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守人不解:怎的?
周太医道:我去乾清宫求见的时候,并没见到陛下,打听了许公公的动向才知道,陛下今夜又去了凤宁宫,我守在凤宁宫外,陛下出来时的神色便不太好,听了温昭容有孕的消息,脸上更是淡淡的没表情,你说我还哪敢讨赏
值守人颇为同情的哎呦了一声,说:倒也真是的偏皇上今晚上又想起了那位,可不是心情不好嘛,温昭容有喜都没能让他有笑脸,如此看来,温昭容倒也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受宠。
周太医白眼一翻:温昭容何时受宠过?
值守人:怎么不受宠?前些日子皇上可是为了她把襄王殿下都打了呢!
周太医:从哪胡说八道传出来的,根本八杆子打不到的事儿,襄王殿下挨打那是因为他在文渊阁书库藏闲书周太医说到一半,戛然而止,打住了口舌。
值守人奇道:什么什么?他追问个不停:襄王殿下在文渊书库里藏闲书?藏的什么闲书?我怎么没听说?你又是怎得知的?
李弗襄在屋外尽数将话听进了耳朵里。
他在文渊书库藏闲书的事情,消息根本没有传出去的机会,那些书被柳太傅送进乾清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会有后续。
除了当时在场的几个人,知道其中内情的还会有谁?
面对同僚的追问,周太医支支吾吾:没我今晚是喝多了,你就当没听见吧,我得去给温昭容的脉案记上一笔,你早些休息。
值守人抱怨了几句他的不仗义,哪有说话只说一半的,冲着周太医的背影交代了一句:医库里可能藏了小猫,你去的时候小心点,别被吓着。
周太医应了一句好,走出了几步,心起疑窦,问:医库里有小猫?怎么会有猫?
值守人:我听见猫叫了,进去一看,还把架上的脉案搞得一塌糊涂,可惜跳上房梁逃了,没抓着
周太医眼神逐渐变得不对劲:襄王殿下有喘疾,早好几年前,皇上便下旨宫中禁止养那些猫猫狗狗,野猫野狗一靠近皇城,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打打死
值守人一愣:哦对,是有这么回事,可我确确实实听到猫叫了啊。
周太医掉头加快了脚步,匆匆赶往医库。
屋外窗下,李弗襄藏身过的地方早已空空如也,只余半枯萎的花枝在夜风中轻轻的荡。
第85章
周太医心里觉得怕是不好了, 于是步伐匆匆地往医库赶。
若不是心里有鬼,何至于慌成这样。
周太医真是越挖惊喜越多,李弗襄几乎可以笃定, 这是上钩了一条大鱼。
医库周遭禁烛火寥寥,是怕走水的缘故。
周太医走的急,没来得及提灯,到了近前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仔细盯着脚下的路, 不是谁都有李弗襄那样罕见的夜视力。
幸好今天的月色还算亮堂, 能照见路。
周太医急不可耐地推开医库的门, 进门之后,眼前唰地黯淡了下来, 周太医顾不上那许多, 凭借着感觉, 摸黑往某个方向去。
正是存放皇帝和太后那两个鎏金匣子的地方。
周太医眼前看不清东西, 但是可以看出他对此位置非常的熟悉,几乎不用看,就能跌跌撞撞的摸到。
周太医踮起脚伸手往架子上摸,顺着边缘,一点一点地向里面探,每往前一寸, 他的心就沉一分, 直到他的动作顿住。
寻常摸到这个位置时, 已经能触到匣子的边缘了。
现下, 却是空空如也。
周太医的手僵住了。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他的意料外。
周太医察觉到事情可能不妙, 抽手准备离开。
他将将转身, 下一刻, 半敞着的门十分诡异地合上了,且发出了一声沉闷的撞击声,要知道,今夜的风并不猛烈。
周太医霎时腿软,拔高了声调:谁啊
这一声几乎破音的喊叫正好泄了他的所有底气。
暗中的人默默哼笑,原来是个胆小鬼呢。
李弗襄刻意为他准备的惊喜,只给他一个人瞧。
静夜里连呼吸声都一清二楚。
而医库里,周太医恨不能长八双耳朵,都只能听见自己一个人的喘气声。
时间在渐渐拉长。
而周太医的警惕和恐惧,也在慢慢的回落。
或许真的只是风呢?
