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3)
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似为楚歌声,至深处又仿若项王自刎声,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
是,十面埋伏。
一曲终了,沈娆藕节似的指尖搭在仍有余震得琵琶上,只觉得身心舒畅。
这些天在康熙这儿受得闲气,都随着这曲慷慨悲歌泄出去了。
当真是抚人心呀,沈娆心里面上难免带了出来,只见她微微歪着头,十分欢喜地抚着琴头,一双极惑人的狐狸眼,笑得弯弯的,难得带了几分稚气。
这样一幅娇娆明艳的脸蛋上,再配上天真可人的神情,对男人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大,就是餍于美色的康熙也不得不承认,此时的他亦被色迷了眼。
好琴。
片刻后,康熙收回目光,掩饰地端起茶杯饮了半盏后夸道。
沈娆听到他的夸奖,又摸了摸手里琴,今日能弹得这般痛快,这把好琴功不可没,想到这儿忽然有些欲言又止。
康熙似乎猜出了她心中所想,还是头一次见她这样孩子气的一面。
大美人似乎生来就有旁人比不了的优势,这不,明明才用琴音挑衅了自己,却叫人生不出怒意来,反而顺着她的意思开口道:好曲当赏,说说你想要什么吧。
沈娆又摸了摸琵琶,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时日她和康熙相处的实在不好,他目下无尘,对自己更是有种莫名的轻视和敌意,时常那话刺她,而她也只维持住了面上恭敬,心里早就把他骂出花来了。
这会子突然要向他要东西,沈娆还真有些开磨不开面子,但她太喜欢这把琵琶了,深宫寂寞除了它,自己又该如何排解。
额原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名曲,难得皇上喜欢沈娆故意客气道。
汤神莫怪、汤神莫怪沈娆心里暗暗念叨着,把后世最著名的琵琶曲说成上不了台面的小曲,沈娆觉得自己这真是缺了大德了。
奴婢不敢讨赏,只是琵琶灵性,这把琴被奴婢这么一糟蹋也不好叫别人用了,不如皇上就把它,赏给奴婢吧沈娆心虚,语气不自觉地变得软软的。
康熙差点笑出声来,之前怎么没看出来,这董鄂氏的脸皮这么厚呢,就为了要这把琴,把自己的曲子都贬到泥里去了。
他可不信这董鄂氏是真心不喜欢这首曲子的,虽然是第一次听,但此曲结构完成、段落紧凑,以琴声仿鼓声,战意凛然,显然作曲人是用了心的。
再看董鄂氏的弹奏时沉溺的神情,不是反复练习过多年,不是真喜欢,是做不到这样投入的。
不过大约是她今天耍赖的模样格外顺眼,康熙难得没再刁难她,反而是从善如流地答应了下来。
沈娆抱着琵琶出去的时候嘴角还噙着笑,迎面撞上一个老夫人,做嬷嬷打扮,但只看左手腕子上悬的那支玉镯,比一般诰命夫人的都华贵。
还有梁九功对着她的态度,比对着后宫那些娘娘们还要殷切几分。
虽然不解,但沈娆本不是多事的人,只一扫了一眼,便立刻靠边蹲身行礼,等着让她先过。
却不成想刚才还忙三四火,急着往里走的老嬷嬷,这会子倒站住不动了。
被人来回的打量的滋味不好受,沈娆轻轻蹙了下眉。
好在梁九功及时解围道:姑姑,咱们快进去吧,别叫皇上久等了。
那嬷嬷冷哼一声道:是,可别叫皇上等着了,怹操劳政事辛苦了,耽误不得。
政事二字咬的极重,梁九功面色有些尴尬,跟着进了内殿,进去前还冲沈娆摆摆手,示意她赶紧走。
天寒地冻的,额涅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儿叫奴才过来说一声不就行了。康熙起身将人迎了进来。
苏麻喇姑到底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太皇太后早就听说康熙这几日对一个姓董鄂的宫女十分上心,忍了又忍,直到今日才叫她前来问问事情原委。
谁成想,一进殿门就被梁九功那奴才绊住了,左一句皇上政事缠身,右一句皇上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让她想进去瞧瞧都不能。
结果等了半天,就看见个美貌婢子抱着琵琶出来了?
