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奴见到了他的背虽然单薄却并不显病态,神情才稍微转变。
高悦行捧了火。
药奴在火焰上轻轻转着针尖,对高悦行说:即将入冬了,以他的体质,想必又是一场病先来,现在这个时令,差不多可以开始保养了。
高悦行急忙点头称是。
此时药奴的话要比天大,说什么是什么。
药奴烤好了针,从李弗襄腰眼两侧的命门,一路向上施针,手法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李弗襄的脸趴在枕上。
针刺进皮肉的那一瞬间,不疼,但是有一种酸麻胀敢顺着脊梁不停的往上爬,滋味并不好受。
药奴一边落针,一边还能稳得住声线,说道:他平日里治喘疾的药我带来了,但考虑到他现在的身体,我需要重新调配一些,方子得改。
高悦行的眉头一直没舒展过,她说: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么?
药奴看向她,说:药谷一来一去太费时日,我需要在京中留一段日子。
高悦行理解了她的意思,问道:宫里还是宫外更方便?
药奴道:一个暂且落脚的地方而已,我需要采购一些上好的药材。
这是不难,根本用不着高悦行操心,皇帝一手就能给办理妥当。
晚间,药奴叩见了皇帝,将李弗襄的病情细细转告。
高悦行推开了窗,靠在窗棂上。
暖阁的帷帐里伸出了一只手,拨开一地的纱,露出脸。
李弗襄道:你在那吹风做什么?
高悦行不肯回头看他,过了很久,才突兀地回了一句:你管得着么?
李弗襄顿了顿,说:可是我冷。
高悦行侧过脸瞧他,凉丝丝道:风都扑着我的脸呢,吹不到你身上,你嫌冷,放下帷幔好好裹着被子就是了。
李弗襄不说话了。
可他也没有放下帷幔,只是静静地望着她。
高悦行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自己深呼了口气,强忍着不回头去看他,过了片刻,她悠悠地说道:殿下啊,你这辈子活到现在,有没有最悔之不及的事情。
话刚问出口,高悦行便觉得似乎说错话了。
李弗襄这辈子能有多长,他才十七岁,他再怎么回顾,也只是一眼都能望得到头的生命。
他不像高悦行,两生两世,生死关走过一次,她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要多,所以如今她握在手中的仅有一点温情,说什么都不肯放手任其溜走。
她问李弗襄有没有悔之不及的事情。
李弗襄细思量之后,回答她: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从记事起,战战兢兢活到现在,如今回想,所走的每一步,或许有的没能求来最好的结果,但也无从悔起,他已经尽力了。
高悦行心里难受,却静得很,她把头倚在窗前,吹着冷风,说:刚刚,我忽然有过一个念头,你说,那年春猎,我们去往萧山猎场的路上,你出逃的计划若是成功,一切都应该会是另一种模样吧。
也许,她还可以更肯定一点。
绝对会是另一种模样。
李弗襄没有了皇子的身份,便不必在这逃不脱的暗涌中,身不由己的被浪潮裹挟的向前走。
他会有很多退路,也会有很多选择。
他甚至可以去择定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活法。
高悦行的心思越飘越远。
李弗襄忽然轻柔的一句我们不谈如果好吗将她重新拉了回来。
高悦行闭了闭眼睛,说:好。
她对着窗外,忽然见到了外面丁文甫的身影现了出来,高悦行尚未意识到什么,便见丁文甫冲她比划了一个手指南方的动作。
皇上来了。
高悦行刚关上了窗户,转身,皇帝正站在立屏之后,目光无悲无喜的瞟了过来。
他不知站了多久,也不知听见了多少。
高悦行敛眉行礼。
皇上从屏风后转了出来,没太在意她,而是走到了李弗襄的床榻边,叹了口气,说:朕依稀记得,当年在萧山猎场,也有人劝过朕,说你的身份尴尬,与其留在宫中多生变动,还不如放你到外面的天地里,或许你能活得更快乐一些。
高悦行心中诧异。
原来还有这种事,当时皇帝听说李弗襄跑了可是盛怒,到底谁敢逆着皇帝的意思提出这种建议,高悦行很是好奇,也很是佩服。
高悦行只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既没有说出口,也没有变现在脸上。