或许只是他自己在吓唬自己呢?
周太医绷直了腿弯,下意识地暗示自己,那根本只是他的庸人自扰。
李弗襄等得就是这一刻。
当人的戒心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才是猎人下手的最好时机。
周太医轻咳了一声给自己壮胆,然后站直身体,理了理袖子,抚平衣襟上不小心压出的褶皱,他强自镇定的,刚迈开一步。
屋里四面八方忽然有灯齐齐亮起。
那灯架得很高,有种吊在房梁上的感觉。
昏着的灯光从上面高高的地方垂下来,像牵着一丝所有若无的灰白色的纱,自上而下地渗进了地缝里。
咚
周太医眼神直愣愣的跪倒在地。
髌骨上传来了清晰的碎裂声,但或许只有他一个人听得清楚,前额上传来了一丝冰凉的触感,正好是印堂的位置,周太医摸了一把黏腻,他眨了眨眼,忍不住抬头望去。
灯烛开始剧烈的晃动。
医库四周的墙壁、顶棚,巨大而又扭曲的影子开始群魔乱舞,正头顶上,一个单薄的人影悬空的垂在那儿,身上穿着金红绣线的寿衣,她的衣摆、袖口不断地下垂,直直地冲着周太医而来,那水蛇一样的袖子,明明看上去非常柔软,可缠上周太医脖子的时候,却像钳上来的铁手一样。
周太医剧烈的咳嗽着。
眼白翻得像一条死鱼,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极度的呼吸困难之下,他听见了耳边有人幽幽叹道:地底下,阎王说你的时辰差不多了,毕竟旧相识,哀家特亲自来接迎你。
带着死人气息的绸带绞满了周太医的身体。
周太医闻到了冲鼻的尸臭。
他气息微弱,断断续续道:饶命太后饶命
周太医是在不知不觉间没了意识的,李弗襄拂开他早已散开的头发,探了探鼻息,幸好还活着,没闹出认命。
他玩了一半才惊觉自己此举欠妥,真怕把周太医一不小心吓死过去。他草草一收拾,拎着周太医的腰带,把人扔回了太医院的寮房,自己又折返医库,极其精细地抹平了所有可疑的痕迹。
灯烛换了两次,高悦行终于翻完了所有的医案。
皇帝靠在椅子上支着头,问道:用药有异常?
高悦行说:没有。
皇帝一颗心还没完全放下。
高悦行又冷静地开口:但是医案有问题,陛下,您看,为什么已封存的先太后医案里,会有明显的缺页呢?
皇帝:什么?
高悦行将一册案卷摊在桌上,移近了灯,仔细拨了拨线订的边缘,露出明显的撕毁痕迹。
且不止有一处,高悦行只粗略一查,便足足又七八页的缺损。
她说:据我所知,为医者,不可轻易损毁求医者的医案和脉案,宫中尤甚,此举在太医院难道是可以允许的吗?太后的医案上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
皇上对着面前的医案,沉默了好一会热,闭上眼睛不忍再看。
高悦行知道,那是一种名为痛心的情绪。
她安安静静的,等皇帝自己考虑清楚。
趁着空闲,她又将皇帝的脉案拖过来,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
看着看着,高悦行就觉出了不对劲,她偏头看着皇帝,道:陛下可是夜里时常觉得胸痛难忍,心痛彻背,剧痛而无休止,甚则喘息难以平卧。
皇帝望着她还没说话,许修德却睁大了眼睛插嘴道:高小姐当真了得,从脉案上便能得知其中详细。
皇帝单手摸上自己的心口,说:从前偶尔会发作,近些年似乎有些频,太医说是阴寒凝滞而致的胸痹,先帝在时也有此证。
高悦行张了张口,问道:先帝也是因此病而驾崩的么?
皇帝点了头。
高悦行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什么太后的死
什么皇帝的病
高悦行都觉得不重要了。
胸痹之症,医书上记载,有血脉至亲者极容易发作。
先帝有此证,当今亦有此证。
那么再下一代呢?
李弗襄呢?
