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妖精-格格党(13)
本来他是急着回去为她撑腰, 不受老太太磋磨委屈, 现在看来,宋渊隐隐觉得,她好像不太需要自己。
房子买来也不是立刻就能住的。
还要,装修,通风透气等等麻烦事儿,柳暄红和几个孩子仍要在宋家待一段时间。
哼,太阳晒屁股了还躺屋里,也不知道要干活儿,要搁前两年,一家子就得懒死!
此时,新的一天方来临,老太太就坐在三房廊下骂开了,尖利的嗓子在耳边突突突,刺得人脑袋疼儿。
娘~宋小果睡在中间,和柳暄红搁了个小月儿,家里几个孩子都被老太太吵的睡不着,柳暄红也被吵醒。
三房在县里买了房,虽还没搬去,但是离开的事儿板上钉钉,老太太往后再也不能拿捏她们,心慌呀。
可是她想像村里其他人家大家长一样收拾三房,却找不到法子。
村里一般人家哪家媳妇儿子不听话了,卡钱粮,不给饭吃,兜里没几个钢镚儿,饿个几天人也就妥协了。
奈何这招老太太使过,后果就是三房直接不跟宋家人吃饭,自己用钱换票买粮。
柳暄红领着一家子隔三岔五吃肉和大米饭,日子比先前过得美滋滋,招引得其他几房人羡慕,倒把老太太气的够呛。
老太太去外头诉苦,说三儿媳妇不孝顺,想坏了她的名声。
然而原配柳暄红懦弱胆小的形象深入人心,纵然她后来干了几件大事儿,去县里摆摊做买卖了,但因着村人少和她接触,社员们脑子里的她还是那个怯生生的模样。
甚至社员们暗自嘀咕,老太太是得多糟蹋人,逼的小媳妇农民不干,跑去县里投机倒把。
这年头谁不是活不下去了,好好的地不下,跑去投机倒把提心吊胆呀。
老太太诉苦没诉成,反而坐实了自己坏婆婆的名声。
气的她实在没招了,左右看三房不顺眼儿,又没法子,只能大早上坐在外头指桑骂槐,闹人睡觉。
柳暄红翻了个身,耳边又响起老太太的骂声。
老大媳妇,鸡喂了吗?饭做了吗?衣裳洗了吗?你也不听话想气死我呀,可惜你不是某些有本事儿的小媳妇,就一辈子地里刨食儿的命!
简直阴魂不散!
柳暄红这暴脾气,可忍不了,迷迷糊糊随手抓起一个物件扔了出去,哐当一声,廊下的老太太被吓了一跳,外面安静了。
她满意地搂了搂怀里的小姑娘,继续陷入梦乡。
老太太瞅着散在地上的大木盒子,心有余悸地抚着乱跳的心脏,低头往院子里走,离三房远了点才小声咕哝:反了反了,小媳妇都要打老娘了。
宋老头瞥她一眼,没好气道:老三媳妇是不对,但谁让你一早上闲的蛋疼吵吵嚷嚷,大家都被你吵醒了。
这时候,不光三房没睡醒,其他几房也在休息呢,不过大家都晓得老太太是存心要找麻烦,忍着她的念叨罢了。
老太太被老头吼了一声,撑不住面子,捂着脸哭哭啼啼转而哀嚎自己命苦。
几个儿子儿媳也不能当听不见了,纷纷起床披上件儿衣裳去劝老太太和宋老头。
当宋家二闺女宋素芬回娘家时,瞧见一屋子人这时候都起了床围着老太太转,满脸惊讶:发生什么事了?
老太太看许久不见的二女儿回来了,想到这段时间柳暄红的嚣张,老头子的不理解,其他儿子媳妇也不孝顺,她扒拉着女儿哭诉个不停。
其他人见状,忙不迭去干活,由着老太太和闺女诉苦。
宋素芬一回家就得了一脑门官司儿,听的她脑袋胀疼,还不敢走,毕竟她这回上娘家门来,是有事相求,嘴里同仇敌忾附和亲娘骂了几句三房,老太太顺心了,缓和道:要不说闺女贴心。
老太太期待地看向闺女:她蹿你娘头上恁多天,闺女,你得给你老娘想个法子治她!