奴婢不就是太皇太后的奴才吗?何必再假手他人。苏麻喇姑没好气地道。
康熙笑着答道:这怎能一样,这满宫的皇子都得叫您一声姑祖母,您要是奴才,那他们岂不是也成了奴才了。
皇帝这些年待她的确与旁人不同,苏麻喇姑想到这些,责备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转而叹了口气道:皇上的孝心奴婢如何不知道呢,只是您待奴婢都尚且如此,怎么就不能多顾虑几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心呢。
额涅这是何意?老祖宗今日可是有什么不舒坦了?
苏麻喇姑见他装傻,便直说道:乾清宫这些日子新添了个宫女,宫里传的沸沸扬扬,太皇太后能舒坦得了吗?
一个宫女,也值得老祖宗这样挂心。康熙淡淡道。
苏麻喇姑急得声音都高了:她是普通宫女吗?她是姓什么皇上不知道吗?不是老奴爱说那些旧事,就她那张脸,和那一位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皇太后这是没见着,哪日见了能不膈应?就是老奴瞧见了也觉得厌烦!
康熙摇摇头,心想自己这董鄂氏甚美,岂是当年的孝献皇后能比的,就是一分的相似他也没瞧出来。
在他的印象里,皇阿玛那位宠妃总是病恹恹的,动辄捂着帕子一副快要把心头血都咳出来的样子。
皇上,不是老奴多嘴,只是您也不想想,那董鄂氏明明是上三旗出身,就是被撂了牌子,找个正经人家做嫡福晋去不好吗?干嘛巴巴地进来做伺候人的活计?人家就是奔着您来的。
苏麻喇姑也算是看着康熙长大的,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他分明是对人家感兴趣了。
康熙索性将手里书往桌上一撇,笑着说道:既然是特意奔着朕来的,朕要是不受用了,岂不是糟蹋了。
苏麻喇姑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被皇帝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九功在一旁忍笑,手脚麻利地给苏麻喇姑倒了杯茶送到嘴边。
也是有年岁的人了,真让万岁爷气出个好歹来,头一个就没法跟太皇太后交代。
皇上长大了翅膀硬了,老奴是说不了了,要是太皇太后问起,就她亲自来找皇上吧!
把苏麻喇姑气走了后,康熙颇为轻松地叹了口气,对梁九功吩咐道:去朕的私库里把那把螺细紫檀琵琶拿出来。
梁九功嘴角一抽,皇上这是干嘛呀?打定主意要和太皇太后对着干了?苏麻喇姑刚走,就要给董鄂氏赐东西。
结果康熙没说给人送去,反而自己在内殿里走了好几圈,最终指着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说道:就摆在这儿,把它挪走。
梁九功一个白眼差点就要翻出来了,我的万岁爷哎,您那琵琶虽然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和舍香炉大瓶能比得了吗?再说了,这一进门的地方,谁进来不得瞧一眼呀,摆这么个玩意,它、它也不好看呀!
作者有话说:
琴音铿锵,绝而不断,初闻只觉杀气阵阵,再细听恍若能见两军决斗,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似为楚歌声,至深处又仿若项王自刎声,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
此曲结构完成、段落紧凑,以琴声仿鼓声,战意凛然
关于曲子的介绍,摘自百度百科《十面埋伏》介绍
香味馥郁,细嗅下能闻见悦鼻的板栗香气,汤色黄绿光明。化用了《茶品介绍》
第4章
这厢,康熙还等着看他那新晋的奉茶女官见了这琵琶会作何反应,是不是能再像昨日似的,拐着弯地讨过去,自己要是不依,她会不会撒娇求怜呢?