偏偏皇帝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她的存在,看了她一眼,抬手指着她,道:那个人就是你爹,高景。
高悦行当即愣住了,可仔细一回想又察觉了不对劲。
陛下,可臣女的父亲,当时并不知殿下失踪的事啊。
皇帝道:当然,那是事后。
高悦行恍然点点头,她直觉自己的父亲不是那么莽撞的人,有一家老小的牵绊,他行事作风怎能不谨慎。
皇帝遥想着当初的事情,说:高卿有一双能洞穿古今的眼睛啊,他当时甚至肯向朕承诺,弗襄若出了宫,真正成了一介平民,你若还是愿意,他也同意将你许配给他。
高悦行心中大憾,她竟然从来不知此事。
高景也从未在她的面前提起过。
作者有话说:
一更,二更稍晚
第92章
皇帝只是随口一带曾经的往事, 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徒留高悦行自己一个人在心里翻江倒海。
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李弗襄的身上,抬手捏了捏他的脸, 似乎是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
当然一切的源头都在于他。
他差点毒杀了自己本应最疼爱的儿子。
其实,若论起悔之不及的事情, 皇帝才是最能感同身受的那位。
皇帝在寂静的夜里, 身边失去了前呼后拥的宫人, 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朕体会过了,不想再有第二次了。
李弗襄的身上总有这种本事。
明明清晨还气得肝痛, 晚上又对着他心疼的不得了。
皇上道:朕记得, 你胆子小, 是最怕死的了, 怎么能狠得下心服那种药呢?
李弗襄不愿意对过往有所解释,只说道:以后不会了。
药奴拜见皇帝在书房,除了许修德,谁也不知道,在药奴告退后,皇上拿出那副他珍藏的画像, 对着画上那看不清面容的女子, 恸哭不已。
人是老了。
渐渐的经不起摧残了。
皇帝坐拥天下, 终究也有自己留不住的东西。
高悦行不动声色地退出了乾清宫。
他们父子之间, 是至亲, 也是至疏。
高悦行不好掺和, 也不知到底该如何调停, 她退出乾清宫,侯在外面的傅芸立刻给她披上了一层衣裳。
高悦行走了几步,又停下,抬头望了一眼天上的月。
傅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却能感知到高悦行心中的不快,她温声道:高小姐今儿晚膳也不曾用,奴婢回宫给您准备点吃的吧。
高悦行肚子里不是很饿,心口难受发堵,不想说话,只摇了摇头。
傅芸一手扶着她,一手提着一盏羊角风灯,在两位禁军的护卫下,朝春和宫走去。
高悦行明显感觉到这几天夜里,宫里的女人们热闹了些许。
晚上走在宫道上,偶尔都能遇到些出门散步的嫔妃了。
那些女人高悦行大都不认识,即使上次在宫宴上见过,脑子里记得也是很艰难。
皇上年轻时房中的侍寝们,各个都是顶好的颜色,但是也个个经不起岁月的流逝,脸上已经显出了老态了。
高悦行觉得她们长相都差不多,穿着也都极为相似。
只有一个孟昭仪,能让高悦行的印象深刻一些。
一是因为她的相貌确实比其他人出挑,二是因为她是信王李弗迁的生母。
有皇子傍身,孟昭仪的穿着打扮也比其他人更招摇一些。
在路过一处假山石的时候,高悦行在石上捡到了一只红灯笼,很小,只有巴掌大,不是很起眼,但是已经残败不堪地落在了那里,像是不小心被风刮来的。
傅芸见高悦行饶有兴致地盯着那个灯笼看,说道:大约是孟昭仪宫里吹出来的吧。
高悦行好奇地问道:孟昭仪还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呢?
傅芸:并不是喜欢,昨日里,礼部将信王殿下的婚期定下了,腊月初十,在年前。
高悦行算算日子:还有两个多月,好早啊!
傅芸解释道:礼部说,若等到来年春,前后日子都不大好,不如早些定下,选个吉日。
高悦行道:那宫里可有的忙了。
傅芸想起了什么,悠悠叹了口气,道:可不是么,只是
高悦行见她犹犹豫豫,道:你有话便说吧,在我面前有什么可顾忌的。
傅芸便直说道:皇上昨日里见了礼部的折子,便召信王殿下今日进宫,爷俩同用晚膳,顺便商议信王殿下的婚事,可谁料皇上今日不仅忙着,情绪还不佳,信王殿下在宫里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连陛下的面都没见着,就被打发出去了。
皇上在忙什么?