宋素芬其实并不信老娘所有的话,毕竟婆婆总爱找媳妇茬儿,而她三婶软弱可欺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还是那句话,谁让她有所求呢,想着自家娃子闹腾要上学,她在脑海里过滤了遍儿三嫂子的朋友亲人,略显为难道:娘,这,三弟妹有钱有粮,又是个厚脸皮的。
老太太脸一沉。
宋素芬脱口而出:不过我听我婆婆说,弟妹娘家最近不太平,可以让她回家瞧瞧,娘你也能舒心些。
老太太眼睛一亮,就柳家的那个死老太婆,可不是个好角色。
她心里有了主意,痛快答应了闺女借三块钱的要求。
一上午,柳暄红都觉得老太太对她笑的渗人得慌,老太太竟然还笑眯眯道:老三家的,你在县里买房是喜事儿,通知亲家了吗?不会没有吧?
柳暄红脚步微顿,她还真忘记了。
便宜丈夫宋渊她是偶然想起,但是柳家
柳暄红拧眉回忆,发现她从前也甚少回去,上一次回娘家,还是过年前。
老太太一看她这反应就知道她没有说,她提了两句让她回家告诉娘家高兴高兴,便走了。
柳暄红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到时候房子弄好了再告诉也不迟。
不过她没想到,第二天,就有隔壁柳家村过来走亲戚的社员给她带消息,让她回去一趟。
柳暄红微愣,那妇人满脸八卦的表情,更是让她摸不着头脑。
娘,明天是你一个人回去?还是我们也一起?宋小果跃跃欲试。
他是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天性不爱学习,上学后可苦了自己,寻到一丁点机会就想请假不去。
柳暄红弹了一下他的小额头,轻笑:想去?
小家伙猛地点头。
你这一周的作业都补了,我就带你。
宋小果登时觉得他娘心思险恶,小脸犹豫,僵在原地。
柳暄红暗笑,故意道:妹妹还没去过姥姥家,我这次就带妹妹去好了
宋小果立时挺起小肚子,一口应下:写就写!娘你得说话算话!
宋小果去年也去过姥姥家,深知他姥姥和一大堆表哥表妹的脾性,就他娇软可爱的小妹妹一个人去姥姥家,就是把小兔子送进狼窝。
宋小果自觉是个好哥哥,身负要保护好妹妹的重任,忍痛拒绝狗蛋和他玩耍的诱、惑,摸了书包找俩哥哥求救去了。
学渣靠自己是不可能写完作业的。
晚饭是素面条儿并一个荷包蛋,简单做好后,柳暄红去院子看他怎么写作业,发现小月儿也在。
三兄妹围着小木桌齐心协力帮助宋小果写作业,柳暄红甚至眼尖发现,宋小果不会做的题,小月儿听哥哥讲解一回就会了。
她不禁为小家伙投向同情的目光,往后大家全上了学,宋小果肉眼可见会成为一家人中垫底的存在。
柳暄红可不想当学渣的家长听老师魔音穿耳,她想,要是到时候宋渊回来了,就让宋渊开家长会,要是宋渊不在,就让老大去吧。
俗话说长子如父,柳暄红使唤起来没压力。
身为大哥的宋致远:阿嚏!谁在念我?
经过一下午奋斗后,宋小果成功完成一周的家庭作业!能和妹妹一块回姥姥家。
不过第二天看到早早起床洗漱把自己收拾地干净利落的哥哥们,小家伙暗暗回味过来,他是不是被亲娘坑了。
有哥哥在,妹妹好像轮不到他保护。
他娘为了让他做作业,果然用心险恶!
柳家村在隔壁公社,翻过牛娃子放牛的大山,淌过一条小溪,就到了一个叫上溪村的村子,上溪村的下头,就是柳家村。
柳暄红家就住村头,此时她领着四个孩子大包小包地经过,路遇的社员们纷纷向她打招呼,看着后面陌生的小月儿满脸古怪:暄红啊,好久没回来,你咋又多了个孩子?
