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
李弗襄:是从我出生伊始,便刻在我骨子里的认知。我逐渐通晓人事,所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在不停地印证着这句话。
李弗襄在小南阁能活下来真的不是凭借运气,哑姑是他的恩人,是他活命的最大倚仗,但又不是全部。
他知道该怎样做,才能让哑姑舍不下自己,令她即使放出了宫也无时无刻不在挂念他。
他知道该讨好什么样的人,从许昭仪到丁文甫再到皇帝,他们施予的恩惠或许无足轻重,但对他来说却弥足珍贵。
他更知道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命,狐胡细作拔他的指甲,十指连心他也能忍住不吭声。
贤妃遣人送去的点心莫名其妙,他再馋也不敢碰一口。
小南阁外墙塌掉的那一日,他藏身在院中的井下,冬天飘雪,地下刺骨的水像是在啃噬他的□□和骨头,他都不敢探头,因为他知道井下有路,他随时准备着往深处藏,藏到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皇上第一次牵起他的手的时候,他便已知道自己此生稳妥了。
别说什么养不养的亲,也别说什么恨不恨。
李弗襄的心里没有什么父慈子孝的念头。
不管是谁,只要对他真心好,就是他天大的恩人。
皇帝一度很苦恼,是因为他始终看不开,他将李弗襄当成血浓于水的儿子,可李弗襄只把他当成交易温情的掌权者,因为你给我的最多,所以我才最亲近你。
那是李弗襄的十年。
高悦行心疼地抚着他的脸。
李弗襄靠着她的膝头,问道:可是为什么你对我和他们都不一样?
他世界里,唯一特殊的存在就是高悦行,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同,想破了天,也想不明白。
高悦行在他的额上轻轻啄了一下,叹道:因为你是我前世今生魂牵梦萦的终点啊
第72章
他们给李弗襄的, 是他们手里原本就有的,而高悦行一无所有的出现在李弗襄面前,给他的, 是她挣来抢来,在这灰蒙蒙的宫中,几乎是拼上了性命才撕开一道口子,牵住了他的手。
所以, 他们不一样。
高悦行在自己府门前, 看到了宫里来的内侍, 皆守在大门前。她似乎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弗襄说的圣旨,已经等在家里了?
圣旨到的是真早, 几乎和高夫人前后脚进门, 家中丈夫和女儿都不在, 她又不能代为接旨, 于是遣了人急急去大理寺请人回府,可惜那会儿他们已经在去往陈家的路上了,高府的下人扑了个空,害得传旨内侍在府中耽搁至今。
高悦行嘱咐李弗襄:你没骑马,让我家的车送你回宫,路上小心。说完便匆匆回府。
另一边, 高景回到大理寺, 听说宫里传旨的内侍已经在他府中等了半日, 只好先撂下手边的公务, 竟还比高悦行先一步回府。
正堂花厅里, 高悦行边走边命丫头举着妆镜, 整理仪容, 差不多后,才踏进花厅。
花厅上座里,是皇帝身边的掌印许修德。
由此可见,圣旨非同小可,皇帝应是异常重视。
一家人里,只有高悦行知道内情。
高景道:惭愧,在外转了一整天,害许公公久等了。
许修德满脸喜气地笑道:高大人哪里话,您是大旭朝肱骨重臣,案牍劳形之余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因为来的是许修德,高夫人之前备的银钱索性就没拿出来。
许修德是绝不会收的。
掌印素有内相之名,等闲也不会看上这些蝇头小利。据说,许修德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是皇帝亲自将人调理出来之后,郑重其事地给改了个像人的名儿。
他不仅仅是皇帝在宫里的心腹。
心肝肺怕不是都归他管。
许修德宣的是赐婚的旨意。
高景跪在砖上,暗叹了一声。
终于还是来了。
皇上拟这份圣旨之前,没有和他透过任何风声,意思就是,此事不容他拒绝,他愿意与否都不重要。
陛下此番,为了李弗襄的夙愿,露出了他罕见的强硬态度。
拖泥带水太烦了,干脆利落地先定下来才是正事。
高景接旨,问了一句:许公公,事儿订的是有些早,不知皇上心里作何打算?
许修德笑着与他说道:皇上心里也是觉得早些,但是这样的大事,早总好过晚,咱们姑娘有些礼数得先学起来了,贤妃娘娘那头,倒是很想将姑娘接近宫里住一段时日,正好公主也还未出阁,两个女孩家凑在一块,也热闹些。
高景心里大致有数了。
高夫人默默的不言语。
他们家这是又得将女儿往宫里送去了。
高悦行听着心里也不解。
怎么又要住进宫里去?
可没听说有这一茬啊?
高景点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请许公公回去替我回禀陛下,容我几天时间准备。
他客客气气地将人送到门外,回家来一看,高夫人已经用帕子捂着眼睛哭上了:我儿回家才几天,宫里成天一趟又一趟地接人去,我听他那意思,这回是不是彻底要把人带走了?
高悦行垂着手,心疼地望着自己的母亲。
高景拍拍夫人的肩,说:准备准备吧,估计不几天宫里的车就来接人了。
高夫人甩袖而去,看都不看这父女两一眼,肝肠寸断道:早知如此,当初不如不生,也好免了这骨肉分离之痛
高景捏了捏眉心,回头一见高悦行,冲她跺了下脚:你啊,就知道杵着,还不快去哄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