结果翌日一早,沈娆已经跪在慈宁宫内殿里了。
是个衣着版正的老嬷嬷宣她过来的,看见那嬷嬷的第一眼,沈娆就想起昨日在西暖阁门口碰见的老妇人。
今日这嬷嬷的穿戴虽远不及昨日那人体面,但那肃穆的气质和看着自己时戒备又鄙夷的神情几乎如出一辙。
沈娆又想起自己进殿时匆匆一瞥,瞧见的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果然奴才心性儿都是随着主子的。
抬起头来,给哀家看看。
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响起,透着股千帆过尽的淡然舒朗。
沈娆依言,微微抬了抬下巴,眼睑低垂,依旧是一副极乖顺的模样。
可那位全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似乎对她的乖顺并不受用,冷哼一声,嘀咕出了一句十分短促的蒙语来。
虽然听不懂,但凭借着人类基本的语感,沈娆怀疑那是句脏话
沈娆偷偷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太皇太后是真的很不待见她呀
其实人家只是说了句还真像。,就是语气差了点,才被认为是脏话,不过这话却比脏话还难接。
整个慈宁宫也只有苏麻喇姑敢在这时候同样用蒙语回了句:老祖宗这眼睛可也不如以前喽,这个,可比那一位还要娇艳得多呐。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都是不让人省心的。
沈娆跪在地上就听上面嘀嘀咕咕说个不停一个能掌握你生死的人,就在你面前对你评头论足,可你却一个字也听不懂,这种感觉可真是太醉人了。
沈娆在心里又把鄂汉拉出来骂了一遍,人家正经旗人家的女孩都是要学蒙满汉三种语言的,哪像她整日背那些酸文假醋的诗句。
听说你茶煮的不错。
猛的听见一句能明白的,沈娆还愣了下,连忙道:太皇太后谬赞了,不过奴婢确实准备了道茶水献给太皇太后。
哦?太皇太后宣她过来的时候的确是说叫她来伺候茶水的,但长脑子的都知道,这就是句废话,这姑娘竟还当真了不成?
见太皇太后首肯,前去接人的嬷嬷捧着个食盒走了进来,近前,从里面取出一只碗来。
太皇太后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对那些个汉人们交口称赞的风雅香茗其实并不感兴趣,马奶酒和咸奶茶才是这个马背上长大的姑娘一生的挚爱。
这会见里面端出来的不是茶盏,反而多了几分真实的兴趣。
白玉嵌宝描金的盖碗,碗口状若莲花,围着一圈透明的碎冰,屋里炭火旺,碗壁上冒出点点水珠,犹如打在睡莲上的点点喜雨。
太皇太后抬了下眉眼,说道:呈上来瞧瞧。
碗盖掀开,一层乳白色的绵密奶霜浮在最上层,极细小地点缀了几点干桂花。
草原上的人热爱任何形式的奶制品,太皇太后看了沈娆一眼,见她恭敬的表情上没有半点破绽,便不再理会,端起碗盏尝了一口。
清爽的果香混合着爽口的沙冰在口中绽开,再配上浓醇咸香的细腻奶酪,太皇太后忍不住又饮了一大口,这会居然还吃到了大颗大颗的果肉。
是葡萄?却又比葡萄多了几分沁人的茶香,上面的奶酪也比平常用的要细腻轻盈,甜中混合着微微咸味更能将牛奶的醇香凸显出来。
冬日里,整天被地龙、炭盆熏着,人难免觉得燥热,这样凉丝丝、甜津津地一碗冰吃下来,太皇太后只觉得整个人都爽利了不少,连带着看沈娆居然都没有那么不耐烦了。
你心思倒是巧。
能孝敬太皇太后是奴婢的福分,怎么敢不用心呢,这句夸奖沈娆听得十分心虚,好在喜茶的法律部不可能逆流回溯这近百年的岁月来告她抄袭。
难怪皇上喜欢你
太皇太后这句话说的又沉又缓,让沈娆刚有些放松的心再次沉到了谷底。
人家是吃饱了骂厨子,这老太太倒好,茶还没吃完,就又想杀厨子了?