我的小闺女儿。柳暄红大大方方抱着小姑娘一路介绍过去,碰上认识的婶娘叔伯就教她喊人,弄得大家不好意思说闲话。
还没走到柳家门口,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小妹!小妹是你吗?等等我!
娘!是三姨姨!宋小果扯了扯柳暄红的袖子。
她扭头,看到一个和她一样大包小包的女人,身后跟着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其中一个略高的女孩怀里还抱着个小的!
柳暄红皱眉。
三姐,小霞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咋让她抱婴儿。
三姐柳眉浑不在意:抱多了就习惯了。
她凑上来搭上肩,眼角眉梢洋溢着兴奋地气息:小妹,你回来也是为了山哥儿和幺妹的事儿?
什么?柳暄红露出不解,边向宋秋使了个眼色。
你还不晓得呀。三姐捂着嘴笑道:那我就先不告诉你了,咱娘可是要干一件儿大事儿!保准亮瞎你的眼儿。
她满脸幸灾乐祸。
柳暄红皱眉,看来她这个娘家的问题不小。
三姐说完了娘家的事儿,左看右看发现小月儿,瞬间耷拉下脸,不屑问:你又捡回一孩子养?哼,也不知咱们老柳家都什么毛病,都爱给别人家养孩子,小妹呀,你要真有钱有闲,就先救济救济你姐我!替我把这俩小的领回家,我一辈子都念着你。
她口无遮拦,嗓门大到压根不掩饰,身后的孩子们听到了,柳眉的大女儿小霞羞得脖子涨红,戳了戳好心帮她抱弟弟的宋秋的胳膊,默默把弟弟接回自己怀里。
跟着这样一位娘出门,小霞每次都想哭。
三姐还想嘲讽女儿,柳暄红忙止住她的话头,和她说起其他几个姐姐的事儿。
没错,原配柳暄红有三个姐姐,她排行第四,还有一个小妹妹,就是柳眉口中的幺妹。
那为什么她也被喊小妹呢,则是柳家两夫妻一辈子生了五朵金花,到生小女儿的时候,她娘认为这必是个儿子,拼了伤身也要生下,结果还是个女儿,她还被大夫说以后再也不能怀了。
气的她看小闺女哪哪不顺眼,和下溪村的一户生了五个儿子愁眉苦脸担心养不起的人家换了孩子,全当五闺女是没生过,柳暄红依然是柳家最小的妹妹。
这事儿闻名十里八乡,俩家又离得近,免不了走亲戚时遇到,那被送走的女孩便混喊了个幺妹称呼。
在柳暄红的记忆里,这位五妹被换出去是幸运,她在下溪村是过得不错,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爹娘兄长疼宠,几乎不用下地干活儿,让留在柳家的姐妹羡慕不已。
柳家全是女儿,老太太又非要换了个弟弟回家,全家光靠柳老头挣工分哪养的起,一家人全靠亲戚和公社接济日子过得苦巴巴,不到十八岁,几个姐妹纷纷选择嫁人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的影响下,姐妹们性格也不一样,比如三姐柳眉,因为从小被忽视,养成了极度看中自己的性子,天大地大自己最大,和她娘当年想的一样,孩子生来就是讨债鬼,合该给她做牛做马听她使唤,只可怜了几个小外甥。
她们没走多久,就看到了一家农家小院,三间厢房的泥瓦屋,一个颧骨高耸眉眼刻薄的老太太坐在门前的小板凳儿上,正是她们的老娘周氏。
老太太迎来闺女一不应人二不让开,伸开粗糙的手掌,要先扒开筐子翻礼物,过了这关才可以进门。
属实奇葩。
然而柳家几个女儿也是奇怪,小时候没过好,长大后还老喜欢往娘家跑,甚至自己家里穷地吃糠噎菜了,还得往邻居借钱买肉回娘家讨好老太太。
旁观者清,小时候被打击忽视的子女特别想要父母的认可,柳暄红却没这个心结。
不是过年过节,她只带了一篮子鸡蛋和割了几块肉,并一些点心。
老太太嫌弃地撇撇嘴,放她过去了。
三姐嘴里还念叨:小妹你上次回家还多带了块布呢,难怪娘不高兴。
柳暄红扯了扯嘴角:上次是过年。
那能一样吗?娘才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呢。
她嘴上这般吐槽着,心底暗暗高兴,这回她没给她娘送肉,但是送了老太太棉花,这天快冷了,棉花总是不嫌多的,老太太给了她个好脸,替她抱着自己孩子呢。
柳暄红实在难以理解柳家女儿的思维,进了屋,一行人就这么干坐着,三姐在老太太面前也成了锯嘴葫芦。
柳暄红打发几个小家伙出去玩儿,给自己倒杯水慢慢嘬着,得了老太太一个白眼:老四,你就这么缺口水吗?你婆家连口水也不舍得给你喝?
