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弗襄不至于在温泉里泡上半天, 尽管是药浴, 泡久了总归伤身, 他早已换上干净的衣衫, 在温泉边干净的石头上坐等。
    等着高悦行来找他。
    他知道她一定会来的。
    秋夜里,在外面呆得久了, 山道上凉意透骨, 但是靠近了温泉, 便能明显的感觉到氤氲的暖意。
    高悦行浑身都暖了起来, 心里也有种似乎要就此融化掉的错觉。
    前方渐渐进入了一片银杏林中,前些天刚下过雨,每一场秋雨过后,银杏的叶子便能铺上厚厚的一层。远远望去,黄灿灿的扎眼睛。
    桂花落了。
    但是银杏的绚烂又紧紧随之而来。
    高悦行脚下踩着厚厚的树叶,树叶之下, 又是雨后湿润松软的泥土, 只有沙沙声, 高悦行不由自主地放缓了脚步, 她喜欢听这声儿, 令人心里无比的恬静。
    李弗襄也远远的就听见了她的脚步声, 他等着呢, 可是高悦行的脚步越来越慢,他渐渐地按耐不住。于是他站了起来,踩在池边滑溜溜的石头上,向那条来路张望。
    夜色更浓了。
    寻常人到了这个时候,视线一定会大打折扣,看不清太远的东西。
    但李弗襄可不是寻常人,谁也不知道他的夜视力到底是何种地步,总之,他看一切都毫不费力,就跟阳光下是一样的。
    他见到高悦行低着头缓缓而来,虽然慢一些,但是脚步从没有停下过。
    直到了近前。
    李弗襄叫了一声:高悦行。
    高悦行听到声音,一愣,抬起头。
    李弗襄长大之后,很少连名带姓地唤她。这种从他口中念出名字的感觉,已经阔别了很多年。
    高悦行蓦地想起那年困在东宫的地宫下,李弗襄守着她在黑暗中,尝试着开口,一遍一遍地念着她的名字。
    他这样唤她的时候,总是让她感觉到,他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却不肯说,深埋进了心底。
    高悦行开口道:你站那么高做什么?
    李弗襄道:我等你呢。
    高悦行:你怎么知道我会来。
    李弗襄:我就是知道你会来。
    高悦行:我马上快要长大了。
    李弗襄:我知道,我等你呢。
    他们说话的声音比风静。
    高悦行笑着,张开双臂想要抱一抱他。
    李弗襄微微躬身,正准备接。
    可是池边的石头太滑了,高悦行无心的一扑,令他脚下一滑,想再稳住身体已来不及。
    向后倒下的那一瞬间,李弗襄说时迟那时快,反手将高悦行朝着相反的方向一推。
    高悦行摔在了厚厚的银杏叶上。
    李弗襄躺进了水里。
    李弗襄的水性很令人放心,温泉不深,但是水面上总是晕着朦胧的热气,别说夜里,即使是白天,也难以令人瞧得清水下的情境。
    高悦行知道他不会有事,但是眼睛见不着,心里便不放心,李弗襄迟迟不肯出来,高悦行只好喊道:殿下你在哪儿呢?