沈娆磕了个头,不敢接话,太皇太后却并不打算放过她,继续道:说,让哀家也听听,鄂汉是怎么教你的?怎么才能让皇上忘不了你!
沈娆闭了闭眼,头贴在地上人家也不打算饶了你,不如换条路走,就算都是死,至少让自己舒服点。
沈娆抬起头,清凌凌地目光对上太皇太后的眼睛,说道:红颜多薄命,自古最难忘。
太皇太后手里碗盏随着沈娆的话音,一同落在了地上,滚进了厚实的长毛地毯,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却比直接摔落在地的刺耳声响更让人觉得压抑。
你说什么?太皇太后震怒地看着她,几乎不敢相信这个同是董鄂氏的女人,居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分明,就是在刺她的心。
太皇太后恕罪,奴婢读过的书不多,却也听过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时,容色不在,终日以丝帕覆面,至死不肯见武帝一面,盖因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奴婢猜想,之后武帝对李家的诸多宽纵,也是因为在他心里,李夫人始终是那个倾国倾城的北境佳人,而不是一个形容枯槁的病妇吧。
太皇太后枯老的手狠狠抓住身下的软枕:接着说。
陈阿娇是武帝年少时,愿得金屋,以匿之的女人,卫子夫更以奴仆之身被封为皇后,可到最后都只落得个被弃被废、连子嗣都被斩杀殆尽的下场,只有李夫人虽身死,却仍得武帝思眷,为其做《伤悼赋》。难道真是其倾城之貌,为二位皇后所难以企及吗?亦或是武帝只对她多情?
沈娆觑着太皇太后的神情,见她没方才那么激动了才继续道:人,只要活着,就会变老变丑,再美的女人都不能例外,而男人的爱,往往比天上的云散得都快,经不起丝毫波澜,变幻莫测,少有人能看着曾经娇艳的情人容色凋零仍爱意不减的,田里劳作的汉子得了一年好收成,都想着停妻再娶,更不用说,身边花开不败的帝王了。
沈娆说完又恭恭敬敬地将头磕在地上,太皇太后看着她低垂着头,无意间露出的一段雪白的后颈,又转头看向了旁边陪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一众宫女们。
宫装的款式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颜色略沉稳了些罢了,可穿在小姑娘身上跟她们这些老妪确实是截然不同的风景了。
她是对的太皇太后看着这个乖乖巧巧跪在自己脚边的小姑娘,心底突然升起一股悔意来。
如果当初让董鄂氏活下去,她的儿子会不会也能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太皇太后有些颓然地说道:你还真不是只有张好皮子,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你想让哀家留你一命?可是
太皇太后突然狠狠地拍了下身下的迎枕,厉声喝问道:可是哀家能该眼睁睁地看着皇上因为一个女人而荒废了朝政、离心了子孙吗!祖宗家业!那是偌大个王朝啊!流了多少血、咽了多少苦才打下来的江山,难道要送在一个女人手里吗?
太皇太后如鹰隼一般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她,可沈娆心里明白,她看见的却不是自己。
她不是曾经的孝献皇后也没法替她回答,但沈娆还是开口道:回太皇太后,奴婢愚见,这世间没有哪个王朝是毁在女人身上的,称王称帝的是男人,封侯拜相的也是男人,他们不叫女人入仕,也不许女人经商,有些汉人家的姑娘甚至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把女人当做犯人一样的看守起来,最后国破家亡了,却要赖到一个女人头上?