缺。
她才不怕呢,女儿回家连杯水也喝不得,下回她也不来了,免得受气。
老太太一噎,大概是这个往常懦弱性子的四女儿变化太大,她瞧了她好几眼,还要发作时,其他两个姐姐也回来了。
老太太又坐下,开始说正事儿前的老生常谈,诉苦自己因为生女儿所受得罪,但凡有一个闺女是儿子,否则自己也不至于要替别人家养孩子。
柳暄红暗忖,这老太太心里明白地很。
就拿着女儿不能是儿子,让她受欺负了拿捏几个闺女呢,其他姐姐们各个低头面色复杂,愧疚地开口劝解。
柳暄红听了一会儿就神游天外,想着几个孩子在外面怎么样了?小月儿会不会受欺负不适应?还有那个大家嘴里说传说中领养的弟弟柳山,也不知为什么和幺妹扯上关系,三姐说今天要说的事儿就关乎他,也不知为啥他不在家?
娘,你说的对!
在她神游的时候,柳暄红隐隐听到柳山和幺妹的名字,所谓的正事儿就赢得一圈女儿的附和。
柳暄红被隔壁三姐柳眉戳了戳胳膊,抬眼,三姐眉开眼笑问:你听到了吧?山哥儿和幺弟结婚妥了。
柳暄红:????
她听到了啥?
三弟和幺妹?
对呀,娘这回找我们就是因为这事儿。
幺妹能答应?不是她说,谈结婚的事儿,两个当事人都不在,她们几个人凭什么替他们做主呀。
她不答应也得答应。三姐的眼里飘过一丝嫉妒,语气冰冷:你当娘为啥宁愿替别人家养孩子,当初说好了的,以后结为亲家,幺妹和山哥儿得结婚配一对儿。
肥水不流外人田,否则哪有白白让下溪村那人家占便宜的。
柳暄红觉得自己上辈子见过许多奇葩了,没想到她还是见识浅了。
这篇文里原配柳暄红的身边各个极品,婆家、娘家没一个正常人设。
她觉得离谱不能接受的事儿,其他人竟认为是理所当然,一致同意操办这场婚事。
柳暄红觉得荒唐极了。
看着老太太喜笑颜开的样子,她想问,她有没有当她的养子和亲女是自己的孩子?
还想让一个从没养过一天的女儿听自己的安排嫁人,柳暄红差点问,您脸呢?
你知道娘为啥急着让我们回来不?就因为咱们幺妹出息了,去年不是恢复高考,她今年考上了,要去外面念大学,娘怕她心野了不敢回来。
三姐嗤笑,她对这俩人是否结婚没什么意见,但是并不妨碍她落井下石。
你等着吧,下次回来就是喝喜酒了。
柳暄红懵逼着离开柳家的,老太太谈完事儿,就把她们全赶回了,一屋子女儿孩子回家没喝水没留饭,舔着干嘴唇习惯性离开了。
四个孩子围上来,好奇地问:娘,姥姥和你说什么了?