他已经从郑皇贵妃那里继承了最迁延难愈的喘疾。
难道他们李家皇室还有再将心疾也加诸在他的身上?
皇帝一看她眼睛里的慌乱和哀伤,就知她在担忧什么。
牵扯到李弗襄,这是他们之间为数不多的默契。
皇帝拍了拍高悦行的肩膀,道:朕也一度很忧心,但弗襄至今还完全没有出现过与朕相通的症状,朕也询问过赵太医,此病并非全因血脉的缘故,更多是保养不得当,所以,将来你要替朕时时盯着他,有你在他身边,朕很放心。
高悦行心道但愿是如此。
再看看皇帝的脉案,她总算知道惠太妃的图谋到底有何底气。
皇上有这种恶疾在身上,当然有的是机会做文章。
高悦行道:陛下以后千万不可再碰触性味辛寒的药了,等过几日,药谷来人,给陛下配些药可好?
皇上望着她,点了点头,说好。
李弗襄便在此刻回到乾清宫,身上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人刚踏进门,高悦行就皱起眉,敏感地用帕子捂住了嘴。
皇帝也觉得难耐:你这是跑哪去了?
李弗襄远远地指着那两个匣子,问道:你们看完了?
高悦行将两个匣子原封不动的装好,上锁。
李弗襄知道自己身上味道不好,所以也不靠近,指使许修德,道:拿给我,我现在送回去还来得及。
皇上一摆手。
许修德把东西包好递给了李弗襄。
李弗襄转身离去,皇帝立即喊了一个随身护卫他的锦衣卫来问清情况。
这一问可不得了,皇帝简直气坏了。
李弗襄马不停蹄地将两个匣子放回太医院的医库,再回乾清宫时,皇帝在门口就揪了他的耳朵。
听说你把寿衣穿在自己身上,你没得玩了是不是,真不嫌忌讳啊。
高悦行袖手在旁冷冷地看着,对李弗襄求助的目光无动于衷。
按理说,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医者,本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如此计较,可偏偏人心里总有那么几个最亲近的人是例外,一点马虎也容不得。
李弗襄从外面搞得一身尸臭味还没散干净。
皇帝大半夜命人开了汤池,把人押进去洗。
香膏花瓣泡了浓郁的一池子。
李弗襄泡在水里,打了两个喷嚏,仰头看着池岸上,不仅有宫女十八在两侧侍立,更有皇上和高悦行一边一个站着盯他泡澡。
李弗襄脸上表情有点懵。
汤池里的热气氤氲在他的锁骨之下,高悦行觉得自己在这不合适,但是皇帝似乎没觉得有什么。
皇帝想起自己在李弗襄这么大的时候,先太后已经在他房里放了好几个侍寝宫女了。
他那时候还是王爷,既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平庸的,自然活得快快活活。
几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子刚送到身边,他来者不拒,少年人初试云雨,若不是有姑姑在身边盯着,几乎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废。
李弗襄这孩子胎里不足,所以皇帝格外在意,一直亲自盯着。
拦得住别的,但是拦不住李弗襄的年岁渐长。
他现在是长大了,再不教点正经的,恐怕将来要闹出笑话。
皇帝看了一眼高悦行,只见她面不改色地瞧着汤池里的李弗襄,既不见脸红,也不见任何异常。
皇帝心里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在他看来,高悦行比李弗襄还要小,女孩子家总是面薄一些,更是不经事。将来这两个孩子的婚事,怕是有的操心了。
殊不知,在高悦行的眼里,这些都只不过是端不上台面的小菜罢了。
皇帝正琢磨着找个合适的人教他,思来想去,目光朝后面一瞥,落到了许修德身上。
许修德称得上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了,无论皇上说什么想什么,他总是能领会到其中的深意,但也有他始料未及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起这份心思。
皇帝转身就自己往外走。
许修德急忙跟上。
皇帝沾着一身的水汽走到外面的凉夜里,许修德不知从哪摸出一件厚实的氅衣,披在皇帝的肩上:陛下,入秋夜凉,保重龙体啊。
皇帝转头直视他:朕记得你不到十岁时便进宫了?
许修德笑道:难为皇帝还记得这些琐事,奴才进宫那年,记不清是八岁还是九岁了。
皇帝道:少来,你生到世间是哪一年能不记得?