当然是李弗襄的病!
晾着一个儿子,却牵肠挂肚的疼着另一个儿子
高悦行皱眉叹了口气。
宫里这一摊乱麻,她单是看着就有些烦了,但是又由不得高悦行不想,她仿佛天生就是操心这些的命。走出了几步,高悦行开口道:信王殿下的那位妻子,无论是贤德,才貌,还是家世,都是比着太子妃的标准选的吧。
傅芸正扶着高月行的手一僵,随即埋下头,不肯答话。
她一个奴才,可不敢在宫里议论这些。
好在高悦行没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似乎只是想到这里随口一提罢了。
回了春和宫,高悦行一夜浅眠,睡着时意识总也沉不下去。她本就是容易钻牛角尖的性格,进了宫,堪称杀机四伏,身边又没个信任的人能说说话。
次日清晨,几乎是天刚亮,高悦行就不顾一切的往乾清宫去。
李弗襄爱睡懒觉的毛病还在呢。
皇帝上朝前,去暖阁瞧了一眼,没醒。
下朝后,再去瞧一眼,他依旧睡得昏昏沉沉。
药奴一行人住在宫里终究不方便,皇帝将他们安置在了郑家。
毕竟有郑家军和药谷的交情在,此等安排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高悦行愁了一夜,在披着霜钻进乾清宫暖阁的时候,正好宫女们拨开了帷幔,今日又是个艳阳天,日头斜斜的洒进屋里,正好到李弗襄的榻前、枕边。
李弗襄的一半脸落在了日头里,乍一看,几乎有种半透明的错觉,日头照着他睡得不舒服,他在睡梦中皱起了眉,然后从棉被中抽出了一只手,捂住眼睛。
人有时候心门的敞开就在一瞬间。
高悦行纠结了一夜的心情,在见到此时情景的那一刹那,瞬间便释怀了。
她只是一个人而已。
天底下的大江大河数不胜数,她的存在,就如同那水里的一页轻舟。
人的眼睛能看得了多远呢?
人的脚又能走得了多远呢?
当她总是怀念曾经,感念过去的时候,从来未曾意识到,那些已经不复存的美好,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没珍惜过。
高悦行站在暖阁中央,怔怔的立了一会儿,忽然捂住了自己的脸,原地跪坐了下来,晴山色的团花缎裙子铺在了膝下,高悦行咬住自己的下唇,不想让狼狈的模样惊动到李弗襄。
待李弗襄终于睁开眼睛时,高悦行眼圈通红的靠在榻上,望着他。
李弗襄一惊,撑着床榻,爬了起来,迷迷蒙蒙地靠过去问:你怎么了?
高悦行张了张嘴,话都已经到了唇边,又叼了回去。
不想在他面前说些难听的话。
人如果能活着,谁不想好好活着呢。
高悦行轻轻抱了抱李弗襄的肩,道:我们不要说了,不提了,不再难过了好不好?
李弗襄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唔,半天,才反映过来,只说了一个字:好。
宫女们疑惑地望过来,无法理解他们前言不搭后语,到底说了些什么。
可他们谁也没有理会。
只要他们懂得就好。
正当十几岁的好年纪,李弗襄醒了便停不住折腾,带着高悦行一起喝完了汤羹后,问:昨晚上我派人打听过了,周太医已经回自己宫外的府中安养,我们要不要去瞧瞧?
高悦行正了神色,道:那周小虎呢?衙门有没有查清他的身份?
李弗襄意味不明地挑眉:衙门办事哪有那么快,且得等着呢,还不如我们自己去。
高悦行用帕子甩了他一脸:皇上才不会放你出宫玩去呢,快省省吧。
今日药奴还要来给李弗襄施针,他眼下正在服用的药禁忌多,需要静养,按照药奴的嘱咐,恨不得把他绑在床上才算完。
高悦行道:皇上也知道这件事了,此时自有锦衣卫暗中盯着,你养病吧,我们不急在一时。
惠太妃的事不急在一时。
她的马脚还未全露出来,爪牙也都藏在暗处。
如果不能斩草除根,将会是后患无求。
温亲王的谋逆案上,皇帝已经尝到了教训,他再也不会轻易冲动了。
高悦行说:周太医的事情先放一放,我今天想去靡菲宫拜会一下温昭容。
李弗襄由宫女们伺候着起身,因不怎么见外客,于是身上只披了一件外袍,松松散散地挂着。
记得当年温昭容进宫是李弗襄带回来的,于是高悦行找了借口,将暖阁里伺候的人遣了出去,用哑语与他交谈,问道:你或许与她交情匪浅?