照你这么说,烽火戏诸侯、一骑妃子笑,难道都是假的不成?太皇太后此刻也平静了下来,又恢复了之前老神在在的模样。
恋耽美
是,十面埋伏。
一曲终了,沈娆藕节似的指尖搭在仍有余震得琵琶上,只觉得身心舒畅。
这些天在康熙这儿受得闲气,都随着这曲慷慨悲歌泄出去了。
当真是抚人心呀,沈娆心里面上难免带了出来,只见她微微歪着头,十分欢喜地抚着琴头,一双极惑人的狐狸眼,笑得弯弯的,难得带了几分稚气。
这样一幅娇娆明艳的脸蛋上,再配上天真可人的神情,对男人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大,就是餍于美色的康熙也不得不承认,此时的他亦被色迷了眼。
好琴。
片刻后,康熙收回目光,掩饰地端起茶杯饮了半盏后夸道。
沈娆听到他的夸奖,又摸了摸手里琴,今日能弹得这般痛快,这把好琴功不可没,想到这儿忽然有些欲言又止。
康熙似乎猜出了她心中所想,还是头一次见她这样孩子气的一面。
大美人似乎生来就有旁人比不了的优势,这不,明明才用琴音挑衅了自己,却叫人生不出怒意来,反而顺着她的意思开口道:好曲当赏,说说你想要什么吧。
沈娆又摸了摸琵琶,有些不好意思,这些时日她和康熙相处的实在不好,他目下无尘,对自己更是有种莫名的轻视和敌意,时常那话刺她,而她也只维持住了面上恭敬,心里早就把他骂出花来了。
这会子突然要向他要东西,沈娆还真有些开磨不开面子,但她太喜欢这把琵琶了,深宫寂寞除了它,自己又该如何排解。
额原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名曲,难得皇上喜欢沈娆故意客气道。
汤神莫怪、汤神莫怪沈娆心里暗暗念叨着,把后世最著名的琵琶曲说成上不了台面的小曲,沈娆觉得自己这真是缺了大德了。
奴婢不敢讨赏,只是琵琶灵性,这把琴被奴婢这么一糟蹋也不好叫别人用了,不如皇上就把它,赏给奴婢吧沈娆心虚,语气不自觉地变得软软的。
康熙差点笑出声来,之前怎么没看出来,这董鄂氏的脸皮这么厚呢,就为了要这把琴,把自己的曲子都贬到泥里去了。
他可不信这董鄂氏是真心不喜欢这首曲子的,虽然是第一次听,但此曲结构完成、段落紧凑,以琴声仿鼓声,战意凛然,显然作曲人是用了心的。
再看董鄂氏的弹奏时沉溺的神情,不是反复练习过多年,不是真喜欢,是做不到这样投入的。
不过大约是她今天耍赖的模样格外顺眼,康熙难得没再刁难她,反而是从善如流地答应了下来。
沈娆抱着琵琶出去的时候嘴角还噙着笑,迎面撞上一个老夫人,做嬷嬷打扮,但只看左手腕子上悬的那支玉镯,比一般诰命夫人的都华贵。
还有梁九功对着她的态度,比对着后宫那些娘娘们还要殷切几分。
虽然不解,但沈娆本不是多事的人,只一扫了一眼,便立刻靠边蹲身行礼,等着让她先过。
却不成想刚才还忙三四火,急着往里走的老嬷嬷,这会子倒站住不动了。
被人来回的打量的滋味不好受,沈娆轻轻蹙了下眉。
好在梁九功及时解围道:姑姑,咱们快进去吧,别叫皇上久等了。
那嬷嬷冷哼一声道:是,可别叫皇上等着了,怹操劳政事辛苦了,耽误不得。
政事二字咬的极重,梁九功面色有些尴尬,跟着进了内殿,进去前还冲沈娆摆摆手,示意她赶紧走。
天寒地冻的,额涅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儿叫奴才过来说一声不就行了。康熙起身将人迎了进来。
苏麻喇姑到底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太皇太后早就听说康熙这几日对一个姓董鄂的宫女十分上心,忍了又忍,直到今日才叫她前来问问事情原委。
谁成想,一进殿门就被梁九功那奴才绊住了,左一句皇上政事缠身,右一句皇上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让她想进去瞧瞧都不能。
结果等了半天,就看见个美貌婢子抱着琵琶出来了?