    水声这才渐渐地靠近。
    李弗襄扒着石头爬出来,说:我没衣服穿了。
    秋天夜里冷,高悦行一听,急忙拦道:那你别出来了,水里泡一会儿吧,我叫人去给你取衣服。
    护送她进山的侍卫停在了银杏林外面,高悦行把李弗襄按回了水下,一路小跑出去,吩咐禁卫速速回行宫,取一套干净的衣服来。
    禁卫领命。
    高悦行回到温泉边,见李弗襄已经把湿透的外袍脱了下来,原地用干燥的叶子点起了火,只穿了一身月白的寝衣,用树枝架着湿透的衣服烤火。
    高悦行道:他们一会就能回来。
    李弗襄说好。
    但他生起了火,衣服烤得也很快。
    高悦行搁着火看他,目光从他硬朗的下颌角,一直延伸到领口。
    他的少年虽然有些单薄,但是一点都不弱。她甚至只用眼睛就能感觉到那薄薄一层衣料下的力度。
    高悦行察觉到自己的神识有些恍惚了,急忙眨眼,低下头告诉自己不能再看了。
    篝火的噼啪声中,李弗襄忽然抬手在她面前晃了晃:阿行,你看看这座山的走势。
    高悦行一头雾水地望着他,啊了一声。
    李弗襄抬手往东边一指。
    高悦行顺着他指的方向忘去,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高悦行有些无奈:不是谁都有你那样一双眼睛的。
    李弗襄手缩回来,食指挠了挠头发,道:我忘了。
    猫不能理解兔子只能吃草,兔子也不懂猫为什么爱吃肉。
    他们彼此都不能理解对方在眼睛上的欠缺和奇怪。
    李弗襄道:那我说给你听吧,这座小山峰背靠萧山行宫,距离行宫非常近,地势并不险峻,峰顶的视野也极其开阔,若是有人需要大批量的走军队和粮草,他们首选的一定是这里。
    高悦行沉下心:你们准备开战了。
    李弗襄道:不是准备开战,而是等军入瓮。
    高悦行:惠太妃难道还有兵不成?
    李弗襄:惠太妃有没有兵我确实不知道,但是有一只流窜在京郊周围的匪寇至今未落网。
    高悦行皱眉,迟钝地请教:他们是谁?
    李弗襄拨弄着枯叶,塞些进了火里,说:当年在鸡田山,放他们一马,实在是个错误。
    高悦行:鸡田山的那一窝子还没捉玩呢!
    李弗襄:我们经过鸡田山,毁了他们的粮仓,但是却挂心西境焦灼的战况,没有心思和时间陪他们耗。我们捅一刀就跑的战术,不仅没有戳到他们的要害,相反还惊动了他们,其中聪明的人,早就找好退路跑了,当年郑家军剿匪,也只是收拾了一群残部而已。
    从鸡田山逃走的那些匪寇,成了漏网之鱼,搅屎棍子一般四处作乱,甚至还试图在清凉山劫杀他们。
    李弗襄道:我很想知道,那些人到最后究竟是为谁所用,所以,秋猎,可能是个了结。
    高悦行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轻飘飘的嗯了一下。
    单纯动动脑子的事儿,她或许能跟上李弗襄的思路,可一旦涉及到兵法相关,高悦行觉得自己只学会表示赞同就可以了。
    书上说到的什么战术阵法她一窍不通。
    她最能晓得其中道理的,当属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最为炉火纯青的,当属走为上策。
    李弗襄瞧着她那懵懵懂懂地神情,就像小时候,他刚离开小南阁,开始跟着柳太傅听学时的模样,心里哪有不明白的。
    高悦行心中正琢磨着,过几天闲着借阅几本兵书看,弄懂个皮毛也好过稀里糊涂。
    李弗襄却好似能猜到她在想什么似的,说:有我,你不用去学这些。
    高悦行望着他的眼睛,正想说点什么,耳朵一动,听到了银杏林外忽然传来了轻轻地马蹄声。
    马蹄踏在厚厚的银杏叶上,听上去很钝。
    高悦行心想应该是回去取衣服的禁卫回来了。
    李弗襄衣衫不整,不便露面,高悦行正打算迎出去,李弗襄猛地伸手,牢牢攥住了她的手腕。
    高悦行不解:怎了?