许修德道:奴才的生,是从遇见皇上那日算起的。
皇帝听了这话,却不好说什么了,所有人的溜须拍马他都觉得烦,只有许修德说一句是一句,全都是真的。
皇帝斟酌再三,这事儿问一个太监委实不合适,可他再也找不到更放心的人选了。
他唯恐那些真正吃过见过的男人,一个不慎把他的宝贝儿子拐带到歪路上去。
皇帝开口:男女那些事儿上,你也不是很懂吧。
许修德瞪大了眼睛:陛下您这可就说笑了,奴才哪懂得那些啊。
皇帝沉默了,欲言又止。
许修德今天的脑袋确实不灵光,完全和皇上走到相反的岔路上了,他寻思道:陛下是遇到了什么困扰,奴才虽然不晓得那事,也愿意尽力为陛下解忧。
皇帝总算等到了一句熨帖的话,正纠结的身心肉眼可见的舒展开: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你跟在朕身边,早年是见过不少的吧。
许修德:
皇上所说的这个早年,怕是要往十几年前追溯了。
许修德道:那陛下您的意思?
皇上道:朕也不需要你懂太多,稍微知点皮毛即刻,弗襄那孩子长大了
许修德心里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
皇上说:修德啊,他养在深宫里没什么见识,不然你去教教他吧。
许修德骤然惊悚:陛下!
皇上道:朕也并不想叫早早的就开窍,但毕竟孩子吧年岁到了,你就就和他说说便罢。
第86章
高悦行在池边蹲下。
李弗襄不能理解:干嘛硬要把我扔进水里?
高悦行说:你太脏了。她嫌弃的甚至不想伸手去撩汤池里的水。
李弗襄:在寝宫里洗干净不行吗?
高悦行道:不行。
他们隔着袅袅的水汽, 高悦行望着他逐渐被晕染模糊的眉眼,耐心地教他,说:你若是想讨女孩子欢心, 必须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才可以。
李弗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
恋耽美
周太医道:我去乾清宫求见的时候,并没见到陛下,打听了许公公的动向才知道,陛下今夜又去了凤宁宫,我守在凤宁宫外,陛下出来时的神色便不太好,听了温昭容有孕的消息,脸上更是淡淡的没表情,你说我还哪敢讨赏
值守人颇为同情的哎呦了一声,说:倒也真是的偏皇上今晚上又想起了那位,可不是心情不好嘛,温昭容有喜都没能让他有笑脸,如此看来,温昭容倒也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受宠。
周太医白眼一翻:温昭容何时受宠过?
值守人:怎么不受宠?前些日子皇上可是为了她把襄王殿下都打了呢!
周太医:从哪胡说八道传出来的,根本八杆子打不到的事儿,襄王殿下挨打那是因为他在文渊阁书库藏闲书周太医说到一半,戛然而止,打住了口舌。
值守人奇道:什么什么?他追问个不停:襄王殿下在文渊书库里藏闲书?藏的什么闲书?我怎么没听说?你又是怎得知的?
李弗襄在屋外尽数将话听进了耳朵里。
他在文渊书库藏闲书的事情,消息根本没有传出去的机会,那些书被柳太傅送进乾清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不会有后续。
除了当时在场的几个人,知道其中内情的还会有谁?
面对同僚的追问,周太医支支吾吾:没我今晚是喝多了,你就当没听见吧,我得去给温昭容的脉案记上一笔,你早些休息。
值守人抱怨了几句他的不仗义,哪有说话只说一半的,冲着周太医的背影交代了一句:医库里可能藏了小猫,你去的时候小心点,别被吓着。
周太医应了一句好,走出了几步,心起疑窦,问:医库里有小猫?怎么会有猫?