奴婢不就是太皇太后的奴才吗?何必再假手他人。苏麻喇姑没好气地道。
康熙笑着答道:这怎能一样,这满宫的皇子都得叫您一声姑祖母,您要是奴才,那他们岂不是也成了奴才了。
皇帝这些年待她的确与旁人不同,苏麻喇姑想到这些,责备的话也说不出来了,转而叹了口气道:皇上的孝心奴婢如何不知道呢,只是您待奴婢都尚且如此,怎么就不能多顾虑几番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心呢。
额涅这是何意?老祖宗今日可是有什么不舒坦了?
苏麻喇姑见他装傻,便直说道:乾清宫这些日子新添了个宫女,宫里传的沸沸扬扬,太皇太后能舒坦得了吗?
一个宫女,也值得老祖宗这样挂心。康熙淡淡道。
苏麻喇姑急得声音都高了:她是普通宫女吗?她是姓什么皇上不知道吗?不是老奴爱说那些旧事,就她那张脸,和那一位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皇太后这是没见着,哪日见了能不膈应?就是老奴瞧见了也觉得厌烦!
康熙摇摇头,心想自己这董鄂氏甚美,岂是当年的孝献皇后能比的,就是一分的相似他也没瞧出来。
在他的印象里,皇阿玛那位宠妃总是病恹恹的,动辄捂着帕子一副快要把心头血都咳出来的样子。
皇上,不是老奴多嘴,只是您也不想想,那董鄂氏明明是上三旗出身,就是被撂了牌子,找个正经人家做嫡福晋去不好吗?干嘛巴巴地进来做伺候人的活计?人家就是奔着您来的。
苏麻喇姑也算是看着康熙长大的,如何看不出他的想法,他分明是对人家感兴趣了。
康熙索性将手里书往桌上一撇,笑着说道:既然是特意奔着朕来的,朕要是不受用了,岂不是糟蹋了。
苏麻喇姑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被皇帝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梁九功在一旁忍笑,手脚麻利地给苏麻喇姑倒了杯茶送到嘴边。
也是有年岁的人了,真让万岁爷气出个好歹来,头一个就没法跟太皇太后交代。
皇上长大了翅膀硬了,老奴是说不了了,要是太皇太后问起,就她亲自来找皇上吧!
把苏麻喇姑气走了后,康熙颇为轻松地叹了口气,对梁九功吩咐道:去朕的私库里把那把螺细紫檀琵琶拿出来。
梁九功嘴角一抽,皇上这是干嘛呀?打定主意要和太皇太后对着干了?苏麻喇姑刚走,就要给董鄂氏赐东西。
结果康熙没说给人送去,反而自己在内殿里走了好几圈,最终指着个半人高的青花瓷瓶说道:就摆在这儿,把它挪走。
梁九功一个白眼差点就要翻出来了,我的万岁爷哎,您那琵琶虽然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和舍香炉大瓶能比得了吗?再说了,这一进门的地方,谁进来不得瞧一眼呀,摆这么个玩意,它、它也不好看呀!
作者有话说:
琴音铿锵,绝而不断,初闻只觉杀气阵阵,再细听恍若能见两军决斗,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似为楚歌声,至深处又仿若项王自刎声,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
此曲结构完成、段落紧凑,以琴声仿鼓声,战意凛然
关于曲子的介绍,摘自百度百科《十面埋伏》介绍
香味馥郁,细嗅下能闻见悦鼻的板栗香气,汤色黄绿光明。化用了《茶品介绍》
第4章
这厢,康熙还等着看他那新晋的奉茶女官见了这琵琶会作何反应,是不是能再像昨日似的,拐着弯地讨过去,自己要是不依,她会不会撒娇求怜呢?