柳暄红也不瞒着他们:致远,小秋,你姥要幺姨和小山舅舅结婚。
恋耽美
房子买来也不是立刻就能住的。
还要,装修,通风透气等等麻烦事儿,柳暄红和几个孩子仍要在宋家待一段时间。
哼,太阳晒屁股了还躺屋里,也不知道要干活儿,要搁前两年,一家子就得懒死!
此时,新的一天方来临,老太太就坐在三房廊下骂开了,尖利的嗓子在耳边突突突,刺得人脑袋疼儿。
娘~宋小果睡在中间,和柳暄红搁了个小月儿,家里几个孩子都被老太太吵的睡不着,柳暄红也被吵醒。
三房在县里买了房,虽还没搬去,但是离开的事儿板上钉钉,老太太往后再也不能拿捏她们,心慌呀。
可是她想像村里其他人家大家长一样收拾三房,却找不到法子。
村里一般人家哪家媳妇儿子不听话了,卡钱粮,不给饭吃,兜里没几个钢镚儿,饿个几天人也就妥协了。
奈何这招老太太使过,后果就是三房直接不跟宋家人吃饭,自己用钱换票买粮。
柳暄红领着一家子隔三岔五吃肉和大米饭,日子比先前过得美滋滋,招引得其他几房人羡慕,倒把老太太气的够呛。
老太太去外头诉苦,说三儿媳妇不孝顺,想坏了她的名声。
然而原配柳暄红懦弱胆小的形象深入人心,纵然她后来干了几件大事儿,去县里摆摊做买卖了,但因着村人少和她接触,社员们脑子里的她还是那个怯生生的模样。
甚至社员们暗自嘀咕,老太太是得多糟蹋人,逼的小媳妇农民不干,跑去县里投机倒把。
这年头谁不是活不下去了,好好的地不下,跑去投机倒把提心吊胆呀。
老太太诉苦没诉成,反而坐实了自己坏婆婆的名声。
气的她实在没招了,左右看三房不顺眼儿,又没法子,只能大早上坐在外头指桑骂槐,闹人睡觉。
柳暄红翻了个身,耳边又响起老太太的骂声。
老大媳妇,鸡喂了吗?饭做了吗?衣裳洗了吗?你也不听话想气死我呀,可惜你不是某些有本事儿的小媳妇,就一辈子地里刨食儿的命!
简直阴魂不散!
柳暄红这暴脾气,可忍不了,迷迷糊糊随手抓起一个物件扔了出去,哐当一声,廊下的老太太被吓了一跳,外面安静了。
她满意地搂了搂怀里的小姑娘,继续陷入梦乡。
老太太瞅着散在地上的大木盒子,心有余悸地抚着乱跳的心脏,低头往院子里走,离三房远了点才小声咕哝:反了反了,小媳妇都要打老娘了。
宋老头瞥她一眼,没好气道:老三媳妇是不对,但谁让你一早上闲的蛋疼吵吵嚷嚷,大家都被你吵醒了。
这时候,不光三房没睡醒,其他几房也在休息呢,不过大家都晓得老太太是存心要找麻烦,忍着她的念叨罢了。
老太太被老头吼了一声,撑不住面子,捂着脸哭哭啼啼转而哀嚎自己命苦。
几个儿子儿媳也不能当听不见了,纷纷起床披上件儿衣裳去劝老太太和宋老头。
当宋家二闺女宋素芬回娘家时,瞧见一屋子人这时候都起了床围着老太太转,满脸惊讶:发生什么事了?
老太太看许久不见的二女儿回来了,想到这段时间柳暄红的嚣张,老头子的不理解,其他儿子媳妇也不孝顺,她扒拉着女儿哭诉个不停。
其他人见状,忙不迭去干活,由着老太太和闺女诉苦。
宋素芬一回家就得了一脑门官司儿,听的她脑袋胀疼,还不敢走,毕竟她这回上娘家门来,是有事相求,嘴里同仇敌忾附和亲娘骂了几句三房,老太太顺心了,缓和道:要不说闺女贴心。
老太太期待地看向闺女:她蹿你娘头上恁多天,闺女,你得给你老娘想个法子治她!