李弗襄矢口否认:你不要乱说话哦,我都没见过她几次。
高悦行:她是?
她比划了一下从腰间抽刀的动作。
绣春刀。
即是锦衣卫。
李弗襄点了头。
高悦行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惊叹。
李弗襄:你很羡慕?
高悦行心底里确实羡慕,若是当年奚衡将她带进锦衣卫,想必将来她也是锦衣卫里的一把刀。
她从不介意自己成为刀。
刀俎和鱼肉,任选其一的话,谁都知道该作何选择。
李弗襄目光复杂了看了她一会儿,两手交叉,恶狠狠地比划了一下,那意思是:我不允许。
高悦行倒是没考虑到这一点。
父亲母亲都不可能允她进锦衣卫吃苦,更何况自己的夫君呢。
李弗襄:你听说过平阳侯一家伏法的事情吧。
高悦行点头。
温昭容就是借着平阳侯独女的身份进京的。
李弗襄比划道:平阳侯狡猾,皇上想办他,苦于证据不足,最后能扳倒他,是温昭容的手笔。温昭容当时以表小姐的身份,借住在平阳侯府,半个月的时限,平阳侯全家入狱。
他只是简短的带过了当时的经过,但是高悦行莫名从其中听出了腥风血雨的味道。
这么一说,高悦行心里不由得生怯。
李弗襄对她极为认真地说:你不需要成为她那样的人,你有我,我会护着你。
高悦行心里暖暖的,眼里却伤感地望着他,无声道:可是我护不住你啊
恋耽美
高悦行捧了火。
药奴在火焰上轻轻转着针尖,对高悦行说:即将入冬了,以他的体质,想必又是一场病先来,现在这个时令,差不多可以开始保养了。
高悦行急忙点头称是。
此时药奴的话要比天大,说什么是什么。
药奴烤好了针,从李弗襄腰眼两侧的命门,一路向上施针,手法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李弗襄的脸趴在枕上。
针刺进皮肉的那一瞬间,不疼,但是有一种酸麻胀敢顺着脊梁不停的往上爬,滋味并不好受。
药奴一边落针,一边还能稳得住声线,说道:他平日里治喘疾的药我带来了,但考虑到他现在的身体,我需要重新调配一些,方子得改。
高悦行的眉头一直没舒展过,她说:有我能帮上忙的地方么?
药奴看向她,说:药谷一来一去太费时日,我需要在京中留一段日子。
高悦行理解了她的意思,问道:宫里还是宫外更方便?
药奴道:一个暂且落脚的地方而已,我需要采购一些上好的药材。
这是不难,根本用不着高悦行操心,皇帝一手就能给办理妥当。
晚间,药奴叩见了皇帝,将李弗襄的病情细细转告。
高悦行推开了窗,靠在窗棂上。
暖阁的帷帐里伸出了一只手,拨开一地的纱,露出脸。
李弗襄道:你在那吹风做什么?
高悦行不肯回头看他,过了很久,才突兀地回了一句:你管得着么?