结果翌日一早,沈娆已经跪在慈宁宫内殿里了。
是个衣着版正的老嬷嬷宣她过来的,看见那嬷嬷的第一眼,沈娆就想起昨日在西暖阁门口碰见的老妇人。
今日这嬷嬷的穿戴虽远不及昨日那人体面,但那肃穆的气质和看着自己时戒备又鄙夷的神情几乎如出一辙。
沈娆又想起自己进殿时匆匆一瞥,瞧见的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果然奴才心性儿都是随着主子的。
抬起头来,给哀家看看。
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响起,透着股千帆过尽的淡然舒朗。
沈娆依言,微微抬了抬下巴,眼睑低垂,依旧是一副极乖顺的模样。
可那位全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似乎对她的乖顺并不受用,冷哼一声,嘀咕出了一句十分短促的蒙语来。
虽然听不懂,但凭借着人类基本的语感,沈娆怀疑那是句脏话
沈娆偷偷叹了一口气,看来这太皇太后是真的很不待见她呀
其实人家只是说了句还真像。,就是语气差了点,才被认为是脏话,不过这话却比脏话还难接。
整个慈宁宫也只有苏麻喇姑敢在这时候同样用蒙语回了句:老祖宗这眼睛可也不如以前喽,这个,可比那一位还要娇艳得多呐。
太皇太后冷哼一声:都是不让人省心的。
沈娆跪在地上就听上面嘀嘀咕咕说个不停一个能掌握你生死的人,就在你面前对你评头论足,可你却一个字也听不懂,这种感觉可真是太醉人了。
沈娆在心里又把鄂汉拉出来骂了一遍,人家正经旗人家的女孩都是要学蒙满汉三种语言的,哪像她整日背那些酸文假醋的诗句。
听说你茶煮的不错。
猛的听见一句能明白的,沈娆还愣了下,连忙道:太皇太后谬赞了,不过奴婢确实准备了道茶水献给太皇太后。
哦?太皇太后宣她过来的时候的确是说叫她来伺候茶水的,但长脑子的都知道,这就是句废话,这姑娘竟还当真了不成?
见太皇太后首肯,前去接人的嬷嬷捧着个食盒走了进来,近前,从里面取出一只碗来。
太皇太后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对那些个汉人们交口称赞的风雅香茗其实并不感兴趣,马奶酒和咸奶茶才是这个马背上长大的姑娘一生的挚爱。
这会见里面端出来的不是茶盏,反而多了几分真实的兴趣。
白玉嵌宝描金的盖碗,碗口状若莲花,围着一圈透明的碎冰,屋里炭火旺,碗壁上冒出点点水珠,犹如打在睡莲上的点点喜雨。
太皇太后抬了下眉眼,说道:呈上来瞧瞧。
碗盖掀开,一层乳白色的绵密奶霜浮在最上层,极细小地点缀了几点干桂花。
草原上的人热爱任何形式的奶制品,太皇太后看了沈娆一眼,见她恭敬的表情上没有半点破绽,便不再理会,端起碗盏尝了一口。
清爽的果香混合着爽口的沙冰在口中绽开,再配上浓醇咸香的细腻奶酪,太皇太后忍不住又饮了一大口,这会居然还吃到了大颗大颗的果肉。
是葡萄?却又比葡萄多了几分沁人的茶香,上面的奶酪也比平常用的要细腻轻盈,甜中混合着微微咸味更能将牛奶的醇香凸显出来。
冬日里,整天被地龙、炭盆熏着,人难免觉得燥热,这样凉丝丝、甜津津地一碗冰吃下来,太皇太后只觉得整个人都爽利了不少,连带着看沈娆居然都没有那么不耐烦了。
你心思倒是巧。
能孝敬太皇太后是奴婢的福分,怎么敢不用心呢,这句夸奖沈娆听得十分心虚,好在喜茶的法律部不可能逆流回溯这近百年的岁月来告她抄袭。
难怪皇上喜欢你
太皇太后这句话说的又沉又缓,让沈娆刚有些放松的心再次沉到了谷底。
人家是吃饱了骂厨子,这老太太倒好,茶还没吃完,就又想杀厨子了?