宋素芬其实并不信老娘所有的话,毕竟婆婆总爱找媳妇茬儿,而她三婶软弱可欺的形象深入人心。
但还是那句话,谁让她有所求呢,想着自家娃子闹腾要上学,她在脑海里过滤了遍儿三嫂子的朋友亲人,略显为难道:娘,这,三弟妹有钱有粮,又是个厚脸皮的。
老太太脸一沉。
宋素芬脱口而出:不过我听我婆婆说,弟妹娘家最近不太平,可以让她回家瞧瞧,娘你也能舒心些。
老太太眼睛一亮,就柳家的那个死老太婆,可不是个好角色。
她心里有了主意,痛快答应了闺女借三块钱的要求。
一上午,柳暄红都觉得老太太对她笑的渗人得慌,老太太竟然还笑眯眯道:老三家的,你在县里买房是喜事儿,通知亲家了吗?不会没有吧?
柳暄红脚步微顿,她还真忘记了。
便宜丈夫宋渊她是偶然想起,但是柳家
柳暄红拧眉回忆,发现她从前也甚少回去,上一次回娘家,还是过年前。
老太太一看她这反应就知道她没有说,她提了两句让她回家告诉娘家高兴高兴,便走了。
柳暄红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在她看来,到时候房子弄好了再告诉也不迟。
不过她没想到,第二天,就有隔壁柳家村过来走亲戚的社员给她带消息,让她回去一趟。
柳暄红微愣,那妇人满脸八卦的表情,更是让她摸不着头脑。
娘,明天是你一个人回去?还是我们也一起?宋小果跃跃欲试。
他是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天性不爱学习,上学后可苦了自己,寻到一丁点机会就想请假不去。
柳暄红弹了一下他的小额头,轻笑:想去?
小家伙猛地点头。
你这一周的作业都补了,我就带你。
宋小果登时觉得他娘心思险恶,小脸犹豫,僵在原地。
柳暄红暗笑,故意道:妹妹还没去过姥姥家,我这次就带妹妹去好了
宋小果立时挺起小肚子,一口应下:写就写!娘你得说话算话!
宋小果去年也去过姥姥家,深知他姥姥和一大堆表哥表妹的脾性,就他娇软可爱的小妹妹一个人去姥姥家,就是把小兔子送进狼窝。
宋小果自觉是个好哥哥,身负要保护好妹妹的重任,忍痛拒绝狗蛋和他玩耍的诱、惑,摸了书包找俩哥哥求救去了。
学渣靠自己是不可能写完作业的。
晚饭是素面条儿并一个荷包蛋,简单做好后,柳暄红去院子看他怎么写作业,发现小月儿也在。
三兄妹围着小木桌齐心协力帮助宋小果写作业,柳暄红甚至眼尖发现,宋小果不会做的题,小月儿听哥哥讲解一回就会了。
她不禁为小家伙投向同情的目光,往后大家全上了学,宋小果肉眼可见会成为一家人中垫底的存在。
柳暄红可不想当学渣的家长听老师魔音穿耳,她想,要是到时候宋渊回来了,就让宋渊开家长会,要是宋渊不在,就让老大去吧。
俗话说长子如父,柳暄红使唤起来没压力。
身为大哥的宋致远:阿嚏!谁在念我?
经过一下午奋斗后,宋小果成功完成一周的家庭作业!能和妹妹一块回姥姥家。
不过第二天看到早早起床洗漱把自己收拾地干净利落的哥哥们,小家伙暗暗回味过来,他是不是被亲娘坑了。
有哥哥在,妹妹好像轮不到他保护。
他娘为了让他做作业,果然用心险恶!
柳家村在隔壁公社,翻过牛娃子放牛的大山,淌过一条小溪,就到了一个叫上溪村的村子,上溪村的下头,就是柳家村。
柳暄红家就住村头,此时她领着四个孩子大包小包地经过,路遇的社员们纷纷向她打招呼,看着后面陌生的小月儿满脸古怪:暄红啊,好久没回来,你咋又多了个孩子?