李弗襄顿了顿,说:可是我冷。
高悦行侧过脸瞧他,凉丝丝道:风都扑着我的脸呢,吹不到你身上,你嫌冷,放下帷幔好好裹着被子就是了。
李弗襄不说话了。
可他也没有放下帷幔,只是静静地望着她。
高悦行能感受到他的目光,自己深呼了口气,强忍着不回头去看他,过了片刻,她悠悠地说道:殿下啊,你这辈子活到现在,有没有最悔之不及的事情。
话刚问出口,高悦行便觉得似乎说错话了。
李弗襄这辈子能有多长,他才十七岁,他再怎么回顾,也只是一眼都能望得到头的生命。
他不像高悦行,两生两世,生死关走过一次,她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要多,所以如今她握在手中的仅有一点温情,说什么都不肯放手任其溜走。
她问李弗襄有没有悔之不及的事情。
李弗襄细思量之后,回答她: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从记事起,战战兢兢活到现在,如今回想,所走的每一步,或许有的没能求来最好的结果,但也无从悔起,他已经尽力了。
高悦行心里难受,却静得很,她把头倚在窗前,吹着冷风,说:刚刚,我忽然有过一个念头,你说,那年春猎,我们去往萧山猎场的路上,你出逃的计划若是成功,一切都应该会是另一种模样吧。
也许,她还可以更肯定一点。
绝对会是另一种模样。
李弗襄没有了皇子的身份,便不必在这逃不脱的暗涌中,身不由己的被浪潮裹挟的向前走。
他会有很多退路,也会有很多选择。
他甚至可以去择定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活法。
高悦行的心思越飘越远。
李弗襄忽然轻柔的一句我们不谈如果好吗将她重新拉了回来。
高悦行闭了闭眼睛,说:好。
她对着窗外,忽然见到了外面丁文甫的身影现了出来,高悦行尚未意识到什么,便见丁文甫冲她比划了一个手指南方的动作。
皇上来了。
高悦行刚关上了窗户,转身,皇帝正站在立屏之后,目光无悲无喜的瞟了过来。
他不知站了多久,也不知听见了多少。
高悦行敛眉行礼。
皇上从屏风后转了出来,没太在意她,而是走到了李弗襄的床榻边,叹了口气,说:朕依稀记得,当年在萧山猎场,也有人劝过朕,说你的身份尴尬,与其留在宫中多生变动,还不如放你到外面的天地里,或许你能活得更快乐一些。
高悦行心中诧异。
原来还有这种事,当时皇帝听说李弗襄跑了可是盛怒,到底谁敢逆着皇帝的意思提出这种建议,高悦行很是好奇,也很是佩服。
高悦行只在心里默默的想着,既没有说出口,也没有变现在脸上。
偏偏皇帝在这个时候想起了她的存在,看了她一眼,抬手指着她,道:那个人就是你爹,高景。
高悦行当即愣住了,可仔细一回想又察觉了不对劲。
陛下,可臣女的父亲,当时并不知殿下失踪的事啊。
皇帝道:当然,那是事后。
高悦行恍然点点头,她直觉自己的父亲不是那么莽撞的人,有一家老小的牵绊,他行事作风怎能不谨慎。
皇帝遥想着当初的事情,说:高卿有一双能洞穿古今的眼睛啊,他当时甚至肯向朕承诺,弗襄若出了宫,真正成了一介平民,你若还是愿意,他也同意将你许配给他。
高悦行心中大憾,她竟然从来不知此事。
高景也从未在她的面前提起过。
作者有话说:
一更,二更稍晚
第92章
皇帝只是随口一带曾经的往事, 便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徒留高悦行自己一个人在心里翻江倒海。
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李弗襄的身上,抬手捏了捏他的脸, 似乎是想说什么,张了张嘴,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
当然一切的源头都在于他。
他差点毒杀了自己本应最疼爱的儿子。
其实,若论起悔之不及的事情, 皇帝才是最能感同身受的那位。
皇帝在寂静的夜里, 身边失去了前呼后拥的宫人, 对着自己的儿子说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朕体会过了,不想再有第二次了。
李弗襄的身上总有这种本事。
明明清晨还气得肝痛, 晚上又对着他心疼的不得了。
皇上道:朕记得, 你胆子小, 是最怕死的了, 怎么能狠得下心服那种药呢?