值守人:我听见猫叫了,进去一看,还把架上的脉案搞得一塌糊涂,可惜跳上房梁逃了,没抓着
周太医眼神逐渐变得不对劲:襄王殿下有喘疾,早好几年前,皇上便下旨宫中禁止养那些猫猫狗狗,野猫野狗一靠近皇城,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打打死
值守人一愣:哦对,是有这么回事,可我确确实实听到猫叫了啊。
周太医掉头加快了脚步,匆匆赶往医库。
屋外窗下,李弗襄藏身过的地方早已空空如也,只余半枯萎的花枝在夜风中轻轻的荡。
第85章
周太医心里觉得怕是不好了, 于是步伐匆匆地往医库赶。
若不是心里有鬼,何至于慌成这样。
周太医真是越挖惊喜越多,李弗襄几乎可以笃定, 这是上钩了一条大鱼。
医库周遭禁烛火寥寥,是怕走水的缘故。
周太医走的急,没来得及提灯,到了近前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仔细盯着脚下的路, 不是谁都有李弗襄那样罕见的夜视力。
幸好今天的月色还算亮堂, 能照见路。
周太医急不可耐地推开医库的门, 进门之后,眼前唰地黯淡了下来, 周太医顾不上那许多, 凭借着感觉, 摸黑往某个方向去。
正是存放皇帝和太后那两个鎏金匣子的地方。
周太医眼前看不清东西, 但是可以看出他对此位置非常的熟悉,几乎不用看,就能跌跌撞撞的摸到。
周太医踮起脚伸手往架子上摸,顺着边缘,一点一点地向里面探,每往前一寸, 他的心就沉一分, 直到他的动作顿住。
寻常摸到这个位置时, 已经能触到匣子的边缘了。
现下, 却是空空如也。
周太医的手僵住了。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他的意料外。
周太医察觉到事情可能不妙, 抽手准备离开。
他将将转身, 下一刻, 半敞着的门十分诡异地合上了,且发出了一声沉闷的撞击声,要知道,今夜的风并不猛烈。
周太医霎时腿软,拔高了声调:谁啊
这一声几乎破音的喊叫正好泄了他的所有底气。
暗中的人默默哼笑,原来是个胆小鬼呢。
李弗襄刻意为他准备的惊喜,只给他一个人瞧。
静夜里连呼吸声都一清二楚。
而医库里,周太医恨不能长八双耳朵,都只能听见自己一个人的喘气声。
时间在渐渐拉长。
而周太医的警惕和恐惧,也在慢慢的回落。
或许真的只是风呢?
或许只是他自己在吓唬自己呢?
周太医绷直了腿弯,下意识地暗示自己,那根本只是他的庸人自扰。
李弗襄等得就是这一刻。
当人的戒心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才是猎人下手的最好时机。
周太医轻咳了一声给自己壮胆,然后站直身体,理了理袖子,抚平衣襟上不小心压出的褶皱,他强自镇定的,刚迈开一步。
屋里四面八方忽然有灯齐齐亮起。
那灯架得很高,有种吊在房梁上的感觉。
昏着的灯光从上面高高的地方垂下来,像牵着一丝所有若无的灰白色的纱,自上而下地渗进了地缝里。
咚
周太医眼神直愣愣的跪倒在地。
髌骨上传来了清晰的碎裂声,但或许只有他一个人听得清楚,前额上传来了一丝冰凉的触感,正好是印堂的位置,周太医摸了一把黏腻,他眨了眨眼,忍不住抬头望去。
灯烛开始剧烈的晃动。
医库四周的墙壁、顶棚,巨大而又扭曲的影子开始群魔乱舞,正头顶上,一个单薄的人影悬空的垂在那儿,身上穿着金红绣线的寿衣,她的衣摆、袖口不断地下垂,直直地冲着周太医而来,那水蛇一样的袖子,明明看上去非常柔软,可缠上周太医脖子的时候,却像钳上来的铁手一样。
周太医剧烈的咳嗽着。
眼白翻得像一条死鱼,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极度的呼吸困难之下,他听见了耳边有人幽幽叹道:地底下,阎王说你的时辰差不多了,毕竟旧相识,哀家特亲自来接迎你。
带着死人气息的绸带绞满了周太医的身体。
周太医闻到了冲鼻的尸臭。
他气息微弱,断断续续道:饶命太后饶命
周太医是在不知不觉间没了意识的,李弗襄拂开他早已散开的头发,探了探鼻息,幸好还活着,没闹出认命。
他玩了一半才惊觉自己此举欠妥,真怕把周太医一不小心吓死过去。他草草一收拾,拎着周太医的腰带,把人扔回了太医院的寮房,自己又折返医库,极其精细地抹平了所有可疑的痕迹。
灯烛换了两次,高悦行终于翻完了所有的医案。
皇帝靠在椅子上支着头,问道:用药有异常?