我的小闺女儿。柳暄红大大方方抱着小姑娘一路介绍过去,碰上认识的婶娘叔伯就教她喊人,弄得大家不好意思说闲话。
还没走到柳家门口,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小妹!小妹是你吗?等等我!
娘!是三姨姨!宋小果扯了扯柳暄红的袖子。
她扭头,看到一个和她一样大包小包的女人,身后跟着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其中一个略高的女孩怀里还抱着个小的!
柳暄红皱眉。
三姐,小霞自己还是个孩子,你咋让她抱婴儿。
三姐柳眉浑不在意:抱多了就习惯了。
她凑上来搭上肩,眼角眉梢洋溢着兴奋地气息:小妹,你回来也是为了山哥儿和幺妹的事儿?
什么?柳暄红露出不解,边向宋秋使了个眼色。
你还不晓得呀。三姐捂着嘴笑道:那我就先不告诉你了,咱娘可是要干一件儿大事儿!保准亮瞎你的眼儿。
她满脸幸灾乐祸。
柳暄红皱眉,看来她这个娘家的问题不小。
三姐说完了娘家的事儿,左看右看发现小月儿,瞬间耷拉下脸,不屑问:你又捡回一孩子养?哼,也不知咱们老柳家都什么毛病,都爱给别人家养孩子,小妹呀,你要真有钱有闲,就先救济救济你姐我!替我把这俩小的领回家,我一辈子都念着你。
她口无遮拦,嗓门大到压根不掩饰,身后的孩子们听到了,柳眉的大女儿小霞羞得脖子涨红,戳了戳好心帮她抱弟弟的宋秋的胳膊,默默把弟弟接回自己怀里。
跟着这样一位娘出门,小霞每次都想哭。
三姐还想嘲讽女儿,柳暄红忙止住她的话头,和她说起其他几个姐姐的事儿。
没错,原配柳暄红有三个姐姐,她排行第四,还有一个小妹妹,就是柳眉口中的幺妹。
那为什么她也被喊小妹呢,则是柳家两夫妻一辈子生了五朵金花,到生小女儿的时候,她娘认为这必是个儿子,拼了伤身也要生下,结果还是个女儿,她还被大夫说以后再也不能怀了。
气的她看小闺女哪哪不顺眼,和下溪村的一户生了五个儿子愁眉苦脸担心养不起的人家换了孩子,全当五闺女是没生过,柳暄红依然是柳家最小的妹妹。
这事儿闻名十里八乡,俩家又离得近,免不了走亲戚时遇到,那被送走的女孩便混喊了个幺妹称呼。
在柳暄红的记忆里,这位五妹被换出去是幸运,她在下溪村是过得不错,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爹娘兄长疼宠,几乎不用下地干活儿,让留在柳家的姐妹羡慕不已。
柳家全是女儿,老太太又非要换了个弟弟回家,全家光靠柳老头挣工分哪养的起,一家人全靠亲戚和公社接济日子过得苦巴巴,不到十八岁,几个姐妹纷纷选择嫁人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家庭的影响下,姐妹们性格也不一样,比如三姐柳眉,因为从小被忽视,养成了极度看中自己的性子,天大地大自己最大,和她娘当年想的一样,孩子生来就是讨债鬼,合该给她做牛做马听她使唤,只可怜了几个小外甥。
她们没走多久,就看到了一家农家小院,三间厢房的泥瓦屋,一个颧骨高耸眉眼刻薄的老太太坐在门前的小板凳儿上,正是她们的老娘周氏。
老太太迎来闺女一不应人二不让开,伸开粗糙的手掌,要先扒开筐子翻礼物,过了这关才可以进门。
属实奇葩。
然而柳家几个女儿也是奇怪,小时候没过好,长大后还老喜欢往娘家跑,甚至自己家里穷地吃糠噎菜了,还得往邻居借钱买肉回娘家讨好老太太。
旁观者清,小时候被打击忽视的子女特别想要父母的认可,柳暄红却没这个心结。
不是过年过节,她只带了一篮子鸡蛋和割了几块肉,并一些点心。
老太太嫌弃地撇撇嘴,放她过去了。
三姐嘴里还念叨:小妹你上次回家还多带了块布呢,难怪娘不高兴。
柳暄红扯了扯嘴角:上次是过年。
那能一样吗?娘才不管是过年还是过节呢。
她嘴上这般吐槽着,心底暗暗高兴,这回她没给她娘送肉,但是送了老太太棉花,这天快冷了,棉花总是不嫌多的,老太太给了她个好脸,替她抱着自己孩子呢。
柳暄红实在难以理解柳家女儿的思维,进了屋,一行人就这么干坐着,三姐在老太太面前也成了锯嘴葫芦。
柳暄红打发几个小家伙出去玩儿,给自己倒杯水慢慢嘬着,得了老太太一个白眼:老四,你就这么缺口水吗?你婆家连口水也不舍得给你喝?