李弗襄不愿意对过往有所解释,只说道:以后不会了。
药奴拜见皇帝在书房,除了许修德,谁也不知道,在药奴告退后,皇上拿出那副他珍藏的画像, 对着画上那看不清面容的女子, 恸哭不已。
人是老了。
渐渐的经不起摧残了。
皇帝坐拥天下, 终究也有自己留不住的东西。
高悦行不动声色地退出了乾清宫。
他们父子之间, 是至亲, 也是至疏。
高悦行不好掺和, 也不知到底该如何调停, 她退出乾清宫,侯在外面的傅芸立刻给她披上了一层衣裳。
高悦行走了几步,又停下,抬头望了一眼天上的月。
傅芸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却能感知到高悦行心中的不快,她温声道:高小姐今儿晚膳也不曾用,奴婢回宫给您准备点吃的吧。
高悦行肚子里不是很饿,心口难受发堵,不想说话,只摇了摇头。
傅芸一手扶着她,一手提着一盏羊角风灯,在两位禁军的护卫下,朝春和宫走去。
高悦行明显感觉到这几天夜里,宫里的女人们热闹了些许。
晚上走在宫道上,偶尔都能遇到些出门散步的嫔妃了。
那些女人高悦行大都不认识,即使上次在宫宴上见过,脑子里记得也是很艰难。
皇上年轻时房中的侍寝们,各个都是顶好的颜色,但是也个个经不起岁月的流逝,脸上已经显出了老态了。
高悦行觉得她们长相都差不多,穿着也都极为相似。
只有一个孟昭仪,能让高悦行的印象深刻一些。
一是因为她的相貌确实比其他人出挑,二是因为她是信王李弗迁的生母。
有皇子傍身,孟昭仪的穿着打扮也比其他人更招摇一些。
在路过一处假山石的时候,高悦行在石上捡到了一只红灯笼,很小,只有巴掌大,不是很起眼,但是已经残败不堪地落在了那里,像是不小心被风刮来的。
傅芸见高悦行饶有兴致地盯着那个灯笼看,说道:大约是孟昭仪宫里吹出来的吧。
高悦行好奇地问道:孟昭仪还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呢?
傅芸:并不是喜欢,昨日里,礼部将信王殿下的婚期定下了,腊月初十,在年前。
高悦行算算日子:还有两个多月,好早啊!
傅芸解释道:礼部说,若等到来年春,前后日子都不大好,不如早些定下,选个吉日。
高悦行道:那宫里可有的忙了。
傅芸想起了什么,悠悠叹了口气,道:可不是么,只是
高悦行见她犹犹豫豫,道:你有话便说吧,在我面前有什么可顾忌的。
傅芸便直说道:皇上昨日里见了礼部的折子,便召信王殿下今日进宫,爷俩同用晚膳,顺便商议信王殿下的婚事,可谁料皇上今日不仅忙着,情绪还不佳,信王殿下在宫里足足等了两个时辰,连陛下的面都没见着,就被打发出去了。
皇上在忙什么?
当然是李弗襄的病!
晾着一个儿子,却牵肠挂肚的疼着另一个儿子
高悦行皱眉叹了口气。
宫里这一摊乱麻,她单是看着就有些烦了,但是又由不得高悦行不想,她仿佛天生就是操心这些的命。走出了几步,高悦行开口道:信王殿下的那位妻子,无论是贤德,才貌,还是家世,都是比着太子妃的标准选的吧。
傅芸正扶着高月行的手一僵,随即埋下头,不肯答话。
她一个奴才,可不敢在宫里议论这些。
好在高悦行没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似乎只是想到这里随口一提罢了。
回了春和宫,高悦行一夜浅眠,睡着时意识总也沉不下去。她本就是容易钻牛角尖的性格,进了宫,堪称杀机四伏,身边又没个信任的人能说说话。
次日清晨,几乎是天刚亮,高悦行就不顾一切的往乾清宫去。
李弗襄爱睡懒觉的毛病还在呢。
皇帝上朝前,去暖阁瞧了一眼,没醒。
下朝后,再去瞧一眼,他依旧睡得昏昏沉沉。
药奴一行人住在宫里终究不方便,皇帝将他们安置在了郑家。
毕竟有郑家军和药谷的交情在,此等安排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高悦行愁了一夜,在披着霜钻进乾清宫暖阁的时候,正好宫女们拨开了帷幔,今日又是个艳阳天,日头斜斜的洒进屋里,正好到李弗襄的榻前、枕边。
李弗襄的一半脸落在了日头里,乍一看,几乎有种半透明的错觉,日头照着他睡得不舒服,他在睡梦中皱起了眉,然后从棉被中抽出了一只手,捂住眼睛。
人有时候心门的敞开就在一瞬间。
高悦行纠结了一夜的心情,在见到此时情景的那一刹那,瞬间便释怀了。
她只是一个人而已。
天底下的大江大河数不胜数,她的存在,就如同那水里的一页轻舟。
人的眼睛能看得了多远呢?