    李弗襄:你别动,声音不对劲。
    高悦行瞧他的神色不像是玩笑,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
    李弗襄的左手一探,便摸到了他的神舞。
    他来不及披上衣服,站起身的时候,却犹豫了一瞬,前方或许有异样,他不愿带上高悦行一同涉险,但是将她独自留在原地,他更是放心不下。
    高悦行反手拉住他,坚定地说:我要和你一起。
    不是我想。
    而是我要。
    谁也不能拦住她。
    李弗襄瞧了她一眼,点了头,一手持刀,一手揽住她的肩,脚下带风走了出去。
    高悦行靠在他怀里,被他带着,跌跌撞撞地往外走。
    刚到了银杏林外缘,便见到前方一匹马奔来,刚被她派回去取衣服的禁卫从马背上翻身下来,一只手无力地垂着,滴滴答答的淌血。
    禁卫半跪在地:殿下,衣服来不及取,萧山行宫外已经被叛贼包围,里边已经交上手了,臣单项匹马难以冲进行宫去,索性先回来向殿下报信。
    高悦行:他们动手这么快!
    李弗襄示意禁卫起身说话,冷冷一笑:虽说兵贵神速,可是他们未免也太急了些。
    皇宫。
    夜色深重,灯火稀疏。
    几个内侍赶着夜来到靡菲宫门前,见两扇宫门紧闭,抬脚就是一踹。
    朱红的宫门向两侧弹开。
    靡菲宫里没有任何动静。
    甚至连跑出来查看情况的人都没有。
    几个内侍没有察觉到异常,直奔内殿。
    温昭容衣衫整齐,在宫门被破开的一瞬间,就在屋里燃起了灯。
    内侍门见到她,二话不说,上前抓起她的肩膀,便粗暴地押走。
    温昭容十分平静、顺从,不发一言,手里甚至还来得及提一盏杏色的宫灯。
    为首的内侍终于察觉到异样,看了她一眼,又说不出具体的可疑之处,只能满腹狐疑的将人带进了景门宫。
    人送进了景门宫,几个内侍才松手退了出去。
    温昭容站在景门宫的院中,转了半圈,打量着这陌生的院子,双手护着小腹,柔声开口道:景门宫冷清了半辈子,终于迎来了一场热闹啊。
    作者有话说:
    殿下的夜视力那么好,将来洞房花烛拉了灯,啧啧
    第96章
    院子里亮起灯来, 惠太妃抄着袖子站在廊下,望着院中的温昭容,吩咐道:明春, 叫人看看她的身孕究竟是真是假?
    明春应是,拍了拍手。
    西侧殿的门开了,那几个身强有力的内侍们,推出来了两个人。原来是今日在太医院当值的太医, 也被惠太妃给绑了来。
    其中就包括院判大人。
    周太医一疯, 惠太妃在太医院里便无人可用了。
    院判踉跄着脚步上前, 半跪在温昭容脚下, 道:请娘娘恕罪。
    温昭容低头望着她,一只手指撩开了自己的袖子, 把手腕递出去。
    院判替她把脉。
    良久, 他撤回手, 并不多看温昭容一眼, 而是转身向惠太妃道:启禀太妃,昭容娘娘确有身孕,不足三月,胎象略有不稳。
    惠太妃死死的盯着他,终于微不可查的松了口气:好啊,这可是皇上自己将他的血脉留在本宫手里的, 别怪本宫不客气了, 来人, 将温昭容请进去, 务必好生照顾, 平安诞下皇子。
    院判跪在院子中央。
    惠太妃纡尊降贵地垂下眼瞥他:温昭容腹中的孩子若有什么闪失, 你也得跟着一块死。
    院判沉默着磕头。
    惠太妃回到屋内, 温昭容已经被奉在上座里。
    明春端来了一碗酥酪,一揭开瓷盖,奶香四溢,递到温昭容的面前,但是温昭容似乎并无食欲。
    惠太妃以为她是怕酥酪有问题,于是说道:放心,你肚子里的孩子就是的护身符,我比你更希望这个孩子能安全降生。
    温昭容神色冷冷道:我想不明白,您都这把年纪了,膝下又没个血脉,您这样拼命的挣,到底图什么呢?
    惠太妃以往慈祥贤德的仪态全都不屑于装了。
    她穿上了艳红的宽袍大袖,一手搭在座椅的扶手上,听了这话,冷冷的笑:你问我图什么。是啊,我这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膝下又无个一子半女可承我的遗志,拿到这滔天的权势有什么用呢,带着一起入棺材板吗?