缺。
她才不怕呢,女儿回家连杯水也喝不得,下回她也不来了,免得受气。
老太太一噎,大概是这个往常懦弱性子的四女儿变化太大,她瞧了她好几眼,还要发作时,其他两个姐姐也回来了。
老太太又坐下,开始说正事儿前的老生常谈,诉苦自己因为生女儿所受得罪,但凡有一个闺女是儿子,否则自己也不至于要替别人家养孩子。
柳暄红暗忖,这老太太心里明白地很。
就拿着女儿不能是儿子,让她受欺负了拿捏几个闺女呢,其他姐姐们各个低头面色复杂,愧疚地开口劝解。
柳暄红听了一会儿就神游天外,想着几个孩子在外面怎么样了?小月儿会不会受欺负不适应?还有那个大家嘴里说传说中领养的弟弟柳山,也不知为什么和幺妹扯上关系,三姐说今天要说的事儿就关乎他,也不知为啥他不在家?
娘,你说的对!
在她神游的时候,柳暄红隐隐听到柳山和幺妹的名字,所谓的正事儿就赢得一圈女儿的附和。
柳暄红被隔壁三姐柳眉戳了戳胳膊,抬眼,三姐眉开眼笑问:你听到了吧?山哥儿和幺弟结婚妥了。
柳暄红:????
她听到了啥?
三弟和幺妹?
对呀,娘这回找我们就是因为这事儿。
幺妹能答应?不是她说,谈结婚的事儿,两个当事人都不在,她们几个人凭什么替他们做主呀。
她不答应也得答应。三姐的眼里飘过一丝嫉妒,语气冰冷:你当娘为啥宁愿替别人家养孩子,当初说好了的,以后结为亲家,幺妹和山哥儿得结婚配一对儿。
肥水不流外人田,否则哪有白白让下溪村那人家占便宜的。
柳暄红觉得自己上辈子见过许多奇葩了,没想到她还是见识浅了。
这篇文里原配柳暄红的身边各个极品,婆家、娘家没一个正常人设。
她觉得离谱不能接受的事儿,其他人竟认为是理所当然,一致同意操办这场婚事。
柳暄红觉得荒唐极了。
看着老太太喜笑颜开的样子,她想问,她有没有当她的养子和亲女是自己的孩子?
还想让一个从没养过一天的女儿听自己的安排嫁人,柳暄红差点问,您脸呢?
你知道娘为啥急着让我们回来不?就因为咱们幺妹出息了,去年不是恢复高考,她今年考上了,要去外面念大学,娘怕她心野了不敢回来。
三姐嗤笑,她对这俩人是否结婚没什么意见,但是并不妨碍她落井下石。
你等着吧,下次回来就是喝喜酒了。
柳暄红懵逼着离开柳家的,老太太谈完事儿,就把她们全赶回了,一屋子女儿孩子回家没喝水没留饭,舔着干嘴唇习惯性离开了。
四个孩子围上来,好奇地问:娘,姥姥和你说什么了?
柳暄红也不瞒着他们:致远,小秋,你姥要幺姨和小山舅舅结婚。
恋耽美