沈娆磕了个头,不敢接话,太皇太后却并不打算放过她,继续道:说,让哀家也听听,鄂汉是怎么教你的?怎么才能让皇上忘不了你!
沈娆闭了闭眼,头贴在地上人家也不打算饶了你,不如换条路走,就算都是死,至少让自己舒服点。
沈娆抬起头,清凌凌地目光对上太皇太后的眼睛,说道:红颜多薄命,自古最难忘。
太皇太后手里碗盏随着沈娆的话音,一同落在了地上,滚进了厚实的长毛地毯,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却比直接摔落在地的刺耳声响更让人觉得压抑。
你说什么?太皇太后震怒地看着她,几乎不敢相信这个同是董鄂氏的女人,居然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分明,就是在刺她的心。
太皇太后恕罪,奴婢读过的书不多,却也听过汉武帝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病重时,容色不在,终日以丝帕覆面,至死不肯见武帝一面,盖因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奴婢猜想,之后武帝对李家的诸多宽纵,也是因为在他心里,李夫人始终是那个倾国倾城的北境佳人,而不是一个形容枯槁的病妇吧。
太皇太后枯老的手狠狠抓住身下的软枕:接着说。
陈阿娇是武帝年少时,愿得金屋,以匿之的女人,卫子夫更以奴仆之身被封为皇后,可到最后都只落得个被弃被废、连子嗣都被斩杀殆尽的下场,只有李夫人虽身死,却仍得武帝思眷,为其做《伤悼赋》。难道真是其倾城之貌,为二位皇后所难以企及吗?亦或是武帝只对她多情?
沈娆觑着太皇太后的神情,见她没方才那么激动了才继续道:人,只要活着,就会变老变丑,再美的女人都不能例外,而男人的爱,往往比天上的云散得都快,经不起丝毫波澜,变幻莫测,少有人能看着曾经娇艳的情人容色凋零仍爱意不减的,田里劳作的汉子得了一年好收成,都想着停妻再娶,更不用说,身边花开不败的帝王了。
沈娆说完又恭恭敬敬地将头磕在地上,太皇太后看着她低垂着头,无意间露出的一段雪白的后颈,又转头看向了旁边陪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一众宫女们。
宫装的款式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颜色略沉稳了些罢了,可穿在小姑娘身上跟她们这些老妪确实是截然不同的风景了。
她是对的太皇太后看着这个乖乖巧巧跪在自己脚边的小姑娘,心底突然升起一股悔意来。
如果当初让董鄂氏活下去,她的儿子会不会也能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太皇太后有些颓然地说道:你还真不是只有张好皮子,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你想让哀家留你一命?可是
太皇太后突然狠狠地拍了下身下的迎枕,厉声喝问道:可是哀家能该眼睁睁地看着皇上因为一个女人而荒废了朝政、离心了子孙吗!祖宗家业!那是偌大个王朝啊!流了多少血、咽了多少苦才打下来的江山,难道要送在一个女人手里吗?
太皇太后如鹰隼一般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她,可沈娆心里明白,她看见的却不是自己。
她不是曾经的孝献皇后也没法替她回答,但沈娆还是开口道:回太皇太后,奴婢愚见,这世间没有哪个王朝是毁在女人身上的,称王称帝的是男人,封侯拜相的也是男人,他们不叫女人入仕,也不许女人经商,有些汉人家的姑娘甚至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们把女人当做犯人一样的看守起来,最后国破家亡了,却要赖到一个女人头上?
照你这么说,烽火戏诸侯、一骑妃子笑,难道都是假的不成?太皇太后此刻也平静了下来,又恢复了之前老神在在的模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