    温昭容:是啊,为什么呢?
    惠太妃盯着她,尾音一声哀叹,说:因为我就是为了自己啊。
    温昭容:可是先太后待您并不薄。先帝的妃嫔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先帝驾崩后,死的死,赶的赶,多少人落了个身后凄惨的下场,若是没有太后,您的荣华富贵从哪儿来。
    惠太妃:那是应该的。她咬着牙道:因为她欠我的。
    温昭容:她欠您什么了?
    惠太妃厉声道:她欠我的命!
    可能是惠太妃的情绪忽然激动,温昭容便停止了逼问。
    惠太妃的话说到这里,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用不着温昭容继续问,她自己就要继续说下去
    想当年,先太后,还只是一个微不起眼的昭仪时,因为盛宠而受到嫉妒,明枪暗箭防不胜防。是我替她试药!我小产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先太后,她答应过我,将来她若生下孩子,无论是男是女,毕竟交我抚养,认我为亲母。可是她生下当今圣上之后,胞宫有损,以后不能再生育了,于是她后悔了,食言了。若按照我们当初的约定,当今圣上,应是我的孩子,他奉养的皇太后,也应该是我才对。可是你看看,这偌大的景门宫,她让皇帝将我安置在此,你知道这里曾经是什么地方吗,是先帝的冷宫,房梁上吊死过无数冤魂的埋骨地。
    你说,我能不能咽的下这口气?
    换成是你,你能吗?
    这些话,不知在惠太妃心里埋了有多久,渐渐的,酝酿成了恨。
    恨不能毁天灭地,恨不能倾覆了这个王朝。
    温昭容恍然点头:我明白了,原来,从一开始,你心怀叵测。
    她端的一脸冷漠。
    无论惠太妃诉说自己的经历有多惨,她都不会生出半分可怜。她没有泛滥的同情心,身为锦衣卫的暗刀,她不可能去怜惜自己的对手。
    惠太妃表示的如此明显的恨意,只能让她更坚定除去她的念头。
    这样的人,万万不能留了,必得斩草除根才能还前朝后宫一个安宁。
    惠太妃这样的年纪,情绪激动起来,不得不停下休息,深深地喘息着。
    温昭容便借着这份安静,开口道:你趁皇上和朝臣不在宫中,封锁了皇城,可又有什么用呢,秋猎之后,皇帝便会回京,倒那时,你怎么办?
    惠太妃阴冷冷的笑:皇帝回不来了。
    温昭容:皇帝手握千军万马,萧山行宫常驻守军便有两万,您手里难道还有兵?
    惠太妃瞥了她一眼:你现在套我的话,还有用吗?你等不到皇帝回来,你也出不去宫,你该不会还想着通风报信吧。
    温昭容一顿,敛下眉:你想多了。
    惠太妃似乎起了疑,但又似乎还未完全起疑,她在宫中浸染了大半辈子,浑身上下都是心眼。
    温昭容的一切反应都尽数在她的意料中。
    人走入绝境想脱险是本能,而温昭容又比大多数人要聪明的多。
    她若是不闻不问,乖乖配合,那才是不正常。
    惠太妃自以为掌握了一切,将温昭容牢牢的拴在了掌心里,并不介意喂给她一块肉吃,满足一下她的小心思。
    惠太妃摸了摸温昭容年轻细腻的脸蛋,在她而耳边呢喃道:我手上是有兵,但也不仅仅是有兵,我还有人,我的人就在皇帝身边,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你信不信。
    温昭容被严加看管了起来。
    她的屋子里,没有任何利器,发钗和绣花针收得干干净净,甚至连喝茶用的杯子,都换成了竹质的。
    萧山猎场。
    李弗襄的外袍差不多烤干了,他扯下来穿上,又牵来了禁卫带回的那匹马,顺手将高悦行也捞了上来,让她坐在自己的身后。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我见殿下少年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作者:越小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越小栎并收藏我见殿下少年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