高悦行说:没有。
皇帝一颗心还没完全放下。
高悦行又冷静地开口:但是医案有问题,陛下,您看,为什么已封存的先太后医案里,会有明显的缺页呢?
皇帝:什么?
高悦行将一册案卷摊在桌上,移近了灯,仔细拨了拨线订的边缘,露出明显的撕毁痕迹。
且不止有一处,高悦行只粗略一查,便足足又七八页的缺损。
她说:据我所知,为医者,不可轻易损毁求医者的医案和脉案,宫中尤甚,此举在太医院难道是可以允许的吗?太后的医案上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之处?
皇上对着面前的医案,沉默了好一会热,闭上眼睛不忍再看。
高悦行知道,那是一种名为痛心的情绪。
她安安静静的,等皇帝自己考虑清楚。
趁着空闲,她又将皇帝的脉案拖过来,从头到尾翻看了一遍。
看着看着,高悦行就觉出了不对劲,她偏头看着皇帝,道:陛下可是夜里时常觉得胸痛难忍,心痛彻背,剧痛而无休止,甚则喘息难以平卧。
皇帝望着她还没说话,许修德却睁大了眼睛插嘴道:高小姐当真了得,从脉案上便能得知其中详细。
皇帝单手摸上自己的心口,说:从前偶尔会发作,近些年似乎有些频,太医说是阴寒凝滞而致的胸痹,先帝在时也有此证。
高悦行张了张口,问道:先帝也是因此病而驾崩的么?
皇帝点了头。
高悦行心顿时沉到了谷底。
什么太后的死
什么皇帝的病
高悦行都觉得不重要了。
胸痹之症,医书上记载,有血脉至亲者极容易发作。
先帝有此证,当今亦有此证。
那么再下一代呢?
李弗襄呢?
他已经从郑皇贵妃那里继承了最迁延难愈的喘疾。
难道他们李家皇室还有再将心疾也加诸在他的身上?
皇帝一看她眼睛里的慌乱和哀伤,就知她在担忧什么。
牵扯到李弗襄,这是他们之间为数不多的默契。
皇帝拍了拍高悦行的肩膀,道:朕也一度很忧心,但弗襄至今还完全没有出现过与朕相通的症状,朕也询问过赵太医,此病并非全因血脉的缘故,更多是保养不得当,所以,将来你要替朕时时盯着他,有你在他身边,朕很放心。
高悦行心道但愿是如此。
再看看皇帝的脉案,她总算知道惠太妃的图谋到底有何底气。
皇上有这种恶疾在身上,当然有的是机会做文章。
高悦行道:陛下以后千万不可再碰触性味辛寒的药了,等过几日,药谷来人,给陛下配些药可好?
皇上望着她,点了点头,说好。
李弗襄便在此刻回到乾清宫,身上带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人刚踏进门,高悦行就皱起眉,敏感地用帕子捂住了嘴。
皇帝也觉得难耐:你这是跑哪去了?
李弗襄远远地指着那两个匣子,问道:你们看完了?