人的脚又能走得了多远呢?
当她总是怀念曾经,感念过去的时候,从来未曾意识到,那些已经不复存的美好,其实她从一开始就没珍惜过。
高悦行站在暖阁中央,怔怔的立了一会儿,忽然捂住了自己的脸,原地跪坐了下来,晴山色的团花缎裙子铺在了膝下,高悦行咬住自己的下唇,不想让狼狈的模样惊动到李弗襄。
待李弗襄终于睁开眼睛时,高悦行眼圈通红的靠在榻上,望着他。
李弗襄一惊,撑着床榻,爬了起来,迷迷蒙蒙地靠过去问:你怎么了?
高悦行张了张嘴,话都已经到了唇边,又叼了回去。
不想在他面前说些难听的话。
人如果能活着,谁不想好好活着呢。
高悦行轻轻抱了抱李弗襄的肩,道:我们不要说了,不提了,不再难过了好不好?
李弗襄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唔,半天,才反映过来,只说了一个字:好。
宫女们疑惑地望过来,无法理解他们前言不搭后语,到底说了些什么。
可他们谁也没有理会。
只要他们懂得就好。
正当十几岁的好年纪,李弗襄醒了便停不住折腾,带着高悦行一起喝完了汤羹后,问:昨晚上我派人打听过了,周太医已经回自己宫外的府中安养,我们要不要去瞧瞧?
高悦行正了神色,道:那周小虎呢?衙门有没有查清他的身份?
李弗襄意味不明地挑眉:衙门办事哪有那么快,且得等着呢,还不如我们自己去。
高悦行用帕子甩了他一脸:皇上才不会放你出宫玩去呢,快省省吧。
今日药奴还要来给李弗襄施针,他眼下正在服用的药禁忌多,需要静养,按照药奴的嘱咐,恨不得把他绑在床上才算完。
高悦行道:皇上也知道这件事了,此时自有锦衣卫暗中盯着,你养病吧,我们不急在一时。
惠太妃的事不急在一时。
她的马脚还未全露出来,爪牙也都藏在暗处。
如果不能斩草除根,将会是后患无求。
温亲王的谋逆案上,皇帝已经尝到了教训,他再也不会轻易冲动了。
高悦行说:周太医的事情先放一放,我今天想去靡菲宫拜会一下温昭容。
李弗襄由宫女们伺候着起身,因不怎么见外客,于是身上只披了一件外袍,松松散散地挂着。
记得当年温昭容进宫是李弗襄带回来的,于是高悦行找了借口,将暖阁里伺候的人遣了出去,用哑语与他交谈,问道:你或许与她交情匪浅?
李弗襄矢口否认:你不要乱说话哦,我都没见过她几次。
高悦行:她是?
她比划了一下从腰间抽刀的动作。
绣春刀。
即是锦衣卫。
李弗襄点了头。
高悦行的眼睛里瞬间充满了惊叹。
李弗襄:你很羡慕?
高悦行心底里确实羡慕,若是当年奚衡将她带进锦衣卫,想必将来她也是锦衣卫里的一把刀。
她从不介意自己成为刀。
刀俎和鱼肉,任选其一的话,谁都知道该作何选择。
李弗襄目光复杂了看了她一会儿,两手交叉,恶狠狠地比划了一下,那意思是:我不允许。
高悦行倒是没考虑到这一点。
父亲母亲都不可能允她进锦衣卫吃苦,更何况自己的夫君呢。
李弗襄:你听说过平阳侯一家伏法的事情吧。
高悦行点头。
温昭容就是借着平阳侯独女的身份进京的。
李弗襄比划道:平阳侯狡猾,皇上想办他,苦于证据不足,最后能扳倒他,是温昭容的手笔。温昭容当时以表小姐的身份,借住在平阳侯府,半个月的时限,平阳侯全家入狱。
他只是简短的带过了当时的经过,但是高悦行莫名从其中听出了腥风血雨的味道。
这么一说,高悦行心里不由得生怯。
李弗襄对她极为认真地说:你不需要成为她那样的人,你有我,我会护着你。
高悦行心里暖暖的,眼里却伤感地望着他,无声道:可是我护不住你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