高悦行将两个匣子原封不动的装好,上锁。
李弗襄知道自己身上味道不好,所以也不靠近,指使许修德,道:拿给我,我现在送回去还来得及。
皇上一摆手。
许修德把东西包好递给了李弗襄。
李弗襄转身离去,皇帝立即喊了一个随身护卫他的锦衣卫来问清情况。
这一问可不得了,皇帝简直气坏了。
李弗襄马不停蹄地将两个匣子放回太医院的医库,再回乾清宫时,皇帝在门口就揪了他的耳朵。
听说你把寿衣穿在自己身上,你没得玩了是不是,真不嫌忌讳啊。
高悦行袖手在旁冷冷地看着,对李弗襄求助的目光无动于衷。
按理说,他们一个皇帝,一个医者,本不至于在这种事上如此计较,可偏偏人心里总有那么几个最亲近的人是例外,一点马虎也容不得。
李弗襄从外面搞得一身尸臭味还没散干净。
皇帝大半夜命人开了汤池,把人押进去洗。
香膏花瓣泡了浓郁的一池子。
李弗襄泡在水里,打了两个喷嚏,仰头看着池岸上,不仅有宫女十八在两侧侍立,更有皇上和高悦行一边一个站着盯他泡澡。
李弗襄脸上表情有点懵。
汤池里的热气氤氲在他的锁骨之下,高悦行觉得自己在这不合适,但是皇帝似乎没觉得有什么。
皇帝想起自己在李弗襄这么大的时候,先太后已经在他房里放了好几个侍寝宫女了。
他那时候还是王爷,既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平庸的,自然活得快快活活。
几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子刚送到身边,他来者不拒,少年人初试云雨,若不是有姑姑在身边盯着,几乎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废。
李弗襄这孩子胎里不足,所以皇帝格外在意,一直亲自盯着。
拦得住别的,但是拦不住李弗襄的年岁渐长。
他现在是长大了,再不教点正经的,恐怕将来要闹出笑话。
皇帝看了一眼高悦行,只见她面不改色地瞧着汤池里的李弗襄,既不见脸红,也不见任何异常。
皇帝心里没有任何别的想法,在他看来,高悦行比李弗襄还要小,女孩子家总是面薄一些,更是不经事。将来这两个孩子的婚事,怕是有的操心了。
殊不知,在高悦行的眼里,这些都只不过是端不上台面的小菜罢了。
皇帝正琢磨着找个合适的人教他,思来想去,目光朝后面一瞥,落到了许修德身上。
许修德称得上是皇上肚子里的蛔虫了,无论皇上说什么想什么,他总是能领会到其中的深意,但也有他始料未及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起这份心思。
皇帝转身就自己往外走。
许修德急忙跟上。
皇帝沾着一身的水汽走到外面的凉夜里,许修德不知从哪摸出一件厚实的氅衣,披在皇帝的肩上:陛下,入秋夜凉,保重龙体啊。
皇帝转头直视他:朕记得你不到十岁时便进宫了?
许修德笑道:难为皇帝还记得这些琐事,奴才进宫那年,记不清是八岁还是九岁了。
皇帝道:少来,你生到世间是哪一年能不记得?
许修德道:奴才的生,是从遇见皇上那日算起的。
皇帝听了这话,却不好说什么了,所有人的溜须拍马他都觉得烦,只有许修德说一句是一句,全都是真的。
皇帝斟酌再三,这事儿问一个太监委实不合适,可他再也找不到更放心的人选了。
他唯恐那些真正吃过见过的男人,一个不慎把他的宝贝儿子拐带到歪路上去。
皇帝开口:男女那些事儿上,你也不是很懂吧。
许修德瞪大了眼睛:陛下您这可就说笑了,奴才哪懂得那些啊。
皇帝沉默了,欲言又止。
许修德今天的脑袋确实不灵光,完全和皇上走到相反的岔路上了,他寻思道:陛下是遇到了什么困扰,奴才虽然不晓得那事,也愿意尽力为陛下解忧。
皇帝总算等到了一句熨帖的话,正纠结的身心肉眼可见的舒展开: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你跟在朕身边,早年是见过不少的吧。
许修德:
皇上所说的这个早年,怕是要往十几年前追溯了。
许修德道:那陛下您的意思?
皇上道:朕也不需要你懂太多,稍微知点皮毛即刻,弗襄那孩子长大了
许修德心里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
皇上说:修德啊,他养在深宫里没什么见识,不然你去教教他吧。
许修德骤然惊悚:陛下!
皇上道:朕也并不想叫早早的就开窍,但毕竟孩子吧年岁到了,你就就和他说说便罢。
第86章
高悦行在池边蹲下。
李弗襄不能理解:干嘛硬要把我扔进水里?
高悦行说:你太脏了。她嫌弃的甚至不想伸手去撩汤池里的水。
李弗襄:在寝宫里洗干净不行吗?
高悦行道:不行。
他们隔着袅袅的水汽, 高悦行望着他逐渐被晕染模糊的眉眼,耐心地教他,说:你若是想讨女孩子欢心, 必须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才可以。
李弗襄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